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温共配冷链物流配送优化研究
基于蚁群算法的多温共配冷链物流配送问题研究

基于蚁群算法的多温共配冷链物流配送问题研究陶荣【期刊名称】《物流技术》【年(卷),期】2014(33)5【摘要】In this paper, in view of the rather high attrition rate and cost in the cold chain distribution process, we proposed a multi-temperature joint distribution technology and presented the general path for its implementation. Then on the basis of this technology an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cold-chain product supplier, we built the multi-temperature cold chain joint distribution optimization model that comprehensively considered the cost of distribution, cargo loss and penalty,and at the end solved the model using the ant colony algorithm.%针对冷链产品在流通过程中损耗率和成本较高等问题,提出多温共配物流技术,即在一般的配送车辆上借助蓄冷保温设备进行配送,对未来冷链物流的研究和实践提出新的思路。
借助多温共配方式,从冷链产品供应商角度出发构建了综合考虑配送成本、货损成本和惩罚成本的多温共配冷链物流配送优化模型,最后利用蚁群算法提出了模型求解思路。
【总页数】4页(P302-304,307)【作者】陶荣【作者单位】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广西南宁 53000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252.14;O159【相关文献】1.多温共配冷链物流的优化研究 [J], 唐珍;王淑云2.冷链品配送系统双目标优化研究r——基于多温共配的比较研究 [J], 王淑云;陈莒伟3.物联网下冷链物流多温共配的可行性研究 [J], 唐冰;李勤4.多温共配冷链物流车辆配送路径优化仿真 [J], 丁艳5.基于低碳排放的冷链物流多温共配路径优化研究 [J], 李四兰;宋孟珂;郭伟钰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冷链物流多温配送路径优化研究

冷链物流多温配送路径优化研究冷链物流多温配送路径优化研究[摘要]传统的冷链物流配送过程中既容易造成货损和环境污染,又不利于货物配送半径的扩展和客户对货物的质量要求。
本文在考虑货物配送过程中对温度的要求之外还加入传统的路径优化和时间窗的限制,在配送总成本最优的情况下进行冷链物流配送。
[关键词]多温共配;软时间窗;路径优化;成本模型一、引言目前我国冷链物流配送的发展很快,粗放式的发展造成成本急剧增加,配送环节成本就占总冷链运营成本的35%~60%,但是在对冷链配送的研究中,突出的问题是大多数研究是对冷链物流配送车辆路径的优化,而忽略了冷链配送中货物对温度的要求和成本的考虑,这使得在实际配送过程中造成配送的成本高昂和货损严重。
只利用常温配送路径优化的模型不能很好地控制冷链物流总成本,基于此本文在利用常温配送车辆路径方法基础上,考虑到多温共配的成本特殊性,同时加入软时间窗的限制,尽可能解决配送路径优化与成本之间的矛盾。
二、基于配送总成本的多温共配模型构建在建模过程中,需要使配送过程的总成本达到最优,所以本文将总成本分为车辆的固定成本、货物的配送中制冷成本、货物在运输途中的货损成本、装卸搬运时的货损成本和因违反时间窗约束而产生的惩罚成本。
综合各部分成本建立多温共配的总成本模型。
21参数设计m为运输车辆的数量;n为客户总数量;v为每单位路程运输成本; f 为每辆车的固定成本;dij为客户i到j的距离;a1为运输过程中的货损系数;a2为搬运过程中的货损系数;Yi为客户的货物需求数量;xi为送货到达的时间;为货物价格;β为未及时送达的惩罚成本;P1为制冷剂价格;R 为载货量;S为车体内部的表面积;T1,2,3,…,n为不同货物所需的不同温度;ti为在客户i停留时间;Tij为车辆从客户i到客户j所用的时间;G为制冷剂的消耗量。
22多温配送各部分成本的确定221车辆的固定成本固定成本主要包括车辆以及车载设备的购买、折旧;驾驶员与工人的工资等。
冷链物流末端蓄冷式多温共配模式

