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力学与统计物理期末复习笔记1

热力学与统计物理期末复习笔记1
热力学与统计物理期末复习笔记1

热力学与统计物理期末复习笔记1

《热力学统计物理》期末复习

一、简答题

1、写出焓、自由能、吉布斯函数的定义式及微分表达式(只考虑体积变化功)

答:焓的定义H=U+PV,焓的全微分dH=TdS+VdP;

自由能的定义F=U-TS,自由能的全微分dF=-SdT-PdV;

吉布斯函数的定义G=U-TS+PV,吉布斯函数的全微分dG=-SdT+VdP。

2、什么是近独立粒子和全同粒子?描写近独立子系统平衡态分布有哪几种?

答:近独立子系统指的是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很弱,相互作用的平均能量远小于单个粒子的平均能量,因而可以忽略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全同粒子组成的系统就是由具有完全相同的属性(相同的质量、电荷、自旋等)的同类粒子组成的系统。描写近独立子系统平衡态分布有费米-狄拉克分布、玻色-爱因斯坦分布、玻耳兹曼分布。

3、简述平衡态统计物理的基本假设。

答:平衡态统计物理的基本假设是等概率原理。等概率原理认为,对于处于平衡状态的孤立系统,系统各个可能的微观状态出现的概率是相等的。它是统计物理的基本假设,它的正确性由它的种种推论都与客观实际相符而得到肯定。

4、什么叫特性函数?请写出简单系统的特性函数。

答:马休在1869年证明,如果适当选择独立变量(称为自然变量),只要知道一个热力学函数,就可以通过求偏导数而求得均

匀系统的全部热力学函数,从而把均匀系统的平衡性质完全确定。这个热力学函数称为特性函数。简单系统的特性函数有内能U=U (S 、V ),焓H=H (S 、P ),自由能F=F (T 、V ),吉布斯函数G=G (T 、P )。 5、什么是μ空间?并简单介绍粒子运动状态的经典描述。 答:为了形象的描述粒子的运动状态,用r r p p q q ,,,,11 ;共2r 个变量为直角坐标,构成一个2r 维空间,称为μ空间。粒子在某一时刻的力学运动状态()r r p p q q ,,,,11 ;可用μ空间的一个点表示。

6、试说明应用经典能量均分定理求得的理想气体的内能和热容量中哪些结论与实验不符(至少例举三项)。

答:第一、原子内的电子对气体的热容量为什么没有贡献;第二、双原子分子的振动在常温范围内为什么对热容量没有贡献;第三、低温下氢的热容量所得结果与实验不符。这些结果都要用量子理论才能解释。

7、写出玻耳兹曼关系,并据此给出熵函数的统计意义。 答:玻耳兹曼关系:S=k lnΩ

熵函数的统计意义:微观态数的多少反映系统有序程度的高低。微观态数增加就是有序程度的降低或是混乱程度增加,相应地熵增加;反之,微观态数减少就是有序程度的增加或混乱度减少,相应地熵减少。“熵是度量系统有序程度的量”有了明确定量意义。 8、

简述开系、闭系以及孤立系的定义。

答:热力学研究的对象是由大量微观粒子(分子或其它粒子)组成的宏观物质系统。与系统发生相互作用的其它物体成为外

界。根据系统与外界相互作用的情况,可以作以下区分:与其它物体既没有物质交换也没有能量交换的系统称为孤立系;与外界有能量交换,但没有物质交换的系统称为闭系;与外界极有能量交换,又有物质交换的系统称为开系。

9、判断孤立系统是否处于平衡态的基本原则以及熵判据。

答:基本原则:可以设想系统围绕该状态发生各种可能的虚变动,而比较由此引起热力学函数的变化,根据热力学函数处在平衡态时的性质来判断系统的状态。

熵判据:孤立系统中发生的任何宏观过程,都朝着使系统的熵增加的方向进行。如果孤立系统已经达到了熵为极大的状态,就不可能再发生任何宏观的变化,系统就达到了平衡态。

因此孤立系统/处在稳定平衡状态的必要和充分条件为:

1

2<

δ。

S

+

=

?S

10、写出熵判据的內容。

答:孤立系统的熵永不减少,过程进行时熵增加,直到熵达到最大值,系统处于平衡态。

11、试写出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克氏表述和开氏表述内容.

