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病管理质量控制记录表
高血压等慢病患者自我管理小组活动记录

# 《高血压等慢病患者自我管理小组活动记录》一、活动背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并且逐渐呈现年轻化的趋势。
这些慢性疾病给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同时也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为了提高高血压等慢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促进患者的康复和健康,我们开展了本次自我管理小组活动。
二、活动目的本次自我管理小组活动的目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提高患者对高血压等慢病的认识和理解,增强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
2. 传授患者自我管理的知识和技能,包括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调节等方面。
3. 帮助患者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4. 增强患者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促进患者之间的支持和互助。
5. 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促进患者的病情稳定和康复。
三、活动时间和地点1. 活动时间:[具体活动时间]2. 活动地点:[详细活动地点]四、活动参与人员本次自我管理小组活动共吸引了[具体人数]名高血压等慢病患者参与,其中男性[男性人数]名,女性[女性人数]名,芳龄分布在[具体芳龄范围]岁之间。
五、活动内容本次自我管理小组活动共分为六个阶段,具体内容如下:(一)阶段一:活动启动与团队建设1. 活动启动仪式- 在活动开始前,我们举行了简短而隆重的启动仪式,介绍了本次自我管理小组活动的目的、意义和流程,激发了患者的参与热情。
- 邀请了专业医生为患者讲解高血压等慢病的基本知识和防治方法,让患者对自己的疾病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 团队建设活动- 通过一系列的团队建设活动,如自我介绍、小组讨论、团队游戏等,帮助患者相互认识、建立信任,增强团队凝聚力。
- 推选了小组组长和副组长,明确了各自的职责和任务,为小组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
(二)阶段二:健康知识讲座1. 合理饮食- 邀请了营养师为患者讲解高血压患者的饮食原则和注意事项,包括低盐、低脂、低糖饮食,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的摄入等。
慢性病监测程序质控措施与评价指标

(分乡镇抽查5-10张卡片进行二次调查,核对患 者基本信息、疾病诊断名称、诊断时间及死亡时 间与死亡原因);
初访信息符合:核对患者基本信息(尤其是 户籍)及疾病诊断名称、诊断年份、诊断 依据(辅助检查);
随访信息符合:核对患者基本信息及生存状 态(改变的时间与原因)
漏报调查:对辖区医疗机构开展每年2次医院漏报调 查。3年1次居民漏报调查。
死亡补发质控:每季度核对本县(区)死亡库与发 病库,对辖区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死亡补发核对工作进行质量控制。
❖ 初访、随访复核:每年按5%的比例对辖区内各街 道(或各乡镇)初访进行复核;每年2%比例随访 复核。
❖ 及时性--确诊时间与录入、审核时间的间隔
❖ 填报、录入卡:出生卡、死亡卡、4种慢病卡 ❖ 审核; 院内自查: 如手工填报的每月上报县区CDC纸质卡。 零死亡报告证明:每年出具一次,要求单位盖章,上报当地CDC。 死亡原因不明者:要在《医学死亡证明书》背面〈调查记录〉一栏填写
病人症状、体征;如果是呼吸系统不明原因死亡病例,须填写体温是否 超过38℃,是否有咳嗽、呼吸困难、抗生素治疗无效及肺炎或SARS的 影象学特征,以及白细胞是否正常。
❖ ②有发病报告的,无死亡日期与死亡原因的,应根据 慢性病发病卡及《死亡原因证明书》确定死亡原因, 并将死亡日期与死亡原因填写在“随访记录”中;同 时录入“慢性病监测信息管理”系统。
❖ 县(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于7天内逐张审核网络 报告卡;于每月15号前抽查各医疗机构30%当月 上报的卡片录入质量(少于30张全部抽查)撰写 月度审核报告,反馈各单位及报送市、省疾病预 防控制中心;
病历首页标记: 糖尿病已报 ××肿瘤已报告
慢性病报告管理制度

