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作文指导:散文化

合集下载

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散文化小说指导

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散文化小说指导

4.文化游记散文
1.散文题目的作用
常考题型: 2.散文的线索及其作用
3.开头、句段、结尾的作用 4.散文引文作用 5.散文的语言风格 6.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
1.分析散文和小说人物、情节、环境、语言、主旨方
面的特征,并尝试总结散文化小说的文体的特征。
人物 情节
环境
语言 主旨
小说
散文
散文化 小说
散文化小说 戏剧化小说
学习目标
1.了解散文化小说和戏剧小说的文体特征。 2.掌握散文化小说和戏剧小说的解题技巧。
一、散文化小说
散文化小说 概念
•散文化小说(抒情小说、文化小说)是一种介于散 文与小说之间的小说文体。
•指的是在淡化了情节、人物和背景这三要素之后, 将散文抒情性的艺术审美特征和创作笔法滲透到小 说创作中所形成的小说新样式。
•简而言之就是以散文的笔法写的小说。
•小说
•以刻画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 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
人物
小说 情节
环境
1.概括人物形象 2.赏析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 3.形象作用:主要人物、次要人物+物象
1.概括梳理情节 2.分析情节手法 3.分析情节作用
1.概括环境描写特点 2.赏析环境描写手法 3.分析环境描写作用
人物
情节
环境
语言 主旨
小 说
1.典型环境中 的典型人物。 2.重点刻画人
1.完整的故事情节 2.激烈的矛盾冲突
物思想性格。
1.环境为人物、 主旨服务 2可虚构想象场景 3.重社会背景
叙述性语言 社会现实
3.人物分主次
1.非典型人物 1.无完整的故事 1.环境为主旨服务

“散文化”作文倾向的原因与应对策略

“散文化”作文倾向的原因与应对策略

“散文化”作文倾向的原因与应对策略近年来,初中生作文出现了“散文化”倾向。

具体表现为:文体意识不强,文章文体特征不鲜明;内容上人、事分离,文章取材不能紧扣学生的思想、生活实际,没有真情实感,过分追求“时代性”,感受不深、大而无当;为追求所谓的“个性”而主题低靡,缺乏新时代青少年的精神面貌;表达方式单一,叙述过多,语言空洞,无表现力,所引材料皆为人知并无新意,辞藻华丽却言之无物。

一、原因透视第一,长期以来,写作教学要求学生在作文中表达伟大的理想、积极的意义、高尚的情操等,扭曲了写作本应具有的作为个人表情达意的功能,容易造成学生说假话、大话、空话的现象。

这也是教育不当造成的。

实际上也是缺乏真诚与探究精神的表现。

第二,课业负担过重使学生生活单一,难得有时间走进生活,深入生活,思考生活,缺乏对生活的细致观察,写不出反映生活的作文。

第三,学生为考试而写作,导致学生对作文普遍的抵触。

写作成了对范文的重复模仿,成为一种高强度的技术操练,导致虚情假意泛滥。

很多学生写作不是为了提高自己的语言运用能力,而是为了考试。

近年来中考作文文体全面放开,自选文体,淡化了文体要求。

这无疑为考生展示个性提供了广阔空间。

但随之而来的是:一些学生产生错误认识,认为不限文体就是不讲求文体,平时不注意记叙文、议论文等常见文体的练习,忽视作文技巧训练。

二、应对策略(一)从语文教学和各类活动中培养学生对生活的感悟能力。

无论是课内还是课外的文本阅读赏析、审美,都要不忘联系学生生活,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读出自我。

如学习胡适的《我的母亲》,可以让学生联想自己的母亲从而感受亲情的具体表现,感受母爱的博大。

读《斑羚飞渡》,可选读“飞渡”片段,从悲壮的一幕,感悟整体精神、群体意识。

读《皇帝的新装》可将故事的主题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从而揭示要脱去虚伪的外装,呼唤“真”的回归等主题。

大力鼓励学生标新立异读课文。

特别重视语文实践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

(1)开展语文活动,如每周抽出一节课,让学生自行组织开展语文活动,将班级分成12个左右的兴趣小组,每组6人,口头表达上的好、中、差生均有,各小组推选一名组长负责准备工作。

