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水稻制种的基本原理及主要技术措施-罗德祥

合集下载

论述三系杂交水稻制种的主要技术要点

论述三系杂交水稻制种的主要技术要点

论述三系杂交水稻制种的主要技术要点
三系杂交水稻制种主要技术要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制种基地的选择:应考虑其具有较好的稻作自然条件和保证种子纯度的隔离条件。

2. 空间隔离:利用空间距离进行隔离,一般利用山丘、河川、房屋等和种植非水稻作物等作为隔离区。

3. 时间隔离:在隔离区内,种植非制种父本的水稻品种的始穗期须早于或迟于制种母本始穗期20天以上。

4. 父本隔离:在隔离区种植与制种相同的父本品种,要求父本种子纯度在99.5%以上。

5. 屏障隔离:屏障隔离就是用障碍物和高秆作物做隔离。

6. 父母本花期相遇技术:首先要选择花期相遇的亲本,其次要确保父母本同时抽穗扬花,每天用喷雾器喷施调节剂,延长父母本抽穗扬花时间,使母本抽穗杨花时父本处于盛花阶段。

7. 异交态势的改良:主要是通过肥水管理、父母本群体的建立和特殊病虫害的防治等技术手段,增加异交结实率。

8. 人工辅助授粉:在母本扬花盛期,用竹竿逐株赶花粉,使父本花粉飞向母本,父本花粉量增加10%-20%。

9. 收获与加工:严格防止机械混杂,晒干去杂,专场加工。

综上所述,三系杂交水稻制种过程中需要严格把控各个环节的技术要点,才能保证种子的质量和产量。

杂交水稻技术应用的原理是

杂交水稻技术应用的原理是

杂交水稻技术应用的原理是1. 引言杂交水稻是通过杂交育种技术所培育出的一种高产优质水稻品种,其应用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推广和应用。

本文将对杂交水稻技术应用的原理进行详细介绍,包括其基本概念、育种方法和应用优势。

2. 杂交水稻技术的基本概念杂交水稻技术是指通过人工选择和配种,将两个具有不同优良性状的水稻亲本进行杂交,培育出具有优质和高产性状的新品种。

这种杂交育种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3. 杂交水稻技术的育种方法杂交水稻的育种方法主要包括了亲本选择、鉴定和配对、抗病虫害筛选以及后代选择等步骤。

•亲本选择:选择具有不同的优良性状的亲本,通常包括一高产种和一高品质种。

•亲本鉴定和配对:通过亲本的配对试验和遗传学鉴定,确定合适的亲本组合。

•抗病虫害筛选:对杂交组合进行抗病虫害性状的筛选,选择具有较高抗性的组合。

•后代选择:通过系统的田间试验和实验室鉴定,对杂交后代进行选择和培育。

4. 杂交水稻技术应用的优势杂交水稻技术应用的主要优势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提高产量:杂交水稻品种具有较高的生产潜力,可以显著提高单株产量。

•改善品质:杂交水稻品种通常具有较好的食味品质,口感更好。

•提高抗病虫害能力:杂交水稻品种通常对多种病虫害具有较高的抗性。

•适应性强:由于杂交水稻品种的遗传背景较为复杂,其适应性较强,可以在不同地区和环境条件下种植。

5. 杂交水稻技术应用的研究进展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杂交水稻技术的应用也在不断推进中。

一些新的杂交水稻品种已经被开发出来,并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推广和应用。

此外,一些新的育种方法和杂交水稻种子生产技术也得到了广泛研究和应用。

6. 结论杂交水稻技术应用的原理包括通过杂交育种、亲本选择和后代筛选等步骤,培育出高产优质的水稻品种。

杂交水稻品种具有较高的产量和品质,同时还具有较高的抗病虫害能力和适应性强。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和技术的不断进步,杂交水稻技术将在未来继续发挥重要作用,并对全球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杂交水稻怎么培育出来的,杂交水稻和普通水稻的区别

杂交水稻怎么培育出来的,杂交水稻和普通水稻的区别

杂交水稻怎么培育出来的,杂交水稻和普通水
稻的区别
回答培育杂交水稻的原理为,将2个在遗传上有一定差异且优良性状能够互补的水稻品种进行杂交,然后让它们生产出第一代杂交种,即杂交水稻,它通常具有一定的杂种优势。

