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句式翻译
高考语文:文言文固定句式翻译

6.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学习并且不断温习,不是件高兴的事吗? 7.徐公何能及君也?/何可胜道也哉? 徐公怎么比得上你? 怎么能够说得完呢? 8.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 君臣间的关系,怎么能废弃呢? 9.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一个人树立志向,难道还不如四川边境的这个和尚吗?
10.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卖炭得到钱作什么用?为了身上穿的衣裳和嘴里吃的食
物。 11.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何以为计?/何以知之? 孔文子凭什么被称为“文”?
用什么作为方法? 凭什么知道它? 12.未辞也,为之奈何?/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还没告辞,对此该怎么办? 为什么搜刮财宝时连一分一厘都不放过,挥霍起来却 如同泥沙呢?
5.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还是(抑或)探究他的成败的过程,都出自人为的
原因吧?
6.其信然邪?其梦耶?其传之非其真邪? 难道确实是这样吗?还是做梦呢?还是传信的弄 错了真实情况呢?
成名反复自言自语,这莫不是(恐怕是)向我暗示 捕捉蟋蟀的地方吧?
你们恐怕不免穷困吧? 3.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无乃尔是过与?
长途行军,军队疲劳且精力已尽,远方的国主已经做 好了防备,(这样做)恐怕不可以吧?
恐怕该责备你吧?
4.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如今士大夫们的见识竟反而不如他们(指巫
虞姬啊虞姬,我可把你怎么办呢?
6.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吾孰与徐公美? 你们看廉将军与秦王相比,谁更厉害? 我和徐公比,谁更美呢?
文言文固定句式及翻译

文言文,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语言精炼、意蕴深远,常用固定句式表达特定含义。
以下列举几种常见的文言文固定句式及其现代汉语翻译,以供参考。
一、判断句1. 例句:此乃吾之宝也。
翻译:这是我的宝贝。
2. 例句:刘备,天下枭雄也。
翻译:刘备是天下的一代枭雄。
二、疑问句1. 例句:尔知之乎?翻译:你知道吗?2. 例句: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翻译:如何解除忧愁?唯有杜康酒。
三、感叹句1. 例句:悲哉!人生如梦。
翻译:悲哀啊!人生如梦。
2. 例句:壮哉!我中国少年。
翻译:伟大啊!我们中国的年轻人。
四、条件句1. 例句: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翻译:行善得道的人,会得到很多帮助;行恶失道的人,会得到很少帮助。
2. 例句: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翻译:不积累小步,就无法达到千里之远。
五、因果句1. 例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翻译:天地运行不息,君子应自强不息。
2. 例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翻译:国家的兴衰,每个普通人都负有责任。
六、并列句1. 例句:仁者见之而思,智者见之而行。
翻译:有仁德的人见到它就会思考,有智慧的人见到它就会行动。
2. 例句: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翻译:不得志时就修养自己的品德,得志时就使天下人都得到好处。
七、省略句1. 例句:吾欲与汝同往。
翻译:我想和你一起去。
2. 例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翻译:你难道没看见黄河之水从天上流下来,奔流到海就再也回不去了吗?以上仅为文言文中常见的一些固定句式及翻译,希望能对大家学习文言文有所帮助。
在学习过程中,要多加练习,逐渐掌握这些固定句式,提高文言文阅读和翻译能力。
文言文固定句式

7、有……者 译为“有个……人” 例、邑有成名者,操童子业,久不售。
8、如何、奈何、若何
译为“把……怎么办呢”“对……怎么样 呢”,如果之间没有插入名词、代词和词 组,则译为“怎么,怎么样,怎么办” 例:王曰:“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
文言固定句式
文言文的固定句式 (1)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 译:我日夜盼望将军到来,怎么敢反叛他呢! (2)岂可一切拘以定月哉? 译:怎么可以一切以固定的时间来限制呢? (3)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译:赵王难道会因为一块和氏璧的缘故欺骗秦王吗? (4)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 译:相如虽然愚劣无用,难道会害怕廉将军吗?