高考作文指导:散文化议论文与散文中的议论

高考作文指导:散文化议论文与散文中的议论

高考作文指导:散文化议论文与散文中的议论散文化议论文,就是在议论文的框架里,融入散文的笔法,使议论文采化、情感化。

与规范议论文相比,它有如下特点:一是笔法自由活泼,可以借助散文的联想手法,引入更为丰富的生活内容;二是语言有文采,多采用比喻、引用、排比等修辞手法扩展语言张力;三是融入情感,使语言优美,议论有温度。

散文化议论文,首先是议论文,因此,它应该具备论点、论据、论证三个要素,切不可叙事太多,议论太少,本末倒置,最终写成不伦不类的文章。

此类议论文行文整体上追求语言的文采化,议论的情感化,较能体现考生的文字功力。

【典题范文】2019高考上海卷作文题:寻找“中国味”踏雪寻梅◎上海考生一声,芬芳四溢;二声,沁人心脾;三声,零落成泥。

三声弹奏,一点泛音,一曲《梅花三弄》,勾出一季白雪纷飞,描出一枝傲骨寒霜。

点点灵动,声声温婉,万千心灵必能为之一震,我想,那大概是一种共鸣吧。

我们从民间拾起那几近湮没在岁月长河中的国乐,尝试着从《阳关三叠》《高山流水》中找寻那一抹“中国味”,寻找那与生俱来埋藏在灵魂深处的东西。

那是民族,是文化,亦是生命,是一株被风雪淹埋的寒梅,是满眼云烟后的那一束微弱的光。

踏雪寻梅,或许能够拨云见日。

我们缘何会去寻找那心中的“中国味”?我想,这应当是源于一种失落。

我们希望找到一种民族之味,找到一种文化自信之感。

在全球化主导的今天,欧美、日韩文化逐渐占据了所谓文化事业的主流地位。

我们感受到了一种缺失,我们渴望找到、捍卫属于自己的民族特色。

于是,从《经典咏流传》到《国家宝藏》,我们看到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探寻,从传唱诗歌的乡村教师,到坚持古法制取颜料的仇庆年老先生,我们将他们称为匠人,给予他们最崇高的敬意。

