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初二物理期中试题(带答案)

初二物理期中试题(带答案)

初二物理期中试题(带答案)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每题2分,共40分)1.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大小:()A.和物体本身的重力大小有关B.和物体的体积大小有关C.和物体的密度大小有关D.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大小有关2.海滩上常见“车螺”与“刺螺”两种贝壳,“车螺”外壳光滑,“刺螺”外壳有很多刺,当不小心踩到“刺螺”上时会很痛,甚至伤脚,这图是因为踩“刺螺”时()A.压力变大 B.压力变小 C.压强变大 D.压强变小3.图3中的推土机有宽大的履带和锋利的土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宽大的履带是为了减小压力B.宽大的履带是为了增大压强C .锋利的土铲是为了减小压力D .锋利的土铲是为了增大压强4.英国《每日邮报》曾刊登了一组照片,如图4所示。

灰鹅在飞行途中突遇强风,这只灰鹅以飞行方向为轴线,横向转体180°,但头部依然保持着正常飞行时的姿态。

灰鹅转体的作用是迅速降低飞行高度,躲避危险,其原理是( )A .大气压强与高度的关系B .气体压强与体积的关系C .气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D .气体压强与温度的关系5.小明在玻璃杯内盛满水,杯口盖上一张硬纸片(不留空气),然后托住纸片,将杯子倒置或倾斜,水都不流出,纸片也不掉下(如图5示)。

对整个探究活动的分析正确的是( )A .探究的问题:大气压强有多大B .探究的假设:大气对各个方向都有压强C .探究的目的:研究水的重力与大气压力的关系转体前 转体后图5 图D.探究的结论:大气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6.如图所示,下列实验装置中属于连通器的是()7.如图7所示,在探究液体压强特点的过程中,将微小压强计的金属盒放在水中,下列做法能够使压强计U形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减小的是()A.将压强计的金属盒向下移动一段距离B.将压强计的金属盒向上移动一段距离C.将压强计的金属盒在原位置转动180°D.将压强计的金属盒放在同样深度的盐水中8.“094型”潜艇是我国自行研制的新一代“晋级”核动力潜艇,当它从深海中上浮而未露出水面的过程中,它受到海水的()A.压强减小,浮力不变B.压强和浮力都不变图图图10 C .压强减小,浮力减小 D .压强增大,浮力增大9.各种现象与其涉及物理知识之间的关系中,错误的是( )A .高原反应——大气压和海拔高度的关系B .飞机飞行时获得升力——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C .水下潜水艇能够上浮——液体的压强和深度的关系D .利用高压锅容易将饭煮熟——沸点和气体压强的关系10.工地上建筑工人常用如图10所示的小车运送重物,为了更省力, 应尽量( )A ..将重物放在A 处,手握在车把的中间B .将重物放在A 处,手握在车把的末端C .将重物放在B 处,手握在车把的中间D .将重物放在B 处,手握在车把的末端下列11.同一只鸡蛋先后放入甲、乙两杯不同浓度的盐水中,鸡蛋在甲杯处于悬浮状态,如图甲;在乙杯处于漂浮状态,如图乙。

初二物理期中试题及答案

初二物理期中试题及答案

初二物理期中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物体中,属于导体的是()A. 橡胶B. 玻璃C. 金属D. 陶瓷2.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A. 3×10^5 km/sB. 3×10^8 m/sC. 3×10^4 km/sD. 3×10^3 m/s3. 以下哪种物质的密度最大()A. 空气B. 水C. 冰D. 铁4. 以下哪种现象属于光的反射()A. 小孔成像B. 影子的形成C. 镜子中的像D. 日食和月食5. 以下哪种现象属于光的折射()A. 看水中的鱼比实际位置浅B. 影子的形成C. 光的直线传播D. 镜子中的像6. 下列哪种物质的熔点最高()A. 冰B. 铁C. 铜D. 铝7. 以下哪种物质的比热容最大()A. 水B. 铁C. 铜D. 铝8. 以下哪种物质的热值最大()A. 煤B. 汽油C. 木材D. 天然气9. 以下哪种物质的硬度最大()A. 橡胶B. 玻璃C. 金属D. 钻石10. 以下哪种物质的弹性最好()A. 橡胶B. 玻璃C. 金属D. 陶瓷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1. 电流的单位是安培,符号为_Ampe_。

12. 电压的单位是伏特,符号为_Vol_。

13. 电阻的单位是欧姆,符号为_Ω_。

14. 电功率的单位是瓦特,符号为_Wat_。

15. 电能的单位是焦耳,符号为_Jou_。

16. 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

17.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18. 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

19. 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20. 光的传播速度在真空中最快,为3×10^8 m/s。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21. 请简述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

