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德、斯宾塞、迪尔凯姆的实证主义社会学
社会事实和社会学——埃米尔·迪尔凯姆和他的《社会学方法论》(一)

社会事实和社会学——埃米尔·迪尔凯姆和他的《社会学方法论》(一)每个人都是一个星座,都各有自己的天地。
在社会学中,孔德发现了秩序与进步,斯宾塞发现了社会与生物有机体的相似:韦伯发现了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的关系,滕尼斯发现了公社与社会的区别,齐美尔发现了交往的形式,帕累托发现了“.剩余物”和“社会精英”。
那么,鼎鼎大名的迪尔凯姆呢?我以为,作为近代社会学之父,迪尔凯姆的贡献是多方面的。
迪尔凯姆一生著书颇丰.但使其名垂午史的杰出思想,在理论上,主要体现于《社会分工论》和《自杀论》里;在方法上,则蕴涵于《社会学方法论》中。
这三部书,构成了迪尔凯姆社会学思想大厦的主体,其他一系列著作,不过是他在三部书里主要观点兴犹未尽的进一步发挥。
从迪尔凯姆的思想发展进程看,《社会学方法论》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
他的第一部主要著作《社会分工论》发表于1893年。
主要是讨论社会异化与其他各种因素的因果关系,并进而企图提出社会变迁过程中的社会类型。
这是他的社会学思想形成期作品,许多社会学基本思想,以全新姿气出现。
但也由于是形成期的早期思想.一些重要观点表达得不够清晰.在解释上遇到不少困难。
他迫切需要有一套自己的独特的方法,以支撑其宏大的理论体系。
于是,飞895年《社会学方法论》问世了。
该书不仅提供了一套完整的有逻辑性结构的社会学特有方法论.支撑迪尔凯姆提出的许多新观点和新概念,把它们联结成一个体系加以深入发挥,而且,借助这套独特的方法.他进行了社会学史上最早的有“社会学意义”的实证研究,’《自杀论》就是最杰出的一例。
如果从社会学学科发展来看,该书确定了社会学研究的对象和独特的病究方法。
所以,《社会学方法论》也是社会学在挤入科学之林之努力过程中最有贡献的作品之一。
全书由前言和七章组成。
从内容上区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论述了什么是社会现象,如何观察社会现象,在观察中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和要注意的细节。
第二部分,论述了制定社会分类的准则,以及如何对社会现象作出解释。
社会学部分人物、作品与流派

19世纪末形成的社会学的重要派别。主张社会学对社会现象的研究可以集中研究社会关系的形式,而忽略其内容。主要代表人物是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齐美尔和维泽。齐美尔认为,社会学应该脱离社会关系的具体内容,专门研究社会关系的形式或人类交往的形式。社会关系产生于一定的社会条件,社会条件虽有不同,但形式却具有共同性。维泽提出了关系社会学。关系社会学考虑到人的行为与外界条件的关系,比较注意实际的社会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了形式社会学的理论。形式社会学对以后社会学各学派重视研究人际关系和群体之间关系产生了重要影响。当代的形式社会学已转化为群体网络关系分析的学说,并借用数理统计知识建立起各种严格定量操作的形式模型。
《社会行动的结构》:帕森斯关于结构功能主义的第一部著作,这部作品的出版是美国社会学界芝加哥学派的衰落以及功能学派崛起的转折点。
默顿:美国著名社会学家,哥伦比亚大学教授,被公认为20世纪最杰出的社会科学家之一。他是当代结构功能的学派的代表人物,他的功能分析范式完善了功能分析方法,将结构功能主义推进到一个新阶段。他通过倡导“中层理论”而在理论与经验研究的结合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在社会问题,科层组织,大众传播等方面也有突出的成果。代表作《社会理论和社会结构》。
