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广告传播理论发展
20世纪世界广告理论的发展

20世纪世界广告理论的发展第一节产品推销时期的广告理论广告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行业。
世界上较早的广告理论大都是20世纪上半叶的一些广告大师在其广告实践操作过程中逐渐提炼总结出来的。
一、理性推销理论谈到20世纪早期的广告理论,离不开阿尔伯特·拉斯克尔、约翰·肯尼迪、克劳德·霍普金斯等几位广告大师。
谈到这几位大师,离不开当时在美国极有影响的罗德暨托马斯广告公司(罗德暨托马斯广告公司成立于1873年)。
正是这些围绕在罗德暨托马斯广告公司的早期广告大师们,形成了20世纪广告史上最早的一个广告流派——理性推销派。
理性推销理论这种在20世纪初期流行的广告理论也被人们称作“原因追究法”。
这一派的广告观念是:广告必须要能够提供一个切实的销售理由,也就是说,要讲清楚为什么消费者值得花钱去购买广告所宣传的商品。
对销售主张和购买理由的强调使得这一派的广告成为一种科学、理性的广告。
(一)代表人物1、阿尔伯特·拉斯克尔美国历史上,有过这样一个广告人:在20世纪最初的40年内他一手打造了广告业,建立了现代广告的基石。
他曾领导了一个世界上最大的广告公司,他极大地改变和引导了美国消费者的购买习惯。
正是由于他对广告业的巨大建树,他本人也被称为“现代广告之父”。
这个人就是阿尔伯特·拉斯克尔。
拉斯克尔一生没有写过任何著作,后来有人根据他在公司的一次长达6个小时的演讲整理成了《拉斯克尔的广告历程》一书,为我们提供了当时罗德暨托马斯广告公司以及有关约翰·肯尼迪、克劳德·霍普金斯等早期广告大师们的一些广告案例和广告理论。
广告教皇大卫·奥格威曾对拉斯科尔作过这样评价:“在广告史上,拉斯克尔是最会赚钱也是最会花钱的人”。
2、约翰·肯尼迪约翰·肯尼迪于1904年来到芝加哥毛遂自荐来到罗德暨托马斯广告公司。
正是肯尼迪提出了“广告是印在纸上的推销术”这一20世纪早期对美国广告业产生了巨大影响的广告概念。
新闻传播学类毕业论文选题参考方向

新闻传播学类学年论文、毕业论文选题参考方向-更新版各位同学请注意,为了增加大家的选择方向,老师们在原来的选题基础上又特意追加了一部分选题,在下面的文档中用红色标注,请大家抓紧时间确定选题,截止时间5月10日。
新闻学一、新闻职业道德与法规方面1、中国电视节目低俗化现象(娱乐化倾向)与规制2、新闻炒作的道德思考3、有偿新闻在中国当下的具体表现及其治理4、论当下我国新闻职业道德失范现象5、论新闻自由与个人隐私(隐私权、知情权和采访权的冲突与平衡)6、论隐性采访所面临的道德法律问题及规避之策7、(网络)虚假新闻的危害与治理8、司法新闻报道中新闻自由与司法独立的冲突与平衡9、新闻侵害名誉权问题研究(典型案例分析)10、论市场经济条件下新闻职业道德建设11、论当前我国新闻记者的职业素养12、舆论监督与“媒介审判"研究13、媒介报道与司法审判的界限14、媒介规制研究15、灾难新闻的报道伦理16、舆论监督与调查性记者的职业准则二、新闻业务方面1、新闻叙事研究2、从近年典型人物报道看新闻传播的审美化3、新闻作品的语言美4、新闻作品的形象美5、新闻作品的意境美6、论新闻报道中的人性化写作7、社区新闻在中国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走向研究8、传媒的都市空间生产研究9、城市形象传播研究10、抗争性新闻事件报道研究11、中国媒介融合研究12、论日本动漫在中国的传播及其影响13、武汉都市报业市场研究14、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创新15、公共评论与知识分子的表达16、新闻评论的人文化趋势及其写作形式17、我国舆论监督类电视调查性报道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18、论新闻媒体在中国公共领域构建中的角色与功能19、公共危机传播研究20、新闻文体发展研究21、新社会阶层的媒介形象与身份认同研究22、典型报道的改进研究23、大众传媒在转型期中国“群体性事件”中的实际效应及作为分析24、大众媒体都市集体行动报道机制研究25、医疗报道研究26、中国转型时期政府形象的媒介再现研究27、风险传播研究28、健康传播研究29、农民工的新闻话语表达研究30、区域传播研究31、传媒的公共性研究32、传媒的消费主义研究33、媒介恐慌研究34、当前我国对外报道研究35、当前灾难报道的新趋向研究36、当代大学生媒介素养研究37、食品安全危机的传播机制分析38、电视“真人秀"节目研究39、大众传媒