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 防雷及过电压保护(习题)
电力系统防雷保护-高电压技术考点复习讲义和题库

考点5:电力系统防雷保护5.1 输电线路的感应雷过电压一、雷击线路附近大地时,线路上的感应雷过电压1、先导在导线轴线方向上的电场强度X E 将导线两端与雷云电荷异号的正电荷,吸引到最靠近先导通道的一段导线上,成为束缚电荷。
导线上的负电荷则被排斥而向两侧运动,经线路泄露电导和系统中性点进入大地。
导线上电流很小,忽略线路工作电压,导线电位仍保持的电位。
正束缚电荷产生的电场在导线高度处被电导中负电荷产生的电场所抵消。
2、主放电先导通道中的负电荷自下而上被迅速中和,相应的电场被迅速减弱,使导线上正束缚电荷迅速释放,形成电压波向两侧传播,形成的过电压称为感应过电压的静电分量。
与此同时,由于先导通道中雷电流所产生的磁场变化而引起的感应称为感应过电压的电磁分量。
(1)当雷击点离开线路的距离s>65m 时,)(25d L KV Sh I u g ⨯⨯≈ 其中L I :雷电流峰值(KA);d h :导线平均高度(m);S:为雷击点离线路的距离。
感应过电压峰值一般最大可达300~400KV,这会引起35KV 及以下钢筋混凝土杆线路绝缘闪络。
(2)加避雷线由于屏蔽作用,感应过电压下降,导线上的感应过电压为)k 1(U U gd ,gd -=因此,避雷线离导线越近,耦合系数k 越大,U 感应越小。
二、雷击线路杆塔时,导线上的感应过电压无避雷线d ah =gd U有避雷线)1(U gd ,k ah d -=与直击雷相比,感应过电压的特点:1、极性与雷云电荷相反,一般为正极性。
2、在三相导线上同时出现,不会直接产生相间过电压。
3、 波形较缓和,波前几微秒到几十微秒,波长可达数百微秒。
5.2 输电线路的直击雷过电压和耐雷水平一、雷击杆塔顶部1.塔顶电位塔顶电流i gt <雷电流L i ,即L i i β=gt 雷电流到达峰值时,塔顶电压有最大值6.2(ch L R U gt L td I +=β其中β为分流系数,设雷电流具有斜角波前,at i =,则t L R L L bib t ++=11β,t 取T/2,(T 1波前时间2.6us)2.导线电位和线路绝缘上的电位当塔顶电位为td U 时,在塔顶的避雷线也有同样的电位,导线上产生的耦合电压为td kU ,由于通道电磁场的作用,导线上有感应过电压)1(a k h d -, 此电压与塔顶电位极性相反,所以导线电位的幅值d U 为)1(a U U td k h k d d --=作用在线路绝缘上的总电压k)-)(1ah (U U U U d td j +=-=d td 对于斜角波前的雷电波6.2L 1LI I a T == )1)(6.26.2(ch L k h I d gt j L R U -++=ββ 3.耐雷水平的计算 耐雷水平:]6.2)6.2[)(1(ch %501d gt h k L R U I ++-=β提高耐雷水平:↓↑↓β,,R ch k ,加强线路绝缘。
电工考试防雷试题及答案

电工考试防雷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20分)1. 防雷装置的主要作用是什么?A. 保护设备B. 保护建筑物C. 确保人员安全D. 以上都是答案:D2. 以下哪种设备不是防雷装置?A. 避雷针B. 避雷带C. 接地线D. 变压器答案:D3. 接地电阻值一般不应超过多少欧姆?A. 4欧姆B. 10欧姆C. 20欧姆D. 30欧姆答案:B4. 避雷针的安装高度通常是多少?A. 5米B. 10米C. 15米D. 20米答案:C5. 以下哪种材料不适合用于防雷接地?A. 铜B. 铁C. 铝D. 木材答案:D6. 避雷带的安装位置应如何确定?A. 建筑物顶部B. 建筑物底部C. 建筑物中间D. 建筑物任意位置答案:A7. 以下哪种情况不需要进行防雷检测?A. 新建建筑物B. 改造建筑物C. 建筑物使用超过10年D. 建筑物从未遭受雷击答案:D8. 避雷器的作用是什么?A. 保护设备B. 保护建筑物C. 保护人员D. 以上都是答案:D9. 接地线的材料要求是什么?A. 导电性能好B. 耐腐蚀C. 强度高D. 