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概论(本科)期末复习要点.

语言学概论(本科)期末复习要点.
语言学概论(本科)期末复习要点.

语言学概论( 本科期末复习要点导言

一、语言学、语言学的对象和任务

1. 语言学是以语言作为研究对象的科学, 它以人类的语言为研究对象。语言学的基本任务是研究语言

的规律,具体地说,语言学研究语言的性质、作用、结构,语言的发展变化,使人们懂得有关语言的理性知识, 从而提高学习语言和运用语言的水平。

2. 中国、印度、希腊-罗马是语言学的三大发源地。

3. 我国的小学: 小学是我国古代语文学的统称, 由训诂学、文字学、音韵学三部分组成。训诂学解释

字义, 文字学分析字形,音韵学研究字音。

二、语言学在科学体系中的地位

1. 语言的研究和其它科学的关系十分密切, 不仅与社会科学有联系, 而且与自然科学也有十分密切的

联系。语言学是一门古老的科学, 又是一门年轻的科学。

2. 语言交际的过程: 语言交际过程可分“编码-发送-传递-接收-解码”五个阶段。

三、语言学的基本类别

根据研究的对象的不同, 语言学可以分为以下几类:共时语言学和历时语言学、专语语言学和普通语言学、。各类语言学下面还可以进一步细分, 如专语语言学下面可分汉语语言学( 例如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近

代汉语、汉语史等、英语语言学、俄语语言学等等, 普通语言学下面可分语音学、词汇学、语义学、语法学、修辞学等等。

四、语言学流派

比较重要的语言学流派主要有: 历史比较语言学、结构语言学、布拉格学派、哥本哈根学派、美国描写语言学派、转换- 生成学派、系统-功能学派、社会语言学。各个语言学流派的观点、代表人物有所了解即可注意布拉格学派、哥本哈根学派以及美国结构语言学派( 也称美国描写语言学都属于结构主义学派, 是这一学派的三个分支。关于语言学流派的具体内容阐述, 请浏览《语言学网络课件》中的“望远镜”板块。

第一章语言的社会功能

本章需要明确的要点是: 第一, 语言的两大社会功能; 第二, 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

第一节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1.语言的交际功能: 语言是联系社会成员的桥梁和纽带。

2. 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 弄清楚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的内涵, 语言不是自然现象,而是社会现象, 是一

定社会的产物, 同社会的关系非常密切。

3. 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 没有阶级性, 具有全民性特点。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第二节语言是思维的工具

1. 语言和思维的关系

思维活动的过程不可能离开语言而单独进行, 思维离不开语言, 语言也离不开思维,二者是互相依存, 共同发展的。

2. 思维能力是全人类共同的, 语言是各民族不同

本节其它一些问题可一般了解: 一、儿童学习语言的过程;二、思维不能离开语言的实验根据;

三、关于聋哑人的思维, 聋哑人失去语言能力对他的思维能力的发展产生了严重的消极影响; 四、人

类思维在机器中的再现。

第二章语言是符号系统

本章有三大要点: 语言是符号、语言的任意性特点、语言的层次性

第一节语言符号的性质和特点

一、什么是符号

1.符号的含义: 符号是人们用来指代某种事物的标记。符号是由一定的形式构成的表示一定意义的记号

或标记,它包括形式和意义两个方面, 指称现实现象。如:

2. 符号的构成: 符号是由形式和意义两个部分构成的结合体。

二、语言符号及其特点

1. 语言符号: 从本质上看, 语言也是一种符号, 也有形式和意义两个方面。注意语言符号同一般符号的

区别。

2. 语言符号的特点: 语言符号具有任意性和线条性的特点

第二节语言符号的系统性

一、语言的层级体系

弄清楚语言层级, 各个层级的构成及其特点, 以及语言二层性的核心。

二、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

1. 组合关系: 组合关系就是两个同一性质的结构单位( 比如音位和音

位、词与词等按照线性的顺序组合起来的关系, 也就是符号与符号组合起来的关系, 是在一个结构中的词与词之间的关系。组合关系直接体现了语言的结构规则要求, 并非是任意两个词就能构成组合关系。

2.聚合关系:聚合关系是指语言结构某一位置上能够互相替换的具有某种相同作用的单位( 比如音位、词等之间所形成的关系。这些单位在语言链条上具有相同作用、互相能够替换。聚合关系其实就是具有相同功能特点的一群符号之间的关系。

要能说明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对于人类运用语言的重要意义。

第三节语言系统是人类特有的

第三章语音

本章三个大要点: 国际音标、元音和辅音、音位理论

第一节语音的基础知识

一、什么是语音

二、语音的四要素: 音质、音高、音重和音长。

同自然界的所有声音一样, 语音也是由于物体受到外力的撞击而振动发声的,因此具有一般声音的特点,从物理属性角度看, 语音具有音高、音重、音

长、音质四个方面的要素, 一般称为语音的四要素。

三、人类的发音器官

人类的发音器官由三大部分构成, 即动力部分、发音体、共鸣腔(口腔、鼻腔、咽腔。

四、音素和音标

1. 音素: 音素是语音的最小单位, 它是人类语言从音质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

2. 音标: 音标是记录音素的标写符号。国际音标所用的符号主要采用拉丁字母, 拉丁字母不够用时则采用

反写、倒写、合用、增添附加符号、用小写尺寸的大写字母等方式解决。要求掌握常用的国际音标的书写及认读, 要求用严式音标注音。要特别注意汉语拼音方案中的符号同国际音标符号的区别,不能混淆,例

如拉丁字母在国际音标中代表的音素都不是汉语拼音, 普通话中没有这些音。

第二节元音和辅音

一、元音和辅音及区别

二、元音的发音

元音的音色是由舌位的前后、舌位的高低、圆唇与否三个方面决定的。重点掌握8个基本元音的发音, 这样既可弄清楚不同元音之间的差别, 又可以为学习其它元音打下基础。在此基础上要熟练掌握汉语普通话语音系统中的元音音素。

三、辅音

辅音的发音特点可从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两个方面来认识。

要求掌握常用的辅音的发音原理和发音特点。本学期以汉语普通话中的辅音为主, 以后将逐步扩展到英语中的辅音。

第三节音位

一、什么是音位

1. 音位: 音位是具体语言中有能区分词的语音形式的作用的最小语音单位,也就是说,音位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音位是从语音的社会属性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 而且音位总是属于一定语言的, 离开了特定的语言,研究音位就没有了意义。