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地位与作用研究40、读图时代与新闻审美的价值走向研究41、新闻时评热成因探析42、新闻线人的利弊研究43、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与信息公开44、公共广电的理念与中国广电体制改革45、纪录片影像与社会表达46、突发公共事件的媒介报道47、社会变迁时代的媒介时评分析48、新闻专业主义观念的产生、内容与价值49、CNN的价值观及其对电视新闻的影响50、美国新闻自由的发展与《纽约时报》51、社会热点问题的媒介报道52、谣言与舆论传播53、黄色新闻与媒体娱乐浪潮54、明星访谈类电视栏目设计三、新闻史1、19世纪中后期中国报业生态研究2、维新时期报刊舆论对社会进程影响研究3、《新记大公报》“文人论政”研究4、《申报》经营管理研究5、《世界日报》、《世界晚报》副刊研究6、外报对中国晚清社会发展研究7、报刊舆论对中国近代社会影响研究8、新文化运动之在新闻史上的意义研究9、梁启超新闻思想研究10、国人第一次办报高潮兴起成因研究11、第二次鸦片战争上海报业繁荣原因研究12、王韬报刊思想研究13、维新派报刊特点研究14、晚清女报研究15、《民报》在资产阶级革命中的作用研究16、章太炎报刊思想研究17、《中央日报》研究18、黄远生报刊通讯特点研究19、《解放日报》整风改革与中共新闻理论发展研究20、范长江新闻思想研究21、《新华日报》研究22、20世纪初年留日学生报刊活动研究23、《申报》副刊“自由谈"研究24、邵飘萍报刊思想研究25、五四时期四大著名副刊研究26、新华社发展历程回顾与研究27、储安平《观察》周刊研究28、20世纪初年我国新闻教育事业发展研究29、《时务报》研究30、《新闻报》之“经济新闻"研究四、新媒体1、试论当前我国政务微博的发展2、微电影兴起的传播学思考3、微博兴起与“全民记者”研究4、网络环境下的大众传媒新闻处置研究5、对手机报的思考与研究6、QQ群的传播模式探析7、微博时代的民生话语权辨析8、网络微博与公民新闻实践9、新媒体事件的民意表达与公众参与10、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与信息公开11、农民的互联网使用行为12、农民的手机使用行为13、互联网媒介对中国日常政治生活的影响14、网络时代主流媒体舆论场与民间舆论场的话语分化15、手机微博的发展及对策研究16、网络舆论引导研究17、新媒体对文化产业发展的影响五、媒介经营管理1、中国传媒业可持续发展研究2、中国传媒多元化投资现状与对策研究3、湖北媒介文化企业经营环境研究4、武汉都市报赢利模式研究5、武汉市城市电视台发展战略研究6、媒介产业财务预测方法的研究与应用7、论武汉动漫产业的发展之路8、武汉传媒产业发展的法律环境分析9、传统报业集团的新媒体创新思路10、媒体行业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挑战及对策研究11、改革开放30年武汉市电视产业发展成就和经验研究12、个案研究:华谊兄弟13、移动电视受众市场与赢利模式分析14、武汉市城市文化与城市品牌研究15、电视台版权管理16、电视台品牌管理17、法制节目相关问题研究18、论影视产业的版权战略19、政府在新媒体中的监管20、浅析我国电视行业发展中的体制性制约因素21、探讨新的媒体管理体制的发展趋势22、我国电视媒体市场化过程中的困境23、政府媒体进行管理的原则与方法24、武汉地区电视媒体人才需求调查25、我国报业的数字化转型26、英美广播电视产权制度变迁对我国的启示27、媒介资本市场现状研究28、广电集团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与员工忠诚度研究29、广播电视媒体人力资源管理现状与对策研究30、纸质媒体的品牌化发展路径31、电视媒体的品牌化发展路径32、户外媒体的品牌化发展路径33、本土传媒企业与跨国传媒集团的营销策略比较研究六、传播学1、国际传播的文化霸权研究2、国际传播的刻板成见问题研究3、媒介生态环境问题研究4、3G时代手机媒体传播优势分析5、网络实名制的可行性研究6、网络流行语研究7、网络文化研究8、网络恶搞研究9、电影中的国际形象研究10、网络时代的政府媒介现象传播策略11、好莱坞电影中的美国形象研究12、网络互动与现实人际传播的异同13、近年国内媒体对大学生群体的报道研究14、灾难事件新闻传播中的政治控制与新闻专业注意15、新闻伦理研究16、“公共新闻”与社会变迁17、影视剧中的女性形象研究18、女性主义的跨文化传播研究19、电视媒体的节目文化传播研究20、中国经济新闻报道的话语研究21、当代中国媒介权利与政论权利的结构变