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渗滤液处理工艺基本知识

合集下载

垃圾渗滤液处理技术

垃圾渗滤液处理技术

第1章垃圾渗滤液的成分和性质填埋作为一种城市固体废物处理方式已被国内外广泛应用,在我国目前有90%左右的城市固体废物是用填埋法处理的。

在城市垃圾(MSW)填埋过程中,由于压实和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垃圾中所含的污染物将随水分溶出,并与降雨、径流等一起形成垃圾渗滤液(浸出液)渗滤液是一种污染很强的高浓度有机废水,其成分主要由垃级种类和垃圾成分所决定,并随垃圾填埋场的“年龄”而变化。

以往垃圾简单填埋处理所产生的渗滤液主要是依靠下层土地来净化.但随时间的延长和地质构造对污染物去除容量的有限性.渗滤液会对地下水、地表水及垃圾填理场周围环境造成污染.使地表水体缺氧、水质恶化、富营养化,威胁饮用水和工农业用水水源,使地下水质污染而丧失利用价值。

有机污染物进入食物链将直接威胁人类健康。

因此,现代意义的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已发展成底部密封型结构,或底部和四周都密封的结构.从而防止了渗滤液的流出和地下水的渗入,同时对渗滤液进行收集和处理,有效地保证了环境的安全。

垃圾渗滤液处理难度大,实现其经济有效处理是垃圾填埋处理技术中的一大难题,也是个研究热点。

为给垃圾渗滤液的处理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并指导处理工艺和技术参数的确定,防止垃圾渗滤液污染的加剧,首先要对渗滤液的危害、成分和性质有全面的了解。

1.1城市垃圾的组成及垃圾填埋场的分类城市垃圾也称城市固体废弃物,它是指城市居民日常生活产生和丢弃的生活垃圾(包括有机物、无机物和危险品如干电池、荧光灯管等)、与人们生活有关的厨房有机垃圾(又称厨房剩余废物)、卫生间废弃物、居室清扫废物,以及公共场所垃圾,环卫部门道路清扫废物及部分建筑垃圾、工业垃圾等的总称。

1.1.1城市垃圾的组成及其变化趋势城市垃圾主要分为为五类:(1)生活垃圾。

生活垃圾中包括食品垃圾和普通垃圾。

食品垃圾指人们在买卖、储藏、加工、食用各种食品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垃圾。

这类垃圾腐烂性强、分解速度决。

并会散发恶臭。

普通垃圾包括废弃的纸制品、废塑料、破布及各种纺织品、废橡胶、破旧皮革制品、废木材及木制品、碎玻璃、废金属制品和尘土等。

垃圾渗滤液处理技术介绍及运行维护

垃圾渗滤液处理技术介绍及运行维护
指标 设备成熟性 IC ( 内 循 环 厌 氧 反 应 UASB (升流式厌氧污泥床EGSB (厌氧膨胀床反应 器) 反应器) 器) 较成熟(90 年代发明) 最成熟(70 年代发明) 较成熟(90 年代发明) 国内大多仿 IC 35±3 6.8~7.2 ≤30mg/l 5~8 1~3 一般 85~90% 一般 较强 简单 不易堵塞 0.5~3m/h 35±3 6.8~7.2 ≤40mg/l 8~20 3~5 较大 85~90% 强 强 较复杂 不堵塞 2~6m/h 较高(要求 SS 含量低)
较高 (要求 SS 含量低) 一般
UASB厌氧反应器特点
升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UASB)是集有机物去除及污泥( 生物体)、水(废水)和气(沼气)三相分离于一体的集成化废 水处理工艺,起工艺的突出特征是反应器中可培养形成沉降性能 良好的颗粒污泥、形成污泥浓度极高的污泥床,使其具有容积负 荷高,污泥截留效果好,反应器结构紧凑等一系列优良的运行特 征。 UASB由污泥反应区、气液固三相分离器(包括沉淀区)和气 室三部分组成。在底部反应区内存留大量厌氧污泥,具有良好的 沉淀性能和凝聚性能的污泥在下部形成污泥层。要处理的污水从 厌氧污泥床底部流入与污泥层中污泥进行混合接触,污泥中的微 生物分解污水中的有机物,把它转化为沼气。沼气以微小气泡形 式不断放出,微小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不断合并,逐渐形成较大 的气泡。 中温厌氧反应的温度一般保持在在35度左右,如果温度不在 此范围内就必须采用加热恒温的方式来实现。一般利用垃圾焚烧 发电厂的蒸汽通过换热器给反应器恒温,另设电加热作为备用加 热恒温热源。
1.高效、管理简单, 易于自控; 2.小分子截留率低; 膜污染;能耗高; 浓水处理困难
四、如何选择合适的工艺 前提:没有最好的工艺,只有最合适的工艺; 1、达标产水;—根本 2、花钱多少;—投资和运行