以上都是答案:D10. 以下哪种情况需要立即进行防雷检测?A. 建筑物遭受雷击B. 建筑物改造C. 建筑物使用超过5年D. 建筑物内部设备更换答案:A二、多选题(每题3分,共15分)1. 防雷系统的组成部分包括哪些?A. 避雷针B. 避雷带C. 接地系统D. 避雷器答案:ABCD2. 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防雷效果?A. 接地电阻值B. 避雷针的高度C. 避雷带的安装位置D. 建筑物的材质答案:ABC3. 以下哪些措施可以提高防雷效果?A. 定期检测防雷系统B. 增加避雷针的数量C. 改善接地系统D. 使用高质量的防雷设备答案:ABCD4. 以下哪些情况下需要进行防雷检测?A. 新建建筑物B. 建筑物改造C. 建筑物遭受雷击D. 建筑物使用超过5年答案:ABCD5. 以下哪些材料适合用于防雷接地?A. 铜B. 铁C. 铝D. 木材答案:ABC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1. 避雷针可以防止雷击直接击中建筑物。
防雷技术试题及答案

防雷技术考试题一、判断题1、雷电放电具有.电流大,电压高的特点。
(√)2、装设避雷针、避雷线、避雷网、避雷带都是防护雷电侵入波的主要措施。
(×)3、在低压系统中,雷电侵入波造成的危害事故所占总雷害事故的比例不低于70%。
(√)4、建筑物根据其重要性、使用性质、发生雷电事故的可能性和后果,按防雷要求分为四类。
(×)5、采用(阀型)避雷器是各种变配电装置防雷电侵入波的主要措施。
(√)6、为了防止雷电冲击波侵入变配电装置,可在线路引入端安装避雷线。
(×)7、避雷器、避雷线、避雷网、避雷带都只是接闪器,而避雷针是一种专门的防雷装置。
(×)8、接闪器所用材料应能满足机械强度和耐腐蚀的要求,还应有足够的热稳定性,以能承受雷电流的热破坏作用。
(√ )9、接闪器涂漆可以防止生锈,但会对其保护作用产生一定影响。
( × )10、雷电可以分为直击雷、感应雷和球雷。
(√ )11、严禁在装有避雷针的构筑物上架设通信线、广播线或低压线。
(√ )12、露天装设的有爆炸危险的金属储罐和工艺装置,当其壁厚不小于4mm时,一般不再装设接闪器,也无需接地 ( × )13、利用山势装设的远离被保护物的避雷针或避雷线,也可作为被保护物的主要直击雷防护措施。
( ) ×14、为防止雷电波入侵重要用户,最好采用全电缆供电,将其金属外皮接零。
( × )15、独立避雷针接地电阻一般不超过10欧姆。
(√ )16、在建筑物或高大树木屏蔽的街道躲避雷暴时,应离开墙壁和树干8m以上。
(√ )答案:1、(√);2、(×);3、(√);4、(×);5、(√);6、(×);7、(×);8、(√ );9、 ( × );10、(√ );11、(√ );12、( × );13、(×);14、( × );15、(√ )16、(√ );二、简答题1、防感应雷的有效措施主要有哪些?简述多级防护的必要性。
防雷问答题题库

防雷业务汇总题库-问答题1、雷电是如何产生的?雷电是一种大气中带有大量电荷的雷云放电的结果。
大气中饱和的水滴在强烈的上升气流的作用下,不断分裂。
在分裂过程中,形成的小水滴是带负电的,而其余大的水滴是带正电的。
于是云就被分离成带有正、负不同电荷的两部分。
当带电的云块临近地面的时候,对大地就会感应出与雷云的极性相反的电荷。
当云层对地的电场强度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使空气绝缘被击穿,雷云对地便发生先导放电,当先导放电的通道到达地面时,大地就和雷云产生了强烈的“中和”,出现强大的雷电流,这一过程称为主放电。
主放电的温度极高,使周围的空气猛烈的膨胀,并出现耀眼的闪光和巨响,我们称这种现象为雷电。
2、雷电有哪些危害?雷电放电过程中,呈现出电磁效应、热效应以及机械效应。
(1)雷电的电磁效应:在雷击点主放电的过程中,位于雷击点附近的导线上,将产生感应过电压。
该电压会使电气设备绝缘发生闪络或击穿,甚至引起火灾和爆炸,造成人身伤亡。
(2)雷电的热效应:雷电流通过导体时,会产生很大的热量,会使导体熔化。
(3)雷电的机械效应:雷云对地放电时,直接破坏建筑物等。