答:克劳修斯表述:不可能把热量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而不引起其他变化。

开尔文表述: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吸收热量使之完全变为有用功而不引起其他变化。

12、写出等概率原理的内容。

答:处于平衡态的孤立系统,各个可能的微观状态出现的概率是相等的。

13、热力学第二定律的两种表述及其数学表达式。

答:(开尔文表述)不可能制造出这样一种循环工作的热机,它只使单一热源冷却来做功,而不放出热量给其他物体,或

者说不是外界发生任何变化。

(克劳修斯表述)不可能把热量从低温物体自动传到高温物体而不引起外界的变化。用数学式表示为:dW

≤。

TdS

dU+

14、简述等概率原理

答:对于处在平衡状态的孤立系统,系统各个可能的微观状态出现的概率是相等的。该原理是统计物理中一个基本的假设。15、什么是能量均分定理?

答:对于处在温度为T 的平衡状态的经典系统,粒子能量中的

1。这是根据经典玻耳兹曼分布导每一个平方项的平均值等于kT

出的一个重要定理。

16、什么是微观粒子的全同性原理?

答:该原理指出,全同粒子是不可分辨的,在含有多个全同粒子的系统中,将任何两个全同粒子加以对换,不改变整个系统的微观运动状态。

17、写出玻耳兹曼系统、玻色系统、费米系统这三个系统分布{ a l }的表达式

答:三个系统的分布{ a l }的表达式分别为:

玻耳兹曼系统:l

e a l l βεαω--=;玻色系统:1

-=

+l e a l

l

βαω费米系统:

1

+=

+l

e

a l

l βαω

18、简述卡诺定理的内容。

答:卡诺定理指出:所有工作于同样高温热源和低温热源的卡诺机,以可逆的卡诺机的效率为最大,任可ηη≥。 19、吉布斯函数的定义及其物理意义 答:吉布斯函数定义为:PV TS U G +-=。

吉布斯函数是一个态函数,它的变化可以用可逆的等温 等压过程中的除体积功以外的功来量度。 20、统计物理基本假设是什么?

答:统计物理基本假设是就是等概率原理,即孤立系统平衡态时各种可能的微观态出现的概率均等。 21、简述热力学平衡态

答:孤立系统,不论其初态如何复杂,经过足够长的时间后,将会达到各种宏观性质长时间内不随时间变化的状态,这样的状态叫热力学平衡态。

22、叙述自由能的定义及其物理意义 答:自由能的定义TS U F -=。

自由能是个态函数,它的变化可以用可逆等温过程中的功来量度。

23、简述等概率原理的基本内容

答:孤立系统处于平衡态时,所有可能出现的微观态的概率均相等。

24、玻耳兹曼关系及其物理意义

Ω=ln k S ,系统愈趋于平衡态,微观态数愈多,熵越大,因此熵

是混乱度的量度。

25、写出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开尔文表述内容。有人利用地球表面和地球内部温度不同,做一个热机来发电,称地热发电,把地球内部能量边为有用的电能,这是否违背热力学第二定律。 答:开尔文表述: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吸收热量使之完全变为有用功而不引起其他变化。由于地球表面和地球内部的温度不同,不是单一热源,所以不违背热力学第二定律

26、简述玻耳兹曼系统、玻色系统和费米系统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区别:由费米子组成的系统称为费米系统,遵从泡利不相容原理;

由玻色子组成的系统称为玻色系统,不受泡利不相容原理的约束;把可分辨的全同近独立粒子组成,且处在一个个体量子态上的粒子数不受限制的系统称为玻耳兹曼系统。

联系:在满足经典极限条件a e >>1时,玻色(费米)系统中的

近独立粒子在平衡态遵从玻耳兹曼分布。 27、经典能量均分定理的内容是什么?举出不满足经典能量均分定理的三种情形。

对于处在温度为T 的平衡状态的经典系统,粒子能量中每一个平

方项的平均值等于T k 2

1 。

(1)原子内的电子对气体的热容量没有贡献。(2)双原子分子的振动在常温范围内对热容量没有贡献。(3)低温下氢的热容量所得结果与实验不符。 28、为什么在熵和体积不变的情况下,平衡态的内能最小?

由热力学第二定律有:dU TdS pdV ≤- 可得:当S 、V 不变时,即dS=0,dV=0。 所以,0dU ≤

由此可见,在系统由非平衡态趋向平衡态的过程中,系统的

内能一直在减少0dU <。

当系统达到平衡时,dU=0,内能取极小值。 29、什么是熵增加原理?