垃圾焚烧发电渗滤液处理工艺介绍

垃圾焚烧发电渗滤液处理工艺介绍

垃圾焚烧发电渗滤液处理工艺介绍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采用垃圾焚烧发电是垃圾利用的创新措施之一,但是在垃圾焚烧发电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带来安全和环境问题。

在垃圾渗沥液处理过程中,一般采用膜渗透工艺作为最终处理工艺,其出水基本能达标排放。

但是膜分离技术不可避免产生污染性极强的渗沥液浓缩液,其有机浓度高、盐度高、色度高、可生化性低。

对目前几种常用的浓缩液处理技术进行分析比较,指出可以通过组合处理的方式,实现减量化、资源化及无害化。

我国原生生活垃圾的特点是厨余垃圾比重大、平均含水率在50%~60%、有机物含量高,目前国内均以混合收集为主,垃圾成分复杂且相对热值较低。

国内生活垃圾焚烧厂设计中,垃圾一般需在垃圾坑中储存,经过5~7d的发酵熟化,使垃圾中的水分沥出,提高垃圾燃烧热值。

1生活垃圾焚烧厂渗沥液特点渗沥液一般为黑褐色、强恶臭、黏稠状的液体。

渗沥液中污染物成分复杂多变、水质成分十分复杂、水量随季节波动较大。

渗沥液中有机污染物浓度高,COD一般为40000~80000mg/L,BOD5最高可达38 000mg/L,但可生化性较好,一般B/C大于0.4。

氨氮浓度高,一般为1000~1800mg/L。

重金属离子与盐分含量高,渗沥液的电导率高达30~40mS/c m。

渗沥液呈酸性,pH较低,一般为4~6。

2渗沥液处理工艺生物法处理技术有较好的经济性与环保性,渗沥液中的绝大部分有机污染物和氨氮可以采用生物法进行降解并去除,避免了污染物的二次转移;同时,由于垃圾渗沥液有机污染物浓度很高,可生化性较好,适合采用厌氧-好氧组合工艺,即在好氧工艺处理前增加厌氧作为预处理工艺,厌氧工艺前置可有效降低有机污染物负荷,减轻后续好氧处理的压力和成本。

然而,单纯的生物法出水稳定性一般相对较差,可以考虑结合膜技术对生物法处理后的残留污染物进行进一步的处理。

生活垃圾焚烧厂渗沥液处理工艺组合一般为:厌氧+好氧+膜法(超滤+纳滤或反渗透)工艺组合。

垃圾渗滤液MBR+纳滤或反渗透处理工艺

垃圾渗滤液MBR+纳滤或反渗透处理工艺

垃圾渗滤液MBR+纳滤或反渗透处理工艺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因其技术成熟、处理费用相对较低、便于管理,已成为国内外广泛采用的处理方法之一。

但垃圾在填埋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高浓度有毒有害垃圾渗滤液,对环境危害极大,若处理不当,垃圾渗滤液不仅会污染土壤和地表水源,甚至会污染地下水。

因此,采用合理工艺对垃圾渗滤液开展有效的处理对保护生态环境有重要的意义。

1垃圾渗滤液概述1.1垃圾渗滤液的生成垃圾渗滤液的生成一般包含了五个主要阶段,与时间段的变化有所联系:(1)初始阶段:垃圾进入填埋场,垃圾中容易降解的组分开始迅速与垃圾中的氧气发生反应,不断生成二氧化碳和水,释放一定程度的热量;(2)过渡阶段:这一阶段填埋场中的氧气基本被垃圾氧化用尽,在整个垃圾填埋场内逐渐产生厌氧条件,好氧降解阶段过渡到了厌氧降解,其中的硝酸盐与硫酸盐被分别复原为氮气和硫化氢,PH值开始降低;(3)酸化阶段:该阶段不断产生氢气,填埋场整体进入了酸性环境,微生物与厌氧细菌对垃圾的降解起到了促进作用,气体成分主要为二氧化碳,渗滤液浓度不断上升,到达最大值后开始下降;与此同时,PH值开始下降到最低值后逐渐上升;(4)甲烷发酵阶段:随着氢气含量的逐渐降低,填埋场开始进入到甲烷发酵环境,将有机酸和氢气转化为甲烷,相应的有机物浓度与金属离子浓度不断下降,可生化性下降,PH值进一步上升;(5)成熟阶段:该阶段垃圾中几乎全部营养物质都随渗滤液排出,只剩下少量的微生物对垃圾中难降解物质开展降解,PH值呈现碱性状态,渗滤液的可生化性继续下降。