2. 音位和音素的关系:音位和音素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二、音位的对立和互补

对立和互补是划分音位的重要的原则。判断一个音素是不是音位, 判断几个音素是属于一个音位还是几个不同的音位, 这就需要运用对立和互补的理论说明问题。

三、音位变体

音位分条件变体和自由变体两种。

其它内容可一般性掌握, 如音质音位和非音质音位

第四节音位的聚合

、音位的区别特征

要求掌握常见音位之间的区别特征, 并能结合具体的音位进行分析比较。

一聚合群: 具有同一区别特征的各个音位构成一个聚合群。可一般性掌握。

第五节音位的组合

重点认识音节问题。其中又要重点认识汉语音节特点。汉语音节通常可以分为声母、韵母、声调三部分, 其中韵母又分韵头、韵腹、韵尾三部分, 韵母又分四呼。声母和韵母是由音质音位构成的, 声调由非音质音位中的调位构成。

语流音变可一般性掌握。语流音变是音位和音位组合时发生的语音变化。

第四章语法

语法内容似乎很多, 概括起来主要是有三方面:一是掌握组合规则、聚合规则的基本内容, 而是注意灵活分析各种语言现象, 三是注意众多的名词概念。

第一节语法和语法单位

一、什么是语法

语法就是用词造句的规则, 这种规则是客观存在于一种语言之中,是语言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 说这种语言的全体成员必须共同遵守。

二、语法的组合规则和聚合规则

语言学概论期末复习重点

名词解释 1、词汇 是一种语言中所有的词和成语等固定用语的总汇 2、音位的自由变体 有些音位在同一语言环境中,可以自由替换,而又不能区别词义,不受前面其他音位的影响,没有任何条件的限制 3,语言 语言是社会现象,是社会交际工具。同时是心里现象,是人类思维的工具 4,自源文字 是在某种语言的基础上自发产生并逐步完善的文字 5,同化和异化 同化现象是指,一个音位受相邻音位的影响儿而又在某个区别特征或音位整体上的趋同现象;异化现象,是指两个本来相同或相近的音位,如果连着发音有困难,则其中一个发生变化,变得跟邻近的音不同或不相近 6,黏着语 没有词的内部屈折,每一个语法范畴义都有一个粘附语素来表示,而一个粘附语素也只表示一种语法范畴义的语言类型 7,语音 即语言的声音,是语言符号系统的载体,人的发音器官发出,负载着一定的语言定义。语言依靠语音实现他的社会功能 8音质音位 以因素为材料,从音质的角度分析音位 9形态 同一个词与不同的词组合就有不同的变化。这些不同的变化形成一个聚合,叫做词形变化,或者叫做形态 10仿意词 是分别将外语中的构词材料按外语中的次序译成本民族语,使构词成分的选择和构词结构的选择与外语一一对应 12区别特征 具有区别音位的语音特征叫区别特征,也叫区别性特征 13符号 社会全体成员共同约定,用来表示某种意义的记号、标记、它包括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它的作用是指称社会现实现象 14,小学 中国传统文学又称小学,包括分析字形的文字学,研究字音的音韵学,解释字义的训诂学,它们是围绕解释和解读先秦典籍展开研究的,因此又被称为经学的附庸 15,言内意外 用语言表达思想时留下的一些意义空白或将真实意义隐含在另一种说法中,或用一种意义采用不同说法以获取不同的效果 16文字 有两个意思,一个是指一个一个的字,一是指语言的视觉符号体系 17国际音标 是国际语音协会于1888年制定并开始使用的,不带民族特色。它的制定原则是:

语言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 分,本大题共10 分) 1. ()语言学是在19世纪逐步发展和完善的,它是语言学 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标志。 2. 人的大脑分左右两半球,大脑的左半球控制( 掌管不需要语言的感性直观思维。 3. 进入20世纪以后,语言研究的主流由历史比较语言学转为 ()。 4. 俄语属于印欧语系的( 5. 一个音位包含的不同音素或者具体表现出来的音素叫做 ()。 6. 语言中最单纯、最常用、最原始和最能产的词是( 7. 现代大多数国家的拼音文字的字母,大多直接来源于()字 母。 8. 言外之意之所以能够被理解是因为()起了补充说明的 作用。 9. 方言在社会完全分化的情况下,有可能发展成(? )?; 在社会高度统一的情况下,会逐渐被共同语消磨直到同化。 10. 南京方言的“兰”、“南”不分,从音位变体的角度来说,[n ]和[l]是 属于()变体。 二、单项选择题: 码填在题干上的括号内。(每小题1 分,本大题共15 分)

1. 在二十世纪,对哲学、人类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产生重大影响 的语言学流派是() A.历史比较语言学 B.心理语言学 C.结构主义语言学 D.社会语言学 2. “人有人言,兽有兽语”中的“言”属于() A.语言 B.言语 C.言语行为 D.言语作品 3. “我爱家乡”中“爱”和“家乡”() A.是聚合关系。 B.是组合关系。 C.既是聚合关系又是组合关系。 D. 4. 一种语言中数量最少的是 A.音素 B.音位 C.语素 D.音节 5. 英语的man—→men采用的语法手段是 A. 屈折变化 B.变换重音的位置 C. 变化中缀 D.异根 6. 在汉语普通话中没有意义区别功能的声学特征是() A.音高 B.音强 C.音长 D.音质 7. [ε]的发音特征是 A.舌面前高不圆唇 B.舌面后高不圆唇 C.舌面前半高不圆唇 D.舌面前半低不圆唇 8. 构成“语言、身体”这两个词的语素的类型() A.都是成词语素 B.都是不成词语素 C.“语”和“言”是成词语素,“身”和“体”是不成词语素 D.“语”和“言”是不成词语素,“身”和“体” 9. 广义地说,汉语动词词尾“着”、“了”、“过”属于语法范畴中的 ()