冷链物流末端蓄冷式多温共配模式汇报人:日期:•引言•蓄冷式多温共配模式原理与技术目录•蓄冷式多温共配模式应用案例•蓄冷式多温共配模式优势与挑战•蓄冷式多温共配模式发展前景与趋势•结论与展望目录01引言背景与意义冷链物流需求增长随着生鲜电商、餐饮外卖等行业的快速发展,冷链物流需求不断增长。
配送效率与成本挑战传统冷链物流模式面临配送效率低、成本高等问题,亟待创新解决方案。
绿色环保要求在碳中和、碳达峰背景下,冷链物流行业需要寻求更环保、可持续的配送模式。
由于缺乏有效的协同和整合机制,冷链物流末端配送往往存在重复运输、浪费资源等问题。
配送效率低下温度控制不佳成本高昂部分冷链物流企业在末端配送环节温度控制不严,导致商品质量受损,影响消费者体验。
冷链物流末端配送成本较高,包括运输成本、仓储成本、损耗成本等,制约行业发展。
030201冷链物流末端现状采用蓄冷材料和技术,在配送过程中保持商品温度稳定,确保商品质量。
蓄冷技术应用将不同温度需求的商品进行搭配配送,提高车辆装载率和配送效率。
多温共配通过整合资源、优化流程、降低成本,打造高效、环保的冷链物流末端配送新模式。
模式创新蓄冷式多温共配模式概念02蓄冷式多温共配模式原理与技术利用物质在相变过程中吸收和释放大量潜热的特性,实现蓄冷剂的快速冻结和融化。
通过降低蓄冷剂温度来储存冷量,具有储能密度高、充放冷速度快等优点。
蓄冷技术原理显热蓄冷相变蓄冷多温共配技术实现方法在同一车厢内设置不同温度区域,以满足不同温度要求的货物运输需求。
时间序列控温根据货物在途时间要求,合理安排不同温度区域的充冷和放冷时序,实现多温共配。
包括蓄冷剂、蓄冷容器和传热介质等,用于储存和释放冷量。
蓄冷装置由传感器、控制器和执行器等组成,用于实时监测和控制车厢内各区域的温度。
控温系统为蓄冷装置提供所需的冷量,其性能参数如制冷量、能效比等直接影响多温共配效果。
制冷机组关键设备与技术参数03蓄冷式多温共配模式应用案例采用蓄冷式多温共配模式,确保疫苗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保持稳定的温度环境,提高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共同配送模式下冷链物流的路径优化途径分析

共同配送模式下冷链物流的路径优化途径分析摘要:在社会经济全面快速发展的今天,冷链物流供应已经成为人们生产生活必不可少的环节。
尤其是在食品药品等领域中,冷链物流供应已经初具规模,并且逐步发展壮大。
在较为庞大的业务体系不断增长的过程中,对冷链物流提出了严峻的考验。
为整体优化冷链物流的路径,应该充分依托于共同配送模式,科学优化冷链物流的供应,更好的提升它的发展质量,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推动这一市场细分的发展。
关键词:共同配送模式;冷链物流;路径优化冷链物流可以保证货物从生产到销售的各个环节都处于低温环境中,这种特殊的物流方式可以保障易腐产品的品质,减少运输过程中的损耗。
在社会经济全面快速发展的今天,冷链物流的市场需求量不断增多。
但我国冷链物流行业还处于发展的初期,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较多的制约因素,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冷链物流的持续快速发展。
因此,依托于共同配送模式来分析冷链物流的优化路径,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我国冷链物流系统的发展缺陷在社会经济全面快速发展的今天,冷链物流的市场需求是非常庞大的。
只有充分全面优化冷链物流的供应与发展,才能够充分的满足人们的生产生活需求。
但现阶段,鉴于我国冷链物流供应还处于较低的发展水平,在实践过程中还存在着较大的发展缺陷,为更好的发挥它的作用,亟待采用科学的优化措施,以此来更好的发挥冷链物流供应的核心作用。
第一,冷链物流的基础设施相对比较薄弱,共同设施的建设进度缓慢。
冷链物流供应是一个系统且综合性的工作,需要完善的基础设施与设备,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的优化冷链物流供应的发展成效,也才能够真正做到环环相扣。
同时,冷链物流发展中所需要的基础设施等并不是单一企业的能力需求,而需要不同企业共同参与,只有这样,才能够综合全面的提升冷链物流供应系统的整体运行成效。
但现阶段,在冷链物流系统的建设中还存在着较为突出的问题,尤其表现为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基础设施不够系统。
第二,冷链物流供应体系缺乏必要的完整性。
物联网下冷链物流多温共配的可行性研究