慢性病报告管理制度一、引言慢性病是指病程较长、病死率较低,但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长期影响的疾病。
在我国,慢性病已经成为影响人民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
为了有效控制慢性病的发生和流行,提高慢性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建立健全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慢性病报告管理制度的定义、目的、内容、实施和监管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慢性病报告管理制度的定义慢性病报告管理制度是指在一定区域内,针对慢性病患者进行定期监测、登记、建档、随访和干预等一系列管理活动的总称。
慢性病报告管理制度旨在及时了解慢性病的发病情况、发展趋势和治疗效果,为制定慢性病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三、慢性病报告管理制度的实施1. 慢性病报告管理制度的实施主体慢性病报告管理制度的实施主体包括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
各级医疗卫生机构负责收集、整理和上报本机构内的慢性病病例信息;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收集、汇总和分析慢性病病例信息,为慢性病防治决策提供依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对慢性病患者进行定期监测、随访和干预。
2. 慢性病报告管理制度的内容慢性病报告管理制度的内容主要包括慢性病病例的登记、建档、随访和干预等。
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建立健全慢性病病例登记制度,对确诊的慢性病病例进行登记和建档;对慢性病患者进行定期随访,了解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对慢性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和干预,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降低疾病复发风险。
3. 慢性病报告管理制度的实施步骤(1)慢性病病例的登记和建档: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对确诊的慢性病病例进行登记和建档,内容包括患者基本信息、疾病诊断、治疗方案和治疗效果等。
(2)慢性病患者的定期随访: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对慢性病患者进行定期随访,了解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随访内容包括病情的评估、治疗方案的调整、健康教育和干预等。
(3)慢性病的干预和健康管理: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应当针对慢性病患者开展健康教育和干预,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降低疾病复发风险。
慢性病患者自我管理小组活动记录

慢性病患者自我管理小组活动记录慢性病患者自我管理小组活动记录1. 引言慢性病是指需要长期控制和管理的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等。
这些疾病对患者的生活产生重大影响,需要患者积极参与自我管理。
为了帮助患者提高健康水平并减轻疾病的负担,慢性病自我管理小组活动应运而生。
本文将记录一次慢性病患者自我管理小组活动的过程和收获。
2. 活动主题:饮食控制与营养均衡本次小组活动的主题是饮食控制与营养均衡。
在我们的自我管理小组中,有各种慢性病患者,但饮食控制对于绝大多数患者来说都非常重要。
通过学习和讨论,我们希望患者能够了解如何合理安排饮食,达到良好的营养均衡,从而改善疾病管理效果。
3. 活动内容与讨论3.1 健康饮食的重要性我们首先讨论了健康饮食的重要性。
通过了解各类营养素对人体的影响,我们意识到饮食对于慢性病管理的重要性。
合理的饮食可以调节血糖、血压和血脂,降低疾病的风险。
3.2 膳食指南和食物选择接下来,我们分享了膳食指南和食物选择的知识。
我们了解了不同慢性病对饮食的要求有所不同,但都应该控制饮食中的盐分、脂肪、糖分等。
我们探讨了如何选择富含膳食纤维、低盐、低脂的食物,以及如何通过烹饪方式控制食物的营养价值。
3.3 餐前血糖监测和糖尿病饮食管理对于糖尿病患者,餐前血糖监测和糖尿病饮食管理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在小组中分享了如何正确测量血糖、如何根据血糖水平调整饮食。
患者们纷纷表示受益匪浅,能够更好地控制饮食,控制血糖水平。
3.4 健康饮食的实践与障碍在分享了理论知识后,我们组织了实践环节。
患者们根据自己的情况设计了一周的健康饮食计划,并与小组成员交流和讨论。
我们也讨论了在实践中可能遇到的障碍,并共同寻找解决方案。
4. 总结与反思通过本次慢性病患者自我管理小组活动,大家不仅学到了许多关于饮食控制和营养均衡的知识,还交流了彼此的经验和困惑。
活动使患者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自己的疾病,并找到了适合自己的饮食管理方法。
慢性病管理质量控制记录表