(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2)(项伯)孰与君少长? (3)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8.“....孰与....”“.... ,孰与(孰若) ....” 这是一种用来表示比较、选择关系并带有疑问语气的 固定句式。当比较对象与被比较对象同时出现时,可译 为“....和(同、跟) ....相比,谁(哪个、哪样) ....”。 当 比较内容根据上下文省略,仅剩下比较的对象时,可译 为“....和(同、跟) ....比起来怎么样”或“....比....怎么 样”。
过去周朝有个人,(一生)多次求官没有得到君主赏识, (直到)年老鬓发斑白,(这天)在路上哭泣。有人问道: “您为什么哭泣呢?”他回答说:“我几次谋官都得不到赏 识。现在自己伤心已经年迈,失去机会了,因此伤心地落 泪。”那人又问:“您为什么一次都得不到赏识呢?”他回 答说:“我少年时苦读经史,后来文才具备,试图求官, 不料君王却喜欢任用老年人。这个君王死后,继位的君王 又喜欢任用武士,我改学武艺,谁知武功刚学成,好武的 君王又死去了。现在新立的君王开始执政,又喜欢任用年 轻人,而我的年龄已经老了,所以终生不曾得到一次赏识, 未能做官。”
固定句式翻译方法[摘要]
![固定句式翻译方法[摘要]](https://img.taocdn.com/s3/m/183ac9f3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9fb3950.png)
固定结构翻译一、表陈述语气⒈⑴“有以”:“有用来……的办法”。
例: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⑵“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
例:故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⒉⑴“有所”:“……有什么……”。
例: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
⑵“无所”:“……没有什么……”。
例:今入关,财务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
⒊“何以”:“凭什么”“依据什么”。
例:臣舍人相如止臣曰:“君何以知燕王?”。
⒋“……所以……”:“……的原因(缘故)”“……的方法(根据)”“用来……的(方法、人等)”。
例: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⒌“以为”“以……为”:“认为”“把……当作……”“用……做……”。
例:①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
②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⒍“比及”:“等到……的时候”。
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⒎“以……故”:“因为……的缘故”。
例: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耶。
⒏“以故”:“因此”。
例: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
⒐“是以”:“这因为”。
例: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⒑“谓……曰”:“对……说”。
例:因人谓突厥曰:“士卒何罪过,今杀之?但当各遣一壮士决胜负耳。
”二、表判断语气⒈“唯(顾、直)……耳”:“只是……罢了”。
例:①此唯师心自用耳。
②顾未有路耳。
③直好世俗之乐耳。
⒉⑴“……之谓……”:“说的就是……啊”“这就叫……啊”。
例:此之谓失其本心。
⑵“其……之谓(也、矣、乎)……”:“大概说的就是……吧”“大概这就叫……吧”。
例:①其李将军之谓也。
②其是之谓乎。
⒊“不亦……乎”:“不是……吗?”。
例: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三、表委婉推测语气⒈“得无……乎(耶)”:“恐怕……吧”。
例:①若辈得无苦贫乎。
②得无教我猎虫所耶。
⒉“其……乎”:“大概……吧”。
例: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⒊“无乃……乎(欤)”“毋乃……乎”:“恐怕……吧”“只怕……吧”。
例:①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②无乃尔是过欤。
2020文言文固定句式典例翻译

文言文固定句式典例翻译1.“不亦……乎”连用,表反问,语气比较委婉,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不是……吗?”例1:求剑若此,不亦惑乎?(《吕氏春秋·察今》)【译文】像这样求剑,不是糊涂吗?2.“不为……乎”连用,表反问,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不算是……吗?”例2: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列子·汤问》)【译文】这不算是远的小而近的大吗?3.“不……则”“不……即”连用,表选择,相当于现代汉语“不是(这样),就是(那样)”。
例3:战者,必然之势也,不先于我,则先于彼,不出于西,则出于北。
(苏轼《教战守策》)【译文】发生战争,是必然的趋势,不是从我方发动,就是从敌方发动,不是在西边发生,就是在北边发生。
例4:方春,百姓不耕即蚕,隙不可夺。
(孙樵《书何易于》)【译文】正当春季,老百姓不是耕种就是养蚕,一点时间也分不出来。
