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高考语文全国卷和答案

合集下载

2011年各地高考诗歌鉴赏(附参考答案及赏析)

2011年各地高考诗歌鉴赏(附参考答案及赏析)

2011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1、【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8分)关河令周邦彦①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

伫听寒声②,云深无雁影③。

更深人去寂静。

但照壁孤灯相映。

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注】①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②寒声:指秋声,如风声、落叶声、虫鸣声等。

③雁:古人认为雁能传书。

(1)从上、下两阕的首句看,这首诗是以什么为线索来写的?请简要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简要分析作者在这首词中所表现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全国新课标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春日秦国怀古周朴①荒郊一望欲销魂②,泾水萦纡③傍远村。

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

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注】①周朴(?-878),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

②销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

③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

萦纡:旋绕曲折。

8、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北京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13题。

2011年全国统一高考语文试卷(新课标全国卷一)(答案含解析版)

2011年全国统一高考语文试卷(新课标全国卷一)(答案含解析版)

2011年全国统一高考语文试卷(新课标)一、现代文阅读(9分)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诗经》原来是诗,不是“经”,这在咱们今天是很准确的。

但在封建社会里,诗三百篇却被尊为“经“,统治阶段拿它来做封建教化的工具。

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诗三百篇是一种配乐演唱的乐歌。

这些乐歌一方面用于祭祀、宴会和各种典礼,当作仪式的一部分或娱乐宾主的节目。

另一方面则用于政治、外交及其他社会生活,当作表情达意的工具,其作用和平常的语言差不多,当然它更加曲折动人。

例如周代有一种“献诗陈志”的做法,当一些人看到国君或者同僚做了什么好事或坏事,就做一首诗献给他们,达到颂美或者讽谏的目的。

还有人由于个人遭受冤屈或不幸,也往往通过诗来发泄和申诉。

应该说明,“献诗陈志”是要通过乐工的演唱来献给君上或同僚的,所以卿士“献诗”总和“簪献曲”或者“瞍赋”、“矇诵”并提。

在人民群众的生活里,诗歌也常用于表情达意,例如《诗经•邶风•新台》和《诗经•秦风•黄鸟》等,都是针对具体的现实问题而发的。

古代史传中还有一些不在三百篇之内的“徒歌”,例如《左传•宣公二年》记载宋国将军华元被郑国人提了去,后来逃回来,人民讥笑这位败军之将,做了一个歌儿对他唱。

这样的歌,从性质上说和“献诗陈志”没有什么分别。

不过士大夫献诗,是特地做了乐工唱的;庶人的作品则先是在社会上流传,给采访诗歌的人收集去了,才配上乐曲,达到统治阶段的耳中。

在外交宴会等场合,宾主各方往往通过“赋诗”来表达愿望和态度。

“赋诗”时点出现成的诗篇,叫乐工们演唱,通过诗歌的问答,了解彼此的立场,这就叫“赋诗言志”。

这种“赋诗”往往不管原作本身的内容和意义,仅仅是把赋诗者的观点和愿望寄托在诗中某几句之上,来作比喻和暗示,所以是一种典型的断章取义。

《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记晋侯为了卫国一个叛臣的缘故,把卫侯羁押起来,齐侯和郑伯到晋国去说情,郑国的子晨就赋《诗经•郑风•将仲子》一诗。

《将仲子》本来是一首爱情诗歌,这当中有“人之多言,亦可畏也”的话,是说女的爱着男的,又怕旁人说闲话;子晨却借用来说,晋侯纵然有理由,但“人言可畏”,别人看来总是为了一个叛臣。

2011年全国高考语文卷全国卷(含答案)

2011年全国高考语文卷全国卷(含答案)

2011年全国高考语文卷全国卷
(含答案)
适用地区:贵州、云南、甘肃、内蒙古、青海、西藏、河北、广西
本答案并非官方公布,内容仅供参考
全国卷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1-4:DABD
5-7:ACB
8-10:CDB
11:(1) 熊鼎到任,上奏罢免不称职的官员数十人,各部贪官污吏得以肃清。

(2)皇帝派遣使者慰问,送貂皮衣服帽子,又派遣中使赵成召回熊鼎。

12:(1) 此词以时光的转换为线索,表现了深秋萧瑟清寒中作者因人去屋空而生的凄切孤独感。

(2)作者意在写心境、写情,但主要笔墨却是写环境,而白日萧瑟清寒的环境浸透了主人公的凄清之感,夜半沉寂冷落的环境更浸润了主人公的孤独感。

13.(1)道者寡助亲戚畔之天下顺之。

(2)谁家新燕啄春泥。

浅草才能没马蹄
(3)三十而立,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
(4)干戈寥落四周星身世浮沉雨打萍。

2011年全国卷二高考真题(含答案)

