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信息处理及通信((日)小野濑一志著;强增福译)思维导图
多媒体技术应用教程3

的图像 。 位图图像文件较大,需消耗大量的存储空间。 位图图像的编辑也比较困难 。 位图图像缺乏灵活性 。
➢ 3.1.3数字图像
4.矢量图与位图文件的对比
图形图像文件大致上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为位图 (又称光栅或像素图)文件;另一类称为描绘类 、矢量类或面向对象图形图像文件。前者以点阵 形式描述图形图像,后者是以数学方法描述的一 种由几何元素组成的图形图像。
图像通信领域、安全保障领域、教学与科研领
域。
➢ 3.1.3数字图像
2.灰度与图像数据的表示
灰度是指图像上各点处的颜色深浅程度的信息。
对于单色黑白图像来说,灰度即是黑白程度等 级;
对于彩色图像来说,因为任何彩色图像都可以 分解成红、绿、蓝三种单色图像,所以彩色图像 的灰度指的是这三种单色图像的灰度。
(2)主要应用领域 :科学计算可视化;图形用户 界面;计算机辅助设计;娱乐与计算机动画;图 形实时绘制与自然景物仿真;计算机艺术。
9
➢ 3.1.2计算机图形
2.计算机图形与图形基元
计算机图形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它既包括了描述图 形,也包括了自然图形。
从构成图形的要素来看,图形是由点、线、面、体 等几何要素以及明暗、灰度、色彩等非几何要素 构成的。
眼球,我们把产生光觉的最小亮度称为光觉门限 或光觉阈。 光觉门限与刺激面积有密切关系,这种关系可以使 用里克(Ricco)定理和里波(Riper)定理来描 述。
6
➢ 3.1.1人类视觉特性 2.色觉 人们对色觉的普遍认识是:光线波长的不同而产生
了不同的颜色感觉。色觉是视觉系统的基本机能 ,对于图像和物体的检测具有重要意义。对人眼 而言,可见光线的波长在380~780 mμ范围内, 一般可分辨出包括紫、蓝、青、绿、黄、橙、红 等7种主要颜色在内的120~180种不同的颜色。 目前,一般采用“三原色学说”来解释色觉机理。
多媒体技术与应用多媒体图形图像信息处理技术

图形图像信息处理技术《多媒体技术与应用立体化教程》第三章三.一图形图像基础知识三.二 Photoshop CS六基本操作三.四 编辑图像三.三 选择图像三.五 图层地使用三.六 通道地使用三.七 路径地使用三.八 滤镜特效u内容提要u图形图像基础知识u PhotoshopCS六基本操作u选择与编辑图像u图层,通道,路径地使用u滤镜特效制作图形与图像是多媒体技术地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们非常容易接受地信息媒体。
常言道,"百闻不如一见",这说明图形与图像是信息量极丰富地媒体。
一幅图画可以形象,生动,直观地表现大量地信息,具有文本与声音所不能比拟地优点。
因此在多媒体应用系统,灵活地使用图形与图像,可以达到事半功倍地效果。
三.一.一 声音媒体们对颜色感觉地形成有四个要素,即光源,物体,眼睛,大脑。
这四个要素也是能正确判断色彩地条件。
色彩是视觉系统对可见光地感知结果。
从物理学上讲:可见光是指波长在三八零nm~七八零nm之间地电磁波。
在这段可见光谱内,不同波长地光会引起们不同地色彩感觉。
在光谱将不能再分解地色光称为单色光(如红,绿,蓝光),将由单色光混合而成地光称为复色光(如白光)。
实际上,自然界绝大多数地光源色都是由红(Red),绿(Green),蓝(Blue)三原色混合组成地。
把红,绿,蓝三束单色光投射到白色地屏幕上相互叠加,可以看到:红+绿=黄,红+蓝=品红,绿+蓝=青,红+绿+蓝=白。
这里"+"表示光地混合,"="表示左,右两边颜色与亮度一致,如图三.一所示。
图 三.一这种经过颜色混合相加产生新颜色地方法被称为加色法。
们常常将红,绿,蓝称为色光三原色。
从生理学上讲:眼地视网膜上存在着三种不同类型地锥体细胞,它们分别对红,绿,蓝有很高地灵敏度,物体地反射光入眼以后,在三种锥体细胞地作用下,产生不同颜色地光感。
《多媒体信息处理》课件

