风冷热力计算
风冷降温的计算公式

风冷降温的计算公式一、引言随着气候变暖和夏季高温天气的增加,人们对于降温方式的需求也不断增加。
风冷降温作为一种常见的降温方式,被广泛应用于室内空调、电子设备散热以及工业生产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风冷降温的计算公式,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此项技术。
二、风冷降温原理风冷降温是利用风扇或风机将空气吹过冷却源,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将热量带走,从而实现降温的过程。
其基本原理是利用空气的对流和换热作用,通过风扇或风机的运行,使得空气与冷却源接触,从而吸收热量并带走,从而达到降温的效果。
三、风冷降温的计算公式风冷降温的计算公式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推导得到。
1. 空气流量计算公式风冷降温中,空气流量是一个重要的参数,可以通过以下公式来计算:Q = V × A其中,Q表示空气流量,V表示风速,A表示风口的截面积。
2. 冷却功率计算公式冷却功率是指通过风冷降温所带走的热量,可以通过以下公式来计算:P = Q × ΔT × Cp其中,P表示冷却功率,Q表示空气流量,ΔT表示冷却前后的温差,Cp表示空气的比热容。
3. 初步估算温度降幅根据热力学原理,可以通过以下公式初步估算温度降幅:ΔT = P / (m × Cp)其中,ΔT表示温度降幅,P表示冷却功率,m表示冷却源的质量,Cp表示冷却源的比热容。
4. 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修正以上计算公式仅为初步估算,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修正。
例如,可以考虑降温材料的导热系数、冷却源的表面积等因素,以提高计算的准确性。
四、风冷降温的应用风冷降温作为一种简单高效的降温方式,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应用场景:1. 室内空调风冷降温是室内空调的基本原理之一,通过冷却风扇将室内热空气吹出,从而实现室内温度的降低。
2. 电子设备散热电子设备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通过风冷降温可以有效地将热量带走,保持设备的正常运行。
3. 工业生产在一些工业生产过程中,需要对设备或产品进行降温处理,风冷降温可以提供简便高效的解决方案。
制冷循环系统的热力计算

3.3膨胀阀选型:
系统制冷量为2.8kW,即2800/3300=0.84冷吨,故选用容量为1冷吨的膨胀阀。
3.4连接管的选型:
由于换热器为扁椭圆形截面,而压缩机接口为圆形,所以选择橡胶管为连接管,耐压胶管。
查资料(参考文献1)知,根据冷却压力对循环的影响,最佳冷却压力与冷凝器出口温度的关系式为:
Pk=-0.71471+0.27243 tk(MPa)式中:32℃≤tk≤48℃.
根据冷凝器出口温度为40℃,计算得最佳冷凝压力为10MPa.
根据吸气过热度对循环的影响,利用回热提高点1的过热度使循环的性能系数增大,但是过热度不是任意可以提高的。由于传热温差的存在,点1的温度总是低于点3的温度。由此假定点1的过热度为15℃。
δf
0.0002
0.0002
n5
-0.5268
s1
0.035
0.045
λ
0.026
n
11
5
Pr
0.7
l
0.55
0.55
<0.6
u
1.82E-05
H
0.385
0.225
<0.4
de
0.0055072463768
0.0063865546218
F
0.7865
Δt1
2.49
Δt2
21.3
Δt3
38.9
Δt4
19.8
Q1
1970
Q2
2500
Q3
3000
Q4
两种散热方式设计原理及计算

两种散热方式设计原理及计算2008-3-10 15:10:00推荐一、自冷式热设计原理及计算在自然对流和辐射情况下,平板散热器垂直安装,型材散热器沟道应该是垂直的。
