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高产杂交制种技术

合集下载

棉花人工去雄高产高效杂交制种技术

棉花人工去雄高产高效杂交制种技术

棉花人工去雄高产高效杂交制种技术一、棉花杂交制种的基础和条件1)气候生态条件适合春播棉生产种植。

2)熟练掌握现代植棉和制种技术。

3)以农为主,农业劳动力丰富。

4)土壤肥沃,排灌方便,制种田成方连片。

5)具有完善的、高度负责的组织管理队伍。

6)农民制种积极性较高。

二、制种田播前准备与亲本种植2.1制种田的选择制种田要选择土壤肥沃、排灌方便、成方连片、肥力均匀、地势平坦、无病或轻病的地块,中间不能和其他棉田插花种植。

如地块连续多年制种,须倒茬以减轻病害。

2.2制种田播前准备上年预留的制种田,如前茬为棉田,在棉花收获完毕后,将棉株残体彻底清除出地块(棉花枯、黄萎病为土传病害,棉株和落叶均带有枯黄萎病菌,留在地里会使棉田病害逐年加重),并于棉花收获后实施深耕,这样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地块的枯、黄萎病危害程度,有效的防治棉花后期早衰,为制种田高产打下良好基础。

播种前,要及时洇地造墒、重施基肥、平整、耕耙、盖膜等。

2.3亲本准备与种植播前20天左右,选晴天将亲本种子进行晾晒2-3天,以打破种子休眠,提高发芽势和发芽率,并捡出秕子、破子等。

制种田要求地膜覆盖,亩用种量不低于1.5公斤,穴播每穴3-4粒种子,以确保一播全苗。

父、母本按1:8配比种植,其中父本较母本早播2-3天,以便花期相遇。

同时母本应在4月20日以前播种完毕,以延长有效结铃期。

为便于母本的去雄、授粉和保证制种田通风透光、降低脱落,母本田实行大小行种植。

一般要求大行距110-120cm,小行距60cm,株距33cm,亩理论密度2200-2500株左右。

父本田种植于母本田的一头或一侧,要求株距25cm,亩密度3000株左右。

父、母本区之间要留出70—90cm隔离区,以便于区分和管理。

三、制种田田间管理要点3.1苗、蕾期管理苗期管理播种后到出苗需要8-10天时间,而冀中南棉区土壤较粘,播种习惯于先覆膜后播种,这段时间如遇雨拍,易造成地面板结,使棉苗顶土困难,易造成烂子烂芽,因此,雨后应及时进行松土,破除板结,助苗出土,争取一播全苗,对出苗不全的棉田及时补种本品种或进行移栽,严禁补种其它棉种。

棉花人工去雄高产杂交制种技术

棉花人工去雄高产杂交制种技术

棉花人工去雄高产杂交制种技术铜陵县棉科所从1996 年开始进行杂交棉制种,累计完成制种86.7hm2,生产杂交棉F1130 000kg,单产最高达150kg/667m2, 纯度均在99%以上,深受广大用种户的好评。

现就提高杂交棉的制种产量、加强制种管理、提高种子质量与同仁共同探讨。

1 制种田的选择与适期播种1.1 地力条件制种田应选择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排灌方便、成方连片、肥力均匀、无病或轻病的地块,中间不能和其他棉田插花种植。

1.2 隔离条件为了防止天然杂交,抗虫杂交棉的制种田要采取严格的隔离措施,一般在制种田周围100 m之内不要再种植棉花。

1.3 适期播种制种田应采用营养钵育苗移栽,亲本应在播种前20d左右,选晴天将亲本种子进行晾晒2〜3d,以打破种子休眠,提高发芽势和发芽率,并捡出秕子、破子等。

每钵1〜2粒种子,以确保一播全苗。

父本提前3〜5d 播种,在铜陵地区父本一般在4月5〜7日播种,母本在4月8〜15日播种,通过调整播种期基本能达到父本前期花粉充足,盛花期基本吻合的要求。

2 亲本纯度及父母本比例2.1 保证亲本纯度杂交棉F1 从抗虫性和产量两方面依赖于亲本,对亲本纯度要求高。

为确保杂交种子质量应选择纯度高的亲本。

2.2 父母本比例适中单交制种田的父本种植比例也是影响制种产量的因素之一,母本比例大能提高制种产量,如果父本比例偏小,若遇上开花偏少时,就有可能影响杂交授粉的质量,从而影响杂交成铃率,降低制种的产量。

