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世界三大类商品贸易地理剖析
贸易地理

1.4.2 世界主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枢纽港口
较著名的有 : 鹿特丹港。该港位于莱茵河和马斯河入海的三角洲,濒临世 界海运最繁忙的多佛尔海峡。它是西欧水陆交通的要道,也 是荷兰和欧盟的货物集散中心,运入西欧各国的原油、石油 制品、谷物、煤炭、矿石等都经过这里,有“欧洲门户”之 称。该港是国际间水陆空交通的重要枢纽,现在约有300多条 远洋航线连接世界各地,每年约有3.5万艘次远洋货轮在这里 停靠,是世界上最大的商品集散中心。 纽约港。该港位于纽约州东南部哈得逊河口东岸,濒临大西 洋,包括哈得逊河下游48公里长的水线,长岛海峡沿岸30多 公里的海岸线,以及斯塔腾岛西边32公里的水面。这里海岸 曲折,港宽水深,潮差仅1.2~1.5米。由于有墨西哥湾暖流 的影响,港口全年不冻,是大西洋沿岸一个天然良港。
1.1 自然地理环境
1.1.3水环境与国际贸易 一、世界海洋占地球总面积的71%,但真正能利用 的水只有2.7%。他们存在于江、河、湖及冰川高 2.7% 山和地下水中。 欧洲河流总体运用较到位,尤其莱因-美因多瑙河的沟通,促进了欧盟及国际贸易的发展。 二、世界主要通航河流 长江、密西西比河、亚马逊河、莱茵河、多 瑙河、刚果河、尼日尔河
1.3.1世界石油贸易地理
目前世界原油出口量最大的地区分别为中东、 西非和北非、前苏联、加拿大和中南美。 中东是世界最大的石油出口地,其出口总量占 世界总量的43.8%。 其次为前苏联地区、西非、中南美和北非。 俄罗斯的产量和出口量仅次于沙特,居世界第 二位
1.3.1世界石油贸易地理
二、世界石油进口贸易地理 亚太、北美和西欧地区是世界石油进口的主体,合计 95% 进口量占世界石油进口贸易量的95%左右。 欧洲是世界最大的石油进口地区,占26%,其中以 法国、意大利、德国进口量最大。 欧洲进口的石油主要来自前苏联和中东地区,其次为 北非和西非地区 进口量最大的国家分别为美国、日本和中国。
国际贸易地理教学课件(全)

第二节 人文地理环境与国际贸易
人文地理环境,是指人类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自 身所创造的全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国 家类型、人口民族、宗教风俗、科学技术、环境 质量、政治因素和生产力状况等,均属人文地理 环境范畴,它们对国际贸易活动均有不同的影响。
四、环境质量的影响
全球范围内的工农业发展,往往会出现工业废渣、 废气和废水的大量排放,大量农药、化肥的不科 学使用等情况,使大气、土壤、水域等受到污染, 地理环境恶化,环境质量下降或者变坏,个别地 区生态系统失去平衡,从而影响生产和经贸活动, 导致工农业生产萎缩,经贸活动受挫。
国际贸易中,对进出口货物的种类、品种、质地、 规格以及安全性等的要求日趋严格,假如进口商 品所含杂质超过规定标准,就经常会出现要求退 货或索赔的情况。
山区和平原地区相比,运输业效率差别也很大,在 山区修筑一条与平原地区运输能力相同的铁路,造 价要高3倍。山区线路坡度较大,运营时,燃料和 费用都成倍增加。在水平线路上能拉5000吨重的 机车,爬0.5%坡时只能拉1400吨重,爬1%坡时, 只能拉800吨重。
河流和湖泊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特别是位 于热带多雨区的河流,一般水量大,具有较大的航 运价值,对交通运输和商业贸易有着巨大的影响力。 世界上适宜航行的河流有长江、尼罗河、密西西比 河、亚马孙河、伏尔加河、多瑙河、莱茵河、圣劳 伦斯河等。其中具有国际航运功能的河流主要是莱 茵河和多瑙河。
三、国际贸易地理学的研究方法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国际贸易地理研 究的方法论基础。
还可以采取如下一些传统方法和现代方法: 地图法 综合分析法,也称系统分析法 对比法,也称比较法 统计图表法 归纳、演绎法 抽象法 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国际贸易地理

