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丁香结》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丁香结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丁香结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丁香结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丁香结教案与反思【第1篇】《丁香结》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了解课文是从哪些方面描写丁香的,品味优美的语言。

2. 学习把重点部分写得详细的方法。

3. 理解作者对“丁香结”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1.品读优美句子,想象画面,体会把事物写得详细;2.理解丁香结的象征意义,体会作者寄寓在丁香结中的情感。

教学难点解读丁香结,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一、导入1. 用导入。

同学们,见过丁香花吗?我们今天一起去赏丁香花。

(ppt 放丁香花的),赏完图中的丁香花。

2. 介绍丁香花。

3. 让我们一起走进作家宗璞的文字,去感受作者笔下丁香花。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丁香。

1. 默读课文,思考:说说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丁香的?(丁香花和丁香结)2. 作者笔下的丁香花是那样的美好,它美在了哪里,我们浏览课文,找出相关语句画下来。

(1)学生找出语句,说一说这是关于丁香花的什么的描写,教师书写样子、颜色、气味。

(2)重点指导两个句子:每到春来,伏案时抬头便看见檐前积雪。

雪色映进窗来,香气直透毫端。

(这里的“积雪”指什么?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在细雨迷蒙中,着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妩媚。

花墙边两株紫色的,如同印象派的画,线条模糊了,直向窗前的莹白渗过来。

让人觉得,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

(雨中的丁香具有怎样的特点?想象一下这幅画面。

作者为什么说“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3)配乐朗读,感受画面美。

三、深入课文,解读形象1.感受丁香结的形似。

无论是月下的丁香,春来窗外的丁香,还是细雨中的丁香都有不同的色彩美。

如此美的丁香花却有着解不开的结,古人称之为丁香结,丁香结是什么样的呢,文中是怎么说的?(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

)2了解象征意义。

说起丁香结,自古就有诗句描写它。

古人诗云:芭蕉不展丁香结,丁香空结雨中愁。

你从这两句诗中感受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六年级统编版语文《丁香结》教案

六年级统编版语文《丁香结》教案

六年级统编版语文《丁香结》教案一、教学目标1.会写“缀、幽”等13个字,会写“宅院、幽雅”等20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由丁香结引发的人生思考。

3.品味优美的语言,学习作者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

4.感悟作者豁达的人生态度,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生活情趣。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丁香的喜爱之情和由丁香结引发的人生思考。

品味优美的语言,学习作者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

2.教学难点理解“丁香结”的象征意义,感悟作者豁达的人生态度。

三、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赏析法、情境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展示丁香花的图片或播放丁香花的视频,让学生欣赏丁香花的美丽。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花吗?你们对丁香花有哪些了解呢?引出课题《丁香结》。

2.初读课文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词,借助工具书认读生字词。

检查生字词的掌握情况,指名读、齐读生字词。

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可以分为几个部分?3.精读课文学习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

指名读第1-3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象丁香花的画面。

提问:这部分主要写了丁香花的哪些特点?作者是从哪些角度描写丁香花的?引导学生找出“白的潇洒,紫的朦胧”“如印象派的画,线条模糊了”“月光下白的潇洒,紫的朦胧”等语句,体会丁香花的颜色、形状和香味等特点。

作者从视觉、嗅觉等角度描写丁香花,使丁香花的形象更加生动具体。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1-3自然段,读出丁香花的美丽和优雅。

学习第二部分(第4-6自然段)。

默读第4-6自然段,思考:这部分主要写了什么?作者为什么把丁香花比作“丁香结”?引导学生理解这部分主要写了丁香结的象征意义。

作者把丁香花比作“丁香结”,是因为丁香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

丁香结象征着生活中的愁怨和不顺心的事。

提问:作者对“丁香结”有怎样的感悟?学生交流讨论,找出“每个人一辈子都有许多不顺心的事,一件完了一件又来。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丁香结公开课教案(推荐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丁香结公开课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丁香结公开课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丁香结公开课教案第【1】篇〗教学设计(详案)《丁香结》教学方案第1课时【课时目标】1.会写“缀、窥”等13个字,会写“宅院、幽雅”等19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写丁香的。

3.学习描写丁香花部分,品读当中优美、生动的语句,边读边想象画面。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写丁香的。

【教学难点】学习描写丁香花部分,品读当中优美、生动的语句,边读边想象画面。

【教学过程】一、课程导入1.出示:许多花草树木在文学作品中都象征着某种品格,比如——“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莲花,“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的梅花,“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的青松,那么丁香又被赋予了什么寓意呢?让我们走进《丁香结》。