迁22、分文人化时代生活服务类电视节目的发展策略23、新闻报道中隐私权保护问题24、公关在新闻传播报道中的作用及其发展25、重大突发事件媒体报道研究26“新闻立台”理念及其实践27、我国儿童电视节目如何发展现状与品牌建设研究28、美国总统竞选中的传播策略29、争议性公共议题的媒介表达与社会参与30、网络传播中心群体极化现象31、网络传播对青年政治社会化的影响32、转型时期中国“公共新闻"的实践研究33、网络媒体的“舆论绑架”现象研究34、食品安全报道研究35、全球化语境下的中国电影的跨文化传播策略36、风险社会中的媒介治理37、新媒体对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影响及对策38、风险社会中的危机传播研究39、重大事件的议程设置效果分析40、中美主流媒体报道的新闻框架比较分析广告学1、20世纪广告创意模式研究2、整合营销传播对广告发展的影响3、国家形象传播策略研究4、城市形象传播策略研究5、城市形象传播的定位策略6、20世纪广告策划的理论流派研究7、广告传播与国家软实力建设8、广告传播与品牌建设9、广告传播与企业文化建设10、广告传播与公共关系的互动影响11、互联网时代的广告传播创新研究12、广告策划与广告创意的关联与区别13、全媒体时代的广告传播价值研究14、广告的社会价值15、广告传播与时尚文化16、中国广告产业的创新与发展17、李奥•贝纳、奥格威、伯恩巴克广告理论研究18、世界著名广告公司策划流程与方法研究19、广告人的知识结构研究20、广告传播与大众文化的关联与影响。
浅析我国广告学研究的现状与趋势

浅析我国广告学研究的现状与趋势一、现状分析1. 学科建设逐渐完善我国广告学研究自20世纪90年代末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学科建设逐渐完善,相关学术机构和学科专业不断扩展。
许多高校相继开设了广告学相关专业,并建立了广告学院或传播学院。
这些院校不仅为广告学研究提供了专门的人才培养平台,也促进了广告学研究的深入发展。
2. 研究领域逐渐多元化过去,我国广告学研究主要集中在广告创意、传播媒介、广告效果等方面,研究内容比较单一。
但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媒介环境的变化,研究领域逐渐多元化,涵盖了广告伦理、文化传播、品牌传播、数字营销等多个方面。
这些广告学的新兴研究领域,不仅为传统广告学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也拓展了广告学研究的视野,使其更加贴近现实社会。
3. 研究方法愈加科学化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研究手段的不断创新,我国广告学研究的方法也逐渐趋向科学化。
在广告效果评估、受众行为分析、传播途径选择等方面,研究者们开始更多地运用实证研究和数据分析的方法,以科学的手段来揭示广告现象的本质规律。
这种科学化的研究方法,不仅使广告学研究更加系统和深入,也增加了其在学术界和实际应用中的可信度。
二、趋势展望1. 跨学科交叉融合未来,我国广告学研究将更加注重与其他相关学科的交叉融合。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广告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与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传播学等学科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
未来的广告学研究将更多地进行跨学科合作,以期在理论和实践中获得更大的突破。
2. 关注数字化营销随着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媒体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广告学研究必然将更加关注数字化营销,探讨新媒体环境下广告的创意、传播、效果评估等问题。
研究者们也需要密切关注数据隐私、网络欺诈等问题,以期更好地推动数字化营销的健康发展。
3. 引领文化传播我国广告学研究在不断发展变化中呈现出蓬勃的生机。
在未来的发展中,广告学研究将不断拓展研究领域,创新研究方法,促进跨学科交叉融合,引领数字化营销和文化传播,为广告行业的健康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更大的贡献。
广告创意流派及经典理论

经典的怀 旧