我们通过多年生产实践认为父母本比例以1 :8为宜。

即种植1行父本配比种植8行母本,也可将父本单独种植在一起,按1 :8的比例单独种植相应的母本。

3 合理种植密度一般采取1〜1.2m的等行距单行种植。

母本的密度以1 200〜1 500株/667m2为宜。

较低的密度一方面保证了杂交成铃率,另一方面便于人工去雄、授粉等各项操作,也有利于技术人员的指导与检查。

4 制种田间管理要点4.1 苗蕾期管理4.1.1 亲本去杂根据亲本子叶形态以及茎秆颜色等特征特性,拔除亲本中非典型株和混杂株。

棉花人工去雄高产杂交制种技术

棉花人工去雄高产杂交制种技术

棉花人工去雄高产杂交制种技术棉花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原料和农产品之一。

目前,我国的棉花种植面积和产量居世界第一。

然而,由于自然杂交、病虫害等原因,单子叶植物的花丝很容易自然裂开,导致花药被风吹散,这使得棉花的传粉经常受阻,甚至产量受损。

而通过人工控制去雄杂交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棉花的种子生产能力及产业性能,实现高产杂交制种的目标。

棉花人工去雄高产杂交制种技术是将无法进行自然受粉的棉花花荚中的某些花药去除,再在其上覆盖护荚,使花丝依然长在花冠内,这些被掩盖的棉花花药就被称为去雄棉花。

通过这个方法,就不会受到自然不受精等问题的影响。

当去雄棉花作为母本与杂交父本进行人工授粉后,就可以实现高规格杂交制种,提高棉花生产力。

棉花人工去雄高产杂交制种技术的操作步骤主要包括:(1)选用母本:选用种植单季棉的棉花品种作为杂交母本,长势健壮、质量好、易于去雄并且抗逆性强的品种为优选。

(2)人工去雄:棉花开花前7~8天,选择花罩完好的花茎,在花荚开裂前,用剪刀或手指轻轻把某些花药剪除,当剩余的雄蕊较短,不会长出花粉的时候,清理现场并再次覆盖护荚,便制成人工去雄棉花。

这样的去雄操作可以提高棉花产量和品质,使棉丝更加细长。

(3)挑选父本:选用耐旱、耐寒、抗病虫害、丰产的近支架子品种作为杂交父本。

(4)授粉:等待人工去雄花荚宿主结开方才进行融合授粉,可以用小剪刀在父本上收集花药,随后均匀撒在母本的花柱上,然后将宿主的护荚完好地捆起来,避免花丝被风吹散以及被病虫害导致杂交不纯。

在石膏加水或小石子等杀菌滋生物中繁殖供种用细菌,可提高人工授粉成功概率。

棉花人工去雄高产杂交制种技术带来了可喜的成果,对于提高棉花的抗逆性、抗病虫害性和产量方面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然而,这个技术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去雄施肥需要别具一格,通常给予一定数量的N、P、K等基础肥和营养溶液,以及充分的灌溉;人工授粉的时间和方法需要掌握好。

此外,受制于条件以及人为因素,人工去雄花的核心内容并不容易操作,所以在操作时需要格外小心谨慎,必须认真对待。

浅谈杂交棉高产栽培技术

浅谈杂交棉高产栽培技术

浅谈杂交棉高产栽培技术提要:棉花是我县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近年来杂交棉育成并在我县生产中应用成功,使杂交棉品种种植面积逐年扩大;杂交棉与常规棉相比,通常具有较强的营养和生殖生长优势,植株高大,铃重,结铃性能强,单株有效铃多,产量高,衣分高,品质好;杂交棉推广种植,使我省的棉花单产和植棉效益逐年提高。

