烹调工艺学
烹调工艺学

粤菜的形成与发展
粤菜形成和发展与广东的地理环境、经济条件和风俗习惯密 切相关。广东地处我国南端沿海,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高山 田原鳞次栉比,江河湖泊纵横交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物 产富饶。
• 潮州菜的另一特点就是菜肴富有田园风味,善于烹制以蔬果 为原料的素菜。而素菜烹调的精妙之处在于上席时菜肴饱含 肉味而不见肉,对蔬菜果品,粗料细做,清淡鲜美,如护国 菜、七样羹、返沙芋头等,皆为美食家所称道。
• 潮州菜特别重视配酱调味。不同菜色,配以不同酱碟,一菜 一碟,咸甜酸辣,各有讲究。而酱料中的南姜、梅膏、鱼露、 红豉油等,尤为潮州特产。
• 可见广州饮食风之盛。的确,粤菜最大特色便是采料复杂, 菜式丰富。它用料广博奇杂,配料多而巧。蛇虫鼠蚁、飞禽 走兽、山珍海味、中外食品,无所不有,可谓全国之冠。这 些原料,一经厨师妙手烹制,每令食者击节赞赏,叹为异品 奇珍。
比如吃蛇,其他省份的人是不敢入口的。什么都敢吃,这不 是愚昧和落后,而是广州人的开放心态和创新意识在饮食文 化上的体现。
烹调工艺学
第一章 绪论
基本概念
烹饪:菜肴点心等熟制食品的供食系统。包括菜肴点心的制 作和生产,菜肴点心的价值实现,消费菜肴点心的功用以及 系统运作中形成的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烹调:制作菜肴点心的专门技术。包括原料的选用、初加工、 刀工、预制、调味、加热、造型等技术。
烹制:菜肴点心的具体制作方法和过程。
潮州菜
• 秦以前,潮州属闽地,其语系和风俗习惯与闽南接近,同时 又受广州地区的影响,渐渐地汇两家之所长,形成风味自成 一格的潮州菜。
• 潮州菜的最突出特点是以烹制海鲜见长;对海鲜的烹调选料 考究,制作精细,达到新鲜美味,清而不淡,鲜而不腥,郁 而不腻。如生菜龙虾、红炖鱼翅、蚝烙、清炖乌耳鳗、清汤 蟹丸等,是潮菜海鲜类的代表名作。
第一章绪论

烹调工艺学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烹调工艺学的基本概念第二节烹调工艺学的性质和地位第三节烹调工艺学的研究内容第四节学习烹调工艺学的意义和方法第一篇烹饪原料的选择与加工第二章烹饪原料的鉴别与选择第一节烹饪原料的鉴别方法第二节烹饪原料选择的基本原则第三章烹饪原料的初加工工艺第一节鲜活原料的初加工一、鲜果蔬的初加工二、水产品的初加工三、家禽及家畜的初加工第二节干制原料的初加工一、干制原料涨发的原理二、干制原料涨发的类型三、常见干制原料涨发实例第四章刀工切割工艺第一节刀工与刀法第二节基本料形加工第三节剞花刀第四节分档取料第五节整料去骨第五章保护及优化加工工艺第一节保护性加工工艺概述第二节挂糊、上浆工艺第三节勾芡工艺第四节制汤、制蓉工艺第二篇调配工艺第六章菜肴的组配工艺第一节菜肴组配的原则第二节菜肴组配的形式与方法第三节宴席菜肴的组配形式和方法第四节菜看的命名第七章风味调配工艺第一节调味工艺第二节调香工艺第三节调色工艺第四节调质工艺第三篇烹饪原料的熟处理第八章烹饪原料预熟处理工艺第一节火候及火候的运用第二节烹饪原料预熟处理中的传热过程及作用第三节原料在加热过程中的变化特征第四节烹饪原料预熟处理的作用及方法(焯水、过油、走红)第十二章烹饪原料熟处理的烹调技法第一节以油为传热介质烹调方法第二节以水为传热介质烹调方法第三节以气为传热介质烹调方法第四节以固体为传热介质烹调方法第五节特殊及其它的烹调方法第六节烹调方法与基本功第一章绪论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了解我国餐饮业的发展现状,掌握烹调工艺学的概念和研究内容,理解烹调工艺学的学科属性。