语言学概论整理

语言学概论 第一章、绪论 1.语言学定义:专门以语言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独立的科学。语言学的任务就是研究语言的性质、功能、结构及其运用等问题,揭示语言存在和发展的规律,使人们理解并掌握语言的理性知识。 第一节、语言研究与语言学 1.神话传说 2.语文学研究 ①语文学:是从文献角度研究语言文字学科的总称。它以文献评审为主,目的在于解释、 注疏和考订。 ②东方语言学:古印度、古中国 古印度语言学:公元前4、5世纪时,口语和《吠陀》时代的语言差别越来越大,甚至许多地方已经不能为一般人所读懂了。为了确保准确无误地理解《吠陀》的宗教内容,就必须对《吠陀》的语言作注释。著名的《巴尼尼经》(Pāninisūtra)正是当时从解说《吠陀》语言开始,进而研究梵语的整个结构的产物。《巴尼尼经》又名《八章书》,是巴尼尼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撰写的一部梵语语法。巴尼尼用3,983条经句极其概括地叙述了梵语的语音结构、语词的构成和变化规则。巴尼尼语法是一部汇集了许多世纪的语法学家研究成果的语法法典,对梵语的语音、语法现象分析和描写得十分细致,代表了古代印度语言研究的水平。印度语言研究的最初动力,是必须把梵语文化中最古老的吠陀时期由口头流传下来的一些宗教和礼仪文献保存下去,巴尼尼的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了后人学习和研究梵语。布龙菲尔德说:巴尼尼的著作是“人类智慧的丰碑之一”。 ③西方语言学:古希腊语言学、古罗马语言学、中世纪至18世纪末的西方语言学 谈谈语文学和语言学的关系: 语言学就是专门以语言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独立的科学。语言学的任务就是研究语言的性质、功能、结构及其运用等问题,揭示语言存在和发展的规律,使人们理解并掌握语言的理性知识。语言学还没有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之前,人们对于语言的学习和研究只是为了给古代经典文献作注释,我们称那段时期的语言研究为语文学。语文学是从文献角度研究语言文字学科的总称。它以文献评审为主,目的在于解释、注疏和考订。 3.历史比较语言学:威廉琼斯的论文拉开19世纪历史比较语言学研究的序幕 4.现代语言学: ①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的《普通语言学教程》 索绪尔:现代语言学的历史,是从瑞士语言学家费尔迪南·德·索绪尔开始的。索绪尔的代表作是《普通语言学教程》。索绪尔被誉为“现代语言学之父”,《普通语言学教程》是现代语言学的奠基之作。索绪尔的语言学思想和19世纪以前的语文学最根本的区别在于:把语言看成是由各个符号之间的关系组成的有价值的结构系统。 《普通语言学课程》是一部什么样的书? 《普通语言学教程》是由索绪尔的两位弟子兼同事根据学生们的听课笔记整理而成的。《普通语言学教程》是现代语言学的奠基之作。索绪尔区分了语言和言语,语言属于全社会,是抽象的;言语属于个人,是具体的。索绪尔认为语言是符号系统,“是一个纯粹的价值系统”。每个符号是由“能指”和“所指”构成的,所指和能指之间的关系是任意的。符号之间存在着线性的句段关系和联想的聚合关系。索绪尔把语言现象分为“共时”和“历时”两种,“共时”是指时间历程中的某一点上的语言状态,“历时”是指以时间历程中的某一点到以后的语言现象。索绪尔认为,语言学的对象是语言,由于语言有它的内部要素,也有它的外部要素,所以语言学也可以分为内部语言学和外部语言学。总之,《普通语言学教程》的语言学

语言学概论复习要点

合作原则—— 基本点:交际双方为使交际能够顺利下去,双方必须合作。 具体内容由美国语言学家格赖斯提出,其认为交际双方的合作,必须遵循四项准则: (1)量的准则:所说的话提供的信息要与交际的目的相适应,不超出不少于交际目的需要(2)质的准则:所说的话是真实的 (3)相关准则:所说的话同对方的话题相关联 (4)方式准则:说话简明清楚 问多答少、言语晦涩、含混啰嗦等都不利于交际的进行。 变异概说—— 任何一种语言都不是绝对划一的统一体,语言随着时间、地点和环境的改变而变化,处于一种缓变的状态中。 语言在共时层面的差异称为语言的差异。 语言的变异受到三种情况的影响: (1)说话者的地区背景和社会背景(母语、教育程度、职业等) (2)产生言语行为的实际情景,需要采取什么言语表达方式和超语言特征 (3)谈论的话题是什么 语言的变异分为三类: (1)地域变异:形成地域方言,即属于某一地域的群体使用的语言 (2社会变异:指不同社会地位、职业、行帮、种族、性别的区别在语言使用上产生的差异(3)功能变异:指说话人为了某一目的使受话人受到影响、产生反应而使用的言语方式 地域变异—— 语言的地域变异表现为地域方言,包括次方言,与之相对的有共同语和规范语言。 (方言—次方言—土语) 方言变异的表现(主要表现在语音和词汇上) 1、语音方面 闽方言、粤方言的变异较大,吴方言次之,客家方言、赣方言、湘方言又次之。 2、词汇方面 主要表现为同一意义用不同词语表现。 3、语法方面 主要表现在词序、虚词方面。粤方言中这种双音节词中修饰性词素位于被修饰性词素之后,是语法上的一个特点。例如:客人—人客、干菜—菜干 方言的形成与发展 汉语言发源地:黄河流域。秦汉以前,楚国南迁,吴方言、湘方言可能在东南部地区形成方言的形成除了由于移民、山川阻隔、政治经济的原因外,与异民族语言的接触和土著语言的混合也有一定的关系。 语言的分化和产生变异的程度,通常取决于共同语对方言的约束力。 方言发展的前途: 1、在社会封闭,甚至分裂的情况下,共同约束力减弱,语言分化的结果导致差别扩大,有可能形成独立的语言。 2、继续保持已有的地域差异状态,在地域范围内,优势扩大或者缩小自己的覆盖范围。 3、由于共同语的强大影响、社会的统一和发展,方言的使用范围逐渐缩小,或者方言本身逐渐向共同语靠拢。

语言学概论各章节复习重点

引言、第一章语言的本质学习要点 1.古代语文研究主要有哪三个国家地区?它们各有怎样的成果(著作、人物、时间)和擅长?中国古代语文研究的三个分支是什么?代表性著作(《尔雅》《方言》《切韵》《广韵》《说文解字》)、人物、年代? 2.历史语言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和成果是什么?代表性人物?“语文学”和“语言学”区别是什么? 3.现代语言学的代表人物(索绪尔、布龙菲尔德、乔姆斯基)、著作、时间、流派? 4.解释并举例说明:语言/言语、组合关系/聚合关系、共时语言学/历时语言学 5.为什么说语言具有符号属性?语言符号由哪两个要素组成?试证明语言符号的任意性、线条性、稳定性。 6.语言的要素有哪些?如何理解? 7.为什么说语言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8.为什么说语言具有社会属性(生理、心理、个人)?怎样理解语言是全民的交际工具? 9.语言的定义是怎样界定语言的? 第二章语音和音位学: 1.复述语音的四个物理要素,举例说明其辨义作用。 2.画出舌面元音舌位图,标出8个正则元音。 3.元音和辅音的区别在哪里?能够描写8个正则元音及普通话中的元音辅音,能够用宽式国际音标记录普通话。 4.复述并举例说明:音素、音节、复元音、复辅音、开音节、闭音节;音节和音素的关系。 5.举例说明语流音变:同化、异化、弱化、脱落、增音。 6.复述并举例说明:音位和音位变体、分布、对立、自由、互补、宽式记音与严式记音、音位系统。 7.举例说明如何归并音位,说明音素和音位的关系。了解普通话的声韵配合。 8.什么是非音质音位?举例说明调位和重位。 9.什么是音位的区别性特征?举例说明。 10.现代汉语语音有哪些特点? 第三章语义复习 1.语义单位有哪些? 2.举例说明义素(语义特征)分析的过程。 3.语言中为什么存在大量同音词?汉语同音词主要有哪些来源?多义词和同音词有怎样的异同? 4.什么是语义场?上下位词、义类词指什么?语义场对语言研究有怎样的价值? 第四章复习 1.举例说明概念:词法、句法、语法、语素、词、词组、句子、单纯词、合成词、复合词、派生词、词根、词缀、词干、词尾、形态、句法结构、语法形式、语法意义、语法手段、语法范畴。 2.构词法和构形法各有哪几种?构词与构形有何不同?举例说明。 3.句法结构的构成方式有几种?举例说明。 4.词类划分的依据有哪些?举例说明。 5.能够切分语素、区分构词与构形、分析词的构造方式、分析句法结构的构造方式、划分词