4.“非……而……”连用,表判断,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不是……却”。
例5:非字而画。
(《促织》)【译文】(纸片上面)不是写的字,而是画的画。
5.“非惟……抑亦”连用,表递进,相当于现代汉语“不只……而且”。
例6: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陈寿《隆中对》)【译文】不只是时机好,而且也是人的谋划得当啊。
6.“庸……乎”连用,表疑问,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哪里(怎么)……呢?”例7:吾师道也,夫庸之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韩愈《师说》)【译文】我学的是道理,哪里管他的年岁比我大还是小呢?7.“如何(何如)”“奈何”“若何(何若)”连用,表询问或商量的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怎么样(的)”“为什么”“怎么”等。
例8: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廉颇蔺相如列传》)【译文】拿了我的璧玉,不给我城,怎么办?例9:非国家之利也,若何从之?(《左传o襄公二十六年》)【译文】(对楚国作战)不是从国家利益的角度来考虑,为什么要听从这种主张呢?8.“如(奈、若)……何”连用,表询问,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对……怎么样'、'把……怎么样'。
(完整版)常见文言固定句式

常见固定句式及其翻译固定句式也叫固定结构,它的语法特点就是由一些不同词性的词凝结在一起,固定成为一种句法格式,表达一种新的语法意义,世代沿袭,约定俗称,经久不变。
这些固定结构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一、表示某种语气的固定结构1.表判断语气。
(1)常见的有“无以”“所以”或“者…也”等。
①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荀子·劝学》②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李密《陈情表》“无以”相当于“没有用来…的办法”。
③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韩愈《师说》“所以”相当于“是用来…的”。
④亚父者,范增也。
——司马迁《鸿门宴》⑤非我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韩愈《师说》“者…也”表判断是常见的,还有“者也”连用等,例句很多,不再赘述。
(2)“……之谓也”(用在句末,表示总结性判断的固定结构,又是宾语前置的结构。
)—般译为:“说的就是……”或“大概说的就是……吧”。
“……之谓……”(用在句中,宾语在“谓”的后边,这里的“之”是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叫作……”、“……称作……”、“……认为……”、“……说……”。
①“诗云:‘他人有心,子忖度之。
’——夫子之谓也。
”——译文:“《诗》里面讲过:‘别人有想法,我能猜中它。
’——(这话)说的就是夫子您这样的人。
②“野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译文:"俗语说:'知道了很多道理,自以为没人能赶上自已了。
'这说的就是我呀。
”③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译文:百姓认为我吝啬,看来是理所当然的了。
④此之谓失其本心。
(孟子《鱼我所欲也》)译文:这叫作失去了他的羞耻之心。
2. 表疑问语气。
表疑问语气的固定句式比较多,常见的有:(1)如……何、若……何、奈……何;中间可插入名词代词和短语,可译为“把……怎么样”“对……怎么办”“怎样对付(处置、安顿)。
例句: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译文:凭您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2)“如何(何如)”、“若何”、“奈何”连用,表询问或商量的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怎么样”“为什么”“怎么”等。
固定句式用法及翻译

• 8、(1)……孰与…… 表示比较和选择取舍的固定结构。 只表示比较时,可译为“与…… 相比,谁(哪一个)更……”。 • ① 吾孰与城北徐公美?(《邹 忌讽齐王纳谏》) • 译文:我与城北的徐公相比,谁 更漂亮?
• (2)……孰若…… • 可译为:“哪里比得上” • ② 为两郎僮,孰若为一郎僮? (柳宗元《童区寄传》) • 译文:做两个人的童仆,哪 里比得上做一个人的童仆?
• 15、不亦……乎(哉、邪)
• 可译为“不是……吗”。
• 13、
• 唯(惟)……之(是)…… 表示宾语前置得固定结构。含强 调意义。其中“唯(惟)”是限 定范围得副词,可译为“只”; “之(是)”是标志宾语前置得 结构助词。 • 可译为“只+谓语动词+前置宾 语”。
• ① 唯余马首是瞻。(《左 传· 襄公十四年》) • 译文:只看我的马头(行 动)。 ② 惟弈秋之为听。(《孟 子· 告子上》) • 译文:只听从弈秋的教导。
• 12、何以……为(wéi) 可译为“为什么(要)…… 呢”、“怎么……呢”, • 何……为(wéi)、 •可译为:“还要……干什么 呢”。
• ①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 肉,何辞为?(司马迁《鸿 门宴》) • 译文:现在人家正是刀和砧 板,我们是鱼肉,还要告辞 干什么呢? ②何以伐为? • 译文:为什么要讨伐它呢?