国际贸易地理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加快,国际贸易在各国之间的往来日益频繁,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
国际贸易地理,即研究国际贸易活动在地理空间上的分布、规律和影响因素的学科,对于了解贸易的本质和发展趋势具有重要意义。
一、国际贸易地理的影响因素1.自然因素地理环境是国际贸易的基础,不同国家的自然资源分布和气候条件不同,这直接影响了各国物资和产品的生产和贸易规模。
例如,沿海地区通常具有丰富的港口资源和便捷的海上交通条件,有利于国际贸易的发展。
2.经济因素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以及市场规模都是影响国际贸易地理分布的重要因素。
较为发达的国家通常拥有较高的技术水平和较为完善的产业链,因此在高附加值产品和技术密集型产品上具有竞争优势,如德国的汽车制造、日本的电子产品等。
3.政策因素各国的贸易政策和国际贸易规则也对贸易地理产生了重要影响。
保护主义政策的实施可能导致国际贸易受阻,而开放政策则有利于促进贸易自由化和贸易地理的重新布局。
国际贸易规则的制定和执行也对贸易地理产生着重要的引导作用。
二、国际贸易地理的规律和趋势1.集聚效应国际贸易往往呈现出集聚效应,即类似产品和产业在特定地理区域集中的趋势。
比如,酒类产业在法国的波尔多地区、中国的云南地区集中发展,形成了独特的产地效应和品牌效应,进一步促进了该地区的贸易和经济发展。
2.区域一体化近年来,世界范围内出现了多个区域一体化的趋势,例如欧洲的欧盟、亚洲的亚太经合组织等。
区域一体化通过打破贸易壁垒、减少贸易成本和提升市场规模,促进了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合作和投资活动。
3.价值链重组随着国际分工的深入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将生产环节分散到全球各地,形成价值链分工。
不同环节的加工和生产在不同地区进行,这导致了贸易地理的重组和调整。
例如,中国作为全球制造业的重要基地,扮演着组装和加工的角色,而发达国家则负责高端技术和研发。
三、国际贸易地理的意义1.促进经济增长国际贸易地理的研究可以帮助国家和企业更好地了解和利用自身优势,积极参与全球分工合作,促进经济增长和就业机会的创造。
国际贸易地理

国际贸易地理研究对象:研究世界各国在世界商品生产和交换中所处的地位,分析其形成、发展和变化的各种规律休克疗法:萨克斯根据玻利维亚经济危机问题(经济落后、政治动荡、决策失误),提出了一整套经济纲领和经济政策,主要内容是经济自由化、经济私有化、经济稳定化。
实行紧缩的金融和财政政策,由于这套经济纲领和政策的实施,具有较强的冲击力,在短期内可能使社会的经济生活产生巨大的震荡甚至导致出现“休克”状态。
德国、波兰成功,苏联失败金砖四国: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和南非最大农产品出口国:美国马六甲海峡位置:是位于马来半岛与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岛之间的漫长海峡,由新加坡、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三国共同管辖。
世界上最繁荣的航线:北大西洋航线苏伊士运河航线好望角航线欧元区:欧元区是指欧洲联盟成员中使用欧盟的统一货币——欧元的国家区域。
欧元区共有19个成员国,包括德国、法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爱尔兰、西班牙、葡萄牙、奥地利、芬兰、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希腊、马耳他、塞浦路斯非欧元区国家:英国丹麦、瑞典、波兰、匈牙利、捷克、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克罗地亚美国最大港口:纽约世界上第一条高速公路:秦直道世界两大通航运河:苏伊士运河和巴拿马运河日本五大工业区:日本的五大工业区有京滨工业区(东京,横滨),名古屋工业区(名古屋为中心),阪神工业区(大阪,神户),濑户内海工业区(濑户内海沿岸)和北九州工业区。