语言学概论题目及答案

语言学概论试题(一) 一、填空(每空1分,共15分) 1.语言中最单纯、最常用、最原始和最能产的词是根词。 2.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文字是最重要的辅助交际工具。 ?3.我国古代学者为读懂古书而建立的训诂学、文字学、音韵学组成了我国的语文学,通称为“小学”。 4.英语属于印欧语系的日耳曼语族的西部语支。 ?5.语音可以从生理角度分析它的产生方式,从物理角度分析它的表现形式传递过程,从社会功能角度分析它的功能作用。 6.是否能够独立运用,是区分词和语素的根本特点。 ?7.现代大多数国家的拼音文字的字母,大多直接来源于拉丁字母。 ?8.具有不同功能的三种最基本的语法单位是语素、词、句子。 ?9.语言发展的主要特点是渐变性和不平衡性。 ?10.我国宪法 1982年第19条明确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 中国的传统语文学研究的薄弱环节是( D ) ??A.文字学B.语音学? ?C.词汇学D.语法学 ?2. 汉语属于( B ) ?A.屈折语B.孤立语 ?C.多式综合语D.粘着语 ?3. 一种语言中数量最少的是( B ) ??A.音素B.音位 ??C.语素D.音节 ?4. 文字的前身是( C ) ??A.结绳记事B.手势 ??C.图画记事D.实物记事 ?5. 派生词中包含( B ) ??A.词尾B.词根 ??C.虚词D.根词 ?6. 语音和语义结合的最小的语言单位是( C ) ??A.音素B.义素 ??C.语素D.音位 7. 汉语单词“忽然”出现的位置是( C ) ??A.主语位置B.谓语位置 ??C.状语位置D.定语位置 8. 以下各种语言变体中,属于社会方言的是( D ) ???A.土话B.客家话 ???C.客套话D.黑话 9. 下列语素中属于自由语素的是( C ) ???A.初B.视 ???C.人D.民 10. 在语言结构的某一环节上能够互相替换,?具有某种相同作用的各个单位之间所形成的关系叫( D ) ??A.转换关系B.组合关系 ??C.层级关系D.聚合关系 三、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专语语言学以具体语言作为研究对象的语言学。 2.组合关系指两个以上相连续的语言符号组合而成的线性关系。 3.语流音变语流中的某些音由于相互影响而发生临时性的变化,这种变化就叫语流音变。 4.语义场由具有某些共同义素的一群词类聚而成的场。 5.语法范畴把同一性质的语法意义综合和概括所形成的语法意义的类别。 四、试以国际音标标出下列各词的读音(每题2分,共10分) 1.优秀 2.维持 3.宏观 4.精神 5.离开 五、用义素分析法分析下列各组词(每题3分,共9分) ?1.瞻仰 [+用眼 +往一定方向 +崇敬地]

语言学概论课堂试题答案整理

绪论及语言本质 1.我国古代学者为读懂古书而建立的训诂学、文字学、音韵学组成了我国的语文学,通称为“小学”。 2.“语言学概论”课程容在语言学学科分类中,属于理论语言学。 3.狭义的应用语言学一般是指语言教学。 4.17世纪,法国波瓦雅的修道院里有两位学者阿尔诺.兰斯洛合编了一本普遍唯理语法。 5.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出现,标志着语言学走出传统语文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6.传统语文学一般主要指古代印度、古代希腊和古代中国三个地方的语文学。中国传统的语文学通常叫小学。 7.语言系统的两种基本关系是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它们是打开语言的两把钥匙。 8.1786年,英国的威廉琼斯在皇家亚洲学会宣读的论文《三周年演说》中指出有共同的结构特点。为了纪念这一新发现,这一年被认为是历史比较语言学诞生的一年。 9.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奠基人是丹麦的拉斯克、德国的葆朴和格里木。 10.语言的分类一般从两个方面进行:第一,按照语言的(结构/形态)特点分类;第二,按照语言的(亲属/来源)关系分类。 11.著名语言学家瑞士的索绪尔的著作《普通语言学教程》标志着结构主义语言学的诞生。 12.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的代表人物是布龙菲尔德,他的代表著作是《语言论》。 13.转换生成语言学的代表人物是乔姆斯基,他被称为“标准理论”的著作是《句法理论问题》。 14.根据语言的结构或者形态特点,一般把语言分为孤立语(词根语)、粘着语、屈折语和多式综合语(编插语)四种。 1.人类语言和动物的交际方式有着根本区别。 2.什么样的声音与什么样的意义相结合,取决于约定俗成的社会习惯。这里的“约定俗成”的容既有任意性,也有强制性。