因为第一个成功研发和推广杂交水稻的国家是中国,因此国际上,又把杂交水稻当做我国继古代四大发明后的“第五大发明”,杂交水稻的出现让水稻的产量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不仅解决了我国人民饿肚子的问题,也有效的缓解了世界性的饥饿问题,对于人类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杂交水稻怎么培育出来的
1、培育原理
杂交两个在遗传上有一定差异,但是优良性状却能互补的水稻品种,并生产出具有杂种优势的第一代杂交种,这就是杂交水稻。

2、杂交水稻简介
(1)我国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研发和推广杂交水稻的国家,杂交水稻的出现,使得水稻的产量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有效的解决了我国国民的饥饿问题,而对于世界性的饥饿问题通常也有缓解作用。

(2)在国际上,通常把杂交水稻当做我国继古代四大发明后的第五大发明,而在西方世界,又把杂交水稻称为东方魔稻。

(3)同时杂交水稻的出现,也跟着产生出了大量的经济价值,通常可以推动社会的发展与国民经济的发展。

二、杂交水稻和普通水稻的区别
1、外稃痕迹不同
(1)在杂交水稻的外稃和内稃的交界处,通常会有个小圆点,颜色为黑色。

(2)在普通水稻上,通常没有黑点。

2、谷壳厚度不同
(1)杂交水稻的谷壳一般具有轻薄的特点。

(2)普通水稻的谷壳一般比较厚。

3、谷尖颜色的不同
(1)杂交水稻种子谷尖的颜色,通常多为紫色。

(2)普通水稻种子谷尖的颜色,通常多为无色。

杂交水稻的遗传学原理

杂交水稻的遗传学原理

杂交水稻的遗传学原理
1 引言
杂交水稻是一种用于改良水稻品质的技术,它的基本过程是将两
个不同的父母籽粒���交,以产生一个不同的后代群体,具有良好
的遗传性状。

杂交水稻的遗传学原理是明确这一育种过程中染色体对
遗传性状的作用,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现有品种以及通过育种等不同
途径,来调整作物品质的原理。

2 杂交水稻的遗传学基础
杂交水稻的遗传学基础是遗传物质下调程式,又称遗传规律,指
的是基因组在遗传活动过程中,经实验室分析所确定的一种定律,即
基因的数量和特异的表达特征及其外在表现的某种规律性。

染色体可
作为遗传资源传承,参与进化演化。

然后,结合其与遗传性状的关系,可以更有效的识别出具有良好遗传特质的品种。

3 杂交水稻的遗传性状
杂交水稻的遗传特性主要是指环境、群体遗传和无性系个体遗传
等三种遗传性状。

环境遗传性状是指受环境和外部因素影响造成的遗
传变异;群体遗传性状是指两个以上的个体集体间的遗传变异;无性
系个体遗传性状,指的是在无性有性繁殖过程中,由于单细胞和十字
几何等因素而产生的多态性变异。

4 杂交水稻的优势
杂交水稻具有许多优势,首先是具有抗逆性,在抵抗病虫害、早
熟稻及量产性方面有明显的优势;其次,由于杂交后代具有优异的遗
传多样性,因此具有多种优良品质;再次,由于染色体配对程度较高,所以杂交配置更为安全可靠,有利于育种改良新品种的产生。

5 结束语
总的来说,杂交水稻的遗传学原理是推动育种改良新品种的重要
基础,可以基于染色体的遗传特殊性有效识别出具有优良遗传性状的
水稻新品种,提供育种改良水稻品质的有效技术手段。

杂交水稻最新高三知识点

杂交水稻最新高三知识点

杂交水稻最新高三知识点随着现代农业技术的不断进步,杂交水稻作为一种高产优质的水稻品种,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在高三生物学学习中,了解杂交水稻的最新知识点对于掌握相关内容和理解农业发展趋势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为您介绍杂交水稻的最新高三知识点。

