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兵器时代三大兵种的演变与发展
中国古代的军事装备与军事制度

军事装备的种类与特点
冷兵器:刀、剑、矛、盾等,特点是杀伤力强,但需要近距离作战
火器:火铳、火炮等,特点是射程远,杀伤力大,但需要火药和火绳等辅助工具
战车:战车、战马等,特点是机动性强,但需要良好的道路条件
防御装备:城墙、堡垒、护甲等,特点是防御能力强,但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Part Three
中国古代的军事制度
中国古代的军事 装备与军事制度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内容/
汇报人:
目 录
Part One.
添加目录标题
Part Two.
中国古代的军事装备
Part Three.
中国古代的军事制度
Part Four.
中国古代军事装备与 军事制度的关系
Part One
添加章节标题
Part Two
中国古代的军事装备
冷兵器时代的主要装备
刀剑:中国古代最常见的冷 兵器,种类繁多,如唐刀、 汉剑等
长矛:长柄武器,用于刺杀 和刺击,如秦朝的长矛、汉 朝的矛等
弓箭:远程武器,用于射杀 敌人,如战国时期的弓、秦 朝的弩等
盾牌:防御武器,用于抵挡 敌人的攻击,如战国时期的 盾、汉朝的盾等
铠甲:防护装备,用于保护 士兵的身体,如战国时期的 铠甲、汉朝的铠甲等
兵制的发展历程
夏商周时期:以血缘关系为 基础的兵制,如“井田制”
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出现职 业军人,如“士”、“兵”
秦汉时期:实行征兵制,如 “秦朝的军功爵制”
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府兵 制,如“北魏的府兵制”
隋唐时期:实行府兵制和募 兵制相结合的兵制,如“唐 初的府兵制”
宋元明清时期:实行募兵 制,如“宋朝的禁军制”、 “明朝的卫所制”、“清 朝的八旗制”
中国兵种分类

中国兵种分类中国古代以来,一直存在着众多不同类型的兵种,这些兵种有助于构建和维护社会秩序,在近代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下面,我们将介绍不同时期中国由军队组成的兵种种类,重点讨论其发展趋势和特点。
首先,我们从古代开始。
古代中国可分为三大类:步兵、骑兵和水军。
步兵主要以步行进攻,从事战斗的器械有矛、戟、弩、火枪等,其中,步枪和火枪是以枪管发射火药弹的军事武器。
骑兵是中国古代最为重要的兵种,其武士往往坐在马背上或是无马行军,使用长剑、长矛、锚戟或火枪等武器进行战斗。
此外,中国古代的水军武器有桨、帆、刀具等,用以发动水上作战。
继古代,我们来看看近现代的中国兵种种类。
近现代中国的兵种可归结为五大类:陆军、海军、空军、特种兵种以及反恐兵种。
陆军主要由坦克部队、步兵部队、工兵部队、机枪部队、装甲部队组成,武器以步枪、机枪、火箭炮、导弹、火炮为主。
海军主要由军舰、潜艇、侦察机等组成,武器以鱼雷、反舰导弹、舰炮等为主。
空军主要由战斗机、轰炸机、侦察机、反潜机等组成,武器以机炮、空对地导弹、空对空导弹等为主。
特种兵种主要有突击队、炸弹队、营救队、特别行动部队等,武器以步枪、火枪、手榴弹、火箭发射器等为主。
反恐兵种主要有陆军反恐营、海军反恐营、空军反恐营等,武器以步枪、机枪、火箭炮、导弹等为主。
从上述介绍可以看出,中国兵种种类相对有限,主要集中在步兵、骑兵、水军和五大现代陆海空武装军的基础上,但这五大类兵种的发展却是变化多端的。
