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音韵学期末复习要点

合集下载

音韵学部份知识点梳理

音韵学部份知识点梳理

三、 音韵部分
1、音韵学:也叫声韵学,是研究古代汉语各个历史时期声、韵、调系统及其发展变化规律 的一门传统学问。
2、今音学:音韵学的分支之一。以《切韵》系韵书为主要研究对象,研究南北朝到隋唐时 代的语音系统。
3、古音学:音韵学的分支之一。与“今音学”相对,以先秦两汉的诗歌韵文如《诗经》、 《离骚》、《老子》等用韵为主要根据,并结合形声字的谐声偏旁,研究上古时期的语音 系统。
4、等韵学:音韵学的分支之一。以宋、元以来的等韵图为研究对象,分析、描写语音中的 声、韵、调系统,相当于中国古代的普通语音学。
5、古代常见的几种注音方法:
(1)譬况法:采取打比方的方法给汉字注音的方法,比如《淮南子》高诱注“旄读如绸缪 之缪,急气言乃得之。”
(2)读若(读如)法:即“读得象××音”,也是一种打比方的注音方法,如《说文》 “宋,读若送”。
喉音
牙音
舌音
齿音
唇音
半舌音
半齿音
广韵 3பைடு நூலகம் 声母
影馀晓匣
见溪群疑
端透定泥
来知澈澄
精清从心邪
庄初崇山
章昌船书禅日
帮滂并明
\
\
三十六字母
影喻晓匣
见溪群疑
端透定泥
(3)直音法:即用同音字注音。如“根,音跟”
(4)反切法:用两字来合注被切字的音,上字取声母,下字取韵母和声调(反切下字与被 切字的声调是一致的),合成被注字的音。称为“某某切”(唐以前称为“某某反”)例 如“毛”可用“莫袍切”来注音。
6、几种主要的音韵学著作及音韵学家:
(1)《切韵》: 隋代陆法言编著,是中古时期一部重要的韵书,它按韵排列,共分 193 韵,但原书已佚,它的音系保留在北宋陈彭年等编的《广韵》里。对后代的音韵学研究影 响深远。

北大 音乐专业 声乐学习笔记整理

北大 音乐专业 声乐学习笔记整理

Profession:The Automation and Electronic Information Institute Of Electronic Information EngineeringN ame:GoolBing Adress:CSU Changsha ChinaClass:Class Three Fresh Man DATE:September 20th,2011 T O January 20, 2012WuGuoBin娱乐声乐使用手册2011年09月——2012年2月中南大学铁道学院电子信息工程1003班小吴 1声乐基础学习材料(理论和发声练习曲:发声、共鸣、润色)学唱前准备一、生理准备人类的嗓音有高有低,有粗有细,这是噪音的结构不同造成的。

声带短、薄、发出的声音就高、细;声带长、厚、宽,发出的声音就低、粗。

高而细的声音有纤巧、清脆、明亮、灵活的特点;低而粗的声音有浑厚、结实、深沉的特点。

嗓音又根据性别、特性、色彩及音域分成女高音:自然音域C1-g2、歌唱音域C1-C3 ,音色明亮、柔美;男高音:自然音域C-#f1,歌唱音域C-c2,音色明亮饱满;女中音:自然音域a—f2、歌唱音域a—a2,音色浑厚、深沉;男中音:自然音域A-be2,歌唱音域G—g2,音色结实饱满、浑厚。

根据声型不同、嗓音还可以分成:1、以本嗓为主的艺术真声声型。

是指在自然说话的本嗓基础上,经过修饰和美化符合了声乐艺术的规律,以真声为主要发音法的声音类型。

此种产型具有高亢、豪放、质朴、丰满、泼辣、粗犷的特色。

其发声构造多数人的口腔、喉室、鼻腔都较高、大、圆、怦,有较好的、自然的口腔、鼻腔和胸腔共鸣。

这种产型在戏曲、曲艺、民歌中占有相当数量。

民歌中如东北、陕北、河北、内蒙古、新疆的唱法,多沿用这种声型。

2011年09月——2012年2月中南大学铁道学院电子信息工程1003班小吴 22、以假嗓为主的艺术假声声型。

音韵学复习要点

音韵学复习要点

音韵学复习要点1、汉语音节结构的分析方法,一耳光音节的构成成分答:音韵学对音节的切分分为两层,第一层把整个音节分为声母+韵母+声调三个部分,第二层只对韵母进行再切分,分为韵头、韵腹、韵尾三个部分。

