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理论练习

合集下载

最新西方经济学题库生产理论3

最新西方经济学题库生产理论3

第三章生产理论思考练习一、名词解释生产要素:是指在生产中投入的各种经济资源。

生产要素一般被划分为劳动、资本、土地和企业家才能四种。

生产函数: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在技术水平保持不变的情况下,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与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

总产量:是指在资本投入既定的条件下,与一定可变生产要素劳动的投入量相对应的最大产量总和。

平均产量:是指平均每个单位可变生产要素劳动所能生产的产量。

边际产量:是指每增加一单位可变要素劳动的投入量所引起的总产量的变动量。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又称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是指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若其他生产要素固定不变,只连续投入一种可变生产要素,随着这种可变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增加,最初每增加一单位该要素所带来的产量增量是递增的,但在达到一定限度之后,增加一单位要素投入所带来的产量增量是递减的。

等产量曲线:是表示两种生产要素的不同数量的组合可以带来相等产量的一条曲线,或者说是表示某一固定数量的产品可以用所需要的两种生产要素的不同数量的组合生产出来的一条曲线,也可以说是给生产者带来的产量相等的两种要素组合的点的轨迹。

边际技术替代率:是指在保持产量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增加1个单位的某种要素投入量时所减少的另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数量。

等成本线:线也称厂商预算线,是指在既定成本及既定生产要素价格条件下,生产者可以购买到的最大数量的两种生产要素的各种不同数量组合的轨迹。

规模报酬: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各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按相同的比例同时变动所引起的产量的变动。

二、选择题1.A2.C3.C4.C 三、计算题1.解:32313131)(61,)(313221KLMP L K K L MP K L ==⨯=-由生产者均衡的条件得,25/)(6150/)(31,3231KLL K P MP P MP K K L L ==;化简得,L=K ①;又因50L+25K=8000 ②; 由①和②得,L=107, K=107。

微观经济学习题及答案第5章 生产理论

微观经济学习题及答案第5章  生产理论

练习
4.下面是一张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短期生产函数的产量表:
可变要素数量 1 2 可变要素总量 2 12 平均产量 2 6 边际产量 2 10
3
4 5
24
48 60
8
12 12
12
24 12
6
7 8 9
66
70 70 63
11
10 8.75 7
6
4 0 -7
练习
5.如果等成本线在坐标平面上与等产量曲线相交,那么要生 产等产量曲线表示的产量水平(c) A 应增加成本支出; B 不能增加成本支出 ; C 应减少成本支出 ; D 不能减少成本支出 6.规模报酬递减是在下述情况下发生的(a) A按比例连续增加各种生产要素;B不按比例连续增加要素; C连续的投入某种生产要素而保持其他要素不变;D以上都对 7.如果等成本曲线与等产量曲线没有交点,那么要生产等产量 曲线应该(a) A增加投入;B 保持原投入不变;C 减少投入;D都不正确
练习
9.写出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Q=ALaK1-a关于劳动的平均产 量和劳动的边际产量的生产函数。
TPL AL K 1 K 1 K 1 解:APL A 1 A( ) L L L L
1 dTP d ( AL K ) K 1 L MPL AK1 L 1 A( ) dL dL L
同样对于平均产量函数 APL 10 0.5L
dAPL 令 0, 得L2 64,L (负值舍弃) 8 dL d dAPL 64 又 ( ) 3 0; L 8为极大值点 dL dL L 即当平均产量达到极大 值时厂商雇佣的劳动为 8
32 L
dAPL 32 0 .5 2 dL L
10.用图说明短期生产函数Q=f(L、K)的TPL、APL和MPL的特 征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

西方经济学生产理论题目答案

西方经济学生产理论题目答案

西方经济学生产理论题目答案学生产理论是西方经济学中的重要分支,研究生产要素如何组成和协作,以及如何最优地利用这些要素来生产商品和服务。

下面是对一系列问题的回答,以探讨学生产理论的关键观点和原理。

1. 什么是生产要素?生产要素指的是用于生产商品和服务的资源和要素,包括劳动力、资本、土地和创新知识。

2. 生产要素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生产要素之间存在着互补性和替代性关系。

互补性是指当一个要素的增加会带来其他要素生产效率的提高;替代性是指当某一要素的价格上升时,企业可能会选择增加其他要素的使用,以降低成本。

3. 什么是生产函数?生产函数是用来描述生产要素与产出之间关系的数学函数。

它可以表示为Q = f(K, L),其中Q代表产出,K代表资本要素,L代表劳动力要素。

生产函数告诉我们在给定一定数量的资本和劳动力情况下,可以产生多少产出。

4. 什么是边际产出递减?边际产出递减是指增加某一生产要素的数量,在其他要素数量不变的情况下,最初会导致较大的产出增加,但随着要素数量的继续增加,边际产出逐渐减少。

