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宁SWOT分析

合集下载

李宁自我诊断SWOT分析表

李宁自我诊断SWOT分析表
一、自我分析
对达成目标有帮助的
对达成目标有害的
内部
(组织)
S 优势
W 劣势
1.热爱教师这一份职业,课堂上充满激情。
2.乐于将新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探索应用。
1.教育信息化相关知识的学习滞后。
2.时间的安排缺乏科学性。
外部
(环境)
O 机遇(庆幸条件)
T 威胁(挑战)
热爱教学工作,热爱学习,善于把理论学习运用到实践中。
1.行政工作琐碎,集中学习的时间难以保证。
2.教学指导能力有待提升。
二、我的对策
U——用(优势)
S——停(劣势)
用自己的方式尽心尽力完成教学任务,并于周围的同事一力.
E——抓(机遇)
D——御(威胁)
夯实文学知识底蕴,研读的语文专业知识,进一步丰富的教育理论知识,加强相关学科知识的学习。
积沙成塔,积少成多,坚持不懈的加强学习!

李宁公司发展战略分析

李宁公司发展战略分析

李宁公司发展战略分析内容简介:创始人回归两年来,发起了一系列改革运动,但仍未能挽救摇摇欲坠的李宁公司。

本文使用波特五力模型、SWOT分析法,分别对李宁公司的外部环境、2012年战略转型失败进行分析,用以研究李宁公司的发展战略。

关键字:李宁公司;波特五力模型;SWOT分析法;发展战略一、李宁公司的简介李宁公司由著名体操运动员李宁先生创立。

李宁公司成立于1990年,经过二十年的探索,已逐步成为代表中国的、国际领先的运动品牌公司。

李宁公司采取多品牌业务发展策略,除自有核心李宁品牌(LI-NING),还拥有乐途品牌(LOTTO)、艾高品牌(AIGLE)、心动品牌(Z-DO)。

此外,李宁公司控股上海红双喜、全资收购凯胜体育。

自2004年6月在香港上市以来,李宁公司业绩连续六年保持高幅增长,2009年更是达到83.87亿人民币。

李宁公司的销售网络遍布中国大地,截至2009年底,李宁公司店铺总数达到8156间,遍布中国1800多个城市、并且在东南亚、中亚、欧洲等地区拥有多家销售网点。

雇员6000余人。

2012战略转型的实施,带来了自创立以来最大的危机。

首先是客户群丢失,销售额下降。

高端市场销售业绩差,中端市场被安踏、361 度等国内品牌蚕食和压缩。

然后出现库存积压、关店、高管离职等一系列问题。

2011 年年报显示,李宁公司营业收入仅为 89.29 亿元,同比下跌 5.8%,2012 年公司业绩继续恶化,亏损 19.79 亿、关店 1800多家。

李宁陷入严重的危机。

2014据最新数据显示,从营收上算,李宁已经被甩到国内体育品牌的第二;从盈利能力上算,李宁则已经排到第六。

二、李宁波特五力模型分析(一)新进入者的威胁体育用品行业的高端市场有着较高的进入壁垒。

国际知名体育运动品牌耐克、阿迪达斯等占据着高端是市场,构筑了高端市场的一道进入屏障,使潜在新进入者难以逾越。

在中低端市场,对品牌众多,但各品牌差异化特征不明显,营销模式雷同,市场进入门槛因而很低。

6李宁的SWOT分析

6李宁的SWOT分析

劣势和挑战
李宁的品牌战略是典型的跟随战略。自 李宁在消费者的心智中产生认知以来, 一直都是跟随耐克的战略。从品牌视觉 识别来看,李宁的logo与耐克的logo非 常相象;从品牌传播来看,当耐克在提 倡“Just do it”的时候,李宁提倡“我运 动 我存在”;当耐克提倡“I can”时, 李宁提倡“一切皆有可能”。李宁的运 动主张简直就是耐克的中文版。这种跟 随战略,在耐克不想与其竞争时,各守 一块阵地,相安无事。但是一旦耐克对 李宁发动进攻的时候,李宁很容易溃不 成军。从目前的市场情形来看,耐克正 一步步侵蚀李宁的市场,李宁还“一切 皆有可能” 吗?
优势和机遇
李宁的目标消费者与耐克还是有一 定的区分,耐克更多地追求运动,以 某种运动类别、运动项目出现,而 李宁更多的是休闲,以一种大众的, 以一种运动休闲的形象出现,不是 专门针对某一项运动的,因此他们 的市场定位并不重合,目标消费群 体在目前来看竞争性并不强,却有 互补性。