叶片的表面应该涂漆或处理以使其有良好的辐射率,例如铝应该进行氧化处理。
至于强制对流下的散热器,其放置方向并没有硬性的规定,当然仍然是要使冷却空气能通过散热器叶片之间的沟道自由流动为原则。
(一)自冷式热设计公式由于散热器装上后会使热阻大大减小,而热量总是趋向于向热阻最小的方向流动,因此当电源模块装上散热器后,可以认为,电源模块产生的热量基本上都是通过散热器而散发出去的。
只有很少(小于10%)的热量是从电源模块的外壳底板与侧面壁通过热交换而散发出去的。
由前面几节的公式我们能求出电源模块所消耗的热量Pd及模块外壳与周围流体(空气)的温差△T。
这样散热器所需要的热阻Rth为下面的任务就是查散热器的产品目录或手册,从中找出与电源模块基板尺寸相当的、在合适环境温度及自然对流与辐射下的热阻值小于Rth的散热器即可。
(二)常用散热器热阻常用的散热器有平板散热器、型材散热器和叉指形散热器等。
又指形散热器由于散热叉指之问的“烟囱效应”利于热对流,所以在相同热阻下,叉指形散热器比其他散热器体积小、重量轻。
国产的叉指形散热器型号为SRZ系列。
国产的型材散热器型号为XC系列、DXC系列、XSF系列等。
表10—3和表10—4分别为国产型材散热器和国产叉指形散热器的型号及其对应的热阻阻值表。
从表10—3和表10—4可见,散热器到环境的热阻随加到散热器上的耗散功率Pd值的增大而略有下降。
这是因为当加于散热器上的耗散功率Pd增大时,散热器上的温升△T也随之增大。
散热器和环境之间的温差一旦增大,散热器的辐射散热和对流散热的散热能力增强,所以其热阻呈现略有下降的趋势。
如手头一时无型材散热器、叉指形散热器而准备采用铝平板作为散热器时,可查图10—5、图10—6散热器的热阻曲线图,从中选择符合要求的铝平板散热器的尺寸。
冷热量、风量和温差的计算公式

冷热量、风量和温差的计算公式
1. 冷热量计算公式:
在热力学中,冷热量通常指的是热量传递的大小。
冷热量的计
算涉及到许多因素,包括物体的质量、温度变化等。
通常情况下,
冷热量的计算公式可以用热容量和温度变化来表示,即:
Q = mcΔT.
其中,Q代表冷热量,m代表物体的质量,c代表物体的比热容,ΔT代表温度变化。
2. 风量计算公式:
在空气动力学和流体力学中,风量通常指的是单位时间内通过
某一截面的空气流动的体积。
风量的计算通常使用以下公式:
Q = Av.
其中,Q代表风量,A代表截面积,v代表空气流速。
3. 温差计算公式:
温差是指两个物体或两个位置之间的温度差异。
温差的计算公
式简单地可以表示为:
ΔT = T2 T1。
其中,ΔT代表温差,T2和T1分别代表两个物体或位置的温度。
综上所述,冷热量、风量和温差的计算公式涉及到不同的物理
和工程概念,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公式进行计算。
希望这
些信息能够帮助到你。
风冷制冷机组能耗计算公式

风冷制冷机组能耗计算公式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制冷设备在现代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风冷制冷机组作为一种常见的制冷设备,其能耗计算对于节能减排和成本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风冷制冷机组能耗计算的相关知识和公式,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
风冷制冷机组能耗计算公式的基本原理是根据制冷机组的制冷量、制冷剂的性质、环境温度等因素来计算机组的能耗。
在实际应用中,能耗计算公式可以帮助用户评估设备的能效表现,制定合理的节能措施,并进行能耗成本的预估。
风冷制冷机组的能耗主要包括压缩机能耗、冷凝器能耗、蒸发器能耗和风机能耗等部分。
下面将分别介绍这些部分的能耗计算公式。
1. 压缩机能耗。
压缩机是风冷制冷机组中最主要的能耗部分,其能耗计算公式为:C = P × V × (ln(P1/P2) / η)。