[情感目标] 激发学习兴趣,引起学习动机,明确学习目的,进入学习情境。
[内容提要](1) 烹调工艺学的基本概念(2) 烹调工艺学的性质和地位(3) 烹调工艺学的研究内容(4) 学习烹调工艺学的意义和要求第一节烹调工艺学的基本概念一、烹调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人们把“烹调”中的“烹”理解为“加热”,把“调”解释为“调味”。
《烹调工艺学》课程教学大纲(一)

《烹调工艺学》课程教学大纲(一)《烹调工艺学》课程教学大纲是烹饪专业的一个基础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烹调技能和工艺素养。
本文章将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评估以及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课程目标《烹调工艺学》课程教学大纲的主要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烹调技能,具体表现为熟知常见烹调方法和调味方法,掌握相关烹饪工具和手法,了解各类食材的烹调技巧,提高学生的烹调品质和技术素养。
二、课程内容1.烹调基础知识:介绍烹调工具、烹调火候、调味基础知识等基础知识。
2.常见烹调技巧和手法:主要包括烹调技巧有煮、炖、烤、煎、炒、炸、蒸、焖等;主要手法有切、剁、搅、拌、摔、压等。
3.各类食材的烹调技巧:介绍不同类别的食材烹调的不同所在,如鱼肉烹调技巧、肉类烹调技巧、蔬菜烹调技巧、米面类烹调技巧等。
4.特色烹饪技法:介绍地方特色烹饪技法,如川菜的麻辣烹调技法、粤菜的清烹技法等等。
三、课程评估课程评估是课程实施的重要部分,主要通过作业、期中考试、期末考试等方式进行。
期中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百分之八十,作业占总成绩百分之二十,对学生批判性思维、实践操作能力以及烹调品质等进行全方位评估。
四、教学方法1.授课方式采用多媒体展示和示范教学的方式,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操作。
2.烹调实验课:为学生提供实验条件,让学生独立进行烹饪,检验学生学习成果。
3.学生交流讨论:引导学生互相交流,分享彼此的经验和技能,提高学生对于烹调工艺的认识和理解。
综上所述,《烹调工艺学》课程教学大纲是烹饪专业里一个非常基础而又实用的课程,它的内容广泛、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方法多样、评估标准科学严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掌握烹调的基础理论和实际技能,增强他们对美食文化的理解和创新能力,提高他们在烹饪行业里的素养和竞争优势。