设计意图:通过诗歌创设情境,引起学生思考花草树木的象征意义,引出课题丁香。

2.作者简介宗璞,原名冯钟璞,女,1928年出生。

当代作家,著名哲学家冯友兰之女。

曾就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从事小说和散文创作。

系列长篇小说《野葫芦引》中第二部《东藏记》获得第六届茅盾文学奖。

代表作品有短篇小说《红豆》《弦上的梦》,系列长篇小说《野葫芦引》和散文《紫藤萝瀑布》等。

3.理解课题:丁香结(1)板书课题,指名读,正音。

(2)出示丁香花苞的,引导学生了解丁香结的字面意思指的是丁香花苞。

(3)学生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1.听读任务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丁香写了哪些内容。

2.随文识字词随文出示含有生字的词语和课文中标注拼音的词语。

参差芭蕉妩媚花苞(课文注音)斗室单薄缀满幽雅笨拙(1)“开火车”读,读准字音。

(2)理解“斗室”:指小得像斗一样的房子,形容屋子极小。

3.集中识字组织学生自主认识生字,全班交流识字方法。

缀幽雅案拙薄糊蕾恰襟恍怨4.梳理内容课文围绕丁香写了哪些内容?(1)交流反馈。

(板书:丁香花丁香结)(2)引导学生在文中找出写丁香花和丁香结的段落。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丁香结》教案(5篇)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丁香结》教案(5篇)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丁香结》教案(5篇)教学目标1、会写8个生字,重点理解“幽雅、浑浊、笨拙、参差、愁怨”等词语。

2、精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丁香的特点。

3、联系自身的生活阅历来理解、感悟丁香结的象征意义和由丁香结生发的有关人生的感悟。

4、品尝、积存文章美丽而富有哲理的语言,学习多角度描写事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品读美丽的句子,学会多角度描写事物的方法;理解丁香结的象征意义,体会由丁香结生发的有关人生的感悟。

教学难点深入理解课文内容,领悟由事物引发联想,进而阐述自己独特感受的写法。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会写“缀、幽、雅”等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宅院、幽雅、伏案”等词语。

2、初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划分层次,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丁香的特点。

教学难点1、正确读写生字新词。

2、理清文章的层次,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提醒课题。

1、教师出示花草树木及其象征意义的图片,学生认真观看,沟通感受,进入本课的学习。

#教案#导语:同学们,看到这些图片,你是否会浮想联翩?古往今来的文学作品中,很多花草树木都被给予某种品行,如梅花象征高洁,牡丹代表富贵,菊花寓意坚贞等。

今日,我们来学习课文——《丁香结》,去文中看一看又给予了丁香结怎样的象征意义。

2、出示课题,理解课题。

(板书:丁香结)明确:“丁香结”外表指丁香的花蕾,实际指人生中的许多问题。

以此为题,寓意深刻,易引起学生探究文本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

1、简洁介绍及相关写作背景。

宗璞当代女作家,原名冯钟璞。

1928年生于北京,哲学家冯友兰之女。

她多年从事外国文学讨论,吸取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之精华,学养深厚,气韵独特。

她的小说刻意求新,语言明媚而含蓄,流畅而有余韵;她的散文情深意长,隽永如水。

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弦上的梦》《红豆》,长篇小说《野葫芦引》,散文《紫藤萝瀑布》等。

2、学生自读课文,遇到难读的词语、句子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顺。

《丁香结》教案

《丁香结》教案

《丁香结》教案丁香结教案篇一设计说明:本篇散文描写了丁香花的颜色、形态、香味,分别从视觉、嗅觉的角度描写丁香花的幽雅、香甜。

作者由丁香结展开联想,开始了对人生的体悟。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阅读时能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

”教学设计中,紧紧围绕单元学习要素,引导学生在阅读描写丁香花的语句时,体会作者从多角度、多感官描写丁香花,从而学习多角度描写的方法。

在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联想到身边的植物。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搜集有关丁香的诗句,观察自己喜欢的花。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图片引入1、课件出示下面几种花木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牡丹、莲花、菊花、梅花、松柏等。

引言:文学作品中,许多花草树木被赋予某种品格。

象征富贵的牡丹,高洁纯净的莲花,坚强乐观的梅花,坚贞不屈的菊花,毅然挺立的松柏。

丁香,作者又赋予了它怎样的情怀呢?让我们到字里行间去细细体味。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直观欣赏图片导入,引入创设的情境。