其中,C为压缩机的能耗,单位为千瓦时;P为压缩机的功率,单位为千瓦;V为压缩机的运行时间,单位为小时;P1和P2分别为压缩机的进口和出口压力,单位为帕斯卡;η为压缩机的等熵效率。
2. 冷凝器能耗。
冷凝器是将制冷剂从气态冷凝成液态的设备,其能耗计算公式为:Q = m × (h1 h2)。
其中,Q为冷凝器的能耗,单位为千焦;m为制冷剂的质量流量,单位为千克/小时;h1和h2分别为制冷剂的入口和出口焓值,单位为焦耳/千克。
3. 蒸发器能耗。
蒸发器是将制冷剂从液态蒸发成气态的设备,其能耗计算公式为:Q = m × (h1 h2)。
其中,Q为蒸发器的能耗,单位为千焦;m为制冷剂的质量流量,单位为千克/小时;h1和h2分别为制冷剂的入口和出口焓值,单位为焦耳/千克。
4. 风机能耗。
风机是风冷制冷机组中用于散热的设备,其能耗计算公式为:P = ρ× Q ×Δp / η。
其中,P为风机的能耗,单位为千瓦;ρ为空气密度,单位为千克/立方米;Q为风量,单位为立方米/秒;Δp为风压,单位为帕斯卡;η为风机的效率。
风冷冷水机组冷量计算公式

风冷冷水机组冷量计算公式随着工业和商业领域的发展,空调系统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在许多工厂和商业建筑中,空调系统被广泛应用,以确保室内环境的舒适度和稳定性。
而在空调系统中,冷水机组则是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冷水机组通过冷却水来调节室内温度,为室内环境提供舒适的温度。
在冷水机组中,冷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
冷量的大小直接影响着冷水机组的工作效率和性能。
因此,正确计算冷水机组的冷量是非常重要的。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风冷冷水机组冷量的计算公式及其相关知识。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一些基本的概念。
冷水机组的冷量是指其制冷量,即冷却水的制冷能力。
冷量的单位通常是千瓦(kW)或者万卡(kcal)。
而冷量的计算需要考虑到很多因素,包括室内外温度差、室内外的热负荷、冷却水的流量等。
在风冷冷水机组中,由于没有冷却塔,冷却水的温度通常会比较高,这也需要考虑在内。
风冷冷水机组的冷量计算公式通常可以表示为:Q=4.18×m×ΔT。
其中,Q代表冷量,单位为千瓦;m代表冷却水的流量,单位为吨/小时;ΔT代表冷却水的温度差,单位为摄氏度。
在这个公式中,冷却水的流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
冷却水的流量大小直接影响着冷量的大小。
一般来说,冷却水的流量越大,冷量也会越大。
因此,在设计和选择风冷冷水机组时,需要合理地确定冷却水的流量,以满足实际的制冷需求。
另外,冷却水的温度差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
冷却水的温度差是指冷却水进出口的温度差异。
一般来说,温度差越大,冷量也会越大。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确定冷却水的温度差,以确保冷水机组的正常运行。
除了上述公式外,还有一些其他的因素也需要考虑进来。
例如,冷却水的温度和压力、冷却水的比热容等。
这些因素都会对冷量的计算产生影响,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以得到准确的冷量值。
总之,风冷冷水机组的冷量计算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考虑到很多因素。
正确的冷量计算可以帮助我们合理地选择和设计冷水机组,以满足实际的制冷需求。
风冷热力计算范文

风冷热力计算范文风冷系统是一种常用的热交换系统,用于从一种介质中移除热量并将其传递给另一种介质。
在风冷系统中,空气被用作中间介质来传递热量。