烹调工艺学概述与要求

海州六种地方菜组成。早在二千多年前,吴人即善制炙鱼、蒸鱼和鱼
片。一千多年前,鸭已为金陵美食。南宋时,苏菜和浙菜同为“南食”
的两大台柱。苏菜擅长炖、焖、蒸、炒,重视调汤,保持原汁,风味
滑嫩 清鲜,浓而不腻,淡而不薄,酥松脱骨而不失其形,
爽脆而不
失其味。
苏菜特点:苏菜(淮扬菜)十分讲究刀工,在烹饪上则善用火候, 原料多以水产为主,口味平和,清鲜略甜。有清炖蟹粉狮子头、大煮 干丝、三套鸭、水晶肴肉、松鼠厥鱼、梁溪脆鳝等著名菜肴。
二、烹调工艺学的属性
烹调工艺学是从人的饮食需要出发,对食 品卫生、营养、美感三者控制,使菜肴的营养 与色、香、味、形、质、意俱美的专门学问。 它是以中国传统风味菜肴的制作工艺为研究对 象,是食品加工科学的一个分支,是总结和届 时中国风味菜品制作工艺一般规律的学科。
烹调工艺学概述和要求
三、中国烹饪技术体系的形成和 发展
川菜特点:突出麻、辣、香、鲜、油大、味厚,重用“三椒”(辣 椒、花椒、胡椒)和鲜姜。调味方法有干烧、鱼香、怪味、椒麻、红 油、姜汁、糖醋、荔枝、蒜泥等复合味型,形成了川菜的特殊风味, 享有“一菜一格,百菜百味”的美誉。
烹调工艺学概述和要求
川菜代表菜
鱼香肉丝
烹调工艺学概述和要求
回锅肉
鲁菜
鲁菜发端于春秋战国时的齐国和鲁国 (今山东省),形成于秦汉。宋代后,鲁 菜就成为"北食"的代表,是我国八大菜系之 一。鲁菜是我国覆盖面最广的地方风味菜 系,遍及京津塘及东北三省。
烹调工艺学概述和要求
苏菜代表菜
清炖蟹粉狮子头
烹调工艺学概述和要求
松鼠桂鱼
粤菜
粤菜,即广东地方风味菜,是我国著名八大菜系之一,它以 特有的菜式和韵味,独树一帜,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广东地处我 国南端沿海,境内高山平原鳞次栉比,江河湖泊纵横交错,气候 温和,雨量充沛,故动植物类的食品源极为丰富。同时,广州又 是历史悠久的通商口岸城市,吸取了外来的各种烹饪原料和烹饪 技艺,使粤菜日渐完善。加之旅居海外华侨把欧美、东南亚的烹 调技术传回家乡,丰富了广东菜谱的内容,使粤菜在烹调技艺上 留下了鲜明的西方烹饪的痕迹。
烹调工艺学课程教学大纲

强调在烹饪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操 作细节,如火候掌握、时间控制 、翻锅技巧等。
不同菜系的烹饪特点与技巧
川菜
粤菜
介绍川菜的特点和烹饪技巧,如麻辣 、鱼香、怪味等口味,以及水煮、干 烧等烹调方法。
介绍粤菜的特点和烹饪技巧,如清蒸 、白灼、油泡等烹调方法,以及注重 食材新鲜和原汁原味的技巧。
鲁菜
讲解鲁菜的特点和烹饪技巧,如扒、 烩、爆等烹调方法,以及注重火候和 调味的技巧。
烹调工艺在餐饮业中的应用与推广
总结词
应用与推广
详细描述
现代烹调工艺在餐饮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通过现代化的设备和工艺,餐饮企业能够提供更 加丰富、健康和美味的食品。同时,烹调工艺的创新也推动了餐饮业的发展,新的烹饪技术和方法不 断涌现,满足了消费者日益多样化的需求。
烹调工艺的创新与发展趋势
04
烹调工艺美学
烹调工艺的美学原则
01
02
03
04
统一性原则
将各种食材和调料统一在一定 的烹调理念下,保持整体协调
和美感。
平衡性原则
