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概论重点总结

合集下载

语言学概论(考试重点归纳)

语言学概论(考试重点归纳)

语言学概论目录第一章语言和语言学 (3)第二章语言的物质载体——语音 (6)第三章语言的建筑材料——语汇 (10)第四章语言的结构规则——语法 (13)第五章语言的表达内容——语义 (19)第六章语言的运用特点——语用 (22)第七章语言的书写符号——文字 (25)第八章语言的发展和演变 (27)第九章语言的获得和学习 (30)第十章语言与文学写作 (32)第十一章语言与民族文化 (34)第十二章语言与科学技术 (36)第一章语言和语言学第一节认识人类的语言一、语言的性质和类型P491.只有人类才有语言P49(1)内容更多(2)用处更大:①交际功能②标志功能③记录功能④思维功能⑤认知功能(3)能够创造2.语言和民族、国家的关系P51(简答)“语言”最初是与“民族”直接相连的,至今也是最直观和最容易识别的民族标志,同时也是国家的标志,但是只有全面了解从古到今的“语言”、“民族”之间,“民族”和“国家”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才能对“语言、民族、国家”三者之间做出更加符合客观事实的结论。

3.语言的特点和类型P52(单选)(1)从历时的角度看:语言的谱系分,也叫“语言亲属关系分类。

根据各种语言在语音、语汇、语法等方面是否有共同的来源和相似性大小对语言进行分类,就是语言的谱系分类。

语言的谱系分类是个层级系统,从大到小:“语系、语族、语支、语言、方言、次方言。

”(2)从共时角度看:语言的形态分类也叫语言的结构类型分类。

二、语言的表现形式P541.语言和言语P54言语:说话的动作和说出来或写出来的成品。

语言:说话所使用的工具,是在背后支配着人们怎么说话和听话的规则。

言语属于个人现象语言属于社会现象,是全社会约定俗成的产物。

言语是语言的表现形式,语言是抽象的,言语是具象的。

(单选)2.本体和外围P55本体知识:语言系统内部的各要素;语音、词语、语法、语义、语用。

外围知识:语言与思维、语言与文化、语言与其它技能、语言运用等。

《语言学概论》复习知识点——汇总

《语言学概论》复习知识点——汇总

《语言学概论》复习知识点——汇总一、语言学的定义与研究对象1.语言学的定义及与其他学科的关系2.语言的定义与特点3.语言学的研究对象:语言符号、语音、词汇、语法、语义、语用等二、语音学1.音素与音素的分类2.语音的基本概念:发音器官、发音过程、音素与音位等3.语音的分类与描述方式:音库、国际音标等4.语音变体:音位变体、变体规律等三、词汇学1.词的定义及词的层次结构:词汇、形态、语素等2.词的分类:实词与虚词、实词的分类等3.词的构成过程:派生、复合、转化等4.词义与词义关系:同义、反义、上下位、隐喻、类比等5.词的语法功能:词类、语法关系等四、语法学1.句子的定义与分类:从句、疑问句、陈述句等2.句法的基本概念:短语、成分、汉语的基本句型等3.句法关系与句法结构:并列、从属、修饰等4.句法规则与句法分析:形式语法、语义角度的句法分析等5.语法现象的分析与解释:形式语法与功能语法的对比、语法规则、语法的普遍性、语法的可及性等五、语义学1.语义的定义与特点2.词义的构成与分类:词汇意义、语法意义、逻辑意义、上下文意义等3.语义关系与语义角色:同义、反义、上下位、隐喻、类比、关联等4.语义现象的分析与解释:语义成分的划分与关系、语义的可及性、语义的派生与转化等六、语用学1.语用学的定义与研究领域2.语言交际与语言交际行为:意图、目的、合作原则等3.言外之意与言外之行:言外之意的表示方式、言外之行的示例等4.语用现象的分析与解释:语言行为、语用规则、语用的多样性等七、语言学研究方法与分支学科1.语言学研究的方法论:描述性研究、实证研究等2.语言学的分支学科:应用语言学、对比语言学、历史语言学、社会语言学等3.参考书目和领域动态:《现代语言学导论》、《实用语义学》、《语法学》等这些都是《语言学概论》中的重要知识点,希望以上内容对您的复习有所帮助。

