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鉴学派的产生
年鉴学派与兰克史学【关于年鉴学派的史学】

年鉴学派与兰克史学【关于年鉴学派的史学】一、年鉴学派产生的历史背景经济上,世界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垄断组织的产生,金融寡头对国家政治生活的干预,影响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引起了社会各阶层人们对经济问题的关注。
一些社会学家和历史学家开始注重对经济问题的研究,探讨经济对社会生活和历史发展的影响。
方法论上,机械保守、片面强调考据。
实证史学片面强调史料的重要性,要求历史学家持“客观”、“中立”的态度,通过客观地描述历史,让史料本身说话。
在这种“史料高于一切”的思想指导下,历史学家们皓首穷经,到处搜订原始资料,以全身心的精力去考订史料。
历史学变成了考据学,历史著作变成了枯燥无味的史料汇编。
历史学家们一头扎进档案柜的陈编故纸中,忘记了现实世界里活生生的人事和现实。
二、年鉴学派的兴起和发展1、思想理论渊源早在18世纪,启蒙运动的领袖伏尔泰就曾力主建立一种全面的、普通人的、分析式的新型历史学。
他认为,历史不仅是政治、军事和外交史,还应包括经济、人口、技术与习俗等内容。
活跃在历史舞台上的不仅是君主和伟人,还有普通人。
历史作品不应全是纯粹叙述性的事件史,而应是有分析、有说明的结构的历史。
应该说,伏尔泰是近代以后向以修昔底德为代表的传统政治史模式提出全面挑战的第一人。
他的新史学观在当时确实起到了总体史观的“启蒙”作用。
19世纪后半期以后,基佐、米希勒等都向法国传统史学发起了冲击。
1912年,美国历史学家詹姆斯鲁滨逊发表了《新史学》,历数了旧史学的种种通病,倡导建立新史学。
“鲁滨逊倡导新史学并不是孤立的事件,而是具有广泛代表性的,它是当时整个西方史学界共同努力的一个部分。
2、年鉴学派的发展历程(1)1929年,费弗尔和布洛赫于斯特拉斯堡大学创办《经济与社会史年鉴》杂志,年鉴学派因而得名。
1929年1月,法国年鉴学派发行了《社会经济史年报》。
在创刊号的卷首,载有编者费弗尔和布洛克联名写的一篇简短的《告读者》:我们都是历史学家,‘都有共同的体验,并得出了共同的结论,我们都为长期的、从传统分裂状态中产生的弊病而苦恼。
法国年鉴学派研究

研究结论:存在争议,部分学者认 为其研究结论过于主观,缺乏客观 性和科学性
PART SEVEN
跨学科研究:加强 与其他学科的交叉 融合,拓宽研究领 域
数字化研究:利用 数字技术,提高研 究效率和质量
社会应用:将研究 成果应用于社会实 际问题,推动社会 进步
国际合作:加强国 际交流与合作,扩 大影响力和知名度
历史研究领域:社 会史、经济史、文 化史、宗教史等
主要成果:《法国 年鉴》、《历史与 社会》等重要著作
研究方法:注重史 料的考证和运用, 强调历史研究的科 学性和客观性
影响:对法国历史 学界产生了深远影 响,推动了法国历 史学的发展
研究方法:主要采用历史学、社会学、人类学等学科的方法,缺乏跨学科的综合研究 研究对象:主要关注历史事件、人物、社会现象等,缺乏对历史深层次原因的探讨 研究视角:主要从历史学的角度进行研究,缺乏从其他学科的角度进行综合分析
研究争议:对于历史事件的解释和评价存在争议,缺乏统一的标准和共识
PART FOUR
历史地理学:研究历史时期的地理环境、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社会地理学:研究社会与地理环境的相互作用,关注社会空间、社会结 构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经济地理学:研究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关注经济活动、经济结 构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文化人类学方法:通 过研究文化、宗教、 语言等,探讨社会文 化的多样性和变迁
跨学科方法:结合历 史学、社会学、文化 人类学等学科,进行 综合性的社会研究
历史学:研究法国历史,特别是中世纪和近代史 社会学:研究法国社会结构、社会变迁和社会问题 经济学:研究法国经济史、经济政策和经济理论 文化研究:研究法国文化、文学和艺术 政治学:研究法国政治制度、政治文化和政治思想 地理学:研究法国地理环境、地理变迁和地理问题
年鉴派和兰克派之争

年鉴派和兰克派之争年鉴派和兰克派之争姓名:罗睿学号:100201115 班级:历史1001 内容提要:年鉴学派是20世纪30年代开始萌芽、40年代中期开始形成的一个法国史学流派,60年代时开始有世界性影响。
