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地基处理的认识

合集下载

浅谈几种特殊土地基及地基处理

浅谈几种特殊土地基及地基处理

浅谈几种特殊土地基及地基处理内容摘要针对特殊的土类具有不同于一般的特殊性质,作为地基,必须对其特性采取适合的工程施工方案。

由于城镇建设的不断加速发展,从而使得土木建筑施工向各种复杂地基条件区域展开作业,特殊土地基的工程特性必须引起关注。

对软土、湿陷性黄土、膨胀土、红黏土等各种地域特殊土的重要工程特质,采取相应的地基处理方法以及工程施工要点,对促进工程建设项目正常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软土;湿陷性黄土;膨胀土;红黏土;地基处理引言由于现场施工地域土质千差万别,因此造成许多土类生成时的条件也不同,这样的土类存在其它的介质、工程特点,这些具备特殊工程特点的土类为特殊土。

随着建设开发发展需求的不断上升,土地的需求也日益显现。

工程建设者必然要面临这些特殊的土质进行施工作业。

如何根据特殊土的特点做好土基础施工作业就是关键因素了。

本文简要分析特殊土中的软土、湿陷土、膨胀土、红黏土等地基的特点和地基处理的主要方法。

1 地基处理方法1.1 换填垫层法换填垫层法是指把土基础下面作业区域内的土层挖去,然后回填以强度较大的砂、碎石、灰土等材料,然后分层振实至设计要求的密实程度,用于地基的持力层。

换填法适用于处理浅层软弱地基。

1.2 强夯法强夯法是指要加强软弱地基的承载力,采取重锤自一定高度自由落下夯击该土层使地基快速固结的施工方案。

该方法是用起吊机器把10~40吨的重锤提升至10~40米高处使其自由下落,利用强大的夯击能和冲击波作用夯实土层。

1.3 砂石桩法砂石桩地基是施工作业经常用的软土地基施工技术,采用振动、冲击或水冲等方式在软弱地基中成孔,将砂或碎石挤压入孔中,形成大直径的密实桩体。

1.4 振冲法振冲法是用起重机起吊振冲器后开启潜水电机,让振冲器发出高频振动,此时打开水泵通过喷嘴喷射高压水流,振冲相结合。

这种加水振动加固地基的方法有效改变不好的土基础以满足地基的加固。

1.5 水泥土搅拌法水泥土搅拌法是指软土地基处理的一种可用方法,是将水泥用于固化剂的主剂,采用搅拌桩机把水泥灌入土体并充分拌合,让水泥与土发生系列物理化学反应,达到软土硬结因此提高土地基强度的一种施工法。

对我国软土地基处理方法和发展的一些认识

对我国软土地基处理方法和发展的一些认识

对我国软土地基处理方法和发展的一些认识作者:窦亚民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学术版》2008年第11期摘要:随着人类生存发展的需要,在软土地基上建造房屋,已是当今的科技人员不得不面对的难题。

本文从软土的定义出发,简单分析了地基处理一些常用的方法以及适用范围,并展示了软土地基处理方法最新的发展。

关键词:软土地基处理方法定义0 前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人类的生存空间也在不断扩大。

从陆地到海洋、从海洋到太空,依靠勤劳和智慧人们想方设法把一些不适合居住的地方变得适宜居住,而在软弱的土地上建造房屋、码头等更是体现了人类的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

据历史记载早在二千多年前就己采用了在软土中夯入碎石等压密土层的夯实方法;灰土和三合土的垫换法也是传统的建筑技术之一。

在地基处理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就是对软土的特性认识不足,或是选择处理方法不当,技术控制不严,那么结构和基础在施工过程中就会出现地基失稳,并会产生较大的沉降和不均匀沉降,以及较大的延续长久的工后沉降。