注重食材的搭配和色彩的协调 ,使整个菜肴看起来平衡稳定
。
节奏性原则
通过食材的排列和烹调的节奏 变化,使菜肴呈现出动态美。
强调性原则
突出食材的特色和优势,强化 菜肴的艺术表现力。
烹调工艺学课程教学大纲
目录
• 绪论 • 烹饪原料基础 • 烹饪工艺技术 • 烹调工艺美学 • 现代烹调工艺的应用与创新 • 实践环节与课程考核
01
绪论
烹调工艺学的定义与性质
烹调工艺学定义
烹调工艺学是一门研究食品烹调加工技术和方法的科学,旨在通过合理的烹调 工艺使食品达到色、香、味、形、质等方面的要求,满足人们的饮食需求。
《烹调工艺学》课件

01
02
03
火力大小的控制
根据烹饪方式和食材特点 ,选择合适的火力大小, 以达到最佳的烹饪效果。
火候时机的掌握
根据食材的烹饪阶段和烹 饪要求,适时调整火力大 小和加热时间,确保食材 的熟度和口感。
火候的观察与调整
通过观察食材的状态和烹 饪过程中的变化,及时调 整火候,确保烹饪效果的 完美呈现。
烹饪中的调味技巧
具备自动控温和计时功能,可实现多种模式的烘焙、烤制和蒸
煮等功能。
压力锅
02
通过提高压力来缩短烹调时间,保持食物的原汁原味和营养价
值。
破壁机
03
能够破碎食材的细胞壁,释放营养成分,提高食物的口感和营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养价值。
现代烹调工艺的材料创新
新型食材
如人造肉、植物奶等替代品,为素食者和特殊饮食需求者提供更 多选择。
善用汤料
川菜中常用高汤或清汤作为调 料,使菜品更加鲜美,同时也
能增加菜品的营养价值。
鲁菜烹调工艺特点
注重火候
鲁菜烹调过程中讲究火候的掌握,通 过不同的火候来烹制出不同口感的菜 品。
用料广泛
鲁菜选料广泛,既可用名贵的食材, 也可用常见的食材,通过合理的搭配 和烹制,使菜品味道鲜美。
烹饪技法独特
鲁菜常用的烹调技法有炸、烧、炖、 焖等,特别是炸制工艺,如糖醋鲤鱼 、红烧肉等经典菜品。
烹调工艺学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ERA
• 烹调工艺学概述 • 烹调工艺学基本原理 • 烹调工艺学实践操作 • 不同菜系的烹调工艺特点 • 现代烹调工艺的发展与创新
目录
CONTENTS
烹调工艺学

绪论1.烹调:指将可食性的动植物原料进行粗细加工、热处理及科学地投放调味品等烹制菜肴的过程。
2.烹饪:指人为了满足生理和心里的需要,把可食的原料用适当的方法加工成为食用品的过程。
3.四大菜系:鲁菜、苏菜、粤菜、川菜4.袁枚《随园食单》、孙思邈《千金要方》、李渔《闲情偶记》忽思慧《饮膳正要》、吕不韦《吕氏春秋》第一章1.选料:烹饪工作者在烹饪原料进行初步鉴定的基础上,为使其更加符合食用和烹调要求,对原料的种类、品种、部位卫生状况等多方面进行综合挑选的过程。
2.选料的目的:提供和合理的营养物质、保障使用的安全性、保证菜肴造型和色彩的需要、提供良好的风味基础,使原料风味更加突出、更有利于原料的加工处理和烹调的要求。
3.烹饪原料鉴别:指依据一定的标准,运用一定的方法,对烹饪原料的特点、品种、性质等方面进行判断或检测,从而确定烹饪原料的优劣,保证正确的选择和利用优质烹饪原料。
(还有其它的一些小知识点大家仔细看一下。
)第二章1.农药残留的去除:清水浸泡、碱水浸泡、加热烹调法、清洗去皮法、农药降解酶、淘米水2.有粘液的常见鱼类:泥鳅、鲶鱼、鳝鱼、鳗鱼、黑鱼3.不需去鳞的鱼类:鲶鱼、鲥鱼、带鱼、黄鳝、鳗鱼。
