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工程学学习重点
第二章 人体工程学基础知识

第三节
感觉特性
人体感知系统对设计的影响
感觉适应——由于感觉器官不断接受同一种刺激而产生的。 暗适应、明适应、温觉适应等 感觉疲劳——当同一种刺激物的刺激时间过长时,由于生 理原因,感觉适应变成感觉疲劳。 “久闻不知其香”、“熟视无睹”等 感觉对比——当同一感觉器官接受不同刺激特的刺激时会 产生比较。 感觉补偿——当某种感觉丧失后,其他感觉可在一定程度 上进行补偿。 盲人的听觉和触觉会很发达。为残疾人的室 内外环境的无障碍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第二章
人体工程学基础知识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人体测量基本知识 人体测量的方法 人体感知系统对设计的影响 人体运动系统对设计的影响
本章要点: 1、构造尺寸、功能尺寸 2、百分位 3、感觉 4、静态肌肉施力
思考题: 1、在使用功能尺寸时应注意哪些特点? 2、百分位的使用原则 3、人体测量数据的运用原则 4、理解室内常用人体尺寸的特征 5、产品功能尺寸的确定有什么特点? 6、理解感觉的四大特征。 7、知觉的四大特征。 8、在我们周围的环境,如何避免静态肌肉施力?
第一节
人体测量基本知识
一、人体测量数据的来源
人体数据是建筑结构和家具设计的重要基本资料之一。 各种机械、设备、环境设施、家具尺度、室内活动空间等都 必须根据人体数据进行设计。 如:桌椅、门、过道的尺寸
二、人体测量数据的分类
人体尺寸的测量可分为两类,即构造尺寸和功能尺寸。
〈1〉构造尺寸:是指静态的人体尺寸,它是人体处于固定的 标准状态下测量的。可以测量许多不同的标准状态和不同部 位。如手臂长度、腿长度、座高等。它对与人体直接关系密 切的物体有较大关系,如家具、服装和手动工具等。主要为 人体各种装具设备提供数据。 〈2〉功能尺寸:是指动态的人体尺寸,是人在进行某种功能 活动时肢体所能所能达到的空间范围。它是动态的人体状态 下测得。是由关节的活动、转动所产生的角度与肢体的长度 协调产生的范围尺寸。它对于解决许多带有空间范围、位置 的问题很有用。
人体工程学复习提纲

人体工程学是20世纪40年代后期跨越不同学科和领域,应用多种学科的原理、方法和数据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
由于它的学科内容的综合性、涉及范围的广泛性以及学科侧重点的不同,学科的命名具有多样化的特点。
2.人体工程学研究对象:人、机、环境的关系目的:如何达到安全、健康、舒适和工作效率的最优化3.人体测量的基准面和基准轴有哪些?人体测量的基准面主要有矢状面、冠状面、水平面、眼耳平面。
人体测量的基准轴主要有:铅锤轴:指通过各关节中心并垂直于水平面的一切轴称为铅垂轴。
纵轴(或矢状轴):指通过各关节中心并垂直于冠状面的一切轴称为纵轴。
横轴(或额状轴):指通过各关节中心并垂直于矢状面的一切轴称为横轴。
4. 对于波长在780nm的光线,人的感觉是红色对于波长在380nm的光线,人的感觉是紫色波长大于780nm的磁辐射波称为红外线波长小于380nm的磁辐射波称为紫外线5.视觉特征⑴眼睛沿水平方向运动比沿垂直方向运动快而且轻松,一般先看到水平方向的物体,后看到垂直方向的物体⑵视线的变化习惯从左到右,从上到下和顺时针运动⑶人眼对水平方向尺寸和比例的估计比垂直方向的要准确得多当眼睛偏离视中心时,在偏离距离相等的情况下,人眼对左上限的观察最优,接下来是右上限、左下限,而右下限最差⑷人眼对直线轮廓比对曲线轮廓更易于接受⑸人眼在远处辨认前方的多种颜色时,其易辨认的顺序是红、绿、黄、白,白天对555nm的黄绿光最敏感6.人的视野1.当人的头部和眼球不动时,人眼能察觉到的空间范围即视野,通常以角度来表示2.人眼在垂直方向3°和水平方向3°的范围内看到的物体,其映像落在视网膜黄斑中央凹上。
上下、左右视野均只有 1.5°左右,这就是最佳视区。
3.在垂直面内水平视线以下30°和水平面内零线左、右两侧各15°范围内,获得的物像最清晰,是良好视野范围。