因此,合理有效的处理软土地基己成为工程建设中的一个关键问题。

1 软土的定义一般而言,软土是指近代水下沉积的饱和粘性土,是淤泥、淤泥质粘土、淤泥质粉土、泥炭、泥炭质土等一类土体的简称,广泛分布在我国沿海内陆平原或山间盆地。

不同地域软土的成因、结构和形态各不相同,但都具有基本相同的物理力学特征:天然含水量高、天然孔隙比大、渗透系数小、压缩性高、强度低,可呈灵敏性结构。

具体该如何定义软土,各行业部门如建筑、铁路、公路、港工等,根据行业特点和习惯,给出的定义或判定条件不尽相同。

概而言之,工程界通常口语称呼的软土指天然含水量高、孔隙比大、压缩性高、承载力低的土。

我国建设部规定凡符合以下三项特征即为软土:①外观以灰色为主的细粘土;②天然含水量大于或等于液限;③天然孔隙比大于或等于1.00。

2 软基处理的一般原则对于新建工程,原则上首先应考虑利用天然地基,对于淤泥和淤泥质土利用其上覆较好土层作为地基持力层,当上覆土层较薄,应注意避免施工时对淤泥和淤泥质土的扰动;对于冲填、杂填建筑垃圾和性能稳定的工业废科,当均匀性和密实度较好时,均可利用作为地基。

地基处理方法

地基处理方法

地基处理方法
地基处理是建筑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安全和稳定。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地基处理方法:
1. 扩展基础:对于土质较弱的地方,可以通过扩大基础的底面积来增加建筑物与地基的接触面积,从而分散荷载,提高地基的稳定性。

2. 桩基:桩基是一种常用的地基处理方法,通过在地下打入桩来增加地基的承载能力。

常见的桩基有钢筋混凝土桩、钻孔灌注桩等。

3. 挤密法:对于地基土质较松散的情况,可以采用挤密法进行处理。

挤密法是将混凝土直接注入地基土层中,利用混凝土的密实性来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

4. 土石方加固:对于地基土质较差或存在不均匀沉降的情况,可以采用土石方加固的方法。

通过在地基表面覆盖一层较厚的填土或石料,以均匀分布荷载,提高地基的稳定性。

5. 地基处理剂:地基处理剂是一种专门用于地基处理的材料,可以改良地基土质的物理特性,提高地基的力学性能。

常见的地基处理剂有石灰、水泥等。

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地基处理方法,并在施工过程中注意合理施工,确保地基处理效果能够达到设计要求。

地基处理与桩基工程

地基处理与桩基工程

地基处理与桩基工程地基处理和桩基工程是建筑工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它们不仅能够保证建筑物的稳定性和耐久性,同时也能够提高建筑物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

本文将介绍地基处理和桩基工程的相关内容。

地基处理地基处理的概念地基处理是指对建筑物地基采取各种措施进行加固或改良,以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抗沉降能力和稳定性等,并保证建筑物的安全有效使用期。

地基处理的方法地基处理包括基础加固、沉降平衡、土壤改良等多种方法。

•基础加固:是指在原有基础的基础上,加装补强物,以增加原有基础的搭载能力和改善地基土的承载性能。

•沉降平衡:是指通过构造补给土或引导沉降等方式来控制建筑物的沉降,使地基沉降平衡,从而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

•土壤改良:是通过各种加固措施对地基土进行改造,以提高地基的基本力学性能,减轻或消除地基变形和沉降现象。

地基处理的适用范围地基处理适用于地基土层具有较大的承载安全余量,可以通过改变土的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来达到加固的目的。

但是,对于土壤的化学成分、水分含量和侵蚀的程度等因素都需要进行细致的调查和分析,选择适合的地基处理方法。

桩基工程桩基工程的概念桩基工程是利用钢、木、混凝土或其他材料制成的桩体,在地下通过桩机进行钻进钻洞或预制钩桩的方式,通过固结地层来承受建筑物的重荷的一种加固地基的方法。