斯宾塞:西方社会学史上著名的早期社会学家,实证主义者,英国社会学的奠基人。他提出社会进化的思想,将社会与生物有机体相类比,从而成为社会进化论的创始人。他用增长,分化等概念分析社会结构的变化规律,他强调结构的功能,并以功能为分析的出发点。他把社会作为一个整体并把结构和功能联系起来考察,这对后来功能学派社会学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公社与社会》:德国社会学家腾尼斯的代表作,也是社会学理论文献中的经典。公社和社会这对范畴,是腾尼斯用来说明社会与历史发展的两个基本类型模式。公社指的是在传统的自然感情一致的基础上紧密联系起来的社会有机体,它的基础是“本质意志”。社会指建立在外在的和合理利益基础上的机械团结,它的基础是“选择意志”。公社与社会这两个相关物出现在一切人类关系中。它们是所有社会生活的基本形式,也是进行社会学分析的基本概念。
社会事实和社会学——埃米尔·迪尔凯姆和他的《社会学方法论》(一)

社会事实和社会学——埃米尔·迪尔凯姆和他的《社会学方法论》(一)每个人都是一个星座,都各有自己的天地。
在社会学中,孔德发现了秩序与进步,斯宾塞发现了社会与生物有机体的相似:韦伯发现了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的关系,滕尼斯发现了公社与社会的区别,齐美尔发现了交往的形式,帕累托发现了“.剩余物”和“社会精英”。
那么,鼎鼎大名的迪尔凯姆呢?我以为,作为近代社会学之父,迪尔凯姆的贡献是多方面的。
迪尔凯姆一生著书颇丰.但使其名垂午史的杰出思想,在理论上,主要体现于《社会分工论》和《自杀论》里;在方法上,则蕴涵于《社会学方法论》中。
这三部书,构成了迪尔凯姆社会学思想大厦的主体,其他一系列著作,不过是他在三部书里主要观点兴犹未尽的进一步发挥。
从迪尔凯姆的思想发展进程看,《社会学方法论》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
他的第一部主要著作《社会分工论》发表于1893年。
主要是讨论社会异化与其他各种因素的因果关系,并进而企图提出社会变迁过程中的社会类型。
这是他的社会学思想形成期作品,许多社会学基本思想,以全新姿气出现。
但也由于是形成期的早期思想.一些重要观点表达得不够清晰.在解释上遇到不少困难。
他迫切需要有一套自己的独特的方法,以支撑其宏大的理论体系。
于是,飞895年《社会学方法论》问世了。
该书不仅提供了一套完整的有逻辑性结构的社会学特有方法论.支撑迪尔凯姆提出的许多新观点和新概念,把它们联结成一个体系加以深入发挥,而且,借助这套独特的方法.他进行了社会学史上最早的有“社会学意义”的实证研究,’《自杀论》就是最杰出的一例。
如果从社会学学科发展来看,该书确定了社会学研究的对象和独特的病究方法。
所以,《社会学方法论》也是社会学在挤入科学之林之努力过程中最有贡献的作品之一。
全书由前言和七章组成。
从内容上区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论述了什么是社会现象,如何观察社会现象,在观察中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和要注意的细节。
第二部分,论述了制定社会分类的准则,以及如何对社会现象作出解释。
社会学主要流派

柯林斯
社会冲突是社会生活的中心 过程,仅仅提出一种补充性 “冲突理论”不足以说明这 一过程,必须建立一门以冲 突为主题的社会学
社会结构是行动者的 互动模式,吸取了现 象学和民俗学方法论 的研究成果,力图为 宏观社会学奠定微观 基础
必须建立假说—演绎 的命题系统,并从经 验上加以验证
符号互动理论
乔治.米德
社会学的主要理论流派
功能主义理论 社会冲突理论 符号互动理论
社会交换理论
功能主义理论
孔德、斯宾塞、迪尔凯姆
帕森斯(集大成者)的抽象功能主义
默顿的经验功能主义
主要思想观点
孔德
帕森斯
社会是由众多部分组成的互相依赖的整体; 提出有机体类比;
适应功能、目标实现功能、整合功能、模式维持功能是任 何一个生命系统都应具备的功能; 社会系统应维持其内部各子系统之间边界关系最低限度的 平衡,维持好了就发挥出社会系统的正功能; 冲突只有破坏作用;
提出新的功能分析范式; 提出显功能与潜功能、正功能与反功能以及功能选择等新 的概念和观察角度; 中层理论(主要包括角色冲突、参照群体、社会调适性、 规范的形成、异常行为与社会控制等);
默顿
正功能与负功能是指社会结构要素及其关系对于社会 调整与社会适应是起帮助作用还是削弱作用; 显功能是被社会系统内的参与者所认识到的并有意造 成的客观作用,潜功能不是由社会成员有意造成并未 被认识到的客观作用; 功能替代是指某一结构组成部分可以具有多种功能, 而同一功能也可由系统的不同部分所实现
