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丁香结公开课教案

合集下载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丁香结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丁香结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丁香结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丁香结教案与反思第【1】篇〗【学习目标】1.整体感知,学会多角度描写景物方法。

2.品读优美句子,理解丁香结的象征意义。

3. 学习本文多角度描写景物方法,仿写作文。

4.比较古人寄寓在丁香结中的情感,学习作者豁达的胸怀。

【学习重难点】品读优美句子,学会多角度描写景物方法。

理解丁香结的象征意义,体会作者寄寓在丁香结中的情感。

培养自己以豁达胸怀对待人生中“结”的能力。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文学作品中许多花草树木都被赋予某种品格,如梅花象征高洁,牡丹代表富贵,松柏喻指长青。

试着再举出几例。

今天我们来学习《丁香结》,看看作者赋予丁香结什么样的情感。

二、作者介绍:宗璞,1928年生,女,原名冯钟璞。

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红豆》《桃园女儿嫁窝谷》《不沉的湖》等,中篇小说《三生石》,《弦上的梦》和《三生石》分别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和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三、词语:缀窥幽雅浑浊笨拙单薄遮掩照耀花蕾愁怨断断续续四、整体感知:1.朗读课文,看看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丁香花的?(1)形状:星星般的小花、许多小花形成一簇;(2)颜色:紫色、白色;(3)气味:淡淡的优雅的甜香。

从感觉角度分析,形状、颜色、气味是哪种感觉? ---视觉、嗅觉作者赋予丁香什么样的品格?(结合课文,圈画出关键词,总结归纳)——灵动优雅洁白无瑕可爱芬芳2.朗读课文4-6段,思考什么是丁香结?本义:丁香花蕾上,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

象征意义:人生中不顺心的事(愁怨)——知识链接:品读《梨花》思考象征意义(纯情)3.作者多年赏花,为何今年突然明白丁香结内涵?雨后赏花的触动自身经历的感悟(经受病痛折磨)4.作者对丁香结持什么态度?从容、豁达、积极古人对丁香结也有自己感悟,品读李商隐的《代赠二首》和李璟的《摊破浣溪沙》,体会古人对丁香结理解。

代赠二首唐代:李商隐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横绝月中钩。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丁香结》优质教案及说课稿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丁香结》优质教案及说课稿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丁香结》优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认识“芭、妩”等5个生字,会写“缀”、“幽”等8个生字。

会写“宅院、幽雅、伏案”等16个词语。

2.抓住描写丁香的语句展开想象,深入理解内容,从色彩、形状、香味等方面加以感悟与体会。

3. 感悟丁香的美,并由“丁香结”启发人生思考,并结合实际,谈谈蕴含的道理。

教学重点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中再现丁香的美,并体会作者对丁香的喜爱之情。

教学难点抓住结尾“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么”深入理解,明白道理:人要以豁达胸怀对待生活中的“结”。

教学准备1.准备丁香的图片。

2.准备赞美丁香花的古诗。

3.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两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师:(出示丁香的图片)文学作品中许多花草树木都被赋予某种品格,如梅花象征高洁,牡丹代表富贵,菊花寓意坚贞,松柏喻指永葆青春等。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丁香结》,作者又赋予了丁香什么样的情感呢?让我们一边读,一边想象,知道这花中的含义。

2.师板书课题 2.丁香结齐读课题3.出示图片,介绍作者。

宗璞,1928年出生,女,原名冯钟璞,著名哲学家冯友兰之女。

曾就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

当代作家,从事小说和散文创作。

代表作有短篇小说《红豆》,系列长篇《野葫芦引》和散文《紫藤萝瀑布》等。

《弦上的梦》和《三生石》分别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和全国优秀长篇小说奖。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出示自学提示: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画出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并借助词典等学习工具书理解。

2.教师检查学生学习情况。

(1)检查生字读音。

①参差(cēn cī)芭蕉(bā)衣襟(jīn)妩媚(wǔ)②“薄”是一个多音字,在字典中有三个读音,一个读bo,当“迫近、靠近”讲,组词是日薄西山;还有的当“轻微、少”、“不强壮”、“不厚道”、“看不起”等意思,组词是“广种薄收”、“单薄”、“轻薄”、“厚古薄今”等;一个读bo,组词是薄荷,多年生草本植物;还有一个读音是bao,表示感情冷淡、不浓、不肥沃等意思。