(完整word版)语言学概论知识点

(完整word版)语言学概论知识点

导言、第一章、第二章一、名词解释1、历时语言学-—就各种语言的历史事实用比较的方法去研究它的“亲属”关系和历史发展的,叫历时语言学。

2、语言——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进行思维的工具。

就语言本身的结构来说,语言是由词汇和语法构成的系统.3、符号——符号是用来代表事物的一种形式,词这样的符号是声音和意义相结合的统一体。

任何符号都是由声音和意义两方面构成的。

4、语言的二层性—-语言是一种分层装置,其底层是一套音位;上层是音义结合的符号和符号的序列,这一层又分为若干级,第一级是语素,第二级是由语素构成的词,第三级是由词构成的句子。

5、社会现象——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和人类社会有紧密的联系.所谓“社会",就是指生活在一个共同的地域中,说同一种语言,有共同的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的人类共同体。

语言对于社会全体成员来说是统一的、共同的;另一方面,语言在人们的使用中可以有不同的变异、不同的风格。

二、填空1、结构主义语言学包括布拉格学派、哥本哈根学派、美国描写语言学三个学派。

2、历史比较语言学是在19世纪逐步发展和完善的,它是语言学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标志。

3、人的大脑分左右两半球,大脑的左半球控制语言活动,右半球掌管不需要语言的感性直观思维。

4、一个符号,如果没有意义,就失去了存在的必要,如果没有声音,我们就无法感知,符号也就失去了存在的物质基础。

5、用什么样的语音形式代表什么样的意义,完全是由使用这种语言的社会成员约定俗成。

6、语言符号具有任意性和线条性特点。

7、语言的底层是一套音位,上层是符号和符号的序列,可以分为若干级,第一级是语素,第二级是词,第三级是句子.8、语言系统中的所有符号,既可以同别的符号组合,又可以被别的符号替换,符号之间的这两种关系是组合和聚合。

9、组合是指符号与符号相互之间在功能上的联系,聚合是指符号在性质上的归类。

三、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钩,错误的打叉)1、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语言学概论知识梳理(期末重点)

语言学概论知识梳理(期末重点)

语言学概论知识梳理一、导言1、中国、印度、希腊-罗马在传统语文学的研究上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是语言学的三大发源地。

2、20世纪初,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在《普通语言学教程》中提出,存在于语言社团中每个人头脑中的共同的语言形式结构是语言学研究的真正对象。

3、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过程大体可以分为“编码—发送—传递—接收—解码”五个阶段。

三、第二章语言是符号系统1、语言是符号系统。

2、符号是具体事物的标记或代号,是由一定的形式构成的表示一定意义的记号或标记,其作用是指称现实现象二、第一章语言的功能1、语言的功能:社会功能(信息传递、人际互动)、思维功能。

2、所谓“社会”,指生活在一个共同的地域中、说同一种语言、有共同的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的人类共同体。

3、语言社会功能中最基本的是信息传递功能。

这一功能体现在语言上就是内容的表达。

4、语言是人类社会信息传递第一性的、最基本的手段。

5、语言的社会功能的另一个重要的方面是建立或保持某种社会关联,这可以称为语言的人际互动功能。

6、大脑的左半球管右半身的动作,还控制着语言功能以及相关的计数、分类、推理等功能,掌管抽象的、概括的思维。

7、大脑的右半球管左半身的动作,还在音乐等艺术感知、人的面貌识别、立体图形的识别、整体把握能力、内在想象力等方面起着主要作用,掌管不需要语言的感性直观思维。

8、儿童语言的学习与心智的发展是同步的,并且有所谓的“临界期”:人出生之后过了一定的期限,如果没有后天的正常的社会环境,其语言习得与心智发展的潜能就失去了。

9、聋哑人也是能思维的。

①和常人一样,生活在人类社会中,有健全的大脑和发音器官。

只是因听不见别人说话而学不会语言。

②聋哑人不能运用听觉符号传递信息表达思想,但可以通过别的感觉器官得到补偿(视觉符号,手语,动觉,触觉)。

10、思维能力的普遍性和思维方式的特殊性与语言的性质密切相关。

语言的普遍性质是语言的最根本的性质。

3、符号包括形式和意义两方面,二者不可分离,相结合才构成符号,没有无意义的符号形式。

语言学概论知识要点

语言学概论知识要点

第一章语言和语言学第一节语言的客观存在形式一、什么是语言1.言语交际是一个编码和解码的过程:人与人之间的交际行为实际上是一个涉及到:(1)社会问题、文化问题、哲学问题和逻辑问题。