4.在垂直面内水平视线以上25°、以下35°,在水平面内零线左、右各35°的视野范围为有效视野范围7.根据心理学中注意的特性.有以下几种建立图形的条件:面积小的比面积大的容易形成图形同周围环境的亮度差,差别大的部分容易形成图形亮的部分容易形成图形向水平或垂直方向扩展的部分比向斜向扩展的部分更容易形成图形对称部分容易形成图形具有等幅宽的部分比不具有等幅宽的部分更容易形成图形与下边相连的部分比从上边下垂的部分更容易形成图形位置接近的因素容易形成图形大小渐变的部分易形成图形相似的部分易形成图形8.坐姿的优缺点可免除站立时人体的足踝、膝部、臀部和脊椎等关节部位受到静肌力,减少人体能耗,消除疲劳坐姿比站立更有利于血液循环有利于保持身体的稳定,这对精细作业更适在脚操作场合,坐姿保持身体处在稳定的姿势,有利于作业。
自考人体工程学重点知识整理

自考人体工程学重点知识整理1、人体工程学是40年代后期发展起来一门技术科学。
国际功效学会定义:这门学科是研究人在工作环境中的解剖学、生理学、心理学等诸方面的因素,研究人—机器—环境系统中的相互作用着的各组成部分在工作条件下,在家庭中,在休假的环境里,如何达到最优化的问题。
2、1950年英国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人类工效学会,其名称为《英国人类功效学协会》。
1957年9月美国政府创办了《人的因素学会》。
1961年建立了《国际人类工效学协会》,并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了第一次国际会议。
3、1989年成立了《中国人类工效学学会》。
4、人体工程学的研究的研究内容。
⑴生理学,研究人的感觉系统、血液循环系统、运动系统等基本知识。
⑵心理学,研究感觉、知觉、注意、警觉、拥挤、领域、私密性、向光性等概念。
⑶环境心理学,研究人和环境的交互作用,刺激与效应,信息的传递与反馈,环境行为特征和规律等知识。
⑷人体测量学,研究人体特征,人体结构尺寸和功能尺寸及其在工程设计中的应用等知识。
5、人的感觉系统是由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组成。
主要感官是眼、耳、鼻、口、皮肤及由此产生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即“五觉”,另外还有平衡系统产生的运动觉。
6、神经系统式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中枢。
神经系统可分为中枢神经和周围神经系统。
前者包括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高级部分,又把管理内脏活动的神经称为植物性神经。
7、大脑对人体控制的关系式左右脑半球与左右侧人体的交叉倒置关系。
大脑是人体的最高司令部。
大脑对人体的管理师一种交叉倒置关系。
大脑上部管理人体下半身,而下半个大脑正好相反。
人的大脑,左半球偏重于语言功能,右半球则偏重于有关空间概念的功能。
8、眼睛是人体最精密、最灵敏的感觉器,外部环境80%的信息室通过眼睛来感知的每只眼球直径约为25mm,重约7g。
9、耳朵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
耳廓有收集声波的作用。
鼓室下部有一咽鼓管,通到鼻咽部,当吞咽或打哈欠是管口被打开,使鼓膜两侧气压保持平衡。
人体工程学考试重点

概论:人体工程学及其应用Ergonomics一词在1857年由波兰教授雅斯特莱鲍夫斯基提出。
国际工效学会简称IEA,定义:这门学科是研究人在工作环境中的解剖学、生理学、心理学等诸方面的因素,研究人-机器-环境系统中的相互作用着的各个组成部分在工作条件下,在家庭中,在休假的环境里,如何达到最优化的问题。
英国泰罗设计一套研究工人操作的方法,人称泰罗制,这是人类工效学的始祖。
人体工程学的研究内容:(知道他们之间的区别)1.生理学:研究人的感觉系统、血液循环系统、运动系统等基本知识。
2.心理学:研究感觉、只觉、注意、警觉、拥挤、领域、私密性、向光性等概念。
3.环境心理学:研究人和环境的交互作用,刺激与效应,信息的传递与反馈,环境行为特征和规律等知识。
4. 人体测量学:研究人体特征,人体结构尺寸和功能尺寸及其在工程设计中的应用等知识。
第一章第一节人体生理学知识1. 人的感觉系统是由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组成。