我们开始努力,并一直努力着,为的是让中华民族再次以自信、美好的精神面貌,屹立在这“东方日出之地”。

我想,这也应当是源于一种博观。

我们希望找到一种文化之味。

许渊冲先生用自己大部分的精力,笔耕不辍,将我国大量的诗词等文学作品译成外文出版。

高考写作指导之:散文化的议论文

高考写作指导之:散文化的议论文

【范文一】真正的完美张潮曾说“所谓美人者,以冰为肌,以玉为肤,以柳为态,以花为容,以月为神……”也曾说“定于舟中看霞,城头看雪,灯下望月,此为最美”。

可他又说了:“人不可以无癖。

”是啊,这世上多的是一些“镜不幸而遇嫫母,剑不幸而遇庸将”的悲苦无奈的事情。

所以这“癖”字在我看来就是在人生之路上难免的错误、硬伤、缺陷。

(用引用开头,有文化内涵)我想起了《红楼梦》中的形色各异的女子,性格也颇为不同。

而让世人们记住的,也许是黛玉,贵在其悲啼与反抗;也许是湘云,贵在其粗犷与娇憨;也许是凤姐,贵在其泼辣与世故。

这些性格中的小缺陷,使她们常犯一些为封建礼法所不容的“错误”,却使她们特立独行了起来。

反观薛宝钗,圆滑而聪明,是老一辈人眼中举止最合乎度的完美女子,却偏偏让人唏嘘她的过于中庸,八面玲珑。

(此段漂亮,用排比句式增添语言的表现力)所以人的这一生,何必苛求于完美,只要活得自然纯粹,便是最大的完美。

(提炼主题)我不知道有多少人偷偷羡慕陶潜的飘逸人生,其实若无少年从官这一人生中的错误,也不会有中年之后那般任意旷达的姿态吧。

也许,无弦琴中还会有对世俗的向往?也许,在躬耕南亩中依然会流露出一些吟盼?正是他经历了错误,才更自然而完整地走进他自己的生活和精神天地中。

(在紧扣“错误”的论述中,整齐的句式增添了文采)苏洵也是史上文学的大家。

早年其风随六朝骈文,有说不尽的脂粉香风和风流繁华。

只是经历了这一错误,他却也决绝地焚了早年的诗文,依然走出了浮华的阴霾和甜腻,开启了厚重古典的踏实文风。

正因如此,那位即将逝去的老人才会说:“如果我可以从头活一次,我要尝试更多的错误,我不会再事事追求完善。

”你知道月有阴晴圆缺,你也知道这世上多的是瑕疵和错误,在未经历错误之前,所追求的完美不过是天边的云气。

我们永远不会忘记那些名人、才子,因为他们的一生也会经历无数的错误,但他们遵循了本心的自然和要求,活出了自己,才成为了后世所流传的完美。

张潮所说的美人是美,但她却少了许多生气,也许只能成为神像或者存诸纸间。

高中生作文的(泛)散文化现象及应对策略

高中生作文的(泛)散文化现象及应对策略

高中生作文的(泛)散文化现象及应对策略——兼议考场记叙文的写作江苏省海门中学杨妙新什么是“作文的(泛)散文化”?要回答这个问题,先要搞清楚什么是“散文”。

从通常意义上讲,广义的散文,是指除诗歌、小说、戏剧以外的所有具有文学性的散行文章。

狭义的散文是指文艺性散文,它是一种以记叙或抒情为主,取材广泛、笔法灵活、篇幅短小、情文并茂的文学样式,有记叙性散文、抒情性散文和议论性散文等三种。

要之,散文有如下特点:1、取材的广泛性。

上下五千年,纵横数万里,大至天文地理阴阳历算,小到一草一木一日三餐皆可入文。

2、形式的灵活性。

散文取材广泛,内容丰富,为其服务的形式也灵活多样,不拘一格。

诸如,①结构中心的多种多样。

比如,可以用人物为结构中心,可以用典型的细节为结构中心,可以用景物为结构中心,也可以用某一象征事物作结构中心。

②行文顺序和线索的多种多样。

比如,可以按时间发展先后顺序或以空间转移为序组织材料,可以以作者的思想认识和感情变化为序,也可以以某一思想为统帅,描写不同的侧面成几个片断。

③表达方式的自由灵活。

可以记叙,可以抒情,可以议论,还可以熔诸多方式于一炉;可以运用暗示、象征、比兴、联想等手法。

④语言运用的灵活自如。

比如,现代汉语,兼用古词古语,俚语方言、谚语歌谣等语言形式。

3、浓郁的抒情性。

散文不象小说、戏剧靠虚构的故事情节、矛盾冲突和塑造的人物形象吸引读者,而是靠浓郁的感情、令人赏心悦目的诗情画意、启迪心智的理趣来感染读者。

正因为这样,散文为广大作者所喜欢,尤其令中学生十分喜爱。

然而,我们看到的中学生的散文,又是一种什么样子呢?是否可以做这样的概括呢?1、文体意识不强。

文章缺乏鲜明的文体特征。

记叙,缺乏具体动人的情节;议论,不用事实和逻辑来说理,也不用文学形象来说话;抒情,或者缺乏真情实感,或者缺乏前因后果和必要的关联性,不懂得寓情于景、寓情于理、寓情于事。

2、取材空泛低俗。

文章人与事不能紧密结合,无目的地写人,不加选择地写事,取材不能紧扣学生的思想、生活实际,或者过分追求“时代性”,如环境保护、“台独”、“藏独”等,而又感受不深、大而无当,没有真情实感,或者为了追求所谓的“个性”而取材低俗,缺乏新时代青少年应有的精神面貌。

散文化的议论文范文2020范文5篇

散文化的议论文范文2020范文5篇

散文化的议论文范文2020范文5篇沐浴过多少阳光风雨,堆砌过多少羞怯秀丽,编织过多少人生梦幻的秀发云鬓,但已全都被漫漫的岁月漂白。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散文化的议论文范文,希望大家喜欢。