这种系统广泛应用于许多工业领域,如电力厂、化工厂和制冷设备等。
风冷系统的热力计算非常重要,它可以帮助工程师了解系统的热性能。
热力计算包括确定系统需要处理的热量负荷、估计空气流量以及计算风冷器的冷却效果。
首先,确定系统需要处理的热量负荷是进行热力计算的第一步。
热负荷可以通过推导出各个组件的热量贡献来计算,例如压缩机、蒸发器、冷凝器等。
计算时应该考虑到环境条件、系统运行模式和负载要求等因素。
其次,需要估计风冷系统所需的空气流量。
空气流量取决于系统的热量负荷以及其他因素,如空气温度和压力。
可以使用风速器或恒流风量计等设备进行测量和估算。
最后,需要计算风冷器的冷却效果。
风冷器对空气的冷却效果可以通过热传导的计算来确定。
热传导方程可以根据风冷系统的特征参数和操作条件而得出。
在进行风冷热力计算时,还需要考虑一些其他因素,如空气湿度、风冷器的表面积和材料类型等。
这些因素对系统的热量传递和效率有重要影响。
除了热力计算,还应该考虑风冷系统的能耗和效率。
为了提高系统的能效,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如改善风冷器的设计、优化空气流通和增加换热表面积等。
总之,风冷热力计算是设计和优化风冷系统的重要一步。
通过合理计算热负荷、确定空气流量以及计算冷却效果,可以提高系统的效果并实现能源的节约。
在进行热力计算时,还需要考虑一些其他因素,以确保系统的稳定和可靠运行。
风冷散热的设计及计算

风冷散热的设计及计算风冷散热原理:散热片的核心是同散热片底座紧密接触的,因此芯片表面发出的热量就会通过热传导传到散热片上,再由风扇转动所造成的气流将热量“吹走”,如此循环,便是处理器散热的简单过程。
散热片材料的比较:现在市面上的散热风扇所使用的散热片材料一般都是铝合金,只有极少数是使用其他材料。
学过物理的人应该都知道铝导热性并不是最好的,从效果来看最好的应该是银,接下来是纯铜,紧接着才会是铝。
但是前两种材料的价格比较贵,如果用来作散热片成本不好控制。
使用铝业也有很多优点,比如重量比较轻,可塑性比较好。
因此兼顾导热性和其他方面使用铝就成为了主要的散热材料。
不过我们使用的散热片没有百分之百纯铝的产品,因为纯铝太过柔软,如果想做成散热片一般都会加入少量的其他金属,成为铝合金(得到更好的硬度)。
风扇:单是有了一个好的散热片,而不加风扇,就算表面积再大,也没有用!因为无法同空气进行完全的流通,散热效果肯定会大打折扣。
从这个来看,风扇的效果有时甚至比散热片还重要。
假如没有好的风扇,则散热片表面积大的特点便无法充分展现出来。
挑选风扇的宗旨就是,风扇吹出来的风越强劲越好。
风扇吹出来的风力越强,空气流动的速度越快,散热效果同样也就越好。
要判断风扇是否够强劲,转速是一个重要的依据。
转速越快,风就越强,简单看功率的大小。
轴承:市面上用的轴承一般有两种,滚珠轴承和含油轴承,滚珠轴承比含油轴承好,声音小、寿命长。
但是滚珠轴承的设计比较难,其中一个工艺是预压,是指将滚珠固定到轴承套中的过程,这要求滚珠与轴承套表面结合紧密,没有间隙,以使钢珠磨损度最小。
通常在国内厂家轴承制造中,预压前上下轴承套是正对的,因为钢珠尺寸与轴承套尺寸肯定会存在一定误差,所以在预压受力后,滚珠同轴承套之间总有5—10微米的间隙,就是这个间隙,使得轴承的老化磨损程度大大增加,使用寿命缩短。
同样过程,在NSK公司的轴承制造中,预压时上下轴承套的会有一个5微米左右的相对距离,这样轴承套在受压后就会紧紧的卡住滚珠,使其间的间隙减小为零,在风扇工作中,滚珠就不会有跳动,从而使磨损降至最小,保证风扇畅通且长久高速运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压缩机选型
工况参数 代号 G容 G容 t0 txr t1=t0+txr tK tL t3=tK-tL QY PY 参数 33 33200 3.0 11.1 14.1 50.0 8.3 41.7 31381 9318 作压焓图 从压焓图查得状态参数 414.5 448 252.0 45.5 计算 45.139 695.2 0.953 9.31 6469.3 0.694 0.953 0.694 43.500 9103.4 0.830 9.64 87747.1 0.653 0.830 0.653 413.2 448 256.6 46.5 参数 510 510000 2.0 10.0 12.0 50.0 5.0 45.0 396000 134300