现代商贸工业2021年第9期25㊀物联网下冷链物流多温共配的可行性研究唐㊀冰㊀李㊀勤(沈阳工业大学化工装备学院,辽宁辽阳111003)摘㊀要:当前对冷链物流配送的研究多为单一冷链产品下的配送研究,且仅运用物联网中部分技术,未能全面应用物联网技术于冷链物流配送中.研究将物联网技术与多温共配方法应用于冷链物流配送中,探究其可行性.关键词:冷链物流;物联网;多温共配中图分类号:F 25㊀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㊀㊀㊀d o i :10.19311/j .c n k i .1672G3198.2021.09.012㊀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鲜农产品的需求呈 小批量㊁多样化 的发展趋势,同时对生鲜农产品的安全性和配送的时效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极大的推动我国冷链物流的发展,我国也出台了关于规范和发展冷链物流行业的相关政策,如表1所示.但是我国冷链物流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冷链物流成本居高不下,使得在冷链物流中常常因节约成本而出现 断链 现象.配送作为冷链物流中极为重要环节,它占据着冷链物流成本的很大比重,因此研究优化冷链物流配送对节约冷链物流成本具有重要意义.表1㊀国家出台关于冷链物流相关政策颁布时间颁布部门颁布文件2010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冷链物流保障食品安全促进消费升级的意见»2018年市场监督总局«市场监管总局办公厅关于加强冷冻冷藏食品经营监督管理的通知»2019年财务部㊁商务部«关于推动农商互联完善农产品供应链的通知»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见»2020年市场监督总局«关于加强冷藏冷冻食品质量安全管理公告»1㊀当前物联网下冷链物流配送中存在的问题1.1㊀物联网技术在冷链物流配送中应用不足由于我国物联网基础设施建设不足,运用物联网相关技术于冷链物流中的成本较高,所以一些企业还未全面系统的运用物联网相关技术,物联网信息共享平台建设缓慢.目前物联网下冷链物流配送多运用物联网中部分技术,未形成完整的物联网络.1.2㊀多温共配未广泛应用由于生鲜农产品自身的易腐性,要求在配送过程中要保持适当温湿度,防止因温湿度不当造成货损,同时,客户对生鲜农产品需求往往处于多温层,为满足客户需求,传统的冷链配送多采用 常温车+冷冻车+冷藏车 的方式进行,不同温层的生鲜农产品对应不同的配送车辆,运输成本高,车辆利用率低,不适合当今客户对冷链品 量少样多 的要求.因此,多温共配势在必行.1.3㊀缺乏物联网下冷链物流多温共配的研究当前冷链物流配送问题的研究中,对于物联网技术和多温共配各自结合冷链物流配送优化的理论研究比较多,大多都没有将物联网技术与多温共配的配送方式结合起来进行优化,因此缺乏理论依据.2㊀物联网下冷链物流多温共配的可行性在物联网技术下,感知层可以通过运用R F I D 技术㊁G P S/北斗定位系统㊁温湿度传感器等收集车辆信息㊁货物信息和道路信息等,网络层通过W I F I ㊁4G /5G ㊁Z i gb e e 等将感知层收集的信息上传至应用层的信息共享平台,信息平台可以对信息进行处理,及时反馈到车载终端做出反应.在物联网环境下进行冷链物流多温共配研究,可以实现对多温层货物㊁车辆道路信息动态的㊁实时的监控,同时通过物联网信息共享平台及时掌握客户需求信息,对客户多样化的需求做出反应,是冷链物流配送更加贴近实际,从而提配送效率和客户满意度.因此,将物联网与冷链物流多温共配结合是可行的,为冷链物流配送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3㊀物联网下冷链物流配送优化建议努力构建完善的物联网信息化平台,逐步将物联网相关技术运用于包括配送在内的冷链物流活动的各个环节.构建完善的物联网信息化网络平台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可以由政府和企业共同出资构建,政府监管㊁企业和消费者使用.构建的信息化网络平台可以实现从生鲜农产品供应到流通至消费者手中各种信息的全程透明可视,做到食品安全全程可追溯.同时,物联网技术运用于冷链物流配送中,可以提高配送效率,降低物流陈本.大力发展多温共配.多温共配可以打破传统冷链配送 专车专用 的现象,实现多温层货物共同配送.多温共配可以采用蓄冷保温箱和保温柜等同常温货物搭配,使用普通车辆配送即可,同时对配送车辆路径进行优化,既可以提高车辆利用率,降低专用车辆的固定成本以及总体配送成本,又可以满足客户多样化的需求,提高客户满意度等.现代物流与采购现代商贸工业2021年第9期26㊀㊀基金项目:广东省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课题:粤港澳大湾区高职学生绿色素养培育路径优化(G D G Z 19Y 140);河源职业技术学院教育科学课题(2019-j y09).