声母和韵母是由音质音位组成,结合方式是线性组合;声调是非音质音位组成,结合方式不是线性组合。

2、普通话辅音、元音和声调的音位。

答:普通话辅音音位:塞音不送气塞音送气鼻音擦音边音唇音 p p’ m f舌尖中音 t t’ n l舌根音 k k’ŋ x塞擦音不送气塞擦音送气擦音通音舌尖前音ʦʦ s舌尖后音 tʂ tʂʂ r舌面前音ʨʨɕ普通话元音音位:高元音:ï I u y中元音:ə低元音:a各个音位变体如下:/ï/的变体有:[ɿ]:只出现在/ʦ/ /ʦ’/ /s/后面[ʅ]:只出现在/tʂ/ /tʂ’/ /ʂ/后面[ər]:出现在零声母音节不与辅音配合/i/的变体是/i/ 、/j/,后者用作零声母韵头/u/的变体是/u/、/w/,后者用作零声母韵头/y/的变体是/y/、/ʮ/,后者用作零声母韵头/a/的变体有:/ʌ/:用于零韵尾之前/æ/:用于/i/、/y/和/n/之间/ɑ/:用于韵尾/n/、/ŋ/之前/a/:分布在其他语音环境/ə/的变体有://:用于单独做韵母/e/:用于韵尾/i/之前/o/:用于韵头/u/和唇音声母之后/ə/:用于其它语音环普通话声调音位:阴平【55】阳平【35】上声【214】【35】【211】去声【51】【53】3、反切的基本原理。

答:取反切上字的声母,取反切下字的韵母,两者结合成另外一个音节,就是被切字的读音。

被切字是零声母时,反切上字必须是零声母,但是介音不一定和被切字一致,被切字的介音决定于反切下字。

4、名词解释答:五音:三十六声母按照发音部位来分,可以划分为唇音、舌音、齿音、牙音、喉音五个种类,合成“五音”。

七音:五音之外,还有半舌音、半齿音,因而有了七音的称号。

音韵学复习提纲范文

音韵学复习提纲范文

音韵学复习提纲范文音韵学是研究语言中音素及其规律的学科,它涉及到语音学、语法学、文化学等多种学科的综合运用。

为了帮助您复习音韵学的知识,以下是一个提纲,包含了重要的概念和理论:1.音韵学的基本概念a.音韵学的定义和研究目标b.音韵学的基本术语:音素、音位、音节、音系、音变等2.音韵的类别a.辅音和元音的基本特点和区别b.语音的发音方式、发音部位和发音调节3.音素的分类a.语音的基本特征:长度、音调、重音等b.元音的分类:前元音、中元音、后元音,单元音和复元音,高元音和低元音等4.音位的规律和变体a.语言中音位的选择规律b.不同地区和社会群体之间的音位差异c.发音过程中的音变规律:同化、消音、音位交替等5.音节的结构和规律a.音节的基本构成要素:音节核、音节边缘、音节结构b.音节的组合规律和音节结构的类型c.音节的音变规律和变体:闭合音节和开放音节等6.音系的分析和比较a.音系的组成和特点b.同一语言不同方言之间的音系差异c.不同语言之间的音系比较7.音变规律的分析和解释a.音变的原因和影响因素:语音环境、历史演变、社会文化等b.音变规律的分类和描述:位置规律、调整规律、衍生规律等c.音变规律的理论解释和模型:线性规则、优选理论等8.声调和音节结构a.声调的基本特点和分类b.声调的意义和功能c.声调的产生和变化机制d.音节结构对声调的影响和调整规律9.音韵学的应用与研究领域扩展a.音韵学在语言学习和教学中的应用b.音韵学在语音识别和语音合成中的应用c.音韵学与社会文化、语言变化等领域的关系这个提纲主要涵盖了音韵学的核心概念和基本理论,适合用来进行复习和回顾。

通过对每个主题的梳理和整理,您可以更好地理解音韵学的发展历程和研究方法,进一步提升自己的音韵学知识水平。

希望这个提纲对您的复习有所帮助!。

音韵学基础知识

音韵学基础知识

音韵学基础知识(总17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第二讲、音韵学基础知识这一讲介绍以下内容:①与声、韵、调有关的术语②与古代注音方法有关的术语③传统三十六字母一、与声母有关的术语㈠、声、声纽、纽这一组术语指声母。