这是因为生产要素在使用过程中会面临递增的限制和障碍。

5. 什么是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是指在给定一定的生产要素数量和价格情况下,实现产出最大化的要素使用组合。

通过比较边际产出与边际成本的关系,企业可以确定最优的要素使用比例。

6. 什么是规模报酬递增、递减和不变?规模报酬递增指的是当所有生产要素的数量成比例增加时,产出增加的比例大于要素数量的增加比例;规模报酬递减指的是产出增加的比例小于要素数量的增加比例;规模报酬不变指的是产出增加的比例等于要素数量的增加比例。

7. 什么是技术进步?技术进步是指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率提高或产出增加的新方法、新技术的引入。

技术进步可以提高生产要素之间的互补性和替代性,促进产出的增长。

8. 什么是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边际成本是指增加一个单位生产要素所需的成本;边际收益是指增加一个单位生产要素所带来的额外产出增益。

2023年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技术基础理论考试练习题含答案

2023年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技术基础理论考试练习题含答案

2023年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技术基础理论考试练习题含答案1、(单选题)在烟火药和火炸药生产工房,需广泛采用()装置。

A手动快速灭火B粉尘静电灭火C自动快速雨淋灭火D碱性泡沫灭火参考答案:C2、(单选题)在化工厂内,可能散发有毒气体的设备应布置在()。

A全年主导风向的下风向B全年主导风向的上风向C无通风的厂房内D厂区中心位置参考答案:A3、(单选题)国内外岩巷掘进行之有效的基本防尘方法是()。

A干式凿岩捕尘B放炮防尘C锚喷支护防尘D风钻湿式凿岩防尘参考答案:D4、(单选题)防止雷电伤害的方法包括设置防雷装置和人身防雷措施,下列关于人身防雷措施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雷暴时,在户外逗留时应尽量远离大树,可选择靠近池塘B如有条件可进入有宽大金属架构的建筑物、汽车或船只C在户外避雨时,要注意离开墙壁或树干8m以外D雷暴时,在户内也可能遭受雷电冲击波通过电气线路对人体的二次放电伤害参考答案:A5、(单选题)油浸纸绝缘电缆是火灾危险性比较大的电气装置。

电缆起火的原因有外部原因和内部原因。

下列电缆线路起火的原因中,属于外部原因的是()。

A电缆终端头密封不良,受潮后发生击穿短路B电缆终端头端子连接松动,打火放电C破土动工时破坏电缆并使其短路D电缆严重过载,发热量剧增,引燃表面积尘参考答案:C6、(单选题)生产性危险有害物质以多种形态存在于生产环境中,对人体危害各异。

下列关于生产性危险有害物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生产性毒物只能通过呼吸道进入体内B粉尘是悬浮于空气中的固体微粒,直径大多数为10~20μmC烟的直径大于0.1μm的悬浮于中的固体微粒D生产性毒物可以固体、液体、气体的形态存在于生产环境中参考答案:D7、(单选题)粉状乳化炸药生产的火灾爆炸危险因素主要来自()。

A物质危险性B油相材料的配制C装药包装的结构D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参考答案:A8、(单选题)在装卸履带式起重机、挖掘机、压路机时,拖车与地面夹角不应大于(),装卸履带式推土机、拖拉机时,不应大于25°。

生产和成本理论练习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生产和成本理论练习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生产和成本理论练习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2. 多项选择题 3. 判断题 4. 名词解释 5. 计算题7. 简答题单项选择题1.在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的变化过程中,( )首先发生。

A.边际产量下降B.平均产量下降C.总产量下降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生产和成本理论2.随着每单位可变投入的增加,当( )时,报酬递减规律发生作用。

A.总产出开始下降B.边际物质产品变为负数C.边际物质产出开始下降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生产和成本理论3.等产量线的特征包括( )。