作者简介:鲁夏平(1986-),女,湖北天门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㊁物流经济.㊀㊀广泛开展物联网与多温共配相结合的针对冷链物流配送优化的研究.理论可以指导实践,因此开展物联网与多温共配相结合的针对冷链物流配送优化的理论研究,可以将得到的成果用于实际的配送中,更加直观的感受到物联网与多温共配下对配送效率的提高和配送成本的降低等.4㊀总结物联网技术和多温共配在生鲜农产品配送中的应用十分重要,通过有效调整生鲜农产品的配送资源㊁路线可以有效提升生鲜农产品的配送效率和质量,降低生鲜农产品在配送过程中出现质量问题㊁安全问题的几率,同时可以降低配送成本,改善当前阶段我国冷链物流配送中存在的问题.参考文献[1]李亚楠.基于车联网的冷链物流配送路径优化研究[D ].长安:长安大学,2016.[2]唐珍.冷链物流多温共配的优化研究[D ].烟台:烟台大学,2013.[3]杨蕊.物联网技术下的农产品冷链物流配送优化研究[J ].市场研究,2018,(03):33G35.[4]路征,黄伟儒,何汁,等.中国农村物流发展水平评价及地区差异分析 基于28个省级行政区数据[J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5]张济风,杨中华.时变路网环境下多温冷链配送路径优化研究[J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1):119G126.[6]徐梅,陈淮莉.交通拥堵情况下的多温共配车辆路径优化[J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2):152G158.[7]郭瑞伟,李昕.交乡村振兴战略下农产品冷链物流与农村电商发展的耦合互助关系研究[J ].产业创新研究,2020,(20):58G60.[8]赵莎莎.乡村振兴战略下我国农村电商物流发展研究[J ].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20,(9):39G41.[9]代承霞.电子商务背景下农村物流建设的机遇与挑战[J ].物流工程与管理究,2020,(6):47G48.[10]李鸿冠.农村冷链物流所面临的困境及其对策探析 基于中央一号文件的视角[J ].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20,(2):75G78.[11]原文涛.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配送问题研究[J ].现代营销(下旬刊),2020,(10):152G153.[12]刘玲,谭辉.基于权重组合分配预测方法的普洱市农产品冷链物流需求预测分析[J ].物流科技,2020,(9):1G5.[13]丁五犇.基于安全可持续视角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对策研究[J ].现代商贸工业,2020,(26):56G58.[14]刘海东,冯森洋,刘晓娜,等.湖北农村区域性物流创新型模式研究 以武汉市江夏区五里界镇为例[J ].物流工程与管理,2020,(9):36G39.[15]杨嫚,冯庆华. 互联网+ 背景下我国农村电商物流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 ].电子商务,2020,(7):30G31.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绿色技能培养路径研究鲁夏平(河源职业技术学院,广东河源517000)摘㊀要:近年来,物流业在推动经济发展和保障居民生活质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对环境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污染,倡导绿色物流已成为行业共识.绿色物流的发展离不开人的发展,本文对物流业绿色人才需求情况进行调研,提炼出物流专业绿色技能清单,提出绿色技能培养的 两基地+三阶段 模式,最后给出物流专业绿色技能培养的路径,这对日后物流业的发展以及高职教育的改革都有重要意义.关键词:高职;物流管理;绿色技能中图分类号:F 25㊀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㊀㊀㊀d o i :10.19311/j .c n k i .1672G3198.2021.09.0131㊀绿色技能培养的内涵和必要性目前对绿色技能的定义没有统一标准,引用比较多的是教育部刘育锋研究员的定义.他定义的内涵可以理解为以下两个方面:(1)绿色技能能促进各行各业可持续发展,如减少碳排放和环境污染等,它是在专业技能的基础上强调了可持续发展,对原有的技能依据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进行了改进;(2)绿色技术㊁绿色知识㊁绿色价值㊁绿色态度是绿色技能的具体内容和范畴,绿色技术和知识是原理和方法,绿色价值和态度和认知程度和观念.