文言固定句式
用法及翻译
•1、何所 表疑问的固定结构。是 “所……者为何”的移位和 压缩。 •可译为“……的(人、事、 物)是什么”。
•
①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木兰诗》)译文:问姑娘 想的是什么,问姑娘思念的是 什么。 • ② 卖炭得来钱何所营?(白居 易《卖炭翁》)译文:卖炭得 来的钱谋求的是什么?
文言文固定句式例句翻译

一、固定句式:夫(盖、盖亦、盖其)……也。
例句:夫战,勇气也。
翻译:关于战斗,那是因为勇气。
解析:此句式用于表达原因或理由,夫、盖、盖亦、盖其均为“因为”之意,也用于引起下文。
二、固定句式:……者,……也。
例句: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翻译:与正直的人为友,与诚信的人为友,与知识丰富的人为友,都是有益的。
解析:此句式用于下定义,……者,……也表示“……是这样的”。
三、固定句式:……者,……之(者)也。
例句: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翻译:这就是岳阳楼壮丽的景象。
解析:此句式用于强调,……者,……之(者)也表示“……是这样的”。
四、固定句式:……也,……也。
例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翻译:学习了然后按时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解析:此句式用于并列关系,……也,……也表示“……,……”。
五、固定句式:……,……,……,……。
例句: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翻译:人终究是要死的,有的比泰山还重,有的比鸿毛还轻。
解析:此句式用于列举,……,……,……,……表示“……,……,……,……”。
六、固定句式:……,……,……,……,……。
例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翻译:天道刚健,君子应当自强不息;地势柔顺,君子应当厚德载物。
解析:此句式用于强调,……,……,……,……,……表示“……,……,……,……,……”。
七、固定句式:……,……,……,……,……,……。
例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翻译:学习了然后按时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自己,自己却不生气,这不也是君子吗?解析:此句式用于强调,……,……,……,……,……,……表示“……,……,……,……,……,……”。
综上所述,文言文固定句式丰富多彩,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古代汉语的壮丽画卷。
通过学习和运用这些句式,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古代文献,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何其:为什么那么,怎么这样;多么。 何其:为什么那么,怎么这样;多么。 既而:随后,不久。 既而:随后,不久。 既……且……:又……又……。 且 : 又 。 见……于……:被。 于 : 可得:可以,可能。 可得:可以,可能。 可以:可以用来,足以用来;可以,能够。 可以:可以用来,足以用来;可以,能够。 乃尔:居然如此,竟然如此,这样。 乃尔:居然如此,竟然如此,这样。
• 13.其……乎(邪),译为“难道 . 乎 邪 ,译为“难道……吗?” 吗 • 例: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马说》)— 其真不知马也。 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马说》 —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 是他们真的不知道千里 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是他们真的不知道千里 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 马啊! 马啊 • • 14.得无 一乎, .得无……一乎,得无 一乎 得无……耶,译为“恐怕 耶 译为“恐怕…… 莫非……吧”。 吧”或“莫非 吧 • 若翁廉,若辈得无苦贫乎?(《 例:若翁廉,若辈得无苦贫乎 《记王忠肃 公翱事》 一你们的老人很廉洁, 公翱事》)——一你们的老人很廉洁,你们恐怕不 一你们的老人很廉洁 免穷困吧? 免穷困吧 •