在感受其他花草树木的象征意义时,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

同时也为理解课文内容设下疑问,为理解新的内容做好铺垫。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解决不认识的生字,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2、出示词语,检测学生词语掌握的情况。

缀满朦胧幽雅伏案笨拙单薄模糊花蕾恍然愁怨宅院浑浊参差眼帘照耀文思梦想迷蒙衣襟顺心平淡3、重点指导“幽”“薄”的写法。

幽:共九笔,第一笔为竖,第一笔写得稍长一些,第八笔竖折起笔稍矮。

整个字左右匀称。

薄:上下结构,不要写成左右结构。

第八笔是竖。

整个字笔画较多,要写得紧凑一些。

“艹”要写得宽一些,“甫”写得小一些,“寸”要支撑住上面的“甫(★.)”。

4、理解重点词语。

朦胧:不清楚;模糊。

笨拙:笨;不聪明;不灵巧。

参差:长短、高低、大小不齐;不一致。

恍然:形容忽然醒悟。

设计意图:给予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通过自读练习,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丁香结》教案(通用6篇)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丁香结》教案(通用6篇)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丁香结》教案(通用6篇)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丁香结》教案(通用6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丁香结》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丁香结》教案篇1教学目标:1、了解丁香结中作者通过视觉、嗅觉等多种角度描写丁香花的写作方法。

2、联系生活实际展开联想,用多角度描写加上修辞手法来描写一种花。

教学重点:联系生活实际展开联想,用多角度描写和修辞手法手法来描写一种花。

教学难点:联系生活实际展开联想,用多角度描写的手法来描写一种花。

教学过程一、旧知导入1、回顾《丁香结》中作者描写丁香的角度。

预设:颜色:“忽然呈出两片雪白”、“月光下,白得潇洒,紫的朦胧”姿态:“有的宅院里探出半树银枝妆,星星般的小花缀满枝头”香味:“淡淡的幽雅的甜香”作者通过对丁香花多角度的描写,使花在读者的眼中生动形象。

二、对比阅读1、阅读作者宗璞的另外一篇散文《紫藤萝瀑布》,寻找作者在描写这两种花的时候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预设:(1)作者在描写紫藤萝时,也对紫藤萝进行了多角度的描写。

如描写紫藤萝的形态时,写到“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对于花颜色的描写如“辉煌的淡紫色”、“深深浅浅的紫”等;在描写到花香时,写到“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

(2)两篇文章都用到了大量的修辞手法。

比喻如丁香花“星星般的小花”;紫藤萝“像一条瀑布”拟人丁香花会“从墙上窥着行人”;紫藤萝中淡紫色的花“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2、小结:所以作者在描写两种花的时候通过多角度的描写和修辞手法的结合,使花变得生动可爱。

三、联系实际练习写作1、在自己的生活中,你喜欢什么花呢?选择自己喜爱的一种花,向同学们介绍这种花。

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丁香结》教学设计13

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丁香结》教学设计13

《丁香结》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小中见大,从寻常事物获得人生感悟的写作方法。

2、学习文章从不同角度描写事物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学习本文小中见大,从寻常事物获得人生感悟的写作方法。

三、教学方法朗读、引导启发,感悟四、课时安排:2五、教学步骤(一)、整体把握,梳理文脉1、提出问题:丁香是什么?丁香结是什么?文章从第4段开始出现丁香结,那么前面三段在写什么?三段的丁香花有什么区别吗?2、学生朗读课文,思考并回答以上问题;城里街旁、尘土纷嚣之间的丁香花:凸显其“趣”,重在其“形”和“神”城外校园里的丁香花:凸显其“雅”,重在其“色”和“味”我斗室窗前的丁香花:凸显其“情”,重在写和我之间的关系(与我的联系最密切),一幅优美的写意画。

教师总结:作者笔下,丁香花美丽,纯洁、高贵优雅,点缀了她和人们的生活,表达了对丁香花的喜爱。

(二)、再读文本,感悟哲理当然,作者用意绝不在于写丁香花,赞美丁香花,第4段笔锋一转,引出了古词中的丁香花,这些古词中的丁香花都有一个特点,就是象征哀愁,所以,古人更喜欢写丁香结,就如同是解不开的愁怨。

