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结教案 ()

合集下载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丁香结教学设计(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丁香结教学设计(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丁香结教学设计(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丁香结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会写“缀、幽”等8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正确读写“缀满、幽雅、笨拙、单薄、模糊”等词语。

2.品读优美句子,理解丁香结的象征意义。

3. 学习本文多角度描写景物方法,仿写作文。

4.比较古人寄寓在丁香结中的情感,学习作者豁达的胸怀。

教学重点1.品读优美句子,学会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

2.理解丁香结的象征意义,体会作者寄寓在丁香结中的情感。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对人生的独特感悟,培养自己以豁达胸怀对待人生中的“结”的能力。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会写“缀、幽”等8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正确读写“缀满、幽雅、笨拙、单薄、模糊”等词语。

2.正确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教具准备课件:梅花、菊花、牡丹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1.【课件出示2】(出示梅花、菊花、牡丹等)文学作品中许多花草树木都被赋予某种品格,如梅花象征高洁,牡丹代表富贵,菊花寓意坚贞,松柏喻指傲岸长青等。

今天,我们来学习的课文——《丁香结》,作者又赋予丁香结什么样的情感呢?【课件出示3:丁香】让我们到课文中去看个究竟吧。

2.师板书课题, 生齐读课题。

(板书:丁香结)3.介绍作者。

【课件出示4】宗璞,1928年出生,女,原名冯钟璞,著名哲学家冯友兰之女。

曾就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

当代作家,从事小说与散文创作。

代表性作品有短篇小说《红豆》《弦上的梦》,系列长篇《野葫芦引》和散文《紫藤萝瀑布》等,中篇小说《三生石》。

《弦上的梦》和《三生石》分别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和全国优秀长篇小说奖。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1.出示自学提示。

【课件出示5】(1)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并画出生字词,注意把课文读通顺。

(2)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

2.学生按照提示要求自学。

3.交流学习情况,进行重点指导。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丁香结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丁香结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丁香结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丁香结教案与反思【第1篇】《丁香结》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了解课文是从哪些方面描写丁香的,品味优美的语言。

2. 学习把重点部分写得详细的方法。

3. 理解作者对“丁香结”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1.品读优美句子,想象画面,体会把事物写得详细;2.理解丁香结的象征意义,体会作者寄寓在丁香结中的情感。

教学难点解读丁香结,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一、导入1. 用导入。

同学们,见过丁香花吗?我们今天一起去赏丁香花。

(ppt 放丁香花的),赏完图中的丁香花。

2. 介绍丁香花。

3. 让我们一起走进作家宗璞的文字,去感受作者笔下丁香花。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丁香。

1. 默读课文,思考:说说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丁香的?(丁香花和丁香结)2. 作者笔下的丁香花是那样的美好,它美在了哪里,我们浏览课文,找出相关语句画下来。

(1)学生找出语句,说一说这是关于丁香花的什么的描写,教师书写样子、颜色、气味。

(2)重点指导两个句子:每到春来,伏案时抬头便看见檐前积雪。

雪色映进窗来,香气直透毫端。

(这里的“积雪”指什么?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在细雨迷蒙中,着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妩媚。

花墙边两株紫色的,如同印象派的画,线条模糊了,直向窗前的莹白渗过来。

让人觉得,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

(雨中的丁香具有怎样的特点?想象一下这幅画面。

作者为什么说“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3)配乐朗读,感受画面美。

三、深入课文,解读形象1.感受丁香结的形似。

无论是月下的丁香,春来窗外的丁香,还是细雨中的丁香都有不同的色彩美。

如此美的丁香花却有着解不开的结,古人称之为丁香结,丁香结是什么样的呢,文中是怎么说的?(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