1.2垃圾渗滤液的特性垃圾渗滤液具有高浓度、成分复杂、水质水量变化大等特性,属于有机废水。

主要来源于直接降水、地表径流、地表灌溉、地下水以及垃圾自身水分,还有垃圾生化反应生成的水分。

影响渗滤液成分的因素包括了气候条件、垃圾成分、填埋环境等,主要决定因素垃圾渗滤液的水量。

垃圾渗滤液最大的特性就在于难以处理,主要是有以下特点:(1)水质复杂,危害性大。

垃圾渗滤液处理工艺流程

垃圾渗滤液处理工艺流程

垃圾渗滤液处理工艺流程垃圾渗滤液处理工艺是指对垃圾渗滤液进行处理,以达到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资源的回收利用的目的。

垃圾渗滤液是指垃圾中所含的水分和溶解在水中的有机物、无机物等所形成的液体。

垃圾渗滤液处理工艺是垃圾处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于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垃圾渗滤液处理工艺流程主要包括收集、预处理、分离、处理和回收利用等环节。

首先,垃圾渗滤液需要经过收集环节。

收集是指将垃圾中产生的渗滤液进行收集,一般通过设置垃圾渗滤液收集池或管道进行收集。

收集后的垃圾渗滤液需要进行预处理。

接着,预处理环节是指对收集后的垃圾渗滤液进行初步处理,主要包括除杂、调节PH值等工作。

除杂是指将垃圾渗滤液中的固体杂质进行过滤、沉淀等处理,以保证后续处理工艺的正常进行。

调节PH值是指根据垃圾渗滤液的性质,通过加入酸碱等物质,调节垃圾渗滤液的PH值,以满足后续处理工艺的要求。

然后,分离环节是指将经过预处理的垃圾渗滤液进行固液分离。

固液分离是将垃圾渗滤液中的固体物质和液体物质进行分离,一般通过离心、过滤等方式进行分离处理。

分离后的液体物质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处理。

接下来,处理环节是指对分离后的液体物质进行处理,主要包括生物处理、化学处理等工艺。

生物处理是指利用微生物等生物体对垃圾渗滤液中的有机物进行降解,以达到减少污染的目的。

化学处理是指通过加入化学药剂等物质,对垃圾渗滤液中的有害物质进行处理,以达到净化的目的。

最后,回收利用环节是指对处理后的垃圾渗滤液进行资源的回收利用。

回收利用主要包括水资源的回收、能源的回收等工作。

水资源的回收是指将处理后的垃圾渗滤液中的水分进行回收利用,一般通过蒸发浓缩、结晶析出等方式进行水资源的回收。

能源的回收是指将处理后的垃圾渗滤液中的有机物等资源进行能源的回收利用,一般通过沼气发电、生物质能源等方式进行能源的回收利用。

综上所述,垃圾渗滤液处理工艺流程是一个复杂的工程,需要经过收集、预处理、分离、处理和回收利用等环节,以达到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资源的回收利用的目的。