桩基工程的分类按桩体的材料可以分为木桩、混凝土桩、钢桩等。

按桩的工作原理分为摩擦桩和端部承载桩两种。

其中摩擦桩是利用桩与土壤间的摩擦力来承受建筑物的重荷,而端部承载桩是利用桩柱的端部承载来承受建筑物的重荷。

桩基工程的适用范围桩基工程适用于地基土层低强、变形大、地下水丰富,或者建筑物的荷载、现场条件以及地质条件要求高的情况下。

此时采用桩基工程可以有效地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从而保障建筑物的安全性。

地基处理与桩基工程的比较地基处理与桩基工程都是加固地基的方法,但是两者之间还存在着一些差异。

差异点•原理差异:地基处理是通过改变地基土的物理或化学性质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而桩基工程则是通过桩体来承受建筑物的重荷。

地基处理实践心得体会

地基处理实践心得体会

地基处理是建筑工程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它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

在我国,地基处理技术不断发展,实践经验日益丰富。

近期,我有幸参与了某建筑工程的地基处理工作,现将我的心得体会总结如下:一、认识地基处理的重要性地基处理是建筑工程的基础,它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安全和使用寿命。

一个良好的地基处理工程,可以保证建筑物在正常使用过程中不受地基沉降、变形等因素的影响,降低建筑物损坏的风险。

因此,在地基处理过程中,我们要充分认识其重要性,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施工。

二、地基处理的原则1. 针对性原则:地基处理应根据工程地质条件、建筑物的荷载大小、基础形式等因素,选择合适的地基处理方法。

2. 经济性原则:在地基处理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工程成本,选择经济合理的处理方法。

3. 可靠性原则:地基处理工程应保证施工质量,确保建筑物在使用过程中不受地基沉降、变形等因素的影响。

4. 环保性原则:在地基处理过程中,应尽量减少对环境的影响,保护生态环境。

三、地基处理的方法1. 基坑支护:针对深基坑工程,采用锚杆、支撑、围护桩等方法进行基坑支护,确保基坑安全。

2. 土壤加固:针对软弱地基,采用水泥搅拌桩、旋喷桩、注浆等方法进行土壤加固。

3. 排水疏干:针对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基,采用井点降水、集水明排等方法进行排水疏干。

4. 土壤置换:针对不良地基,采用土方开挖、换填等方法进行土壤置换。

四、实践心得体会1. 严谨的施工态度:在地基处理过程中,我们要严谨对待每一个环节,确保施工质量。

从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到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都要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

2. 团队协作:地基处理工程涉及多个专业领域,需要各专业人员的密切配合。

在施工过程中,我们要加强团队协作,共同完成工程任务。

3. 持续学习:地基处理技术不断发展,我们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提高自身素质。

同时,要关注行业动态,了解新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

4. 重视安全:地基处理工程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我们要时刻绷紧安全弦,确保施工安全。

地基处理方法

地基处理方法

地基处理方法地基处理是指对地基进行改良,以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和变形性能,保证建筑物的安全稳定。

地基处理方法的选择对建筑物的安全和稳定至关重要。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地基处理方法。

一、灌注桩法。

灌注桩法是一种常用的地基处理方法,适用于各种地基条件。

它通过钻孔、注浆、成孔、钢筋搭接和灌浆等工序,将混凝土灌注到孔中,形成桩体,从而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

灌注桩法不仅可以增加地基的承载能力,还可以改善地基的变形性能,适用于各种地基条件和建筑物类型。

二、土石方处理法。

土石方处理法是通过对地基土石进行开挖、填筑、夯实等工序,改善地基的承载能力和变形性能。

这种方法适用于土质较松的地基,可以通过填筑夯实的方式提高地基的密实度和承载能力。

土石方处理法不仅可以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还可以减小地基的沉降变形,适用于各种建筑物的地基处理。

三、搅拌桩法。

搅拌桩法是一种通过机械设备将水泥、砂、砾石等材料与地基土进行搅拌,形成搅拌桩体,从而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和变形性能的方法。

搅拌桩法适用于地基土质较松的情况,可以有效地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和抗震性能,适用于各种建筑物的地基处理。

四、地基加固法。

地基加固法是通过对地基进行加固处理,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和变形性能的方法。

地基加固法包括加固桩、土钉墙、悬浮桩等多种形式,可以根据地基条件和建筑物类型进行选择。

地基加固法不仅可以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还可以改善地基的变形性能,适用于各种地基条件和建筑物类型。