)2了解象征意义。

说起丁香结,自古就有诗句描写它。

古人诗云:芭蕉不展丁香结,丁香空结雨中愁。

你从这两句诗中感受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丁香结》教案

《丁香结》教案

《丁香结》教案丁香结教案篇一《丁香结》是作家宗璞的一篇散文,作者以丁香结象征生活中解不开的愁怨。

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

我们既有赏花的情调,又有解结的心志。

生命给你芬芳的丁香的同时,也给你幽怨的“丁香结”。

这就是生活的常态,也是本文给我们的深刻启示。

教材版本:人教版(部编版)教学课时: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单元第2课第1课时课时目标:1、会写“缀、幽”等11个字,会写“宅院、幽雅”等18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写丁香的。

3、学习描写丁香花部分,品读当中优美、生动的语句,边读边想象画面。

学习过程:一、感知文章大意1、简介作家宗璞。

2、理解课题。

(1)板书课题,指名读,正音。

(2)出示丁香花苞的图片,引导学生了解丁香结的字面意思指的是丁香花苞。

(3)学生齐读课题。

3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丁香写了哪些内容。

4、学习字词。

斗室参差单薄缀满幽雅笨拙(1)“开火车”读,读准字音。

(2)理解“斗室”:指小的像斗一样的房子,形容屋子极小。

(3)指导书写:“缀”字右半部分前三个“又”的最后一笔注意变捺为点。

提醒“薄”为上下结构,“幽”字里面不是丝旁。

“缀”的书写要提醒注意写好“拙、雅、襟、恍”这4个同样左窄右宽的字。

5、梳理内容:课文围绕丁香写了哪些内容?(1)交流反馈。

(板书:丁香花丁香结)(2)引导学生在文中找出写丁香花和丁香结的段落。

(第一至第三自然段写丁香花第四至第六自然段写丁香结。

)二、了解丁香特点1、自主学习:默读第一至第三自然段,画出描丁香花的句子。

思考作者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丁香花。

2、交流反馈。

(1)出示写丁香花的句子。

城里街旁,尘土纷嚣之间,忽然呈现出两片雪白,顿使人眼前一亮,再仔细看,才知是两行丁香花。

有的宅院里探出半个银装,星星般的小花缀满枝头,从墙上窥着行人,惹得人走过了还要回头望。

月光下白的潇洒,紫的朦胧。

还有淡淡的幽雅的甜香,非桂非兰,在夜色中也能让人分辨出,这是丁香。

《丁香结》教案

《丁香结》教案

《丁香结》教案丁香结教案篇一《丁香结》是作家宗璞的一篇散文,作者以丁香结象征生活中解不开的愁怨。

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

我们既有赏花的情调,又有解结的心志。

生命给你芬芳的丁香的同时,也给你幽怨的“丁香结”。

这就是生活的常态,也是本文给我们的深刻启示。

教材版本:人教版(部编版)教学课时: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单元第2课第1课时课时目标:1、会写“缀、幽”等11个字,会写“宅院、幽雅”等18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写丁香的。