2.神经系统是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中枢3.大脑对人体的管理师一种交叉倒置的为止。
人的大脑,左半球偏重于语言功能,右半球偏重于空间概念。
眼的形成要有认知4.耳朵包括外耳中耳内耳5.鼓室下部有一咽鼓管,通道鼻咽部。
耳蜗是一条盘成蜗牛状的螺旋通道,内部有产生听觉的基底膜。
6 人体的血液循环是抗重力循环,头和脚是散热器。
如:水泥或石材地面,生活久了,对人的下肢血液循环也是不利的。
7.骨骼是人体的支架。
人体有206根骨头,占人体重量的60%8. 肌肉是人体运动系统的动力,人的全身有639块肌肉,占体重的40%9.疲劳的主要特征:疲劳通过机体的活动产生,通过休息可减轻或消失,人体的耐疲劳能力可以通过疲劳和恢复重复交替而得到提高。
如:人体能量消耗越多,疲劳的产生和发展越快;疲劳程度有一定限度,超过限度就会损伤人的肌体。
10.与室内设计相关的主要是与运动相关的局部尺寸,如:楼梯的踏步高度和宽度;煤气灶和洗盆的高度;产生流水线各种装配件的位置等。
《人体工程学》教案

《人体工程学》教案一、课程简介1. 课程目标:本节课旨在帮助学生了解人体工程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运用人体工程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课程内容:(1)人体工程学的基本概念(2)人体工程学的研究方法(3)人体工程学的应用领域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人体工程学的基本概念及其内涵(2)人体工程学的研究方法及其应用2. 教学难点:(1)人体工程学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2)人体工程学与相关学科的联系与区别三、教学准备1. 教材或教学资源2. 投影仪、PPT等教学设备3. 教学道具、模型等辅助教具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人体工程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案例,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教学内容与活动:(1)介绍人体工程学的基本概念,让学生理解人体工程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目的。
(2)讲解人体工程学的研究方法,包括观察法、实验法、模拟法等,并展示相关实例。
(3)探讨人体工程学的应用领域,如工业设计、建筑规划、医疗保健等,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3. 课堂互动:(1)提问环节:让学生分享对人体工程学的认识和理解。
(2)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人体工程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提出改进意见。
五、作业布置2.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举例说明人体工程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分析其优势和不足。
六、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2.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提问等环节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以及对人体工程学应用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七、教学拓展1. 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或企业代表进行讲座,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人体工程学的实际应用。