“纽”义为“枢纽”,古人认为声母在汉语音节中非常重要,是汉语音节的枢纽,所以称作“纽”或“声纽”。

㈡、五音、七音、九音、舌齿音这组术语是古人根据发音部位给辅音分的类。

五音:古人将辅音的发音部位分为唇、舌、齿、牙、喉五类,称为五音。

七音:古人从五音中的舌音分出半舌音、五音中的齿音分出半齿音,加上原来的唇音、舌音、齿音、牙音和喉音,合称七音。

九音:古音在七音的基础上,将唇音分为重唇、轻唇两类,将舌音分为舌头、舌上两类,称为九音。

舌齿音:古人将半舌音和半齿音合为一个大类,称为舌齿音。

㈢、清、浊、全清、次清、全浊、次浊这一组术语是古人根据声母的发音方法对辅音作的分类。

辅音的发音方法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成除阻方式:塞、塞擦、擦、鼻、边塞音:[p][ph][t][th][k][kh]塞擦音:[ts][tsh][tʂ][tʂh][tɕ][tɕh]擦音:[f][s][x][ʂ]鼻音:[m][n][ŋ]边音:[l]第二,呼出气流强弱:不送气、送气不送气:[p][t][k][ts] [tʂ][tɕ]送气:[ph][th][kh] [tsh][tʂh][tɕh]声带颤动与否:清音、浊音清音:[p][t][k][ph][th][kh]浊音:[m][n][l][ʐ]⑴清、浊指清音、浊音。

发音时声带不颤动不带音是清音。

反之,发音时声带颤动、带音的是浊音。

关于清浊,古人又结合其它发音方法,进一步分为全清、次清、全浊、次浊。

①全清:指发音时不带音、不送气的塞音、塞擦音和擦音。

如:普通话中的声母:b、z、d、j、f、s、x和sh。

音韵学复习提纲(完整)

音韵学复习提纲(完整)

音韻學的基礎知識● *現代語音學對母音輔音的分析(P15);國際音標 (P26) 声母21个,韵母37个塞音、塞擦音、鼻音、擦音、边音普通話韻母四呼配合表● 早期注音法:譬況(打比方)、 讀如讀若(读得像某字,多用于破通假或异文)、直音(用同音字注音)● *反切注音法:基本原則、出現時間、局限。

基本原则:上字取声,下字取韵(包括调) 出现时间:东汉后期(佛教传入)局限性:1.同一个声母有很多反切上字,同一个韵母又很多反切下字 2.方言问题和古今音问题 (“反”和“切”意义相同)● 雙聲、疊韻联绵字:双声:声母相同叠韵:韵母相同(一般) 反切就是用双声叠韵的原理创造出来的一般的叠韵词则只要求主要元音和韵尾相同,介音可以不考虑;而反切要求切下字和被切字韵母完全相同辅音分类:1.发声方法(1)成阻和除阻:塞音、鼻音、塞擦音(闭塞辅音)擦音、边音(间隙辅音)颤音、闪音(2)送气与否:清音、浊音(鼻音边音都属于浊音)2.发音部位(P25)双唇音(b、p、m)、唇齿音(f)、舌尖前音(z、c、s)、舌尖中音(d、t、n、l)、舌尖后音(zh、ch、sh、r)舌叶音舌面前音(j、q、x)、舌面中音、舌面后音(g、k、h)小舌音、喉音、喉塞音●*聲/紐/声纽:声母声类:一般指反切上字的分类(与声母的含义不完全一致)●*字母:声母的代表字;三十六字母及擬音(P28)五音:音韵学上法声母的发声部位分析为喉、牙、舌、齿、唇五音七音:五音+半舌、半齿从现代语言学角度:牙音:舌根音/舌面后音舌头音:舌尖中音的塞音、鼻音和边音舌上音:舌面前音的塞音和鼻音齿音(包括正齿和齿头):舌尖前和舌面前的塞擦音和擦音半舌音:边音半齿音清濁1.声带颤动(浊音)/不颤动(清音)全清(可单称清):不送气不带音的塞音、塞擦音和擦音次清:送气的塞音和塞擦音全浊(可单称浊):不送气带音的塞音、塞擦音和擦音次浊(又称“清浊”):带音的鼻音、边音、半元音2.送气(送气声)/不送气(初发声)●*韻、韻母、韻部、韻類、韻目、韻攝韻母:介音+韻腹+韻尾韻:韻腹+韻尾+聲調韻部:韻腹+韻尾韻類:介音+韻腹+韻尾+聲調;反切下字的分類,是關於韻的最小的一個概念。