最新-语文六年级上册《丁香结》教案优秀3篇

最新-语文六年级上册《丁香结》教案优秀3篇

语文六年级上册《丁香结》教案优秀3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语文六年级上册《丁香结》教案1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的经历和写作背景,从而掌握文章主旨。

2.培养学生遣词造句能力,帮助学生进行有效的词语积累。

3.培养学生仔细观察事物,欣赏事物内在美的能力。

4、激发学生热爱生命的情感,体悟从容、豁达、积极的人生态度,学习面对困难忧愁无惧无畏、平常心看待的优秀品格。

教学重点:1、继续训练朗读,品味文中优美而富有哲理的语言。

2、学习比喻、拟人描写的方法。

3、深入理解课文内容,领会作者由事物引发联想,抒发自己独特感受的写法。

教学难点:理清文章的线索,把握作者的思路,理解课文蕴含的人生哲理。

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许多花草树木在文学作品中都被赋予了某种品格,如梅花象征高洁,牡丹代表富贵,菊花寓意坚贞,松柏喻指傲岸长青等。

再试着想出几例,与同学交流。

2.图片欣赏“丁香花”二、作者资料及写作背景:作者是一位女作家,给作者的家庭带来巨大的磨难,一家人深受迫害,就连家门外的紫藤萝花,也随之遭难。

“焦虑和悲痛”一直在作者的心头。

在拨乱反正后的。

1982年5月,作者的小弟身患绝症,徘徊在庭院之中,见一株盛开的紫藤萝,睹物思怀,于是在其弟病逝前写成此文。

宗璞(1927~),原名冯宗璞,当代女作家,为著名哲学家、哲学史家冯友兰之女。

其小说《弦上的梦》1978年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三生石》获1977~1978年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另创作了大量游记、散文,《西湖漫笔》、《紫藤萝瀑布》、《丁香结》、《水仙辞》、《三松堂断忆》等,清雅脱俗,温馨自然,充满了情趣、理趣和文化气息。

三、预习反馈:朗读下列词语,并给加点词语注音。

1.迸溅(bèng jiàn)伶仃(líng dīng)盘虬卧龙(qiú)仙露琼浆(qióng)酒酿(niàng)2.解释下面的生词:迸溅:向外溅出或喷射。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课《丁香结》教案优秀4篇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课《丁香结》教案优秀4篇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课《丁香结》教案优秀4篇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课《丁香结》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会写“缀、幽、雅”等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宅院、幽雅、伏案”等词语。

2、初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划分层次,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丁香的特点。

教学难点1、正确读写生字新词。

2、理清文章的层次,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教师出示花草树木及其象征意义的图片,学生仔细观看,交流感受,进入本课的学习。

教案导语:同学们,看到这些图片,你是否会浮想联翩?古往今来的文学作品中,许多花草树木都被赋予某种品格,如梅花象征高洁,牡丹代表富贵,菊花寓意坚贞等。

今天,我们来学习课文——《丁香结》,去文中看一看作者又赋予了丁香结怎样的象征意义。

2、出示课题,理解课题。

(板书:丁香结)明确:“丁香结”表面指丁香的花蕾,实际指人生中的很多问题。

以此为题,寓意深刻,易引起学生探究文本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

1、简单介绍作者及相关写作背景。

宗璞当代女作家,原名冯钟璞。

1928年生于北京,哲学家冯友兰之女。

她多年从事外国文学研究,吸取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之精髓,学养深厚,气韵独特。

她的小说刻意求新,语言明丽而含蓄,流畅而有余韵;她的散文情深意长,隽永如水。

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弦上的梦》《红豆》,长篇小说《野葫芦引》,散文《紫藤萝瀑布》等。

2、学生自读课文,遇到难读的词语、句子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顺。

3、检查字词预习情况。

(1)出示字词,指名认读,注意变色的字。

教师纠正字音,学生识记生字和词语。

宅院缀满幽雅断断续续伏案浑浊笨拙眼帘参差单薄照耀文思梦想迷蒙印象模糊恍然愁怨顺心平淡◆需注意的字音:“缀”和“拙”是翘舌音;“薄”是多音字,在本课中读作bó;“恍”是后鼻音,注意不要读错。

◆需注意的字形:“雅”右边是“隹”,不要写成“住”或“佳”;“薄”是上下结构,不要写成左右结构。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丁香结公开课教案(推荐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丁香结公开课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丁香结公开课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丁香结公开课教案第【1】篇〗教学设计(详案)《丁香结》教学方案第1课时【课时目标】1.会写“缀、窥”等13个字,会写“宅院、幽雅”等19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写丁香的。