垃圾渗滤液处理技术

垃圾渗滤液处理技术
垃圾渗滤液处理技 术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05
contents
目录
• 垃圾渗滤液的产生与特性 • 垃圾渗滤液处理技术概述 • 物理处理技术 • 化学处理技术 • 生化处理技术 • 渗滤液处理技术的比较与选择
01
垃圾渗滤液的产生与 特性
垃圾渗滤液的产生
01
02
03
垃圾填埋场
在垃圾填埋过程中,垃圾 中的水分会通过渗透作用 穿过垃圾层进入土壤,形 成垃圾渗滤液。
保障健康
垃圾渗滤液中的有害物质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如致癌、致畸 、致突变等。
维护生态平衡
垃圾渗滤液处理不当可能破坏生态平衡,影响动植物生长。
垃圾渗滤液处理的目标
去除有毒有害物质
通过处理,降低或消除垃圾渗滤液中的有毒有害 物质,使其达到排放标准或资源化利用要求。
减少污染
降低垃圾渗滤液对环境的影响,减轻后续处理的 负担。
04
化学处理技术
高级氧化法
1 2
臭氧氧化法
利用臭氧的强氧化性,将垃圾渗滤液中的有机物 转化为无机物或低毒物质,降低后续处理的难度 。
芬顿氧化法
通过投加芬顿试剂(H2O2和Fe2+),产生强氧 化自由基,对有机物进行深度氧化分解。
3
光催化氧化法
利用光催化剂(如TiO2)在紫外光的作用下,将 垃圾渗滤液中的有机物转化为无害物质。
膜处理
利用膜分离技术,将垃圾渗滤液中的 不同组分进行分离和纯化,如反渗透 、超滤、纳滤等。
03
物理处理技术
沉淀法
总结词
通过重力作用使固体颗粒沉降,实现固液分离的方法。
详细描述
沉淀法是利用垃圾渗滤液中固体颗粒和水的密度差异,通过重力作用使固体颗 粒逐渐沉降下来,达到固液分离的目的。该方法适用于去除渗滤液中的悬浮物 和部分溶解性物质。

垃圾焚烧渗滤液处理工艺介绍

垃圾焚烧渗滤液处理工艺介绍

垃圾焚烧渗滤液处理工艺介绍2020年4月29日焚烧厂的垃圾渗滤液主要由降水和垃圾堆放过程中发酵产生,是一种高浓度的有机废水,对周围环境危害严重,对人的健康也有很大危害。

那么怎样处理垃圾焚烧渗滤液呢,垃圾焚烧渗滤液处理工艺有哪些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

1、采用膜工艺处理碟管式反渗透DTRO膜具有抗污染性好,膜通量较高,使用寿命较长等特点,碟管式反渗透DTRO膜前端只需经过砂滤保护便可直接处理渗滤液,即使在高浊度、高SDI值、高盐分、高COD的情况下,也能经济有效稳定运行。

是目前国内能保证渗滤液出水稳定、持续达到国家一级或二级排放标准的成熟技术。

2、生化+膜工艺处理渗滤液经过生化处理后进一步采用膜工艺处理是目前常用的渗滤液处理方法,该工艺出水水质好,可达到回用水的标准,对于渗滤液水质和水量的波动性也具有较高的抗变能力,运行稳定性高。

经过膜分离处理后,污染物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经分离后的出水能够达到国家相应的排放标准。

而且膜技术具有能够连续化操作,机械化程度高,易于管理的特点,水质的不稳定对膜处理的效果影响较小。

3、生化+高级氧化+深度处理渗滤液的有机污染物浓度高且可生化性好,生化处理工艺是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较为彻底和经济的工艺,可以在比较经济的条件下大幅度降解有机污染物,同时发挥脱氮除磷的效果,使得渗滤液总体处理成本较为节省。

由于渗滤液中还包括许多难降解大分子有机物,采用生化处理技术处理后,总会保留一些不能被生物降解和吸附的“惰性COD”。

工程实践表明,采用多种生化处理工艺,均可将渗滤液的CODcr降至1000mg/L以下,去除率非常可观,但出水一般不能直接达到排放标准要求。

4、蒸发处理MVC蒸发工艺处理渗滤液具有启动快,耗能小,浓缩液比例低,占地面积小等优点。

蒸发工艺存在的问题有:一是冷凝液中含有挥发性烃、挥发性有机酸和氨等污染物,需要进一步处理方可达标,处理成本相对较高。

二是渗滤液原液中COD比较高时,容易起泡,直接影响出水水质和浓缩倍数,可投加消泡剂解决,费用较高;氨氮大部分转移到冷凝液中,后续采用离子交换处理时,树脂更换频率高。

