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心理健康 PPT课件

合集下载

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 课件(共22张PPT)

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 课件(共22张PPT)

四、学习障碍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学习障碍
●学习障碍是指智力正常,但因学习能力落后而导致 成绩低下的现象。研究表明,大约有5%—10%的 在校生属于学习障碍儿童。学习障碍是由若干不同 类型所构成的,包括书写障碍、阅读障碍数学障碍 (又叫非语言学习障碍)。
● 3.存在攀比心理,男孩更多地忧虑自己的身躯比起同龄人不够高大,女孩则担心自己的形体不够 优美。随着生理的变化,都渐渐开始注意自己的形象,其中不少青少年甚至由于过度注重容貌或 生理上的差距而产生了严重的精神负担。
二、体象烦恼
● 应对举措
● 1.学会接纳自己。人无完人,我们每个人的脸上、身体都有瑕疵,但正是因为每个人五官、体型 的不同,构筑了我们的独一无二,千人千面。鼻梁塌一点不要紧,我们笑起来依旧好看,单眼皮 也没有关系,同样别具风味。
● 1、缺乏社交技巧。可能给别人造成不好的印象,以致引起别人不好的反应,导致尴尬的 处境。比如有的孩子,从小性格内向,而因为性格内向就不太愿意出去和别人过多的交 往,导致以后再需要社交的时候就会产生恐惧心理。
● 2、自我贬低。有的人在社交过程中的行为其实是恰当的,但他们却认为自己的表现不对, 所以是他们对自己的评价不恰当,这就不可避免反复造成自我挫败,最终导致见人就紧 张害怕。
三、社交恐惧症
三、社交恐惧症
●患社交恐惧症的人,面对不熟悉的人讲话、在众人注视下运动或 与异性交往时,往往会出现显著的、持续存在的担忧或恐惧,担 心自己将面临窘境或耻辱。患者对所恐惧的环境一般采取回避行 为,即使坚持下来也十分痛苦,经常会出现焦虑、多汗、面红耳 赤等症状。
三、社交恐惧症
● 产生原因
● 2.手里握一件物品,会让人产生安全感,要想克服社交恐惧症,不妨可以通过手握东西 来缓解,会有很大的帮助。

青少年学生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走进青春》PPT课件

青少年学生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走进青春》PPT课件

青春期的矛盾心理
• • • • • 独立性和依赖性的矛盾 成人感与幼稚感的矛盾 开放性与封闭性的矛盾 渴求感与压抑感的矛盾 自制性和冲动性的矛盾
青春期的心理就是在这样的矛盾中形 成并慢慢趋于成熟的,这是一个自然 过程。
青 春 期 油 画
小小少年
德国故事片英俊少年插曲 肖章译词
小小少年,很少烦恼, 眼望四周阳光照。 小小少年,很少烦恼, 但愿永远这样好。 一年一年时间飞跑, 小小少年在长高。 随着岁月由小变大, 他的烦恼增加了。
探究:
与儿童时期相比,处于 青春期中的我们有哪些变 化呢?
身体变化的三方面
变 化 在 发 生
(一)身体外型的变化
如:身高、体重、体型迅速变化
(二)身体内部器官的完善
如:心脏、肺脏、 脑 已接近成年
(三)性机能的成熟
青春期有哪些生理上的变化?
⑴身体外型的变化
身高生长突增的出现是男女孩进入青春期的信号。青 春期男孩身高每年可增长7-9cm,最多可达l0-l2cm,整 个青春期平均增长28cm;青春期女孩身高每年可增长5- 7cm,最多可达9-10cm,整个青春期平均增长25cm。由 于男孩青春期开始发育的年龄比女孩晚,骨骼停止生长的 时间也相应晚,加之男孩突增幅度大,持续时间长,故到 成年时男性的平均身高一般比女性高10cm左右。 青春期体重增长不如身高显著,但增长的时间较长, 幅度较大(成年人的体重仍可增长)。青春期除与骨骼有 关外,还与肌肉,脂肪,内脏器官的增长有关。特别是肌 肉的发育比较突出。由于身体的长高和体重的增加,体态 也随之变化。
1、苦恼时,找你信任的,谈得来的,同时头脑也比较冷静的知 心朋友倾心交谈,将心中的郁闷及时倾吐出来,以免积压成疾。 2、遇到较大的刺激或遇到挫折失败而陷入自我烦闷状态时,最好 暂时离开你所面临的情境,转移一下注意力,暂时回避,以便恢 复心理上平静,将心灵上的创伤持平。 3、当情感发生激烈震荡时,宜将情感转移到其他活动上去,忘我 地去干一件你喜欢干的事,从而将你心中的苦闷、烦恼、愤怒、 忧愁、焦虑等情感转移或替换掉。 4、对人谦让,自我表现要适度,有时要学会当配角和后台工作 人员。