3.学习描写丁香花部分,品读当中优美、生动的语句,边读边想象画面。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写丁香的。

【教学难点】学习描写丁香花部分,品读当中优美、生动的语句,边读边想象画面。

【教学过程】一、课程导入1.出示:许多花草树木在文学作品中都象征着某种品格,比如——“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莲花,“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的梅花,“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的青松,那么丁香又被赋予了什么寓意呢?让我们走进《丁香结》。

设计意图:通过诗歌创设情境,引起学生思考花草树木的象征意义,引出课题丁香。

2.作者简介宗璞,原名冯钟璞,女,1928年出生。

当代作家,著名哲学家冯友兰之女。

曾就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从事小说和散文创作。

系列长篇小说《野葫芦引》中第二部《东藏记》获得第六届茅盾文学奖。

代表作品有短篇小说《红豆》《弦上的梦》,系列长篇小说《野葫芦引》和散文《紫藤萝瀑布》等。

3.理解课题:丁香结(1)板书课题,指名读,正音。

(2)出示丁香花苞的,引导学生了解丁香结的字面意思指的是丁香花苞。

(3)学生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1.听读任务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丁香写了哪些内容。

2.随文识字词随文出示含有生字的词语和课文中标注拼音的词语。

参差芭蕉妩媚花苞(课文注音)斗室单薄缀满幽雅笨拙(1)“开火车”读,读准字音。

(2)理解“斗室”:指小得像斗一样的房子,形容屋子极小。

3.集中识字组织学生自主认识生字,全班交流识字方法。

缀幽雅案拙薄糊蕾恰襟恍怨4.梳理内容课文围绕丁香写了哪些内容?(1)交流反馈。

(板书:丁香花丁香结)(2)引导学生在文中找出写丁香花和丁香结的段落。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课程《丁香结》教案设计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课程《丁香结》教案设计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课程《丁香结》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 认识“芭”“蕉”等8个生字,会写“缀”“幽”等15个字,正确读写“宅院”“幽雅”等19个词语。

-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 能说出丁香结引发了作者对人生怎样的思考。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品味重点词句,体会丁香花的美和丁香结的象征意义。

- 学习作者由事物引发联想的写作方法,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悟作者豁达的人生态度,培养学生积极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 理解丁香结的象征意义,体会作者由丁香结引发的对人生的思考。

- 学习作者描写丁香花的方法,品味优美的语言。

2. 教学难点- 深入理解丁香结与人生的关系,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生活中的困难。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包含丁香花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四、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展示丁香花的图片,提问学生:“同学们,你们认识这种花吗?它有什么特点呢?”引导学生观察图片,简单描述丁香花的外形。

2. 引出课题“丁香结”,并提问:“看到这个课题,你们有什么疑问吗?”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生字词多读几遍。

- 教师出示生字词:“芭蕉”“衣襟”“恍然”“浑浊”等,指名学生认读,正音。

- 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识字,如“襟”可以通过联系“衣服”来记忆字形,“恍”可以用“换一换”的方法,把“光”换成“忄”。

2. 学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 指名学生回答,教师引导学生概括课文内容:作者描写了城里、城外和斗室外丁香花的不同姿态,以及由丁香结引发的对人生的思考。

(三)研读课文,感受丁香花的美1. 学习第1 - 3自然段,感受城里丁香花的特点。

- 学生轻声朗读这几个自然段,圈画出描写丁香花的词句。

- 教师引导学生抓住“星星般的小花”“许多小花形成一簇,许多簇花开满一树”等词句,体会丁香花的繁茂和小巧玲珑。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丁香结公开课教案(推荐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丁香结公开课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丁香结公开课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丁香结公开课教案第【1】篇〗丁香结教案设计设计说明本篇散文描写了丁香花的颜色、形态、香味,分别从视觉、嗅觉的角度描写丁香花的幽雅、香甜。

作者由丁香结展开联想,开始了对人生的体悟。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阅读时能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

”教学设计中,紧紧围绕单元学习要素,引导学生在阅读描写丁香花的语句时,体会作者从多角度、多感官描写丁香花,从而学习多角度描写的方法。

在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联想到身边的植物。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搜集有关丁香的诗句,观察自己喜欢的花。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引入1.课件出示下面几种花木的,引导学生欣赏:牡丹、莲花、菊花、梅花、松柏等。