如今,中国的陆军设备更加现代化,拥有大量机动装备,包括战斗机,坦克,火箭炮等;海军装备也大大改善,拥有最先进的军舰,潜艇,海军航空兵等;空军拥有攻击机,轰炸机,运输机,直升机,无人机等;特种兵种已经成为主流,武器以步枪,火枪,手榴弹,火箭发射器,火焰喷射器等为主;反恐兵种也发展迅速,武器以步枪,机枪,火箭炮,导弹等为主。
从古至今,中国兵种分类多样而变幻,在陆海空武装军,特种兵种,反恐兵种方面表现突出。
世界武器的发展史

世界武器的发展史世界武器的发展史可以追溯到古代,经历了冷兵器、热兵器、机械化武器和信息化武器装备等多个阶段。
1.冷兵器时代:最早的武器是用木头和石头制造的,随着文明的发展,人们开始使用金属制作武器,如剑、矛、弓箭等。
在这个时期,武器的使用主要依赖于使用者的力量和技巧。
2.热兵器时代:随着火药的发明和使用,武器进入了热兵器时代。
火药的使用使得武器具有了远程打击能力,如火枪、火炮等。
这个时期的武器依然需要人力操作,但已经具有了一定的杀伤力。
3.机械化武器时代: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武器开始进入机械化时代。
这个时期的武器如坦克、飞机、舰艇等,都具有了自动化和机械化的特点,大大提高了武器的作战效能。
4.信息化武器装备时代:随着科技的发展,武器开始进入信息化时代。
这个时期的武器如导弹、无人机、智能机器人等,都具有了高度的信息化和智能化特点,可以通过计算机和网络进行远程控制和作战指挥。
总的来说,世界武器的发展史是一个不断进化、不断创新的过程。
随着科技的发展,武器的形态和作战方式也在不断变化。
未来武器的发展趋势是多元化、智能化、信息化和网络化。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发展趋势:1.多元化:未来武器将涵盖更广泛的种类和形态,包括无人机、机器人、智能弹药、高能激光武器、电磁轨道炮等。
这些武器将具有不同的作战能力和适用范围,可以根据不同的作战需求进行选择和组合。
2.智能化:未来武器将更加注重智能化和自主化。
通过人工智能技术,武器可以具备更高的自主决策能力和目标识别能力,提高作战效率和精度。
此外,智能化武器还可以减少人员伤亡和误伤。
3.信息化:未来武器将更加注重信息化和网络化。
通过各种传感器和信息处理技术,武器可以获取更多的战场信息和目标信息,实现信息共享和协同作战。
此外,信息化武器还可以通过网络进行远程控制和作战指挥,提高作战的灵活性和快速响应能力。
4.网络化:未来武器将更加注重网络化和体系化。
通过构建武器网络和信息网络,各种武器可以实现互联互通和协同作战,形成一体化的作战体系。
古代冷兵器发展史

隋唐
唐刀、横刀
铁兵器成熟期,技术精湛
北宋
铁制兵器(刀、戟、斧、矛)、铁铠甲、铁镞
火药兵器出现,铁兵器开始衰落
西周
戈、矛、钺、戟、斧、长体刀、弓箭
兵器种类更完善,青铜刀剑发展迅速
春秋战国
复合剑、长剑、匕首、殳
铁兵器开始出现,青铜兵器仍占重要地位
铁器时代
战国至北宋
铁剑、钢刀、环首刀、陌刀、斩马刀
铁兵器逐渐取代青铜兵器,成为主流
战国至秦汉
铁剑、铁刀、铁戟、铁矛
铁兵器发生期,铸造水平不断提升
三国两晋至南北朝
多种铁兵器
古代冷兵器发展史
发展阶段
时间范围
代表兵器
特点
石器时代
原始社会晚期至夏朝前
石刀、石斧、石枪
兵器与生产工具两用,逐渐专业化
青铜时代
夏朝至春秋战国
青铜戈、矛、钺、剑、刀、弩机
青铜兵器成为主流,冶炼技术不断进步
夏朝
斧头(钺)
像铲子一样的青铜武器,奴隶制时期的常用武器
商朝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戈、矛、短刀、弓箭
车战兵器组合,钺(斧)作为权威象征
军事武器发展与创新思维

发展历程:渔猎工具——木石兵器——铜兵器——铁兵器 餐具文化:筷子 VS 刀叉,问:西餐礼仪?