A.向右下方倾斜B.在同一平面图上只有一条等产量线C.等产量线凹向原点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生产和成本理论4.由企业购买或雇佣任何生产要素所发生的成本是指( )。

A.显性成本B.隐性成本C.固定成本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生产和成本理论5.边际成本是指( )。

A.总成本除以产量B.平均成本除以产量C.增加生产1单位产量所增加的成本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生产和成本理论多项选择题6.在经济学中,生产要素主要有( )。

A.劳动B.资本C.土地D.企业家E.劳动工具正确答案:A,B,C 涉及知识点:生产和成本理论7.在规模报酬分析中包括下列哪些选项( )。

A.产品生产中所使用的所有要素都是可变要素投入B.没有固定要素投入C.规模报酬的分析属于长期分析D.有部分可变要素投入E.规模报酬分析属于短期分析正确答案:A,B,C 涉及知识点:生产和成本理论8.微观经济学分析生产要素最优组合的工具有( )。

A.等产量线B.等成本线C.边际成本线D.边际产量线E.平均成本线正确答案:A,B 涉及知识点:生产和成本理论9.从总量上,短期成本可以分为( )。

A.总固定成本B.总可变成本C.总边际成本D.短期总成本E.以上都正确正确答案:A,B 涉及知识点:生产和成本理论10.下列成本的变动规律相同的是( )。

A.平均可变成本变动规律B.短期平均成本变动规律C.短期总成本变动规律D.平均固定成本变动规律E.短期边际成本变动规律正确答案:A,B,E 涉及知识点:生产和成本理论判断题11.生产函数指的是要素投入量和最大产出量之间的一种函数关系,通常分为固定比例生产函数和可变比例生产函数两种类型。

宏观经济学第四章补充练习

宏观经济学第四章补充练习

第四章生产论一、判断正误并解释原因1.如果劳动的边际产量递减,其平均产量也递减。

分析: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随着某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增加,边际产量和平均产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均趋于下降,其中边际产量的下降一定先于平均产量。

2.只要总产量减少,边际产量一定是负数。

正确二.填空题1.一个工厂雇佣工人的工作时间从7000小时增加到8000小时,产量从140000个增加到155000个,则额外一小时的边际产量是个。

2.如果规模收益和投入的资本量不变,对于生产函数Q=f(L,K),单位时间里增加10%的劳动投入,产出将(大于、等于、小于) 10%。

3.长期生产函数Q=f(L,K)=KL-0.5L2-0.32K2,则该生产函数属于规模报酬。

4.若生产函数为Q=100 L0.4K0..6,则L对K的边际技术替代率为。

5.企业在生产中采用了最低的成本生产技术,劳动对资本的边际技术替代率为0.4,资本的边际产量为5,则劳动的边际产量为。

6.生产要素(投入)和产量水平的关系叫。

7.根据生产三阶段论,生产应处于边际产量(大于、等于、小于)0,平均产出递(增、减),总产量继续(增加、不变、减少)的阶段。

8.经济中短期与长期的划分取决于。

参考答案:1.152.小于3.递增4.2K/3L5.26.生产函数7.大于、减、增加 8.可否调整全部要素投入的数量三.选择题1.在追求利润的过程中,厂商要回答的问题是( )。

A.何时生产,如何生产B.如何生产,为什么生产C.生产什么,何时生产D.生产什么,如何生产2.厂商用来生产产品的劳动、原材料和资本商品叫做 ( )。

A.现付要素B.生产要素C.现付成本D.折算要素3.等成本曲线平行向外移动表明( )。

A.产量提高了B.成本增加了C.生产要素的价格按相同比例提高了D.生产要素的价格按不同比例提高了4.在边际产量发生递减时,如果要增加同样数量的产品,应该( )。

A.增加变动生产要素的投入量B.减少变动生产要素的投入量C.停止增加变动生产要素D.同比例增加各种生产要素5.规模报酬递减是在下述( )情况下发生的A.按比例连续增加各种生产要素B.不按比例连续增加各种生产要素C.连续的投入某种生产要素而保持其他生产要素不变D.上述都正确6.生产要素最适度组合的选择条件是( )。