本文介绍了杂交棉高产栽培技术,以期为杂交棉栽培提供参考。

关键词:杂交棉;栽培技术;前景一、杂交棉及生产方式1、杂交棉:一般指杂交生产的棉花种子,有时也指用杂交种子种植的棉花。

2、杂交棉种的生产方式目前生产上的杂交棉种的生产方式主要有两类三种,即人工去雄授粉法和不育系制种法(包括核不育一系两用法和质核互作三系不育系法)。

(1)人工去雄授粉法。

是目前生产杂交种的最主要方法,市场上销售和应用的品种90%以上是应用这种方法生产的。

父母本均为普通的棉花品系。

在开始授粉之前要清理底部已经开发的花蕾和自交成铃;在每天下午和第二天早上六时之前需要将即将开放的花蕾去雄并且在早六时离开制种田;离开制种田后要组织人员清理漏去雄的花蕾;要检查去雄是否彻底,有无遗漏雄蕊(米粒);整个授粉结束后要连续一周清理无效蕾;要清理授粉期间产生的自交铃。

(2)核不育一系两用法。

这种方法母本田中可育株和不育株各占约50%,将母本田中的可育株和不育株兄妹交子代仍产生可育株和不育株各占约50%,这样可以生产母本;将母本田中的可育株拔除剩余不育株和父本(即恢复系)杂交,可以生产应用于生产的杂交种。

(3)质核互作三系不育系法。

所谓三系指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三系。

不育系和保持系杂交子代仍为不育系,这样可以生产母本;不育系和恢复系杂交,可以生产应用于生产的杂交种。

这种方法中的不育系不育株率和不育度均为100%。

二、杂交棉高产栽培技术1、选择优茬选择地势高爽、土壤肥沃、土质疏松、耕层深厚、排灌配套、无(或轻)枯黄萎病、一熟或两熟套栽、前茬矮杆早熟、棉行留幅宽的棉田。

4.4杂交棉高产制种技术

4.4杂交棉高产制种技术

杂交棉0623高产高效制种技术杂交棉的制种是杂交棉能否推广、推广面积多少、推广效益和效果好坏的关键环节。

制备足够的优良杂交棉种子,杂交棉才能在棉花生产上发挥出其高产、优质、抗病的特性。

为提高杂交棉制种产量,确保杂交种的质量,提高制种效益,针对杂交棉制种的主要技术环节,提出了以下技术关键。

一、制种基地选择为了更好地保证制种基地保质保量地完成杂交制种任务,降低生产成本,保证制种计划的顺利实施,制定杂交棉制种基地标准并严格选择制种基地非常重要。

杂交棉杂交制种基地必需具备的基本条件:1、隔离条件。

为了防止天然杂交,杂交棉制种田要采取严格的隔离措施,一般与周围其他棉田间隔100m以上,保证杂交棉制种区成方连片,一村一种,一户一种。

2、技术力量。

杂交棉制种田每20-25亩要配备1名质量监控人员,每90亩必须配备1名以上技术服务人员,每亩杂交制种田需配备杂交制种人员3-4人;制种基地应有3年以上杂交棉制种经验。