3、雷电有那几类?按照闪电的空间位置可分为云内闪电、云际闪电、云空闪电和云地闪电。
按照闪电的形状又可分为线状、带状、片状、连珠状和球状闪电。
4、雷击有那些表现形式?有三种主要形式:直击雷、雷电感应(又叫二次雷击)、雷电波。
5、评价某一地区雷电活动的强弱,通常用哪两种方法来表示?雷暴日和雷闪频数。
6、怎样防人身雷击?雷雨时应注意什么?(1)雷雨时,除工作要求外,应尽量不在室外、野外逗留。
在室外或野外最好穿塑料等不侵水的雨衣和胶鞋、绝缘鞋等;有条件的,应进入有宽大金属构架或有防雷设施的建筑物内;不得在树下、墙角下躲避。
(2)雷雨时,要离开小山、小丘或隆起的小道、沟崖,尽量远离海滨、湖边、河边、水池旁、金属网、金属构件、金属晒衣绳以及旗杆、烟囱、孤塔、孤树等及无防雷设施的小型建筑物或其他孤立设施,同时要远离建筑物的接地引线和接地体。
基础知识雷电侵入波的过电压保护(一)

基础知识雷电侵入波的过电压保护(一)电力交流4群:458622441为了防止雷电侵入波对变电站电气设备绝缘造成击穿损坏,应采取措施减少近区雷击闪络,并且要合理配置避雷器,使雷电侵入波通过避雷器对地放电,将能量泄露掉,这样就不致对电气设备的绝缘造成威胁。
因此对雷电侵入波的过电压保护主要措施有变电站进线端保护、变电站母线装设避雷器、主变压器中性点装设避雷器、与架空线路直接连接的电力电缆终端头处装设避雷器等。
变电站进线端保护目的防止进入变电站的架空线路在近区遭受直接雷击,并对由远方输入的雷电侵入波通过避雷器或电缆线路、串联电抗器等将其过电压数值限制到一个对电气设备没有危险的较小数值。
具体措施(1)未沿全线装设避雷线的35-110KV架空送电线路,应在变电站1-2Km的进线端架设避雷线。
如果该进线隔离开关或断路器在雷雨季经常开路运行,同时线路侧又带电,则必须在进线端的末端,即靠近隔离开关或短路器处装设一组排气式避雷器或阀型避雷器。
(2)对于3-10KV配电装置(或电力变压器)其进线防雷保护和母线防雷保护的接线方式如图。
3-10KV主变压器的最大电气距离从图中可知配电装置的每组母线上装设站用阀型避雷器FZ一组;在每路架空进线上也装设配电线路用阀型避雷器FS一组,有电缆段的架空线路避雷器应装设在电缆头附近,其接地端应和电缆金属外皮相连;如果进线电缆在与母线相连时串接电抗器,则应在电抗器和电缆头之间增加一组阀型避雷器。
实际上无论电缆进线或架空进线,只要与母线之间的隔离开关或断路器在夏季雷雨季节时经常处于断路状态,而线路侧又带电时,只要与母线之间的隔离开关或断路器在夏季雷雨季节时经常处于断路状态,而线路侧又带电时,则靠近隔离开关或断路器处必须装设一组阀型避雷器,以防止雷电侵入波遇到断口时无法进行,出现反射而使绝缘击穿造成事故。
雷电进行波沿着电力线路往前进行时,这就是波的反射。
雷电反射波与进行波两者叠加,其电压数值为原有进行波的2倍,对电气设备容易造成击穿。
防雷题库及解答

防雷题库及解答题库11、建筑物的防雷应根据其、、按防雷要求分为三类。
2、北京市毛主席纪念堂,其建筑物防雷应划为类。
3、广州市有一个位于珠江畔的疗养院,建筑物群长200米,宽高20米,该疗养院年预计雷击次数为次/a(广州市平均雷暴天数为87.6天)。
4、某厂区测得土壤电阻率为1000Ωm,用摇表测得避雷针的接地电阻为15.0Ω,引下线接地点到接地体最远端为25.3m,则计算出接地冲击电阻为Ω。
5、有一座属于一类防雷建筑物的高层大厦,高度为米,在此应采用以下防侧击雷措施:米起每隔不大于米沿建筑物四周设;米及以上外墙上的栏杆、门窗等较大的金属物与。
6、建筑物的防雷区一般可划分为、、、等区。
7、等电位连接的目的在于减少需要防雷的空间内各金属系统之间的。
8、防雷击电磁脉冲,采取的主要措施有、。
9、第一、第二、第三类防雷建筑物首次雷电流幅值分别为KA、KA、KA,其雷电流陡度di/dt分别为KA、KA/μs、KA/μs。
10、办理新建筑物的防雷手续,须提交、、、、二、问答题、计算题:1、如何进行对新建建筑物防雷设计图纸审核?应注意什么?2、有一栋15层二类防雷框架结构的建筑物,该楼设有15根引下线,计算机放在第10层的LPZ1区中,计算机房的六面体由Φ的网格1m×1m组成,计算机离楼顶为2米,离四壁最短距离,①邻近100米情况下发生首次雷击,求计算机房LPZ1区中的磁场强度和安全距离。