温馨的情 感
让受众产 生共鸣
第二节、科学派创意理论
一、USP(独特的销售主张) (一)罗瑟·瑞夫斯其人 罗瑟·瑞夫斯,出生于美国弗吉尼亚州,毕业于弗吉尼亚大学,19岁就开始独
立谋生,曾经做过记者、银行广告经理,由于对广告产生了浓厚兴趣,他来 到纽约的赛梭广告公司,当上一名广告撰文员。自那之后,罗瑟·瑞夫斯成为 一名专业广告人。在与各行各业的广告接触中,罗瑟·瑞夫斯积累了大量的经 验,初步形成了自己的创作风格——靠事实打动消费者。 他提出了著名的USP理论,即“独特的销售主张”,这一理论对广告界产生了 经久不衰的影响。他运用这一独特理论策划了经典广告案例M&M巧克力豆。 (P45 图2—19)
段。
雏形期
•20世纪初,意大利 •1914年,德国 •1933—1940年,英国
初创期
•CI作为一种理论被运用是在20世 纪50年代,最早在美国得到推 广,20世纪60—70年代美国形 成了一股CI热潮。 •主要局限于视觉识别领域
发展期
•20世纪70年代初日本企业引进 CI,在重视视觉信息传递的同时 , 日本企业将理念识别(MI)、 行为识别(BI)的内容扩展到了 原先主要注重视觉识别(VI)的 CI中,形成了具有日本民族特色 的全新CI体系。
ROI理论的核心要点
原创性 (originality)
广告与商品没有关联,就失去了意义; 广告本身没有原创性,就欠缺吸引力和生命力; 广告没有震撼性,就不会给消费者留下深刻印象。 做到其中一项很容易,但同时实现“关联”、“原创”、“震撼”却并 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二、戏剧性理论
李奥·贝纳(Leo Burnett)被誉为美国60年代广告创作革命的代表人物之一,为美国广告“开 辟了任何人都不能想象的那么多的可能性”,对美国广告业的发展产生过重要影响。他是芝 加哥广告学派的创始人及领袖。他一生从事过很多职业,当过小工,教过书,做过记者及刊 物编辑,曾进入密歇根大学学习新闻并获得学士学位。
广告史课件

广告学的创立
1902—1905年期间,美国的宾夕法尼亚大学、加州大学、密西 根大学和西北大学都开始讲授有关广告学方面的课程;
从上个世纪末至本世纪30年代为广告学的创立阶段,研究广告的 理论出现并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这个时期广告理论研究的特点 是提出问题,简单论证,理论比较零散,未形成完整学科体系。 但是,广告学作为一个学科已经出现。
定位理论的形成及完善
艾· 里斯和杰· 特劳特 ,1969年6月在《广告行销杂志》 发表了《定位:同质化市场突围之道》一文中首次使 用了“定位”一词,用来指在产品模仿日盛的市场环 境里新的市场竞争策略和手段 。
在1972年4月24日、5月1日和5月8日在《广告时代》 期刊上连续发表系列定位文章,公开宣称:“现在创 造性已一去不复返,麦迪逊大街把戏的新名词是定 位”,宣称创意时代的结束,定位时代的来临。 《广告攻心战略:品牌定位》1981年版,”定位是你 对潜在顾客心智上所下的功夫,也就是把产品定位在 你未来潜在的顾客心中”
广告史
2010年
西方广告理论的早期探索
19世纪末,西方已经有人开始进行广告理论研究,
1874年,H.Sampson写作《广告的历史》一书; 1898年,美国的E.S.路易斯提出AIDA法则,认为 一个广告要取得预期的效果,必须能够达到引起注意 (Attention)、产生兴趣(Interest)、引起欲望 (Desire)和促成行动(Action)的效果
换一个角度思考
你知道怎样从预先占用理论的角度来思 考分析这些你熟悉的失败案例吗?
秦池;三鹿
第二次转型1950S-60S
广告传播理论

推动购买 知 名 解 信 求 买
因素
(注 (认 (态 (意 (行
意) 知) 度) 图) 动
影响购 买因素
广告目标分阶段设定
4
第四节 广告营销理论 一.IMC基本内涵 1.IMC的提出 2. Integrated Marketing Communication的概念 3.IMC的理论基础:4C理论 ----Consumer ----Cost ----Convenience ----Communication
5
整合营销传播是一个营销传播计划概念,要求充分认识用来制 定综合计划时所使用的各种能带来附加值的传播手段----如广告、 人员推销 、销售促进及公共关系等----并将之组合,透过天衣无 缝的整合提供清晰一致的信息,并发挥最大的传播效果.(美国广 告公司协会,4As)
整合营销传播指企业或品牌通过发展与协调战略传播活动,使自 己借助各种媒体或其他接触方式与员工、顾客、投资者、普通公 众等关系利益人建立建设性的关系,从而建立和加强他们之间的互 利关系的过程.