一、杂交水稻的基本概念杂交水稻是通过人工授粉,将不同的水稻品种进行杂交而形成的一种新型水稻。

与传统的自交水稻相比,杂交水稻具有较高的产量、较强的抗虫害和抗病能力,以及更好的适应性和食味品质。

由于这些优点,杂交水稻已成为现代农业生产中的重要品种。

二、杂交水稻的形成原理杂交水稻的形成原理是利用水稻的自不兼容性。

自不兼容性是指同一个水稻株上的花粉不对自身的柱头进行授粉或授粉结果很差。

利用这一原理,人工将不同的水稻品种进行杂交,获得新的杂交种。

这些杂交种中的优良性状可以在下一代进行选择和固定,从而进一步提高水稻的生产性能。

三、杂交水稻的育种方法杂交水稻的育种方法主要包括两步:杂交亲本选择和杂交组合配制。

杂交亲本选择是通过对不同水稻品种的优劣性状进行评估和筛选,选择出具有互补性状的优良亲本。

在杂交组合配制阶段,将选定的两个亲本进行人工授粉杂交,产生杂交种子。

通过连续的杂交和选择工作,最终得到具有高产和优良性状的杂交水稻品种。

四、杂交水稻的优点1. 高产性:杂交水稻相比传统的自交水稻,在产量上具有明显优势。

杂交水稻的产量可以达到普通水稻的30%以上,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益。

2. 抗性强:杂交水稻具有较强的抗虫害和抗病能力,能够很好地抵御病虫害的侵袭,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对环境保护和人身健康都有积极的影响。

3. 适应性强:杂交水稻的适应性更广,能够适应不同水稻种植区域和环境条件,具有更强的生存能力和适应能力。

4. 食味品质优良:杂交水稻的米粒饱满、口感细腻,糊状性好,富含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是高级米饭和米面制品的理想原料。

五、杂交水稻的发展现状与前景近年来,随着杂交水稻技术不断的推广和应用,杂交水稻在农业生产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关于两系法杂交水稻制种[精华]

关于两系法杂交水稻制种[精华]

关于两系法杂交水稻制种[精华] 关于两系法杂交水稻制种摘要:本文着重介绍两系法杂交水稻制种的概念及要求、技术、主要的注意事项以及我对杂交水稻制种的认识。

关键词:两系法、杂交水稻,不育系正文:两系法杂交水稻是我国在世界上首先研究成功的一种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新技术。

两系法水稻杂种优势利用途径,简化了繁殖和制种程序,减少了种子生产环节,降低了种子生产成本。

两系法杂交水稻的选育成功,为水稻杂种优势利用又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一、两系法杂交水稻制种的概念及要求。

选择能使光温敏核不育系不育性表达完全的生态条件,将光温敏核不育性与配组父本按一定的行比相间种植,使父母本花期相遇,并人工辅助授粉,获得生产应用的杂交水稻种子,这一过程即为两系法杂交水稻制种。

两系法与三系法杂交水稻的制种相比,既有共同点,又有特异性。

两种途径的制种,其目标都要求制种产量高,种子纯度合格。

制种的田间设计和操作过程大同小异,异交结实的自然条件,如对授粉期的天气状况、温度、湿度等有着共同的要求。

两系法杂交水稻的制种,母本是利用光温敏核不育系,不育性的表达是由细胞核基因和温光生态条件共同控制,只有在一定的温光生态条件下雄性不育性方能表达完全,制种的纯度方能得到保证。

因此,在两系法杂交水稻制种上,种子纯度和产量都是主要目标,而且纯度是前提,只有在保证制种纯度的基础上求产量才有实际意义。

为了保证两系法杂交水稻制种的种子纯度合格,制种季节安排和基地的选择有更严格的要求。

二、两系法杂交水稻高产制种技术。

在三系法杂交水稻制种中,由于母本不育性不受环境条件制约,因此不需要考虑不育系的育性敏感安全期,只需考虑抽穗授粉的安全期。

二两系法杂交水稻制种则不同,其母本不育性的表达需要特定的光温条件,制种基地的选择和季节的安排,不但要考虑不育系育性敏感期的安全,又要考虑抽穗授粉期的安全,其中以育性敏感安全期为前提条件。