优势和机遇
李宁的品牌优势是亲和力
优势和机遇
体育是中国最先开放的领域。当我们还是计划经 济的时候、当我们在娱乐、新闻等方面还十分保 守时,竞技体育就被作为爱国主义的重要组成部 分而获得空前的解放。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体 育是我们与国际接轨最早的领域。而像李宁这样 的尖子运动员也是在那个年代最先、最全周游列 国的人,所以可以说全球化的种子很早就种植在 了李宁心中,因此我们会发现李宁公司是国内为 数不多,从创立之初开始就比较积极站在全球层 面上思考问题的本土公司。
李宁的SWOT分析 李宁的SWOT分析
第六组: 胡渟停 朱旭珍 林琳 林天真
经济环境:
1.中国近几年经济发展迅速,人们的生 活水平有很大的改善,人们的收入增 加了不少,实际可支出的MONEY也多 了. 2.中国整个社会经济呈上升状态,人们 对将来持普遍乐观的态度.

李宁内外部环境分析

李宁内外部环境分析

李宁内外部环境分析宏观环境分析:一、经济环境:2005年,中国GDP超过了18万亿元人民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493元人民币,而中国体育用品市场仅占国内GDP的0.2%,在美国,这个比例可以达到2%,其增长空间可略见一斑。

2010年中国人均4400美元左右,排名世界第124位,国内生产总值即GDP 是397983万亿人民币,按最近1美元兑6.5886算,有6.02万亿美元,美国2010gdp 将近15万亿美元,差不多是中国的3倍,人均更不用说了。

如果单单看GDP的话,按现在的发展速度,中国应该在2020年左右坐上世界第一的宝座,这里的条件是美元兑人民币汇率在改变,中国经济每年超过8%速度增长,美国经济保持在2%到5%的增长。

巨大的市场潜力对欧美以及日韩等户外用品市场已趋饱和的厂商业者来说,无疑就是巨大的诱惑。

二、政治环境:中国国家商务部就曾提醒国内体育用品生产企业,在奥运会前夕、中国运动市场火热的大背景下,抓紧做好各方面的准备工作。

商务部、国家知识产权局等部门建议国内体育用品生产企业能够尽快开展品牌国际化建设,进行标准化、技术开发和自主知识产权等方面与国际惯例对接的工作。

这也可以说是对中国体育用品业谋求长远发展政府态度是支持鼓励的。

三、社会文化环境:全国人口中,0-14岁的人口为26478万人,占总人口的20.27%;15-59岁的人口为89742万人,占总人口的68.70%;60岁及以上的人口为14408万人,占总人口的11.03%(其中,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10045万人,占总人口的7.69%)。

不同学历人群中的体育人口分布分别占该人群的比例如下:研究生占百分之二十六点三;大学生占百分之三十五点九;高中生占百分之二十七点四;初中生占百分之十六点六;小学生占百分之九点零。

在该项统计中,除初中和小学文化程度的体育人口在该群体中所占比例比一九九六年略有下降外,其他均有所上升,尤其是研究生文化程度的体育人口在该群体中的比例比一九九六年上升了二十点二个百分点。

李宁转型 SWTO分析

李宁转型 SWTO分析

李宁转型的SWTO分析优势1.国内市场份额最高的体育品牌。

2.高的知名度和高忠诚度,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奥运冠军--李宁个人品牌的巨大感召力,这具有浓烈的民族情结,为其起步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市场运作经验成熟,与中国的体育界保持着良好的关系,容易得到体育界的认可。

4.相对一线品牌的耐克、阿迪,李宁具有绝对的价格优势。

5.在分销网络上占有很大优势,李宁采用"轻资产运营"模式, 将产品制造和零售分销业务外包,自身则集中于设计开发和市场推广等业务,其分销网络是国内服装和鞋类厂商中最广的。