2. 组织学生参观相关企业或实验室,直观地感受人体工程学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八、教学反思1. 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是否有效地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人体工程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和应用领域。
2. 课堂互动环节是否充分,学生参与度如何。
人体工程学重点整理

如:汽车驾驶室的座椅,自行车的鞍座,表带(皮带)的长短,落地式或台式麦克风 口筒的高度等。
2、Ⅱ型产品尺寸设计
(1) ⅡA 型产品尺寸设计(又称“大尺寸设计”)——只需要按大个子的人体尺寸作为产 品设计的依据。
如:床的长度和宽度,过街天桥上防护栏的高度,屏风的高度,剪刀手柄洞口的大小 等。
(2)ⅡB 型产品尺寸设计(又称“小尺寸设计”)——只需要按小个子的人体尺寸作为产 品设计的依据。
人体尺寸数据的应用方法
一、尺寸修正量 1、功能修正量——指为保证实现产品功能,对作为产品设计依据的人体的人体尺寸所做的 尺寸修正量。功能修正量包括:穿着修正量、姿势修正量、操作修正量。 (1)穿着修正量:
穿鞋修正量:立姿身高、眼高、肩高、肘高、手功能高、会阴高等。一般男子 +25mm,女子+20mm。
• 明适应:人由暗环境转入明亮的环境,视杆细胞失去感光作用而视网膜上的600-800 万个视锥细胞感受强光的刺激,是视觉阈限由很低提高到正常水平,这一过程称为明适 应。 • 明适应在最初30S 内进行得很快,然后渐慢,约1-2分钟即可完全适应。人在明亮的 环境中,不仅可以辨认很小的细节而且可以辨别颜色。 第四章 举例说明从人体工程学的角度来谈谈对人体舒适性的理解 这是一个复杂的动态概念。它因人、因时、因地而不同。讨论人和环境的交互作用时必须明 确这是一个相对概念。 (同样的室内环境,如一套一室一厅的单元住宅;又如临近马路的住宅等等,有的人满意, 有的人不满意。) 行为模式的分类 按目的性:再现模式 计划模式 预测模式 按内容:秩序模式 流动模式 分布模式 状态模式 按表现方法:数学模式模拟模式语言模式
知觉的基本特性 知觉的整体性 知觉的理解性 知觉的选择性 知觉的恒常性
《人体工程学》课程笔记

《人体工程学》课程笔记第一章绪论一、人体工程学的概念1. 定义人体工程学,也称为人类工程学或人因工程学,是一门跨学科的领域,它专注于理解和设计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以优化人类福祉和整体系统性能。
人体工程学考虑人的身体尺寸、形状、能力、局限性和其他特性,以及人与工具、设备、机器、环境和工作之间的互动。
2. 起源与发展- 起源:人体工程学起源于20世纪初,最初关注于工业革命期间的工作效率和生产率。
- 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体工程学逐渐扩展到包括工作场所、产品设计、交通、健康护理、教育等多个领域。
3. 目的人体工程学的主要目的是通过以下方式提高生活质量:- 提高工作效率和生产力- 增强安全性,减少事故和伤害- 提升用户舒适度和满意度- 促进健康和福祉- 改善人机界面和产品设计二、人体工程学的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1. 研究方法- 实验研究:通过实验室和现场实验,研究者可以观察和测量人在执行特定任务时的表现,以及身体和心理的反应。
- 数据分析:收集和分析人体测量数据、生理数据、心理数据等,以建立人体特征和行为的基准。
- 模拟与仿真:使用计算机模型和虚拟现实技术来模拟人类行为和环境条件,预测设计效果。
- 人因工程学评价:通过系统的方法评估设计是否符合人体工程学原则,包括任务分析、人体力学分析、认知负荷评估等。
2. 研究内容- 人体测量与数据应用:研究人体尺寸、比例、力量、耐力等,以及这些数据在设计中的应用。
- 人体行为空间设计:研究人在不同环境中的行为模式,设计符合人体活动需求的空间。
- 人机界面设计:设计易于使用和控制的人机界面,包括显示屏、控制器、软件界面等。
- 环境设计与评价:研究光、声、温湿度等环境因素对人的影响,设计舒适和安全的环境。