社会冲突理论
主要代表人物有:科塞、柯林斯、达伦多夫、赖 克斯等。
1975年,柯林斯的《冲突社会学:迈向一门说明性科学》 出版,标志着冲突问题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社会学四大范式

冲突论(马克思)强调无序,认为秩序是由社会生活中的强制力量维持的
结构—功能论(迪尔凯姆)《社会学方法论》《自杀论》
冲突论(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沿革和代表人物
主要目的 主要假设 主要方法 主要理论 主要范例
社会行为(心理)范式
年代
理性主义
非理性主义
1760-1800
亚当·斯密、边沁
1860
斯图亚特·米尔
1800-1840
圣西门、蒲鲁东、傅立叶
黑格尔
1840-1880
马克思
恩格斯
1880--1895
恩格斯的历史唯物主义
1920-1940
曼海姆、卢卡奇、葛兰西
法兰克福学派及法兰克福之后 (马克思)理论批判加上革命行动
认定事物的本质存在与对现实的否定之中
历史-社会分析方法,尤其是阶级分析方法
(经典时代)马克思、恩格斯的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
(现代)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理论
马克思《资本论》、《德意志意识形态》、《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沿革和代表人物
主要目的 主要假设 主要方法 主要理论 主要范例
社会释义范式
年代
德国的历史主义传统
美国的实用主义传统
1875-1920
狄尔泰的生命哲学
文德尔班、李凯尔特的新康德主义
1870
滕尼斯
皮尔斯、詹姆斯
沿革和代表人物
主要目的 主要假设 主要方法 主要理论 主要范例
社会事实范式
年代
结构功能论
冲突论
1740-1770
孟德斯鸠
1800-1840
圣西门
黑格尔的辩证法
1830-1870
孔德的实证主义
第二讲 孔德斯宾塞的实证主义社会学

为教材。
他先后出版了《心理学原理》、《第一原理》、《社会学原理》、《伦 理学原理》,学术生涯后期主要从道德哲学转向社会学研究,成就非凡。 理论抱负:建立包含道德规范、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融合的《综合哲学》 理论旨趣:自由竞争是有效和道德的。 时代背景:与法国相比,英国很平静,最早工业化的国家,必然要追求 自由竞争和不受约束,因为他最具有竞争力。
教与科学一样重要,科学对世俗有用,宗教对精神有用,因此,宗教对社会秩序建
立的也必不可少;
3.孔德实证哲学的含义和社会学的构想
孔德对以往哲学的批评:以往建立在神学和思辨形而上学基础上的哲 学追求绝对的、终极的,然而却无法证明的抽象本质。哲学应当以实 证自然科学为根据,以可以观察和实验的事实及知识为内容。 所谓“实证”:具有“实在”、“有用”、“确定”、“精确”、 “肯定”、“相对”等意义的东西。“真正的实证精神用对现象的不 变的规律的研究来代替所谓原因,一句话,即不研究“为什么”,而 研究“是什么”。
神学阶段 思想特点
虚构;精神和超自然 的力量解释困惑
形而上学阶段
抽象;追寻现象 本质,拒斥超自 然的神力的解释
科学阶段
发源于观察,借助于 科学方法据经验产生 探索和解释
目标指向
寻找现象的根源,要 追逐现象的本质, 发现现象之间不变的 究竟 获得事物的本质 先后关系和相似关系 的绝对知识
奴隶社会;神权政治 和军事统治 封建(农业)社 会;向科学过渡 阶段 工业社会经济生活成 了人们注意的中心, 科学家成了社会的支 配者
一、形而上学的困境与实证主义的形成
二、实证主义社会学
1 .理论和方法论特征 2 .实证社会学经历了两大阶段 3 .对实证主义社会学的批评
社会学提纲

导论1、法国实证主义社会学创始人孔德首次提出社会学这一概念2、法国迪尔凯姆著作《自杀论》3、德国人文主义(理解)社会学奠基人马克思·韦伯5、在中国的发展6、三大功能理论基本观点(1)功能主义:原理:存在的就是合理的功能主义的视角强调这样一种模式,即社会的每一个部分都对总体发生作用,由此维持了社会稳定。
(2)冲突论:原理:社会资源永远是稀缺的冲突论强调人们因有限的资源、权力和声望而发生的斗争是永恒的社会现象,也是社会变迁的主要源泉。