音韵学复习提纲

音韵学复习提纲

音韵学的复习提纲一、音韵学的基础知识●現代語音學對母音輔音的分析;國際音標●现代汉语语音结构基本原则、特点:1.每一个字音最多只能缺少三个成分2.韵腹(主要元音)和声调是每个字音必备的成分3.声母、韵头、韵尾并不是每个字音必有的成分。

没有声母也算一个单位,称作零声母●现代普通话的声韵调系统(汉语拼音方案和国际音标对照)15—16页●现代语言学分析汉语的声母(发音部位,发音方法)发音方法:1.成阻和除阻方式(鼻音,塞音,塞擦音,擦音,边音,颤音,闪音)2.带音与否(声带颤动与否决定浊清,边音和鼻音属于浊音)3.送气与否发音部位:发音器官构成阻碍的部位(双唇音,唇齿音,舌尖前中后音,舌叶音,舌面前中后音,小舌音,喉音,喉塞音)●国际音标表:第26页早期注音法:1. “譬況”:急氣、緩氣;內言、外言。

(打比方)2. “讀如”“讀若”:单纯注音(“读为”“读曰”:破通假或异文。

也有很多是用读如读若來說明通假的和解釋詞義的。

)《说文解字》用的比较多。

段玉裁:字書但言其本字本音,故有讀若,無讀為也3.直音等注音法。

用一个同音字给某字注音使用了很长时间,直到现代有些辞书还沿用●反切注音法:基本原則、出現時間、局限。

●基本原則:上字與被切字的聲母相同,下字與被切字的韻母(包括介音)和聲調相同。

上下拼合就是被切字的讀音。

(前一个字叫反切上字,即切上字或上字。

后一个字叫反切下字,即切下字或下字。

被注音字叫被反切字,简称被切字)●出現時間:大约在东汉后期(公元二世纪末三世纪初)有人認為受了梵文拼音方法的啟發。

●局限:1.一聲母用很多反切上字,同一韻母也用很多反切下字。

2.由於語音的變化,古代的反切,現在照一般的反切原理,切不出正確的字音。

要想正确地将反切拼切出正确的读音,必须掌握古今音的演变规律。

Eg:蕭,蘇雕反陳,直珍反展,知演反六,力竹(古代是去声)反砂,所加反排,步皆反古代平声不分阴阳——由上字的清浊来决定现代普通话里,古代的gkh的读音在齐齿呼或撮口呼的前边变成jqx的读音【古奚切鸡】宋人改成【坚奚切鸡】(本呼)●反切的改良:1.明吕坤《交泰韻》、清潘耒《類音》主要意见:反切上下字要用本呼(四呼一致)的字。