• 19.有……者,译为“有个 . 者 译为“有个……人”。 人 • 例:邑有成名者,操童子业,久不售。(《促 邑有成名者,操童子业,久不售。 《 县里有一个叫成名的人, 织》)——县里有一个叫成名的人,读书考秀才,但是 县里有一个叫成名的人 读书考秀才, 多次没有考中。 多次没有考中。 • 孰若(无宁 • 20.与其 孰若 无宁)……,翻译为“与其 ,翻译为“与其……, , .与其……孰若 无宁 哪如……,哪里比得上 不如 不如)……”。 哪如 ,哪里比得上(不如 。 • 与其坐而待亡,孰若起而拯之。 《 例:与其坐而待亡,孰若起而拯之。(《冯婉 与其坐着等死, 贞》)——与其坐着等死,哪如奋起抵抗拯救我们村庄 与其坐着等死 哪如奋起抵抗拯救我们村庄?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且夫:再说,而且。 且夫:再说,而且。 然而:这样却;但是;(既然)这样,那么。 ;(既然 然而:这样却;但是;(既然)这样,那么。 然则:既然这样,那么,如果这样,那么。 然则:既然这样,那么,如果这样,那么。 是故:所以,因此。 是故:所以,因此。 是以:所以,因此,因而。 是以:所以,因此,因而。 庶几:或许,可能;差不多;但愿,希望。 庶几:或许,可能;差不多;但愿,希望。 虽然:虽然如此,(但),即使如此。 虽然:虽然如此,(但),即使如此。 ,( 即使如此
• 15.无乃 .无乃……乎(与),译为“恐怕 乎 与 ,译为“恐怕……吧”。 吧 • 例:无乃尔是过与?(《论语》)——恐怕是你们的 无乃尔是过与 《论语》 恐怕是你们的 过错吧? 过错吧 • • 16.……之谓也,其……之谓也;其……之谓乎,译 16.……之谓也 之谓也, ……之谓也 之谓也; ……之谓乎 之谓乎, 说的就是……啊!”“大概说的就是 大概说的就是……吧”。 为“说的就是 啊 大概说的就是 吧 • 谚所谓“唇亡齿寒” 其虞虢之谓也。 例:谚所谓“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 —民谚中说的“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 民谚中说的“ 民谚中说的 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 大概就是说的虞国与虢国的关系吧。 大概就是说的虞国与虢国的关系吧。 •
•
有朋自远方来, 例:“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 不亦乐乎?人 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 孔子说: 学习并 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孔子说:)“学习并 孔子说 且经常温习所学知识,不也是高兴的吗?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 且经常温习所学知识,不也是高兴的吗 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 方来,不也是快乐的吗?别人不理解自己 自己也不生气, 别人不理解自己, 方来,不也是快乐的吗 别人不理解自己,自己也不生气,不也 是有道德的人吗?” 是有道德的人吗
• 3.有所,译为“有……的” (人、物、事) .有所,译为“ 的 人 • 例: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 患有所不辟也。 《鱼我所欲也》 患有所不辟也。(《鱼我所欲也》)——死也 死也 是我厌恶的,(但是我 厌恶的还有比死更严 是我厌恶的, 但是我)厌恶的还有比死更严 但是我 重的,所以祸患(也 有 我 不躲避的 不躲避的。 重的,所以祸患 也)有(我)不躲避的。 • 4.无所,译为“没有 .无所,译为“没有……的”。(人、物、 的 人 事) • 例:质明,避哨竹林中,逻者数十骑,几 质明,避哨竹林中,逻者数十骑, 无所逃死。 《指南录后亭》 天刚亮, 无所逃死。(《指南录后亭》)——天刚亮, 天刚亮 在竹林里躲避哨后, 碰到 碰到)几十名巡逻的骑 在竹林里躲避哨后,(碰到 几十名巡逻的骑 几乎没法逃脱而死。 兵,几乎没法逃脱而死。