(2)弓箭的产生
问:猜想原始人怎样发明了弓箭? 弓:原始人发现木制棍棒被外力弯曲变形,而外力一消失 突然恢复原状会产生较大能量…… 箭:削尖的木棒等向各种猎物投击
链接:车马
在青铜器时代,车战为主要作战方式, 作战指挥主要表现为 车阵的部署和阵形的攻防变化,车战其特点是摆兵布阵,进攻 以破阵来实现,防御靠守阵来完成。
秦“带甲百万,车千乘,马万匹 ”,秦扫六合主要兵器是青 铜 兵器。
弩的使用,大大提高了箭的射程、命中率和发射速度,使步 兵能够在宽大正面有效阻止密集整齐的车阵进攻。因此人们逐 渐放弃传统的车战,而改用步兵和骑兵作战。骑兵,不但有战 车迅猛的特点,而且轻便灵活,很少受地形限制,机动力和战 斗力强。
冷战:美苏军备竞赛,核、计算机、微电子、航天技术…
(2)发展时期(20世纪70年代—) 在计算机、航天技术发展的影响下,美、苏、西欧、日本
等国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技术产业迅速成长壮大,主要标 志:精确制导武器、军用卫星、电子战装备、C4I系统……
3.步枪的发展
步枪的发展经过火绳枪、燧发枪、 前装枪、后装枪、线膛枪等几个阶 段,以后又由非自动改进成半自动 和全自动枪等。
问:烟花爆竹成分?
热兵器时代战争的发展 火药用于军事,导致了军事技术、军队结构、作战方式的一系列变革,
以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为例,战争迫使交战国主要工业部门的 企业转入军工生产,使整个国家经济都服务于战争。
陆地: 坦克的战术技术性能得到发展,取代骑兵成为陆战之王。
海上: 潜艇:除各种火炮装甲舰外,还有小型舰艇鱼雷艇。为隐蔽接近敌人,鱼 雷艇开始向水下发展,潜艇诞生。一战中潜艇在海战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航空母舰:1917年7月,英海军首次将飞机配置到专载海上作战飞机的军 舰上,海军航空兵成为独立兵种
冷兵器发展史

冷兵器发展史LG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LGA16H-LGYY-LGUA8Q8-LGA162】古代冷兵器发展史摘要狭义上冷兵器是指不带有火药、炸药或其他燃烧物,在战斗中直接杀伤敌人,保护自己的近战武器装备。
广义的冷兵器则指冷兵器时代所有的作战装备。
冷兵器的发展经历了石器时代、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三个阶段。
冷兵器按材质分为石、骨、蚌、竹、木、皮革、青铜、钢铁等兵器;按用途分为进攻性兵器和防护装具,进攻性兵器又可分为格斗、远射和卫体3类;按作战方式分为步战兵器、车战兵器、骑战兵器、水战兵器和攻守城器械等;按结构形制分为短兵器、长兵器、抛射兵器、系兵器、护体装具、战车、战船等。
火器时代开始后,冷兵器已不是作战的主要兵器,但因具有特殊作用,故一直延用至今。
关键词:冷兵器;青铜;钢铁;战争;生产力1商周时期商代、西周和东周(春秋、战国)时期的进攻性兵器和防护装具。
商周兵器质料以青铜为主,不过在商和西周时仍有石、骨等质料的兵器。
钢铁兵器出现于春秋晚期,但商代已利用陨铁作为青铜兵器上的锋刃。
有的青铜兵器上铸刻族徽或铭文,并常饰有华美的图案纹饰,制工精湛,也是古代的青铜艺术品。
商代到春秋时期盛行车战,因此青铜兵器的制作和使用多与车战联系紧密。
春秋以后铁器兴起,车战衰落,步兵和骑兵野战日益重要,兵器的材质、形状和效能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进攻性兵器按用途可分为远射兵器、格斗兵器、卫体兵器3类。
现知年代最早的青铜兵器,出土于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为早商遗物,有远射兵器中的箭镞和格斗兵器的戈等。