精华资料《音韵学教程》笔记

精华资料《音韵学教程》笔记

第一節,音韻學的對象音韵学是專門研究漢語的語音系統的,而且主要研究中國古代的各個歷史時期的漢字讀音及其變化,屬於歷史語音學範疇。

是我國一門傳統的學問,它是研究漢語各個時期的語音系統和它們的歷史演變規律的科學。

根據[中國大百科全書]的定義:,也叫聲韻學,在普通語言學裏叫歷史語音學,它是研究漢語史上的語音情況和它的發展的學科。

,,,,漢語語音的發展歷史可以分為四個時期:,,,,上古音指先秦兩漢時期的語音,以《詩經》音系為代表。

研究這一時期的語音狀況的學科為古音學。

,,,,中古音指六朝至唐宋時期的語音,以《切韻》音系為代表,研究這一時期的語音狀況的學科為今音學。

,,,,近古音指元明清時期的語音,以《中原音韻》為代表。

研究《中原音韻》所反映的北方話音系,是北音學。

,,,,現代音指現代的語音,以現代普通話音系為代表。

音韻學家把宋元以來的等韻圖作為研究物件的學科稱為等韻學。

他們以“等”的觀念來分析漢語發音原理和方法,以韻圖的形式展示漢語語音系統和韻書中的反切。

研究內容包括韻圖的編撰,等韻學的原理等。

,,傳統的古音學,今音學,等韻學和北音學,是音韻學研究的內容。

第二節,音韻學的功用一,是為了更深入地瞭解現代漢語的語音系統。

二音韻學對於學習和研究古代漢語及漢語史的作用1、,學習古代漢語,首先要運用許多工具書,其中不少是按照古音編排的。

2、,一種語言的三個要素,都不是孤立的,辭彙、語法都和語音有密切的聯繫。

3、,掌握了古音還可以用來考查詞源,研究漢語詞源學。

4、,古代漢語語法和音韻學的關係也是容易看出來的。

三、音韻學和其他學科的關係四、音韻學的學習方法第二章,音韻學的基本知識(1)聲母:又叫字母,聲紐,紐,聲,聲類。

字母是聲母的代表字,唐朝和尚守溫制定了三十字母,宋代學者又增加了六個,補成了三十六個字母。

(2)五音、七音:音韻學上按照聲母的發音部位把聲母分唇,舌,齒,牙,喉五類,又加上半舌音,半齒音為七音。

三十六個字母全清,,次清,,全濁,,次濁,,,清,,,,,濁幫,,,,,滂,,,,並,,,,明(重唇音)誹,,,,,敷,,,,奉,,,,微(輕唇音);端,,,,,透,,,,定,,,,泥(舌頭音);知,,,徹,,,澄,,娘(舌上音);精,,,清,,,從,,,,,,,,,,,,,心,,,,,邪(齒頭音);照,,,穿,,,床,,審,,,,,,,,,禅(正齒音);見,,,溪,,,群,,疑(牙音);影,,,,,,,,,,,,,,,,,喻,,,,曉,,,,,匣(喉音);來(半舌音);日(半齒音).,,,,,,(3)反切,,,,是一種傳統的標音方法,較之譬況,讀若,直音是較為科學的標音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两者结合成另外一个音节,就是被切字的读音
另外:被切字是零声母反切上字必须是零声母
反切上字介音不必与被切字相同
被切字的介音由反切下字决定
2、基本形式:X,AB反/切
3、起源:时间:东汉末~三国期间
来源:东汉初,佛教、佛经传入
佛经以梵文书写,梵文是一种拼音文字
国人受梵文拼音方法启发创造反切
发明人:孙炎(颜之推、陆德明、张守节)
舌根擦音__ __
舌面半元音__
5、重唇音:双唇音塞音__ __ __
鼻音__
6、轻唇音:唇齿音塞擦音__ __ __
鼻音__
后人添加擦音__
半元音__
7、正齿音:舌叶音__________
另:舌面前音__________
8、舌头音:舌尖中音塞音______
鼻音__
9、舌上音:舌面前音塞音______
12、字母:古人分析声母
给每一个声母一个汉字作代表如“帮”__“端”__
一个音系里的全部字母成为一个字母系统
13、韵:来源:早期音韵学研究与诗歌押韵关系密切
诗歌押韵的条件是韵腹、韵尾相同
语音分析将韵腹、韵尾作为一个整体
韵腹、韵尾相同,声调相同的汉字归为同一部类,每一部类叫做一个韵
14、韵部:韵基(韵腹+韵尾)相同、声调不同的几个韵
北大音韵学期末复习要点
一、了解下列著作的作者和时代
1、三国《声类》三国·李登
我国最早的音学专著
出自《隋书·经籍志》
2、隋唐《切韵》隋·陆法言
划时代意义的音韵学经典之作
《刊谬补缺切韵》唐·王仁昫
3、宋《广韵》宋·陈彭年、丘雍
出自同一祖本《韵镜》北宋初或更早·作者不可考
南宋·张麟之序列
《通志·七音略》南宋·郑樵
16、韵目:每个韵用一个汉字命名如“东”、“冬”
17、韵摄:《切韵》分韵繁多
语音变化,韵部合并
宋代:将韵尾相同、韵腹相同/相近的韵系合并为更大的单位
“摄”:统摄、以少持多
三、传统音韵学分为哪几个分支?根据什么来分?
根据研究对象:古音学对象:上古(先秦两汉)汉语语音
材料:诗歌韵文归纳韵部系统
如《诗经》《楚辞》
材料:古书中的别字异文同一本书、同一句话不同版本
原文、引文文字不同
一些词语不同用字如:逶迤、委蛇
B、通假字:定义:经常性地把一个字当作另外一个同音/音近字使用
成为惯例,不为别字
材料:古书中的通假字
C、声训互证:定义:用同音字/音近字去解释某一个字来历
评价:本身包含极大的主观性
能反映词与词的声音关系
材料:古书中的声训
以等韵图的形式展现特定语音系统
四、根据本课的音位归纳方法,现代普通话复合韵母的韵腹有哪几个元音?
五、反切的基本原理、基本形式是什么?反切起源于何处?
1、基本原理:定义:用两个汉字给另外一个汉字标注读音,如X,AB反/切。
被切字:X;反切上字A;反切下字B
原理:取反切上字的声母、取反切下字的韵母和声调
形声字探求声母、韵母类别
其他:假借字、异文、直音
今音学对象:南北朝、唐宋汉语语音韵书:《广韵》《集韵》《平水韵》
韵图:《通志·七音略》《切韵指掌图》
根据研究方法:等韵学产生:来自等韵图
性质:普通语音学
特点:细致考察汉语语音现象声母发音部位、发音方法
韵母韵头、韵腹、韵尾
发音器官构造、形态、功用
语音单位(音位)特点
服虔、应劭(后人考证)
不必深究
六、现知的最早字母系统是哪个系统?出自何处?
三十字母:时间:唐代
来源:敦煌文献《守温韵学残卷》列举字母;分类
《归三十字例》举出例字
七、熟悉三十六字母的名称和它们所属的七音、清浊。
清浊
五音
全清
次清
全浊
次浊