慢性病管理质量控制记录表
慢性病管理质量控制记录表
1、介绍
本文档旨在记录慢性病管理质量控制的相关信息,以确保慢
性病患者得到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该记录表包括以下章节:
2、患者信息
在这一章节中,记录患者的个人信息,包括姓名、年龄、性别、联系方式等。
3、病史记录
在这一章节中,详细记录患者的病史信息,包括既往病史、
家族病史、过敏史等。
4、检查结果
在这一章节中,记录患者的各项检查结果,包括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的检测结果。
5、用药记录
在这一章节中,记录患者的用药情况,包括药物名称、用药
剂量、用药频率等。
6、随访记录
在这一章节中,记录患者的随访情况,包括随访时间、随访内容、患者的反馈等。
7、并发症记录
在这一章节中,记录患者是否出现并发症,以及并发症的类型和程度。
8、质量控制措施
在这一章节中,记录慢性病管理中所采取的质量控制措施,包括培训医务人员、制定规范操作流程等。
附件:
1、患者信息表格
2、病史记录表格
3、检查结果记录表格
4、用药记录表格
5、随访记录表格
6、并发症记录表格
7、质量控制措施文件
法律名词及注释:
1、慢性病:指疾病持续存在或反复发作,病程较长的疾病。
2、质量控制:通过一系列措施和规范,对医疗过程和结果进行监测和改进,以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3、病史:指患者的疾病发展过程、症状、体征、检查结果等相关信息的记录。
慢病工作管理制度样本(4篇)

慢病工作管理制度样本一、制度概述慢性病是指需要长期治疗和管理的疾病,对患者的生活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为了有效管理慢性病患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制定本工作管理制度,明确工作流程和责任分工,保证慢病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慢病工作管理流程1. 慢病患者登记(1)慢病患者通过医疗机构注册或门诊挂号登记。
(2)医疗机构将患者的基本信息录入慢病登记系统,并办理慢病登记证。
2. 慢病管理服务(1)慢病管理团队根据患者的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健康管理计划。
(2)管理团队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包括电话随访、复诊随访等。
(3)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管理计划。
3. 医疗服务协同(1)医疗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慢病管理联动机制。
(2)医疗机构向社区提供慢病患者的档案信息和健康管理计划。
(3)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定期汇报患者的健康状况和管理效果。
4. 报告与分析(1)医疗机构定期对慢病管理工作进行报告。
(2)报告内容包括患者人数、健康管理计划执行情况、随访效果等。
(3)医疗机构将报告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以便不断改进管理工作。
5. 宣传教育与促进(1)医疗机构定期开展慢病知识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慢病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2)针对患者的特点,定期开展慢病健康教育活动,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
三、慢病管理责任分工1. 医疗机构责任分工(1)成立慢病管理办公室,负责制定慢病管理工作计划和安排。
(2)设置专门的慢病管理团队,包括医生、护士、营养师等。
(3)组织慢病培训和讲座,提高医务人员的慢病管理水平。
(4)定期与社区、医疗机构交流,加强慢病管理协同。
2.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责任分工(1)建立慢病管理档案,负责患者的健康管理计划执行。
(2)定期对患者进行健康评估和随访,并记录相关信息。
(3)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调整管理计划或及时转诊。
3. 慢病管理团队责任分工(1)医生负责制定个性化的健康管理计划和药物治疗方案。
(2)护士负责随访和健康教育工作。
慢性病管理制度

慢性病管理制度慢性病管理制度1为加强我院对重点慢性病以及死亡病人的监测和报告,贯彻落实《成都市卫生和计划委员会关于启动成都市重点慢性病监测信息系统的通知》精神,根据《成都市居民急性心脑血管事件登记报告管理实施方案》《成都市肿瘤随访登记工作实施方案》《成都市居民高血压、糖尿病报告实施方案》,《成都市居民死亡原因登记报告管理办法》的要求,以及我院病案信息化管理系统的不断更新,重新制定本制度。
一、管理组织成立由医疗院长、病案科主任和网络直报人员以及临床科室主任组成的报告管理小组,负责全院重点慢性病、死因监测管理工作。
组长:副组长:组员:报告责任人:科主任为本科室报告工作的管理者和监督者,各主管医生是重点慢性病、死因的报告责任人。
二、报告对象1、没有区域限制,在我院确诊的所有急性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病例。
2、凡具有成都市常住户口,在我院通过门诊、急诊、病房或者健康检查等任何一种方式首次确诊的'新发高血压、糖尿病病例。
3、在我院门诊、急诊、病房死亡的病人三、报告范围(1)致死性和非致死性脑卒中(I60-I64),包括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出血、脑梗死及未分类脑卒中,不包括一过性脑缺血发作(TIA)及慢性脑动脉硬化。
(2)急性心肌梗死(I21-I22)和心脏性猝死(I46.1)。
(3)全部恶性肿瘤(C00.0-C97)(4)中枢神经系统良性肿瘤(D32.0-D33.9)(5)原发性高血压(I10)(6)糖尿病(E10-E11、O24):包括I型糖尿病、II型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7)死亡病例四、报告流程及报告要求(一)进入“门诊医生站”,点击病员,打开“开立”界面。
在红色标示“门诊诊断”处按“空格键”按照“ICD-10字典库”进行诊断输入,开立医嘱。
(二)住院慢病系统1、主管医生准确及时在医嘱界面按照“ICD-10字典库”填写“诊断录入”或者及时填写首页“诊断录入”。
2、所有病历严格按照我院病案管理制度执行。
高血压等慢病患者自我管理小组活动记录