答:串联电路中,电流只有一条路径,各用电器相互影响,不能独立工作。

并联电路中,电流有多条路径,各用电器互不影响,可以独立工作。

22. 请简述光的反射定律。

2024-2025学年人教版初二物理上册期中测试试题及答案

2024-2025学年人教版初二物理上册期中测试试题及答案

2024-2025学年人教版初二物理上册期中测试试题班级: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一、单选题(每题3分)1.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声音在真空中传播得最快B. 物体振动得越快,发出的音调就越低C. 市区内某些路段“禁鸣喇叭”,这是在声音传播的过程中减弱噪声D. “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答案:D2.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红外线具有较强的热效应,紫外线具有较强的荧光效应B. 光总是沿直线传播的C. 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实像D. 能从不同方向看清物体是因为发生了镜面反射答案:A3.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夏天,我们看到雪糕冒“白气”是一种汽化现象B. 冬天,窗户玻璃上的“冰花”属于凝华现象C. 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蒸发D. 秋天,草木上出现的霜是凝固现象答案:B4.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春天,河里冰雪消融,是升华现象B. 夏天,冰棍儿周围冒“白气”,是汽化现象C. 秋天,早晨花草上出现的小露珠是熔化现象D. 冬天,温暖的车内窗玻璃会变模糊,是因为车内水蒸气液化的缘故答案:D5.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夏天,刚从冰柜里拿出的冰糕周围冒“白气”是汽化现象B. 冬天,戴眼镜的人从室外进入温暖的室内镜片变模糊是液化现象C. 秋天的早晨花草上出现的小露珠,这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D. 冬天,池塘的水面上结了一层薄冰,这是凝固现象,需要吸热答案:BC二、多选题(每题4分)1.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多选,每选对一项得2分,共4分)A.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B. 声音的音调越高,响度就越大C. 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大D. “闻其声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答案:AD解析:A.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这是声音产生的基本条件,故A正确;B. 声音的音调与频率有关,响度与振幅有关,音调高响度不一定大,故B错误;C.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故C错误;D. “闻其声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因为不同人的音色不同,故D 正确。

初二物理期中试卷及答案

初二物理期中试卷及答案

初二物理期中试题2017.4(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注意:请考生答在答题纸上。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24分)一、选择题(每题4个选项中只有1个符合题意,每题2分,共24分) 1.下列数据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A .一个苹果质量约有1.5kgB .拿起两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是1NC .一名普通初中学生的重力约50ND .一本物理课本所受的重力大约是30N 2.如图所示,在一只气球上画一些小圆点,充气使气球不断膨胀,观察此过程中 各个小圆点之间的距离变化。

该实验是模拟 A .板块的运动 B .宇宙的膨胀 C .细胞的生长 D .分子的运动3.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十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并顺利入轨.宇航员在飞船里能实现下列哪项活动A .用拉力器健身B .可以在跑步机上跑步C .用弹簧测力计测物体的重力D .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4.通常情况下的原子与组成它的微粒中不显电性的是A .质子、中子B .整个原子、原子核C .整个原子、中子D .整个原子、质子 5.关于粒子和宇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温度为0℃,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停止B .汤姆生建立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C .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体系.太阳是银河系中的一颗恒星D .根据银河系的直径大约为8万光年,可知光年是时间单位6.如图所示,在粗糙程度相同的地面上,手推木块向右压缩弹簧;释放木块,木块沿水平地面向左运动;离开弹簧后,木块运动到某一位置停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压缩过程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B .木块在弹簧恢复原状过程中,所受弹力变大C .木块离开弹簧后,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变大D .弹簧恢复原状过程中,弹性势能变大7.航天技术专家用新型陶瓷制成防热瓦装在航天器的外表面,该新型陶瓷材料应具有的特点是 A .导电性好 B .熔点低 C .密度小 D .隔热性好8.自行车在我国是很普及的代步工具,从自行车的结构和使用上来看,它涉及了许多物理知识,对其认识错误的是A .轮胎做成圆形,有利于减小摩擦B .坐垫下有许多根弹簧,目的是利用它的缓冲作用以减小震动C .在车外胎、把手塑料套、脚踏板和刹车把套上都刻有花纹是为了减小摩擦D .车的前轴、中轴及后轴均采用滚动轴承以减小摩擦9.在足球场上,优秀运动员的脚踢在球的恰当的位置,球会划过一道弧线飞转过守门员而使球进入球门,这就是所谓的“香蕉球”。

初二物理期中测试题及答案

初二物理期中测试题及答案

八年级物理期中试卷(100分钟 100分)第一部分基础知识(共8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下列各小题中只有一个选项适合题意,请你将适合题意的选项字母填入下表中相应的空格内。