4 生产理论练习题答案

4 生产理论练习题答案

第四章 生产理论一、名词解释 1.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在连续等量地把一种可变生产要素增加到其他一种或几种数量不变的生产要素上去的过程中,当这种可变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小于某一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增的;当这种可变要素的投入量连续增加并超过这个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使递减的。

2. 等产量曲线:是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生产同一产量的两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所有不同组合的轨迹。

3. 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在维持产量不变的前提下,当生产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不断增加时,每一单位的这种生产要素所能替代的另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是递减的。

4. 等成本线:是在既定的成本和既定生产要素价格条件下生产者可以购买到的两种生产要素的各种不同数量组合的轨迹。

二、选择题 1.C 2.C 3.A 4.D 5.CD 6.A 7.A 8.C 9.B 10.D 11.B 12.C 13.A 14.A 15.A 16.B 17.C 18.C 19.B 20.D 21.C 22.A 23.D 24.A三、是非判断1.T2.T3.F4.T5.F6.T7.F8.F9.T 10.F 11.F 12.T13.T 14.F 15.F 16.T 17.T 18.F 19.T 20.T21. 分析: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生产函数中,只有一种要素可变,是短期生产函数。

22.分析: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随着某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增加,边际产量和平均产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均趋于下降,其中边际产量的下降一定先于平均产量。

23.分析:这种说法是正确的。

短期成本曲线上的平均变动成本最低点对应短期生产曲线上的平均产量最高点,而边际成本曲线穿过平均变动成本最低点,边际产量曲线穿过平均产量曲线最高点,因此,在平均变动成本等于边际成本的点所对应的生产函数上,平均产量等于边际产量。

24.分析: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当平均产量最高时,平均变动成本最低。

西方经济学第四章生产理论练习4

西方经济学第四章生产理论练习4

第四章生产理论一、名词解释:1.生产函数2.短期生产函数3. 长期生产函数4. 生产要素5.总产量6.平均产量7.边际产量8.边际报酬递减规律9.等产量曲线10.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 11.等成本线12.等斜线13.扩展线14.规模报酬15.规模经济16.规模不经济17.外在经济18.外在不经济二、选择题:1.生产函数表示( )。

A.一定数量的投入、至少能生产多少产品B.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最多要投入多少生产要素C.投入与产出的关系D.以上都对。

2.如果连续地增加某种生产要素、在总产量达到最大值时,边际产量与( )相交。

A.平均产量曲线B.纵轴C.横轴D.总产量曲线3.在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的变化过程中,下列何者首先发生( )。

A.边际产量下降B.平均产量下降C.总产量下降D.B和C。

4.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发生作用的前提条件是( )。

A.连续地投入某种生产要素而保持其他生产要素不变B.生产技术不变C.按比例同时增加各种生产要素D.A和B5.当总产量下降时( )。

A.AP为零B.AP为负C.MP小于或等于零D.AP递减6.等产量线( )。

A.说明了为生产一个给定的产量而可能的各种投入要素的组合B.除非得到了所有要素的价格,否则不能画出该曲线C.表明了投入与产出的关系D.表示了无论投入数量怎样变化,产量都是一定的7.生产的第二阶段( )开始于AP L开始下降处。

A.总是B.决不是C.经常是D.有时是8.等产量线上某一点的切线的斜率等于( )。

A.预算线的斜率B.等成本线的斜率C.边际技术替代率D.边际报酬9.若厂商增加使用一个单位劳动,减少两个单位的资本,仍能生产相同产量,则MRTS Lk是( )。

A.1/2B.2C.1D.410.在生产有效区域里,等产量线( )。

A.凸向原点B.不能相交C.负向倾斜D.以上都对11.等成本线向外平行移动表明( )。

A.产量提高了B.成本增加了C.生产要素价格按相同的比例上升了D.以上都正确12.等成本曲线绕着它与纵轴(Y)的交点向外移动意味着(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产理论练习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第6章生产理论一、单项选择1.产量的增加量除以生产要素的增加量的值等于:()A 平均产量度B 边际成本C 边际产量D 平均成本2.生产要素(投入)和产量水平的关系叫:()A 生产函数B 生产可能性曲线C 平均成本曲线D 总成本曲线3.使用50个单位的劳动,一个厂商可以生产出1800单位的产量,使用60个单位的劳动,一个厂商可以生产出2100单位的产量,额外一单位劳动的边际产量是:()A 3B 30C 35D 364.如果厂商在生产过程中减少了其中一种生产要素的使用量,这种要素的边际产量上升,这时候,生产函数表现出:()A 收益保持不变B 收益递减C 成本递减D 收益递增5.我们知道,在生产过程中一种要素的收益递增发生在:()A 在其他要素保持不变时,多使用这各要素,产量增加。