3、学习描写丁香花部分,品读当中优美、生动的语句,边读边想象画面。

学习过程:一、感知文章大意1、简介作家宗璞。

2、理解课题。

(1)板书课题,指名读,正音。

(2)出示丁香花苞的图片,引导学生了解丁香结的字面意思指的是丁香花苞。

(3)学生齐读课题。

3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丁香写了哪些内容。

4、学习字词。

斗室参差单薄缀满幽雅笨拙(1)“开火车”读,读准字音。

(2)理解“斗室”:指小的像斗一样的房子,形容屋子极小。

(3)指导书写:“缀”字右半部分前三个“又”的最后一笔注意变捺为点。

提醒“薄”为上下结构,“幽”字里面不是丝旁。

“缀”的书写要提醒注意写好“拙、雅、襟、恍”这4个同样左窄右宽的字。

5、梳理内容:课文围绕丁香写了哪些内容?(1)交流反馈。

(板书:丁香花丁香结)(2)引导学生在文中找出写丁香花和丁香结的段落。

(第一至第三自然段写丁香花第四至第六自然段写丁香结。

)二、了解丁香特点1、自主学习:默读第一至第三自然段,画出描丁香花的句子。

思考作者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丁香花。

2、交流反馈。

(1)出示写丁香花的句子。

城里街旁,尘土纷嚣之间,忽然呈现出两片雪白,顿使人眼前一亮,再仔细看,才知是两行丁香花。

有的宅院里探出半个银装,星星般的小花缀满枝头,从墙上窥着行人,惹得人走过了还要回头望。

月光下白的潇洒,紫的朦胧。

还有淡淡的幽雅的甜香,非桂非兰,在夜色中也能让人分辨出,这是丁香。

六年级语文上册丁香结教案优秀6篇

六年级语文上册丁香结教案优秀6篇

六年级语文上册丁香结教案优秀6篇《丁香结》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圈画重点语段,理解感悟课文内容。

2、品味课文中优美而富有哲理的语言,积累语句。

3、领会和学习作者由丁香花引发联想,抒发自己的独特感受的写法。

教学重点理解古诗句,领悟文章的意境美。

教学难点品味精美的语言,感悟积极豁达的人生哲理。

教学准备图片,PPT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出示几种花卉的图片,引出丁香花大自然的花卉万紫千红,俗话说,各花入各眼,同学们最喜欢哪种花呢?它有什么特别的含义吗?出示丁香花图片,找同学说说对丁香花的看法和感受。

作家宗璞窗外的三棵白丁香与她朝夕相伴,又让她产生了怎样的情思感悟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作家宗璞的散文《丁香结》,让我们一起去课文中寻找答案吧!导入新课文,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由几种花的象征意义导入新课,为学生学习本篇课文做准备。

二、检查预习1、交流作者的基本资料,教师适当补充。

2、积累生字词:(结合教材课后读读写写,适当补充拓展,注意正音)缀窥幽雅浑浊笨拙单薄遮掩照耀花蕾愁怨断断续续参差斗室朦胧恍然【设计意图】走近作者,知人论世。

积累语文基础知识,打好学习的基础。

三、初读文章,梳理“丁香之结”1、自由散读全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并且圈划出描写“丁香结”的句子。

关注这些句子出现的位置,划分层次。

(教师示范朗读,学生圈划、思考并回答)明确:课文前三段写的是丁香花,后三段写的是丁香结。

2、作者在两部分中,围绕“丁香”各做了什么?尝试添加一个动词,概括段落大意。

明确:课文前三段写的是“赏丁香”,后三段写的是“悟丁香”。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走近文本,探究丁香结。

四、感知文章脉络1、文章的题目是“丁香结”,圈画文中提及“丁香结”的句子,看一看主要出现在文章的哪些段落?(教师示范朗读,学生圈划、思考并回答)预设:文中提及“丁香结”的句子主要集中在文章的后三段。

2、既然“丁香结”出现在文章后三段,那么作者在写“丁香结”之前,用较多的篇幅写了哪些内容呢?(学生思考、概括并回答)预设:文章前三段写的是丁香花,重点写丁香花的色彩、形貌、气味、姿态。

最新-语文六年级上册《丁香结》教案优秀3篇

最新-语文六年级上册《丁香结》教案优秀3篇

语文六年级上册《丁香结》教案优秀3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语文六年级上册《丁香结》教案1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的经历和写作背景,从而掌握文章主旨。

2.培养学生遣词造句能力,帮助学生进行有效的词语积累。

3.培养学生仔细观察事物,欣赏事物内在美的能力。

4、激发学生热爱生命的情感,体悟从容、豁达、积极的人生态度,学习面对困难忧愁无惧无畏、平常心看待的优秀品格。

教学重点:1、继续训练朗读,品味文中优美而富有哲理的语言。

2、学习比喻、拟人描写的方法。

3、深入理解课文内容,领会作者由事物引发联想,抒发自己独特感受的写法。

教学难点:理清文章的线索,把握作者的思路,理解课文蕴含的人生哲理。

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许多花草树木在文学作品中都被赋予了某种品格,如梅花象征高洁,牡丹代表富贵,菊花寓意坚贞,松柏喻指傲岸长青等。