)1. 声音在空气、水、酒精、钢管这几种介质中传播时,传播速度最大的是A. 空气 B.水 C.酒精D.钢管2.我们教室里使用的40瓦日光灯管的长度最接近于下列数据中的哪一个?A. 1.8mB. 1.2mC. 0.5mD. 2m3. 钓鱼时不能大声喧哗,因为鱼听到人声就会被吓走,这是因为A.只有空气能传播声音 B.空气和水都能传播声音C.水不能传播声音 D.声音在任何条件下都能传播4. 要使水的沸点超过100℃,要A.将水量减少 B.将火烧旺C.给容器加密封盖子 D.将容器移到高山上加热5. 古诗:“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中的“乡音无改”主要是指没有改变A.音调 B.方言、土语C.音色 D.响度6. 饺子在水中煮,怎么煮也不会发黄变焦,而在油中炸,过一会儿就会发黄变焦,这是因为A.饺子在水中煮,温度不到100℃,饺子中的水分被蒸发B.饺子在水中煮,温度超过100℃,饺子中的水分被蒸发C.饺子在油中炸,温度超过100℃,饺子中的水分被蒸发D. 饺子在油中炸,温度不到100℃,饺子中的水分被蒸发7. 医生给病人检查时使用听诊器的目的是A.保持声音的音调B.保持声音的音色C.保持声音的频率D.减小声音的分散增大响度8. 战斗机在空中加油时的情景如图(1)所示,已知加油机的速度为800km/h,则此战斗机的速度是A.0B.等于800 km/hC.大于800 km/hD.小于800 km/h9. 纳米技术在研制电学材料、光学材料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纳米是下列哪一个量的计量单位?A.长度 B.体积 C.密度 D.速度10. 某同学在l00m赛跑中,用16s钟跑完全程,描述他赛跑快慢的正确叙述是A.他每秒跑的路程都是6.25m B.他跑到终点时的速度为6.25m/sC.他跑完50米所花时间为8s D.他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为6.25m/s11. 利用“干冰”可实现“人工降雨”,“干冰”撒到空中后它随即会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熔化 B.液化 C.升华 D.汽化12. 冬天我们常看见嘴里呼出的“白汽”,这实际上是 ( )A.水蒸气 B.二氧化碳气体C.小水滴 D.液态的二氧化碳13. 三个完全相同的量杯中盛有水,将质量相同的铝块、铁块、铜块( )分别放入三个量杯中,液面恰好相平,原来盛水最少的量杯是A.放铝块的量杯 B.放铁块的量杯C.放铜块的量杯 D.原来盛水一样多14. 使用已调好的托盘天平来称量物体的质量时,若指针偏右,这时应A. 在盘中加砝码B. 在盘中减砝码C. 向右移游码D. 向左调平衡螺母15.vA B 图2 C D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6. 一头牛和一只羊的声音比较,音调高的是,响度大的是。

初二物理期中试卷及答案

初二物理期中试卷及答案

初二物理期中试卷及答案A卷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6分)1、日常生活中我们常说声音“震耳欲聋”,这是指它的___ _____很大;我们能够辨别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是由于它们的_____ ___不同.2、“无声手枪”是在处减弱噪声的;放鞭炮时,用棉花塞住耳孔,这是在处减弱噪声的;在马路和住宅间植树造林,这是在中减弱噪声的。

3、科学考察工作者通过测量声波从海面上向海底垂直发射再返回海面的,能够准确地测出海底某处的深度;我们利用这种方法(填“能”或“不能”)用来测量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

4、温度是反映物体___ ___的物理量,常用温度计是利用__ _ _的性质来测量温度的。

6、如图所示是两种物质熔化或凝固的图线。

由图线可知:属于晶体物质的是__ __(选填“甲”、“乙”,下同);处于凝固过程的物质是___ __。

11、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各种色光,这是光的现象.将三种色光适当混合能产生其它任何色光,这三种色光分别是光、光和光.12、遥控器发出的不可见光线是 ,验钞器荧光管发出的不可见光是。