补充:《代赠》李商隐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横绝月如钩。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原诗是一首七绝,写思妇之离愁。

这两句是说,芭蕉的蕉心尚未展开,丁香的花蕾丛生如结;同是春风吹拂,而二人异地同心,都在为不得与对方相会而愁苦。

这既是思妇眼前实景的真实描绘,同时又是借物写人,以芭蕉喻情人,以丁香喻女子自己。

意境很美,含蕴无穷,历来为人所称道。

第四自然段,芭蕉、丁香、微雨共同构成一幅图景,带着淡淡的哀愁。

已经明显区别于以上三处的丁香。

第5段补充解释丁香结的说法由来(形似)。

第6段由丁香结生发想象,解释其象征意义——生活中解不开的愁怨。

(神似)从身边的丁香花,获得人生感悟,是文章具有了一定的哲理。

生活带给你美的享受,但同时,也给了你幽怨,但正是这些,才使我们的生活波澜起伏,不至于平淡无味。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丁香结公开课教案(推荐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丁香结公开课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丁香结公开课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丁香结公开课教案第【1】篇〗丁香结教案设计设计说明本篇散文描写了丁香花的颜色、形态、香味,分别从视觉、嗅觉的角度描写丁香花的幽雅、香甜。

作者由丁香结展开联想,开始了对人生的体悟。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阅读时能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

”教学设计中,紧紧围绕单元学习要素,引导学生在阅读描写丁香花的语句时,体会作者从多角度、多感官描写丁香花,从而学习多角度描写的方法。

在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联想到身边的植物。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搜集有关丁香的诗句,观察自己喜欢的花。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引入1.课件出示下面几种花木的,引导学生欣赏:牡丹、莲花、菊花、梅花、松柏等。

引言:文学作品中,许多花草树木被赋予某种品格。

象征富贵的牡丹,高洁纯净的莲花,坚强乐观的梅花,坚贞不屈的菊花,毅然挺立的松柏。

丁香,作者又赋予了它怎样的情怀呢?让我们到字里行间去细细体味。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直观欣赏导入,引入创设的情境。

在感受其他花草树木的象征意义时,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

同时也为理解课文内容设下疑问,为理解新的内容做好铺垫。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解决不认识的生字,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2.出示词语,检测学生词语掌握的情况。

缀满朦胧幽雅伏案笨拙单薄模糊花蕾恍然愁怨宅院浑浊参差眼帘照耀文思梦想迷蒙衣襟顺心平淡3.重点指导“幽”“薄”的写法。

幽:共九笔,第一笔为竖,第一笔写得稍长一些,第八笔竖折起笔稍矮。

整个字左右匀称。

薄:上下结构,不要写成左右结构。

第八笔是竖。

整个字笔画较多,要写得紧凑一些。

“艹”要写得宽一些,“甫”写得小一些,“寸”要支撑住上面的“甫”。

4.理解重点词语。

朦胧:不清楚;模糊。

笨拙:笨;不聪明;不灵巧。

参差:长短、高低、大小不齐;不一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丁香结》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文章的思路。

3.阅读时能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深化理解文章思想内容。

4.品词析句,感受丁香花的形象,体会作者多年的赏花情结,感悟丁香结带来的人生思考。

【教学重难点】1.阅读时能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深化理解文章思想内容。

2.品词析句,感受丁香花的形象,体会作者多年的赏花情结,感悟丁香结带来的人生思考。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学习生字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整体感知课文,了解文章思路。