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ppt课件

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ppt课件

云南大学生命科学学 院学生马家爵残忍杀 害四名同学。
讲授内容
• 一、心理健康概述 二、青少年生理心理特点 • 三、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因素 (一)家庭因素 (二)学校因素 (三)社会因素 •四 、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主要内容及对策
第一部分 心理健康概述
一、心理健康的涵义 二、心理健康的标准
一、心理健康的涵义
• 北京一位语文教师与学生发生纠纷,失去理 智,一气之下将学生的右耳咬下; • 某厂子弟小学的一位临近退休的女教师, 因失落难耐,着超短裙。细高跟鞋,剃寸头、 化浓妆,举止娇嗔夸张,目的是以此接近学 生,结果适得其反…… • 陕西25岁的女教师,因不堪工作的压力, 选择了自杀。 • 贵阳某中学45岁女教师与2男生上演不伦 恋情,引发命案。 •
教师的心理健康的现状:不容乐观
一、五成教师存在心理问题 职业倦怠将影响学生身 心 • 据悉,目前中国的教育进入快速发展期,基 础教育教职工为613万人,学历合格率达99.1%。 然而,据国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最新调 查显示,在中小学教师中,有51.23%的教师存在 心理问题,其中15.8%的教师有中度以上的心理 障碍, 2.4%的教师已构成“心理疾病”,一部分 教师缺乏职业认同感,职业幸福感较低。对此中 国教育学会副会长陶西平指出,教师学历达标只 代表他们“会教”,但必须同时“爱教”,才能 真正把学生“教好
3面对学习生活中的不如意学生的自信心会受到挫伤面对学习生活中的不如意学生的自信心会受到挫伤4在家长望子成龙老师盼生成钢的高期望值下学生心理负担日益加重在家长望子成龙老师盼生成钢的高期望值下学生心理负担日益加重5班级中的后进生由于在学习行为等方面表现的不如人意经常受到家长老师的批评指责往往容易产生自卑和自暴自弃的心理

青春期性心理健康教育PPT课件

青春期性心理健康教育PPT课件

影响因素与现状分析
80%
家庭因素
家庭氛围、父母的教育方式和态 度等对孩子的性心理发展有重要 影响。
100%
社会因素
社会文化、媒体、同伴群体等也 对青少年的性心理发展产生影响 。
80%
现状分析
当前青少年性心理健康问题日益 突出,包括性早熟、性侵犯、性 别认同障碍等,需要引起足够重 视。
02
认知与情感发展
01
02
03
04
接纳自己的身体
理解并接受青春期的生理变化 ,不要因此感到自卑或不安。
注意个人卫生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保持身 体清洁和健康。
合理安排饮食和运动
均衡饮食,适当锻炼,有助于 身体的健康发育。
寻求帮助和支持
如果有任何关于身体变化的疑 虑或困惑,可以向家长、老师 或医生寻求帮助和支持。
04
社交技能培养与沟通技巧
了解身体语言、面部表情和声音 语调等非语言因素对沟通的影响, 学会运用这些元素增强沟通效果。
情绪管理
学习识别、理解和控制自己的情绪, 以平和、理性的态度应对各种社交 场合。
解决冲突
掌握解决冲突的基本技巧,如协商、 妥协和寻求第三方帮助等,以建设 性的方式处理人际矛盾。
面对拒绝和挫折应对策略
接受拒绝
人际交往能力培养
建立良好第一印象
学习如何在初次见面时展 现自信、友善和尊重,为 后续交往打下良好基础。
倾听与理解
培养倾听他人意见和感受 的能力,理解他人的立场 和需求,促进地表达自 己的想法和感受,勇于提 出问题和建议,积极参与 讨论。
有效沟通技巧学习
非语言沟通
友谊、恋爱关系处理
友谊关系
理解友谊的重要性,学会建立和维护健康的友谊关系,处理朋友 间的矛盾和冲突。

