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初级检验技师《微生物检验》讲义第12章微生物自动化检测

合集下载

《微生物检验技术》课件

《微生物检验技术》课件

食品中常见的微生物种类:细菌 、霉菌、酵母菌等。
微生物在食品中的分布特点:食 品的种类、加工方式、储存条件 等对微生物的分布有显著影响。
微生物的来源:食品生产、加工 、运输、储存等环节中可能引入
的微生物。
食品中微生物的检测方法与操作
01
02
03
04
传统检测方法
培养法、镜检法等。
现代检测技术
免疫分析法、PCR技术、生物 传感器等。
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
对医院环境、医疗器械等进行 微生物学检测,评估消毒灭菌 效果,确保医疗安全。
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
通过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指 导临床医生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降低耐药性的产生。
感染暴发调查
在发生医院感染暴发时,进行 流行病学调查和溯源分析,查 找感染源和传播途径,采取有
效控制措施。
疫苗的研究与开发
病原微生物的分离与鉴定
从患者体内分离出病原微生物,并进行鉴定,为疫苗的研制提供基础 资料。
疫苗株的筛选
通过微生物检验技术对病原微生物进行筛选,选择适合作为疫苗株的 菌株或病毒株。
疫苗制备过程的监控
在疫苗制备过程中,对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进行质量检验和安全性 评估,确保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疫苗效果评价
微生物的生长与繁殖
微生物的生长
微生物生长是指微生物细胞数目的增加和质量的增加。其生 长过程分为迟缓期、对数生长期、稳定期和衰亡期。
微生物的繁殖
微生物繁殖是微生物生长的必然结果,繁殖方式包括二分裂 、出芽生殖、孢子生殖等。繁殖过程中,微生物的遗传物质 会复制并传递给后代。
微生物的生理生化特性
微生物的代谢
利用微生物降解污染物,处理废水、废气等,降低环境污染。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第12章 棒状杆菌属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第12章 棒状杆菌属

对流免疫电泳
琼脂平板毒力试验-Elek平板
•体内法 : 用豚鼠作毒素-抗毒素中和试验
锡克试验(Schick test) (白喉外毒素皮内试验)
调查人群在感染或预防接种后对白喉是否 产生免疫力
根据外毒素与抗毒素中和的原理,以少量 白喉外毒素测定机体有无相应抗毒素
缺点—观察时间长、操作繁琐,不易进行 广泛测试
观察菌落 特点
吕氏血清斜面
涂片染色 生化反应 镜检
毒力试验
白喉棒状杆菌的检验程序
直接涂片染色镜检
-- 2~3张涂片→G染色、异染颗粒染色镜检 ——G +细长微弯的杆菌 一端或两端膨大呈棒状
常排列呈V、L、X等文字形 有异染颗粒 ——初报“直接涂片检出形似白喉杆菌” ——早期诊断 --用无菌棉拭子浸以动物血清,采集标本, 37℃10h,涂片染色镜检——提高阳性率
共同特点:
--大多不产生外毒素 --菌体较粗短,着色较均匀,很少有异染颗粒 --大多寄生在人或动物的鼻腔、咽喉、外耳道、
外阴、泌尿道和皮肤等处
--条件致病菌,可引起心内膜炎、菌血症、肺 炎、泌尿生殖道感染等
--鉴别——生化反应
心肌---心肌炎
白喉假膜
免疫性:
抗毒素免疫 感染后机体可获得牢固的免疫力
机体还可通过其他方式获得免疫力: 六月以下婴儿------母亲 成人---------------隐性感染、人工主动免疫
易感者: 1~5岁儿童 成人---也有可能
二、微生物学检验
分离出白喉杆菌,并证明其毒力 标本采集:
所致疾病:白喉--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传染源:患者及带菌者 传播途径:飞沫或污染 临床表现
细菌------上呼吸道黏膜, 生长繁殖,产生毒素