(3)互动论:原理:沟通是社会存在的基础互动论视角研究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如何交往的,他们又是如何是这种交往产生实质性意义的。
第一章社会结构1、社会结构:社会结构是社会系统各要素之间比较持久的稳定的相互联系摸式2、先赋地位:即某人所拥有的被指定的、并且通常不能被改变的社会地位,也就是通过血缘和世袭的方式获得的地位.3、自致地位:即在一个人的生命历程中作为个人努力与否的结果而获得的地位,也就是说,后天努力获得的地位第二章社会角色1、社会角色:社会角色是指与人们的某种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规范与行为模式,它是人们对具有特定身份的人的行为期待。
2、人们是否能被确定为某些角色,不是由自身主观意志决定,是由社会来确定。
3、角色失调表现:(1)角色冲突(2)角色不清(3)角色失败(4)角色中断(5)角色混同4、中国如何如加强角色建设推进和谐社会的构建(1)加强角色规范建设(强制性的如法律规范,开放性的如道德规范等)(2)注重角色技能的提高(着重指专业)(3)重视角色素质的培养(着重指”德”)第三章群体组织1、群体与人群的区别人群通常是指那些偶发聚集体,也就是偶然地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临时聚集起来的一群人。
广义的社会群体,泛指一切通过持续的社会互动或社会关系结合起来进行共同活动,并有着共同利益的人类集合体。
狭义的社会群体,指由持续的直接的交往联系起来的具有共同利益的人群。
《西方社会学理论》课程阅读书目

《西方社会学理论》阅读书目1.孔德:《论实证精神》2.斯宾塞:《社会学研究》3.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上下)4.托克维尔:《旧制度与大革命》5.迪尔凯姆(或涂尔干):《社会学方法的规则》(或《社会学方法的准则》)6.迪尔凯姆(或涂尔干):《社会分工论》7.迪尔凯姆(或涂尔干):《自杀论》8.迪尔凯姆(或涂尔干):《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9.滕尼斯:《共同体与社会》(或《社区与社会》)10.齐美尔(或西美尔):《社会学:关于社会化形式的研究》11.齐美尔(或西美尔):《货币哲学》12.韦伯:《社会学的基本概念》13.韦伯:《社会科学方法论》14.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15.韦伯:《儒教与道教》(或《中国的宗教》)16.韦伯:《支配社会学》或《支配的类型》(二选一)17.韦伯:《经济与社会》(上下)18.韦伯:《学术与政治》19.桑巴特:《奢侈与资本主义》20.帕累托:《普通社会学纲要》21.库利:《人类本性与社会秩序》22.库利:《社会过程》23.曼海姆:《意识形态与乌托邦》24.凡勃伦:《有闲阶级论》25.帕森斯:《社会行动的结构》26.默顿:《社会理论与社会结构》27.默顿:《科学社会学》(上下)28.米尔斯:《社会学的想像力》29.米尔斯:《白领:美国的中产阶级》30.米尔斯:《权力精英》31.达伦多夫:《现代社会冲突》32.Ralf Dahrendorf(达伦多夫). Class and Class Conflict in Industrial Society33.科塞:《社会冲突的功能》34.科塞:《理念人:一项社会学的考察》35.柯林斯:《互动仪式链》36.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发达工业社会意识形态研究》37.George C. Homans(霍曼斯). “Social Behavior as Exchang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Sociology.38.布劳:《社会生活中的交换与权力》39.布劳:《不平等和异质性》40.米德,乔治:《心灵、自我与社会》41.Herbert Blumer(布鲁默). Symbolic Interactionism: Perspective and Method.42.戈夫曼:《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43.Harold Garfinkel(加芬克尔). Studies in Ethnomethodology.44.