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PPT课件

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PPT课件

!!
国内报道儿童情绪障碍的发病率在10.5%~ 21%之间,女性明显高于男性,城市高于 农村,男女之比为1∶2.2。在儿科综合性门 诊中,心理障碍的2/3属于情绪障碍,其次 为情绪、行为混合障碍,占17%。儿童常 见情绪障碍包括焦虑症、恐惧症(包括学 校恐惧症)、抑郁症、强迫症、癔症等。 大多数情况下这些情绪障碍不为父母及学 校老师所重视。
性情暴躁/急躁
教养特征:奉行“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的准则,棍棒底下出孝子,实施高压政策,教育 方法简单粗暴。情绪起伏剧烈、孩子犯了错马上 训斥甚至体罚。
父母人格特征分析:这样的父母自己也多半出自 于同类家庭,对这类观点的认同根深蒂固,性格 急躁、情绪起伏剧烈,情绪自控能力差
孩子可能出现的性格问题:反抗、情绪不安、自 我中心、大胆、执拗、冷酷、神经质、喜欢用暴 力解决问题,在青春期会出现非常突出的行为问 题,让老师和同学头疼。
父母心理健康的标准
喜欢而且经常与孩子接近。 尊重孩子的兴趣和爱好,乐于和孩子一起解决困难。 善于和孩子交流,能和孩子沟通思想感情。 能根据孩子的发展程度提出合理要求,讲究教育的方
法和艺术。 能创造一个和谐欢乐的民主家庭,有家规可循。 父母心理平衡,有适应环境的能力,有良好的人际关
系。 以身作则,行为端正,有知识,有修养。
17%
不安全依恋与攻击性相关,不安全依恋及 其相关因素似乎是儿童反社会行为的前提 条件。
母亲与儿童之间的和睦关系对儿童的攻击 行为有显著的负效用;同时儿童的攻击和 破坏行为反过来影响亲子关系的和睦。
安全依恋比不安全依恋的儿童更有同情心
怎样建立理想的“安全型”依恋
安全依恋型婴儿的母亲对婴儿的要求敏感,表现 为适当的抚养行为,反应较为积极,对于婴儿的 哭声叫唤等积极回应,充分给予婴儿社会性的刺 激,如对婴儿微笑、说话或抚摸婴儿等。而回避 型与反抗型的母亲则在这些方面表现得不够,其 中回避型婴儿的母亲尤其表现不敏感,而反抗型 婴儿母亲则更多地表现的要求不理睬,不合作。

《青少年心理健康》PPT课件

《青少年心理健康》PPT课件

埃里克森
E. Erik Homburger Erikson (1902~1994)
美籍德国儿童精神 分析医生,当代精 神分析自我心理学 的最知名人物。
著名理论:
※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八个阶段 这八个阶段的顺序是由遗传决定的,
但是每一阶段能否顺利度过却是由环 境决定的,所以这个理论可称为“心 理社会”阶段理论。
James Marcia根据青少年所遇到的冲突以及他 们解决冲突的方式,划分了四种主要状态:
同一性获得(identity achievement)、 过早自认(identity foreclosure)、 同一性扩散(identity diffusion) 同一性延缓(identity moratorium)。
2.保持距离(排解人际关系困扰)
3.学会放弃(排解烦恼)
4.不要违背自己的道德观
谢谢大家!
ABC理论 创立者:艾利斯(Albert Ellis)
艾利斯认为人的情绪和行为障碍不是由于某一激 发事件(activating event)直接所引起,而是由 于经受这一事件的个体对它不正确的认知和评价所 引起的信念(belief),最后导致在特定情景下的 情绪和行为后果(consequence),这就称为abc理 论。
病态心理问题
◎表现: 神经症:抑郁症;强迫症;神经衰弱;焦
虑症;恐惧症等. 人格障碍 精神分裂症 ◎性质:精神疾病
病态社会心理
表现: 性心理障碍:同性恋;恋物癖; 自我封闭心理 迷信心理 反社会心理 空虚心理 性质:社会心理疾病,有一定的社会危害性
三.如何让你有个好心情
1.理性认知(排解情绪困扰)
自我同一性理论
所谓自我同一性是指个体对自己的本质、价 值、信仰及一生趋势的一种相当稳定一致和 比较完整统一的意识。通俗的说来,就是个 体在寻求“我是谁”这个问题的答案。