添加滤镜、画中画等效果,丰富图像的表现 形式。
视频处理技术
视频采集
使用摄像机等设备获取视频数 据。
视频编码
将视频数据压缩成更小的文件 ,便于存储和传输。
视频编辑
对视频进行剪辑、添加字幕、 特效等处理。
视频压缩
采用高效编码技术,减小视频 文件大小,提高传输效率。
动画处理技术
动画制作
使用绘图软件等工具创建动画。
数字博物馆
数字博物馆是指利用数字技术对博物馆的展品进行数字化处理和管理,提供在线展 示、互动体验、虚拟漫游等服务的一种新型博物馆。
数字博物馆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观众随时随地欣赏展品,提高博物馆的 观众量和影响力。
数字博物馆还可以通过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为观众提供更加丰富、生动的 互动体验,提高观众的参与度和满意度。
多媒体信息加密技术
加密算法
采用高效的加密算法对多媒体数据进行加密,确保数据在传输和 存储过程中的机密性和完整性。
密钥管理
建立完善的密钥管理体系,对加密密钥进行安全存储、分发和更 新,确保加密系统的安全性。
加密模式
采用多种加密模式,如对称加密、非对称加密等,以满足不同场 景下的加密需求。
数字水印技术
物联网与多媒体信息处理
物联网技术为多媒体信息处理提供了更多的应用场景,例如 智能家居、智能安防等,能够实现更加智能化的多媒体应用 。
物联网技术还可以应用于多媒体内容采集,例如通过各种传 感器和设备采集多媒体数据,为数据分析提供更多素材。
THANKS
感谢观看
数字电视与广播
数字电视与广播是指利用数字技术对电视和广 播信号进行传输和处理,提供更高清晰度、更 低延迟、更多交互服务的广播电视服务。
重大版《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第七版)》精品课件教材解读-思维导图与多媒体演示文稿

“举行”动物运动会 制作电影介绍
思维导图 多媒体演示文稿基础 多媒体演示文稿进阶
PART 05
评价建议
评价是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应基于信息技术学 科核心素养展开。教师可以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手段,在教学中 起到有效导向的作用。
目的:促进学生的学习,改善教师的教学。
教师可通过项目活动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 的过程中感受信息技术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帮助他们探究 利用数字化工具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计算思维。将知识建构、 技能培养与思维发展融入到运用数字化工具解决问题和完成任 务的过程中。
本章教材提供了 8 个主题活动可供选择:
制作知识总结归纳图 漫游港珠澳大桥1 畅游重庆1
内容要求
1. 思维导图
掌握手绘和利用软件制作思维导图的基本方法。 利用思维导图帮助记忆、表达、写作、学习,让思维可视化。 利用思维导图这种数字化工具,梳理小组成员在“头脑风暴”活动中的
观点,建立观点结构图,形成研讨报告。
2. 多媒体演示文稿
掌握综合运用写作、绘画、表格、动画等多种方式,设计、制作并发 布多媒体作品。
利用软件制作思维导图方法
教材使用的MindMaster 这个软件。
利用软件制作思维导图方法
① 输入主题关键词,构成思维导图“中心点”; ② 由“中心点”联想,添加二级主题词,通过“线”将二级主题
词与“中心点”连接,并以此类推,添加三级、四级等主题词, 并连接; ③ 为各级主题词选择不同颜色;添加各种图标和图片;以一定的 逻辑关系为不同主题词之间连接横线。最终“点”与“线”的 组合成为思维导图的“面”。
方式:有利于学生学习、有利于教学开展。
多媒体通信技术—— 音频信息处理技术.ppt