3、基础设施。

必须具备与制种规模相配套的收购、晾晒、加工、仓储等基本设施。

4、土地条件。

土地平整、土壤肥沃、排灌方便、无病地或轻病地。

5、领导能力。

基地负责人对制种工作要高度重视,有较强的组织领导与协调能力。

6、质量意识。

基地负责人与杂交制种农户必须具有较强的质量意识,且没有出现过重大质量问题,并逐级签订种子质量保证及回收合同。

二、亲本的保纯、扩繁亲本采用病圃封花自交保纯,无病地隔离扩繁的繁育体系进行亲本保纯。

亲本要分别在蕾期、始花期在制种田去杂,确保制种亲本纯度。

三、播种前准备工作1、制种田选择制种田要求土层深厚,中上等地力且均匀,地势平坦,排灌水条件良好,成方连片,交通便利,中间不能与其他棉田插花种植,无枯、黄萎病。

播前精细造墒,重施有机肥作底肥。

2、人员培训按每亩制种田配备操作员3人左右,管理与质检人员每90亩5-6人。

上岗人员必须经过技术培训,熟悉制种程序,树立质量意识,并在制种开始前10d预留拇指指甲。

新疆杂交棉高产制种技术

新疆杂交棉高产制种技术

新疆杂交棉高产制种技术1规范化管理对制种基地实行规范化管理,建立管理档案,对制种田的检查情况和存在的问题要逐户记入档案,对种子质量实行全程动态管理。

统一制作木牌,分地块进行田间插牌,注明制种农户姓名、品种、面积等。

为便于检查管理,由农场绘制制种平面示意图,标明各制种户的位置、面积等。

2制种技术培训及人员配备挑选田间操作的工人,利用农闲进行制种技术培训,田间实地操作,熟练掌握剥花去雄、授粉技术后,经技术监管人员考核,合格者录用,被录用的制种人员在制种前10天预留拇指指甲,以便剥花去雄。

制种田保证60~90/hm2个劳动力。

成立技术组进行制种工作的安排及技术规范的制定,由制种技术组与制种户签订制种合同,保证田间技术检查及指导到位。

每公顷至少需要质检技术员1人,负责检查去雄、授粉的质量和技术指导,制种期间严格对去雄时间和漏花、漏粉的监督检查,严把质量关,保证制种纯度。

3严格去杂3.1由制种单位请专家到制种田现场鉴定杂株,制种单位负责人和技术人员要认真学习,便于在去杂过程中给种农(职工)指导。

苗期结合间苗、定苗,初步剔除杂株。

由于苗期叶型、株型还未长完全,杂株不宜被辨认,必须在现蕾期、初花期继续去杂。

现蕾期鉴定杂株重点在叶型。

这次去杂尤为重要,可以有效防止开花后的生物学混杂,去杂必须彻底。

3.2建立种子田间纯度验收制度,由繁种单位严格按照种子田间检验标准对制种基地进行质量检查,把检查的结果详细记录入档,责任人当场签字认定,依此作为评定去杂质量好坏的依据。

4去雄授粉4.1制种时间一般在7月1日前后,制种田必须先把制种前的花铃全部摘除。

一般在头天下午15:00~21:00点进行母本剥花去雄。

去雄时应注意:先去大蕾后去小蕾;手指甲不要插的太深,也不能太浅,要一步到位,太深容易伤及子房与外膜,太浅则不容易剥除雄蕊;剥花动作要力度适中,不要用力过快误伤柱头;去雄要彻底,花柱上不能有花药,不可损伤子房、花柱和苞叶;去雄后顺手在蕾柄上用红线标记,剥下的花冠带出田块。

杂交棉优质高产栽培技术杂交棉栽培

杂交棉优质高产栽培技术杂交棉栽培

杂交棉优质高产栽培技术杂交棉栽培
1、营养钵育苗.苗床与大田按1:15比例备钵土,床面宽1.1m,床面长不超过15m.每亩按2500个钵备足钵土.麦套移栽棉4月5日左右、油后移栽棉4月20日左右、麦后移栽棉4月30左右播种育苗为宜,棉花苗龄严格控制在一个月之内;苗床出苗80%以上时,揭膜通风降温散湿,防高温烧苗烧芽;子叶平展后防旺长线苗,并在真叶前和移栽前10天搬钵2次.
2、棉苗移栽.移栽时棉苗真叶2-3片,苗高12-15cm,麦套移栽棉4月底至5月初晴天爽土打洞移栽;油后移栽棉5月中旬抢墒及时移栽棉苗;麦后移栽棉5月下旬移栽;密度1800-2000株/亩;栽后要及时查苗补缺提弱棉,搞好中耕松土、灭茬、破板结;若遇干旱天气,及时灌水抗旱,做好肥水管理,防止栽后僵苗.
3、蕾期管理.棉株现蕾后除掉第一果枝以下的叶枝、赘芽,注意保留主茎叶;边行和宽行套种的棉花可保留叶枝1-2个,并注意叶枝有4个果枝时打顶.当棉株具有3-5个果枝时,开沟深施蕾肥,结合中耕松土除草,搞好起垄培蔸,防治病虫.
4、花铃期管理.当棉株平均坐1个大桃前重施花铃肥;当棉株果枝18-22层左右时打顶,时间以8月10日左右为宜;做到"枝到不等时、时到不等枝",提倡打小顶,摘掉一叶一心.打顶前后亩用缩节安4-5g兑水45公斤喷雾;8月上旬普施补桃肥,做好抗旱和防治病虫害;8月中旬至9月上旬根外追肥一次.
5、吐絮期管理.不摘笑口花,不摘露水花,不带壳收花,不夹杂碎叶,及时抢摘危烂桃,做到分收、分晒、分藏、分售.
第1页共1页。