关爱青少年心理健康 课件(共18张ppt) 上学期心理健康

关爱青少年心理健康  课件(共18张ppt)  上学期心理健康

严重病态心理
严重病态心理。表现为严 重的心理适应失调,不能维 持正常的生活、工作。如不 及时治疗就有可能恶化,成 为精神病患者。精神病是严 重的心理疾病。
4
智力正常。 1 情绪稳定、意志正常。 2
适应良好。 3 良好的自我意识。 4 良好的人际关系。 5
有良好的人格。 6
青少年心理 健康的标准 是什么?
5
1、环境适应问题。在大一新 生中较为常见。
2、学习问题。学习上的困难 与挫折对青少年的影响是最为 显著的。
3、人际关系问题。如何与周 围的同学友好相处,建立和谐 的人际关系,是青少年面临的 一个重要课题。
16
(三)青
2
少年常见 的心理问
5
题有哪些?
34
6、神经症问题。长期的睡眠 困难、焦虑、抑郁、强迫、疑 病、恐怖等都是神经症的临床 表现症状。
8
青少年应掌握哪些 与人交往的基本技能?
01
微笑,是 人际交往 的基本功。
02
倾听是沟 通的一半。
03
认同是沟 通的切入
点。
04
赞美,一种诚 恳的自然的情 感流露,是每 个人的心理需
求。
05
感激,是 真情的回
报。
9
成就动机强者的心理行为是:
1、乐意选择有难度、有把握的目标。对人人都 能取胜的目标不屑为之。 2、有冒险精神,对学习、工作全力以赴,为了 成功能约束自己的行为,希望得到公正的评价。 3、在失败面前不低头,乐观地对待挫折,对未 来充满信心,对成功有自豪感。 4、工作效率高,能科学地运筹时间,不轻易浪 费时间, 珍惜时间。 5、能抓住机遇,创造机遇,获得成功。
2
宽慰,从而激发出新的力量,人性得到了升华。