- 特定领域应用:研究人体工程学在家具设计、交通工具、电子产品、工作场所等领域的具体应用。
第二章人体测量及其应用一、人体测量的基本知识和术语1. 人体测量的重要性人体测量数据是人体工程学设计的基础,它帮助设计师创造出符合人体尺寸和形状的产品和环境,确保使用者的舒适度和效率。
人体工程学复习资料

人体工程学复习资料人体工程学复习资料人体工程学是研究人与工作环境之间的关系,以提高工作效率和人体健康为目标的学科。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工作中度过的,因此了解人体工程学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是非常重要的。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人体工程学的一些重要概念和复习资料。
一、人体工程学的基本原理1. 人体结构与功能:人体工程学研究人体的结构和功能,包括骨骼、肌肉、神经系统等。
了解人体的结构和功能对于设计符合人体工程学原则的工作环境和工具至关重要。
2. 人体动力学:人体动力学研究人体在工作中的姿势和动作。
通过了解人体的姿势和动作,可以设计出更加符合人体工程学原则的工作环境和工具,减少工作带来的身体负荷和疲劳。
3. 人体感知与认知:人体感知与认知研究人体对工作环境的感知和对任务的认知。
了解人体的感知和认知特点可以帮助设计更加符合人体工程学原则的工作环境和工具,提高工作效率和人体健康。
二、人体工程学的应用领域1. 办公室人体工程学:办公室是现代人工作的主要场所,了解办公室人体工程学原则可以帮助设计符合人体工程学的办公家具和设备,提高工作效率和减少身体负荷。
2. 工业人体工程学:工业生产过程中,人体工程学可以帮助设计符合人体工程学原则的工作台、工具和生产线,提高工人的工作效率和减少工伤风险。
3. 交通工具人体工程学:交通工具的设计也需要考虑人体工程学原则,以提高驾驶员和乘客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例如,汽车座椅的设计可以根据人体工程学原理进行调整,以减少长时间驾驶对身体的负荷。
三、人体工程学的复习资料1. 人体结构与功能:可以通过学习人体解剖学和生理学的教材来深入了解人体的结构和功能。
可以重点关注与人体工程学相关的部分,如骨骼和肌肉的结构与功能。
2. 人体动力学:可以通过学习人体动力学的教材来了解人体在工作中的姿势和动作。
可以学习人体工程学的评估方法和工作环境设计原则。
3. 人体感知与认知:可以通过学习人体感知与认知的心理学教材来了解人体对工作环境的感知和对任务的认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体工程学的一般定义:以心理、生理特性为依据,应用系统工程的观点,分析研究人与产品、人与环境,及产品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为设计操作简便、省力、安全、舒适、人机环境的配合达到最佳状态的工程系统提供理论和方法的学科。
1)人体工程学研究的范围?答:人体工程学是研究人——机(物)——环境的科学,与许多领域有关,人体解剖学、生理学、心理学、力学、室内设计、机械工程、管理科学、环境工程学等都是人体工程学的相关领域。
2)人体工程学?答:人体工程学是研究人及人相关的物体、系统及其环境,使其符合于人体的生理、心理及解剖学特性,从而改善工作与休闲环境,提高舒适性和效率的边缘科学。
3)人体工程学发展历程?1. 人体工程学的萌芽期2.人体工程学的初兴期3.人体工程学的成熟期(19 世纪末至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至20 世纪60 年代);4.20世纪70 年代以来的人体工程学;5. 人体工程学在中国的发展。
4)人体工程学的作用与任务?答:要充分研究人的特性,根据人的特性设计最佳的机械参数和人机匹配关系,这样才是进一步减少事故的有效途径,这就是人体工程学在科学技术体系中的位置和作用。
人体工程学的任务是要进一步减少事故,必须和研究人的特性和人机系统匹配理论,因此随着人员的选拔理论、训练理论和方法的研究和应用,事故率也获得了迅速的减少5)人体工程学的特点?答:有两点:一是人体工程学的研究渗入了人类工作和生活的各个领域;二是人体工程学在高科技领域中得到了应用,自动化系统中人的监控作用,人机信息交互,人工智能等都与人体工程学有密切的关系。