2011年全国卷二高考真题(含答案)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第Ⅰ卷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逾.越(yú)鸟瞰.(kàn)一丘之貉.(lùo)栩.栩如生(xǚ)B.溃.败(kuì)凹.陷(wā)贻.笑大方(yí)兢.兢业业(jīng)C.咀.嚼(zǔ)桧.柏(guì)罄.竹难书(qìng)饕餮.大餐(tiè)D.觊.觎(jì)攻讦.(jié)光阴荏苒.(rǎn)心怀叵.测(pǒ)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我读过弗莱的著作,很喜欢他那高屋建瓴....的气势和包罗万象的体系,更欣赏他努力摆脱主观印象式品评的文学批评方法。

B.奚羽先生指导弟子写论文时强调,学术论文要有的放矢,论证严密,语言准确而简洁,不能模棱两可,也不能繁文缛节....。

C.这是一家国家级出版社,近几年来,出版了很多深受读者尤其是在校大学生喜爱的精品图书,不少作家都对它趋之若鹜....。

D.虽然已经是晚上了,但候车大厅里依然人来人往,热闹非凡,大喇叭的广播声、商贩的叫卖声、孩子的哭泣声不绝如缕....。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不同的生活习俗、自然条件以及地理环境,使各地的民居在平面布局、结构方法、造型等方面呈现出淳朴自然,而又有着各自的特色。

B.历时三年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是一次成功的国情大盘点,其数据将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的制定和政府的相关决策提供重要参考。

C.失眠是指因睡眠时间不足、质量不佳对身体产生损害而出现的不舒服的感觉,应对失眠需要了解相关的睡眠卫生知识,进行自我调护。

D.学校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有利于教风和学风建设,而中小学是人生品格形成的重要时期,所以这样的活动应着力于中小学就要抓紧抓好。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今天的日子很短,正在自己的脚下悄悄地流逝,。

2011年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全国卷)

2011年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全国卷)


而西 部 生态 环境 的不 断

(2分 , 小题 4分 ) 1 每 )
恶 化 , 就 是我 们 民族 生存 空 间 的 挤 压 、 小 不 缩
和危机 吗 ?
1 下 列词 语 中 加 点 的字 , 音 全 都 正 确 . 读
的一组 是 (
① 它折 射 、 隐藏着 重 大的政 治 和社会 问题
的一项 是 ( )
不蔓 不枝 ( n wa ) 扁 舟 (in pa )
煊 赫一 时 ( u n x a)
大理划 一 条斜线 ⑥ 中国人 的西迁 , 乎早 晚是 不可 避免 的 似
A. ③④ ① ⑤②⑥ B ③④ ⑤⑥ ①② .
2 .下列各 句 中 , 点 的 成 语 使 用 不 正 确 加 A .阿富 汗塔利 班政 权在美 英 联军 的 打击 下 很快 被赶 出权 力 中心 , 美英联 军好 像 在 战场 上赢 得 了胜 利 , 但塔 利班 又卷 土重 来 了 。
说 , 象力是科 学研 究 中的 实在 因素 。 想 ”
②有 些人 对 所 研 究 的 问题 有 着丰 富 的 想
中的滚 滚 波 涛 , 有 它 , 洋 就 会 变成 一 滩 没 海
死水。
象, 佛 身 临其 境 , 眼 看 见 一样 。十 八 世 纪 仿 亲 初, 当人 们对 电的种种 现 象还 没有理 出一 个 头
厩 御 容 固
与 外延 。人 们 凭 着 想 象 来猜 测研 究观 察 的性 质及 其 未 来 。列 宁 高度 评 价 想 象在 科 学创 造 中的重要 作 用 , 说 : 幻 想是 极 其 可 贵 的 品 他 “
J L J翻
: _ l L