布迪厄(或布尔迪厄):《实践与反思:反思社会学导引》(与康华德合著)45.布迪厄(或布尔迪厄):《文化资本与社会炼金术:布迪厄访谈录》46.布迪厄(或布尔迪厄):《继承人:大学生与文化》(与帕斯隆合著)47.布迪厄(或布尔迪厄):《再生产:一种教育系统理论的要点》(与帕斯隆合著)48.布迪厄(或布尔迪厄):《国家精英:名牌大学与群体精神》49.布迪厄(或布尔迪厄):《实践感》50.Pierre Bourdieu(布迪厄). Distinction: A Social Critique of the Judgement of Taste.51.吉登斯:《社会的构成》52.吉登斯:《现代性的后果》53.吉登斯:《现代性与自我认同》54.吉登斯:《现代性:吉登斯访谈录》55.吉登斯:《亲密关系的变革:现代社会中的性、爱和爱欲》56.吉登斯:《民族-国家与暴力》57.吉登斯:《第三条道路:社会民主主义的复兴》58.福柯:《知识考古学》59.福柯:《规训与惩罚:监狱的诞生》60.福柯:《性经验史》(或《性史》)61.福柯:《疯癲与文明》62.福柯:《权力的眼睛:福柯访谈录》63.科尔曼:《社会理论的基础》(上下)64.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或《沟通行动理论》)(2册)65.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66.埃利亚斯:《文明的进程》(2册)67.亚历山大:《新功能主义及其后》68.亚历山大:《社会学的理论逻辑》(2册)69.沃勒斯坦:《现代世界体系》(3册)70.瑞泽尔:《社会的麦当劳化》71.贝克:《风险社会》72.贝尔:《资本主义文化矛盾》73.贝尔:《后工业社会的来临》74.贝尔:《意识形态的终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孔德、斯宾塞、迪尔凯姆的实证主义社会学
(A)19世纪30年代至19世纪末叶,被称为西方社会学的创立时期。
这一时期的特点是:
1、初创时期的西方社会学与哲学关系密切;
2、初创时期的西方社会学受到实证主义思潮的影响极大
(B)从孔德开始的西方社会学的一个最为突出的特点就是始终表现为一种维护型的社会学,它以多方面的研究资本主义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为对象,积极协调现存的社会关系,以维护资本主义制度为目的。
1、孔德(1798——1857)法国著名的哲学家,社会学及实证主义社会学的创始人,在其论著《实证哲学教程》(第四卷)中首次提出了“社会学”的概念,并力图把他建设成为一门研究社会的实证科学。
2、孔德把社会学界定为研究社会秩序和社会进步的科学。
他认为:
(1)整个社会和自然界一样,是建立在协调一致的基础之上的,这就是社会秩序。
(2)社会变迁中,旧的社会秩序被新的社会秩序所取代,这就是社会进步。
3、孔德、斯宾塞到迪尔凯姆——实证主义社会学传统的发展特征:
古典实证主义社会学的特征:
①它明确地规定了社会学在理论及其研究对象的特殊性,反对传统形而上学思辨的思维方式,使社会学摆脱了思辨哲学的羁绊,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②它的理论原则具有强烈的本体论的自然主义的倾向,坚持统一的科学观,认为社会现象与自然现象之间没有本质的差异,它们都是一种“物”,故而遵从同样的科学法则。
这样便混淆了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区别。
③认为自然科学的方法完全适用于对人类社会的研究,按照自然科学的模式应用了类比的法则,产生了实证主义社会学知识体系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有机进化论和机械论。
④重视经验和感性资料在社会认识中的重要作用,在方法论上恪守经验主义原则。
⑤重视对社会秩序、社会平衡和社会稳定性的研究,在政治和意识形态领域内具有相当保守的价值取向。
⑥强调对现实社会生活进行干预,强调社会学理论研究的实践功能,把社会学看作“社会工程学”或“社会医学”,即强调社会学对现实社会的改造和改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