垃圾渗滤液处理工艺流程说明

垃圾渗滤液处理工艺流程说明

垃圾渗滤液处理工艺流程说明一、垃圾渗滤液特点(1)渗滤液成分复杂。

渗滤液中含有低分子量的脂肪酸类、腐殖质类高分子的碳水化合物及中等分子量的灰黄霉酸类物质。

虽然渗滤液中某一特定的污染物浓度很低,但由于污染物种类繁多,因此其总量巨大。

(2)有机污染物和NH+42N含量高:经鉴定,垃圾渗滤液中有93种有机化合物,其中22种被中国和美国列入EPA环境优先控制污染物的黑名单。

高浓度的NH+42N是“中老年”填埋场渗滤液的重要水质特征之一,也是导致其处理难度较大的一个重要原因。

(3)重金属含量大,色度高且恶臭:渗滤液含多种重金属离子,当工业垃圾和生活垃圾混埋时重金属离子的溶出量往往会更高。

渗滤液的色度可高达2000倍~4000倍,并伴有极重的fubai臭味。

(4)微生物营养元素比例失衡:垃圾渗滤液中有机物和氨氮含量太高,但含磷量一般较低。

(5)COD和BOD浓度都很高,COD高达几万,BOD也达到几千,但是随着填埋时间的延长,BOD/COD值甚至低于0.1,说明稳定期和老龄渗滤液的可生化性较差。

二、水质特点渗滤液水质的变化受垃圾组成、垃圾含水率、垃圾体内温度、垃圾填埋时间、填埋规律、填埋工艺、降雨渗透量等因素的影响,尤其是降雨量和填埋时间的影响。

三、渗滤液的水质有以下特点:(1)有机物质量浓度高,其中腐殖酸为小分子有机酸和氨基酸又合成的大分子产物,是渗滤液中长期性的最主要有机污染物,通常有200-1500mg/L的腐殖酸不能生物降解。

(2)氨氮质量浓度高,一般小于3000mg/L,在500-2O43Omg/L之间居多,其在厌氧垃圾填埋场内不会被去除,是渗滤液中长期性的最主要无机污染物。

(3)渗滤液水质波动大,COD、BOD、可生化性随填埋时间的增长而下降并逐渐维持在较低水平。

四、工艺流程说明垃圾填埋区产生的垃圾渗沥液经专用的收集管道汇入调节池,渗沥液在调节池中得到均质均量。

在调节池中加入特殊的菌种及药剂,则在调节池中可产生厌氧和兼氧生化反应,可去除一部分的COD cr、BOD5和NH3-N。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9.1.1生活垃圾填埋场应设置污水处理装置,生活垃圾渗滤 液(含调节池废水)等污水经处理并符合本标准规定的污染 物排放控制要求后,可直接排放。
❖ 9.12现有和新建生活垃圾填埋场自2008年7月1日起执行表 2规定的水污染物排放浓度限值。
❖ 序号 控制污染物
排放浓度限值
❖ 1 色度(稀释倍数)
垃圾渗滤液处理工艺基本知识
Company
LOGO
主要内容


垃圾渗滤液排放标准
垃圾渗滤液处理工艺 我国垃圾渗滤液处理常用几种工艺排名
垃圾渗滤液常用组合工艺
一、概述
❖ 随着我国城市数量增加和人口的增多,城市垃圾也以急剧增 长。据统计,每年的生产垃圾达到了1.5亿吨,平均以9%/ 年的速度增长,其中未经过处理的垃圾已有70亿吨,占我国 土地总数的8.3%。预计在未来的20年里,固体废物的排放 量将占据85%的陆地,全国大部分地区都存在严重的垃圾污 染问题 。
; ❖ (2)生活垃圾焚烧炉渣(不包括焚烧飞灰); ❖ (3)生活垃圾堆肥处理产生的固态残余物; ❖ (4)服装加工、食品加工以及其他城市生活服务行业产生的性质与生活垃圾相近的一般工
业固体废物。 ❖ 6.2《医疗废物分类目录》中的感染性废物经过下列方式处理后,可以进入生活垃圾填埋场
填埋处置。 ❖ (1)按照HJ/T228要求进行破碎毁形和化学消毒处理,并满足消毒效果检验指标; ❖ (2)按照HJ/T229要求进行破碎毁形和微波消毒处理,并满足消毒效果检验指标; ❖ (3)按照HJ/T276要求进行破碎毁形和高温蒸汽处理,并满足处理效果检验指标; ❖ (4)医疗废物焚烧处置后的残渣的入场标准按照第6.3条执行。 ❖ 6.3生活垃圾焚烧飞灰和医疗废物焚烧残渣(包括飞灰、底渣)经处理后满足下列条件,可
❖5