后随实战需要,又产生出不同的进攻性兵器。
商周的进攻性兵器主要有:①镞。
远射兵器。
商周时已使用了复合弓,并在矢上安装铜镞。
商代的铜镞以扁平的凸脊双翼镞为基本形态,两翼侧刃前聚成锋,向后形成倒刺。
西周时仍使用双翼镞,但镞锋夹角增大,倒刺更加尖锐。
东周时开始出现锥体三棱形镞,三条侧刃前聚成锋,提高了穿透力。
以后又把镞铤改为铁质,这种铁铤铜镞在战国晚期的遗址中常有出土。
冷兵器时代作战方法

冷兵器时代作战方法冷兵器时代是指指时间较早的时代,武器装备主要以冷兵器为主的历史阶段。
在这个时代,战争的形态和作战方法与现代战争完全不同。
本文将从冷兵器的种类、战术技巧以及文化因素等方面,对冷兵器时代的作战方法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冷兵器时代的作战方式主要分为近战和远程两种。
近战是指双方士兵亲密接触的战斗方式,一般使用的冷兵器包括刀剑、戟、矛、斧等。
远程则是指使用弓箭、投石器等器械对敌方士兵进行射击。
这两种方式在战场上常常结合使用,以达到最大的杀伤力。
其次,冷兵器时代的战术技巧主要包括军阵、埋伏和突击三种。
军阵是冷兵器时代常用的一种战术,它是将士兵按照一定的队形展开,以增加战斗的稳定性和杀伤力。
常见的军阵有方阵、长蛇阵、锥形阵等。
士兵们通常会依照自己所在的位置和任务执行相应的动作,以保持整齐划一的队形。
埋伏是利用地形和时间等优势,将一部分兵力隐藏在预定位置,待敌军接近后突然发起袭击的战术。
埋伏可以有效地击溃敌军的士气和战斗力,也是冷兵器时代作战中常见的一种战术。
突击是指利用速度和力量的优势,迅速冲击敌军并将其击溃的战术。
突击通常由骑兵完成,他们在战场上以高速度驰骋,使用长矛或刀剑刺杀敌人。
突击的关键是速度和力量,士兵们需要紧密协作,迅速准确地发动攻击。
此外,文化因素也在冷兵器时代的作战方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在古代社会,文化对于士兵们的思想和行为具有深远影响。
比如,在日本的战国时代,武士道是一种主导思想,强调忠诚、勇气和荣誉感。
武士们会不惜一切代价保卫自己的主君和家族,这也促使他们在战场上表现出超人的勇敢和坚韧。
除了上述的战术技巧和文化因素,冷兵器时代的作战方法还与士兵的体力、武器的制造水平、情报收集等因素密切相关。
士兵们需要经过严格的体能训练,以应对战场上的高强度战斗。
而武器的制造和维护水平则决定了士兵们在战场上的杀伤力和生存能力。
情报收集则可以提供战场上的实时信息,帮助指挥官做出正确的决策。
总结起来,冷兵器时代的作战方法主要包括近战和远程两种方式,并采用了军阵、埋伏和突击等战术技巧。
中国古代兵冷器论文

中国古代冷兵器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也。
生死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防也。
”中国古代兵器的产生中国古代兵器,最初是由原始社会晚期(距今约四五千年)的生产工具演变而来的。
由于氏族之间经常发生纠纷,引起武力冲突,人们利用各种带有锋刃的生产工具,如石斧、石镰等作为厮杀的工具。
原始社会晚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私有制的萌发,促进了原始社会的解体,开始由部落联盟向国家过渡,部落联盟之间不断发生激烈而残酷的原始战争。
原始战争日益频繁而激烈,仅用有锋刃的生产工具已不适应作战需要,促使人们开始设计和制造专门用于杀伤和防护的特殊用具,它们逐渐与一般生产工具分离开来,于是出现了专用于作战的兵器。
这些武器,是当时人们用石、骨、角、竹等材料,仿照动物的角、爪、鸟喙的制成,与天然的或简单加工的锋刃器和生产工具相比,有较大的杀伤力。