劣势1. 市场细分和功能专业化不够。

产品线过长,无核心产品,经济发展,需求变化,不能适应新额需求。

2. 实际消费群体与目标群体差距大;产品设计不够新意;产品广告代言人凌乱,主题诉求不断变化;开店风格,传递信息不一致,品牌和市场缺乏战略性思考。

3. 产品档次和品位不够。

4.品牌定位不明确,品牌个性不鲜明。

李宁产品更像有大众感觉的大众休闲产品,没有真正吸引到那些视运动为消费的"重度体育用品消费人群"。

5.销售渠道管控不力,在零售店铺、百货公司店中店的渠道不够密集,门店装修、管理有待提升。

机会1.李宁产品由于其本身的特殊性使得其品牌知名度自诞生以来一直是很高的。

2.由于国民生产总值保持多年高速的增长,整个体育产业也是不断向前发展,其市场容量逐年递增,尤其是青少年市场和高端市场。

3.李宁目前仍是个二线的品牌,在消费群体和产品上都有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

4.更宽的产品拓展空间,增加产品组合的宽度,同时不断融入自己的民族风格元素。

威胁1.不是行业的绝对领先者,行业竞争加剧,高低端腹背受敌,国际化和本土化之间的矛盾,以NIKE,ADIDAS为主的外国体育品牌份额的不断增长,国内厂家,国内厂家不断兴起,也在不断瓜分着市场份额, 而且他们的增长速率超过了市场份额的年增长率,使得李宁产品的市场占有率逐渐减少。

李宁swot分析

李宁swot分析

李宁
周廷通李远均陈琼王璞段学斌
李宁体育用品有限公司
SWTO分析
优势-------S
品牌:国产,李宁个人形象,
知名度高
渠道:中国最大的体育用品
分销网络
公共关系资源:体育营销,
长期支持中国奥运军团
劣势------W
价格: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定位:细分混乱客户群逐
渐缩小
运营:经营粗放,利润率低
行业:利润空间缩小
机会------O
行业:经济增长,市场容量扩大。

大量行业广告
新渠道:网上销售
消费者:人均体育用品消费低,低端转向中端
SO战略
国际化转变、布局:东南亚
强化品牌:国内第一
线上线下渠道的统筹
WO战略
开发高端
品牌重塑:15-25岁年轻人,
打造90后李宁
威胁------T
市场:外来品牌的挤压,部分沦为低端产品
替代者:森马、美邦时尚潮流价格相对便宜
产品:山寨货抄码族款式少,不时尚
供应商:谈判能力提高
ST战略
加强研发、设计
聚集核心产品:李宁、红双

WT战略
关门店、裁员、提升运营水

建立ERP系统,整合产品设
计、供应链、渠道、零售资
源。

李宁swot分析

李宁swot分析

一、SWOT分析㈠优势1.李宁是国有品牌,对于中国市场来说,支持国产的人大有人在,因此这也是李宁的一大卖点。

2. 李宁公司小公司起家,如今成为中国民族体育用品第一大品牌,其凭借李宁个人的影响力和公司十几年来所积累的实力,建立了非常广的公共关系资源,有着极高的认知度和品牌亲和力。

3. 李宁的销售管理系统完善,分销网络完善,公司管理制度健全,拥有雄厚的后备资金可备调动。

4.李宁公司通过赞助体育赛事和国外体育队、加强与体育明星的合作来推广品牌,在市场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大。

消费者对品牌的喜好程度明显升高,品牌形象与品牌价值也大幅提升,销售额和利润保持高速增长,为企业展开全面而持久的赛后体育营销提供资金保障。

5. 在中高端市场,相对于耐克类国际品牌来说,李宁价位较低,具有价格竞争上的优势,“人有我廉”;在中低端市场,相对于安踏双星等本土品牌,李宁具有明显质量、技术上的优势,“人有我精”。

㈡劣势1. 李宁低价位的品牌形象已经根深蒂固,靠提高价位来增加利润的空间不大。

2. 李宁公司在产品设计、赞助活动、形象及产品广告、开店风格、乃至形象代言人的选择上都存在传达信息不统一、不连续,品牌形象不一致的问题,造成消费者对李宁的印象凌乱。

3. 李宁在体育赞助上不惜重金,辅助配套工作却做得不理想,有将“体育营销”等同于“事件营销”的倾向。

在几次世界性大赛中,我们都能看到“李宁”标志,但赛后的品牌管理和品牌维护工作却做得却远远不够,比例分配不合理,缺乏推广品牌力度与强度。

4. 对目标顾客的定位不准确,顾客群流失量大,缺乏与目标消费者的有效沟通,目标消费者流失,公司实际消费者与目标消费者错位。

㈢机会1. 众多体育用品品牌的广告宣传,共同激起了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且调查显示,消费者对耐克,阿迪达斯,李宁的购买意向相对较高,但多数对于这三种运动品牌的购买意向差异并不明显。