第3章 音频信息处理技术
(1) 波形编码。 这种方法主要基于语音波形预测, 它力图使重建的语音波形保持原信号的波形状态。 它 的优点是编码方法简单、 易于实现、 适应能力强、 语 音质量好等, 缺点是压缩比相对来说较低, 需要较高 的编码速率。 常用的波形法编码技术有增量调制(DM)、 自适应差分脉冲编码调制(ADPCM)、 子带编码 (SBC)和矢量量化编码(VQ)等等。
第3章 音频信息处理技术
数 字 激 光 唱 盘 CD FM无 线 电 广 播 AM无 线 电 广 播
电话
10 20 50 200
3400 7 k 15 k 20 k 频 率 / Hz
图3.2-2 常见音频应用带宽示意图
第3章 音频信息处理技术
(2) 量化过程。 量化过程是指将每个采样值在幅度 上再进行离散化处理。 量化可分为均匀量化(量化值 的分布是均匀的或者说每个量化阶距是相同的)和非 均匀量化。 量化会引入失真, 并且量化失真是一种不 可逆失真, 这就是通常所说的量化噪声。
第3章 音频信息处理技术
(3) 混合编码。 这种方法克服了原有波形编码与 参数编码的弱点, 并且结合了波形编码的高质量和参 数编码的低数据率, 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混合编码 是指同时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编码方法进行编码的 过程。 由于每种编码方法都有自己的优势和不足, 若 是用两种, 甚至两种以上的编码方法进行编码, 可以 优势互补, 克服各自的不足, 从而达到高效数据压缩 的目的。 无论是在音频信号的数据压缩中, 还是后面 章节将要描述的图像信号的数据压缩中, 混合编码均 被广泛采用。
第3章 音频信息处理技术
5. 单声道(Monophonic)意味着单个声源, 而立体声 并不表示有两个声源, 立体声(Stereophonic)指的是三 维听觉效果。 为了确定声源位置, 大脑要将每个耳朵 所听到声音的三个属性进行比较, 这三个属性分别是: (1) 幅值(Amplitude): 如果左耳听到的声音比右 耳的大, 那么我们就认为声音在左边。
大学计算机基础-多媒体信息处理与应用

多媒体技术概述
计算机中媒体的含义 媒体在计算机领域有两种含义(媒质和媒介) 一种是指用以存储信息的实体,如磁带、磁盘、 光盘和半导体存储器,中文译为媒质。 另一种是指传递信息的载体(即计算机中的数 据),如数字、文字、声音、图形、图像、视 频动画等,中文译为媒介。 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中的媒体 指传递信息的载体(即计算机中的数据) 。
声音质量与数据率 根据声音的频带,声音的质量分成5个等级。由低到高分别 是电话到数字录音带(DAT)的声音。 见P244表7-1。 常见声音文件的格式及其转换 常见声音文件的格式
WAV、MP3、WMA、RA、MID、VQF、CD,等常见音频 格式。
音频格式的转换(一些常见的格式转换软件):
22
多媒体信息的数字化
颜色深度
图像中可能出现的不同颜色的最大数目,用一个像素所 占据的二进制位数表示。如某图像中每个像素的颜色用 24个二进制位来描述,则该图像的颜色深度为24,可以 包含(224=)16777216种不同的颜色(真彩色)。
图像文件大小 图像文件的大小是指在磁盘上存储整幅图像所需占的字 节数,估算公式(单位:字节): 位图数据字节数=图像分辨率(高×宽)×图像深度/8
12
多媒体信息的数字化
模拟信号的数字化
所谓抽样(也叫采样)就是每隔一定的时间间隔T,抽取 模拟信号的一个瞬时幅度值(抽样值),抽样后所得出的一 系列在时间上离散的抽样值称为样值序列 。
抽样的作用是使得信号在时间上离散化。
量化
对时间离散数据用有限数目的幅值表示,即利用预先规 定的有限个值来表示模拟信号抽样值的过程称为量化。
例如:假设声V电nois压e=;1,S采N样R的精度单为位1为位表分示贝V(sidgnbal=) 21,它的信噪比
多媒体素材准备及思维导图、概念图