②直击雷击中该大楼(注:首次雷击),求计算机房LPZ1区中的磁场强度和安全距离。
3、有一栋12层高的二类防雷综合楼(长30米,宽9米),设防雷引下线,当在楼顶雷击点的雷电流为10KA(10/350μs),第11层和第9层在磁感应强度为2.4GS时的安全距离,并画出等高斯线。
四、设计题与计算题:1、有一个储存硝化棉的仓库,长21米,宽7.5米,要求设独立针保护,请设计绘制该仓库的hx高度的保护范围(注:要求独立针离仓库不小于3米,比例:1:300)。
防雷培训考试题库(有答案)

防雷培训考试题库(有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 以下哪项属于雷电的主要类型?A. 热带风暴雷暴B. 雷暴云C. 雷暴D. 雷击答案:D2. 以下哪种防雷措施属于外部防雷措施?A. 避雷针B. 避雷线C. 等电位连接D. 接地装置答案:A3. 以下哪个防雷等级适用于一般建筑物?A. 第一类B. 第二类C. 第三类D. 第四类答案:C4. 以下哪种接地方式不属于防雷接地?A. 环形接地B. 水平接地C. 垂直接地D. 电阻接地答案:D5. 以下哪种设备不需要进行防雷检测?A. 变压器B. 电缆C. 电脑D. 空调答案:D6. 以下哪个防雷措施属于内部防雷措施?A. 避雷针B. 避雷线C. 等电位连接D. 接地装置答案:C7. 以下哪种接地方式适用于高层建筑?A. 环形接地B. 水平接地C. 垂直接地D. 电阻接地答案:C8. 以下哪个防雷措施可以降低雷击电流?A. 避雷针B. 避雷线C. 等电位连接D. 接地装置答案:A9. 以下哪个设备需要定期进行防雷检测?A. 变压器B. 电缆C. 电脑D. 空调答案:A10. 以下哪个防雷等级适用于重要建筑物?A. 第一类B. 第二类C. 第三类D. 第四类答案:B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30分)1. 雷电天气时,关闭门窗可以防止雷击。
()答案:×2. 避雷针的作用是引导雷电流进入大地,从而保护建筑物。
()答案:√3. 接地装置的作用是降低接地电阻,提高接地效果。
()答案:√4. 避雷线可以保护架空线路免受雷击。
()答案:√5. 等电位连接的作用是消除电位差,防止雷击。
()答案:√6. 防雷检测是定期进行的,不需要每年进行。
()答案:×7. 高层建筑必须采用垂直接地方式。
()答案:√8. 避雷针的保护范围越大,其防雷效果越好。
()答案:×9. 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越小,其防雷效果越好。
()答案:√10. 防雷措施的实施可以提高建筑物的安全性。
防雷设施及过电压保护

单选题3.1.6-1001、对于连接组别为Yyn0的配电变压器,中性线电流不应超过低压侧额定电流的(A )。
A、25%B、10%C、7.5%D、5%出处:DLT 499-2001 农村低压电力技术规程3.2.8条3.1.6-1002、独立避雷针与配置装置的空间距离不应小于(A )。
A、5mB、10mC、12mD、15m出处:GB50169-2006 《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3.1.6-1003、中性点不接地系统比直接接地系统供电可靠性(A )。
A、高B、差C、相同D、无法比出处:国网公司通用培训教材《电气设备及运行维护》第二章中性点运行式*3.1.6-1004、高压输电线路故障,绝大部分是(A )。
A、单相接地B、两相接地短路C、三相短路D、两相短路出处:国网公司通用培训教材《电力安全生产及防护》第三章安全防护技术及应用*3.1.6-1005、变电所对直击雷的保护是采用(C )。
A、避雷针B、避雷线C、避雷针或避雷线D、避雷器出处:国网公司通用培训教材《电力安全生产及防护》第三章安全防护技术及应用3.1.6-1006、大电流接地系统是指中性点直接接地的系统,其接地电阻值应不大于(B )。