世界上最繁忙的三大海峡:曼德海峡,马六甲海峡,巴拿马海峡,霍尔木兹海峡铁矿最多的国家:俄罗斯,其次巴西,中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印度,美国世界三大宗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顺序:基督教、伊斯兰教、印度教、佛教世界最方便旗船舶:巴拿马法国最大工业区:大巴黎区什么是自然环境地理:自然地理环境由地球表层中无机和有机的、静态和动态的自然界各种物质和能量所组成,具有地理结构特征并受自然规律控制的环境整体(系统)。
世界贸易地理

简答题1.国际贸易地理的研究对象国际经济贸易地理就是研究世界上各国家(包括国家集团)、各地区商品生产的地域分工和交换的地理分布与地理格局的特征及其发展变化规律的学科.2国际贸易地理研究的内容(一)影响国际经济贸易的诸因素地理位置、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人口及劳动力发展的素质、社会综合经济基础的发展等。
(二)对进出口商品结构的研究进出口商品是对外贸易的物质基础,也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实力、技术水平和商品竞争力大小的标志,所以对商品的种类、流向、流量的地理研究是国际贸易地理的主要内容之一。
(三)国际贸易地理分布、地区差异和地区格局的研究3国际贸易地理的主要影响因素地理位置、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人口及劳动力发展的素质、社会综合经济基础的发展等。
4简述世界人口城市化的表现和地理过程世界人口城市化的表现:(1)世界人口的城市化首先表现为城市人口的迅速增长。
(2)大城市的发展是世界人口城市化的另一个突出表现。
(3)大型的都市地带是世界人口城市化的地理表现。
世界人口城市化的地理过程:1. 农村人口向城市的移动2. 城市景观的扩散3. 各种形式网络的发展5国际经济中心地系统基本特征(1)欧洲经济中心地:从工业革命以来就是世界经济的中心地,功能十分强大。
20世纪初期以前,是世界上惟一的世界性的中心地,世界上所有的创新都发源在这里,之后才向外面扩散。
英国是核心。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该中心地的地位相对下降,但是依然强大,表现在:伦敦仍然是世界性的金融中心,德国的法兰克福、科隆,法国的斯特拉斯堡和瑞士的苏黎世等也都是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的金融业或专业的银行中心。
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上的经营一方面把世界变成了它的工厂厂区,另一方面又通过公司总部将分散世界各地的工厂或子公司联系在一起。
还形成了世界上最为发达的交通网络(2)北美经济中心地主要指美国,加拿大的东南部地区部分虽具有中心地的作用,但是不够明显。
美国的经济实力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已经超过了英国和其他任何一个欧洲国家。
国际贸易的地理分析

国际贸易的地理分析国际贸易作为现代经济领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都是世界各国的热门话题。
随着全球化与自由化的趋势不断推进,国际贸易的规模和复杂程度也不断扩大,对于世界经济的发展和国家之间的关系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在这个过程中,地理因素在国际贸易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对于整个贸易体系的运转具有不可替代的影响。
一、贸易流向与地理位置地理位置是影响国际贸易的关键因素之一,决定了商品和服务的流动方向和交易成本。
比如,各个国家的货物运输通常需要通过海、陆、空三种交通方式,而且货物数量、种类和价值等不同,导致运输成本差异很大。
国际贸易中,通常会将各个国家的地理位置分为四个区域:发达经济体、发展经济体、前社会主义国家和新兴市场经济体,由于各个区域的经济状况和发展程度不同,对于贸易流向的影响也各不相同。