实验探究遥控器发出光线是否存在,可用(选填“温度计”、“钞票”或“秒表”)。

13、 2005年春节晚会上,一群风华少女用精美绝伦的舞蹈把我国佛文化中的"千手观音"演绎得淋漓尽致,给人以美的熏陶,善的启迪。

(1)如图所示,观众看不见邰丽华(领舞者)身后站着的其她舞蹈者,这是因为光的的缘故。

(2)佛光普照,梵音如丝,聆听脱俗乐音,我们能分辨出究竟是何种乐器在发声,因为不同的乐器发声,其是不同的。

(填“音调”、“音色”或“响度”)(4)聋哑少女听不清声音,她们是如何感知音乐节奏的?训练中,技术人员通过加大音量,使音箱、舞台,从而使靠在音箱上或站在舞台上的聋哑少女感觉到音乐节奏的变化。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34分)1、下列实验活动中,不能探究声音的产生或传播条件的是……………………()A、观察蟋蟀翅膀在摩擦振动时,能听到清脆的声音B、扬声器播放音乐时,放些纸片在纸盆上,看到纸片不断跳动C、打雷时,先看到闪电,几秒钟后才听到远处的雷声D、把一个收音机用塑料袋密封后浸没在水中,仍能听到播音2、医生用听诊器能够清楚地听到病人胸腔内的声音,是因为听诊器可以……()A、提高声音的音调B、减少声音的分散,提高响度C、降低声音的音调D、增强音色4、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人说悄悄话时,声带一般是不振动的B.垂钓人的说话声会吓跑要上钩的鱼,说明水能够传声C.街道上显示噪声等级的装置可以消除噪声D.利用“B超”对孕妇进行常规检查时,不能向孕妇体内发射超声波15、谁也没有我跑得快!我是……………………………………………………( ) A .高速奔驰的磁悬浮列车 B .高空翱翔的超音速战机 C .让万物生长的阳光D .把“神六"送上天的“长征”运载火箭16、张强同学在硬纸板上穿一个小洞,通过小洞向外看。

初二期中物理试题及答案

初二期中物理试题及答案

初二期中物理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A. 3×10^8 m/sB. 3×10^5 m/sC. 3×10^6 m/sD. 3×10^7 m/s答案:A2. 以下哪个选项是正确的温度单位?A. 摄氏度B. 华氏度C. 开尔文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3. 一个物体的质量是2千克,受到的重力是:A. 19.6 NB. 9.8 NC. 20 ND. 2 N答案:A4. 以下哪个现象不是光的折射?A. 彩虹B. 透镜成像C. 影子D. 水下物体看起来位置偏移答案:C5. 以下哪种物质是导体?A. 橡胶B. 玻璃C. 金属D. 陶瓷答案:C6.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大约是:A. 340 m/sB. 34 m/sC. 3400 m/sD. 340 km/s答案:A7. 以下哪个单位是功率的单位?A. 焦耳B. 瓦特C. 牛顿D. 帕斯卡答案:B8. 以下哪个选项是正确的密度单位?A. kg/m^3B. kg/m^2C. m^3/kgD. kg/m答案:A9. 以下哪个选项是正确的能量单位?A. 焦耳B. 牛顿C. 帕斯卡D. 瓦特答案:A10. 以下哪个选项是正确的电流单位?A. 安培B. 伏特C. 欧姆D. 瓦特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光年是______的单位。

答案:距离2. 物体的内能与物体的______有关。

答案:温度3. 物体的惯性大小与物体的______有关。

答案:质量4. 电流的单位是______。

答案:安培5. 电压的单位是______。

答案:伏特6. 电阻的单位是______。

答案:欧姆7. 电功率的单位是______。

答案:瓦特8. 光在空气中的折射率接近______。

答案:19. 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______。

答案:快10. 温度升高,物体的体积会______。

初二物理期中试卷及答案

初二物理期中试卷及答案

初二物理期中试卷及答案不断努力学习才能丰富自己的知识,初二物理期中考试即将到来,同学们要如何准备复习呢?接下来是店铺为大家带来的初二物理的期中试卷及答案,供大家参考。