4.粘液去除的方法:揉搓去液法、熟烫法5.鱼类开膛去内脏的方法:脊出法、腹出法、鳃出法6.去腥的方法:静养、去黑膜、去性腺、香料去腥7.禽类宰杀加工程序:放血→褪毛→开膛→整理内脏→洗涤8.腿毛方法:干褪和湿褪(70摄氏度为最佳水温)9.禽类开膛去内脏的方法:腹开法、脊开法、肋开法10.鲜活原料洗涤方法:自然洗涤法和强化洗涤法(直接生食的蔬菜水果可以用自然洗涤法中的高锰酸钾溶液洗涤、自然洗涤法中的灌洗法主要用于猪肺的洗涤)11.蔬果原料的保色方法:加酸保色、加油保色、加碱保色、加盐或糖保色、水泡保色、水烫保色12.常用保鲜膜:聚乙烯(PE、水果蔬菜的保鲜)、聚氯乙烯(PVC、影响安全)、聚偏三氯乙烯(PVDC、熟食火腿)13.禽类加工基本要求:(1)杀口准确,宰杀时放尽血液,才能保证禽类加工后皮和肌肉的色泽白净。
烹调工艺学知识讲解

烹调工艺学知识讲解烹调工艺学是烹饪行业中的重要一环,掌握了烹调工艺学知识,可以让厨师们更加轻松、流畅地制作出美味佳肴。
本文将从火候掌握、刀工技巧、调味方法等多个方面为大家详细讲解烹调工艺学知识。
一、火候掌握火候是烹饪过程中至关重要的因素,不同的菜品需要不同的火候才能使食材达到最佳的口感和味道。
炒菜时,一般分为武火和文火,武火烹调速度快,适合快速翻炒肉类食材;文火烹调速度慢,适合煮熟时间较长的菜品。
除了火候的选择外,熟练掌握中小火和大火之间的微妙变化也是烹饪中的关键。
二、刀工技巧刀工是烹饪中的基本功,熟练的刀工技巧可以提高厨师的工作效率,同时也可以使菜品更加美观。
常见的刀工技巧包括切丁、切絲、切片、切丝等,不同的刀工技巧适用于不同的菜品和烹饪方法。
此外,掌握好刀具的使用方法,保持刀具的锋利也是烹饪中不可忽视的一环。
三、调味方法调味是烹饪中的另一个关键环节,不同的菜品需要不同的调味方法来达到最佳的口感。
常见的调味料包括盐、酱油、醋、味精、糖等,不同的调味料可以搭配使用,提升菜品的口味层次。
此外,熟练掌握调味料的使用量和搭配关系也是烹调工艺学知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四、烹饪技巧除了火候、刀工和调味外,烹饪技巧也是烹调工艺学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烹饪技巧包括翻炒、煎、煮、烤、蒸等多种方法,不同的菜品适用不同的烹饪技巧。
熟练掌握各种烹饪技巧可以让厨师们更有自信地应对各种菜品的制作需求,提高烹饪效率。
五、总结烹调工艺学知识是厨师们必须掌握的重要技能,通过对火候掌握、刀工技巧、调味方法和烹饪技巧的学习和实践,可以让厨师们在烹饪过程中更加游刃有余,制作出口感和味道俱佳的美味佳肴。
希望通过本文的讲解,读者们能进一步了解和掌握烹调工艺学知识,提升自己在厨艺领域的造诣。
感谢阅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腌渍上浆法。 • 是先用调味品(盐、胡椒粉、苏打粉等) 将原料腌渍,而后放入冰箱,烹调前再与 湿淀粉一起调拌均匀。苏打粉浆多用此法。 苏打有加强烹饪原料组织的亲水作用和软 化肌纤维的作用,可增加原料嫩滑、滑爽 的口感,但同时也增加了菜品的苦涩味, 破坏了原料中的营养成分,因此要严格控 制用量。
上浆调味料的构成
•
• •
水粉浆
全蛋粉浆 蛋清粉浆
水粉浆由水、盐、料酒、淀粉等构成。