年鉴派创始之前,其创始人的思想不过是倡导反对兰克模式的“新史学”思想的一部分,是反兰克模式的前驱。
那么年鉴学派到底跟兰克学派有着怎样的“恩怨”呢?本文将做出简要的分析。
关键字:年鉴学派兰克学派实证主义史学事件历史总体的历史20世纪初,社会的变迁,科学的进步,人们观念的改变,在史学界也掀起了一波变革,提倡新史学的年鉴派一问世就把矛头指向了以兰克学派为代表的传统史学。
在比较这两个学派之前的矛盾所在,我们理应先概括下它们各自的史学理论。
兰克学派以其创始人兰克的观点为代表,兰克在《拉丁和条顿民族史》的序言中写下了他一生中最有名的一句话:“历史指定给书本的任务是:评判过去,教导现在,以利于未来。
可是本书并不敢期望完成这样崇高的任务。
它的目的只不过是说明事情的真实情况而已。
”这句话被后人千百次地引用,似乎就是这句话首次揭示了客观主义史学的宗旨,即“如实直书”。
1兰克认为,史学家的任务是据事直书,不偏不倚,如实客观。
要想做到这一点,就必须首先对史料进行批判检验,去伪存真,由此重现历史,1《成才之路》 2010年第33期亦由此历史学可以被抬入科学之列。
英国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和哲学家R.G.柯林武德对兰克观点的归纳是:通过历史批判以确定史实,凡是作为历史研究对象的事实都是单一的,即不重复的,从而历史家仅仅据事直书,而不对事实进行任何价值判断。
他把兰克学派归为“实证主义”,认为其深深受到19世纪的实证主义精神的影响2。
实证主义是强调感觉经验、排斥形而上学传统的西方哲学派别。
又称实证哲学。
它产生时间于19世纪30~40年代的法国和英国,由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始祖 A.孔德等提出。
1830年开始陆续出版的孔德的6卷本《实证哲学教程》是实证主义形成的标志。
年鉴学派 常识

年鉴学派常识1. 引言年鉴学派是一种研究和编纂年鉴的学术流派。
年鉴是指对一定时期内的重要事件、数据和统计资料进行整理、归纳和总结的出版物。
年鉴学派通过对年鉴的研究,探讨了社会发展、历史演变和统计分析等方面的问题。
本文将介绍年鉴学派的历史背景、主要特点、研究方法以及在学术界和社会中的影响。
2. 历史背景年鉴作为一种出版物形式,起源于西方国家。
最早的年鉴可以追溯到17世纪,当时主要用于记录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情况等信息。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年鉴逐渐成为了一种重要的研究工具,并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传入中国。
中国最早的年鉴可以追溯到清朝末年,当时西方传教士编写了一些关于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年鉴。
然而,直到20世纪初,年鉴在中国才开始得到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3. 主要特点年鉴学派具有以下主要特点:3.1 多学科交叉年鉴学派的研究对象涉及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多个领域。
研究者需要具备广泛的知识背景和跨学科的研究能力,以便全面地了解和分析各个领域的数据和信息。
3.2 统计分析年鉴学派注重对大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通过图表、表格等形式呈现。
这种定量化的方法使得研究结果更加客观、准确,并能够帮助研究者发现规律和趋势。
3.3 历史追溯年鉴学派不仅关注当下的情况,还会对历史数据进行追溯和比较。
通过对历史数据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当前的社会发展和变化。
3.4 实用性年鉴作为一种实用工具,在政府决策、学术研究和社会活动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
年鉴学派注重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实际,并通过年鉴的编纂和出版来向社会传播知识。