(2)心理生理问题。

(3)物理问题的非常复杂的过程。

有人从通讯理论的角度把这样一个过程称为编码和解码的过程。

从说话人的一方来说是一个编码过程,从听话人的一方来说是一个解码过程,这些活动过程都是客观存在的。

2.语言的客观存在形式和人的主观认识的关系:语言的客观存在形式和主观认识并不完全等同。

语言学家研究的只是经过语言学家主观概括和不同程度上理想化和简单化了的语言。

所以语言学研究的过程就是一步步地使我们的主观认识更接近客观事物和客观现象真相的过程。

二、口语和书面语1.书面语和口语的关系:(1)口语和书面语是语言的两种客观存在形式。

口语是语言的口头存在形式,书面语是语言的书面存在形式。

(2)口语是第一性的,书面语是第二性的,也存在只有口语而没有相应书面语的情况。

(3)两者在多数情况下一般是基本一致的,也就是基本的语汇和语法结构是一致的。

严重的言文脱节现象在现代社会是维持不下去的。

(4)书面语既不是口语绝对忠实的记录,也不是口语机械的复制品。

书面语一般不记录口语交际时的辅助手段,如表情、手势、体态、口气等,但要补上一些省略以后就会影响理解的成分。

因此,书面语是经过加工、提炼和发展了的口语的书面形式,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5)书面语反过来影响和促进口语的发展。

由于书面语克服了口语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局限,就有可能积累起比口语更丰富的词汇,更精密复杂的语法结构,更多样化的表达方式,从而促进口语向前发展。

2.书面语产生的重大社会历史意义。

(1)它克服了口语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缺点,使得人类社会经验和知识的积累速度大大加快,范围也不断扩大了。

(2)书面语的产生被世界各国视为文明史的开端。

3、研究语言应首先研究口语,决不能因重视书面语而忽视口语,更不能认为书面语是语言研究的惟一对象或主要对象。

语言学概论复习重点

语言学概论复习重点

1.语言学:语言的基础研究,即研究语言本身的构成及其规律,通常分为语法、语音、词汇语义三大方面,其发源地是中国、印度和希腊-罗马。

2.小学:人们分析汉字的形体,讲求它的古代读音和意义,形成了统称为“小学”的研究文字、音韵、训诂的我国传统语言学。

3.语言是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

4.言语则是人们运用语言这种工具表达思想、交流情感等具体的语言活动所产生的结果,包括所说的话和所写的东西。

5.符号是代表某种事物或表达某种意义的标记或记号,包含形式和意义两个方面。

6.语言符号:用声音作为形式(或载体),声音的背后蕴含着意义,因此语言符号是(声音+意义)的统一体。

1)语言符号中的声音称为语音。

2)声音传递的信息成之为语义。

3)语音载体又称为能指,语音传达的信息又称为所指。

7.符号具有下列特点:1)符号和它所代表的事物是两回事,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从逻辑或经验上是不可推知的。

2)符号的形式是可以直接感知的,即显性的;而符号所代表的事物通常是隐性的、抽象的。

3)符号和它所代表的意义之间的联系是人们约定俗称的,是或然的。

8.语言中各种不同类型的符号:1)音位不属于符号;2)语素:语言中的最小的符号;3)词:语言中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符号(单位);4)短语和句子是符号列。