公元前21世纪,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建立,开始进入阶级社会的历史时期。
这一时期的战争,也就开始成为以私有制为基础的阶级社会的战争。
为适应战争的发展,国家开始建立制作兵器的手工业部门,进行大批量生产,成建制的装备军队。
这就使兵器最后同生产工具相分离而独立存在。
它的客观属性,也从生产工具和防身格斗的结合体,演变为在战争中只用于杀伤敌方的有生力量,以及破坏敌方作战设施的器械和装置。
它的形制,也脱离了对动物角、喙、爪、牙的简单仿制,而引申突出其杀伤构件,突出其杀伤力,扩大其用途,以适应作战的多种需要。
作为独立存在的兵器,其后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而发展,随着战争的需求而提高。
中国古代兵器,大致经历了两个发展时期。
五代末(公元959年)以前是冷兵器时期;北宋初之鸦片战争结束(960年—1860年)是火器与冷兵器并用时期。
就兵器制作的材料来看,冷兵器又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夏代以石制(包括骨、角、木、竹制)兵器为主阶段,并出现少量以天然红铜冶炼的小兵器。
第二阶段是商代至春秋时期以青铜兵器为主阶段,但春秋时已出现铁制兵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冷兵器时代三大兵种的演变与发展
冷兵器时期,一般是指从公元前21世纪开始的夏、商、周、三代至公元589年的隋唐。
这一时期,中国军事科技长期处于铸剑,锻刀阶段,军事活动基本上以使用大刀、长矛等冷兵器为主,军事武术战略战术的成就主要表现为主张慎战、义战的战争观;全面、系统的制胜观;德法并用的治军观;奇正结合的致胜观等等。
冷兵器三大兵种:骑兵,弩兵,步兵。
骑兵在火器出现前一直是攻击力最强的兵种。
中国历史进入战国时代之后,战争已经从早年的死板的兵车战术的正面战,转向更为机动灵活的作战方式。
骑兵作为一个独立的兵种出现了,当时各大国均建立了骑兵部队,如秦、赵等国均号称"车于乘,骑万匹",军队作战由步、骑为主渐渐转变为车、骑并重。
进行最大变革的首先是赵国。
从这里开始中原各国中骑兵地位逐步提高,成为军队的一支主要力量。
赵国也因为有了这支强大的骑兵,使之成为战国后期军事上能与秦国抗衡的强国。
战国时开始大量的使用骑兵作战。
赵国以步骑兵攻林胡、楼烦,"略地千里",李牧用万余骑配合步车兵大破匈奴歼敌10余万。
秦国也以骑兵精良著称,秦赵长平之战,秦
将白起用五千精骑截断赵军,对长平一役全歼赵军40余万起到了关键作用。
楚汉战争时刘邦也曾为了对抗项羽的骑兵而用秦国降将李必、骆甲为校尉训练骑兵;韩信在列背水阵破赵之战中也是用两千轻骑偷袭敌军大营,使得战场情形立即逆转
战国及秦代的骑兵配有齐全的鞍鞯,但是没有马镫,这对马上的格斗战十分不利,所以当时的骑兵主要武器为弓箭,作战以骑射为主,这时已有专用的马甲出现(用于保护战马的防具),。
进入两汉时代,迎来了中国骑兵发展的黄金时代,因为对匈奴等游牧民族作战的需要,骑兵迅速壮大,军队作战从以前的车骑并重转变为骑兵取代车兵,骑兵成为决定胜负的力量。
这一时代一个重要成就就是官马制度的确立。
汉为了对抗匈奴,发展骑兵,建立了饲马的制度。
汉文景时期颁行"马复令",用免役的办法鼓励民间养马,并在中央和地方设立专管的马政机构。
中央任命太仆管理,在地方设有马丞负责。
这些官员负责马匹的饲养以备军用。
从汉初至武帝时即有厩马40余万匹。
这一制度保证了汉朝对匈奴作战的大量马匹的消耗。
在汉代骑兵发展壮大,成为军队的主力军种,取代战车的位置。
兵种内汉代已经有了轻骑兵和重骑兵之分。
轻骑兵
基本无甲,武器以弓箭为主,配备较矮小的战马,重骑兵着甲,武器为戟、矛、环首刀等近战武器,配备高大的马匹用于冲锋陷阵。
汉代随着冶炼技术的提高出现了更适于马上作战的环柄长铁刀,刀脊厚,刃锋利适于劈砍,成为骑兵的重要武器。
一般来说汉代的骑兵主要武器有:矛、刀、戟、弓、弩(臂张弩)等。