4. 研究方法年鉴学派采用了多种研究方法,包括文献调查、实地调研、统计分析和历史比较等。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研究方法:4.1 文献调查通过查阅历史文献、政府文件、报纸杂志等资料,收集和整理相关数据和信息。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研究者了解过去的情况,并为年鉴的编纂提供依据。
4.2 实地调研通过走访调查、问卷调查等方式,直接获取一手数据和信息。
年鉴学派的历史演进评析

高教论丛年鉴学派的历史演进评析丁厚雷(广西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广西桂林541004)摘要:1929年,法国史学家吕西安.费弗尔、马克.布洛赫等人创办《经济与社会史年鉴》,围绕这份后来被通称为《年鉴》的学刊所聚集起的一批史学家,被称为"年鉴学派"。
在其后的半个多世纪里,“年鉴”学派的发展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在世界范围内获得了广泛的声誉。
本文对年鉴学派的历史演进阶段进行了评析,同时对各个阶段的特点与成就也作出了简要说明。
关键词:年鉴学派总体论布罗代尔年鉴学派的历史演进评析一、年鉴学派创建阶段的特点与成就从1929年《经济与社会史年鉴》创立至1945年为年鉴学派的创建阶段。
该阶段年鉴学派的代表人物为:吕西安.费弗尔、马克.布洛赫。
在年鉴杂志创办之前,建立在经验主义与实证主义基础之上的兰克学派逐渐失去其积极色彩,陷入了对个别历史事件和杰出人物的身世言行进行频繁考证的死胡同,这就限制了史学题材的发挥,仅仅局限在政治、军事和外交范围之内。
为了反对这种以兰克为代表的旧的史学传统,从经济、社会、思想、文化等方面全面拓宽研究领域,费弗尔和布洛赫创办了《年鉴》杂志。
费弗尔是中世纪史专家,他的研究侧重在思想、文化和精神状态方面。
在费弗尔的研究中,他十分重视地理环境对人文氛围的影响。
他的《土地与人类演变:地理历史引论》出版于1922年,该书强调了地理环境与人类历史的关系,在如何处理社会学、地理学和历史学的关系问题上做出了教科书般的示范。
布洛赫也是欧洲中世纪史专家,同时也是经济史的专家,他的代表作为《法国农村史》和《封建社会》。
这两部著作的特色之处在于布洛赫把社会学的理论和比较方法应用到历史研究中,尤其是《封建社会》一书一直被视为比较史学的开山之作。
在该书中,布洛赫并没有把“封建主义”看做一种军事采邑制度,也没有把它视为社会生产的一种方式,而是把他作为一种“总的社会环境”来对待,由此他也把封建主义界定为一种社会形式或社会结构。
对法国年鉴派史学的兴起和衰落探索

对法国年鉴派史学的兴起和衰落探索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一、年鉴派的产生1929年1月,在法国东部城市斯特拉斯堡,两位年轻的历史学家吕西安·费弗尔和马克·布洛克共同在斯特拉斯堡大学创办了一份刊物,即《经济、社会史年鉴》。
《年鉴》杂志的创刊,标志着年鉴派史学的诞生。
在《年鉴》杂志的创刊号上,他们联名发表了一篇《告读者》,明确阐述了创办这份刊物的目的:“现在,在历史学家之间,在从事其他研究的专家之间,存在着一种不相往来的闭塞状况。
当然,各行的研究家,都致力于自己的专业,在自己的庭院中辛勤劳动,如果他们能再关心一下自己邻居的工作,就十全十美了,可是却被高墙阻隔了。
我们之所以站出来大声疾呼,就是针对这种可怕的分裂的。
”可见,年鉴派的诞生目的就是打破各学科之间的隔阂,侣导跨学科和多学科的研究。
二、年鉴派的发展历程史学家一般认为年鉴派大致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1929年—1946年为费弗尔、布洛克阶段:1946年—1969年为布罗代尔阶段,同时也是年鉴派的“黄金时代”;1969年至今为“革新阶段”;七十年代以后,年鉴派进人了侣导“问题史学”的阶段。
由于年鉴派并不是一个有严密的组织系统和统一理论的学术团体,其成员主要由各学科的青年学者们组成。
他们之中既有研究社会科学的,也有研究自然科学的。
他们共同将民族学、人类学、社会经济学、心理学、地理学、统计学以及牛物学和精神分析学等学科理论引人历史研究领域,从而使史学研究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方法上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突破。
三、年鉴派的自身矛盾在年鉴派取得重大成就的同时,其自身不可避免的矛盾和问题也日益暴露出来。
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年鉴派领导们提侣的“整体史学”或“总体史学”的构想并未完全在理论上和实践中切实地加以应用,从而造成年鉴派史学的不完整,甚至畸形的发展,这本身也就预示了年鉴派最终的衰落。