• 17.孰与,以……孰,译为“跟……比较,哪一 .孰与, 比较, 孰 译为“ 比较 个……”;孰若,译为“哪里比得上”。 ;孰若,译为“哪里比得上” • 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例: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廉颇蔺相如 列传》 你们看廉将军和秦王比, 列传》)——你们看廉将军和秦王比,怎么样呢 你们看廉将军和秦王比 怎么样呢? • • 18.然则,译为“既然如此,那么”。 .然则,译为“既然如此,那么” • 是进亦忧,退亦忧, 例: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 这样做官也担忧, 耶?(《岳阳楼记》)——这样做官也担忧,不做官 《岳阳楼记》 这样做官也担忧 也担忧,既然如此,那么什么时候才能快乐呢? 也担忧,既然如此,那么什么时候才能快乐呢 •
பைடு நூலகம் •
那么( 诚……则……,如果 则 ,如果……那么(就)……。 那么 。
得以:能够。 得以:能够。 俄而:不久,一会儿。 俄而:不久,一会儿。
• • • •
•
• 而况:何况,况且。 而况:何况,况且。 • • 而已:罢了。 而已:罢了。 • • 否则:如果不 就 。 否则:如果不……就……。
•
• 何乃:何况是,岂只是;为什么竟。 何乃:何况是,岂只是;为什么竟。
• • 11.有以……,无以 .有以 ,无以……,译为“有可以拿来 ,译为“有可以拿来……的”,“没有 的 可以拿来……的”。 可以拿来 的 • 例1:吾终当有以活汝。(《中山狼传》)——我总会有可以拿 :吾终当有以活汝。 《中山狼传》 我总会有可以拿 来使你活下去的办法。 来使你活下去的办法。 • 例2:军中无以为乐。(《鸿门宴》)——军营里没有可以用来 :军中无以为乐。 《鸿门宴》 军营里没有可以用来 作乐的东西。 作乐的东西。 • • 12.庸……乎,译为“哪……呢?” . 乎 译为“ 呢 •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师说》 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师说》)—— 我以道理为师,哪管他年龄比我大(还是 比我小呢? 还是)比我小呢 我以道理为师,哪管他年龄比我大 还是 比我小呢
• 23.安能、何能、何得,这三种固定结构一般译 安能、何能、何得, 安能 怎么能” 为“怎么能”。 • 例1:安能摧屑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 颜!(《梦游天姥吟留别》)——怎么能让我低头弯 !( )—— 腰去侍奉权贵,叫我不能开怀展笑颜! • • 例2:其妻日:“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 也?”(《邹忌讽齐王纳谏》)——他的妻子说:“您 漂亮极了,徐公怎能比得上您呢!”剥丝,层层深入。
• 5.如何、奈何、若何,译为“把……怎么 .如何、奈何、若何,译为“ 怎么 办呢?”“对……怎么样呢 , 怎么样呢?”, 办呢 对 怎么样呢
• 如果之间没有插入名词、代词和词组,则译为 如果之间没有插入名词、代词和词组, 怎么,怎么样,怎么办” 有询问怎么处理的意 “怎么,怎么样,怎么办”,有询问怎么处理的意 思。 • 例:“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鸿门 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 《 沛公说: 现在出来了 没有告辞, 现在出来了, 宴》)——(沛公说:)“现在出来了,没有告辞,对 沛公说 这怎么办呢?” 这怎么办呢 • 6.如……何,译为“对……怎么办”。 怎么办” . 何 译为“ 怎么办 • 例:如太行、王屋何?(《愚公移山》)——对 如太行、王屋何 《愚公移山》 对 太行、王屋怎么办? 太行、王屋怎么办 •
• 24. . ……得无 得无……推测语气,翻译为 推测语气, 得无 推测语气 莫不是” 该不会” “莫不是”或“该不会”。 • 25.如……何 奈……何 ,若……何 如 何 何 何 • 疑问语气,“把……怎么样”,“对……怎 疑问语气, 怎么样” 怎么样 怎 么办” 怎么对待……”。 么办”,或“怎么对待 。 • 26.……何(胡)以…… 何 • 疑问语气,何以是以何的倒装。意思是用什 疑问语气,何以是以何的倒装。 拿什么、凭什么,表示。 么、拿什么、凭什么,表示。 • 27.不亦 不亦……乎,反问语气。翻译为“不…… 不亦 乎 反问语气。翻译为“ 难道不……吗” 吗”或“难道不 吗 • 28.何(奚)……为?反问的语气,“哪儿用 何 为 反问的语气, 得着……呢”或“要……干什么呢” 干什么呢” 得着 呢 干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