检验技师考试微生物检验考点

检验技师考试微生物检验考点

检验技师考试微生物检验考点2017检验技师考试微生物检验考点汇总微生物检验是临床检验技师考试的科目之一。

你知道微生物检验都考哪些知识吗?下面是yjbys店铺为大家带来的为生物检验的考点,欢迎阅读。

检验技师-微生物检验1、微生物的分类:(三型八大类)**全部是重点**2、(正常菌群)条件致病性微生物——临床上多引起内源性感染。

3、G+菌特有成分:磷壁酸(重要表面抗原,可用于细菌血清学分型)(外毒素)4、G-菌特有成分:外膜层(由脂多糖(内毒素)、脂质双层(磷脂)、脂蛋白)5、G+菌和G-菌细胞壁的共同成分是肽聚糖。

结构由聚糖骨架、四肽侧链和五肽交联桥(G-菌无。

是溶菌酶、青霉素作用部位)6、细菌的主要遗传物质:核质(染色体)、质粒(存在于胞质,双链闭合环状DNA分子)、转位因子7、细菌特殊结构:荚膜(保护,致病,抗原性,鉴别)、芽胞、鞭毛(运动器官)、菌毛(普通菌毛—粘附,致病性;性菌毛—接合方式转移遗传物质)*将芽胞是否被杀死而作为判断灭菌效果的指标8、L型(细胞壁缺陷)菌落:①“油煎蛋”(荷包蛋)样菌落(典型L型细菌)。

②颗粒型菌落(简称G型菌落)③丝状菌落(简称F型菌落)。

高渗环境生长。

(环丙沙星)9、自营菌:以无机物为原料;异营菌(腐生菌:以无生命的有机物质为营养物质;寄生菌:以宿主体内有机物为原料),所有致病菌都是异营菌。

10、细菌营养物质:水、碳源、氮源、无机盐类和生长因子。

11、细菌个体的生长繁殖方式:无性二分裂,在对数期以几何级数增长12、细菌分类(伯杰)等级依次为界、门、纲、目、科、属、种(最小分类单位)。

13、常用的细菌培养方法是:需氧培养法、二氧化碳培养法和厌氧培养法;14、通常由正常无菌部位采取的标本接种血平板,置于空气或含5%~10%CO2的气缸中培养,大部分细菌可于24~48h生长良好。

15、血清学诊断时,一般要在病程早期和晚期分别采血清标本2~3份检查,抗体效价呈4倍或以上增长才有价值。

微生物检验(完整版)

微生物检验(完整版)

微生物检验(完整版)微生物检验是一种用于检测和鉴定微生物的方法,它在医学、食品安全、环境保护等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微生物检验可以帮助人们了解微生物的种类、数量、分布以及对人类和环境的影响,从而采取相应的控制和预防措施。

本文将从微生物检验的基本原理、常见方法和应用领域等方面进行介绍。

一、微生物检验的基本原理。

微生物检验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对样品中的微生物进行分离、培养、鉴定和计数,从而得到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

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取样,首先需要从待检样品中取得适当的样品,如食品、水、空气、土壤等。

取样的方法和条件需根据具体的检验要求和标准来确定。

2. 分离,将样品中的微生物分离出来,通常采用的方法有稀释涂布法、滤膜法、过滤法等。

分离出的微生物可以进行后续的培养和鉴定。

3. 培养,将分离出的微生物进行培养,提供适当的营养物质和环境条件,促使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培养的时间和温度等条件需根据不同的微生物种类来确定。