此时,可以通过加强与消费者的直接沟通,增强消费者对自己产品的了解,进而提高购买率使消费者认同公司李宁并产生购买兴趣。

李宁公司swot分析

李宁公司swot分析

李宁公司swot分析李宁公司swot分析学生学号0121203920711 实验课成绩学生实验报告书实验课程名称开课学院指导教师姓名石友蓉老师学生姓名学生专业班级叶信威财务1201 财务战略管理管理学院2013 -- 2014 学年第 2 学期公司简介:李宁公司著名体操运动员李宁先生创立。

李宁公司成立于1990年,经过二十年的探索,已逐步成为代表中国的、国际领先的运动品牌公司。

李宁公司采取多品牌业务发展策略,除自有核心李宁品牌,还拥有乐途品牌、艾高品牌、心动品牌。

自2004年6月在香港上市以来,李宁公司业绩连续六年保持高幅增长,2009年更是达到亿人民币。

李宁公司的销售网络遍布中国大地,截至2009年底,李宁公司店铺总数达到8156间,遍布中国1800多个城市、并且在东南亚、中亚、欧洲等地区拥有多家销售网点。

雇员6000余人。

李宁公司成立之初即非常重视原创设计。

1998年建立了中国第一家服装与鞋产品设计开发中心,率先成为自主开发的中国体育用品公司。

2004年8月,香港设计研发中心成立,集中负责设计李宁品牌服装产品。

2008年1月李宁集团美国设计中心在美国俄勒冈州波特兰市投入运营,专注于鞋类产品的高端技术研发、人体工学科研和专业运动鞋的设计、开发、测试工作。

李宁公司长期致力于体育事业的发展,曾先后与NBA、ATP 等国际顶级赛事和组织结为战略伙伴。

与奥尼尔、柳比西奇、伊辛巴耶娃、托希尔德森等国际顶级运动员合作,与西班牙奥委会、西班牙篮协、瑞典奥委会、阿根廷篮协合作,都强有力的表明李宁品牌的专业实力得到国际顶尖体育团队和个人的认可。

更值得一提的是,从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开始,李宁公司伴随中国奥运军团一路走来,长期支持中国体操、跳水、射击、乒乓球、羽毛球等五支“金牌梦之队”。

但近6年来,李宁体育公司的业绩逐年放缓,加上体育永平和服装业近年来萧条的行情,使得李宁公司在12年面临相对其他行业品牌更为严峻的问题,包括库存严重积压,顾客流失,销售停滞,定位失当和过于冒进的国际化战略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市场渗透战略——调整目标 市场定位
优势威胁策略(S.T)
1.李宁公司前向一体化战略分析,在产品链的前端研发阶段能力
2.市场渗透战略——营销策略
3.成本领先战略——进一步提高供应链效率,降低成本
4.集中化多元经营
劣势机会策略(W.O)
1.市场开发战略
2.产品开发战略,开发高端产品
劣势威胁策略(W.T)
SWOT分析;
优势:
1.国内市场份额第一的体育品牌
2.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和较高的消费者忠诚度
3.国内市场占有率最高
4.成熟的市场运作经验
5.具备设计高档世上产品的能力
6.十年的积累经验
7.与中国的体育界保持着良好的关系,容易得到体育界的认可
劣势:
1.市场细分不清,功能专业化不够
2.实际消费群体与目标群体差距大,且实际消费群体年龄较大
1.专一化经营战略——细分市场
2.差异化战略——多品牌战略
3.未被挖掘的高档市场
4.更的产品拓展空间
威胁
1.不是行业的绝对领先者
2.行业竞争加剧,高端受阻于国际品牌,低端受阻于国内品牌
3.国际化和本土化之间的矛盾
4.消费者偏爱国际品牌
5.客户发展能力问题
策略选择
优势机会策略(S.O)
1.国际化战略——由一家国内的经验型民营企业向拥有国际品牌和具有专业生产和经营能力的现代化公司转变
3.产品设计,产品广告,开店风格,形象代言人凌乱,传递信息不一致
4.产品档次不高,品味不够,在一线城市不太受欢迎
5.给消费者感觉为中档产品,在开发高档产品市场是面临与众多洋品牌的正面竞争,竞争力度不够
机会:
1.08年奥运会在中国举行,中国政府出台发展体育产业的宏观政策
2.体育用品市场发展速度快,市场空间大,尤其是青少年市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