二、政府政策与国际贸易政府政策是国际贸易中最直接的影响因素之一,各国政府在制定贸易政策时,通常会考虑到国家的战略利益和国内经济状况等。
相对保护主义的国家更倾向于采取关税、限制贸易和政治干预等手段,以保护本国企业和市场,而开放市场的国家则更加支持自由贸易,在减少贸易壁垒的同时,促进贸易增长和全球化进展。
因此,政府政策在贸易流向和贸易组织的选择等方面具有很大的影响。
三、地理与资源的关系地理位置与资源分布是影响国际贸易的重要因素之一。
不同地区的自然资源分布差异很大,这导致了各个国家之间的竞争和合作,进一步推动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比如,沿海城市一般都会发展成为重要的贸易中心,因为它们有丰富的港湾资源和便捷的运输条件,可以作为贸易和物流的中转点,促进商品和服务的流通。
而对于一些资源匮乏的国家,会通过国际贸易的方式获取需要的物资和技术,提高自己的生产力和竞争力。
四、贸易组织与地理因素国际贸易是否能够顺利进行,离不开各个贸易组织的发挥作用。
贸易组织一般都会考虑地理位置和政治环境等因素,在组织贸易活动时通常会制定具体的贸易规则和标准,以保证贸易活动的公平和有效性。
国际贸易地理(重点部分的PPT全部内容)

国际贸易地理(重点部分的PPT全部内容)第一章绪论国际贸易地理研究的对象:国际贸易学研究对象和地理学研究对象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地理环境,包括自然地理环境、人文地理环境、经济地理环境。
国际贸易地理的学科的基本属性:区域性与综合性第二章地理环境与国际贸易地理位置是指某一地理事物在地球表面所处的空间区域。
地理位置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可以从经纬度位置(数理位置)、海陆位置、交通位置和邻国位置等方面反映出来。
“三湾一海”是指东京湾、伊势湾、大阪湾和濑户内海地区,这里是日本乃到全世界港口最集中地区之一,集中了千叶、横滨、川崎、东京、名古屋、大阪、神户等世界重要港口。
三湾一海地区岸线曲折,水深湾多是建港的优越条件。
地形、气候、水文条件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可以从山区和平原、沙漠与良田、河流和湖泊、气候类型等方面反映出来。
地形条件的影响:平原广布,所占比例颇高,使发展农牧业有了良好基础,为美国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农业国家创造了条件。
地形破碎,沙漠戈壁遍地,崇山峻岭,或险恶地形直逼沿海,则必须对其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农业生产产生严重影响,难以展开对外贸易。
山区和平原地区相比,运输业效率差别也很大,在山区修筑一条与平原地区运输能力相同的铁路,造价要高3倍。
山区线路坡度较大,运营时,燃料和费用都成倍增加。
在水平线路上能拉5000吨重的机车,爬0.5%坡时只能拉1400吨重,爬1%坡时,只能拉800吨重。
河流和湖泊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特别是位于热带多雨区的河流,一般水量大,具有较大的航运价值,对交通运输和商业贸易有着巨大的影响力。
具有国际航运功能的河流主要是莱茵河和多瑙河。
(理解)气候条件的影响:气候的节律性和地带性,对生产事业,尤其是农业生产产生着深刻影响,进而制约着经贸活动。
具体影响例:(节律性和地带性)小麦、玉米、棉花适宜种植在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季风和亚热带季节风气候区,所以美国、加拿大、中国、乌克兰、法国等位于温带中纬度的国家是重要的粮食生产国和出口国。
国际贸易地理知识

国际贸易地理知识国际贸易地理是研究国际贸易活动与地理环境、地理位置之间的关系的学科。
国际贸易地理涉及到地理因素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包括地理位置、自然资源分布、交通运输、通讯和信息技术、政治因素等。
地理因素在国际贸易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对国际贸易的发展和结构有着深远的影响。