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完整ppt课件

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完整ppt课件

24
❖ “人”一撇就是躯体健 康,一捺就是心理健康, 它们互相支撑才能形成健 全的人格、健全的道德、 健全的思想情感、性格等 等。身体健康心理不健康, 或者心理健康身体不健康 你这个人都站立不起来。
完整版PPT课件
25
对生活事件(压力源)的应对
❖ 应对方式:
❖ 珍惜生命,有责任感 ❖ 家庭教育与社会支持 ❖ 心理干预:电话,访谈等
完整版PPT课件
9
一.了解自身特点,培养自我认识能力
青少年 往往对自己的长处 和短处不了解,对自己的个性 和特点不认识,对自己能做什 么、适合做什么不清楚,对将 来的目标心中无数。多数情况 下是家长和老师让干什么就干 什么,更有的孩子只是看到自 己的缺点,对自己的所谓“短 处”产生自卑心理。
完整版PPT课件
完整版PPT课件
6
❖ [应对]每个学生都有考试焦虑症,只是程 度因人而异,显然小莉是得了典型的考 试焦虑症。这时,应该同老师和家长沟 通,并且得到老师和家长的耐心鼓励很 重要。家长应该先接纳孩子的紧张焦虑, 听孩子说说他的担心与不安,为他减压。 孩子也可以找一个亲密朋友,把种种委 屈都发泄出来。要相信自己。
5
考试焦虑症
❖ [个案]“我现在一拿到试卷,脑子里就一片空 白。”小莉从小成绩优异,可进入初三后, 成绩一降再降,一心想考重点高中的她一直 都在自我加压的情绪下紧张学习。总复习开 始后,她每次拿到试卷,脑子里就一片空白, 数理化公式忘得精光,以前会做的题现在也 不会做了。她说:“我觉得自己无颜面对父 母。”
完整版PPT课件
20
完整版PPT课件
21
六.避免攻击性言行,培养自律能力
❖ 青少年之间容易因一点小事产生磨擦和矛盾,轻者闹意见, 闹不团结,重者就会一时冲动,自觉或不自觉地出现攻击性 行为。如果这种行为得不到有效的矫正和制止,发展下去不 仅对他人是一种严重的伤害,对自己更是遗患终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态心理问题
◎表现: 神经症:抑郁症;强迫症;神经衰弱;焦
虑症;恐惧症等. 人格障碍 精神分裂症 ◎性质:精神疾病
病态社会心理
表现: 性心理障碍:同性恋;恋物癖; 自我封闭心理 迷信心理 反社会心理 空虚心理 性质:社会心理疾病,有一定的社会危害性
三.如何让你有个好心情
1.理性认知(排解情绪困扰)
James Marcia根据青少年所遇到的冲突以及他 们解决冲突的方式,划分了四种主要状态:
同一性获得(identity achievement)、 过早自认(identity foreclosure)、 同一性扩散(identity diffusion) 同一性延缓(identity moratorium)。
阶段 年龄段 1 婴儿期 2 幼儿期 3 儿童期 4 少年期 5 青春期 6 青年期 7 中年期 8 老年期
心理冲突 信任对不信任 自主对羞怯怀疑 主动性对内疚 勤奋对自卑 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亲密对孤独 生育对自我关注 自我调整对绝望
人际交往范围 母亲 父母亲 家庭 邻居、学校 同龄群体 朋友、配偶 同事及家庭成员 全体人类
青少年心理健康
主讲人:雷秀雅
主要内容
一.你了解你自己吗? 二.现代人的困惑 三.如何让你有个好心情
一.你了解你自己吗?
1. 青少年存在六个方面的自我认同问题:
一是我现在想要什么? 二是我有何身体特征? 三是父母如何期望我? 四是以往成败经验如何? 五是现在有何问题? 六是希望将来如何? 这六个方面问题回答归为“我是谁?”与 “我将走向何方?”
4%
抑郁症
20%
抑郁倾向
100%
抑郁情绪
一般性心理问题
◎表现: 难以适应生活环境的转变 学习紧张与竞争压力造成心理负担过重 人际关系失调 理想、目标落空造成内心困惑 情感受挫促成心灵苦闷 ◎性质:暂时性认知失调和行为失控
个别性心理问题
◎表现: 适应障碍:青春期滞后、环境适应障碍 情绪障碍:抑郁、焦虑、强迫等情绪 持续较长 人际关系障碍: 认知障碍;行为障碍. ◎性质:严重心理问题
是;是
同一性获得 ◎自我坚定感和安全感 ◎确定了职业、宗教、信仰、性别角色的观念等◎ 充分考虑别人的看法、信仰和价值观,但自己的决 定是自己做出的
是;否