1、制种基地的选择。

制种基地的选择,除了三系杂交水稻制种基地的基本条件外,还必须考虑两个安全期的可靠性。

杂交水稻制种技术

杂交水稻制种技术
转基因育种
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将有利基因转入水稻中,创造具有优良性状的 新品种。
智能化育种
利用信息技术和大数据分析,实现杂交水稻育种的智能化和精准 化。
CHAPTER 05
杂交水稻制种技术的应用实例
杂交水稻制种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实例
杂交水稻制种技术在农业生产中广泛应用,通过该技术可以快速推广优良品种,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 。例如,在中国的湖南省和江西省,杂交水稻制种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水稻生产,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 社会效益。
有性繁殖
杂交水稻是通过有性繁殖方式进行繁育,即通过 自交或异花授粉产生后代。
无性繁殖
在某些情况下,杂交水稻也可以通过无性繁殖方 式进行繁育,如组织培养等。
种子生产
杂交水稻的种子生产需要经过严格的制种程序, 以确保种子的纯度和质量。
杂交水稻的种子生产过程
亲本选育
选择具有优良性状的亲本进行 杂交,以产生具有杂种优势的
01
02
03
杂种优势
杂交水稻具有杂种优势, 即通过不同品种间的杂交, 获得超越亲本优良性状的 表现。
基因重组
杂交水稻的基因重组是产 生新品种的关键,通过基 因重组可以创造具有优良 性状的新品种。
遗传多样性
杂交水稻的遗传多样性为 其提供了丰富的遗传资源, 有助于培育出适应不同环 境条件的新品种。
杂交水稻的繁殖方式
杂交水稻制种技术是水稻育种领域中的重要技术手段,通过该技术可以快速地培 育出适应不同环境、抗逆性强、产量高的新品种,为保障全球粮食安全发挥了重 要作用。
杂交水稻制种技术的发展历程
20世纪50年代
20世纪70年代
杂交水稻制种技术开始探索,主要集中在 亚洲地区,如中国、印度和菲律宾等国。

杂交水稻繁殖制种技术

杂交水稻繁殖制种技术

VI 花粉母细 减数分裂 期
7-16厘米 8—11
8-18厘米 9—11
7-222厘米 10—11 8—14厘米 9—12
VII 花粉内容物充 实期
18-23厘米 4—7
20—24厘米 5—8
24-27厘米 5—8 1一全长 7—8
VIII 花粉成 熟期
全长 2
全长 2
全长 2 全长 2—3
注:IR26、古223可用IR24资料。冈(朝阳一号)A可用珍汕97A资料。 据表可归纳如下: 一、幼穗发育前期(即1—5期),各发育阶段的幼穗长度,品种之间差异不大。
本区行距一般为16-20cm,窝距为父本一般13cm,母本
一般10-13cm。当父本用双行时,双行间一般留10一
13 cm。每穴插两苗。
20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 作舟 专业分享,敬请收藏
实验2 杂交水稻繁殖制种技术
基本苗 最高苗 成穗数
繁殖田高产群体结构
母本1.5-2.0万 母本 20— 2 5万 母本14一15万
(3) 父母本播期调节方法(三差法)
时差法: 按父、母本播种至始穗相差天数调节 叶龄差法:按父、母本主茎总叶数差数调节 积温差法:按父、母本播种至始穗有效积温差数调节
在生产实践中,一般将上述三种方法结合运用。往 往以其中某一种方法为基础,参考另外两种方法加以调 节,可获得更好的效果。
29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 作舟 专业分享,敬请收藏
形态特征:不育系与保持系一般是同型姊妹系,它们的细 胞核相同,细胞质不同。主要性状表型上非常相似, 生育期相近。但雄蕊育性截然不同。不育系表现为雄 性退化,花药中无花粉或花粉异常(下图)。
14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 作舟 专业分享,敬请收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杂交水稻制种的主要技术措施
1、基地选择、地点、时间 2、制种隔离 3、播差期、父本分期播种 4、合理的行比 5、花遇检查及调整 6、育性监控 7、割叶、“920”应用 8、赶花粉 9、去杂保纯 10、其他管理措施:水、肥、药
一、基地、地点、时间选择
1、抽穗扬花期天气及气候风险; 2、两系杂交稻制种不育系育性转换的气候风险。
保持系B X 不育系A
隔离不严外