棉花杂交制种高产栽培管理技术

棉花杂交制种高产栽培管理技术

棉花杂交制种高产栽培管理技术
1棉花杂交制种技术
杂交技术是农业种植技术中的一种重要手段,是通过两个及以上相异种类和品种的组合,将它们的特性结合在一起,创造出新的种类。

在棉花种植中,杂交制种技术是一种可行的、高效的选择,促进了棉花的高产。

2棉花杂交制种的优点
第一,杂交技术能够较大程度地减少棉花的自交授粉,增加植株的公比,提高棉花产量。

第二,利用杂交技术可以获得耐病虫、易熟性、抗力强等优良性状综合型棉花新品种,可以提高棉花种植的效益。

最后,利用杂交制种技术也能够形成更多对外部环境抗击力强的优良品种。

3栽培管理技术
棉花的栽培管理技术是棉花产业的关键。

根据不同的土壤和气候,应合理配置不同品种的棉花种子。

此外,要根据棉花的生长特点灌溉、施肥,合理安排农事管理活动,并及时实施杂草防治、多项病虫害防控技术。

4总结
棉花杂交制种技术和栽培管理技术是棉花种植最重要的技术。

如果能够做到准确的品种选择和合理的栽培管理,加之该产业的强大政
策支持,就一定可以促进棉花的高产栽培制种,为我国富裕持续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棉花高产杂交制种技术
摘要杂交棉在新疆棉区的推广种植,使棉花产量有了大幅度提高,但是,种植的杂交棉棉种大部分是从内地引种,存在许多无法保证的因素。

为使棉花杂交种子本地化,以确保棉种的纯度,降低成本,从播前准备、播种方式、田间管理以及操作技术等方面总结了棉花杂交制种高产技术。

关键词棉花;杂交制种;高产技术;新疆棉区
中图分类号s334.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04-0181-01
近年来,随着杂交棉在新疆的推广种植,棉花产量有了大幅度提高,尤其是皮棉产量提高幅度较大。

但是,新疆棉区种植的杂交棉棉种大部分是从内地引种,存在成本高、数量少、种子纯度无法保证等因素。

为此,2006~2008年,农八师148团积极探索棉花杂交制种技术。

1播前准备
选择土质肥沃、交通便利、有滴灌设施及无病害的土地进行制种。

制种面积不宜太大,一般在2hm2左右。

制种田周围种植隔离带,隔离带以内不能种植其他品种的棉花,2~3 km范围内不允许放养蜂群。

由于杂交制种的亲本种子成本高,数量少,必须在播前把种子晒干,使种子内含水一致,发芽整齐,并将种子内混的瘪子、虫子、烂子、杂物等全部剔除干净,为一播全苗打好基础。

2播种方式
父母本种植面积比为1∶6。

母本株行配置为(66cm+10cm)×13.5cm,母本理论株数为19.65万株/hm2,父本株行配置为
(66cm+10cm)×9.5cm,父本理论株数为27.45万株/hm2。