初二物理期中试卷题目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题2分,共24分)1. 小明同学一次在家看妈妈做油炸薯条时,发现有些薯条炸焦了,他联想到平时在水中煮食物时,只要水不干,食物就不会焦,他是一个爱动脑筋的人,他认为可能是油沸腾时的温度比水高,所以容易把食物炸焦.从科学探究的角度分析,小明的认为这个步骤是科学探究中的哪个步骤A.提出问题B.作出猜想C.设计实验D.分析实验,得出结论2. 如图所示,宇航员在空间站内可直接对话,但是,在空间站外面工作时,必须借助无线电通讯设备才能进行通话,原因是A.太空中噪声太大B.用通讯设备对话方便C.空间站外是真空,不能传声D.声音只能在地面附近传播3. 一场大雪过后,人们会感到外面万籁俱寂,究其原因你认为正确的是A.可能是大雪后,行驶的车辆减少,噪声减小B.可能是大雪蓬松且多孔,对噪声有吸收作用C.可能是大雪后,大地银装素裹,噪声被反射D.可能是大雪后气温很低,噪声传播速度变慢4. 如图所示,小明将悬挂的轻质小球紧靠音叉,用小锤轻敲和重敲音叉时,小球弹开的角度不同.比较角度的大小是为了探究A.声音产生的原因B.响度和振幅的关系C.音调和频率的关系D.声音的传播是否需要时间5. 如图所示是我们经常看到的禁鸣标志,请你在下列方法中,选出与这种控制噪声的方法相同的是A.在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B.在道路旁设置隔声板C.工人戴上防噪声耳罩D.上课时关闭教室的门窗6.2015年6月1日晚,“东方之星”客轮在长江水域监利段发生翻沉,客轮倒扣在江面上.为了尽快救出被困者,搜救队员用铁锤敲击露在水面的船体并将耳朵贴在船体上听.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敲击船体是为了使铁锤振动发声B.敲击船体是因为声音只能在固体中传播C.贴在船体上听是为了听到求救的超声波信号D.贴在船体上听是利用固体传声效果比气体好7. 为改变过度依赖激素促进植物生长的种植状态,江南农科所着手研究利用夜间光照促进植物生长的技术.对于绿色植物而言,下列颜色的灯光照明中,效能最低的是A.绿光B. 红光C.蓝光D.黄光8. 下图所示四个实例中,与“雾凇”形成的物态变化相同的是9. 在亚丁湾海域,我国海军护航编队使用“金嗓子”(又名“声波炮”)震慑海盗.它的声波定向发射器外观类似喇叭,能发出145dB以上的高频声波,甚至比喷气式飞机引擎的噪声还要刺耳.根据以上信息,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声波具有能量B.声波定向发射器喇叭状外观可以减少声音的分散,从而增大响度C.使用“金嗓子”时,护航官兵佩戴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D.“金嗓子”发出的声波是次声波10. 医院杀菌用的紫外线灯,看起来发着淡紫色的光,其原因是A.灯管在发出紫外线的同时,还发出少量的紫光和蓝光B.其实那灯不是紫外线灯,因为紫外线灯是看不见的C.该灯管发出的紫外线和太阳中的紫外线不同,前者是紫色的,后者是看不见的D.上述说法都是错误的11. 夏天小丽将冰水和热水分别注入常温下的两只透明烧杯中,如图所示,一会儿发现两只烧杯的杯壁上都有一部分出现小水珠,变得模糊了.针对这一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两杯都在内壁出现了水珠B.甲、乙两杯都在外壁出现了水珠C.甲杯的内壁出现了水珠,乙杯的外壁出现了水珠D.甲杯的外壁出现了水珠,乙杯的内壁出现了水珠12. 制取合金常用的方法是将两种或多种金属(或非金属)加热到某一定温度,使其全部熔化,再冷却成为合金.根据表中的数据判断(其他条件均满足),下列合金不宜采用上述方法制取的是A.铁——铜合金B.钠——铝合金C.镁——铁合金D.铁——铝合金二、填空题(本题共10小题,每空1分,共28分)13. 温度一定时,声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 的(选填“相同”或“不同”).图中蒙住双眼的小王能辨别周围同学的声音,这是因为不同人声音的▲ 不同,同时还可以根据声音的▲ 来大致判断周围同学离他的远近.(均选填“响度”、“音调”、“音色”)14. 点燃的蜡烛、发光的水母、太阳、月亮,其中不是光源的有▲ .太阳能热水器在阳光照射下能使水温升高,说明光具有▲ .15. 2015年5月9日我国多地出现日晕奇观,如图所示为日晕的景象.这种天象形成的重要原因是阳光通过无数小冰晶后发生了色散,其中各色光按红、橙、黄、▲ 、蓝、靛、紫的顺序依次排列,说明了太阳光是▲ (填“单色光”或“复色光”).16. “做一做”:对着手背吹气、哈气,你的感觉是吹气时手背较▲ (选填“冷”或“热”),这是因为吹气加快了手背表面空气的流动,使手背上的水分▲ 加快,且需▲ (填“吸热”或“放热”),所以出现了刚才的感觉;而哈气是因为哈出的热气温度高于手背的温度,水蒸气遇冷▲ 成小水珠,并且▲ (填“吸热”或“放热”),所以产生了不同的感觉.17. 