语言学概论重点总结

语言学概论重点总结 一、名词解释(4*6=24) 1、孤立语:孤立语又称词根语,其特点是缺乏形态变化,语法意义主要靠词序和虚词来表示,汉语就是一种比较典型的孤立语。例如,“我喜欢他”中的“我”是主语,“他”是宾语,主要取决于词序。又如,“买菜”是述宾结构,“买的菜”是偏正结构,主要取决于虚词。汉语缺乏严格意义上的形态变化,一个名词性词语无论是充当句子的主语还是宾语,词性都不曾发生变化。除了汉语外,属孤立语的还有越南语、彝语、苗语、缅甸语等。 2、屈折语:屈折语的特点是通过各种屈折方式来表示语法意义。屈折可以分为内部屈折和外部屈折。内部屈折指通过词的语音交替(改变部分语音)来构成不同的语法形式,表示不同的语法意义;如阿拉伯语以固定的辅音框架表示语汇意义,以元音交替表示不同的语法意义。 外部屈折指通过附加词缀的方式表示不同的语法意义。例如英语的book(书,单数)在后面加上词缀-s,就表示复数意义books(书,复数)。 屈折语的一个构型词缀可以同时表示几种语法意义,例如英语的-s在动词后面表示第三人称、单数、现在时、主动语态,如works. 同样的语法意义,在不同的词里也可以用不同的词缀来表示,如俄语中性名词单数主格的词尾有-o(如neop钢笔),-e(noπe田地)。 屈折语的词根和构型词缀结合得很紧,如果去掉构型词缀,词根往往就不能成词,如俄语nepo去掉词尾-o,nep-就不能独立使用。 印欧语系各语言以及阿拉伯语等,一般都属于屈折语,其中俄语和德语是最典型的屈折语。 3、音位:是某种语言中能区别语素或词的语音形式的最小语音单位,是依据语音的社会属性划分出来的语音类别。 音位本身并不含有任何意义。音位只有在和别的音位组合成高一层级的单位后才能负载意义。如单个的/k/和/ae/或/t/是没有什么意义的,但是他们组合成了[caet](cat)之后就有了“猫”的意义。因此,音位只有区别音形进而区别意义的作用,而没有表达意义的作用。 音位分析的目的是要把语言里数目繁多的语言归纳为数目有限的一套音位系统,分析音位的三基本原则是:对立、互补、语音相似。 音位可以分为音质音位和非音质音位两大类。一般把音素的音质角度分析归并出来的音位叫音质音位,因为它占有一个时段,所以又叫音段音位。除了音质以外,音高、音强、音长这些非音质形式也能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由这些韵律(音律)形式构成的音位叫非音质音位。又叫超音段音位。包括调位、重位、时位。 调位:主要由音高特征构成的音位叫调位,又叫声调。调位是汉藏语系诸语言中区别词的语言形式的重要手段之一。 重位:主要由音强特征构成的音位叫重位。重音在英语、俄语中是区别词的语音形式和词义的重要手段。构成重位的非音质特征是综合的。 时位:由音长特征构成的音位叫时位。长短音的区别主要表现在元音上,如广东话和许多少数民族语言里,时位都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和意义的作用。 4、语流音变就是指在连续的语流中某些语音成分受前后语音环境的影响而发生变化的现象。有时说话人由于种种原因调整语音的快慢、高低、强弱,也会造成语音的某种变化。