⑥ 想 象往 往 带 有 浪 漫 主 义 的 色彩 。例 如

2011年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全国卷)答案解析

2011年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全国卷)答案解析
为好 的县 吏 。
就独特超群 , 与众不同, 奉养一个老太太, 当作
母 亲 , 奉 恭 谨 孝 顺 。 又怜 爱儿 女 , 慰 看顾 侍 抚
从 不远 离, 不是 轻 薄狡诈 不顾 家室 的人 。 高 他 ” 柔又 问道 :你 丈夫 与别人 有 怨仇吗 ? 回答 说 : 问 道 : 我 与 ”
9D ( . ①旬是说高柔为官宽厚 , 句是 ③
关 于文 中解 弘 之事 , 句是 魏 明帝 所 做 之事 , ⑥ 皆与高柔无 关 ) 1. ( 在 “ 得 宋 金 及 家 人 全 部 得 OB 错 使
救” 的表 述 , 据 文 意 , 金 逃 跑 后 并 未 被 抓 根 宋
回)
四、
观点是 四川 大学历 史 系教授 吕一 飞的看法 ) 7 A ( 已 有 其他 大 量 人 川 的公 路 、 . 因 铁 路 的修 建 ,恢复古 蜀道 的南 北交通 功能 ” “ 已无
必要 )
三、 阅读 下 面的文 言文 , 完成 8 1 题 。 — 0 8 C ( 释为 “ ……去 ” . 应 到 )
1C ( . A项 “ ” 读 p ; 葩 应 a B项 “ ” 戛 应读 j; i D项 “ 应 读 n ) d 捺” d 2A “ . 方兴未 艾 ” 为事 物 正在 发 展 , 意 尚
未 达到止 境 。( “ 光 片羽” B项 吉 比喻残存 的 珍 贵事物 , 处 用 于 表 达 时 光 短 暂 , 对 ; 项 此 不 C “ 宇轩 昂” 容 精 神饱 满 , 概 不 凡 , 能 用 气 形 气 只
魏 国 刚建 立 , 柔任 尚 书 郎, 任 丞 相 理 高 转
曹掾 。演奏 军 乐 的 宋金 等 人 在 合 肥 逃 跑 。依
旧法 , 军队 出征 而 军士 逃 跑 者 , 将 其妻 儿 老 要

高考语文试卷全国卷及参考答案

高考语文试卷全国卷及参考答案

高考语文试卷全国卷第一部分一、语文基础知识(共15分,共5小题,每小题3分)【题文】A0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A.伶俜(pīn) 酝酿(niàng) 脑髓(suǐ) 余勇可贾(gǔ)B.薰(xùn)菌夹(jiá)缝凝睇(dì) 夙(sù)兴夜寐C.悲怆(chuàng) 晕(yùn)车蹩(bié)脚鹬(yù)蚌相争D.煞(shā)尾延宕(dàng) 栏楯(shǔn) 靡(mí)靡之音【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能力层次为A(识记)。

【答案和解析】答案:C解析:A项,伶俜(pīng);B项,薰(xūn)菌;D项,靡(mǐ)靡之音。

【思路点拨】如何掌握多音字的读音:①学习多音字时,一定要把字音和它所组成的词语结合起来去认识和记忆,这样才能达到准确无误。

②有些多音字在读音上是有规律的,在平时学习中要注意发现,注意总结。

③有一种好的方法可以借鉴,在平时的学习中对于一些比较难的多音字结合所学课文中的词语单个击破。

把每单元出现在课文中的多音字组成的词语积累在已建立的多音字本,利用早读时间和课前预备找朗读能力强的学生带读已积累的多音字,边读便书空字音,天长日久,掌握多音字能力在逐步提高。

【题文】B0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战栗联袂连篇累椟家有敝帚,享之千金B.喋血震慑鞠躬尽瘁食不厌精,脍不厌细C.绻缩缔造蕙质兰心涸泽而渔,焚林而猎D.匏樽喧阗插科打诨失之东隅,收之桑萸【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能力层次为A(识记)。

【答案和解析】答案:B 解析:A连篇累牍;C 蜷缩;D收之桑榆【思路点拨】区别形近字的方法:①从字音上区别,②要从字形上区别,③从字义上区别。

总之,区分形近字,一定要从音形义等方面入手。

2011年高考全国卷语文试题(含答案)

2011年高考全国卷语文试题(含答案)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1至4页,第Ⅱ卷5至8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1.答题前,考生在答题卡上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贴好条形码。

请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和科目。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第Ⅰ卷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逾.越(yú)鸟瞰.(kàn)一丘之貉.(lùo)栩.栩如生(xǚ)B.溃.败(kuì)凹.陷(wā)贻.笑大方(yí)兢.兢业业(jīng)C.咀.嚼(zǔ)桧.柏(guì)罄.竹难书(qìng)饕餮.大餐(tiè)D.觊.觎(jì)攻讦.(jié)光阴荏苒.(rǎn)心怀叵.测(pǒ)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我读过弗莱的著作,很喜欢他那高屋建瓴....的气势和包罗万象的体系,更欣赏他努力摆脱主观印象式品评的文学批评方法。

B.奚羽先生指导弟子写论文时强调,学术论文要有的放矢,论证严密,语言准确而简洁,不能模棱两可,也不能繁文缛节....。

C.这是一家国家级出版社,近几年来,出版了很多深受读者尤其是在校大学生喜爱的精品图书,不少作家都对它趋之若鹜....。

D.虽然已经是晚上了,但候车大厅里依然人来人往,热闹非凡,大喇叭的广播声、商贩的叫卖声、孩子的哭泣声不绝如缕....。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不同的生活习俗、自然条件以及地理环境,使各地的民居在平面布局、结构方法、造型等方面呈现出淳朴自然,而又有着各自的特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