B在其他要素保持不变时,多使用这各要素,这种要素的边际产量增加。

C在其他要素保持不变时,多使用这各要素,这种要素的平均产量增加。

D在其他要素也相应增加时,多使用这各要素,这种要素的边际产量增加。

6.在生产者均衡点上:()A MRTSL,K=w/rB MPL/w=MPk/rC 等产量曲线与等成本曲线相切D 上述都正确7.等成本曲线平行向外移动表明:()A 产量提高了B 成本增加了C 生产要素的价格按相同比例提高了D 生产要素的价格按相同比例降低了8.当雇佣第7工人时,每周产量从100单位增加到110单位,当雇佣第8个工人时,每周产量从110单位增加到118单位。

这种情况是:()A 边际成本递减B 边际成本递增C 规模收益递减D 劳动密集型生产9.如果某厂商增加一单位劳动使用量能够减少三单位资本,而仍生产同样的产出量,则MRTSLK为:()A --1/3B --3C --3D --610.等产量曲线是指在这曲线上的各点代表:()A 为生产同等产量投入要素的各种组合比例是不能变化的B 为生产同等产量投入要素的价格是不变C 不管投入各种要素量如何,产量总是相等D 投入要素的各种组合所能生产的产量都有是相等的11.等成本线平行向外移动表明:()A 产量提高了B 成本增加了C 生产要素的价格按相同比例提高了D 生产要素的价格按不同比例提高了12.等成本线围绕着它与纵轴(Y)的交点逆时针移动表明:()A 生产要素Y的价格上升了B 生产要素X的价格上升了C 生产要素X的价格下降了D 生产要素Y的价格下降了13.如果确定了生产要素组合,()A 在生产函数已知时可确定一条总成本曲线B 就可以确定一条总成本曲线C 在生产要素价格已知时可确定一条总成本曲线D 在生产函数和生产要素价格已知时可确定总成本曲线上的一个点14.经济学中短期与长期划分取决于:()A 时间长短B 可否调整产量C 可否调整产品价格D 可否调整生产规模二、多项选择1.生产要素是指生产过程中能帮助生产的各种手段,它包括:()A 资本B 劳动C 土地D 森林E 企业家的才能2.平均产量是()的函数:A 总产量B 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C 边际产量D 可变要素的数量E 不变要素的数量3.产量曲线具有如下性质:()A 凸向原点B 斜率为负C 任何两条等产量曲线不能相交D 离原点越远的等产量曲线表示产量越大E 等产量曲线上任一点切线的斜率等于该点的边际技术替代率4.规模收益递增的原因有:()A 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可能会提高劳动力和资本的专业化分工程度,进而提高效率B 某些技术和投入只有在足够大的产量规模时才可使用C规模收益递增还有可能由于几何算术的关系D 企业规模扩大后更易于管理E 企业规模越大,产量就越大从而收益递增5.在短期内,生产划分为三个阶段,各个阶段的特征如下:()A 生产第一阶段的特征是MPL>APL>0B生产第一阶段的特征是MPL<APLC生产第二阶段的特征是APL> MPLD生产第三阶段的特征是APL> MPL;MPL≤0E生产第二阶段的特征是APL< MPL<0三、概念题生产函数劳动边际产量劳动平均产量等产量曲线边际产量递减规律边际技术替代率等成本线生产者均衡规模收益不变规模收益递增规模收益递减四、问答题1.一个企业主在考虑再雇佣一名工人时,在劳动的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中他更关心哪一个?为什么?2.在生产的三个阶段中,问:(1)为什么厂商的理性决策应在第二阶段?(2)厂商将使用什么样的要素组合?(3)如果PL=0或PK=0,或PL=PK,厂商应在何处生产?3.为什么边际技术替代率会出现递减?五、计算题1.已知生产函数为Q=KL—0.5L2—0.32K2,Q表示产量,哺示资本,L表示劳动。