下面将就国际贸易地理知识进行详细介绍。
一、地理位置地理位置是国际贸易的重要因素之一。
国家和地区的地理位置直接决定了其与其他国家和地区之间的贸易联系。
地理位置不仅影响着国家对外贸易的方式和策略,也影响了区域间贸易的发展。
地理位置优越的国家和地区往往可以通过降低交通和运输成本,更快地进行国际贸易活动。
例如,地处中东地区的阿拉伯国家拥有丰富的石油资源,由于地理位置的便利性,它们成为全球石油贸易的中心。
此外,地理位置也影响着国家和地区的贸易竞争力和地位,从而对国际贸易结构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自然资源分布自然资源分布是国际贸易地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自然资源分布差异极大,例如,油气资源集中分布在中东地区、铁矿石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亚和巴西等。
自然资源的分布差异直接影响了国际贸易的结构和模式。
资源丰富的国家往往以资源为优势,通过对外贸易实现了经济发展。
而资源匮乏的国家则主要以加工贸易和服务贸易等形式参与国际贸易。
自然资源的分布也会导致国家之间的贸易依存度。
资源贫乏的国家通常需要依赖其他国家的资源进口,形成贸易依存关系,而资源富集的国家则通过资源出口获取贸易利益。
三、交通运输交通运输是国际贸易地理的重要环节。
交通运输条件对国际贸易的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发达的交通运输系统可以提高贸易的效率,降低运输成本。
海洋运输、航空运输、陆地运输等不同的交通运输方式都对国际贸易起着不同的作用。
例如,世界贸易主要依靠船舶运输,现代船舶技术的发展和运输成本的降低加快了货物和服务的流动,推动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此外,交通运输设施的不完善会对国际贸易造成限制和阻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天然气贸易地理
俄罗斯是世界上天然气资源最丰富、产量最多、 消费量最大的国家,也是世界上天然气管道最长、 出口量最多的国家,有“天然气王国”之誉。 [专栏] 2007年世界天气产量排名
[专栏] 2007年世界天然气消费量排名
[专栏] 2007年世界液化天然气进口量排名
三、世界煤炭贸易地理
[专栏] 2007年世界煤炭生产量排名 [专栏] 2007年世界煤炭消费量排名 [专栏] 世界各地区2006 年末煤炭探明储量 [专栏] 世界2006 年煤炭探明储量前7 位国家
[专栏] 2001/02-2006/07年度世界玉米主产国玉米出口 情况
[专栏] 2004/05-2006/07年度世界主要玉米进口国进口 量状况
三、世界水稻生产与贸易
稻米是仅次于小麦的世界第二大粮食作物,产量 虽较大,但以就地消费为主,是三大主要粮食作物中 贸易量最小的作物。大米的出口国集中度高,主要集 中在泰国、越南、美国、印度、乌拉圭、阿根廷、中 国、巴基斯坦等国。进口国相对比较分散,印度尼西 亚、孟加拉国、巴西、伊朗、塞内加尔、沙特阿拉伯 、菲律宾、韩国、南非、尼日利亚是世界主要的大米 进口国。
[专栏] 2006-2007年全球汽车产量
[专栏] 2006-2007年各国汽车产量
三、世界纺织品生产与贸易
世界最主要的纺织品生产国有中国、印度、美国 、俄罗斯、日本、意大利和韩国等。主要出口国有中 国、日本、韩国、巴基斯坦、意大利等。
四、世界电子信息产品生产与贸易
世界电子信息工业主要集中在美国、亚太地区、西欧和日 本。美国是世界电子信息产品的最大生产国和出口国。亚太 地区电子信息产品贸易主要集中在中国、中国台湾、韩国、 印度等,是世界第二大进口市场和最大的出口市场。西欧地 区是世界最大的进口市场和第二大出口市场。
[专栏] 世界2006年煤炭生产和消费前7位国家
从世界煤炭贸易看,煤炭贸易是世界贸易的重 要组成部分。世界大多数产煤国的煤炭产品以内销 为主。世界煤炭贸易主要集中于亚太和欧洲两大煤 炭市场,形成“东进西出、南进北出”的格局,主 要出口国是澳大利亚、加拿大和美国,主要进口国 是日本、韩国、印度、英国和意大利。
第一节 世界能源贸易地理
[专栏]
[专栏] [专栏] [专栏] [专栏]
世界能源储量分布