法国年鉴学派过去与现在

内容摘要
在新闻传播领域,法国年鉴学派的是社会结构和文化背景对新闻报道的影响。
内容摘要
四、法国年鉴学派的主要理论法国年鉴学派的主要理论包括: 1、新闻报道的真实性:法国年鉴学派认为,新闻报道应该是全面的、客观的、 真实的。他们主张从多角度、多层次来呈现事实,揭示事件的真相。
内容摘要
2、新闻报道的客观性:法国年鉴学派认为,新闻报道应该尽可能地避免主观 性和偏见。他们主张以客观的立场和态度来呈现事实,让受众自行判断和理解。
内容摘要
法国年鉴学派是一个备受瞩目的学术流派,其研究成果和理论对新闻传播学 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次演示将简要介绍法国年鉴学派的背景、主要理论以及对 新闻传播的影响,并分析其优缺点。
内容摘要
一、确定文章主题本次演示的主题是“法国年鉴学派对新闻传播的影响”。 通过对法国年鉴学派的历史背景、主要理论以及在新闻传播领域的应用进行分析, 探讨其对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客观性等方面的贡献。
五、结论
五、结论
法国年鉴学派的研究在历史学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将历史学与社会科学 理论相结合,拓展了历史学的研究范围和方法。通过对法国年鉴学派的历史背景、 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的探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其学术价值和贡献,也为相关 研究提供了重
五、结论
要的参考。未来,法国年鉴学派的研究将继续发挥其影响力,为历史学和社 会科学领域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内容摘要
亨利皮朗与法国年鉴学派的微观与宏观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有助于我们在实 践中将整体与部分、宏观与微观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我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和效果。例如,在制定城市发展规划时,我们可以运用这种方法来全面考虑城市 整体的功能布局
内容摘要
、交通状况以及个体居民的需求和期望,从而制定出更为科学合理的城市发 展方案。
法国年鉴学派

法国年鉴学派邢佳佳现代西方史学的变革,是以法国年鉴学派的出现为标志的。
所谓年鉴学派,是法国自1929年以来主持、编纂《经济与社会史年鉴》的几代历史学家。
这些历史学家反对以兰克为代表的旧的史学传统,主张把新的观念和新的方法引人历史研究领域。
他们的理论不仅震撼了法国的史学界,而且深刻影响了整个现代西方史学的发展。
年鉴学派在法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最早可以追溯到18世纪的伏尔泰。
伏尔泰主张历史不应当是君主和伟人的历史,而应当是所有人的历史。
他的《路易十四时代》是近代西方第一部文化史著作。
19世纪上半期的历史学家基佐对年鉴学派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他认为历史研究的对象应当是人类过去的文明,这文明包括政治、经济、文化乃至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19世纪中期的法国史学家米什列在《法兰西史》序言中指出,传统的由杰出人物组成的历史有两大主题:第一,在物质方面,它只看到人的出身和地位,看不到地理、气候。
食物、人的影响;第二,在精神方面,它只谈君主和政治行为,而忽视了观念、习俗以及民族灵魂的内在作用。
在米什列之后,还有一个提倡新史学的法国学者西米昂。
他在《历史方法与社会科学》一文中指出,历史学要发展,就必须打破传统史学的三个偶像。
一是政治偶像,就是把研究重点放在政治事件上,夸大战争等政治因素的重要性。
二是个人偶像,即孤立地描写某个历史人物,而不把历史人物同当时的制度和社会现象联系起来。
三是年表偶像,即喜欢把历史事件按年表排列,不去对典型事实进行分析。
西米昂这一反传统史学的呼声,在当时法国的学术界引起了不小的震动。
但是对年鉴学派影响最大的当推法国历史学家亨利·贝尔(1871—1954)。