全蛋粉浆由水、盐、料酒、鸡蛋液、淀粉等构成。
蛋清粉浆由水、盐、料酒、蛋、盐、料酒、蛋黄、淀粉等构成。
• 酱品粉浆
酱品粉浆由酱品(黄酱、面酱、辣酱等)或酱油和 淀粉构成。
• 苏打浆
(1)灵活掌握浆的浓度,根据原料的质地、烹调的要求以 及原料是否冷冻等因素决定浆的浓度。 (2)恰当的掌握上浆的每一个环节,一盐二水三蛋四粉五 味六油。 (3)必须达到吃浆上劲,一方面是浆液充分渗透到原料组 织中去,达到吃浆的目的。另一方面充分提高浆液的黏度, 使之牢牢粘附于原料表层达到上劲的目的。 (4)根据原料的质地和菜肴的色泽选用适当的浆液,如牛, 羊肉结缔组织较多,上浆用苏打浆或加入嫩肉粉,这样可 以取得良好的嫩化效果,根据色泽不同也应该选择不同浆 液。 (5)还应当考虑淀粉本身的性能,吸水力强,糊化程度高 的淀粉要控制用量。
教学重点:
上浆的方法,浆的种类、用途以及上浆 原料的选择。
教学难点:
上浆的原理。
教学方法:
主要分为讲授法、实践示范法、小组讨 论操作法。
课程安排(1课时)
1、课前互动 首先提出国家为何狠抓“食品安全”让 同学们展开讨论。根据回答的结果概括后 提出本节课的德育教育—食品添加剂。
(一)上浆工艺
1.什么是上浆 上浆又称抓浆、吃浆,广东称“上粉”,是 指在经过刀工处理的原料表面粘附上一层薄薄的 浆液的工艺过程。上浆的原料经加热后,能使制 品达到滑嫩的效果。 上浆是许多菜品制作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道 工序,是决定菜品质量的一个关键环节,同时也 是衡量技术操作水平的重要标准。
4.上浆的技术
(1)上浆的作用 (2)上浆原料的选择与加工 (3)上浆的方法
上浆原料加热
油作为介质
水作为介质
原料表面的浆液糊化凝固成软滑的胶体保护层
菜肴的质地细嫩
(1)上浆的作用
• • • •
保嫩——淀粉糊化成为黏性胶体 保鲜——内部水分与呈味物质不易流失 保持形态——淀粉糊化包裹原料表面 提高风味与营养成分——内部水分和呈味 物质不易流失
★本小节的关键术语
1.本味 2.上浆工艺 3.吃浆 4.调质工艺
★问题与讨论
1.在上浆过程中为什么原料上不了劲? 2.浆好的肉类原料静置一段时间后为何会渗水? 3.上浆与蛋白质的等电点的关系?
感谢您的听课,请给 予宝贵的建议。
• 蛋黄粉浆适用于果红色的菜品,比如“番 茄虾仁”。 • 苏打浆适用于肉质略老的菜品,广东菜常 用,如“蚝油牛肉”。 • 酱品粉浆适用于特殊风味菜,北京清真名 菜“塔斯蜜(它似蜜)”用的就是甜面酱 粉浆。
北京传统清真菜——它似蜜
这是一款传统风味的清真菜 ,据传, 在慈禧太后执政时期,因她好吃各种 口味的菜肴,所以宫延厨师总要设法 经常换花样。有一次御膳房厨师用羊 里脊肉,甜面酱和白糖烹制了一道又 香又甜的菜肴,慈禧吃后非常满意。 便召来厨师询问是什么菜,厨师不敢 冒然回答,请求赐名,慈禧笑答曰: “此菜甜而入味,它似蜜。”从此, 就称此菜为“它似蜜”。原料:羊后腿
肉、甜面酱、糖、酱油、盐、淀粉、葱、 姜羊肉切片,加入甜面酱、淀粉腌一会儿 。取一碗,放入酱油、糖(多放些)、葱 姜末、清水,调成芡计将羊肉放入,滑散 放入芡汁,略翻炒 ,即成。
4.依次投料上浆法