散文化的议论文范文1在生活中不曾对任何人过多的提起您,是因为我一直把您放在我的内心深处,一个谁都无法占据的地方。

在闲暇时,贪婪的回忆我们之间的美好。

终于,决定拿起笔,将您对我的爱,写在纸上。

不是为别的,只是因为在楼梯上看到了您双鬓的白发;不是为别的,只是因为在牵着您的手过马路的时候触碰到的是双粗糙的手;不是为别的,更是因为在与您走台阶的时候,我看到了你有点儿驼背的背影。

您的家在一个小村庄里……冬天的早晨,天还蒙蒙亮,空中起了淡淡的薄雾,若是站在村口,就会看到一缕青烟缓缓地升入空中,最后消失在薄如蝉纱的雾中。

走进村子里,就会清晰的发现这烟起的地方就在您家。

进入院中,隔着窗户,会看到您对着灶口,轻摇扇子,隔段时间还会时不时的掀开灶台上的盖,看看锅内的粥是否煮好。

记得老妈时常对你说,现在条件好了,都用电饭煲了,而且家里也不缺什么电器,煮粥用电饭煲就好了,早上睡晚点再起来。

可你却笑笑说:“没事儿,用灶烧出来的香,好吃。

”小时候,爸爸妈妈因为工作的关系,是你拉扯我长大。

那时的你是村里的干部。

有时家里没人,你会带着我去村里的办公处。

你会在自行车后面安一个小椅子,载着我,一路上说说笑笑的。

认识您的人会笑着对你说:“哟,带着外孙女啊!”这时的你会开心的说:“是啊,长大了,越来越大了,都有点沉了。

”冬天的晚上,每当我钻到被窝里时,你会用你粗糙却很温暖的脚夹着我的腿,说过会会热的。

夏天,村里有时会停电,你会拿着蒲扇,边给我扇边给我讲故事。

年幼的我有时还会嫌你咬字不准。

一转眼,我长大了,你却老了,但不管岁月如何变迁,永远都不能淡化您对我的爱。

您去过许多地方,游览过许多名山大川。

但您说过,您要带我去古镇,因为您知道我喜欢江南的古镇。

夜,深了,外婆,您睡了么?今晚是否打呼噜了?散文化的议论文范文2心愿,一个我们并不陌生的词。

2024高考作文写作指导:记叙文可以散文化

2024高考作文写作指导:记叙文可以散文化

2024高考作文写作指导:记叙文可以散文化高考作文写作指导:记叙文可以散文化一、说明记叙文和散文的概念记叙文是一种以事件的发展顺序为线索,通过叙述事情的来龙去脉、过程的变化、人物的心理活动和表现等来展示意义和价值的一种文体。

而散文是以自然直观的表达方式,对感受、思考、体验、观察等心理活动的表达。

二、记叙文和散文的结合记叙文和散文在写作中可以相互结合,通过将记叙文的线性叙述与散文的感受抒发有机结合,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更加富有情感。

三、写作指导:故事元素的运用1.选择一个有意义的事件:作文题目是"2024高考",可以选择一些与高考相关的事件,如一名学生在备战高考期间遭遇的困难、挫折或成长故事等。

2.展开叙述:通过'时间'、'地点'、'人物'等的具体描写,展现出故事的背景,使读者能够在脑海中形成一个生动的场景。

3.叙述过程:将事件的发展过程通过时间和顺序的描述,使整个故事可以一目了然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4.描写人物:在故事中刻画出主要人物的形象,包括他们的外貌特征、性格特点和情感变化等,让读者能够更好地与人物产生共鸣。

5.点明主题:通过对事件的叙述与解析,点明文章的主题,并在最后总结全文,给读者以启示。

四、写作指导:散文元素的运用1.感受抒发:在叙述过程中可以穿插表达自己的感受、思考和观察,通过语言的表达手法使读者能够更好地感受到你的情感。

2.想象力的发挥:在描写事件或人物时,可以适当地使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增加文章的吸引力和艺术性。