世界各国能源结构 我国能源资源 2007年世界一次能源消费总量排名 2007年世界一次能源消费结构
一、世界石油贸易地理
1、石油生产分布 世界石油分布极不平衡,主要分布在中东、拉 丁美洲、北美洲、西欧、非洲、东南亚和中国。
[专栏]
2004年稻米主要生产国和贸易国
第三节 世界工业制成品贸易地理 一、世界钢铁生产与贸易
铁矿石资源丰富的国家主要有:俄罗斯、巴西、加拿大、澳 大利亚、美国、中国、印度、南非、法国、瑞典等。在国际贸 易中,铁矿石的贸易量仅次于石油,是第二位大宗运输货物。 主要出口国有澳大利亚、巴西、加拿大、印度、智利、俄罗斯 、利比里亚、秘鲁等。日本是世界最大铁矿石进口国,进口量 约占世界进口总量的1/3,其次是西欧、美国。中国铁矿资源由 于贫矿多,富矿少,也从澳大利亚、巴西、印度等国进口部分 高品位铁矿石。 美国和欧盟是世界主要钢材进口国,位于欧美之后的主要进 口国家和地区是:韩国、中国、土耳其、加拿大、泰国、中国 台湾、墨西哥、俄罗斯、印度和印度尼西亚。钢材最大的进口 地区为亚洲,其次是北美。中国是最大钢产国。
第二节 世界谷物贸易地理
一、世界小麦生产与贸易 小麦是全世界分布范围最广、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 贸易额最多的粮食作物之一。小麦在世界范围内的生产分布极 为广泛,产地主要集中在欧洲、北美和亚洲,主要集中在中国 、印度、美国、俄联邦、法国、加拿大、德国和澳大利亚等国 。小麦出口主要以北美和欧洲为主,美国、法国、加拿大、澳 大利亚和阿根廷出口量最大。进口量较多的国家有欧盟国家、 日本、中国、巴西、伊朗、阿尔及利亚、伊拉克、摩洛哥、印 度尼西亚、韩国等,西班牙的小麦进口量于1999年超过中国后 一直位居世界首位,其次是埃及、意大利、阿尔及利亚、日本 、巴西等国。
[专栏] 1990-2006年世界小麦生产国产量百分比(%) [专栏 ] 1990-2005年世界小麦主要进口国进口量(扣除食品援助量)百分比(%)
二、世界玉米生产与贸易
世界玉米集中在三大地带:一是美国中部玉米带 ,生产了世界2/5以上的玉米,二是中国的华北平原、 东北平原、关中平原、四川盆地等,占世界玉米产量 的1/6以上。三是欧洲南部平原,西起法国,经意大利 、南斯拉夫、到罗马尼亚。美国、中国、巴西、墨西 哥和印度这5大生产国的玉米播种面积超过世界播种 面积的50% 。 [专栏] 2001/02-2006/07年度世界玉米主产国玉米产量 情况
二、世界汽车生产与贸易
世界汽车生产主要集中在亚太、北美和西欧三大区域,其 中以亚太地区产量最大,约占世界总产量的1/3以上,其中以 日本产量最多,韩国汽车产量居世界第六位,中国2004年产 量超过500万辆,成为仅次于美国、日本、德国的第四大汽车 生产国。北美的汽车生产基地主要是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 。欧洲主要汽车生产国为法国、德国、英国、意大利、瑞典 等。
计算机工业是电子信息工业中生产、消费和贸易额最大 的部门。美国是世界最大的计算机生产和销售市场,其次是 西欧市场,主要是德国、英国、法国等。2004年全球PC拥有 量,美国最多,日本第二,中国第三,其次是德国和英国。 世界电子元件生产集中在日本、亚太地区、美国和西欧 地区。日本是世界电子元件最大生产国。美国是世界电子元 件的最大消费国。西欧是世界电子元件的最大进口市场,亚 太地区是世界电子元件的最大出口市场。
2、石油消费和进出口 2006 年世界前十位石油消费国是美国、中国、日 本、俄罗斯、德国、印度、巴西、加拿大、韩国、法 国。
[专栏]
[专栏]
2007年世界石油进出口量排名
2007年世界石油消费量排名
[专栏] 2004、2005、2006年世界分地区石油消费量及 其构成 [专栏] 2006年世界主要国家或地区石油贸易流向
实用国际贸易地理
顾晓燕 陶应虎
清华大学出版社
第四章 世界三大类商品贸易地理
学习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熟悉世界能源储量分布、世界 各国能源结构。掌握世界石油、天然气、煤炭的生产 分布、消费和进出口。能对世界小麦的生产与贸易、 世界玉米的生产与贸易、世界稻米的生产与贸易有基 本的认识。能对主要工业制成品,如世界钢铁、汽车 、纺织、电子信息产品的生产与贸易有一定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