6)人体工程学应用领域?产品设计、环境设计、界面设计、设计管理7)人性化设计以人为中心设计,必须要正确对待人、面向人、适应人、支持人的行为,通过设计正确分配人机系统功能,使行为适应社会、促进社会道德和人际关系,减少和避免对劳动者的过分要求,尊重人的能力限度,达到技术经济合理,着眼于长远经济利益,使劳动者(操作者、使用者)满意。
人体测量测量人体的学科称为人体测量学,它是通过测量人体各部位尺寸来确定个人之间和群体之间的在人体尺寸上差别的一门学科。
人体测量的基本术语:1)被测者姿势(立姿、坐姿);2)测量基准面(矢状面、正中矢状面、冠状面、水平面、眼耳平面);3)测量方向(上下方向、前后方向、近位、远位、尺侧、胫侧、腓侧);4)支撑面和衣着;)基本测点和测量项目(头部测点16个12项,躯干和四肢22个69项。
立姿40项,坐姿22项,手和足部 6 项及体重 1 项。
)。
人体测量的方法:丈量法、摄像法、问卷法、自动仪器测量法。
)人体测量基准面冠状面:把人分为前后两个面;横断面(也称水平面):把人分为上下两个面正中矢状面:把人分为左右两个面人体:头部、颈部、躯干、肢体躯干骨:脊柱、胸廓相对小、亮的圆形更吸引眼球 水平视野:188 °正常视阈:60°视距:560m 人体测量内容形态测量、生理测定、运动测量(静态、动态)引起人体尺度差异因素:年龄、性别、种族、职业、健康状况等等均值:表示样本的测量数据集中趋向某一个值,该值称为平均值,简称均值。
公式:方差:描述测量数据在中心位置(均值)上波动程度差异的值叫均方差,简称方差。
公式:标准差:方差的平方根。
表示一组数据的变异程度的参数公式:百分位数:表示设计的适应域,即在某一身体尺寸范围内,使用者中有百分之几的大于或小 于给定值。
公式:(1%-50% 用“ -” 、50%-99% 用“ + ” ) (K 变换系数:5% : 1.64510% : 1.28220% : 0.842 25% : 0.674 50% :0.000 75%: 0.67480%: 0.842 90%: 1.28295%: 1.645)课堂笔记一一坐高:38-45cm (安乐椅) 43-50cm (工作椅)-般按低身材人群设计,坐面前缘应比人体膝窝咼度低 3-5cm , 具有半径为2.5-5cm 弧度)坐宽:43-45cm(以女性群体尺寸为上限)坐深:40-43cm (休息椅)35-40cm(工作椅)坐面倾角:19-20 °(休息椅) 小于3°(工作椅)靠背夹角:103-112。
(一般)101-104。
(阅读椅)105-108。
(休闲椅)靠背的高度与角度: 48-63cm (靠背最大高度)35-48cm (靠背角度可达)书上数据一一 座椅高度:36-48cm坐垫深度:36-39cm坐垫宽度:37-42cm 腰靠高度:人机系统: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处于特定环境中的“人”和“机”结合而成,具有特 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人机界面:人机系统模型中,人与机之间存在一个相互作用的“面”,称人机界面。
包括视觉、触觉、听觉、等一切人机信息传递输入界面及人的手、脚和嘴等输出界面。
、尾椎(1)眼睛颜色识别:红-绿-黄-白20世纪最伟大的10种人机界面装置:扩音器、按键式电话、方向盘、磁卡、交通指挥灯、遥控器、阴极射线管、液晶演示器、鼠标/图形用户界面、条形码扫描器图形用户界面:目前最为广泛和熟悉的界面(Graphical User In terace ---GUI :人机交互图形化用户界面设计)(原则:兼容性、一致性、简明性、健全性)菜单界面设计:屏幕布局、菜单样式、光标样式、对话框GUI设计:一种结合计算机科学、美学、心理学、行为学及各商业领域需要分析的人机系统工程,强调人-机-环境三者作为一个系统进行总体设计。
目的:优化产品性能,使操作更人性化,减轻使用者的认知负担,使其更适合用户的操作需求,直接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GUI设计准则:1.减少用户的认知负担; 2.保持界面的一致性; 3.满足不同目标用户的创意需求; 4.用户界面友好性; 5.图标识别平衡性; 6.图标功能的一致性;7.建立界面与用户的互动交流;8.更为人性化的视觉优化;9.更具识别性的图标及其他元素;10.更具可操控性和扩充性的使用易用性;11.更具有企业品牌特色的视觉识别性;12.手机通信移动产品。