这一时期骑兵作为机动兵力的战术也得以发展,汉军在与匈奴作战中就大量采用了长距离奔袭迂回包抄作战。
当汉代的骑兵技术和马匹数量达到匈奴水平之时,匈奴的末日便来到了。
当汉军普遍装备铁甲和钢刀的时候,匈奴由于不产铁,他们的箭头都是牛马骨或者是鱼骨削制而成的,国力的悬殊对比造成了匈奴势力退出亚洲的局面(到南北朝时匈奴在亚洲才彻底消亡)。
骑兵的壮大时代一大重要发展就是马镫的发明,我国最早的也是世界最早的马镫在西晋出现。
马镫可以说是一项划时代的发明,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人类文明。
军事上,马镫的出现使骑兵的近距离格斗战更容易(有了借力之处),并且有利于骑兵的长距离行军,能更有效地发挥出骑兵机动性好、冲击力强的优点。
从隋唐到蒙古时代,中国的骑兵发展到了鼎盛时期。
尤其是蒙古人不仅进行了骑兵战术的革命,连蒙古马也取代了
内陆汉人土产的马。
但是诸行无常,从宋开始正式将火器引入武器行列中,这就为骑兵的衰败揭开了序幕。
另一个重要的兵种是步兵。
步兵——军队中徒步的兵士。
除了游牧部落以外一切民族的军队如果不是全部那末大部分总是由徒步兵士组成的。
例如甚至在最早的亚洲军队——亚述、巴比伦和波斯的军队中步兵至少在数量上是军队的主要部分。
这一兵种的战术非常简单几乎没有什么战术机动可言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兵士特别是重步兵的英勇、坚定、体力、个人的灵活和技巧。
步兵大致分为长矛兵与轻装兵。
重步兵用长矛向敌人攻击来打败敌人如果陷入敌阵他们就拔出短剑进行白刃格斗打开一条前进的道路而原先在前列的后面投石、掷梭镖以进行攻击准备的轻步兵这时则协助重步兵攻击肃清受伤的和还在抵抗的敌兵。
在马其顿统治古希腊人并率领他们远征波斯的时期伊菲克拉特和埃帕米农达斯所实行的改革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
重步兵的长矛换成了更长的马其顿长矛。
但不论是希腊还是马其顿都没有建立足以同坚固的方阵对抗的灵便的步兵。
为此亚历山大使用了骑兵。
攻击的一翼是马其顿贵族组成的重骑兵的主力盾牌手协同重骑兵作战他们在攻击的骑兵之后跟进冲入骑兵打开的缺口巩固既得的胜利并在敌人的阵地上巩固下来。
弩是冷兵器时代最具威力的远射武器之一,也是最先进的军事技术装备。
自然,以弩为主要装备的步兵就是一时期
是最重要的军事兵种之一。
在这一时期的战争中,无论是攻、战、守、追、退,还是出奇、设伏、包围等战斗形式,弩兵都是使用得最频繁的兵种之一,弩兵的战术运用也正是这一时期从发生到发展不断成熟,并对后世的军事和军事思想产生较大影响。
其大量使用是在战国以后,这种远射武器具有射程远、命中率高、杀伤力强以及可以延时发射、集中发射等优点,所以一经出现于古战场上,很快成为战国时期各国军队竞相装备士卒的重要武器。
它加速了辉煌的车战时代的结束,促进了新的以步战为主,车、步、骑配合作战时代的来临,并在这一时期的战争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秦俑坑的弩及弩兵,堪称秦代远射兵器和步弩兵种的代表。
汉代,无论弩的性能的完善,弩的型号的多样化及弩兵的战术运用都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尤其汉中期以后大骑兵集团兴起,步骑协同作战,使战争形式常常表现为大规模的运动战与歼灭战,而远程奔袭、迂回、包围、奇袭、诱击、伏击等战术手段则运用得更加灵活,说明弩兵的战术运用已在更高一级的战争阶段上展开了。
汉以后,弩兵器的形制结构没有什么大的变化,但其性能仍有所改进与提高,步弩兵种仍是最重要的军事兵种之一,直到火器发明使用于战争以后,其地位才逐渐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