再试着想出几例,与同学交流。

2.图片欣赏“丁香花”二、作者资料及写作背景:作者是一位女作家,给作者的家庭带来巨大的磨难,一家人深受迫害,就连家门外的紫藤萝花,也随之遭难。

“焦虑和悲痛”一直在作者的心头。

在拨乱反正后的。

1982年5月,作者的小弟身患绝症,徘徊在庭院之中,见一株盛开的紫藤萝,睹物思怀,于是在其弟病逝前写成此文。

宗璞(1927~),原名冯宗璞,当代女作家,为著名哲学家、哲学史家冯友兰之女。

其小说《弦上的梦》1978年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三生石》获1977~1978年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另创作了大量游记、散文,《西湖漫笔》、《紫藤萝瀑布》、《丁香结》、《水仙辞》、《三松堂断忆》等,清雅脱俗,温馨自然,充满了情趣、理趣和文化气息。

三、预习反馈:朗读下列词语,并给加点词语注音。

1.迸溅(bèng jiàn)伶仃(líng dīng)盘虬卧龙(qiú)仙露琼浆(qióng)酒酿(niàng)2.解释下面的生词:迸溅:向外溅出或喷射。

《丁香结》教案(优秀8篇)

《丁香结》教案(优秀8篇)

《丁香结》教案(优秀8篇)丁香结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会写11个生字、19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课文的中心思想。

3、品读优美的句子,学习借景抒情的写法。

4、比较古人寄寓在丁香结中的情感,学习作者豁达的胸怀。

过程与方法:学习本文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作者豁达的胸怀,培养自己以豁达胸怀对待人生中的“结”的能力。

【教学重点】1、品读优美句子,学会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

2、理解丁香结的象征意义,体会作者寄寓在丁香结中的情感。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对人生的独特感悟,培养自己以豁达胸怀对待人生中的“结”的能力。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时目标】学习本课的生字词,理清文章的结构,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各种花的图片,最后展示丁香花。

师:文学作品中许多花草树木都被赋予了某种品格,如梅花象征高洁,牡丹代表富贵,菊花寓意坚贞,松柏喻指傲岸长青等。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课文——《丁香结》,看看作者赋予了丁香结什么样的情感。

设计意图:初步了解各种花的特点,为最后的“小练笔”作准备。

2、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3、作者简介。

宗璞,1928年出生,原名冯钟璞,著名哲学家冯友兰之女。

曾就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

当代作家,从事小说与散文创作。

代表作品有短篇小说《红豆》《弦上的梦》,系列长篇小说《野葫芦引》,中篇小说《三生石》。

《弦上的梦》和《三生石》分别荣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和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设计意图:散文教学首先要创造情境,以便引出主题,因此这个环节可用谈话的方式带领学生入境,这样,既可激发学生阅读的欲望,又让学生根据课题设下疑问,为接下来理解重难点做好铺垫。

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

1、自学提示。

(1)自由读课文,并画出生字词,注意把课文读通顺。

(2)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

2、生字。

师指导书写“缀、幽、雅、案”等字并组词。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丁香结公开课教案(推荐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丁香结公开课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丁香结公开课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丁香结公开课教案第【1】篇〗教学设计(详案)《丁香结》教学方案第1课时【课时目标】1.会写“缀、窥”等13个字,会写“宅院、幽雅”等19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写丁香的。

3.学习描写丁香花部分,品读当中优美、生动的语句,边读边想象画面。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写丁香的。

【教学难点】学习描写丁香花部分,品读当中优美、生动的语句,边读边想象画面。

【教学过程】一、课程导入1.出示:许多花草树木在文学作品中都象征着某种品格,比如——“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莲花,“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的梅花,“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的青松,那么丁香又被赋予了什么寓意呢?让我们走进《丁香结》。