《语言学概论》作业参考答案

《语言学概论》 一、名词解释 1.音位:最小的可以区别意义的语音单位,通常由一簇互相不区别意义的音素构成。如|A|音位里就有前A、后A、央A等几个音素。 2.塞擦音:辅音的发音方式之一。其特点是发音时,两个发音部位紧靠在一起形成阻碍,在保持这个阻碍的同时,留出一个窄缝,让气流从窄缝中磨擦成声,最后除去这个阻碍。如:b‘p‘k‘就是。 3.递归性:语言的递归性是指,组合结构中的某个单位,可以不断地被一个同功能的 短语替换,从而使基本结构里的某个扩展为非常复杂的结构,但其作用仍然等于原始项。也即语言的整体结构与基本框架不变。语法结构的这种性质,我们称之为语言结构的递归性。语言的递归性是语言结构一种非常重要的特性。如:人打倒了|敌人/凶恶的敌人/盘踞在中国大陆的敌人/ 曾经盘踞在中国大陆的不可 以一世的敌人/曾经盘踞在中国大陆不可一世但最终被人 民打倒的敌人 4.复综语:语言类型之一。这种语言的动词内有用不同 的形态表示各种复杂的语法 成分。多见于美洲印第安人的语言。举例。 5.自由变体:音位变体的一种类型。通常指对出现的组合条件没有硬性要求的音位变体。举例。 6.元音:音素的类型之一。即发音时气流在口腔中不受 阻碍而形成的音。举例。 7.语法形式:表示语法意义方式与材料。举例。 8.词干:一个词的主要部分,词汇意义的承担者。举例。 9.音色:语音四要素之一,又叫音质,指声音的特色。由物体振动的不同形式所决定。举例。 10.塞音:辅音的发音方式之一。其特征发音时两个发音部位紧靠在一起,保持一段时间,然后突然除阻,爆破成声。也叫爆破音。举例。 11.共同语:随着社会政治经济集中,会以一种方言为基础形成共同语,以满足整个社会交际往来。共同语又叫天下通语、雅言。举例。 12.数:语法范畴之一。指是用一个词的不同形态表示 出来的词语数的语法意义。在单数、复数、双数等。举例。 二、谈谈语言符号的特点 答:(1).语言是一种工具, 即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而思 维是一种能力和过程,即人脑 能动地反映客观现实的能力 和过程。 (2).概念用词语表达,判断 用句子表达,但概念按照逻辑 规律构成的种种判断和词语 按语法规则构成的啊、种种句 子是有区别的。如:语言中的 每个词不一定都表示一个概 念,每个句子不一定都表示判 断。 (3).思维过程是运用概念 按照逻辑规律构成种种判断, 语言运用过程则是运用词语, 按照句法构成各种句子。 (4).语言是具有民族特点 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特 点,世界上有许多种语言。但 思维是各民族共同的,全人类 具有共同的思维形式和思维 规律。 三、试分析汉字跨越方言交 际的特点与原因 答:汉字的特点:汉字本身 与汉语的语音不发生直接联 系,所以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 字。 汉字有许多形声字,形声字 有表音的声旁,但这种声旁并 不是某种固定的表音的符号, 也不是直接标音的符号,所以 汉字虽有声旁,仍然是表意体 系的文字。 汉字跨方言交际的原因 汉语的居住地区幅员辽阔, 方言分歧有的不能通话,汉族 有悠久的文化传统,有大量用 汉字记载的文献典籍。超地 域、超时代的汉字既可以贯通 古今,也可以联系各地区的人 们的思想交流对于维护国家 的统一、民族的团结,便利各 地区人民的往来起着重要的 作用。 四、谈谈语言分化的原因与 结果 答:语言的分化有两大方 面:一方面是分化出地方变 体,即方言。方言的产生是与 社会的半分化状态相适应的。 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分化,方言 进一步发展,就可能形成独立 的语言,即产生具有同源关系 的亲属语言。另一方面是分化 出社会变化。社会变化即社会 方言,如行业语,阶级或阶层 习惯语,隐语等。地域方言之 间的区别主要表现在语音方 面,同时也表现在词汇和语法 方面。而社会方言的区别主要 表现在词汇方面。 五、谈语言成分的借用与吸 收 答:要点:借用与吸收的条 件。民族之间的贸易往来,文 化交流,移民杂居,战争征服 等各种形态的接触,都会引起 语言的接触。语言的接触,也 会产生“洋泾浜”“混合 语”等特殊的语言现象。 主要形式有借词。借词也叫 外来词,它指的是音与义都借 自外语的词。 意译词是用本族语言的构 词材料和规则构成新词,把外 语里某个词的意义移植进来。 汉语在吸收外来成分的时 候,不喜欢借音,喜欢有自己 的语素来构词。在这一点上, 汉语和英语、日语等有很大不 同,而接近于德语。 意译词里面还有一种仿译 词。它的特点是,用本族语言 的材料逐一翻译原词的语素, 不但把它的意义,而且把神经 质内部构成形式,也转植过来 如“黑板blackboard,"球 "footba1l等。 有时候,在吸收外来外来成 分的时候,为了便于理解采用 音译加意译的方法。 如汉语中啤酒beer,卡车car 等等。 在词的借用过程中,还可能 有借出去的词再借回来的现 象。一出一进之间,音义等方 面都会有一些变化。汉语的 “百姓”借入蒙古语后成为 [paicing]意思是土房子后来 变成店铺的意思汉语后来又 把这个词从蒙古语中借回来 叫做板生简称板。 七、谈谈语言与思维的关系 思维离不开语言,语言和思 维是两种独立的现象,但形影 相随,不可分离,思维必须在 语言材料的基础上进行。语言 是思维的工具,也是认识成果 的储存。 学习语言的过程也就是认 识世界的过程,思维发展的过 程。 思维必能推语言,还有神经 生物学的根据。 抽象的思维总得以某种物 质的形式作为依托,最方便、 最灵活的依托是声音,也就是 有声语言。 八、试分析词义的派生及其 派生意义的相互关系 答:1.词义派生的条件2.词 义派生的类型3.派生义之间 的关系 词义的派生有现实的基础, 这就是派生义和派生它的那 个意义所指的事物的某一方 面特征有联系。这种联系怎么 被利用来作为派生新义的线 索,那与语言社会的生活环 境、劳动条件、风俗习惯以及 人的思维活动、语言成分之间 的相互作用等等有关。因而表 达同一类现实现象的词义在 不同的语言中各有自己的派 生历程。多义词的派生意义和 它所从出的意义之间存在着 内存的联系。而两者所表示的 事情之间的共同特征,则建立 这种联系的桥梁派生意义就 是顺着这样的桥梁从本义一 步一步扩散开去的。 派生意义产生的途径,就是 引申。引申大体上可分为隐喻 和换喻两种方式。隐喻建立在 两个意义所反映的现实现象 的某种相似的基础上。换喻的 基础是两类现实现象之间存 在着某种联系。这种联系在人 们的心中经常出现而固定化, 因而可以用指称甲类现象的 词去指称乙类现象。一个词的 意义通过隐喻和换喻这些引 申途径可以啬很多新的意义, 使语言能够用较少的词的形 式表达较多的意义。 九、试论图画文字与文字画 答:如果把图形简化,一个 图形记录语言中的一个语素 或词,那就产生了真正的文 字。文字起源于图画,所以有 人把记事的图画叫做“图画文 字”。这种用于交际的图画, 正是原始文字符号的前身,图 形象征化的最初的、最原始的 阶段是图画文字。当图形符号 不是用来代表概念而是用来 代表相应的词的声音时,文字 史上最有意义的一步就迈出 去了。用于交际的图画演变为 文字符号的标志在于它与语 言中的词或语素建立起固定 的关系,也就是说,它在图形 上比较确定,并且有了公认的 音和意。 文字画是用整幅画与语言结 合,成了能说的图画,在一定 程度上具备了文字的性质,但 是它只能图解主要的事物形 象和它们的关系,而不能象真 正的文字那样,作为一种符号 体系来记录语言,就是说它不 能把文字记录的语法关系排 列出来,它只能在比较狭小的 范围内发挥实际作用,离开了 当时的环境。别人无法理解他 的意义,因而文字画还不是真 正的文字,只能说明文字是起 源于文字画,是文字的前身。 十一、试谈洋泾浜的发展趋 势 答:“洋泾浜”这种语言现 象的产生与十七世纪以后帝 国主义的殖民扩张有联系,是 语言接触中的一种畸形的语 言现象。它的使用范围比较狭 窄,发展的前途不外两个:一 是随着社会制度的改变而消 亡,像我国的洋泾浜语在解放 后便停止通行;一个是发展为 混合语,成为某一地区人们通 用的交际工具。 十二、语言的符号特点与作 用 答:语言的符号的最大特点 是它的音和意的结合是任意 的,由社会约定俗成。语言符 号中的形式和意义的结合完 全由社会“约定俗成”,而不 是他们之间有什么必然的、本 质的联系。 语言符号的另一重要特点 是它的线条性。语言符号只能 一个跟着一个一次出现,在实 践的线条上延绵,不能在空间 的面上铺开。 这种由社会“约定俗成”的 符号在使用中还有一个重要 的特点,就是它要象机器的零 件那样能够拼装拆卸,重复使 用。 语言符号不是互不相干的 一盘散沙,而是有组织、有条 理的系统。 十三、谈谈词的形态与形态 变化 答:形态即词形变化,是指 词与词组合时,由于表示语法 意义的需要而发生的词形上 的变化。例如英语的代词有主 格和宾格的区别,第一人称单 数作主语时用I,作宾格时用 me,词形发生了变化,就是形 态变化。 汉语属于孤立语,词很少有 形态变化,少部分形容词可以 重叠表示程度加强的意义,例 如“高高兴兴、快快乐乐、结 结巴巴”等。 例如:英语动词be的八种 形态写八个句子,说明其语法 意义。 a.Hewillbeateacher:表示 将要发生的动作行为,动词用 原形。 b.Iamateacher:现在时,单 数第一人称。 c.Sheisapainter:现在时, 单数第三人称。 d.Theyareworker:现在时, 主语是复数。 e.Hewasateacher:过去时, 主语是单数。 f.wewereworker:过去时, 主语是复数。 g.Ihavebeenateacher:现 在完成时,表示从过去延续到 现在的行为状态。 h.Thenewspaperisbeingre ad:被动语态,进行时。