二.AIDMA理论 1.消费者在接受广告时的心理活动遵循如下顺序: Attention(注意)---- Interest(兴趣)---- Desire(欲望)---Memory(记忆)---- Action(行动) 2.信息传递,按照广告金字塔形式,有一个逐步”散 漏”的过程. 3.在广告信息传播中,引起注意非常重要.
二.企业实施IMC的必经阶段 1.战术性协调----将各种可控的营销传播活动加以 协调从而形成一个整体; 2.重新定义营销传播范围; 3.IT的应用 4.战略与财务整合
8
四.IMC的操作要点 (一)管理品牌与消费者的关系 奥美集团----360º品牌管家 1.基本主张:是一个完整的计划,以确保所有和品牌相关的 活动能反映和忠于品牌的核心价值和精神,强调以全方位 的传播工具创建消费者的品牌体验. 2.步骤:信息收集----品牌检验----品牌写真----使用品牌写 真----品牌检核
公共关系学客观题

公共关系客观题关键概念(关键概念设计配对题)公众P8、公共关系观念P62、公众导向观念P65、组织形象P66、CIS P114、CS活动P117、兴趣P140、价值观P146、气质P147、性格P148、知觉的选择性P151、心理定势P153、从众心理P155、逆反心理P157、顾客满意度P163、顾客忠诚度P163、媒介事件P299、危机管理P310基础原理(基础原理涉及排序题)(一)例题:公共关系的发展演变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请将表示各个阶段的英文序号填写在下列括号内。
A.公共关系的现代化和全球化B.报刊宣传运动时期C.公共关系的科学化D.公共关系的职业化()→()→()→()(二)涉及到的考点1、公共关系的发展阶段P56-622、公共关系观念的演变P63-643、公众的识别P1304、公众的发展过程P1335、公共关系的运作过程P2306、公共关系评估P2627、信息的处理P280-2828、传播的过程P180-1829、公共关系调查P23310、CIS运作程序P115-11711、根据人类传播的发展过程,传播的类型P18912、马洛斯需要层次的内容P13913、态度形成和改变的阶段P143单选:第一章:1、“公共关系”一词是英语Public Relations的中译,把Public Relations译为(公众关系)更切合英文的原意。
2、公共关系“传播管理职能说”的提出者是(詹姆斯·格鲁尼格)。
3、国际公共关系协会在《墨西哥宣言》中,强调了公共关系得(咨询)职能。
4、英国学者弗兰克·杰夫金对公共关系所下的定义,侧重于公共关系的(传播职能)。
5、公共关系的主体是(社会组织)。
6、公共关系的客体是(公众)。
7、公众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其成员包括了其他社会组织、社会团体和个人,这表明“公众”具有(群体性)的特点。
8、组织处理公共关系的方式是(传播沟通)。
9、“众望所归”说明了舆论的哪方面作用(鼓动作用)。
广告创意的基本理论

ROI理论案例
Rowenta 吸尘器的平面广告
Rowenta 吸尘器——“动力强劲的吸尘器,是可以干很多事情的,比如——猎鸟。” 我们再来看看是它的原创性与震撼性。不排除这则广告的夸张性,但同样的也不 能否认它的原创性和震撼性。前所未有的猎鸟方式,真可谓是只有想不到的没有 你看不到的!同时,相较于前两位的全神贯注与严肃,第三位猎人就显得惬意多 了,满脸的春风得意与潇洒从容。我们看着这只被吸尘器猎获到的大鸟,任谁都 会被它震撼到吧:这到底是一部动力多强劲的吸尘器啊?! 这个认知给消费者留下深刻印象决不仅仅只是一个普通的吸尘器了。
IMC理论