同一性延缓 正在经历同一性危机,或者正处在转折点上 对于社会没有清晰的目标 没有清晰的自我认同感 正在积极地争取获得同一性
否;是
过早自认 对于自己的职业和各种理念已经有所定位 缺乏自我建构的过程,不假思索和不加怀疑地接纳 他人的价值体系 在获得自我同一性的过程中过早做出决定
二.现代人的心理困惑
恶心、呕吐、无缘无故地紧张、长期陷 入情绪低潮期,要么狂躁不安,要么无精 打采,到医院里检查,结果“身体一级 棒”!这时候,你应该想想,自己是不是 已陷入“心理亚健康状态”
最新的统计资料表明,全球完全有或 完全无心理疾病的人只占6%和9.5%, 有84.5%的人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
ABC理论 创立者:艾利斯(Albert Ellis)
艾利斯认为人的情绪和行为障碍不是由于某一激 发事件(activating event)直接所引起,而是由 于经受这一事件的个体对它不正确的认知和评价所 引起的信念(belief),最后导致在特定情景下的 情绪和行为后果(consequence),这就称为abc理 论。
埃里克森
E. Erik Homburger Erikson (1902~1994)
美籍德国儿童精神 分析医生,当代精 神分析自我心理学 的最知名人物。
著名理:
※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八个阶段 这八个阶段的顺序是由遗传决定的,
但是每一阶段能否顺利度过却是由环 境决定的,所以这个理论可称为“心 理社会”阶段理论。
自我同一性理论
所谓自我同一性是指个体对自己的本质、价 值、信仰及一生趋势的一种相当稳定一致和 比较完整统一的意识。通俗的说来,就是个 体在寻求“我是谁”这个问题的答案。
“主我”
“客我”
就是作为观察者的“我” 就是作为被观察者的“我”
(I)
(me)
主观的自我
客观的自我
Marcia的自我同一性获得理论
※有的人在两个问题上都回答“否”,那么他正 在经历同一性扩散,这样的人既不积极寻找同一性, 也没有致力于任何有关同一性重要方面的行为。
※在第一个问题上回答“是”,而在第二个问题 上回答“否”的人处于同一性延缓状态,这样的人 寻找同一性,但是还没有做出决定。
※第一个问题回答"否"、第二个问题回答"是"的 人处于过早自认状态,这样的人已经做出了工作、 上学或自我同一性其他方面的行为,但并没有积极 寻找同一性。
这四种同一性来源于对两个问题做“是或否” 两种回答的结合,
这两个问题是:
◎个体积极参与寻找同一性的活动吗?
◎个体已经确定自己的选择了吗(例如,对 价值观,对学校,对职业生涯,对他要成为 一个什么样的人,或者对自我同一性的其他 方面)?
※如果一个人在两个问题上都回答“是”,那么 他就处于同一性获得状态,这样的人已经找到了自 我同一性,并在此基础上做出了教育、职业或个人 行为的决定。
一般认为:
A
C
ABC理论认为
A
B
C
非理性想法
1.要求的绝对化(demandingness)这是非理性信念中 最常见的一个特征,从自己的主观愿望出发,认为某一事件 必定会发生或不会发生,常用“必须”(must)或应该 (should)的字眼,然而客观事物的发生往往不依个人的主 观意志所转移,常出乎个人的意料,因此怀有这种看法或信 念的人极易陷入情绪的困扰。 2.过份的概括化(overgeneralization)即对事件的评 价以偏概全,表现在一方面在自己的非理性评价,常凭自己 对某一事物所作的结果的好坏来评价自己为人的价值,其结 果常导致自暴自弃、自责自罪,认为自己一无是处,一钱不 值而产生焦虑抑郁情绪。另一方面对别人的非理性评价,别 人稍有差错,就认为他很坏,一无是处,其结果导致一味责 备他人,并产生敌意和愤怒情绪。 3.糟糕透顶(awfulizing)认为事件的发生会导致非常 可怕或灾难性的后果。这种非理性信念常使个体陷入羞愧、 焦虑、抑郁、悲观、绝望、不安、极端痛苦的情绪体验中而 不能自拔。这种糟糕透顶的想法常常是与个体对已、对人、 对周围环境事物的要求绝对化相联系的。
否;否
同一性扩散 缺乏方向 对政治、宗教、道德或职业问题不关心 做事情不问为什么 对其他人为什么要做那些事情不关心
2.我的身心健康
心理健康具体标准 (刘华山和姚本先)
智力发展正常; 理解自我,悦纳自我; 接受他人,善与人处; 正视现实,接受现实; 热爱生活,乐于工作; 能适当地表达情绪; 健全的人格; 心理行为符合年龄与性别特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