贝尔于1900年创办了《历史综合评论》杂志,并在这个杂志上表明了如下一些史学观点:主张拓宽历史研究的领域,历史学家不仅要注意政治史、军事史,也要注意社会其他方面的历史。
他提倡历史学家打破过分专门化所造成的历史研究的狭隘性,主动同其他学科的专家进行合作,运用历史学、历史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的方法解释历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年鉴学派的产生、发展及其理论对历史学的影响
扬州大学社会发展学院历史1001 于慧超
摘要:年鉴学派是当代西方最重要的历史学派之一,它对法国乃至世界历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年鉴学派自产生至今的70年中自身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突破政治的局限实现史学界的革命,对全世界史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年鉴学派也在中国传播和发展,对中国史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关键词;年鉴学派
一:年鉴学派的产生的背景和基础
所谓“年鉴学派”,是1929年由法国的布洛赫和费弗尔所创立,因为《经济和社会史年鉴》杂志为阵地而得名。
年鉴学派的产生并不是偶然的,20世纪历史的发展,社会的变迁,科学的进步,观念的变革,都为年鉴学派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20世纪初是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西方国家愈演愈烈的矛盾冲突最终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这场战争摧毁了人们固有的传统的观念。
对于人生价值的怀疑,人生信念的丧失,导致了对人生哲学的改变和世界的重新认识。
此时传统史学的弊端越发的显现出来:在史学本体上,以偏概全;在史学认识论上,以客代主;在史学方法论上,以史料学代替历史科学。
传统史学在思想上的弊端给历史学造成严重的后果。
表现是:史学研究对象和题材变得陈旧而且狭窄,作为历史运动基础层次的经济、社会、政治、文化、心态等领域和作为历史主要创造者的的普通群众得不到表现;在历史认识来源上,无法历史与现实、主题与客体相互的辩证关系;在历史学的功能性上,描绘性故事的历史除供消遣解闷外,既不能提供直正的历史知识,也无助于人们正视历史、面对现实;在历史著作专题上,描述性、叙述性的历史取代分析性的历史,时间是取代结构的历史,从而使历史学局限于对具体和个别问题的探讨上。
在这个西方史学被一种理论上无所适从的悲观气氛所笼罩的社科,年鉴学派却异军突起。
年鉴学派的创始人费弗尔和布洛克等人综合各家学说,为自己提出了新的历史研究任务:以往的历史学依赖于对史料的评论,注重于个别事实和显示的描述而现今史学的任务是揭示事实和现象之间的实质和本质的联系。
1929年,《经济和社会十年鉴》的创立,标志着年鉴学派在西方史学界上独树一帜的开始,年鉴学派便由此产生。
二:年鉴学派发展阶段的划分
史学界一般将年鉴学派划分为三代:第一代从1929到1945年,以吕西安·费弗尔、马克·布洛赫为代表,其主要特征是从“文献历史”和“事件历史”向“问题历史”的转变,提倡多学科综合研究方法,把社会科学各领域纳入历史科学的范畴,倡导“总体历史”思想原则,并运用总体研究手段,对经济、社会和大众心理状态进行分析。
第二代从1945年到1968年,以费尔南·布罗代尔为代表,其特征是布鲁戴尔在理论上阐释了“总体历史”的原则。
他把人类历史划分为长时段——地理历史、局势——社会经济史和段时间——历史事件。
他认为地理历史在人类社会法杖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局势说明人类活动的不同层次,时间紧是人类历史的表层漩涡。
第三代从1968年到1989年以至更远,以雅克·乐高夫和埃玛纽埃尔·勒华拉杜里、乔治·杜比等为代表,年鉴史学向局部历史、微观历史转变,注重数量分析方法,开辟了以精神状态史为主的深层次历史学。
也有的把1980年以后以弗雷为代表的历史学家划分为第四代。
年鉴学派在第一代、第二代与第三代各自具有不同的特点,在综合方法上,费弗尔和布洛克注重经济学、社会学方法;布鲁戴尔阶段注重地理学、人口学、数量经济学;第三代则在更广泛的领域内开辟了历史研究的新途径,综合了结构人类学,符号学,心理学,精神状态学等等,虽然三代史学家表现出各自的特点,体现出了不同的风貌但他们始终贯彻着费