语言学概论00541史上最全(吐血整理) 汇总 简单题+名词解释 小抄笔记

27.书面语:书面语是用文字记录的语言形式,它是文字产生或在口语的基础上产生的,书面语是经过加工、提炼和发展了的口语的书面形式。 26.口语:就是有声的口头语言,任何一种语言都有口头存在形式。它是书面产生的基础。 28.语言相关论:语言相关论是萨丕尔和沃尔夫提出的关于语言与思维关系的观点,主张语言决定思维,不同的语言就有不同的思维方式。 29.大脑语言功能临界期:大脑语言功能临界期是指大脑的单侧化,大脑左半球的分区以及语言的遗传机制,都只提供人具有语言能力的潜在可能性,这些潜能必须在一定期限内被一定的语言环境激活才可能起作用。26.语言符号的所指 :语言符号的所指是符号的形式所指的意义内容。 29.机器翻译:通过计算机把一种语言自动翻译成另一种或多种自然语言的信息处理技术。 26.语音:语音是人的发音器官发出的、用于人与人之间交际并表达一定意义的声音。 27.词:词是最小的、有意义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 28.语用:语用指语言运用,即人们在一定的交际环境中对语言的实际运用。 29.文字: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 27.单纯词:单纯词是由一个构词语素构成的词。 29.屈折:屈折是通过词的内部发生语音的交替变换来改变词的语法意义的手段。 28.意译词:是用本族语言的构词材料和规则构成新词,把外语中某个词的意义翻译过来。 27.仿译词:是用本族语言的语素逐个对译外语原词的语素造成的词,它不仅把原词的词义翻译过来,而且保持了原词的内部构成方式。 29.主谓词组:两个成分之间具有被说明和说明关系的词组是主谓词组。 27.复辅音:一个音节内处于同一个肌肉紧张的渐强阶段或渐弱阶段上的两个或两个以上辅音的组合。 27.双语现象:某一言语社团使用两种或多种语言的社会现象,具体而言是社团内的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双语并用的现象。 28.亲属语言:从同一种语言中分化出来的各个语言叫亲属语言,亲属语言之间具有历史同源关系。 26.调位:利用音节内的音高差别来起辩义作用的语音单位叫做调位,调位是一种非音质音位,依附在音位的组合序列上。 29.词组:实词与实词之间具有直接联系的相对独立的词群。 28.语素:语素是语言中音义结合的最小单位。 28.词尾:附着在词干后的,能改变词的语法形式,但不能构成新词的语素。 29.语素:音义结合的最小语言单位。 26.词类:词类是词在语法上的分类。它指可以替换出现在语法结构某些共同组合位置上的词的类,即具有聚合关系的词的类。 27.词法:(1)词法主要描写词的形态特征和词形变化规则。例如,俄语的名词在形式上有单数和复数的区别,有阳性、阴性、中性等性的区别,有主格、宾格、属格等格的区别,这些都是典型的词法现象。(2)由于印欧语言中构词单位、构词方式和词类都与词的形态变化相关,因此构词和词类问题也成为词法的一部分。27.语法意义:语法意义是语法形式所体现的意义,是语言中通过一类形式或功能所获得的意义。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分离。如“动词+名词”有动宾关系的意义,汉语所有的同类组合都是如此,这种意义就是一种语法意义。 27.语法形式:语法形式就是能体现表达某种语法意义的形式。表示某一类语法意义或者有共同作用的形式,如词类形式、组合形式、虚词形式,就是语法形式。语法形式不是个别的语音形式和词语形式,但能产生某一类意义或者有共同作用的语音表现形式或者词形变化形式也是语法形式。 27.语法手段:根据语法形式的共同特点所归并的语法形式的基本类别叫做语法手段。语法手段可分为词法手段和句法手段两大类。通过词形的变化来表现语法意义的形式是词法手段;通过结构的变化来表现语法意义的形式是句法手段;例如英语名词后加s表示复数,英语动词后面加ed表示过去时,就是词法手段中的词形变化。 28.自源文字:自源文字指独立发展起来的文字。如古埃及文字、苏美尔文字、汉字,这些文字的形体、体系都是由最早使用该文字的人们独创的。 29.语音合成(1)语音合成是语音信息处理研究中的主要工作。 (2)语音合成就是让计算机模拟人的发音器官的动作并发生类似的声音。如汉语的语音合成目前已初步实现自动生成声韵调结合的音节。 26.句子:句子是词或词组按一定规则组合成的、能表达相对完整的意义、前后有较大停顿并带有一定的语气和句调的语言单位。 27.异化:语流中两个相同或相近的音,其中一个因受另一个影响而变得不相同或不相近。

汉语言文学语言学概论复习要点

《语言学概论》复习要点 重点名词概念:语言学、普通语言学、专语语言学、共时语言学、历时语言学 一、语言学、语言学的对象和任务 二、语言学在科学体系中的地位 三、语言学的基本类别 根据研究的对象的不同,语言学分为共时语言学和历时语言学、专语语言学和普通语言学。 四、语言学流派 各个语言学流派的观点、代表人物有所了解即可,注意布拉格学派、哥本哈根学派以及美国结构语言学派(也称美国描写语言学)都属于结构主义学派,是这一学派的三个分支。关于语言学流派的具体内容阐述,不作考试要求。 第一章言语的社会功能 本章须明确两个大的要点:语言的社会功能,即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 主要名词概念:语言、社会、社会现象 第一节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一、语言是人类社会的交际工具 1.语言的交际功能:语言是人类区别于其它动物的一个重要标志。语言是联系社会成员的桥梁和纽带,是社会成员互相之间交际和交流思想的工具,也是协调社会成员行动一致的工具。 2.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和人类社会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没有人类社会,就没有语言,人类社会以外的社会无所谓语言。所谓社会现象是指那些与人类共同体的产生、存在和发展等活动密切联系的现象。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语言,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语言,同时社会的变化也给语言以极大的影响,而离开了人类社会,就无所谓语言可言了。总之,语言就是一种社会现象,同社会的关系非常密切,其产生、发展等都要受到社会的影响。 语言不是自然现象,一方面,语言同社会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社会的发展变化直接影响着语言的发展变化,也就是说,语言的发展变化是受制于社会的;另一方面,从语言的音义联系看语言不是自然现象,而是社会约定俗成的,没有必然的本质的联系,如果语言是自然现象,世界上的语言应该一样的,没有区别的,而实际上世界上的语言多种多样,而且许多语言中还有方言,这说明语言决不是自然现象。 3.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语言不但是社会现象,而且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语言作为社会现象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社会现象可分为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两大类,任何一种社会现象,要么属于经济基础,要么属于上层建筑,而语言既不属于经济基础,也不属于上层建筑,这两者的变化都不会从本质上影响语言。所以,从本质上看,语言是人类共同的交际工具,不分阶级、阶层,一视同仁地为全社会的成员服务,没有阶级性,具有全民性特点。4.语言没有阶级性:可从这样几个方面思考,首先是看语言工具的服务对象,是为特定的阶级服务还是为大众服务。其次是结合语言自身的结构考察,观察语言在哪一方面体现了阶级性特征没有。再次是看语言产生的社会环境,语言产生于没有阶级的社会,社会上连阶级都没有,语言作为社会的产物更谈不上有阶级性了。 二、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人类传递信息,进行交际和交流思想,除了使用语言外,还可以使用文字、旗语、红绿灯、电报代码、数学符号以及身势、表情等,在一定场合使用,可以弥补语言的一些不足,但是这些交际工具使用范围有限,有的仅用于特定的范围,最重要的是,这些交际工具,都离不开语言,都是在语言的基础上产生的,是辅助语言进行交际的,没有语言,这些手段的存在没有任何意义。 一般掌握:语言和说话的关系 第二节语言是思维的工具 一、语言和思维的关系 语言不但是人类的交际工具,同时也是人类思维的工具,是认识成果的贮存所。思维过程离不开语言,需要借助语言来进行比较、分析、综合等一系列活动,需要借助语言来形成思想,利用语言把它储存在头脑中,再借助语言把思想表达出来,传达给听话人,同时使听话人产生思想。而且人类思维的成果-概念,还可以通过词语固定下来。总之,思维活动的过程不可能离开语言而单独进行,思维离不开语言,必须借助语言材料才能进行。语言也离不开思维,二者是互相依存,共同发展的。 二、思维能力是全人类共同的,语言是各民族不同 思维能力没有民族性,全人类都有,但不同民族的思维方式是不同的,有差别的,这从不同民族的语言的差异方面可以看出来。不同的语言之间很少有意义、功能、色彩等都完全对应等同的词语。第二章语言是符号系统 本章要注意语言是符号、语言符号的任意性特点、语言的层级体系三大要点。 主要名词概念:符号、语言符号、任意性、线条性、二层性、组合关系、聚合关系 第一节语言符号的性质和特点 一、什么是符号 1.符号的含义:符号就是由一定的形式构成的表示一定意义的记号或标记,包括形式和意义两个方面,其作用是指称现实现象。2.符号的构成:符号是由形式和意义两个部分构成的结合体。形式就是符号外在的形状、结构,它是以某种物质的方式存在的,或者是声音,或者是线条,或者是色彩,等等。意义就是符号所代表的具体内容,任何一个符号,都有一定的意义,形式和意义在一定的符号系统中是密不可分的统一体,不能割裂二者之间的关系。形式和意义互相依存,谁也离不开谁。 二、语言符号及其特点 1.语言符号:从本质上看,语言也是一种符号,也有形式和意义两个方面,具有符号的一切特点。 语言符号又不同于一般符号。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认识理解,首先,语言符号是声音和意义的结合体,是说的和听的;其次,一般符号的构成比较简单,而语言符号却是非常复杂的,可分不同的层级;再次,一般符号由于构造简单,因而只能表达有限的内容,而且这种内容是简单而固定的,语言符号则可以表达丰富多彩的意义;最后,语言符号具有以少驭多的生成机制,具有生成新的结构