如图为色光三原色的示意图,图中区域1应标▲ 色,区域2应标▲ 色.18. 发生地震、台风时,常伴随有▲ (超声波/次声波)的产生.频率高于▲ Hz的声音叫做超声波.19. 深秋,为避免树上的桔子在夜间气温骤降时被冻伤,果农经常在傍晚给桔子树喷水,这是利用了水在▲ 时(填物态变化名称),放出热量,使桔子不被冻伤. 此外,果农家中使用的液化气是用▲ 方法使气体液化的.20. 海洋动物质量越大,其叫声越是有力而低沉,即响度较▲ ,音调较▲ .甲、乙两曲线为科考船声纳系统收录的500kg的海豚和100t的蓝鲸叫声的波形图,其中,▲ (填“甲”或“乙”)是海豚发出的.21. 如图所示,相同的瓶子里装入了不同的水量,用棒敲击瓶子时,可发出不同的音调.那么发声体是▲ ,发出的声音音调从左至右是依次▲ (填“升高”或“降低”)的.向保温瓶注水时,听到的声音是通过▲ 传播到人耳的;随着注水增多,听到声音的音调会▲ (选填“变高”、“变低”或“不变”).22. 有一种能反映空气水蒸气含量的装置叫做干湿泡温度计,它是由两个相同的温度计并列制成的,其中一个温度计被湿布包起来了,两个温度计的读数不一样,湿泡温度计的读数较▲ (填“高”或“低”),这是由于湿布中的水在▲ 时要吸热,在一定温度下,两个温度计读数的差别越小,表示空气中的水蒸气含量越▲ (填“多”或“少”).三、解答题(本题共8小题,共48分.)23.(4分)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小明和小丽一起做了几个实验:小明把手放在喉咙处,大声讲话,感觉喉头振动了;小丽把发声的音叉放在水中,可以激起水花.(1)通过对上面实验现象的分析,你能得到的结论是:▲ .(2)小华同学用手敲鼓,鼓面发出响声,但是他看到鼓面几乎没有什么变化.于是他将碎纸屑放在鼓上,通过碎纸屑的振动反映鼓面的振动,这种研究方法叫做▲ .(填“转换法”或“控制变量法”)(3)小明、小丽等同学在探究上述问题之后,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声音是怎样从发声物体传播到远处的?针对这一问题,他们经过认真地思考,提出了两种猜想:①声音要传播出去,需要别的物质做媒介;②声音要传播出去,不需要什么物质做媒介.究竟哪一种猜想是正确的呢?小明他们进行了如图的实验:接通瓶中的手机,随着向外不断抽气,发现手机铃声越来越▲ (填“大”或“小”).由此现象可以推得猜想▲ 是正确的.24.(4分)为了探究水蒸发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小明同学在3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各滴一滴质量和面积相同的水,放在同一地方.第一块自然蒸发,如图a所示;对第二块玻璃板进行加热以提高水滴的温度,如图b所示;对第三块用风扇吹风以加快水滴上方空气流动速度,如图c 所示.三次水滴蒸发所用的时间分别为t1、t2、t3,且t1>t2、t1>t3.(1)比较图a和b可知:质量、面积和▲相同的水,▲ ,水蒸发越快.(2)比较图a和c可知:质量、面积和▲ 相同的水,▲ ,水蒸发越快.25.(5分)如图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在光屏上会形成一条彩色光带,这种现象叫光的色散.(1)在该实验中,小明在测量不同色光区域的温度时,发现温度计放在▲ (选填“A”或“B”)的外侧时温度计示数上升得较快,说明在这一区域有一种看不见的光,这种光叫▲ ,其主要特性是▲ 效应.(2)如果在暗室进行该实验,并在三棱镜与白屏之间放置一块红玻璃片,则白屏上将见到▲ 色光.若移走红玻璃片,在白屏上贴满绿纸,则屏上将呈绿色和▲ .26.(6分)温度计的使用:(1)按照温度计的使用步骤,下面的操作次序依次为▲ .a. 取适当的温度计b. 估测被测物体的温度c. 让其与被测液体接触一定的时间d. 让温度计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e. 观察温度计的示数(2)上图为某同学用温度计测量温水的温度时的情景,指出他操作中的两处错误:① ▲ ;② ▲ .(3)图甲温度计的分度值为▲ ℃,那么甲的示数是▲ ℃,乙的示数是▲ ℃.27.(9 分)以下各图是我们在课堂上完成的一些实验.(1)钢锯条以如图甲所示方式紧压在桌面上,拨动伸出桌面的一端,锯条会发出声音.改变锯条伸出桌面的长度,用相同的力再次拨动,发出声音的▲ 会改变(选填“响度”或“音调”).如果钢锯条发声的频率是40Hz,则它在1min的时间里振动了▲ 次.(2)如图乙所示,用酒精灯对烧瓶加热一段时间后,瓶中水量减少,这是由于水▲ 造成的(填物态变化名称);而上方金属上出现水滴,这是由于金属盘的温度▲ ,使水蒸气发生▲ 而形成的.(3)如图丙对碘锤缓慢加热,会看到碘锤内充满▲ ,停止加热,会看到锤内壁和顶部出现▲ .依据▲ 现象,判断这种物态变化是固态和气态之间的直接变化.停止加热,温度降低,碘蒸气才能凝华,说明凝华时需要▲ 热.28.