设计意图:通过诗歌创设情境,引起学生思考花草树木的象征意义,引出课题丁香。

2.作者简介宗璞,原名冯钟璞,女,1928年出生。

当代作家,著名哲学家冯友兰之女。

曾就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从事小说和散文创作。

系列长篇小说《野葫芦引》中第二部《东藏记》获得第六届茅盾文学奖。

代表作品有短篇小说《红豆》《弦上的梦》,系列长篇小说《野葫芦引》和散文《紫藤萝瀑布》等。

3.理解课题:丁香结(1)板书课题,指名读,正音。

(2)出示丁香花苞的,引导学生了解丁香结的字面意思指的是丁香花苞。

(3)学生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1.听读任务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丁香写了哪些内容。

2.随文识字词随文出示含有生字的词语和课文中标注拼音的词语。

参差芭蕉妩媚花苞(课文注音)斗室单薄缀满幽雅笨拙(1)“开火车”读,读准字音。

(2)理解“斗室”:指小得像斗一样的房子,形容屋子极小。

3.集中识字组织学生自主认识生字,全班交流识字方法。

缀幽雅案拙薄糊蕾恰襟恍怨4.梳理内容课文围绕丁香写了哪些内容?(1)交流反馈。

(板书:丁香花丁香结)(2)引导学生在文中找出写丁香花和丁香结的段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释义:
纷嚣:纷乱喧嚣参差:长短、大小、高低等不一致。
恍然:突然,忽然。妩媚:形容女子、花木等姿态美好可爱。
四、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思考:
1、作者在写“丁香结”之前,用较多的篇幅写了什么?明确:丁香花
2、丁香结主要出现在文中的哪些地方?明确:后三段。
3、前三段写什么?后三段可以概括为什么?
明确:
3.如何理解作者把雨中的紫丁香比作“印象派的画”?
明确:“印象派”是19世纪下半叶法国兴起的绘画艺术流派,注重光色变化和瞬间印象的表达,画作中的不同景物轮廓模糊,色彩交错渗透,给人以朦就之感。用印象派的画作来比细雨迷蒙中朦胧绰约、紫色与白色相互渗透交融的丁香,是十分新奇而又贴切的。
三、总结主题内涵
丁香结象征生活中化解不开的烦恼、愁怨,结是解不完的,人生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生命给了你丁香的芬芳,同时也给了你幽怨的“丁香结”,很多棘手的问题、烦恼、优愁充斥着生活,不能够被立刻化解,作者认为这是一种常态。如果人生没有任何因难,反而缺少起伏,太平淡无味了,作者发出如此超然物外的感叹,表达了她从容、豁达、积极的人生态度,对困难忧愁无惧无畏、平常心看待的优秀品格。
教学难点
准确理解作者寄托于丁香的情思,学习借物说理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许多花草树木在文学作品中都被赋予了某种品格,比如“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中的梅花,以它的高洁、坚强品格,给人以立志奋发的激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菊花被周敦颐比作花中的隐士。“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的牡丹,象征着荣华富贵,“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的松柏象征着坚贞不屈,同学们能不能再举出几个象征意义的花草例子?比如,丁香花象征着——
雨中的丁香朦胧绰约,线条模糊,颜色交融柔和,犹如一幅色彩边缘模糊、柔和婉约的画作,着了水滴的丁香花格外妩媚,十分打动人,不禁让作者赞同古人常将丁香和微雨联系在一起的写法。
六、作业:
背记本课生字、解词,并写于作业本上
第二课时
一、检查作业导入新课
二、问题探究
1、细读课文,看看作者是从那几个方面描写丁香的,赋予了丁香什么样的品格?
明确:从色彩、形貌、气味、姿态等方面描写丁香,赋予了丁香灵动幽雅、洁白无瑕、可爱芬芳的品格。
2、思考“每到春来,伏案时抬头便看见檐前积雪。”“从外面回来时,最先映入眼帘的,也是那一片莹白,……”作者在这两句话中用“积雪”和“莹白”替代“丁香”,有什么好处?