很多人对绿色技能或绿色素养的理解等同于环境保护,环境保护只是绿色发展的重要部分,但不全面.专业性的绿色技能主要是针对特定行业和岗位所需要的节约高效地使用能源㊁减少碳排放㊁实现物资回收循环利用等技能.随着电商与物流业的高速发展,如何减少每年数百亿的包装耗材以及车辆在运输过程中产生的污染是一个值得认真探讨的问题.国家出台了很多政策强调加快绿色物流的发展,绿色发展在物流业内已达成共识,绿色发展离不开人的发展,这就对高职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物流人才需要即掌握专业知识又掌握绿色技能才能满足时代发展的要求.2㊀物流管理专业绿色技能清单为了弄清目前物流管理专业需要何种绿色物流人才,对龙头物流企业如京东㊁申通㊁韵达㊁中通等进行了调研和走访,通过调研结果,得出物流专业绿色技能清单如表1.。
冷链物流中的运输优化技术研究

冷链物流中的运输优化技术研究冷链物流是指通过专业冷藏设备和运输工具,将冷链产品从生产地到终端市场进行保鲜、冷藏或冷冻的一种物流方式。
其主要依托于运输、储存与加工等科技手段,以保障冷链产品的安全、卫生和质量。
与普通物流相比,冷链物流要求更高,其制约因素主要有以下三方面:1. 产品的阳光化指数冷链产品会受到自然因素的影响,如日光、氧气、温度、湿度等,因此要么提前快速入库以减轻阳光曝晒和高温等危害,要么使用优质的包装材料和设备,使产品能够承受物理和化学压力。
2. 固定储藏条件的需求不同种类的产品需要不同的储藏条件,储藏温度和湿度的变化将直接影响着商品的抗菌期、新鲜度和口感。
如鲜肉类、乳制品、水果蔬菜等不同种类的食品要储存在不同的温度和湿度下,而这一点需要严格按照不同货物的储藏温度和运输时间进行调节运输。
3. 运输环节中的需要随时反应在不同时间里,冷链物流运输过程中可能出现许多意外情况,如车辆故障、交通拥堵、天气恶劣等,这些都需要及时发现并给予解决方案,以尽量避免货物质量的损失。
为了更好地满足上述要求,冷链物流中的运输优化技术变得至关重要。
冷链运输优化指的是通过使用高效的技术手段,控制物流成本和时间,提高物流效率和质量。
冷链运输优化技术的具体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管理信息化通过信息化的手段,将货物的运输、储存等环节与企业内部相联系,减少人工操作,提高工作的效率。
如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温度湿度监测,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即时信息跟踪等。
2. 运输储藏设施升级运输储藏设施是保证货物安全质量的重要环节,主要有整车制冷、移动制冷、智能运输箱等多种选择,还有冷冻快速运输的优化装备,如超低温保温车,快速冷却箱等。
3. 库存管理和后勤服务升级切实优化仓库的储存方式和管理风格,如在仓库中选择适宜的保鲜技术,严格区分不同种类的冷链货品,尽量减少货品的各种损耗和安全风险,同时相关后勤服务也需要配套完善,如提供可以动态调整温度和湿度的保温箱、充足的储存空间等等。
冷链物流配送路径优化研究

冷链物流配送路径优化研究随着冷链物流的快速发展,如何优化冷链物流配送路径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冷链物流配送路径的优化对于提高运输效率、降低运输成本、确保货物质量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冷链物流配送路径优化的研究进行探讨。
冷链物流配送路径优化需要考虑多个因素,例如货物特性、运输距离、时间窗口等。
货物特性包括货物的种类、尺寸、重量、保鲜要求等,这些因素直接影响到配送路径的选择。
运输距离是指货物从起始点到目的地的实际距离,决定了货物的运输时间和成本。
时间窗口是指冷链物流配送的时间限制,例如某些货物需要在特定的时间段内完成配送,因此在路径优化中需要考虑时间窗口的限制。
冷链物流配送路径优化可以利用先进的算法和技术来实现。
例如,可以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全球定位系统(GPS)来获取货物和车辆的实时位置信息,从而实现路径优化。
同时,可以利用数学规划模型和优化算法来求解最优路径问题。
例如,可以利用蚁群算法、遗传算法等算法来求解冷链物流配送路径的最优解。
这些算法和技术可以帮助冷链物流企业在短时间内找到最优的配送路径,提高配送效率。
冷链物流配送路径优化还需要考虑实际的运输环境和条件。
例如,需要考虑道路的交通状况、天气条件、货车的载重能力等因素。
在实际操作中,还需要考虑货物的装载和卸载过程、中转站点的选择等问题。