压缩机排汽量 蒸发温度 压缩机吸汽过热度 压缩机吸汽温度 冷凝温度 过冷度 冷凝器出口温度 蒸发器出口过热度 蒸发器出口温度
2
4 5 6 7 8 9 10
蒸发器单位制冷量 蒸发器制冷量 单位理论功 电机理论功率 电机实际输出功率 压缩机指示功率 冷凝器热负荷
W/kg W W/kg W W W W
q0=(h0′-h3)/3.6 Q0=q0G质f1 w0=(h2-h1)/3.6 PL=w0G质 PS=PL/η Pi=PL/η
根据压缩机样本计算输气系数λ 、电效率η
一 1 压缩机:谷轮ZR144K3(12HP)全封闭式。 二 项目 压缩机排汽量 1 2 3 4 5 6 7 8 9 三 四 1 2 3 4 三 1 2 3 4 5 6 7 8 压缩机单位制冷量 制冷剂质量流量 输气系数 单位理论功 电机理论功率 电效率 输气系数 电效率 W/kg W W/kg kg/h q0=(h1-h3)/3.6 G质=QY/q0 λ =G质v1/G 容 w0=(h2-h1)/3.6 PL=w0G质 η =PL/PY λ =3.6QYv1/(h1-h3)/G 容 η =(h2-h1)G 容λ /3.6/v1/PY 压缩机吸汽焓 压缩机排汽焓 冷凝器出口焓 吸汽比容 kJ/kg kJ/kg kJ/kg dm3/kg h1 h2 h3 v1 压缩机排汽量 蒸发温度 压缩机吸汽过热度 压缩机吸汽温度 冷凝温度 过冷度 冷凝器出口温度 制冷量 电机输入功率 单位 m3/h dm /h ℃ ℃ ℃ ℃ ℃ ℃ W W
样本给出. t水′=12、t水″=7 设定
t风′=35、t风″=45 样本给出.
设定
设定 设定 设定
5
查压焓图 第二种计算方法 复盛SRF-50H (SRG-200)
6
i
工况参数 单位 dm3/h ℃ ℃ ℃ ℃ ℃ ℃ ℃ ℃ 代号 G容 t0 txr t1=t0+txr tK tL t3=tK-tL tzr t0′=t0+tzr 参数 33200 3 10 13 50 2 48 2 5 作压焓图 从压焓图查得状态参数 压缩机吸汽焓 压缩机排汽焓 冷凝器出口焓 蒸发器出口焓 吸汽比容 kJ/kg kJ/kg kJ/kg kJ/kg dm3/kg h1 h2 h3 h0′ v1 414.0 447.1 260.3 408.0 45.4 系数、效率 0.953 0.694 0.85 0.97 0.99 计算 42.7 696.7 29747 42.4 9103.4 385885 0.830 0.653 0.85 0.99 0.99 413.2 447.9 260.6 408.0 46.5 参数 510000 2 10 12 50 2 48 2 4
i
41.0 28300 9.19 6406 9227 7537 37284
40.9 369008 9.64 87747 134300 103232 489117 454 89 489117 Refcomp SRC-S-463W
Qk=QY+Pi f2 h2′=h1+3.6w0/η t2′ Qk=(h2′-h1)G质/3.6
1
计算蒸发器、冷凝器负荷、电机功率
一 项目 1 2 3 4 5 6 7 8 9 二 三 1 2 3 4 5 四 1 2 3 输气系数 电效率 指示效率 蒸发器冷量损失系数 4 压缩机热量损失系数 五 1 2 3 压缩机单位制冷量 制冷剂质量流量 压缩机制冷量 W/kg kg/h W q1=(h1-h3)/3.6 G质=G容λ /v1 QY=q1G质 λ η η f1 f2
i
11 压缩机实际排汽焓值 kJ/kg 12 压缩机实际排汽温度 13 冷凝器热负荷 ℃ W
453 81 37284 谷轮144
3
电效率η
备注
样本给出. t水′=12、t水″=7 样本给出.
t风′=35、t风″=45 样本给出.
样本给出. 样本给出.
G质=G 容λ /v1
公式简化 公式简化
4
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