9.语言符号的任意性、线条性、稳定性和渐变性。

1)任意性:语言符号的最大特点是它的音与义的结合是任意的,由社会约定俗成。

音义组合的任意性是人类语言多样性的一个重要原因。

2)線條性:语言符号只能一个跟着一个依次出现,在时间的线条上绵延,不能在空间的面上铺开。

符号和符号的组合不是任意的,而是有条件的,有规律的。

3)穩定性:语音和语义一旦约定俗成以后就具有稳固性不可轻易改变。

4)漸變性:语言符号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逐渐发展变化。

10.语言符号的系统性1)组合关系:符号和符号组合起来的关系称为符号的组合关系。

2)聚合關係:在符号组合的线性序列上,在某一点上可以相互替换的成分之间形成聚合关系。

语言学概论复习重点

语言学概论复习重点

一、名词解释1、音位音位是一定的语言或方言系统中,能区别不同语言符号的最小语音单位,是根据语音的社会性质划分出来的。

(斜线//是音位标记。

)音位是最小的语音形式,不能再切分。

音位虽能再分成若干区别性语音特征,但一个单一的语音特征不能构成一种语音形式。

2、非音质音位非音质音位是以音高、音长、音强为语音形式的音位,又叫超音质音位或超音段音位。

非音质音位包括调位、时位和重位三种。

3、国际音标国际音标是国际语音协会于1888年指定并开始使用的。

它的指定原则是“一个因素只用一个音标表示。

一个音标只表示一个因素”,因素和标写符号一一对应。

不会出现混淆或两可的现象。

为了与一般的字母相区别。

通常把国际音标所用的标写符号放在方括号[ ]里。

国际音标所代表的音是全世界一致的,我们不要把它和具体语言中形状相同的字母的读音混为一谈。

4、语流音变在连续的语流中,由于受邻近音的影响或由于说话时快慢、高低、强弱的不同所引起的语音变化叫做语流音变。

常见的语流音变现象主要有同化、异化、弱化、脱落四种。

5、语言的分化一种语言内部分成几种不同的方言,或者这些方言进而分成几种不同的语言,这种现象,叫做语言分化。

语言是随着社会的分化而分化的,也就是说,社会的分化是语言分化的原因。

主要表现为三种形式:社会方言、地域方言和亲属语言。

6、聚合关系聚合关系在语言学上聚合关系指在结构的某个特殊位置上可以相互替代的成分之间的关系或者是共现的成分和非共现的成分之间的关系,同一聚合关系语句只受句法关系限制语义因素不在考虑范围处于聚合关系中的语句与共同的句法特征但在语义上不能互相替换聚合关系就是语言结构某一位置上能够互相替换的具有某种相同作用的单位(如音位、词)之间的关系,简单说就是符号与符号之间的替换关系。

几个词,一组词,他们性质相同,具有同样的组合功能,在语言结构的同一个位置上可以互相替换,替换后生成不同的句子,这些词之间的这种替换关系,就是聚合关系。

《语言学概论》知识点复习重点汇总

《语言学概论》知识点复习重点汇总

《语言学概论》知识点复习重点汇总【选择题】1、语言符号的任意性是指语言符号的物质实体和所表示的意义之间没有必然的理据关系,语言符号的声音和意义之间没有必然联系,它们的关系是约定俗成的,是任意的。

2、复合构词:就是词根语素加上词根语素构成一个新词。

复合构词的分类:陈述式复合词、偏正式复合词、支配式复合词、并列式复合词、补充式复合词。

3、表音文字的字符,或者说字母,只跟语言单位的语音发生联系,情况比较简单,不论是音节文字还是辅音文字,还是音位文字,根据是与语言单位的语义还是语音相联系的标准来归类,都是表音文字。

4、语音对应关系:语音对应关系是指不同语言的同义或意义上有联系的一系列语言成分间有语音上的对应。

5、口语和书面语是语言的两种存在形式。

语言首先是以口语的形式存在,文字产生以后,在口语的基础上产生了书面语。

口语是第一性的,书面语是第二性的。

同时,书面语是经过加工、提炼和发展了的口语的书面形式,既不是口语绝对忠实的记录,也不是口语机械的复制品。

6、附加构词(派生词):就是词根语素加上词缀语素构成一个新词。

7、地域方言和亲属方言各自的含义:(1)地域方言的含义:同一种语言由于语音、语汇和语法等方面的差异而在不同的地区形成的地域分支或变体就叫“地域方言”。

(2)亲属方言的含义:同一种语言中分化出来的各个语言,叫做“亲属语言”。

8、歧义:歧义是指同一形式的语言符号序列可能表达不同意义的现象。

歧义以语言符号序列的同形为前提条件。

组合歧义的类型:语法结构歧义、语义结构歧义。

9、语言发展演变的原因:社会活动的需要是语言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社会的进步;社会的分化和统一;社会之间的接触。