通过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可以找到最优的冷链物流配送路径。
冷链物流配送路径优化的研究还可以结合其他领域的知识和技术。
例如,可以利用物联网技术来实现货物和车辆的实时监控和管理,从而提高配送的可视化程度和管理效率。
可以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来获取货物运输的相关数据,并进行数据挖掘和分析,以优化配送路径。
可以利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算法来预测货物的需求和供应情况,从而提前做好配送计划。
冷链物流配送路径优化是一个复杂而又重要的研究课题。
通过考虑货物特性、运输距离、时间窗口等因素,利用先进的算法和技术,结合实际的运输环境和条件,可以找到最优的冷链物流配送路径。
冷链物流系统优化及配送方案设计研究

冷链物流系统优化及配送方案设计研究摘要:冷链物流系统在现代供应链管理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为了确保冷链产品的质量和安全,冷链物流系统需要进行优化和配送方案设计。
本文通过对现有冷链物流系统的分析,提出了优化的方法和一种有效的配送方案。
1. 引言冷链物流系统是指在冷藏、冷冻、鲜活食品等产品的配送过程中,通过在整个供应链中控制温度、湿度和其他相关因素,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在供应链管理中,冷链物流系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因此,对冷链物流系统进行优化和设计合理的配送方案对于提高供应链的效率和降低成本非常关键。
2. 冷链物流系统的优化2.1 温度监测和控制冷链物流系统的核心是对温度的监测和控制。
传感器技术的进步使得温度监测更加精确和实时。
同时,利用物联网技术可以将温度传感器与物流系统相连,实现对温度的即时监测和控制。
通过合适的温度监测仪器和设备,可以确保产品在整个配送过程中保持所需的温度。
2.2 运输工具和设备的优化在冷链物流系统中,合适的运输工具和设备对于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起着重要作用。
可选择的运输工具包括冷藏卡车、冷藏集装箱以及冷藏船等。
运输工具应当具备保持稳定温度的能力,并且配备先进的冷冻系统和温度监控装置。
此外,运输设备的保养和维修也应得到重视,以确保其正常运行并提高整个冷链物流系统的可靠性。
2.3 仓储和装卸技术的改进在冷链物流系统中,仓储和装卸环节的效率对于产品的保质期和品质至关重要。
应优化仓储设备和技术,提高货物的存储密度,减少仓储空间的浪费。
同时,装卸过程中应使用专门的设备,如叉车和起重机等,以提高装卸效率和减少潜在的产品损坏。
2.4 数据管理和信息技术的应用冷链物流系统的优化还包括数据管理和信息技术的应用。
通过建立一个统一的信息平台,可以实现对整个冷链物流过程的监控和管理。
借助物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技术,可以对物流数据进行实时分析,提高运输效率和资源利用率。
3. 配送方案设计为了设计有效的配送方案,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3.1 路线规划在设计配送方案时,应考虑最优化的路线规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所谓冷链物流是指为了减少冷冻冷藏类产品的损耗,保证产品质量,在生产、 贮藏以及运输、销售,一直到运达消费者之前的方方面面的环节中一直处于要求的 低温环境下的一项复杂的活动。冷链物流的适用范围很广。水产品,蔬菜、水果这 些初级农产品,花卉产品,肉类、禽类、蛋类等等,这些都属于冷链物流的范畴; 还有肉、速冻产品、水产品等即食商品、冷饮和奶类这些种类的加工产品;再加上 我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医药制品等。冷链物流是为了使易腐易烂商品的品质保持良 好,所以供应链系统应在低温的环境下进行,这就要求它在设计和建设的时候要考 虑更多、要求更多,系统更复杂,是一项很巨大的工程。冷链物流的各个环节要具 有很好的组织协调性,这是由于冷链产品的时效性决定的,因此,冷链物流在运作 时要有效控制运作成本,减少能耗成本。 冷链产品可依据温度的范围分为二大类1: 一、冷藏产品: 依据国家产品卫生管理法的相关规定, 从 7℃以下到冻结点以上的温度带之内的 生鲜农畜水产品、乳油制品、畜肉加工品、农产加工品、水产加工品、调理点心菜 肴、凝胶产品及甜点等,为确保新鲜度及质量,必须要在法定温度带内制造、储运 及贩卖。行政院农业委员会对中国农业标准(ChineseAgriculture Standard,CAS)优良冷 藏调理产品的定义为:以生鲜农、水、畜产品为主要原料,经过前处理作业,再予 以腌渍储存或适当的加热、调理,并急速冷却(冻),保持在 7℃以下之冷藏(冻)状态 下储运,而在 7℃以下至 0℃以上的冷藏条件下储运贩卖的包装产品。 二、冷冻产品:
Keywords: Optimization
Multi-Temperature Co-delivery; Cold-Chain Logistics; Ant Colony
烟台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 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 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 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或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 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1
谢惠如、王忠汉、林君维护 2000,低溫产品之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第三届商业现代化研讨会论文集. 1
烟 台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冷冻产品的中心温度必须保持在 18℃以下,将产品内所含水分中的 93%以上冻 结成冰,以减少产品因时间而产生败坏、劣化情形,因此冷冻产品的保存期限可长 达半年至年,而不用添加任何防腐剂。所以,凡是经过一定的加工处理(前处理) , 再使用专用冷冻设备急速冷冻且保持冻结状态(18℃)之包装产品,称之为「冷冻产 品」 。 由此可知, 冷冻产品的构成需包含以下四大要件: (a)经过前处理; (b)急速冷冻; (c)维持在 18℃以下之温度;(d)妥善完整的包装。而根据原料的不同类别,可区分为 冷冻水产类、冷冻肉类产品、冷冻蔬果类、冷冻调理产品及其它类。
1.1.2 多温共配的物流系统
多温共配物流系统的采用可以维持物品和产品在配送过程中的全程保鲜、冷储 状态,采用蓄冷器作为蓄冷式冷链物流系统的核心元件,利用蓄冷器的相变化进行 冷能的储存与释放,该低成本的产品配送方式当下越来越受市场的关注。 当前国内市场多用专用冷藏车来运输对温度有特殊要求的物品,也就是说,常 温车辆运送常温产品,冷藏车运送低温产品,而传统配送方式已经无法满足配送商 品多元化的市场需求,于是,对于多温共配系统地采用,以降低投资与运输成本、 确保配送品质,这种低成本产品配送的方式当前消费市场运输行业急需解决的问题。 在这个问题上,最具市场竞争优势的是台湾首创的蓄冷式多温共配物流系统2。 该系统所用的设备包括:提供冷能功能的冻结机和原常温配送车辆及物流容器,具 有冷能储存与释放功能的蓄冷器、具有低温保存功能的保温箱与保温柜等。 蓄冷保温柜(箱)的功用主要包括减弱外界自然热量的涌入,提供合适的容积 容纳各种温层产品并置放蓄冷器,从而维持各温层产品自身所需的温度环境。 蓄冷式低温物流系统运行的一个关键核心元素是蓄冷器。蓄冷器中的不同蓄冷 介质利于维持不同程度的低温环境,其中,蓄冷介质是储存冷能的物质,能保证冷 能的储存与释放。 冻结机是由冷冻循环构成的冷冻系统,其内部设有供存放与冻结各种不同温度 条件蓄冷器的不锈钢制移动式冻结棚架,并产生冷冻效果,储存冷能。
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烟台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 按照学校要求提交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 学校有权保存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 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 在非保密的论文范围内,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2
低成本、高效率的低温物流配送. /guanliqianyan/peisong/2007-06-01/15165.html. 2
烟 台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在仓储中心、转运地配置加冷冻结机、蓄冷保温柜以及蓄冷器,将所配送的物 品放入多温蓄冷柜中,并将蓄冷器置入其中以维持物品所需温度条件,从而保证物 品的新鲜程度。此后,将已载有货物的蓄冷保温柜放入配送车中。由于蓄冷柜可以 减少外界环境的热量涌入,接下来,便可将不同搭配的蓄冷器放入配送车,以适应 各种温层商品的温度需求,从而保持商品在配送过程中的新鲜程度。 采用这种蓄冷式低温物流系统可以维持在产品配送过程中的产品保鲜,同时降 低投资与运输成本,确保配送品质,满足配送商品朝向多品种少量的市场需求。