整合营销传播的开展,是20世纪90年代市场营销界最为重要的发展,整 合营销传播理论也得到了企业界和营销理论界的广泛认同。整合营销传 播理论作为一种实战性极强的操作性理论,兴起于商品经济最发达的美 国。在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近几年来,整合营销传播理论也在中国得 到了广泛的传播,并一度出现“整合营销热”。
定位理论
定位是对产品在未来的潜在顾客的脑海里确定一个合理的位置。定位的 基本原则不是去创造某种新奇的或与众不同的东西,而是去操纵人们心 中原本的想法,去打开联想之结。定位的真谛就是“攻心为上”,消费 者的心灵才是营销的终级战场。消费者有五大思考模式:消费者只能接 收有限的信息、消费者喜欢简单,讨厌复杂、消费者缺乏安全感、消费 者对品牌的印象不会轻易改变、消费者的想法容易失去焦点。掌握这些 特点有利于以帮助企业占领消费者心目中的位置。 而定位的方法有多种,如强化自己已有的定位、比附定位、单一位置策 略、寻找空隙策略、类别品牌定位、再定位等。
定位理论案例
莎碧娜航空公司——定位的成功运用 里斯和屈特认为广告的目标受众应该是那些想欢度时光而未知此地旅游好处的旅 客,于是他们从《米其林旅游指南》上找到了答案:比利时有五个特别值得一游 的三星级城市,而北欧最大的观光胜地荷兰却只有一个阿姆斯特丹。 因此,他 们将比利时与旅客心目中固有的旅游胜地阿姆斯特丹发生关联,对莎碧娜广告做 出了新的定位,这样就诞生了一个震撼人心的广告:“在美丽的比利时境內,有 五个阿姆斯特丹”,结果大获成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世纪60年代,被称为美国广告史上的“创意革命时代”,也被称为品牌形象至上的时代。
作为这一时期广告理论的代表,是分别以大卫奥格威、李奥贝纳和威廉伯恩巴克为代表的三大创意理论,和大卫奥格威所提出的品牌形象理论。
这一时期的广告理论,既是对传统广告理论的沿袭、拓展和深入,又富有新的理论的伟大创造,既标志传统广告理论的终结,又预示新的广告理论时代的到来,表现出一种过渡型或转型期理论形态的特点。
一、品牌形象理论哈沙威是一家默默无名的小公司,每年的广告预算只有三万美元,与当时箭牌衬衫每年200万美元的广告费相较之下,真是少得可怜。
当哈沙威的老板杰得与奥格威洽谈广告代理时,奥格威不在乎广告预算太少,他在乎的是:必须把广告全权委托,不得更改企划案,连一个字都不得更改。
杰得一口答应。
接下哈沙威衬衫的广告代理后,奥格威内心盘算着:——面对箭牌衬衫每年200万美元庞大广告费,哈沙威要打出知名度,非出奇制胜不可。
——哈沙威的广告活动,必须是一个伟大的创意,否则必败无疑。
——为了提高哈沙威的知名度,我必须先建立它的晶牌印象。
根据调查证实,消费大众都是先看广告图案(相片),再看标题,最后才读文案。
——此种图案一标题一文案的架构,就是故事诉求法。
此种诉求法,常令消费者无法抗拒,不过,“故事”的内容必须充实,而且图案(相片)必须能引起大众的好奇,才能吸引他们接着标准“文案”一路看下去。
我要以何种图案为主题呢?啊!有了,“眼罩”的中年绅士为主题。
于是,一个伟大的创意出现了。
不久,一个戴着黑眼罩的中年男士,穿着哈沙威衬衫出现在美国的报纸与杂志广告上。
在短短几个月内,那位戴眼罩的绅士表现出英勇的男子气概,风靡了全美国。
当然,哈沙威衬衫跟着水涨船高,达到家喻户晓的程度。
在美国的广告史上,从没有一个产品像哈沙威那样,花那么少的代价(每年3万美元预算)创造了全美知名的品牌。
虽然奥格威只从哈沙威的广告上赚到6000美元,然而此一杰出的创意,将使他在广告史上永垂不朽。
妙的是,这位因“创意”而名满天下的广告大师,认为好的广告是不愿你觉得它很有“创意”而已,宁愿你觉得它很有意义,而去购买该产品。
文案:标题:穿“哈特威”衬衫的人正文:美国人最后终于开始体会到买一套好的西装而被穿一件大量生产的廉价衬衫毁坏了整个效果,实在是一件愚蠢的事。
因此在这个阶层的人群中,“哈特威”衬衫就日渐流行了。
首先,“哈特威”衬衫耐穿性极强——这是多年的事。