答:绝热过程中系统的熵永不减少。对于可逆绝热过程,系统的熵不变。对不可逆绝热过程,系统的熵增加。或孤立系统的熵永不减少,这个结论叫做熵增加原理。 二、计算题

1、已知粒子遵从经典玻耳兹曼分布分布,其能量表达式为:

()

bx ax p p p m

z y x ++++=

2

22221ε ,其中b a ,是粒子常量,求粒子的平均能量。 解:应用能量均分定理求粒子的平均能量时,需要注意所给能量表达式ε 中2ax 和bx 两项都是x 的函数,不能直接将能量均分定理

应用于2ax 项而得出kT ax 2

12=的结论。要通过配方将ε表达为 ()

a b a b x a p p p m z y x 42122

2

22-

??? ?

?++++=ε

在上式中,仅第四项是x 的函数,又是平方项。由能量均分定理知

()

a b kT a b kT a b a b x a p p p m z y x 42424212222

222-

-=--=-??? ?

?++++=ε

2、系统由N 个无相互作用的线性谐振子组成. a)若其能量表达式为:

2

2122

x p kx m ε=+

时,求系统的内能;

b)若其能量表达式为: 2,1,0,)2

1(=+=n n n ωε时,求系统的内能。解:a) 由能均分定理 NkT U = b) εN U =, β

ε??-

=1ln Z , n

e Z n

n βε

ω-∑=1

ω

βωβωβωβωβ ----??

? ??+--===∑∑e e

e e

e

Z n

n n

n 112

12

1211

()ωβωβ ----=e Z 1ln 2

1ln 1

121ln 1---=??ωβωωβ e Z 1

21-+=ω

βω

ωε e ∴ 1

21-+=

ω

βω

ω e N N U 讨论:高温极限和低温极限。

3、试求双原子分子理想气体的振动熵。

解:双原子分子理想气体的振动配分函数:

()ωβω

βωβ --

=?

?? ?

?

+--==∑e e

e

Z n n v

1/2

0211

()ωβv e ω

βZ ----

=1ln 2

ln 1

()

??????---=???

? ????-=ωβωβv v v e e ωβNk Z ββZ Nk S 1ln 11ln ln 11 引入k v /ωθ = ,得:()T θT θv v

v

v

e Nk e T θNk S /11ln 1----??? ??=

三、证明题

1、试证明一个均匀物体在准静态等压过程中熵随体积的增减取决于等压下温度随体积的增减。

证明:等压过程中熵随体积的变化率为:P

V S ???

????,温度随体积的

变化率为:P

V T ??? ????

方法一:由雅可比行列式可得:

P

V S ??? ????=()()P V P S ,,??=()()()()P V P T P T P S ,,,,????=P

P V T T S ???

??????? ???? (1) 由P P

T S T dT Q d C ??? ????=??? ??=可得:T

C T S P P =???

???? (2) 将(2)式代入(1)式可得:P

P P V T T C V S ???

????=???

???? 证毕 因为:00>>T C P

,,所以:P V S ??? ????的增减取决于P

V T ???

????的增减。

方法二:由()()[]V P T P S V P S S ,,,== 可得:

P

P P P P V T T C V T T S V S ??? ????=???

??????? ????=??? ????

2、 试证明,对于二维自由粒子,在长度L 2

内,在ε到εεd +的

能量范围内,量子态数

为()επεεmd h

L d D 22

2=。

证明:对于二维自由粒子,在μ体积元y x dp dxdydp 内的量子态数为:

y x dp dxdydp h 2

1

, 用极坐标描述时,二维动量空间的体积元为 ?pdpd 。在面积2

L S =

内,动量大小在p 到dp p +范围内,动量方向在θ到θθd +范围内,二维自由粒子的可能状态数为:的

?PdPd h

S dP dP h

S dn y x 2

2

=

=

(s -面积)

因m

P 22

=ε只与

P 有关(P >0),故对?积分可得:

()???

?

??==

m P h S PdP h S d D 222222

ππεε,επd h mS m 22=()22h mS D πε=?, (s=L 2)

3、证明:V

T V T

p

T V C )()(22??=?? ,p T p T V T p

C )(

)(

2

2??=??,并由此导出:

)(

2

20dV T p T C C V

V V V

V ?