引言:文学作品中,许多花草树木被赋予某种品格。

象征富贵的牡丹,高洁纯净的莲花,坚强乐观的梅花,坚贞不屈的菊花,毅然挺立的松柏。

丁香,作者又赋予了它怎样的情怀呢?让我们到字里行间去细细体味。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直观欣赏导入,引入创设的情境。

在感受其他花草树木的象征意义时,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

同时也为理解课文内容设下疑问,为理解新的内容做好铺垫。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解决不认识的生字,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2.出示词语,检测学生词语掌握的情况。

缀满朦胧幽雅伏案笨拙单薄模糊花蕾恍然愁怨宅院浑浊参差眼帘照耀文思梦想迷蒙衣襟顺心平淡3.重点指导“幽”“薄”的写法。

幽:共九笔,第一笔为竖,第一笔写得稍长一些,第八笔竖折起笔稍矮。

整个字左右匀称。

薄:上下结构,不要写成左右结构。

第八笔是竖。

整个字笔画较多,要写得紧凑一些。

“艹”要写得宽一些,“甫”写得小一些,“寸”要支撑住上面的“甫”。

4.理解重点词语。

朦胧:不清楚;模糊。

笨拙:笨;不聪明;不灵巧。

参差:长短、高低、大小不齐;不一致。

丁香结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课《丁香结》教案8篇

丁香结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课《丁香结》教案8篇

丁香结教案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课《丁香结》教案8篇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需要用到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敬业的小编为大伙儿找到的8篇丁香结教案的相关范文,仅供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丁香结》读书笔记篇一初读宗璞的《丁香结》,就像隔着一层轻纱去赏丁香的潇洒,去解丁香理不清的愁绪,去会丁香的冷漠,凄清和惆怅。

丁香是潇洒的,朦胧的。

就像幽姬那样,总是那个竹林间快闪而过的紫色身影。

丁香是初春的使者,公路上,汽车飞速驰骋。

走后,从天空上悠悠飘下来的雪白的几片花瓣————那是丁香的泪!一簇簇,一束束开在丁香三角地里,北极星也上天幕值勤了,月亮也出来守护那簇梦一般的丁香。

月光仿佛给予了丁香更加崭新的力量。

丁香就如同睡眼朦胧的少女,这柔和的月光才是她较洒脱,较随性的生活。

宗璞给了她们充满灵性的魂魄,给了她们迷人的身躯,让她们在城市纷嚣的一角变得格外靓丽。

丁香的每一个结,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

她的结里,有千丝万缕理不清的愁怨,她们缠在一起,又无法解开,每一条愁绪,每一条哀愁都密不可分,但这就是丁香,她独自哀愁,独自彷徨,独自走过悠长而寂寥的雨巷的丁香。