4. 鉴定,对培养出的微生物进行形态学、生理学和生物化学特性等方面的鉴定,确定其种属和数量。

常用的鉴定方法有显微镜观察、生化试验、分子生物学方法等。

5. 计数,对培养出的微生物进行计数,得到微生物的数量。

常用的计数方法有平板计数法、膜过滤法、涂片计数法等。

二、微生物检验的常见方法。

微生物检验的常见方法主要包括传统方法和现代方法两大类。

1. 传统方法,传统方法主要包括涂布法、滤膜法、过滤法、薄层法等。

这些方法简单易行,成本低廉,适用于一般的微生物检验需求。

但传统方法通常需要较长的培养周期,且对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有一定的限制。

2. 现代方法,现代方法主要包括PCR法、蛋白质质谱法、流式细胞术等。

这些方法具有高灵敏度、高特异性和高通量的特点,能够快速准确地检测和鉴定微生物。

但现代方法的设备和技术要求较高,成本较高,适用于对微生物检验有较高要求的领域。

三、微生物检验的应用领域。

微生物检验在医学、食品安全、环境保护等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微生物检验 (12)

微生物检验 (12)

微生物检验 (12)临床医学检验考试辅导《微生物检验》微生物自动化检测微生物自动培养系统微生物自动鉴定系统自动药敏检测系统一.微生物自动培养系统1.自动血培养检测系统基本原理:检测细菌和真菌生长时所释放的二氧化碳(C02)来作为血液中有无微生物存在的指标。

检测技术:放射标记.颜色变化(C02感受器).荧光技术仪器基本结构包括:①主机,恒温孵育系统(全自动).检测系统;②计算机及其外围设备;③培养瓶;④抗凝剂和吸附剂。

2.自动分枝杆菌检测系统基本原理:检测分枝杆菌生长时所释放的C02或者所消耗的02作为标本中有无微生物存在的指示。

检测技术:放射标记.颜色变化和荧光技术等。

二.微生物自动鉴定系统1.原理:集数学.电子.信息及自动分析技术于一体。

计算并比较数据库内每个细菌条目对系统中每个生化反应出现的频率总和。

(1)数据库:细菌条目组成。

(2)数码鉴定:包括计算未知菌对5类反应的出现频率。

(3)编码:3个生化反应为1组,得到生物数码。

(4)查码:一个编码对应一种细菌。

2.基本结构与性能读数仪/孵箱.计算机.终端.键盘和打印机等,有的仪器有充液/封口部件。

半自动微生物鉴定仪仅有读数仪,需辅以孵箱。

3.工作流程和操作要点(1)菌种准备:标本处理,预实验和菌落的选择。

(2)接种:制备细菌悬液,接种。

(3)观察及记录结果。

(4)结果解释。

三.自动药敏检测系统1.微量稀释法试验系统目前应用最多的系统自动化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系统:基于肉汤稀释法,常采用比浊法检测液体培养基中细菌生长,或者检测特殊培养基中荧光基质的水解作用。

浊度降低细菌耐药。

2.纸片扩散法阅读系统纸片扩散法是根据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阅读平板抑菌圈及解释结果,但推荐工作人员检查平板上生长的细小突变株。