其次,因为“哈特威”剪裁——低斜度及“为顾客定制的”——衣领,使得您看起来更年轻、更高贵。
整件衬衣不惜工本的剪裁,因而使您更为“舒适”。
下摆很长,可深入你的裤腰。
钮扣是用珍珠母作成——非常大,也非常有男子气。
甚至缝纫上也存在着一种南北战争前的高雅。
最重要的是“哈特威”使用从世界各角落进口的最有名的布匹来缝制他们的衬衫——从英国来的棉毛混纺的斜纹布,从苏格兰奥斯特拉德地方来的毛织波纹绸,从英属西印度群岛来的海岛棉,从印度来的手织绸,从英格兰曼彻斯特来的宽幅细毛布,从巴黎来的亚麻细布,穿了这么完美风格的衬衫,会使您得到众多的内心满足。
“哈特威”衬衫是缅因州的小城渥特威的一个小公司的虔诚的手艺人所缝制的。
他们老老小小的在那里工作了已整整114年。
您如果想在离你最近的店家买到“哈特威”衬衫,请写张明信片到“C·F·哈特威”缅因州·渥特威城,即复。
百事可乐整个营销活动的主题“百事音乐巨星赏”,其主要目标是成为“新一代的选择”。
百事可乐与香港天王郭富城、天后王菲、国际巨星珍妮·杰克逊、瑞奇·马丁签约,成为百事可乐的形象代言人,其主要目标直指时尚年轻一族,欲在新一代中建立一种新的生活观念,根植“百事可乐”全新的精神境界,使“百事可乐”成为“新一代的选择”。
而且把时代巨星、时尚音乐、广告策略、促销活动有机地进行整合,统一形象、统一组织、统一传播,形成极具攻击力的百事可乐大营销活动。
百事可乐的成功取决于透过品牌保持传播统一性,而且是极具创意,讲究策略。
在此,我们不难看出百事可乐的品牌推广战略意图,有序地通过大创意、大策略、大形象,抢占可乐市场,并不断创立“新一代、新选择”的品牌形象。
在与可口可乐的竞争中,百事可乐终于找到突破口,它们从年轻人身上发现市场,把自己定位为新生代的可乐,邀请新生代喜欢的超级歌星作为自己的品牌代言人,终于赢得青年人的青睐。
一句广告语明确的传达了品牌的定位,创造了一个市场,这句广告语居功至伟。
ROI理论案例:1960年创作了福斯金龟车的第一则广告。
广告标题是“想一想还是小的好!”左上角是故意缩得很小的福斯金龟车的照片,画面下端是标题和内文,右上角和中间是大面积空白。
这种简洁有力,暗示性强的视觉表现形式,一反汽车广告总是爱用车子为主体的大副照片的常规手法,鲜明的个性使其在许多同类汽车广告中脱颖而出,强烈地吸引人们的注意力。
广告正文列举事实,具体诉求福斯金龟车的主要特点及消费利益。
以理性诉求的方式。
让目标消费者明白:这是一部诚实的好车。
福斯金龟车这种反其道而行之的“缺点定位”的广告创意策略,首先,巧妙地化劣势为优势,它在不否定大型豪华轿车是好车的同时,以相反的角度确定它的独特优势。
小汽车的优势恰恰是大型豪华轿车的劣势,以己之长攻彼之短。
在多元化消费的市场环境下,这种创意策略正好击中美国中产阶级以下消费群体的消费需求心理,取得了极好的效果。
其次,福斯金龟车广告完全打破了消费者的定势思维,即他们平时看到的汽车广告都是直接正面地诉求产品优点和消费利益,都是标榜自己如何的了得,看到的汽车照片是大副的,精美的,华丽的,而如今出现了讲自己的不足,照片也被故意缩得很小的福斯金龟车广告,自然耳目一新,而且整个广告很贴切产品个性,有利于产品形象的培养,另外,福斯金龟车在消费者的心理很自然地成为小型汽车的代表,极有利地抢占了这一细分市场,塑造了福斯的品牌个性。
创意表现手法鲜明独特。
以汽车为主角;风格简洁明快;以白色为底,大量留空白,无装饰的横排字体;表现方式睿智,聪慧,幽默。
送葬车队篇画面:豪华的送葬车队解说:迎面驶来的是一个豪华的送葬车队,每辆车的乘客都是以下遗嘱的受益者。
“遗嘱”者的旁白:我,麦克斯韦尔.E.斯内佛列,趁健在清醒时发布以下遗嘱:给我那花钱如水的妻子留下100美元和一本笔记本;我的儿子罗德内和维克多把我的每一枚五分币都花在时髦车和放荡女人身上,我给他们留下50美元的五分币;我的生意合伙人朱尔斯的座右铭是“花!花!花!”我什么也“不给!不给!不给!”我的其他朋友和亲属从未理解一美元的价值;最后是我的侄子哈罗德,他常说“省一分钱等于赚一分钱”,还说“麦克斯叔叔买了一辆大众车肯定很值”。