10、语素的各种类型归类:“成语语素”和“不成语语素”、“自由语素”和“不自由语素”、“定位语素”和“不定位语素”、“实义语素”和“虚义语素”。

11、非基本语汇包括:新造词、古语词、方言词、外来词。

12、划分词类的标准:形态标准、意义标准、分布标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言学概论重点总结一、名词解释(4*6=24)1、孤立语:孤立语又称词根语,其特点是缺乏形态变化,语法意义主要靠词序和虚词来表示,汉语就是一种比较典型的孤立语。

例如,“我喜欢他”中的“我”是主语,“他”是宾语,主要取决于词序。

又如,“买菜”是述宾结构,“买的菜”是偏正结构,主要取决于虚词。

汉语缺乏严格意义上的形态变化,一个名词性词语无论是充当句子的主语还是宾语,词性都不曾发生变化。

除了汉语外,属孤立语的还有越南语、彝语、苗语、缅甸语等。

2、屈折语:屈折语的特点是通过各种屈折方式来表示语法意义。

屈折可以分为内部屈折和外部屈折。

内部屈折指通过词的语音交替(改变部分语音)来构成不同的语法形式,表示不同的语法意义;如阿拉伯语以固定的辅音框架表示语汇意义,以元音交替表示不同的语法意义。

外部屈折指通过附加词缀的方式表示不同的语法意义。

例如英语的book(书,单数)在后面加上词缀-s,就表示复数意义books(书,复数)。

屈折语的一个构型词缀可以同时表示几种语法意义,例如英语的-s在动词后面表示第三人称、单数、现在时、主动语态,如works.同样的语法意义,在不同的词里也可以用不同的词缀来表示,如俄语中性名词单数主格的词尾有-o(如neop钢笔),-e(noπe田地)。

屈折语的词根和构型词缀结合得很紧,如果去掉构型词缀,词根往往就不能成词,如俄语nepo去掉词尾-o,nep-就不能独立使用。

印欧语系各语言以及阿拉伯语等,一般都属于屈折语,其中俄语和德语是最典型的屈折语。

3、音位:是某种语言中能区别语素或词的语音形式的最小语音单位,是依据语音的社会属性划分出来的语音类别。

音位本身并不含有任何意义。

音位只有在和别的音位组合成高一层级的单位后才能负载意义。

如单个的/k/和/ae/或/t/是没有什么意义的,但是他们组合成了[caet](cat)之后就有了“猫”的意义。

因此,音位只有区别音形进而区别意义的作用,而没有表达意义的作用。

音位分析的目的是要把语言里数目繁多的语言归纳为数目有限的一套音位系统,分析音位的三基本原则是:对立、互补、语音相似。

音位可以分为音质音位和非音质音位两大类。

一般把音素的音质角度分析归并出来的音位叫音质音位,因为它占有一个时段,所以又叫音段音位。

除了音质以外,音高、音强、音长这些非音质形式也能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由这些韵律(音律)形式构成的音位叫非音质音位。

又叫超音段音位。

包括调位、重位、时位。

调位:主要由音高特征构成的音位叫调位,又叫声调。

调位是汉藏语系诸语言中区别词的语言形式的重要手段之一。

重位:主要由音强特征构成的音位叫重位。

重音在英语、俄语中是区别词的语音形式和词义的重要手段。

构成重位的非音质特征是综合的。

时位:由音长特征构成的音位叫时位。

长短音的区别主要表现在元音上,如广东话和许多少数民族语言里,时位都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和意义的作用。

4、语流音变就是指在连续的语流中某些语音成分受前后语音环境的影响而发生变化的现象。

有时说话人由于种种原因调整语音的快慢、高低、强弱,也会造成语音的某种变化。

常见的语流音变现象有同化、异化、脱落、增音等几种类型。

5、概念意义:又称理性意义、指称意义等,反映人们对所指对象的区别性特征的概括性认识,如“单身汉”的概念意义就是“没有妻子或者没有跟妻子一起生活的男人”;“卖”的概念意义就是“用东西换钱”。