微雨和丁香本就应该连在一起,那丁香就像娇花照水的林黛玉。

清晨,窗外烟雨蒙蒙,飘飘洒洒,映着那丁香似有似无,醉了人的眼眸,这微雨,这丁香,便不由自主的烙在了心底。

宗璞把那结比做人生的难事,坎坷重重,但若人生路上没有了台阶,我们又如何向顶峰发起挑战呢?丁香结是解不完的,愁怨是离不开的,但痛苦却只能暂时的,明天才是较好的。

丁香是冷漠的,凄清的,惆怅的。

或许也是戴望舒的《雨巷》中那位撑着油纸伞的姑娘。

四月的江南,邂逅了一场又一场花谢花飞。

原本寂寥的雨巷,因为有了丁香花,有了这个结着愁怨的姑娘,变得多了几分淡妆浓抹的春意。

她虽然冷漠,凄清,惆怅,但心中依然有属于春天的柔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情,使意境更加优美。
3. 研读第 5 自然段
( 1)只是赏过这么多年的丁香,却一直不解,何以古人发明了丁香结的说法。
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承上启下。
( 2)今年一次春雨,久立窗前,望着斜伸过来的丁香枝条上一柄花蕾。小小的花苞圆
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我才恍然,果然是丁香结!
①丁香结的意义是什么?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
思考: 古人对丁香寄寓着怎样的情感?怎样理解作者引用的古人的诗句,
引用它有什么
作用?
“芭蕉不展丁香结” 、“丁香空结雨中愁” ,这两句诗中把花蕾丛生的丁香,喻人愁心不
解,丁香在古人的眼中就是惆怅的代表, 愁思的象征。 作者引用古诗句有利于表达自己的感
黄色的一圈, 像小女孩穿的撑开的一圈黄裙子, 中间有几根伸出来, 顶端也是金黄色的花芯,
很淡雅,让人百看不厌。 凑近鼻子闻一下,你就能闻到水仙花发出的那股淡淡的香味,
清淡
宜人……
五、作业布置
1. 体会和学习本文的写法,选择你喜欢的一种花,写一个小片段。
2. 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次划分。
第一部分( 1-3 ):赏花
第二部分( 4-6 ):悟花
2. 朗读课文,看看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丁香花的?
( 1)形状:星星般的小花、许多小花形成一簇;
( 2)颜色:紫色、白色;
( 3)气味:淡淡的优雅的甜香。
从感觉角度分析,形状、颜色、气味是哪种感觉?
--- 视觉、嗅觉
3. 作者赋予丁香什么样的品格?(结合课文,圈画出关键词,总结归纳)
雨后赏花的触动。
补充介绍:作者自身经历的感悟。 (经受病痛折磨。 )
4. 研读第 6 自然段。
( 1)默读第 6 自然段,思考:作者对丁香结什么态度?你从哪里能看出来?
每个人一辈子都有许多不顺心的事, 一件完了一件又来。 所以丁香结年年都有。结,是
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是太平淡无味了么?
本义: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
象征意义:人生中不顺心的事(愁怨)
②说说作者为什么把丁香花喻为“丁香结”?
作者把丁香花比作丁香结的原因有两个: 一是丁香花的花苞圆圆的, 鼓鼓的, 恰如衣襟
上的盘花扣。二是丁香花负担着解不开的愁怨。
③作者多年赏花,为什么今年突然明白了丁香结的内涵?
②为什么说“那十字小白花,那样小,却不显得单薄”?
丁香花虽然微小却繁多, 单个的固然单薄, 可是众多的花聚到一起就形成许多簇, 使整
棵树耀眼夺目。
(二)研读课文第二部分。
1. 指名读第 4 至 6 自然段。 思考: 在这部分, 哪些是作者对丁香花的具体描写?哪些是
作者对丁香结的感悟?
读后小组里交流,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丁香结》教学方案
教材解析
《丁香结》 是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二篇课文。 写的是作者多少年来心里一直
装着丁香,装着古人吟咏丁香的诗句,在一次春雨中忽然发现一柄柄的花蕾恰似一个个的
“结”,于是联想到“丁香空结雨中愁”的诗句,开始了作者的人生体悟。从古人的“丁香
结”的诗句开始, 作者写到了微雨, 写到了人生的愁怨和不顺心的事, 得到了生命需要 “结”,
赋予丁香花什么样的情感呢?这节课,让我们继续学习《丁香结》