3.品读第1~2自然段,感受丁香花的风姿,体会作者的喜爱之情。

4.阅读时能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写写自己的赏花体验。

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1.谈话:同学们,说说自己喜欢什么花,为什么。

2.揭题:见过丁香花吗?作家宗璞赏了三十年的丁香,她眼中的丁香花有怎样独特的姿态呢?这节课我们学习第2课《丁香结》(板书课题),齐读。

二、整体感知,读准读通1.自学提示。

(1)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并画出生字词,把课文读通顺。

(2)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生词意思。

2.交流,指导。

(1)认读生字词。

缀满幽雅伏案单薄浑浊笨拙模糊恍然妩媚衣襟愁怨花苞读音注意:“薄”读b6,“抽”读第一声,“糊”读轻声,“襟”读前鼻音jn。

书写提示:“缀”字,右边四个“又”的捺画有变化,最后一个是长捺幽”是半包围结构,第一笔是竖,注意结构内收。

“薄”,上下结构。

(2)读词语。

窥着轻灵莹白愁怨恍然斗室盘花扣半树银妆白的潇洒紫的朦胧直透毫端参差的绿格外妩媚细雨迷蒙一柄花蕾提醒:“窥”“参差”“斗”的读音。

(3)说说词义:你理解了哪些词语?窥:指暗中察看。

幽雅:幽静而雅致。

浑浊笨拙:浑浊,糊涂,不清醒。

笨拙,反应迟钝,手脚不灵活。

斗室:指很小的房子。

单薄:指瘦弱,不强壮。

毫端:指笔下,笔尖。

三、通读课文,理清思路1.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评议。

2.默读课文,说说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写丁香的。

从两方面写丁香的,即赏丁香花、悟丁香结。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写赏丁香花。

作者主要从城里、城外、居室外三处不同地点、不同角度欣赏丁香花,从生长环境、开放态势以及花的气味、形状、颜色等方面细致描摹,呈现了丁香花的独特风姿。

第二部分(第4~6自然段):写悟丁香结。

作者由古诗词中的“丁香结”愁绪,到欣赏细雨中丁香花的妩媚姿态,想到不解古人丁香结的“愁怨”意象,接着发现一柄花蕾上的“丁香结”,并感悟到生活中的“丁香结”。

四、赏花品读,体会情结1.默读第1~2自然段。

思考:城里、城外的丁香花各有怎样的特作者是怎样描述的?圈画关键词,品味一下,写下自己的感受。

2.汇报交流。

(1)城里的丁香花:有的宅院里探出半树银妆,星星般的小花缀满枝头,从墙上窥着行人,惹得人走过了还要回头望。

这句话运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写丁香花的样貌,“探、窥、惹”三个动词形象地突出了丁香花的体态娇小,姿态动人,逗人喜爱。

用星星比喻小花,形象地写出了丁香花小巧、繁密、耀眼的特点,体现了花的勃勃生机有感情地朗读,读出丁香花的俏皮可爱。

(2)城外的丁香花:月光下白的潇洒,紫的朦胧。

还有淡淡的幽雅的甜香,非桂非兰,在夜色中也能让人分辨出,这是丁香。

①这句主要写月光下丁香不同姿态的美:“白的潇洒,紫的朦胧”。

白和紫,色彩对比;潇洒和朦胧,感受不同。

②“淡淡的幽雅的甜香”,很美,特别是“甜”,仿佛让人舌头感受到了甜甜的香味,写出了花的独特气味。

③说说自己的赏花体验,写下来。

有一次,我在_______看见(闻见)_______便走近仔细观察,只见_______(形状、颜色、味道…)。

④交流,分享从眼中所见、心中所想及独特感受几方面交流。

有感情地朗读第1~2自然段。

五、布置作业1.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词,摘抄文中你喜欢的句子。

2.观察一种正在开放的花儿,介绍一下花的特点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结合语境,理解生词意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品词析句,感受丁香花的独特之美,以及对作者的积极影响3.阅读时能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深化理解文章思想内容。

4.体会作者多年的赏花情结,感悟丁香结带来的人生思考一、听写词语,复习回顾1.听写。

缀满窥着潇洒朦胧幽雅2.同桌批改3.用上几个听写的词语,介绍一下作者看到的丁香花的样子。

二、继续赏花,感受积极影响1.默读第3自然段,斗室外的丁香花有什么特点?对作者有什么影响?圈画关键词句,写写自己的理解。

2.汇报交流,抓关键词谈自己的感受。

“近三十年”,说明作者赏了丁香花近三十年,丁香就像她的亲人,陪伴了近三十年,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有丁香花情结。

“檐前积雪、雪色、一片莹白”,突出了花的颜色洁白及数量多,长得旺盛。

“香气直透毫端”,说明香气非常浓郁,渗透到作者的笔尖上来,流淌出优美的文字。

“轻灵”,不那么“浑浊笨拙”,是写花的香气给作者的感受:神清气爽。

“参差的绿、开满一树、遮掩”等,写出了花的繁茂、旺盛,让作者感受到蓬勃向上的生命活力。

3.“照耀着我的文思和梦想。

”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春光中,一树繁茂的丁香花,不仅给作者带来了美妙的享受,还激发了她的创作灵感,产生了无限的想象,写出许多令人喜爱的文章,更让她对生活充满热爱,对未来充满希望。