它的作用是区别不同的事物现象,它反映所指对象的共同特征以及与其他事物现象的区别。

概念意义可分为若干小类,如通俗意义和专门意义,认知意义和指称意义。

通俗意义反映一般人对所指对象的一般性认识,往往只反映事物外在的非本质特征,比较肤浅、模糊。

如“糖”和“盐”一般人只理解为产生甜味、咸味的调味品。

专门意义反映具备某种专门知识的人对所指对象的特殊认识,往往反映事物的本质特征,比较深刻、明确。

如具备化学知识的人“糖”和“盐”的化学性质不同。

通俗意义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被广泛使用,专门意义一般只用于特定的学科领域。

认知意义:反映概念的内涵,表示概念所指对象的区别性特征。

指称意义:反映概念的外延,表示所指对象的范围和类型。

如“人”的内涵是“能制造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等动物”,外延是男女老少、古今中外所有的人。

6、评价意义:是词语所反映出来的说话人对所指对象的肯定或否定的感情态度。

评价意义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显性评价意义,一种是隐性评价意义。

显性评价意义,又称感情意义或感情色彩,反映说话人对所指对象的明显褒贬态度,大体上分为褒义和贬义的两种。

凡是表示说话人所对所指对象的赞扬、喜爱、尊重、亲切等感情态度的,就是褒义,如“聪明”、“顽强”、“好走”。

凡是表示说话人所对所指对象的压抑、厌恶、轻蔑、疏远等感情态度的,就是贬义。

如“狡猾”、“顽固”。

隐性评价意义,又称含蓄意义或内涵意义,是指说话人对所指对象的委婉含蓄的评价,也反映人们对所指对象的非本质的偶有性质的主观认识。

如“男人”常常意味着坚强、勇敢、有气度、有主见等。

7、间接语言行为:根据交际意图的实现方式的不同,可以把言语行为分为直接言语行为和间接言语行为。

间接语言行为是指用一种行事行为的形式表示另一种行事行为。

它可以分为两种:规约性间接言语行为和非规约性间接言语行为。

规约性言语行为,是指对“字面用意”作一般性推断而得出的间接言语行为,即根据句子的句法形式,按习惯可立即推断出间接的“言外之意”。

非规约性间接言语行为,是指依据交际双方共知的信息和所处的语境推断出来的间接语言行为。

8、预设触发语:预设往往是由话语中某些特定的词语引发出来的,这些引发预设的词语称为预设触发语。

它包括A、动词性预设触发语,主要包括叙实动词和变化动词。

B、副词性预设触发语,如“又”、“在”等,表示关联,预设存在着同类现象。

C、代词性预设触发语。

疑问代词用于特指问句,一般疑问代词以外的部分为预设、例如“谁去北京?(预设:有人去北京)”。

D、领属性、限定性预设触发语。

这种预设触发语预设存在某事物或状态。

二、分析题(4*8=32)1、常见音素的描写方法。

(P74)2、义素分析法分析一组词。

(P103)3、述谓结构分析法分析一个句子。

(P118)4、直接成分分析法分析歧义句式。

(P140)5、句法变换法分析一组句子。

(P145)6、预设和预设触发语的分析。

(P225)7、间接言语行为的分析。

(P207)三、简答题(2*12=24)1、语言层级及其特点。

语言系统是多层级系统,根据语言单位性质的不同可以分为两个大的层级:下层和上层。

语言的下层是语言符号的形式层,即语音层,包括音位和音节;语言的上层是语音和语义结合的符号和符号组合层,包括语素、词和句子。

语言层级有以下几个特点:①从语言的下层到语言的上层是质的变化。

下层语言单位有形式无意义,不是语言符号;上层语言单位既有形式又有意义,是语言符号和语言符号的组合。

②从下一级语言单位到上一级语言单位都是量的扩充。

有限的音位可以构成成百上千的音节,再构成音素、词和句子。

③上一级语言单位都是由一个或者若干个下一级语言单位按一定的规则构成的,下一级语言单位都是上一级语言单位的构成部分。

2、语言和言语的区别和联系。

语言和言语既相互区别又密切联系、相互依存。

主要区别在于:①语言是抽象的,言语是具体的。

②语言是社会的,言语是个人的。

③语言实现成的,言语是临时的。