令上式的K=10。

(1)写出劳动的平均产量(APL)函数和边际产量(MPL)函数。

(2)分别计算当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达到极大值时厂商雇佣的劳动。

(3)证明当APL达到极大时APL=MPL=2。

2.假定某厂商只有一种可变要素劳动L,产出一种产品Q,固定成本为既定,短期生产函数Q= –0.1L3+6L2+12L。

求解:(1)劳动的平均产量(APL)为极大时雇佣的劳动人数。

(2)劳动的边际产量(MPL)为极大时雇佣的劳动人数。

(3)假如每个工人工资W=360元,产品价格P=30元,求利润极大时雇佣的劳动人数。

3.已知:生产函数Q=20L+50K–6L2–2K2,PL=15元,PK=30元,TC=660元。

其中:Q为产量,L与K分别为不同的生产要素投入,PL与PK分别为L和K的价格, TC为生产总成本。

试求最优的生产要素组合。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C 2A 3B 4B 5B 6D 7D 8A 9B 10D 11B 12C 13D 14D二多选题1ABCE 2AD 3ABCDE 4ABC 5ACD四、1. 一个企业主在考虑再雇佣一名工人时,在劳动的平均和边际产量中他将更关心劳动的边际产量。

我们知道,厂商的理性决策在劳动的第二阶段,在这个区域中,劳动的平均产量及边际产量都是递减的,但其中却可能存在着使利润极大化的点,劳动的第二阶段的右界点是使用权劳动的边际产量为零的点。

因此,只要增雇的这名工人的边际产量大于零,即能够总产量的增加,企业主就可能雇佣他。

2. (1)厂商不会在劳动的第一阶段经营,因为在这个阶段,平均产量处于递增状态,边际产量总是大于平均产量,这意味着增加可变要素的投入引起的总产量的增加总会使用权得可变要素的平均产量有所提高;厂商也不会在劳动的第三阶段经营,因为在这个阶段可变要素的增加反而使用权总产量减少,边际产量为负。

同样,厂商了不会在资历本的第一、三阶段经营,所以厂商的理性决策应在第二阶段,这时劳动及资本的边际产量都是正的(尽管是递减的),只有在此阶段才存在着使利润达到极大值的要素的最优组合。

(2)厂商将在生产的第二阶段,由MPL/PL=MPK/PK决定的使既定产量下成本最小或既定成本下产量最大的点上进行生产。

(3)如果PK=0,厂商将在使劳动有最大平均效率的点上进行生产,因而他将在劳动的第二阶段开始处进行生产(此时APL为最大且MPK=0);如果PL=0,厂商将在资本的第二阶段开始处进行生产(此时APK为最大且MPL=0);如果PL=PK,厂商将在第二阶段内MPL和MPK曲线的交点上进行生产(由生产者均衡条件MPL/MPK=PL/PK,当PL=PK时,MPL=MPK)。

3. 边际技术替代率是指,产量保持不变的前提条件下,增加一单位某种生产要素可以代替的另一种要素的数量。

通常,由于生产过程事投入的生产要素是不完全替代的,随着一种生产要素数量的增加,该要素对另外一种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是递减的。

边际替代率之所以出现递减趋势是由于边际产量递减规律发挥作用的结果。

首先,在产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一种要素的增加,另一种要素会减少。

其次,增加投入的边际产量递减,而减少的那种投入的边际产量递增。

第三,一种要素对另一外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与其本身的边际产量成正比,而与另外要素的边际产量成反比。

综合上述三个方面,会得出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的结论。

五、1.(1)劳动的平均产量函数APL=10–0.5L–32/L劳动的边际产量函数MPL=10–L(2)当总产量达到极大值时厂商雇佣的劳动为10。

当平均产量达到极大值时厂商雇佣的劳动为8。

当边际产量达到极大值时厂商雇佣的劳动为0。

(3)由(2)可知,当L=8时劳动的平均产量达到极大值则 APL=10–0。

5L–32/L=10–0.5×8–32/8=2而当L=8时,MPL=10–L=10–8=2故当APL达到极大时APL=MPL=2。

2.(1)劳动的平均产量(APL)为极大时雇佣的劳动人数为30。

(2)劳动的边际产量(MPL)为极大时雇佣的劳动人数为20。

(3)当工资W=360元,产品价格P=30元,利润极大时雇佣的劳动人数为40人。

3.最优的要素组合为:L=3,K=20.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