A、0.4ΩB、0.5ΩC、1ΩD、4Ω出处:GB50169-2006 《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3.1.6-1007、独立避雷针的接地电阻一般不大于(D )A、4ΩB、6ΩC、8ΩD、10Ω出处:GB50169-2006 《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3.1.6-1008、两接地体间的平行距离应不小于(B )m。
A、4B、5C、8D、10出处:GB50169-2006 《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3.1.6-1009、单相接地引起的过电压只发生在(C )。
A、中性点直接接地电网中B、中性点绝缘的电网中C、中性点不接地或间接接地电网中D、中性点不直接接地的电网中:即经消弧线圈接地的电网中出处:国网公司通用培训教材《电气设备及运行维护》第二章中性点运行式*3.1.6-1010、10KV电压互感器二次绕组三角处并接一个电阻的作用是(C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 防雷及过电压保护一、单选题1.下面给出了几组四种雷区平均年雷暴日数,按照标准对雷电活动强弱的分类,其中标准的规定值是( )。
A.少雷区≤10,中雷区10~20,多雷区20~40,特强区≥40:B.少雷区≤12,中雷区12~30,多雷区30~60,特强区≥60;C.少雷区≤15,中雷区15~40,多雷区40~90,特强区≥90;D.少雷区≤20,中雷区20~60,多雷区60~120,特强区~>120。
2.在绝缘配合标准中,送电线路,变电所绝缘子串及空气间隙的绝缘配合公式均按标准气象条件给出。
在下列各组气象条件数据中,标准气象条件(气压P、温度T、绝对湿度H)的一组数据是( )。
A.P=8.933kPa,T=10℃,H=8.5g/m3;B.P=8.933kPa,T=15℃,H=10g/m3;C.P=101.325kPa,T=20℃,H=llg/m3;D.P=101.325Da,T=25℃,H=12 g/m3。
注ImmHg=133.322Pa。
---------------------------------------------------------------------------------------------------------------------- DL/T620—1997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10 绝缘配合10.1 绝缘配合原则10.1.1 按系统中出现的各种电压和保护装置的特性来确定设备绝缘水平,即进行绝缘配合时,应全面考虑设备造价、维修费用以及故障损失三个方面,力求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不同系统,因结构不同以及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可以有不同的绝缘水平。
10.1.2 工频运行电压和暂时过电压下的绝缘配合:a)工频运行电压下电气装置电瓷外绝缘的爬电距离应符合相应环境污秽分级条件下的爬电比距要求。
b)变电所电气设备应能承受一定幅值和时间的工频过电压和谐振过电压。
10.1.3 操作过电压下的绝缘配合:a)范围Ⅱ的架空线路确定其操作过电压要求的绝缘水平时,可用将过电压幅值和绝缘强度作为随机变量的统计法,并且仅考虑空载线路合闸、单相重合闸和成功的三相重合闸(如运行中使用时)过电压。
b)范围Ⅱ的变电所电气设备操作冲击绝缘水平以及变电所绝缘子串、空气间隙的操作冲击绝缘强度,以避雷器相应保护水平为基础,进行绝缘配合。
配合时,对非自恢复绝缘采用惯用法;对自恢复绝缘则仅将绝缘强度作为随机变量。
c)范围Ⅰ的架空线路和变电所绝缘子串、空气间隙的操作过电压要求的绝缘水平,以计算用最大操作过电压为基础进行绝缘配合。
将绝缘强度作为随机变量处理。
10.1.4 雷电过电压下的绝缘配合。
变电所中电气设备、绝缘子串和空气间隙的雷电冲击强度,以避雷器雷电保护水平为基础进行配合。
配合时,对非自恢复绝缘采用惯用法,对自恢复绝缘仅将绝缘强度作为随机变量。