④语言是有限的,言语是无限的。

⑤语言是稳定的,言语是多变的。

主要联系在于:①语言来自言语,依存于言语。

语言系统是从具体的言语活动和言语作品中抽象概括出来的,没有言语就没有语言。

②语言制约着言语,指导人们进行言语实践。

语言系统一旦形成,就成为人们进行言语交际的依据,语言系统是一套社会惯例,个人言语必须符合这个惯例。

3、句法变换的方式与作用。

(一个句子为例)不同的句型或句类之间有时可以相互变换,句法变换的基本方式有五种:省略(去掉句子的某些成分)、移位(改变词语的先后位置)、插入(在句式变换时添加某些词语)、代替(用代词替换某些词语)和复写(重复某些词语或词语的一部分)。

句法变换的作用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用于语言教学,而是用于语言研究。

语言教学中句法变换是学习一种语言的语法规则的一种有效手段;语言研究中句法变换是语法分析的一种有效手段。

4、语法形式的定义与分类。

语法形式是反映词语的组合规则和语法类别的形式标志,是表示语法意义的形式手段,又称语法手段。

语法形式可分为显性和隐性两种。

显性语法形式可以直接感知,主要包括语序、虚词、词缀、重叠等;隐性语法形式不能直接感知,但可以通过能否组合、替换、扩展、变换等方式分析抽象出来。

下面是几种主要显性语法形式:①词序,词语排列的先后顺序,是区别不同语法意义的重要语法形式;②辅助词,专门或主要表示语法意义的词,主要是虚词和助动词;③词缀,定位黏着语素,附在词根上派生词,或构成词的形态变化;④内部曲折,通过词的语音交替(改变部分语音)来构成不同的语法形式;⑤重叠,重复整个词或词的一部分的方式表示某种语法意义;⑥词调和重音;⑦异根式和零形式,异根式用不同的词根表示不同语法意义,零形式不改变词型直接用原形表示不同语法意义。

四、考察你对语言现象的认识与看法。

(20)1、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表达感情、传播信息的工具,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包括口头语言、书面语言和内心语言,其基本单位是词和句。

语言是以语音为物质外壳、以词汇为建筑材料、以语法为结构规律而构成的体系。

这个特征是独一无二的,其他社会现象没有。

2、语言是人们在社会劳动过程中,适应交流思想、传递信息的需要而产生的。

语言同思维具有不可分割的联系。

3、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它随着社会的产生而产生,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语言的发展有自己的规律。

随着社会实践的不断发展,人类思维能力的不断提高,语言的词汇必将日益丰富。

语言的本质是人们相互沟通的工具。

语言的发展、新的语言现象的出现,正是适应人们在实践中的这种需求。

可以说,语言现象就是一种特殊的人类活动的现象。

新的语言现象就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这种特殊的人类活动的现象也随着发展变化的必然现象。

社会已经和正在发生许多变化,而且还将有更多的变化。

因此,新的语言现象无时而不存在。

如果有一种语言长期没有“新的语言现象”出现,那么这种语言一定是极少被使用、正在日趋消失的语种。

这是新的语言现象出现的原因。

但是,并非所有“新的语言现象”都具有积极意义。

目前某些新的语言现象,譬如说网话、广告语,有许多不符合语言规范,是对传统语言文化的一种挑战,说严重些是对我国源远流长的语言文化的亵渎。

对此,有人主张一味推崇以“促进”语言的发展;有人主张不予理睬,“顺其自然”;有人主张堵塞、遏制。

我认为,一味积极甚至狂热地推崇只能助长某些“语言垃圾”随着新语言现象的出现而“满天飞”,非但不能促进语言的发展,反而造成更加严重的语言污染,阻止了健康语言的发展;“顺其自然”是一种消极措施,也不可取;堵塞、遏制手段却恐怕无济于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