关键词:多温共配;冷链物流;蚁群算法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the improving of people’s life, the demand of cold-chain food increase. The wastage rate of cold-chain product is very high in the process of production, storage and transportation and consumption, especially in the city of the circulation. The multi-temperature refrigerated container is a bran-new technique, which can be setup on different temperatures, and preserve goods from losing temperature within almost 24 hours. Consequently, carriers can utilize such a container to hold and deliver different temperature goods to customers in general trucks. This paper is to use the advanced multi-temperature co-delivery of technology, not a general refrigerated car to distribute, but use the multi-temperature refrigerated container in a car with common temperature for distribution. It can distribute the multi-temperature food, and in the requirement of low-carbon environmental, provides a new direction to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cold chain products. First, introduce the basic condition of the cold chain logistics, the meaning of the development of multi-temperature co-delivery cold-chain logistics. Secondly, based on the traditional Vehicle Routing Problem, analysis the characteristic of distribution of cold-chain product and conduct the cost function, which considers the following factors: damage cost caused by rotten product, punishment cost while violating the required time of customer, the fixed cost and the transportation cost during the delivery. Conduct a mathematical model in the way of multi-temperature co-delivery, aiming at minimizing the sum of cost from the view of providers. An ant colony algorithm for solving the multi-temperature co-delivery distribution of cold-chain logistics is researched. Last, analysis the application prospect for the multi-temperature co-delivery cold-chain logistics and propose the strategy and advice to the cold-chain logis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