10.1.5 用于操作雷电过电压绝缘配合的波形:a)操作冲击电压波。
至最大值时间250μs,波尾2500μs。
注1 有绕组的电气设备除外。
2 当采用其他波形时,绝缘配合裕度应符合本标准要求。
b)雷电冲击电压波。
波头时间1.2μs,波尾50μs。
D1 外绝缘放电电压试验数据通常以标准气象条件给出。
标准气象条件是:气压 101.325kPa;温度 20℃;绝对湿度 11g/m3。
注:1mmHg=133.322Pa,760mmHg=101.325kPa。
10.1.6 进行绝缘配合时,对于范围Ⅱ的送电线路、变电所的绝缘子串、空气间隙在各种电压下的绝缘强度,宜采用仿真型塔(构架)试验数据。
10.1.7 本标准中送电线路、变电所绝缘子串及空气间隙的绝缘配合公式均按标准气象条件给出。
当送电线路、变电所因海拔高度引起气象条件变化而异于标准状态时,可参照附录D 校正(海拔高度1000m及以下地区,按1000m条件校正),以满足绝缘配合要求,并有如下规定:a)空气间隙。
不考虑雨的影响,仅进行相对空气密度和湿度的校正。
b)绝缘子串。
工频污秽放电电压暂不进行校正。
c)操作冲击电压波放电电压。
按以下两种方法校正,且按严苛条件取值:1)考虑雨使绝缘子正极性冲击电压波放电电压降低5%(或采用实测数据),再进行相对空气密度校正;2)不考虑雨的影响,但进行相对空气密度和湿度的校正。
10.1.8 本标准中关于变电所电气设备绝缘配合的要求,适用于设备安装点海拔高度不超过1000m。
当设备安装点海拔高度超过1000m时,可参照10.1.7考虑对设备外绝缘的耐受电压要求。
10.1.9 污秽区电瓷外绝缘的爬电距离按GB/T 16434—1997《高压架空线路和发电厂、变电所环境污区分级及外绝缘选择标准》执行。
10.1.10 范围Ⅰ的各电压级相对地计算用最大操作过电压的标么值应该选取下列数值:35kV及以下低电阻接地系统 3.266kV及以下(除低电阻接地系统外) 4.0110kV及220kV 3.03kV~220kV电力系统,相间操作过电压宜取相对地过电压的1.3~1.4倍。
当采用金属氧化物避雷器限制操作过电压时,相对地及相间计算用最大操作过电压的标么值需经研究确定。
---------------------------------------------------------------------------------------------------------------------- 3.绝缘配合中,操作冲击电压波的波形(极性,波头时间μs/波尾时间μs)应选择( )。
A.+200/2000;B.-200/2000;C.+250/2500;D.-250/2500。
4.以下雷电过电压绝缘配合原则中,不必要的是( )。
A.变电所中电气设备,绝缘子串和空气间隙的雷电冲击强度,以避雷器的雷电保护水平为基础进行配合;B.送电线路按规程对各级电压要求的耐雷水平进行配合;C.在悬垂绝缘子串的空气间隙绝缘配合中,应计及导线风偏的影响;D.变电站雷电过压的绝缘配合还应对线路的雷电入侵波作配合。
5.对标称电压为230/400V三相系统的电气装置电源进线端的设备要求的耐冲击电压额定值是( )。
A.8kV;B.6kV;C.4kV;D.2.5kV.6.双重绝缘是( )。
A.基本绝缘;B.加强绝缘;C.由基本绝缘和加强绝缘组成的绝缘;D.由基本绝缘和附加绝缘组成的绝缘。
7.标称电压为230/400V三相系统中配电线路和分支线路的设备绝缘耐冲击过电压类别应为( )。
A.I类;B.Ⅱ类;C.III类;D.1V类。
8.标称电压为230/400V三相系统中与变电所配电变压器相连的低压配电设备绝缘耐冲击过电压类别应为( )。
A.I类;B.Ⅱ类;C.III类;D.IV类。
9.标称电压为230/400V三相系统中家用电器及可移动式工具的绝缘耐冲击过电压类别为( )。
A.I类;B.II类;C.III类;D.IV类。
10.采用角钢埋于土壤中作人工接地体,应采取的防腐措施足( )。
A.镀铜;B.镀镍;C.镀锌;D.镀铬。
11.当仅利用柱内钢筋作引下线并采用埋于土壤中的人工接地体时,应在每根引下线上距地面不低于( )处设接地体连接板。
A.0.3m;B.0.5m;C.0.8m;D.1.0m。