牙音
见__
溪__
群__
疑__
舌音
舌头
端__
透__
定__
泥__
舌上
3、谐声系列推演法谐声字:由代表意义类属的义符和表示读音的的声符合成的合体字
原理:一个声符往往产生一系列谐声字
造字时代,谐声字读音和声符同音/接近
材料:古书中的谐声字
4、异文、通假字、声训互证法
A、异文:定义:同一种书不同版本/原文与引文之间文字不一致
分类:异体字、同义词、错讹、衍文、脱文……
别字:多同音替代,有利于研究古音
5、历史比较法:来源:19世纪欧洲语言学界建立比较古印度语、欧洲语言
分类方法:发音部位
发音方式
评价:钱大昕“字母之滥觞”;陈澧“字母之椎轮”
字母的起源,但不是字母
音乐“五音”:内容:宫商角徵羽
由来:《尔雅·释乐》
关系:和字母五音比附
2、七音:五音+半舌、半齿
3、牙音:现代语音学:舌根音(舌面后音)塞音__ __ __
鼻音__
古代:发音时舌根与软腭接触,舌根紧靠大牙
4、喉音:零声母__
切下字与被切字同韵类
同一音系的反切,声母和韵类有限
目的:将所有属于同一声母的切上字归类
将所有属于同一韵类的切下字归类
得出某个音系的全部声母、韵类
基本方法:同用、互用、递用
材料:古书中的反切韵书
字书
古籍注解
音义书
2、韵脚字归纳法原则:考察一个时代诗歌和其他韵文的用韵情况
发现当时的韵部系统
材料:诗歌
其他韵文
《切韵指掌图》南宋
4、元《中原音韵》元·周德清
根据戏曲用韵编纂
接近现代普通话语音系统,是中国音韵学史上一次重大的革新
5、明《韵略易通》明·兰茂
以早梅诗记录二十声母
《重订司马温公等韵图经》明·徐孝
二、解释下列名词的概念
1、五音:古代音韵学将声母发音部位分析为喉、牙、舌、齿、唇五音
由来:《玉篇》“五音声论”
知__
彻__
澄__
娘__
唇音
重唇
帮__
滂__
并__
明__
轻唇
非__
敷__
奉__
微__
齿音
齿头
精__
清__
从__
心__
邪__
正齿
照__
穿__
床__
审__
禅__
喉音
影__
喻__
晓__
匣__
半舌音
来__
半齿音
日__
八、构拟汉语中古音值主要运用什么方法?根据什么材料?
1、反切系联法原则:切上字与被切字同声母
鼻音__
10、齿头音:舌尖前音塞擦音______
擦音____
11、清浊:基本概念:浊音发音时,声带振动的辅音
清音发音时,声带不振动的辅音
分类概念:全清:清声母不送气塞音/塞擦音
零声母
次清:清声母送气塞音/塞擦音
全浊:浊音塞音/塞擦音
次浊:浊音鼻音/边音/半元音
擦音:清______归入全清
浊______归入全浊
归为一个更大的单位
15、韵系:四声相承:包含同样韵母的平上去入四个韵,可以形成一个系列
配合:同样发音部位上的鼻音韵尾和塞音韵尾,与相同的韵腹结合
__配__;__配__;__配__
韵腹+鼻音韵尾构成平上去三韵,成为一个韵部
加上相配的入声韵,成为一个韵系
+零韵尾/元音韵尾没有相配的入声
一个韵部成为一个韵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