采用2m 宽膜覆盖,1膜6行,精量播种。

播种时间为4月15日。

3田间管理
采用干播湿出的方式滴水出苗,4月25日至5月10日为苗期管理的关键时期。

棉花播种后10d左右即可出苗,待苗真叶出现定苗。

拔除小苗留大苗,去弱苗留壮苗,原则上不留双苗。

子叶期中耕1次。

由于人为找花去雄,棉花生长相对较慢,加上制种田的成铃率很高,施肥又以复合肥为主,因此制种田一般不会旺长或疯长,若发现确实长势过旺,可对个别地块实施轻度化控。

制种田严禁施用催熟剂,以免影响杂交种子的成熟度和发芽率。

选择使用高效低毒农药,重点防治蚜虫、棉叶螨,兼治其他害虫。

3.1灌溉
采用加压滴灌。

全期灌溉11~14次,6月10日开始灌头水,每6~8d滴水1次,平均灌量375m3/hm2。

要注意父本的水肥管理,气温超过35℃时浇水降温,以免花粉败育影响制种。

3.2施肥
基肥:三料225kg/hm2+尿素150kg/hm2;生育期滴肥:采用随水施肥,滴灌专用肥和尿素1 080kg/hm2。

3.3打顶整枝
7月15日打顶,父本整个生育期不化控、不打顶,以促为主。


蕾期去除母本上的叶枝,8月2日开始清除母本植株上所有的花、蕾和赘芽。

4制种技术
4.1制种前准备工作
提前1周要求制种人员留指甲,对操作人员严格培训,熟练后去雄达到20朵花/min。

制种前严格检查父母亲本纯度,去除杂株、多头株,做到通风透光,同时便于制种人员操作和检查。

在制种的当天,清除父母本已成的铃和开的花,此项工作在制种的全过程中做到随时遇到随时摘。

区别方法:①去雄授粉杂交铃的萼片已被严重破坏或全部被剥掉,自花授粉成铃的萼片保留完整。

②下午自花授粉成铃的萼片会变成红色。

4.2制种人员配置
制种田1d配置熟练工60~75人/hm2。

为保证制种质量,采取定地块、定行、定人办法。

同时派技术员对每天的制种质量进行严格的检查和验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同时制定相应工作奖惩办法。

4.3母本去雄
每天18~21时去雄,去雄时不要破坏子房壁白膜,不能损伤子房和花柱。

去雄要干净彻底,不留一枚花丝,防止遗漏的花药对杂交种纯度产生影响,尽量依靠下午时间,早晨不剥花,完成1朵花的去雄工作后随时在蕾柄上放1根红色毛线(15cm长)作标记,温度过高去雄(18时以前)不利于第2天授粉,影响成铃。

4.4授粉
父本花粉粒完全成熟(花粉轻抖散落)为最佳授粉时间,一般在10~13时。

授粉时将花瓣倒反均匀抹在母本已去雄的柱头上。

授粉时应注意从棉花柱头下部近子房处向上环形逆向授粉,力求使花粉在柱头上达到下多中足上不缺的分布。

授粉要充分,千方百计提高去雄授粉质量,防止歪嘴桃、无效桃,减轻蕾铃脱落,提高制种产量。

以1朵父本授4~5朵母本花为宜。

若遇降雨中断去雄授粉,应及时摘除开放的花朵,防止自交成铃;若上午遇雨,可将花粉放入冰箱冷藏或水井的水面以上(5~10℃可放3d),第2天补授的成铃率可达50%以上。

若雨天不能去雄,一定要在能够操作时及时去除没有杂交的自交铃。

4.5制种后期的清花工作
人工去雄授粉工作持续40d左右。

制种结束后,立即开始整枝,严格清除母本植株上所有果枝末端及亚果枝上的花蕾,3~5d后再检查清除1次,对长出的赘芽、无效枝剪除干净,全面清除自交铃。

4.6及时收获
棉铃吐絮后7~10d即可采收,采摘后放在干净通风透光处晾晒。

单堆单放,对个别成熟不好的地块不可使用催熟剂催熟,以免影响种子质量。

棉花采摘结束便可轧花。

轧花前必须将轧花车间以及籽棉、棉籽的传输部件、部位彻底打扫干净,防止人为混杂。

杂交棉在加工与储藏期间实行专人管理,入库前及时取样,以便种子质量和纯度检测,选择专用仓库分开存放。

保管期间要注意防潮、防鼠、防霉变和防止品种混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