高血压等慢病患者自我管理小组活动记录高血压等慢病患者自我管理小组活动记录1. 引言高血压等慢性病是一种常见的健康问题,影响着许多人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
为了帮助患者更好地管理自己的健康和疾病,自我管理小组活动成为一种重要的方式。
本文将深入探讨高血压等慢病患者自我管理小组活动的重要性、实践和效果。
2. 自我管理小组活动的定义与意义2.1 自我管理小组活动的定义自我管理小组活动是指一群患者或病人根据相似的健康问题或疾病组成一个小组,通过定期的聚会或互联网交流,共同学习和分享关于疾病管理、生活方式改变、药物治疗等方面的知识和经验,以提高个体和群体的健康水平。
2.2 自我管理小组活动的意义- 提供交流和支持:患者可以在小组中分享彼此的经验和情感,互相支持和鼓励,增加对疾病的理解和认同感。
- 增加知识和技能:通过小组活动,患者可以从其他成员的经验中学习到有关健康管理、生活改变和治疗方案的有用信息,提高自身的知识和技能水平。
- 增强自我效能感:通过小组成员间的鼓励和互相学习,患者可以增加对自身管理病症的信心和能力,增强自我效能感。
- 长期支持和监测:小组活动可以提供长期的支持和监测机制,使患者能够维持积极的健康行为,并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3. 高血压等慢病患者自我管理小组活动的实践3.1 组织方式高血压等慢病患者自我管理小组可以通过以下方式组织和开展活动:- 面对面会议:定期组织面对面会议,患者可以在活动中进行知识分享、经验交流和情感支持。
- 线上互动:利用社交媒体、在线论坛或专门的管理平台,患者可以随时随地交流和分享信息。
3.2 活动内容自我管理小组的活动内容应该涵盖以下方面:- 健康教育:定期组织健康知识讲座或分享会,包括高血压的概念、危害、控制措施等方面。
- 生活方式改变:分享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性,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和压力管理等。
- 疾病管理:定期更新治疗方案和用药知识,分享并解答常见问题,强调规范用药的重要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存在的主要问题:
检查人签名:被检查单位负责人签名:
1.抽查首诊记录条,其中测压例,发现疑似高血压例,其中复查例,确诊例。
2.血压值:□合格□不合格
3.疑似患者复查记录:□完整□不完整□无
存在主要问题:
慢性管理个案评价
通过电话或面访核查至少各10名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纸质和/或电子随访管理档案,要求档案信息真实规范
1.抽查高血压患者名,真实管理名,规范管理名,高血压控制名。
慢性病管理质量控制记录表
被检查单位名称: 检查时间:
被检查单位名称:检查时间:
项目
内容
检查标准检查结果改进Fra bibliotek见管理制度
人员
要求有经过培训的质控人员
质量控制员名,其中经过培训名
制度
要求有健全的质控制度、质控记录完整
1.质量控制制度:□有□无
2.质量控制频率:
3.质量控制记录:□完整□不完整□无
数据统计质量
要求报表报告数据与辖区核实数据一致,数据统计方法合理
1.数据统计方法:系统自动统计个案抽查其他
2.数据一致性:一致不一致
3.高血压登记数:管理数:规范数:
控制数:
4.糖尿病登记数:管理数:规范数:控制数:
不一致指标及原因:
首诊测压评价
抽查至少100条门诊日志/或电子病历核查35岁及以上首诊病人测压记录登记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