来花粉Βιβλιοθήκη 育系繁殖
混进的保持系
X 不明异形株
不育系A X 恢复系R

田间自生苗



恢复系中的异形株


保持系 不育系 异形株 青棵

恢复系及异形株


杂交稻种

三系杂交水稻制种杂株主要类型
1、混进的保持系;(抽穗略早、不包茎、散粉、结实 多)
2、繁殖过程中不育系接受其他花粉结实,产生的异形 株(可育or不育or半育)(生育特性、形态特征)
1、不育系繁殖过程中接收其他花粉,后代产生可育 、半育或不育株,有的虽然不育但性状已发生变 化;(生育特性、形态特征)
2、不育系中不育特性不齐或敏感点漂移,出现少 量可育株。
3、低温、迟生高节位分蘖、再生穗育性波动。( 花药、散粉,微量渐进过程)
4、不育系、恢复系中的变异株,不同品种的混杂 ;
5、田间自生苗等;
• 雄性败育的品种称之为不育系(雌性正常)。 • 袁隆平发现雄性败育的野生稻,育成了杂交水稻
的不育系,发明杂交水稻。
稻花香
杂交水稻品种的特性
• 特定的杂交水稻品种由特定的不育系和特定的恢复系两个亲 本杂交育成;不育系和恢复系本身各自的基因都是纯合的, 但两者杂交的后代—杂交水稻基因是的杂合的;
九、去杂保纯
• 防止生产的杂交水稻种子中不出现基因杂合状况 不一致的个体植株及其他类型杂株;
• 亲本质量控制; • 不让父本以外的其他植株与不育系授粉结实;同
时也不给其他植株混在真杂交种中的机会; • 类型:生物学混杂、机械混杂、自然变异; • 近年来出现的新现象----田间自生苗。
三系杂交水稻的杂株产生示意图
• 杂交稻(人为或自然的不同品种杂交)的基因是杂
合的,杂交稻再生长,产生的后代基因分离,长势
长相混杂、所以杂交稻不能留种再种。
基本知识
• 生物界存在杂种优势,两个遗传背景不同的品种杂 交后代有生长优势;
• 两个水稻品种要实现大规模杂交,必须有一个品种 雄性功能丧失而雌性功能正常[雄性不育系(母本 )],由另一个品种(雌、雄性功能均正常)帮助其 授粉受精让其产生后代。
杂交水稻制种的基本原理及主要技术措施-罗德 祥
基本知识
• 每一粒稻谷就是一朵花,雌雄同花,花中有雌性生 殖器官---柱头和雄性生殖细胞、器官---花粉和花 药,自花授粉。
• 水稻通过生长—开花—雌雄授粉—基因交流和重组 —完成生命的延续。
• 常规水稻品种自花授粉,基因纯合,后代基因与上
一代相同,所以长势长相也相同(12对染色体)。
四、合理的行比
父母本颖花量配比适当 2:10-12
五、花遇检查及调整
• 一期看不见、二期白毛尖、三期毛茸茸、四期粒 粒现、五期颖壳分、六期谷半长(叶枕平)、七 期穗绿色、八期穗将伸。
• 肥水调节、激素调节(920及调花宝类)、拨苞拨 穗等。
六、育性监控
• 不同不育系的败育特性:无粉、典败、园败 、染败;
• 不同的不育系育性转换的温光模式差异较大,一般
22.5—24.0℃,光照13h左右;
• 两系不育系敏感点漂移; • 两系不育系割茬再生的敏感性问题。
两系杂交水稻的亲本关系示意图



不育系S

短 日

表现可育,自花授粉繁殖后 代,后代保持温光敏感特性


不育系S X 恢复系R

不育系表现不育,接收恢复

系花粉结实,后代无温光敏
特性,正常结实。


不育系与恢复系基因不同,结 实后代产生杂交优势


恢复系


雌雄正常,让不育

系后代正常结实

杂交种(F1)
(杂交水稻)
两系与三系的优劣比较
• 亲本间的恢保关系不一样,两系更容易筛选恢复 系,更有利于选育杂交稻品种;
• 很多人认为两系优势强于三系,米质好于三系; ???
十、其他管理措施:水、肥、药
1、保证正常生长; 2、稻粒黑粉病防治;
欢迎批评指正!
谢谢大家!
不育系A X 恢复系R
杂交种(F1) (杂交水稻)