12.防直击雷的人工接地体距建筑物出入口或人行道不应小于( )。
A.1.5m;B.2.0m;C.2.5m;D.3.0m。
13.建筑物按防雷要求分为( )类。
A.一;B.二;C三;D.四。
14.独立避雷针的杆塔、架空避雷线的端部和架空避雷线的各支柱处应至少设()根引下线。
A.一根;B.二根;C三根;D.四根.15.独立避雷针、架空避雷线或架空避雷网应有独立的接地装置,每一根引下线的冲击接地电阻不宜大于( )。
A.1.0Ω;B.4Ω;C.5Ω;D.10Ω。
16.第一类防雷建筑物,防雷电感应的接地装置和电气设备接地装置共用,其工频接地电阻不应大于( )Ω。
A.1.0;B.4;C.5;D.10。
17.进出第一类防雷建筑物的架空金属管道,在进出建筑物处,应与防雷电感应的接地装置相连。
距离建筑物l00m内的管道,应每隔25m左右接地一次,其冲击接地电阻不应大于( )。
A.5Ω;B.10Ω;C.15Ω;D.20Ω。
18.第一类防雷建筑物应装设均压环,所有引下线、建筑物的金属结构和金属设备均应连到环上,环间垂直距离不应大于( )。
A.10m;B.12m;C.14m;D.16m。
19.第一类防雷建筑物,防直击雷的接地装置应围绕建筑物敷设成环形接地体,每根引下线的冲击接地电阻不应大于( )。
A.5Ω;B.10Ω;C.15Ω;D.20Ω。
20.第二类防雷建筑物每根引下线的冲击接地电阻不应大于( )。
A.4Ω;B.5Ω;C.10Ω;D.12Ω。
21.第二类防雷建筑物高度超过45m,应采取防侧击和等电位的保护措施;应将( )及以上外墙上的栏杆、门窗等较大的金属物与防雷装置连接。
A.30m;B.40m;C.45m;D.60m。
22.第三类防雷建筑物高度超过60m,应采取防侧击和等电位的保护措施;应将( )及以上外墙上的栏杆、门窗等较大的金属物与防雷装置连接。
A.30m;B.40m;C.50m;D.60m。
23.在防雷击电磁脉冲时,将一幢防雷建筑物划分为不同的防雷区,对于LPZ0A与LPZ0B 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LPZ0A与LPZ0B区内的各种物体不可能遭到大于所选滚球半径对应的雷电流直接雷击;B.LPZ0A区内的电磁场强度没有衰减,LPZ0B区内的电磁场强度有衰减;C.LPZ0A与LPZ0B区之间无界面;D.LPZ0A与LPZ0B区之间有界面。
24.在防雷击电磁脉冲时,为减少电磁干扰的感应效应,改进电磁环境,建筑物应采取屏蔽措施和等电位连接。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建筑物和房间的外部设屏蔽;B.以合适的路径敷设线路,线路屏蔽;C.第一类防雷建筑物的独立避雷针及其接地装置作等电位连接;D.屋面金属体、混凝土内钢筋和金属门窗框架作等电位连接。
25.在防雷击电磁脉冲时,当建筑物或房间的自然构件构成一个格栅形大空间屏蔽时,穿入这类屏蔽的导电金属物正确的处理方法是( )。
A.导电金属物接地;B.导电金属物与其作等电位连接;C.导电金属物作屏蔽;D.导电金属物与其绝缘。
26.在防雷击电磁脉冲时,每幢建筑物本身应采用( )接地系统。
A.独立;B.屏蔽;C.共用;D.局部。
27.为防雷击电磁脉冲,当互相邻近的建筑物之间有电力和通信电缆连通时,其接地装置处理正确的是将其接地装置( )。
A.互相分开20m以上;B.互相靠近,lm;C.互相连接;D.互相绝缘.-------------------------------------------------------------------------------------------------------------------------------------------------------------------------------------------------------------------------------------------- 28.为防雷击电磁脉冲,所有进入建筑物的外来导电物在各防雷区的界面处做( )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