(5分)小华利用图甲所示装置对 100g冰加热,他每隔相同时间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并观察物质的状态.图乙是他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的温度—时间图像,根据图像可知:(1)冰属于▲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2)在BC阶段物质处于▲ 状态(选填“固体”、“液体”或“固液共存”);此过程中要吸热,温度▲ .(3)回忆在夏日做上述实验,装有碎冰的烧杯直接放置在空气中,不用酒精灯加热.这样做,好处是▲ (该空2分).29.(6分)微风吹过,金属管风铃发出悦耳的声音.小明想探究管子发出声音振动的频率与长度、直径的关系.他选取了材料与管壁厚度都相同、长度和直径都不同的三根直管,将它们用细线悬挂,敲击后,测出各自发出声音的频率,数据如下表:编号长度/cm 直径/cm 频率/Hz1 20 1.5 21312 30 2.0 12843 50 2.5 656(1)敲击金属管时,声音是由金属管▲ 产生的,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金属管,则金属管发出声音的▲ 将不同.(2)三根管中音调最低的是▲ 号管.(3)根据表中数据,能否得出“管子发出声音的频率随长度、直径的增大都会减小”的结论?请说明你的理由.答:▲ (能/不能); 理由:▲ .(4)如果想得出管子发出声音振动的频率与长度、直径的关系,则需再增加一根长度和直径分别为▲ cm的金属管.30.(9分)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中(1)为完成本次实验,由表中的数据表明,他们选用的温度计的测温物质应为▲ .(2)当他们将温度计刚插入热水中时,温度计的管壁模糊,很难看清示数,原因是▲ .测温物质凝固点/℃ 沸点/℃水银 -39 357酒精 -117 78(3)小明在帮助老师准备实验时,发现开水倒入烧杯后,温度很快就降到了如图甲所示.于是他先点燃了酒精灯给水加热,待同学们到来时再熄灭一会儿,他的做法是为了▲ .(4)小明用图乙所示的装置给水加热,在安装此装置时,应先固定▲ (铁圈M或铁夹N)位置;确定当温度达到90℃时开始记录数据.在看到水沸腾现象后,小明就立即熄灭酒精灯停止实验.在评估与交流环节,同学们认为小明的实验仍存在不足,并对水沸腾后小明还应进行的实验操作提出了一些建议,其中正确的是( ▲ )(该空2分)A.调大酒精灯火焰,继续加热直到水温达到100℃B.撤掉烧杯上的纸板,继续加热直到水温达到100℃C.撤去酒精灯,继续观察温度计的示数,记录数据D.继续用酒精灯加热几分钟,观察温度计的示数,记录数据(5)小明用图乙所示的装置给水加热直至水沸腾,所作“温度---时间”图象如图丙a,由图象可知,水沸腾时需要▲ ,温度▲ .(6)小强实验时去掉图乙烧杯上方的盖子,在水的质量、加热条件不变时,他所作的实验图象应该是图丙中的▲ (选填“a”、“b”或“c”).初二物理期中试卷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题2分,共24分)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B C B B A D A B D A D C二、填空题(本题共10小题,每空1分,共28分)13. 不同音色响度 14. 月亮能量15. 绿复色光 16. 冷蒸发吸热液化放热17. 白蓝 18. 次声波 2000019. 凝固压缩体积 20. 大低乙21. 瓶子降低空气变高 22. 低蒸发多三、解答题(本题共8小题,共48分.)23.(4分)(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转换法 (3)小①24.(4分)(1)水面上方空气流动速度温度越高(2)温度水面上方空气流动速度越快25.(5分)(1)A 红外线热 (2)红黑26.(6分)(1) badce (2)温度计玻璃泡碰杯底了读数时眼睛斜视了(3)0.1 36.7 -327.(9分)(1)音调 2400 (2)汽化低液化(3)紫色碘蒸气固态碘整个过程没有液态碘出现放28.(5分)(1)晶体 (2)固液共存不变(3)升温慢(1分),便于记录温度(1分)29.(6分)(1)振动响度 (2)3 (3)不能长度和直径都不相同没有控制变量(4)(20,2)或(20,2.5)或(30,1.5)或(30,2.5)或(50,2)或(50,1.5)30.(9分)(1)水银 (2)热的水蒸气遇到冷温度计玻璃管液化成水珠附着在上面(3)提高水的初温 (4)M D(2分) (5)吸热不变 (6)b。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爱奋斗暑期物理测试卷(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前的字母填写在下面的表格内,每小题3分,共30分)
1.在唱歌时,演员发出的每个音的音调不同,这是因为发音时声带振动的()
A.频率不同B。