0.15
❖6

0.02
❖7

25
❖8

0.5
❖9

0.3
❖ 10
总铬
4.5
❖ 11
六价铬
1.5
❖ 12

0.1
❖ 6.4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经处理后,按照工HJ/T300制备的浸出液中危害成分浓度 低于表1规定的限值,可以进入生活垃圾填埋场填埋处置。
❖ 6.5经处理后满足第6.3条要求的生活垃圾焚烧飞灰和医疗废物焚烧残渣(包括飞 灰、底渣)和满足第6.4条要求的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在生活垃圾填埋场中应单独 分区填埋。
❖ (1)生活垃圾渗滤液在填埋场经过处理后,总汞、总镉、总铬、六价铬、 总砷、总铅等污染物浓度达到表2规定浓度限值;
0.01
❖ 11 总铬(mg/L)
0.1
❖ 12 六价铬(mg/L)
0.05
❖ 13 总砷(mg/L)
0.1
❖ 14 总铅(mg/L)
0.1
❖ 9.13 2011年7月1日前,现有生活垃圾填埋场无法满足表2规定的水污 染物排放浓度限值要求的,满足以下条件时可将生活垃圾渗滤液送
❖ 往城市二级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
❖ 其中,1997年7月由我国环境保护局和国家技术监督局共同 颁布《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1997)。 针对我国对于环境的重视程度加深,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 国家环保局根据我国国情再次从新制定出《生活垃圾填埋场 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该标准已于2008年 7月1日实施。
❖ 垃圾渗滤液是指垃圾在填埋堆放过程中,由于厌氧发酵、有 机物分解、降水的淋溶和冲刷、地表水和地下水得浸泡等原 因,产生多种代谢物质和水分,形成了含高浓度悬浮物和高 浓度有机或无机成分的液体,垃圾渗滤液的主要来源是: (1)填埋场内自然降水;(2)垃圾本身含水;(3)微生 物厌氧分解水。垃圾渗滤液的组成成分比较复杂,根据填埋 时间的不同,垃圾渗滤液各种物质的含量也有较大差异。
40
❖ 2 化学需氧量(CODcr)(mg/L)
100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3 生化需氧量(BOD5)(mg/L)
30
❖ 4 悬浮物(mg/L)
30
❖ 5 总氮(mg/L)
40
❖ 6 氨氮(mg/L)
25
❖ 7 总磷(mg/L)
3
❖ 8 粪大肠菌群数(个/L)
10000
❖ 9 总汞(mg/L)
0.001
❖ 10 总镉(mg/L)
❖ 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才开始建设卫生填埋场,建设渗滤液 处理厂的时间更晚一些。
❖ 目前主要的处理垃圾渗滤液的技术主要分为三大方面:物理 化学处理技术、生物处理技术及土地处理技术。
二、垃圾渗滤液相关规范及排放标准
❖ 6填埋废物的入场要求 ❖ 6.1下列废物可以直接进入生活垃圾填埋场填埋处置: ❖ (1)由环境卫生机构收集或者自行收集的混合生活垃圾,以及企事业单位产生的办公废物
❖ 6.8下列废物不得在生活垃圾填埋场中填埋处置。 ❖ (1)除符合第6.3条规定的生活垃圾焚烧飞灰以外的危险废物; ❖ (2)未经处理的餐饮废物; ❖ (3)未经处理的粪便; ❖ (4)禽畜养殖废物 ❖ (5)电子废物及其处理处置残余物; ❖ (6)除本填埋场产生的渗滤液之外的任何液态废物和废水。 ❖ 9污染物排放控制要求 ❖ 9.1水污染物排放控制要求
❖ 6.6厌氧产沼等生物处理后的固态残余物、粪便经处理后的固态残余物和生活污 水处理厂污泥经处理后含水率小于60%,可以进入生活垃圾填埋场填埋处置。
❖ 6.7处理后分别满足第6.2、6.3、6.4和6.6条要求的废物应由地方环境保护行政 主管部门认可的监测部门检测、经地方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后,方可进入 生活垃圾填埋场。
以进入生活垃圾填埋场填埋处置。 ❖ (1)含水率小于30%; ❖ (2)二恶英含量低于3μgTEQ/Kg; ❖ (3)按照工HJ/T300制备的浸出液中危害成分浓度低于表1规定的限值。
❖ 表1浸出液污染物浓度限值
❖ 序号 污染物项目 浓度限值(mg/L)
❖1

0.05
❖2

40
❖3

100
❖4

0.25
❖ 根据我国采取垃圾处理的“三化“的原则,相继出现了大批 的垃圾处理厂。垃圾的处理方式主要有堆肥、填埋和焚烧三 种,其中填埋是我国的主要处理方式。垃圾填埋所产生的垃 圾渗滤液的水质复杂,不但对水体会产生严重的污染,同时 会产生各种有害物质危害人类。针对垃圾渗滤液对人类以及 环境的危害,为了防止生活垃圾填埋造成的二次污染,各个 国家针对本国国情分别制定的垃圾渗滤液排放标准,用来解 决渗滤液排放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