3.用词精确准确:在散文化记叙文时,要注重用词的选择,力求精确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思考,避免空泛和模糊。

4.观察细节:在叙述的过程中,要注重对细节的观察和描写,通过细节展现出更加真实的形象,使读者会心一笑,倍感亲切。

五、注意事项1.语言流畅、条理清楚:记叙文可散文化后,要注意语言表达的流畅性和条理性。

高考现代文阅读之散文化(诗化)小说

高考现代文阅读之散文化(诗化)小说

高考现代文阅读之散文化(诗化)小说必备知识小说的诗化特征=散文化特征+情感意蕴+哲理内涵★散文化小说(也称抒情小说),是介于散文与小说之间的一种小说文体,是中国现当代小说的新样式。

这类小说情节散文化(或淡化情节),结构散化,不以曲折的故事情节取胜,也少有冲突,缺乏悬念,呈现给读者的多是日常生活的自然状态,主张“不装假,事实都恢复原状,展示生活的本色”,叙述者的情致,自然地融注、浸洒在色调平淡的描写中。

到了20世纪80年代,汪曾祺在《小说的散文化》与《作为抒情诗的散文化小说》等文章中正式将其命名为“散文化小说”。

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上,小说创作始终有“散”的一脉存在,以小说的“散文化”特征闻名的作家主要有郁达夫、废名、沈从文、萧红、汪曾祺等人,他们的探索实验虽然未构成现代小说的“主流”,但仍然是推进中国小说现代化的重要力量。

在现代小说史上,散文化小说的最早出现可以追溯到鲁迅先生的《故乡》《社戏》,然后是郁达夫、废名、沈从文、萧红、汪曾祺等人的作品。

散文化小说再次走向前台,是在20世纪80年代。

当时,思想解放的风潮和开放变革的时代语境推动着文学观念的刷新和写作规范的改变,以汪曾祺、钟阿城、何立伟、贾平凹等为代表的一批作家创作了不少带有散文化特征的中短篇小说,为小说界带来新鲜的气息。

如汪曾祺的《幽冥钟》《茶干》近似随笔,《受戒》《大淖记事》则重“氛围”的营造而不刻意追求情节故事;贾平凹的短篇小说集《商州初录》在浓厚的地域文化氛围中,以散文化的形式叙写商州的景致风光、风俗人情、历史沿革;钟阿城的系列短篇《遍地风流》以干净冷峻的文字、短小的篇幅、散文化的倾向为突出特色;何立伟的《小城无故事》《白色鸟》则是“用写诗的方法写小说”的代表范例,等等。

对此类小说的阅读,既要立足文体(小说),又要对其特质(散文化)有所关照。

★小说中的散文化特点:思考角度:形象塑造上(小说的要素之一就是塑造典型而鲜明的人物形象)情节结构上(小说往往追求情节的跌宕起伏和激烈的矛盾冲突)主题表现上(小说注重反映社会现象、凸显人性、表现社会的美丑等)环境氛围营造上(小说以情节取胜,而散文……)语言特色上(浓郁的地方特色、语言典雅、符合人物特征、口语化等)【具体答题思路】:①虚化人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记叙文作文指导:散文化
在记叙文写作时,应防止犯以下的错误:
一、记叙文容易写成“流水账”。