系统扫描平板,确定抑菌圈直径,根据判断标准,转化为敏感性结果(敏感.耐药.中介)。

第2页。

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内训题库(初级检验师-微生物检验)含答案

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内训题库(初级检验师-微生物检验)含答案

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内训题库(初级检验师-微生物检验)第一章绪论一、A11、条件致病菌致病的条件为A、正常菌群的耐药性改变B、正常菌群的遗传性状改变C、肠蠕动减慢使细菌增多D、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E、各种原因造成的免疫功能亢进2、下列微生物除哪种外均为原核细胞型微生物A、细菌B、放线菌C、螺旋体D、真菌E、立克次体3、属于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是A、葡萄球菌B、钩端螺旋体C、白假丝酵母菌D、沙眼衣原体E、流感病毒4、下列描述的微生物特征中,哪项不是微生物的共同特征A、个体微小B、结构简单C、繁殖迅速D、分布广泛E、专性寄生5、下列哪类微生物是非细胞型微生物A、细菌B、放线菌C、真菌D、病毒E、立克次体6、下列对微生物概念表述错误的是A、存在于自然界B、体型微小、结构简单C、肉眼能直接看到D、包括真菌和原虫E、必须借助显微镜观察7、下列对微生物特点表述错误的是A、变异慢,适应能力强B、新陈代谢能力旺盛C、生长繁殖速度快D、种类多、分布广E、个体微小8、下列对细菌特点表述错误的是A、个体微小B、种类繁多C、新陈代谢能力旺盛D、适应能力差,变异快E、分布广、数量大9、对原核细胞型微生物表述错误的是A、有原始核B、无核膜C、无核仁D、单个裸露DNA分子E、进行有丝分裂10、对非细胞型微生物结构和组成表述错误的是A、结构简单B、体积微小C、能通过细菌滤器D、无细胞结构E、有产生能量的酶系统11、对微生物作用的表述错误的是A、绝大多数微生物对人类有益处B、绝大多数微生物对动物有益处C、绝大多数微生物对植物有益处D、微生物丛平衡失调可致病E、大多数微生物对人类致病二、B1、A.巴士德(Louis Pasteur)B.李斯特(Joseph Lister)C.郭霍(Robert Koch)D.佛莱明(Fleming)E.琴纳(Edward jenner)<1> 、证明微生物是传染病致病因子的是<2> 、青霉素的发现者答案部分一、A11、【正确答案】 D【答案解析】条件致病性微生物,原属正常菌群中的细菌,不会引起疾病,由于机体抵抗力下降,微生物寄居部位改变或寄居微生物丛(菌群)平衡失调,此时该菌可致病。

初级检验技师考试微生物检验考试试题附答案

初级检验技师考试微生物检验考试试题附答案

初级检验技师考试微生物检验考试试题附答案初级检验技师考试微生物检验考试试题及答案(3)、名词解释1. 转化2.转导3.溶原性转换4.接合5?噬菌体6. F+、F-菌、F质粒7. 质粒8.普遍性转导9.局限性转导10.耐药突变11.突变二、填空题1. 当噬菌体基因整合到宿主菌染色体上时,该噬菌体称为,该细菌称为2. 根据噬菌体和宿主菌作用的相互关系,可将噬菌体分为和。

3. 细菌基因的转移方式包括转化、和。

4.几种质粒可共存于一个细菌中,表明这些质粒间有有些质粒不能共存,称5. 卡介苗是失去毒力制成的人工主动免疫制剂,可用于预防6. L型细菌是指细菌,培养应用培养基。