GUI的设计步骤:1.需求阶段;2.分析设计阶段(方案形成阶段); 3.调研验证阶段; 4.方案改进阶段; 5.用户验证阶段。
手机GUI的现状和流行发展:1.画面品质更趋细腻精致; 2.操作方式更趋个性化; 3.娱乐性更强; 4.操作方式更新奇; 5.视觉体验更细分(人体的信息传递系统包括:感觉系统、神经系统。
人的错觉现象:错视觉、错听觉、错嗅觉。
错觉图形的类型:数量上的错觉;方向上的错觉。
人类视觉的明适应与暗适应:是人对外界刺激的两种适应形式。
且明适应比暗适应的速度快。
人类视觉的向光性特性:对于光亮的不同的出入口,陌生人总是趋于选择光亮的出入口。
影响反应时间的因素:①感觉器官的影响;②刺激信号的性质及强度的影响;③刺激的清晰度和可辨性的影响;④动作方向。
)纯粹笔记:行为构成(行为模式):B = F ( P E )(B :行为,指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出来的外表活动。
F:函数P:人E:环境)(公式包含两方面内容:1•人行为的目的是为实现一目标、满足一定的需求,行为是人自身动机或需要作出反映;2•行为受客观环境的影响,是对外在环境刺激作出的反应,客观环境可能支持行为,也可能阻碍行为。
)行为反应(感知响应、反射):S (外在、内在的刺激)T 0(人体)T R (行为反应)(心理学家将行为的产生分解为刺激、生物体、反应三因素。
)感觉定义: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感觉器官的事物个别属性的反应。
感觉是人们了解外部世界的渠道,也是一切复杂心理活动基础与前提。
类型:视觉、听觉、化学感觉(嗅、味觉)、皮肤、个体感觉等。
本体感觉能告知操作者躯体正在进行的动作及其对于环境和机器的位置,而其他感觉能将外部环境的信息传递给操作者。
过程:人的感觉器官接受内部环境的刺激将其转换为神经冲动,通过传入神经,将其与大脑皮质感觉中枢,便产生了感觉。
知口觉定义:知觉是在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事物和主观状况的整体反映。
过程:客观事物的各种属性分别作用于人的不同感觉器官,引起人的各种不同感觉,经大脑皮质联合区对来自不同感觉器官的各种信息进行综合加工,于是在人的大脑中产生了对各种客观事物的各种属性、各个部分及其相互关系的综合的整体印象,这就是知觉。
知觉特征:1.整体性2. 选择性3.理解性4. 恒常性感觉与知觉的区别:1、知觉以感觉为基础,刺激物一旦从感官所涉及的范围消失,感觉、知觉都停止了;2、知觉是对感觉材料的加工和解释3、知觉则要借助过去的经验,知觉过程中还有思维、记忆等的参与。
因而知觉对事物的反映比感觉更深入、完整。
记忆:人们感知、思考、体验、操作过的事物,都可以保留在头脑中,并在需要时候又可以将他们重现出来,这一过程叫记忆。
(种类:有意、无意、形象、动作……)(三阶段: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想象:利用原有的形象在人脑中形成新的形象的过程个性心理:表现人们个性差异的心理环境行为:环境的刺激会引起人的生理与心理的效应,而这种人体效应会以外在行为表现出来。
西方环境行为学是研究环境设计和人类行为关系的学科,它是研究环境对人的行为的影响,以及如何将这种影响应用于设计和规划中的学科。
它产生于社会科学和环境设计在西方的发展,特别是环境心理学的发展对西方环境行为学的产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中国风水学:风水又被称为中国人的选址艺术,已被西方人认同。
风水作为一门多角度的艺术寻求的是个体与环境的和谐。
中国风水学的三大科学支柱:天文学、地理学、人体科学三大原则:1、阴阳平衡原则2、五行相生相克原则3、天地人合一原则(最高原则)环境行为的特征:客观环境、自我需求、环境制约、综合作用人的行为习惯:1)抄近路习性;2)识途性;3)左侧通行习性;4)左拐弯习性;)5)从众习性;6)聚集效应;7)人的距离保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