明确:首先,用“积雪”和“莹白”可以避免反复提到“丁香”带来的重复累赘之感,使得行文畜于变化,更重要的是从修辞手法上讲,“积雪”是借喻(借用喻体来替代本体,不出现本体和比喻词),“莹白”是借代(借用事物的特征来替代事物本身,如下文“参差的绿”也是如此)直接出现“积雪”和“莹白”,能够更鲜明更直观地突出丁香的特点:“积雪”不仅言其白,而且言其多而纯净、轻柔;“莹白”不仅言其白,而且言其光洁,给人眼前一亮之感。
年月日
课题
丁香结
课型
新授
课时
3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品析文章凝练生动的语言,把握丁香花的形象特点
2、准确理解作者寄托于丁香的情思,学习借物说理的写作方法。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在朗读中体悟作者优美的语言,领悟写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领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学会豁达、勇敢地面对人生的问题。
教学重点
品析文章凝练生动的语言,把握丁香花的形象特点
四、拓展延伸
欣赏李商隐的《代赠二首》(其一)、李璟的《摊破浣溪沙》并体味课文中引用其中诗句的作用(诗文见课本p9)
这两首诗词写的都是离愁,诗歌萦绕着含愁不解的气息,情致宛转。文中引用其中关于丁香结的诗句,从另一角度展示了丁香结的形象,一方面丰富了丁香结的内涵,印证在古诗文中“丁香结”的形象确与“愁”分不开;同时为后文作者一反古人寄托在丁香结上的情感,以开阔的胸襟开拓“丁香结”的新境界做铺垫,表达了作者寄托于丁香花的理念和志趣。
前三段主要写丁香花,重在赏花
(1)城里的丁香花的色彩和姿态。(2)城外的丁香花美丽芬芳。
(3)斗室外与作者生活紧密联系的三棵白丁香树。
后三段主要写丁香结,重在悟花
结论:文章分为两部分,前三段为第一部分:赏花,后三段为第二部分:悟花
五、品读课文,找出文中优美的语句,并作简单批注,感知散的语言美。
示例1:“有的宅院里探出半树银装,星星般的小花缀满枝头,从墙上窥着行人,惹得人走过了还要回头望。”
请同学们在宗璞的《丁香结》一文中试着寻找答案。
二、作者介绍:
宗璞,原名冯钟璞,女,1928年出生,常用笔名宗璞,笔名另有丰非、任小哲等。原籍河南省唐河县,生于北京,著名哲学家冯友兰之女。曾就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当代作家,从事小说与散文创作。宗璞多年从事外国文学研究,吸取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之精粹,学养深厚,气韵独特。
五、本课小结:
丁香结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哀怨的象征,常用来渲染一种忧郁,凄冷、绝望的情绪或气氛,但是在这篇文章里,作者从色、形,味等多个角度极细致地雕画出了丁香鲜润、妩媚、纯洁、轻灵的形象,丁香褪去了怨妇的愁容,展现出纯粹的花的魅力,宛若与作者相依相伴的知音,丁香结的愁堵只是为作者的想象平添了一接浪漫的诗情,却困不住作者的心灵,丰富的人生阅历使她在面对生活中一个个“结”时,显得那么自信优程,无畏无惧。
六、作业:
体会和学习本文借物说理的写法,选择你喜欢的一种花,写一个小片段。150字左右
代表性作品有短篇小说《红豆》《弦上的梦》,系列长篇《野葫芦引》和散文《紫藤萝瀑布》等。另有著作:《三生石》《我是谁》《铁箫人语》。
三、初读课文,疏通字词
1、注音:
宗璞(pú)笨拙(zhuō)斗室(dǒu shì)朦胧(méng lóng)搁置(gē)
缀满(zhuì)窥着(kuī)参差(cēn cī)妩媚(wǔmèi)纷嚣(xiāo)
这句话运用了拟人和比喻的手法。用“探”、“窥”这样的动词赋予丁香花人的情态,使丁香花更显俏皮活泼,生机勃勃。用星星比小花,形象地写出了丁香花小巧、繁密、耀眼的特点。
示例2:“在细雨迷蒙中,着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妩媚。花墙边两株紫色的,如同印象派的画,线条模糊了,直向窗外的莹白渗过来。让人觉得,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