雌雄正常,让不育系 结实且后代正常结实


恢复系


两系不育系及两系杂交水稻
• 不育系没有保持系,自身的不育or可育取决于外界 的温度和光照。其中温度发挥主导作用,高温长日 表现不育,低温短日表现可育;
• 不育特性受温光影响有敏感期(花粉母细胞形成— 减数分裂期,花前10-15天);
制种去杂的主要技术
1、秧苗移栽前:株高、叶片叶鞘颜色; 2、割叶前:父母本中早穗迟穗、过高过矮;母本中
不包茎、柱头颜色、花药黄、散粉株; 3、第1次“920”后第2天,母本中过高株、出茎快
、柱头颜色、花药黄、散粉株; 4、花期全过程中母本中的柱头颜色、花药黄、散粉
株,随时拔除; 5、收获前母本中明显结实过多株; 6、两系制种适当早收;
• 优---母本受粉后籽粒生长好,种子饱满色泽好。
多---母本多授粉、多结籽,产量高
• 1、母本和父本抽穗开花期要尽可能接近; • 2、母本开花期全过程中父本都要有充足的花粉供
给; • 3、母本受粉的姿态好,更容易受粉; • 4、父母本颖花量配比适当; • 5、父母本开花期气候条件:天气晴朗、温度适宜
• 关注预期穗前10-15天的气候; • 两系、三系不育系均有育性波动的可能; • 目测花药、花粉;镜检花粉; • 前期、中期、后期; • 处理措施。
七、割叶、“920”应用
1、割叶在父母本始穗初,留上部叶片10-15㎝; 2、“920”主要目的是解除不育系包茎,调节父母本穗
位,其次是调整花遇、增加活性; ⑴、一般每亩总用量15-20克,不同组合差异较大;
3、不育系、恢复系中的变异株,不同品种的混杂;
4、田间自生苗等;
两系杂交水稻的杂株产生示意图


X 外来花粉
不育系S
不 育 系





高 温
异形株
X 不育系S X 恢复系R
育性漂移可育株

低温可育株

外来花粉
交 水 稻 制 种



不育系 异形株 青棵
恢复系及变异株




杂交稻种

两系杂交水稻制种杂株主要类型
• (雄性不育)恢复系:给不育系授粉,后代转变成正常结 实(雄性可育),但基因构成改变,长势长相也不同,且 存在生长优势。
三系杂交水稻的亲本关系示意图
雌雄均正常、让不 育系保持不育特性
保持系B X 不育系A

雄性败育、雌性正常


保持系
不育系和保持系细胞核基因相 同,后代的性状不变


恢复系与不育系基因不 同,能让不育系结实, 且后代正常结实,产生 杂交优势。
• 杂交水稻每个个体的基因是杂合的,但群体中所有植株的基 因杂合状况是相同的,因而群体生长表现也是一致的,生长 整齐;
• 在杂交水稻群体中,所有出现的与群体基因杂合状况不一致 的个体,植株生长就不一样,这些就是杂交水稻中的杂株。
杂交水稻的类型
• 水稻不育系分为三系不育系和两系不育系两种类 型,取决于不同不育系的基因(包括细胞核基因 和细胞质基因)控制。
,风力小到中等。
杂交水稻制种的目标--纯 • 质量的重要指标—纯度,就是杂交水稻群体中
不出现基因杂合状况不一致的个体;一是不让 父本以外的其他植株与不育系授粉结实;二是 也不给其他植株自身结实混在其中的机会;三 是不育系不能自花授粉结实(育性波动)。
杂交水稻不育系的主要特征特性
主要特征---“病态生长”的主要表现 1、包茎严重;(保持系及两系可育状态不包茎) 2、抽穗期推迟,一般保持系比不育系早2天左右; 3、抽穗进程慢,始花----终花时间长; 4、一天当中开花迟,开花零散; 5、环境影响大,不育特性易变化(尤其两系不育系) 6、大多数品种不育系比恢复系生育期短。
• 两系不育系的不育、可育受气候影响大于三系, 种子生产的风险大于三系;
• 两系不育系要加大筛选压力,转育温度要低。
杂交水稻制种的目标
• 多---母本多受粉、多结籽,产量高;
• 纯---特定的母本接受特定的父本授粉结的籽,不 能让其他不是特定的父本给母本授粉结籽;也不 能让其他品种混入其中,最后种到大田中;更不 能不育系自花授粉结籽(育性波动);
三系不育系及三系杂交水稻
• (雄性)不育系:雄性不育,雌性正常,需其他品种给其授 粉,否则不能延续生命(保持系授粉结实生产不育系种子; 恢复系授粉结实生产杂交稻种子);
• (雄性不育)保持系:不育系的同胞兄弟,两者细胞核基因 相同。不育系接收保持系授粉结实产生的后代仍是不育系 (雄性不育),且长势长相与上一代相同;
二、制种隔离:防止外来花粉的侵染
1、时间隔离:20天以上; 2、屏障隔离; 3、距离隔离:籼稻200M,粳稻500M;
三、合理播差期及父本的分期播种
1、目的是父母本花期相遇,理想是“头花不空,盛 花相逢、尾花不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