二、品读课文
(一)研读课文第一部分。
1. 指名读第 1 至 3 自然段。
2. 思考: 这三个自然段分别写了哪里的丁香花, 各是怎样的?找出你喜欢的描写丁香花
的句子。
第一自然段描写了城里街旁、宅院里的丁香花;第二自然段描写的是校园里的丁香花;
( 2)最好的是图书馆北面的丁香三角地,种有十数棵的白丁香和紫丁香。月光下白的
潇洒,紫的朦胧。
说一说,这样写有怎样的表达效果呢?
表达了作者对丁香花的喜爱,同时也感受到了作者因丁香而带来的欢愉。
( 3)每到春来,伏案时抬头便看见檐前 积雪 。雪色映进窗来,香气直透毫端。人也似
乎轻灵的多,不那么浑浊笨拙了。从外面回来时,最先映入眼帘的,也是那一片莹白……
见南山” 中的菊花被周敦颐比作花中的隐士。 “唯有牡丹真国色, 花开时节动京城” 的牡丹,
象征着荣华富贵,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的松柏象征着坚贞不屈,同学们能不能再举
出几个象征意义的花草例子?比如,丁香花象征着——
请同学们在宗璞的《丁香结》一文中试着寻找答案。
2. 教师板书课题——丁香结,学生齐读课题。
作者对丁香结的态度是从容、豁达、积极的。
古人寄托在丁香结的情感是愁思,是忧怨,这从李商隐的《代赠二首》和李璟的《摊破
浣溪沙》 就可以体会到。 而作者一反古人寄托在丁香结上的情感, 以开阔的胸襟为今天的读
者开阔一个“丁香结”全新的艺术境界。
( 2)“结,是解不完的;人生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是太平淡无味了吗?”
“莹白”代指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指丁香;避免反复提到“丁香”带来的重复。能够更鲜明更直观地突出丁香的特点:色
白且纯净、轻柔、给人眼前一亮。
( 4)那十字小白花, 那样小, 却不显得单薄。 许多小花形成一簇, 许多簇花开满一树,
遮掩着我的窗,照耀着我的文思和梦想。
①怎样理解“照耀”?
既写出了花白的如雪如月,似有光辉晕出,又写了花对人的影响,花和人相依相伴。
我们既有赏花的情调,又有解结的心志。 生命给你芬芳的丁香的同时, 也给你幽怨的“丁香
结”。这就是生活的常态,也是本文给我们的深刻启示。
四、能力提升
小练笔:选择你喜欢的一种花,写一个小片段。
水仙花养在水里。它叶子是碧绿的, 又窄又直,在叶子顶端部分开始弯下来。如果连着
根部看,就像一棵立着的青葱一样,挺有趣!水仙花的花不大,花瓣是淡黄色的,花心是金
②想象一下这幅画面,作者为什么说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
因为雨中的丁香朦胧绰约,线条模糊,颜色交融柔和,犹如一幅色彩边缘模糊、柔和婉
约的画作。
( 2)
代赠二首(其一)
李商隐
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横绝月如钩。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摊破浣溪沙
李璟
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
二、初读课文
1. 介绍作者。
宗璞:原名冯钟璞,女, 1928 年出生,常用笔名宗璞,笔名另有丰非、任小哲等。原
籍河南省唐河县,生于北京,著名哲学家冯友兰之女。当代作家,从事小说与散文创作。宗
璞多年从事外国文学研究,吸取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之精粹,学养深厚,气韵独特。
代表性作品有短篇小说《红豆》 《弦上的梦》 ,系列长篇《野葫芦引》和散文《紫藤萝瀑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内容,感悟中心。
3. 品读优美句子,学习借景抒情的写法。
4. 比较古人寄寓在丁香结中的情感,学习作者豁达的胸怀。
教学重点
1. 品读优美句子,学会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
2. 理解丁香结的象征意义,体会作者寄寓在丁香结中的情感。
教学难点
培养自己以豁达胸怀对待人生中“结”的能力。
2. 研读第 4 自然段,感受雨中的丁香。
( 1)雨中的丁香是怎样的?
在细雨迷蒙中, 着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妩媚。花墙边两株紫色的,如同印象派的画,
线条
模糊了,直向窗外的莹白渗过来。让人觉得,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
①在这几句中,雨中的丁香具有什么特点?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来表现雨中的丁
香?
格外妩媚、朦胧、如梦如幻,作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紫色的丁香比作印象派的画。
愁怨和不顺心的事,感悟到了生命需要“结” ,否则就平淡无味的人生认识。
四、总结感悟
谁说草木无情 ?它们也各有自己的品性与精神。宗璞笔下的丁香就是如此。作者从多个
角度展现了丁香花的形象, 丰富了丁香花的内涵, 不禁让我们喜欢上了这一簇簇的可爱的丁
香花。 这是一篇清新雅致的散文, 你喜欢作者笔下的丁香花吗?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
3. 检测字词预习情况。
( 1)出示字词,指名认读,注意变色的字。教师纠正字音,学生识记生字和词语。
宗璞
笨拙
斗室
朦胧
搁置
缀满
窥着
参差
妩媚
纷嚣
单薄
芭蕉
衣襟
幽雅
模糊
恍然
( 2)词语解释。
纷嚣:纷乱喧嚣
参差:长短、大小、高低等不一致。
恍然:突然,忽然。
妩媚:形容女子、花木等姿态美好可爱。
三、整体感知
1. 快速默读课文,思考: 课文分为哪几部分, 根据每一部分的意思,小组讨论全文的层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生字词,搜集作者的资料以及有关丁香花的诗句,朗读课文。
课时安排
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图片导入
1. 许多花草树木在文学作品中都被赋予了某种品格,
比如“宝剑锋从磨砺出, 梅花香自
苦寒来”中的梅花,以它的高洁、坚强品格,给人以立志奋发的激励,
“采菊东篱下,悠然
( 3)人生的道路上充满了荆棘, 学完了课文, 你认为应该怎样对待人生的挫折与不幸?
三、总结概括
思考:作者为什么能将见到的丁香花写成这么美的文章呢?
①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
②能展开丰富的想象,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
③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
作者以丁香结象征生活中解不开的愁怨。 结,是解不完的; 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
①小讨论:和原句对比读,哪句话给你印象更为深刻
?
不然,太平淡无味了。
不然,岂不是太平淡无味了么?
反问语气更强烈。表达了“我”洞明世事,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