4.出示填空段落(关键词处留空)。

有感情地朗读。

三、品读丁香结,感悟丁香愁丁香花不仅照耀着作者的文思和梦想,还让她有更多的感悟。

1.默读第4~6自然段。

围绕丁香结,作者悟出了什么?圈画批注。

2.交流。

(1)读诗句,揣测情感:古人诗中的丁香形象,蕴含怎样的情感?“芭蕉不展丁香结”“丁香空结雨中愁”。

(愁)拓展链接①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李商隐《代赠》(芭蕉树的蕉心还未舒展,丁香树上尽是郁结不开的花蕾;它们共同对着黄昏时清冷的春风,各自含愁不解)②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李璟《摊破浣溪沙》(所思主人远在云外,青鸟也不为之传信,思念难解的主人公就更加感到春恨愁苦的沉重了)③读这些诗句,注意关键词“不展、愁”,你会想到哪个成语?(愁眉不展)④朗读诗句,体会愁绪(2)细雨迷蒙中的丁香是什么样子?在细雨迷蒙中,着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妩媚。

花墙边两株紫色的,如同印象派的画,线条模糊了,直向窗前的莹白渗过来。

让人觉得,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

①“格外妩媚”,你会联想到什么人?(姑娘、美人、新娘)形容杨贵妃的诗句“梨花一枝春带雨”呈现的就是这种妩媚之美。

②“印象派”绘画的艺术流派,画作中的不同景物轮廓模糊,色彩交错渗透,给人以朦胧之感。

③“渗”是什么意思?丁香花瓣上的紫色真的能渗到白花瓣上吗?作者把雨中丁香的妩媚姿态想象成印象派的画,雨中的丁香色彩,因为雨滴的折射,仿佛流动一般,紫色与白色自然交融,给人极美的感受。

④想象这幅画面,作者为什么说“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缠绵的细雨容易让人产生愁思和联想,加之微雨中紫色与白色的丁香花儿相互渗透,彼此交融,朦胧绰约,让人的心境不禁柔软而多愁善感起来,浮想联翩。

因为微雨的衬托,更使丁香花有一种朦胧的美、哀怨的美、温润的美.......有感情地朗读。

3.研读第5自然段,交流:作者又悟出什么?(1)个别学生读第5自然段。

(2)出示丁香花蕾图和中式衣襟盘结图,对比说说自己的发现。

丁香的花蕾外形圆圆的,鼓鼓的,像衣襟上结的盘花扣,是不好解开的结。

“恍然”是什么意思?悟出了什么?4.读第6自然段,作者从丁香结中进一步感悟到什么?(1)齐读。

每个人一辈子都有许多不顺心的事,一件完了一件又来。

所以丁香结年年都有。

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么?(2)老师用绳子演示打结:活结、死结(让学生解不开)。

(3)看老师打结后,再回读这段话,你有什么感悟?说明生活不会一帆风顺,会有沟沟坎坎。

因为有了各种各样的结,生活才有滋有味,丰富多彩。

(4)补充介绍作者的经历。

(经受病痛折磨)作者经历了生活中的种种磨难,但并没有被愁思羁绊,一反古人寄托在丁香结上的情感,以超脱的视野、开阔的胸襟赋予丁香结以全新的内涵与思想境界,用豁达和睿智传递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生活中的丁香结年年有,解不完,正因如此,生活才充满趣味。

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既有赏花的情调,又有解结的心志。

(5)“丁香结”引发了“我”怎样的思考?结合实际,谈谈你的理解学生交流。

生活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永远解不完的,我们应该正视这些问题,正是因为有了这些永远也解不完的结,我们的人生才有滋有味。

(6)齐读第6自然段。

四、总结全文,深化主题回顾全文,说说自己的收获。

生活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遇到不顺心的事是经常的。

所以,我们要以豁达的态度对待生活中的“结”:生命既需要无限春光,有丁香如雪,幽雅香甜;同时,也需要细雨中的丁香结,愁肠挂肚,百转千回。

这样的样的人生才充实丰富,多姿多彩。

五、诗词拓展,丰富丁香结意象1.阅读链接。

殷勤解却丁香结,纵放繁枝散诞春。

一陆龟蒙《丁香》霜树尽空枝,肠断丁香结。

一冯延已《醉花间》2.说说诗句表达怎样的情感。

3.有感情地朗读诗句。

六、布置作业1.你能从自己喜欢的花上悟出怎样的启示呢?写一写。

2.推荐阅读宗璞的《紫藤萝瀑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