《现代教育技术实用教程》
活动2 图形/图像素材获取与处理
《现代教育技术实用教程》
一、认识图形和图像
《现代教育技术实用教程》
▪ 声音的反转、消除噪音
❖声音的效果处理
▪ 包括混响、回声、和声效果、动态效果、升降 调、颤音等
《现代教育技术实用教程》
什么是计算机合成音乐(MIDI)
❖MIDI不是把音乐的波形进行数字化采样和 编码,而是将数字式电子乐器的弹奏过程 记录下来,如按键、力度、时间多度等等。
❖当需要播放这首乐曲时,根据记录的乐谱 指令,通过音乐合成器生成音乐声波,经 放大后由扬声器播出。
明。 ❖PSD格式:Photoshop专有的文件格式。 ❖TIFF格式:用于扫描仪和桌面出版。
《现代教育技术实用教程》
图形图像格式的选择
❖在开发多媒体课件时,建议在Photoshop中 将图像文件另存为JPEG或PNG格式。 JPEG 图像压缩比高,适用于底图(背景图)。 PNG支持背景透明、且色彩过渡自然,适合 于前景图,如按钮或其他装饰性的图案。
《现代教育技术实用教程》
一、音频素材的文件格式
5. RA格式 Real Audio流媒体音频文件,可用RealPlayer来播 放,体积小巧,可以边听边下载。它主要适用于在网 络上的在线音乐欣赏。 6、CD 格式 *.cda格式,就是CD音轨。标准CD格式也就是 44.1K的采样频率,速率88K/秒,16位量化位数,因 为CD音轨可以说是近似无损的,因此它的声音基本上 是忠于原声的。
❖在制作PowerPoint课件时,图形格式一般 可以选择WMF,对于像AI这类不能直接支 持的格式,可以先转成PNG格式。
多媒体系统体系结构概述ppt版

两种类型都要求资源管理器进行协调,以满足端到端的同步要求。
为了满足这种多媒体信息表现时的严格的同步要求,必须对多媒体发送、恢复、处 理和表现进行实时调度。
第二十一页,共四十三页。
第 五 章 多媒体系统体系结构
在现有的计算机系统和通信系统上,如果采用多媒体数据,就必须重新考虑这 些系统的设计是否(shì fǒu)能够满足新的多媒体性能要求。
在原来只有文字和数值的计算机系统和通信系统上,采用多媒体数据时,必须 重新考虑到诸如时间相关性、同步、实时这些新的多媒体的要求。
多媒体技术是在许多技术的根底上开展起来的,因此,会涉及到各种结构不同的系统。
系统还要通过会议效劳建立起管理多方通信的机制; 使用超媒体引擎,对多媒体文献进行存储、编辑和恢复;
第九页,共四十三页。
第 五 章 多媒体系统体系结构
1. 多媒体系统的体系结构框架(kuànɡ jià)
1. 3 多媒体分布处理(chǔlǐ)模型
合成层 包括对媒体的可接受性测试,多通道同步(tóngbù)和元级调度。 目标:统一的安排各个媒体的使用。 通过适宜的调度,系统为多通道的媒体流提供最正确的效劳。可接收性测试将对用 户的需求进行检查,并与用户协商适宜的效劳质量。
另外,连续媒体一般都具有(jùyǒu)很大的数据量。时间约束和数据量这两个因素 影响了多媒体系统核心机构的设计。
现状:缺少QoS〔Quality of Service〕
第十九页,共四十三页。
第 五 章 多媒体系统体系结构
2. 多媒体系统的需求(xūqiú)和公共属性
2. 2 连续(liánxù)媒体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