• 是依次投料并且分层逐次调匀的上浆方法。以蛋清粉浆为 例,首先将加工成型的原料逐步加入适量的水,充分搅拌, 使水分最大限度地融入原料中,然后依次加上适量的盐、 料酒、鸡蛋清、湿淀粉,并分层次将上述浆料逐步与主料 调拌均匀。水粉浆依次投料上浆的顺序是水、盐、料酒、 湿淀粉;全蛋粉浆依次投料上浆的顺序是水、盐、料酒、 全蛋液、湿淀粉;蛋黄粉浆依次投料上浆的顺序是水、盐、 料酒、蛋黄液、湿淀粉。综上所述,依次投料上浆法都是 先打入水,而后再加盐。因为盐能使原料的蛋白质凝固, 为了防止蛋白质过早变性凝固,应先打入水,后加盐让原 料加大吃水量,使水容易渗透到原料中去,可增加原料的 嫩度。
2.上浆原料的选择与加工
3.上浆的方法 (1)上浆前的处理: 漂洗:去除原料表面的碎屑、血污,多次漂洗 (漂洗的目的是洗除其色素,臭气,脂肪,血液, 残余的皮屑以及污物等。要求色泽洁白和质嫩的 需要充分漂洗,漂洗时水温不应高于原料的温度, 应力求控制在10℃以下) (2)上浆处理 .水粉浆 .蛋清浆 .全蛋浆
欢迎光临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
烹调工艺学
PENG TIAO GONG YI XUE
(第三版)
主讲 :曾金春
第七章
【内容提要】
调和工艺
(1)调味工艺 (2)调香工艺 (3)调色工艺 (4)调质工艺
第四节
五、上浆工艺
调质工艺
教学目标
1.了解调质的概念。 2.掌握上浆的操作步骤和技巧,能够独立的 制作出符合质量标准的原料上浆。 3.能够根据原料的不同部位,菜肴本身的色 泽以及烹调方法的特点选择正确的上浆的 种类。
2.上浆的佐助原料及调料 (1)上浆的佐助原料以及调料主要有:
精盐、淀粉(干淀粉、湿淀粉)、鸡蛋 (全蛋液、鸡蛋清、鸡蛋黄)、油脂、小 苏打、嫩肉粉、葱姜水、料酒等。
3.浆的种类和调制
• 根据组配的形式不同主要分为2种 水粉浆、全蛋粉浆。此外还有吉士粉浆、 酱品粉浆,以及在基本浆的基础上加入不 同调味品的特殊粉浆,比如苏打浆。
b.蛋清浆
• 蛋清浆的制作 一是先将主料用精盐、料酒、味精拌腌入味, 然后加入鸡蛋清、 淀粉拌匀即可; 二是鸡蛋清加湿淀粉调成浆,再把用调料腌 渍后的主料放入鸡蛋清粉浆中拌匀即可。 • 蛋清浆的运用 适用颜色浅、白色或需显现本色的主料, 多于爆、炒、熘,比如“滑熘鱼片”等。
c.全蛋浆 • 全蛋浆的制作:全蛋粉浆需要更加充分地 调和, 可以保证各种用料相互溶解为一体 • 全蛋浆的运用:常用于滑油菜肴,但成品 色泽不是很好,一般是金黄色、金红色或 较深的颜色。 • 适用于爆、炒、熘等菜肴及烹调后带色的 菜肴色泽金黄、粉红、枣红等菜品,比如 “酱爆鸡丁”等。
6.简易上浆法和酱品粉浆的上浆方法
• 是将各种浆料(水、盐、料酒、蛋液、湿 淀粉等)一起与主料搅拌均匀。此法简便, 适于急用。这种方法更要注意充分调和, 以保证各种用料相互溶解成为一体。 • 先将原料用酱品(面酱、黄酱、辣酱等) 或酱油腌拌均匀,而后再与湿淀粉一起调 和拌匀,使之溶为一体。
7.上浆的技术关键
苏打浆由淀粉、水、料酒、鸡蛋液(蛋清液)、胡 椒粉、盐、苏打粉(Na2CO2或NaHCO3)等构 成。 • 在水粉浆、全蛋粉浆、蛋清粉浆中还可加入不同 的调味料品,比如胡椒粉、嫩肉粉、吉士粉、食 油等。
a.水粉浆 • 水粉浆的制作: 一是直接用干淀粉与原料拌和 二是水和生粉与原料拌制而成 • 水粉浆的运用:水粉浆常用于一般炒菜, 比如肉片、鸡片、鱼片等,其烹调方法可 用炒、熘、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