振幅不同C.频率和振幅都不同 D.响度不同
2.关于老牛叫的声音和蚊子发出的声音相比较,说法正确的是()
A.老牛的音调高,响度大
B.老牛的音调低,响度大
C。

老牛的音调低,响度小
D.老牛的音调高,响度小
3.医生借助听诊器为患者诊病是因为( )
A.听诊器能改变发声体振动的频率,使传入人耳的声音音调变高
B.听诊器能改变发声体振动的振幅增加,使传入人耳的声音响度变大
C。

听诊器能改变听者与发声体之间的距离,使传入人耳的声音响度更大些
D.听诊器能减小声音的分散,使传入人耳的声音响度更大些
4。

下列事例中,不是利用声音传递信息的是( )
A.隆隆的雷声预示着一场大雨的到来 B.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确诊
C.比赛场上发令员的枪声D.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5。

下列叙述中用到了与图所示物理规律相同的是()
A.“海市蜃楼”B.“杯弓蛇影”
C.“凿壁偷光” D。

“立竿见影”
6。

下面一些关于控制噪声的措施所能起到的作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摩托车安装消声器是为了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B.在城市中禁鸣汽车喇叭是为了阻断噪声的传播
C.体育馆、剧院的内墙要用吸音材料来装饰是为了防止噪声产生
D。

在飞机旁工作的人员要佩带有耳罩的头盔是为了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7.下列有关光的现象中,正确的说法是( )
A。

小孔成像说明了光沿直线传播
B.汽车在夜间行驶时,应打开驾驶室里的灯
C.人在照镜子时,总是靠近镜子去看,其原因是靠近时,平面镜所成的像会变大
D.红外线具有较强的荧光效应
8.下列成语所反映的情景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A.镜花水月B.坐井观天ﻩﻩﻩC.海市蜃楼ﻩD.立竿见影9.眼睛能看到书上的字,是因为()
A.白纸和黑字分别发出白光和黑光进入人眼 B.白纸和黑字分别反射白光和黑光进入人眼
C.白光照在书上,白纸反射白光,黑字不反光 D.眼睛发出的光照在书上
10.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错误
..的是( )
A。

诗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B。

两名宇航员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是因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C.发出较强声音的喇叭能使它前面的烛焰“跳舞",说明声音具有能量
D。

听不同乐器弹奏同一首歌曲时能分辨出所用乐器,是利用了声音的音色不同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计30分).
14.老师讲课时的声音是通过____________传播到我们的耳朵的,一些失去听觉的
人可以利用____________来听声音,据说音乐家贝多芬耳聋后,就是用牙咬住木棒顶在钢琴上听自己的演奏声.
15.太阳光照在平静的水面上,微风吹来,波光粼粼,这是光的____________现象;我们在教室的各个方向都能看到黑板上的字,这是光的____________现象;透过厚簿不均匀的玻璃看室外的电线,会看到电线粗细不均匀且弯弯曲曲,这时产生的是光的____________现象。

16.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在竖起的玻璃板前后备放一支蜡烛,对着玻璃板既可看到前面蜡烛在玻璃扳后所成的像,这是光的____________形成的像.同时又可看到放在玻璃板后的蜡烛,这是光的____________形成的像。

(请填写“反射”或“折射”)
17。

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在白屏上形成一条彩色的光带,颜色依次是红、橙、黄、绿、蓝、靛、紫,这就是____________现象;彩色电视画面的颜色是由____________三种色光合成的.
18、人的眼睛相当于一个照相机,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的 ,物体在视网膜上
成一个、的像。

现在我市学生很多不注意用眼保健,以致近视眼越来越多,近视时就如下图中的,而矫正后则变为图中的。

甲乙丙丁
三。

作图题(每题6分,共24分)
19.如下图所示,小明通过一平面镜看到了桌子下面的小球.下图中画出了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但未标出光的传播方向。

请在图中先用箭头标出光的传播方向,然后根据光的反射定律画出平面镜。

20.如下图所示,根据光的折射情况,在虚线框内填上适当的透镜。

21.画出图中入射光线AO的反射光线.
2 1 22题
22。

做出光从A到S的光路图
三、综合题(共计16分)
23、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很多厂商一改过去“酒香不怕巷子深”的观点,纷纷为自己的产品
做广告,但有些广告制作却忽视了其中的科学性。

如图19所示的广告中有一处科学性的错误,请你找出来,并简要说明它违背了什么物理原理或规律。

图中错误是
它违了。

24、为了验证“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小华设计了一套巧妙的实验
装置:在广口瓶内用线吊起爸爸的手机,线的末端固定在瓶口的软
木塞上,瓶内的空气可由瓶口的玻璃管抽出,如图2所示。

(1)在没有抽气时,小华用家里的电话拨打手机,他(选填“能”或“不能”)听见手机铃声。

(2)当小华尽量抽尽瓶中的空气后,再拨打手机,他听到的手机铃声的情况是:。

(3)通过以上两次实验的对比,小华得出的结论是. 25。

1kg水化为冰后,体积变化了多少?(水密度,冰密度已知)(6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