综上所述,地基处理方法的选择应根据地基条件和建筑物类型进行合理选择,以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和变形性能,保证建筑物的安全稳定。

不同的地基处理方法有不同的适用范围和效果,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和应用。

希望本文介绍的地基处理方法对您有所帮助。

地基处理方法

地基处理方法

地基处理方法地基处理是指对地基进行改良、加固或者处理的工程技术,其目的是为了提高地基的承载力、稳定性和抗震性,以满足建筑物或其他工程设施的要求。

地基处理方法的选择和实施对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地基处理方法。

首先,常见的地基处理方法之一是加固地基。

加固地基是指通过在地基中加入钢筋、混凝土、钢板桩等材料,以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和稳定性。

这种方法通常适用于软土地基或者需要承受较大荷载的地基。

加固地基的优点是施工方便、效果明显,但也需要考虑材料成本和施工周期等因素。

其次,地基处理方法还包括地基改良。

地基改良是指通过改变地基土的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以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和稳定性。

常见的地基改良方法包括土体加固、土体固化、土体加密等。

地基改良的优点是可以有效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和稳定性,适用范围广泛,但需要根据地基土的特点和工程要求来选择合适的改良方法。

另外,地基处理方法还包括地基加固。

地基加固是指通过在地基周围设置支护结构,如挡土墙、护坡、挡土桩等,以防止地基发生滑坡、坍塌等现象,提高地基的稳定性和抗震性。

地基加固的优点是可以有效防止地基发生变形和破坏,保障工程的安全性,但需要考虑地基周围环境和地质条件等因素。

最后,地基处理方法还包括地基加固。

地基加固是指通过在地基表面或者地下设置加固材料,如地基梁、地基板、地基桩等,以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和稳定性。

地基加固的优点是可以有效改善地基土的承载性能,提高地基的稳定性和抗震性,但需要考虑施工难度和成本等因素。

综上所述,地基处理方法的选择应根据地基土的特点、工程要求和施工条件等因素来综合考虑。

在实际工程中,需要结合地质勘察、地基测试和工程设计等工作,科学合理地选择和实施地基处理方法,以确保工程的安全性、稳定性和持久性。

希望本文介绍的地基处理方法能够为相关工程技术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

地基处理施工质量管理的认识

地基处理施工质量管理的认识

地基处理施工质量管理的认识作者:张晔鑫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35期【摘要】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升,城市建设速度加快,土地资源日益紧张。

为了充分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一些建筑就不得不建在不适宜的地质上。

当建筑地基的承载能力和变形不能够满足设计要求,就需要通过人工方式对地基进行加固,这就是地基处理。

只有做好地基处理,才能满足建筑的使用设计要求,保证建筑的质量。

本文将围绕地基处理施工质量管理进行分析。

【关键词】地基处理;施工质量;特点;问题;技术中图分类号:TU47 文献标识码:A1、前言地基处理的方法有很多,而且施工工艺简单、速度快、成本低,能够满足我国各种不同的地质条件。

因此,地基处理技术在我国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

但是,在施工中经常会出现地基质量的问题,出现一些事故,给社会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因此,要加强对地基处理施工质量的控制。

2、建筑地基施工工程的特点建筑地基施工工程除了具有基础性作用以外,还具有以下几个特点,对采取有效的施工手段和技术起到了指导作用。

2.1、复杂性我国地质复杂,包括淤泥质土、杂填土、黄土、冻土以及季节性冻土等多种不同的地质条件,这就加大了地基施工的复杂度和难度。

同时我国的地震频发,这就对地基的施工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在进地基施工时,必须考虑到地质的影响,这就加大了地基勘察设计和工程施工的难度,需要采用合理的施工技术应对地质的复杂。

2.2、严重性在建筑工程投入使用以后,地基一旦出现质量问题会对整个建筑带来巨大的损失,并且出现的地基问题是不可弥补的,甚至造成的损失比建设投资的成本要高。

因此如果在选择场地和地基的勘察中出现问题,就很容易引起地基的失稳,造成整体结构的破坏,并且是严重性和毁灭性的破坏,不仅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还会对人们的生命财产构成严重威胁。