我呀,把我所有的100亿美元财产留给他。
以“遗嘱”为创意题材,使广告更显新意,一个亿万富豪临终前念念不忘福斯金龟车,这正是它经济实用的魅力所在,同时也暗示大众福斯金龟车一样受富人的青睐。
“柠檬”(不良品)篇主要告诉人们所有福斯金龟车都需要严格检查,画面中的汽车只因为车门处有一道肉眼难见的刮痕,就被福斯汽车厂无情的品质管理人员评为不良品,标题极具创造性,震撼性,画面非常简洁,干净易懂。
柠檬(不良品)广告文案译文:这辆金龟车未赶上船装运仪器板上放置杂物处的镀镍受到损伤,这是一定要更换的。
你或者不可能注意到;但检查员“克朗诺”注意到了。
在我们设在“渥福斯堡”的工厂中有3389位工作人员,其惟一的任务就是:在生产过程中的每一个阶段都去检查金龟车。
(每天生产3000辆金龟车;而检查员比生产的车还多。
)每辆车的避震器都要检验(决不作抽查),每辆车的挡风玻璃也经过详细的检查。
福斯车经常会因肉眼所看不出来的表面抓痕而无法通过。
最后的检查实在了不起!“福斯”的检查员们把每辆车像流水般送上车辆检查台,通过总计189处的查验点,在飞快的直开自动煞车台,这样50辆福斯车中总会有一辆被人说“通不过”。
对一切细节如此全神贯注的结果,大体上讲福斯车比其他的车子耐用而不大需要维护(其结果也使福斯车的折旧较其他车子为少)。
我们剔除了不合格的车(柠檬);你们得到十全十美的车(李子)。
万宝路香烟哪里有男子汉,哪里就有万宝路李奥·贝纳(Leo Burnett)广告公司为万宝路作的传播策划。
李奥·贝纳为万宝路品牌洗尽铅华,给它一个男子汉形象。
在广告形象代言人——“万宝路人”的选择上,菲莫起用过登山者、马车夫、潜水员、伐木人,但最终将理想中的男子汉形象聚焦到目光深邃、皮肤粗糙、粗犷豪放的西部牛仔身上,广告中的西部牛仔显得魅力无穷:袖管高高卷起,袒露出多毛的手臂,指间夹着一支烟雾缭绕的万宝路香烟,胯下骑着一匹威猛的高头大马驰骋在辽阔的美国西部大草原。
西部牛仔广告于1954年问世后,给万宝路带来了巨大财富。
1955年,万宝路荣膺全美第十大香烟品牌。
1968年,万宝路的单品牌市场占有率跃居全美同行第二位。
1975年,万宝路摘下美国卷烟销量的桂冠。
1980年代中期,万宝路成为烟草世界的领导品牌,这种全球霸主地位一直持续至今。
菲莫投入千百亿美元的广告费,终于在人们心目中树立起“哪里有男子汉,哪里就有万宝路”的品牌形象,那纵横驰骋、自由自在的西部牛仔代表了在美国开拓事业中不屈不挠的男子汉精神。
1987年,美国《福布斯》杂志对1546个万宝路香烟爱好者的调查表明,真正使烟民们着迷的不是万宝路香烟与其它品牌香烟之间微乎其微的产品上的差异,而是广告商涂抹在万宝路香烟上的男子汉气概给烟民们所带来的满足感和优越感。
终结不等于消亡的原因:其一,从产品功能出发探求广告有效诉求的传统广告理论,发展到20世纪40年代罗瑟·瑞夫斯的“独特的销售主张”,已基本成熟和完善,其后相关理论探求,只是对对他的某种程度上的丰富和补充,并没有实质性的理论改变和修正。
第二点,理论探求的相对完成,理论发展的相对完善,并不标志着理论对实践指导的终结。
新的理论形态出现之后,以罗瑟·瑞夫斯USP理论为典型的传统广告理论依然显示出强大的理论生命力。
比如中国的乐百氏纯净水。
乐百氏纯净水就凭着“二十七层净化”的独特销售主张,在一两年内成为了数一数二的品牌,即使所有的纯净水都能够做到二十七层净化。
金龙鱼食用油推出了“脂肪酸比例符合1:1:1健康标准”的主张,销售上升非常快,对它的竞争对手构成了很大压力。
有不少竞争对手质疑它这个“1:1:1”的报道,从竞争对手的反应中,你可以反推出金龙鱼的成功。
品牌形象理论与以罗瑟瑞夫斯“ 为典型形态的传统广告理论,并不是互不相容、根本冲突,有时的确会成为一种有益的互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