很多学生在写记叙文时不能把握好哪里该详写哪里该略写,哪里需要浓墨重泼哪里需
要惜金如墨,因此没有轻重主次之分,把事情原原本本的“写下来”。

又因为受字数的限
制800多字,本身有没有细节描写的意识,所以写出的记叙文往往只有“结果”而无“过程”。

二、记叙文容易犯叙事“低幼化”的毛病。

由于受生活阅历的限制,学生一写作文就“无话可说”,在抓耳挠腮之余,不得不求
助于“珍藏在记忆深处”的童年时代或小学生活。

当然不是不可以写童年或小学,而是需
要注意叙述角度和口吻的把握,很多同学在叙述的时候完全变成了一个“七八岁”或“十
几岁”的孩子了,所思所感幼稚的很。

要记住,有些事情以儿童的眼光来看可能很有趣,
可能是刻骨铭心的,但现在所写的文章是给成年人来看的阅卷老师,因此此类文章得分很低。

三、记叙文一旦追求“写出波澜”容易走上不合理虚构的歧途。

现实生活很平淡,少有惊天动地的事情可写。

而作为考场作文,平铺直叙的文章是不
可能得到阅卷老师的青睐的;而学生为了叙述的“引人入胜”,为了结果的“出人意料”,往往会无中生有,编造故事。

由于生活阅历的缺乏,生活常识的匮乏,所编的故事常常破
绽百出、捉襟见肘。

因此记叙文写作就陷入两难的地步:不虚构吧,情节平淡,不能引人
入胜;虚构吧,生活经验不足,细节不真实,也难以引人入胜。

记叙文散文化的优点:
一、散文表达方式的多样化,不至于写出被人贬为文体不分的“四不像”的文章。

由于话题作文的不限制文体,导致了很多学生文体不分。

在写作时没有问题意识,写
出的文章就“四不像”。

而散文则不同,她可以记叙,可以抒情,可以议论,可以描写,
可以说明。

如果以叙事为主,就是叙事散文;如果以抒情为主,就是抒情散文;如果以说理
为主,就是说理散文。

不至于被阅卷人评为“记叙文不像记叙文,议论文不像议论文”而
得分不高。

二、散文的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因此记叙文可以围绕一个“话题”,方便考场
构思。

考场时间有限,环境特殊,一般很难进行缜密的思维,更不用说写出令人拍案叫绝的
文章了。

但是散文可以凭借文体自身的优势,进行发散思维,只要事物有那么一点联系都
可以被写进文章,只要适当的点一下题,就不会被人贬为“跑题”。

并且,如果思维能够
全方位发散,说不定还被认为是有创造、有新意的一类文呢。

三、在记事、抒情和议论中,可以阐发一点小感悟和小哲理,容易写出自我独特感受。

文章关键是写出个性。

如果写记叙文,学生年龄相仿、阅历相当,所经历的事情相似,很难写出新意来;如果写议论文,高中生分析能力受认识水平、生活阅历限制,往往是观
点加材料,罗列事例,缺少分析,尤其缺少辩证分析,这样的议论文平淡无奇,很容易让
阅卷老师产生厌烦感。

因此,散文则可以根据自己的所思所感,写出一点小感想,抒发一
点小哲理,个性的表达自己的看法,写出个性,写出新意。

例如下面一段文字,就是记叙文散文化的佳作:
我曾站在故乡坍圮了半壁的城墙上,望着披着袅袅晨雾的日出,听着黛绿色树影中呼
啸而过的火车声响,独自彷徨,忽然看见稻田里那绰绰弯曲的背影,想起不远处耕种的爹娘,手心的汗浸透了这薄薄却很沉重的几张素宣,心中悄悄旋起一股小小的龙卷风。

无论
我所向往的地方,是绝域萧条的山川大江,还是细雨潺潺梦境跌落的山冈,是铁血班驳的
断章还是沉默的寂亡,是逶迤的一马平川还是弯曲踞蹐的千沟万壑,是波涛汹涌惊涛骇浪,还是像我以前那样徒增马齿一如既往的凭依栏杆,一任阶前点滴到天亮。

无论怎样,我都不想再对未来的天堂多做幻想,我也想许下亘古不变的诺言,我也想
抛开一切荒芜与苍凉,我也想象惊寒的大雁一样摆个大大的人字,兀傲的让眼皮下庸碌的
万物抬头仰望。

可是谁来告诉我,谁能?谁允许?连时间都会不屑的讥讽我,休想。

嘴角蜷
缩着一丝苍凉的苦笑,我何尝不是那些昂着头仰望的庸碌中的一颗沙砾。

突然想起张爱玲《倾城之恋》中白流苏对范柳原说的一段话,“你们外归的人好,初次瞧见这里的人事,
再坏些,再脏些,是你外面的人,外面的东西。

你若是混在那里头长大了,你怎么分的清,哪一部分是他们,哪一部分是你。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