同时地基的破坏具有扩散性,一旦出现问题,会在短时间内加剧,且不易被人察觉,可见其地基问题危害严重。

2.3、困难性在地基出现问题时,其复杂度和严重性更加加剧了地基处理的难度,因为地基工程属于地下工程,这样就加大了地基处理的难度,其次由于地基是承担着上部的荷载,因此在对地基处理时,必然会对上部的结构造成一定的影响,特别是对交付使用中的建筑,可见,地基的处理是非常困难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工程地基处理的认识
1 地基处理的目的和意义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 土木工程建设的速度发展很快, 规模也日益扩大, 难度不
断提高, 因此对地基的工程性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地基土是自然的、历史的产物, 地基土
层分布、土的工程性质比较复杂, 而且具有区域性。

我国地域辽阔更增加了地基的复杂性。

因此在工程建设中将会遇到更多的地基问题, 地基问题处理恰当与否, 关系到整个工程的安
全、质量、投资效益、施工进度及环境保护等。

其重要性就显而易见了。

地基处理的目的是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 改善地基土的工程性质, 满足建筑物的要求,
具体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 提高地基的强度, 增加其稳定性;
(2) 降低地基的压缩性, 减少其变形;
(3) 改善地基的动力特性, 提高其抗震性能;
(4) 改善地基的渗透性, 减少其渗漏或加强其渗漏稳定;
(5) 改善地基的某种特殊的不良性质, 满足工程对地基土性质的要求。

其中提高地基的强度和减少地基的变形是地基处理所应达到的最基本最常见的目的。

2 地基处理的对象和方法
地基处理的对象就是软弱地基和特殊土地基, 我国规范规定“软弱地基系指主要由淤
泥、淤泥质土、冲填土、杂填土或其他高压缩性土层构成的地基。

”特殊土地基(Special
Ground) 大部分带有地区性特点, 包括软土、湿陷性黄土、膨胀土、红粘土和冻土等。

地基
处理方法按其原理和作用可分为碾压及夯实、换填垫层、排水固结、振密挤密、置换及拌
入、加筋法及其他方法等七类。

值得注意的是许多地基处理的方法具有多种处理效果, 如碎
石桩具有置换挤密、排水和加筋的多重作用。

石灰桩有挤密、吸水的作用, 吸水后进一步密
实等。

3 地基处理方案的选择及准备工作
选择地基处理方案应力求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确保质量、保护环境。

我国地域辽阔, 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千变万化, 各地施工机械、技术水平、经验积
累以及建筑材料品种、价格差异很大, 在选用地基处理方法时一定要因地制宜, 充分发挥各
地的优势, 有效地利用地方资源。

地基处理的方法很多, 每种都有它的适用范围、局限性、
优缺点, 对机械、技术的要求不尽相同。

没有一种方法是万能的, 因此在选择地基处理方法
前应作如下准备:
(1) 搜集详细的岩土工程勘察资料、上部结构及基础设计资料;
(2) 根据工程的要求和采用天然地基存在的主要问题, 确定地基处理的目的、处理范围
和处理后要求达到的各项技术经济指标等;
(3) 结合工程情况, 了解当地地基处理经验和施工条件, 对于有特殊要求的工程, 尚应
了解其它地区相似场地上同类工程的地基处理经验和使用情况等;
(4) 调查邻近建筑、地下工程和有关管线等情况;
(5) 了解建筑场地的环境情况。

在选择地基处理的方案时应考虑上部结构、基础和地基的共同作用, 并根据结构类型、荷载大小及使用要求, 结合地形地貌、地层结构、土质条件、地下水特征、环境情况和对邻近建筑物的影响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 初步选出几种可供参考的地基处理方案, 进一步就初选方案从加固原理、适用范围、预期处理效果、耗用材料、施工机械、工期要求和对环境的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比较, 选出最佳的处理方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