弗尔、布洛克提出的原则——总体史观,不限于历史文献资料,研究对象更加广泛,研究方法综合了社会科学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
这种连续一贯的思想原则是年鉴学派几代史学家倡导的学风,也是年鉴学派生气勃勃的原因所在。
三:年鉴学派的特征
1:对传统实证主义史学持彻底的批判态度;主张研究包括经济、社会、文化在内的“总体历史”;强调对历史上“社会”这一词的因素的新研究。
2:在研究方法上“兼容并蓄”提出史学的跨学科研究;主张用事实和例证把历史学同各国社会经济学渗透结合,即运用其他学科的理论、方法、成果乃至研究技术来考察史学课题的一种综合研究方法;认为是学要接近正在高速发展的其他学科,扩大视学研究范畴。
将史学融合于有关学科里,从中得到历史文献资料中得不到的是学材料,甚至用其他学科的概念来解释历史问题,反过来历史又可以对其他学科起到补充辅佐之力,以改变各学科领域孤立化的倾向,引起后人的关注,。
因此被誉为“新史学的开端”,“计量史学”和“心理史学”的元祖。
3:在史学功用上,强调历史的借鉴与垂训;认为史学研究对未来的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预见将来的运动方向,提出了几种可能性模型,以构成现代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研究历史已得到“察今”的效用和解决现实问题之功;提出关心过去,注重当代的命题,将过去和当代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考究材料的来源和可靠性,从资料量的角度,对其他学科(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进行新的历史资料的补充,使史学在众多的分支中,体现出自身的价值。
增长了史学的研究视野,开辟了史学发展的新方向。
其研究理论和方法在后世史学的变化中打上了深深地印记。
四:年鉴学派对中国史学的影响
在旧的史学穷途末路之时,年鉴学派突破政治史的局限应运而生,实现了对史学界的革命。
对世界史学界产生了意义深远的影响。
这一学派是在20世纪后半期逐渐传入中国并发生着重要影响。
今天当我们对20世纪中国史学进行回顾与总结进行回顾时这一传播和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前,中国学术界已经多少透露出年鉴学派的讯息,那时中国对年鉴学派还是知之甚少的。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年鉴学派的输入成为西方史学输入的突出现象。
从20世纪80年代,年鉴学派如潮般涌入中国,此时中国学者开始撰文介绍年鉴学派的总体或者个人情况。
中国学者在法国新史学家的访问中所包含的内容也有助于年鉴学派在中国的传播。
中国学者对其论著所做的的介绍和评论增进了中国对年鉴学派的了解,年鉴学派的著作被陆续翻译成汉语许多著作在台湾和大陆都有汉译本,许多作为教材的《史学概论》和《西方哲学史》著作以及作为其他此用途的著作纷纷涉及年鉴学派的内容。
这都对中国人深入了解和研究年鉴学派提供了保证和参考。
年鉴学派在中国的传播中产生了重要影响,具体来说它对中国史学发生的影响,表现在以下方面:1年鉴学派第一、第二代的整体史观和长时段理论被中国学者应用与历史研究。
例如,张广智就使用布罗代尔的三个时段理论,对基督教进行了深入考察。
2:社会成为历史研究的重点内容社会是的复兴很大程度上借鉴了西方社会史的发展经验而展开的。
同时在社会史研究中家族史、宗族史、宗教风俗史成为热点。
日常生活史也被展现出来。
3:促进中国心理学史、心态史学的发达中国人在了解法国年鉴史学的过程中了解了心理学史及心态史学的。
4:促进了中国史学家对下层社会的关注,是中国突破自我封闭的学术格局。
5:促进了中国多学科方法的使用。
6:促进了文献搜集与整理的数字化。
是中国许多古典文献被电子化。
总之,年鉴学派在中国的传播过程中,已经影响了中国学者的历史研究对象、方法和诸多其它理念年的变化。
参考书目:《年鉴学派——一个重要的历史学派》(作者:李伯重)《法国年鉴学派产生的历史条件及其评价》(作者:李铁张绪山)《结构主义理论视域下的年鉴学派发展阶段划分》(作者:康建伟)《论年鉴学派对社会历史理论的贡献》(作者:张正明贺苗)《当代西方史理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 (作者:何兆武陈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