语言学概论(笔记整理)

. What is language? “Language is system of arbitrary vocal symbols used for human communication. It is a system, since linguistic elements are arranged systematically, rather than randomly. Arbitrary, in the sense that there is usually no intrinsic connection between a work (like “book”) and the object it refers to. This explains and is explained by the fact that different languages have different “books”: “book” in English, “livre” in French, in Japanese, in Chinese, “check” in Korean. It is symbolic, because words are associated with objects, actions, ideas etc. by nothing but convention. Namely, people use the sounds or vocal forms to symbolize what they wish to refer to. It is vocal, because sound or speech is the primary medium for all human lan guages, developed or “new”. Writing systems came much later than the spoken forms. The fact that small children learn and can only learn to speak (and listen) before they write (and read) also indicates that language is primarily vocal, rather than written. The term “human” in the definition is meant to specify that language is human specific. . What are design features of language? “Design features” here refer to the defining properties of

语言学概论知识点2017

语言学概论知识点 名词解释: 语言:语言是以语音为物质外壳、以词汇为建筑材料、以语法为结构规律而构成的体系。言语:是对语言的具体运用,包括说话的行为和结果。 语言的任意性:构成符号的声音和意义之间没有内在的、必然的联系。 语言的离散性:语言可以进行切分,被切分成的每个单位有独立的存在,彼此不相互混淆,但又可以灵活组装。 符号:是人们有意识用来指代某种特定事物的、可为人们感官感知的标记。 狭义符号:符号的“能指”(物质外壳)和“所指”(意义) 语言符号:语言是以语音为能指,以语义为所指的符号系统。具有:任意性、线条性、系统性、层次性的特点。聚合关系和组合关系是语言中最基本的两种关系。 组合关系:组合关系就是两个以上连续的语言符号有条件、按规则组合起来的关系。简单地说,就是符号与符号相互组合起来的关系 聚合关系:聚合关系就是语言结构某一位置上能互相替换、具有相同性质和作用的语言符号之间的类聚关系。简单说就是符号与符号之间的替换关系。 语音:语音是人类发音器官发出的有一定意义的声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表现形式)。它使语言成分物质化,是语言的载体。 音素:音素是人类语言在一次发音中按照音色的不同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 元音:元音也叫“母音”,发音时气流自由呼出,不受任何阻碍,发音器官各部分肌肉紧张均衡,声带振动、可以自成音节。 辅音:辅音又叫“子音”。发音时气流在发音器官某一部分受到阻碍,通过某种方式冲破阻碍而发出音来,发音器官各部分呈紧张状态,声带有时颤动(浊辅音)有时不颤动(清辅音)。音标:广义的音标指一切标记语音的符号,如国际音标、音位音标、音节音标、语音结构音标,狭义的音标指标记音素的音标→最通行的是“国际音标”【专门用来记录语音的符号】国际音标:被各国语言工作者采用的,不带民族特色的记录语音的语音符号。 音位:音位是具体语言或方言在多次发音中划分出来的具有辨义功能的最小语音单位 超音质音位:根据音高、音强、音长的特征归纳出来的功能差别单位。超音质音位主要指调位、时位、量位。超音质音位不局限于一个音的音位,常附在音段音位的序列上面,所以又叫做超音段音位。 音位变体:是同一个音位的不同变异形式,属于同一音位但却没有变异的作用,是音位在特定语音环境中的具体体现或代表。 (条件变体自由变体):【1】条件变体是只能出现在某种特定语音环境中的音位变体,它是一个音位在不同环境中受不同条件影响而产生的。 【2】自由变体指自由变体指能自由地出现在某种相同的语音环境中的音位变体。它不受条件地限制,可以随意地、自由地替换,不区别意义。 语流音变:特定语流中的音由于受邻音的影响,或者由于说话时快慢、高低、强弱的不同,或者由于所处的位置特殊,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这就是语流音变,也叫连读音变。大多数情况下,语流音变都发生在音位范围内条件变体的替换。 语调:是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声调是属于音节的,但是句子也可以有高低抑扬轻重的变化,这就是语调。狭义的语调又叫句调,指全句高低升降的变化,他表达说话人的情绪要求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