7. 介导细菌间遗传物质转移的噬菌体是。

8. 有F质粒的细菌能产生。

9. 常见的细菌变异现象有10. 细菌核质外的遗传物质是11. 可传递接合性R质粒的基因由和组成。

12. 有荚膜的肺炎球菌毒力,其菌落形态是型。

三、选择题1. 下列细胞中,不受噬菌体侵袭的是A. 淋巴细胞B. 真菌细胞C. 细菌细胞D. 螺旋体细胞E. 衣原体细胞2. 下列细菌中,产生毒素与噬菌体有关的是A. 破伤风杆菌B. 白喉杆菌C. 霍乱弧菌D. 产气荚膜杆菌E. 大肠杆菌3. 白喉杆菌产生外毒素是因为其基因发生了B. 转导C. 接合D. 突变E. 溶原性转换4. 下列哪项不是噬菌体的特性A. 个体微小B. 具备细胞结构C. 由衣壳和核酸组成D. 专性细胞内寄生E. 以复制方式增殖5. 前噬菌体是指A. 以整合到宿主菌染色体上的噬菌体基因组;B. 进入宿主菌体内的噬菌体C. 尚未感染细菌的游离噬菌体D. 尚未完成装配的噬菌体E. 成熟的子代噬菌体6. 有关质粒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质粒是细菌核质以外的遗传物质B. 质粒是细菌必需结构C. 质粒不是细菌必需结构D. 质粒是双股环状DNA.E. 质粒可独立存在于菌体内7. 有关耐药性质粒的描述错误的是A. 由耐药传递因子和耐药决定因子组成B. 耐药传递因子和F质粒的功能相似C. R质粒的转移是造成细菌间耐药性传播的主要原因D. 细菌耐药性的产生是由于R质粒基因突变所致E. 耐药决定因子可编码细菌多重耐药性8. 质粒在细菌间的转移方式主要是A. 接合;B. 转导C. 转化E. 溶原性转换;9. 转化过程中受体菌摄取供体菌遗传物质的方式是A. 胞饮;B. 通过性菌毛C. 通过噬菌体D. 细胞融合E. 直接摄取10. 突变使细菌遗传物质发生下列那种改变()A. 质粒丢失;B. 溶原性转换C. 基因重组D. 核苷酸序列改变E. 以上均是11.细菌的转导和溶原性转换的共同特点是A.供体菌与受体菌直接接触;B. 不需供体菌C. 不需受体菌D. 需噬菌体E. 需质粒12. L型细菌的特征下述哪项是错误的()A. 对青霉素不敏感B. 抗原性改变C. 呈多形性D. 革兰氏染色多为阴性E. 需用低渗含血清培养基13. H-0变异属于()A. 毒力变异B. 菌落变异C. 形态变异D. 鞭毛变异E. 耐药性变异14. 在细菌之间直接传递DNA是通过()A. 鞭毛;B. 普通菌毛D. 中介体E. 核糖体15. 细菌通过性菌毛将遗传物质从供体菌转移到受体局的过程,称为()A. 转化B. 转导C. 突变D. 接合E. 溶原性转换四、问答题1. 细菌遗传变异的医学意义是什么?2. 细菌耐药性变异的机制是什么?预防的措施是什么?3. 举例说明细菌变异的类型。

微生物检验技术

微生物检验技术

微生物检验技术微生物检验技术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各领域的科学技术,它不仅在医疗保健领域,还在食品加工、环境监测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微生物指的是一类生物体,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微小生物体。

微生物检验技术的意义微生物检验技术的发展受益于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它对于保障公共卫生、食品安全以及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微生物检验技术可以帮助人们及时发现和识别各种病原微生物,有效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传播,保障人们的健康。

此外,微生物检验技术还可以用于食品加工过程中的监测,确保食品的质量安全。

在环境领域,微生物检验技术可以帮助监测环境中的微生物种类和数量,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

微生物检验技术的应用医疗保健领域在医疗保健领域,微生物检验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疾病的诊断、治疗以及感染控制。

通过对病原微生物的检验,医生可以迅速确定病情类型,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此外,微生物检验技术还可以用于医院感染的监测和控制,防止医院感染事件的发生。

食品安全领域在食品加工生产过程中,微生物检验技术是确保食品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对食品中的微生物进行检验,可以及时发现食品中的病原微生物,避免食品中毒事件的发生。

同时,微生物检验技术还可以用于评估食品的质量,指导食品生产过程的卫生管理。

环境监测领域在环境保护领域,微生物检验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水质、大气等环境的监测。

通过对环境中的微生物进行检验,可以及时了解环境中微生物种类和数量的变化,为环境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此外,微生物检验技术还可以用于评估环境污染程度,为环境保护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微生物检验技术的发展趋势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微生物检验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

未来,人们可以预期微生物检验技术将更加高效、精准和便捷。

一方面,微生物检验技术将更加智能化,运用人工智能等技术,提高检验效率和准确性。

另一方面,微生物检验技术将更加多样化,结合基因测序、生物传感器等新技术,开展更加细致的微生物检验工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生物自动化检测
第一节微生物自动培养系统
1.自动血培养检测检测细菌生长时所释放的CO2来作为血液中有无微生物存在的指标。

它除了适用于血培养外,还可用于其他无菌部位标本如脑脊液、胸水、腹水和关节液等细菌的检测。

包括:①主机,恒温孵育系统、检测系统;②计算机及其外围设备;③培养瓶;④抗凝剂和吸附剂。

2.自动分枝杆菌检测系统检测分枝杆菌生长时所释放的CO2或者所消耗的O2作为标本中有无微生物存在的指示。

检测技术有放射标记、颜色变化和荧光技术等。

第二节微生物自动鉴定系统
微生物数码分类鉴定技术集数学、电子、信息及自动分析技术于一体,采用标准化、商品化和配套的生化反应试剂条,可将细菌鉴定到属和种,并可对不同来源的临床标本进行针对性鉴定。

数码鉴定的基本原理是计算并比较数据库内每个细菌条目对系统中每个生化反应出现的频率总和。

(1)数据库:被已知临床相关菌株构建,它由许多细菌条目组成。

每个条目代表一个细菌种或一个细菌生物型。

(2)数码鉴定:包括计算未知菌对各种反应的出现频率,计算未知菌单项总发生频率、多项总发生频率及鉴定百分率,最典型反应模式的单项总发生频率,按%id大小排序和解释。

(3)编码。

(4)査码。

表4-1生化反应结果和编码
注:本试验所得的编码为220174,查编码手册得出相应细菌的名称。

第三节自动药敏检测系统
1.微量稀释法试验系统
根据操作的自动化程度分为计算机辅助手工系统、半自动系统、全自动系统。

常采用比浊法检测液体培养基中细菌生长,或者检测特殊培养基中荧光基质的水解作用。

在抗菌药物存在的情况下,浊度降低是细菌生长受抗菌药物抑制的表现,而浊度增加表明细菌耐药。

2.纸片扩散法阅读系统
根据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阅读平板抑菌圈及解释结果。

系统扫描平板,通过图形分析,5s内,确定抑菌圈直径,根据判断标准,转化为敏感性结果(敏感、耐药、中介)。

自动化平板阅读系统可降低抑菌圈测量误差及记录错误,结果可重复,且大体准确。

习题
检测靛基质的试验又称
A.甲基红试验
B.尿素酶试验
C.糖发酵试验
D.枸橼酸盐试验
E.吲哚试验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检测靛基质的试验又称枸橼酸盐试验。

习题
下列培养基中含有酚红指示剂的是
A.吲哚试验
B.硫化氢试验
C.葡萄糖氧化发酵
D.甲基红试验
E.尿素酶试验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尿素酶试验培养基中含有酚红指示剂。

习题
下列培养基中含有溴甲酚紫指示剂的是
A.吲哚试验
B.硫化氢试验
C.葡萄糖氧化发酵
D.甲基红试验
E.尿素酶试验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葡萄糖氧化发酵中含有溴甲酚紫指示剂。

习题
自动血培养系统通过检测什么指标变化,来判断是否存在微生物
A.pH
B.CO2浓度
C.02浓度
D.气压变化
E.吸光度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自动血培养系统通过检测CO2浓度来判断是否存在微生物。

习题
自动微生物药敏进行药敏试验的实质是
A.K-B纸片法
B.微量肉汤稀释法
C.琼脂稀释法
D.联合药敏试验
E.E-test法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自动微生物药敏进行药敏试验的实质是微量肉汤稀释法。

习题
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结合型凝固酶常用方法是
A.试管法
B.玻片法
C.协调凝集试验
D.ELISA
E.夹心法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结合型凝固酶常用方法是玻片法。

习题
内毒素检测常用的定量试验方法有
A.动物试验
B.发热试验
C.鲎试验
D.发光试验
E.ELISA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鲎试验是内毒素检测常用的定量试验。

习题
用于鉴别肺炎链球菌的奥普托欣试验抑菌环>多少为敏感
A.4mm
B.14mm
C.24mm
D.34mm
E.44mm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肺炎链球菌的奥普托欣试验抑菌环>14mm为敏感。

习题
pH≤多少,甲基红指示剂呈红
A.2.5
B.3.5
C.4.5
D.5.5
E.6.5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pH≤4.5,甲基红指示剂呈红。

习题
IMViC试验中“I”表示
A.甲基红
B.吲哚
C.伏普
D.枸橼酸盐
E.乙酰甲基甲醇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IMViC试验中I:吲哚;M:甲基红;Vi:VP试验,又称伏普试验;C:枸橼酸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