??+=

)(

2

20dp T V T C C p

p p p

p ?

??-=

证明:V

V V

T S T T U C ???

????=??? ????=……………………………⑴ 以V T ,为状态参量,将上式求对V 的偏导数,有

V

T V T p T V

T S T T V S T V C ????

????=???? ?

????=???? ?????=???

????2222……………⑵ 其中,第二步交换了偏导数的求导次序,第三步应用了麦氏关系,由理想气体的物态方程nRT pV =知,在V 不变时,p 是T 的线性函

数,即022=???? ????V

T p ,所以0=???

????T V V C 。这意味着,理想气体的定容热容量只是温度T 的函数。在恒定温度下将式⑵积分,得 ?

????

????+=

V

V V

V

V

dV T p T C C 0220…………………⑶

同理式(2.2.8)给:???

?

?

???=????

?

???22T V T p C T p …………………………………⑷

以以p T ,为状态参量,将上式再求对p 的偏导数,有

p

T p T V T p T S T T p S T p C ????

????-=???? ?????=????

?????=????

????2222……………………⑸ 其中,第二步交换了偏导数的求导次序,第三步应用了麦氏关系,由理想气体的物态方程nRT pV =知,在p 不变时,V 是T 的线性函

数,即022=?

???

?

???p

T V ,所以0=????

????T

p

p C 。这意味着,理想气体的定容热容量只是温度T 的函数。在恒定温度下将式⑵积分,得 ?

????

?

???+=

p

p p

p

p dp T V

T C C 0220 4、气柱的高度为H ,处在重力场中,试证明此气柱的内能和热容量为)1(0--

+=kT

mgH

e NmgH

NkT U U ,2

2

2

1)

1()(kT e

e mgH N Nk C C kT

mgH

kT

mgH

V V --

+=

证明:假设气体是单原子分子理想气体。重力场中分子的能量为:

()

mgz p p p m

z y x +++=

2

2221ε,粒子的配分函数为: Z Y X mgz p p p m dP dP dxdydzdP e h

Z z y x ββ

-++-??=)(231222

11

)1(1)2(1)2(1112330233mgH mgz

H e mg A m h

dz e dxdy m h ββββπβπ---==?? 其中

d x d y

?

是气柱的截面积。气柱的内能为: )1()

1(23ln 01--+=--+=??-=mgH

βkT mgH e NmgH

NkT U e NmgH NkT NkT Z βN

U 式中NkT U 2

3

0=

气体的热容量为2

22

1)

1()(kT e e mgH N Nk C T U C kT

mgH kT mgH

V V --+=??=

5、试求绝对零度下金属电子气体中电子的平均速率v 。

解:由m

P εF F 22

=

可得K T 0=时电子的分布。

1=f ,()F εμε=<0 0=f ,F εε>

m

P εF F 22

=

其中F ε是费米能级,F P 是费米动量。

因为在体积V 内,动量大小在P -dP P +范围内的量子态数为:

,考虑到电子自旋在动量方向的投影有两个可能

值。

因此,动量的平均值为:F F

F

P P P P P dP P h

V dP PP h V P F F 4

3314188342032

03===

??ππ 由:v m P =可得,平均速率为:m

P v F

43=

四、推论题

1、设系统含有两种粒子,其粒子数分别为N 和N ’.粒子间的相互作用很弱,可看作是近独立的。假设粒子可分辨,处在一个个体量子态的粒子数不受限制。试证明,在平衡态下两种粒子的最概然分布分别为:l

e a l l βεαω--=和'

--'='l

e a l l βεαω。其中l ε和'l ε是两种

粒子的能级,l ω和'l ω是能级简并度。

解:粒子A 能级,粒子数分布:l ε——{a l }——简并度l ω 粒子B 能级,粒子数分布:'l ε——{a ’l }——简并度'l ω

dP P h

V 2

324??π

体系两种粒子分布要满足的条件为: N a l

l

=∑,N a l

l '='∑ E =''+∑∑l

l l l

l l a a εε

分布{}l a ,对应的微观状态数为

∏∏=

Ωl

a l l

l l

a ω!N!

1

分布{}l a ',对应的微观状态数为

∏∏''''=

Ωl

a l l

l l a ω!!

N 2

则系统的微观态数为21Ω?Ω=Ω

上式表明:当第一类粒子的分布为{a l },而同时第二类粒子的分布为{a ’l }时系统的微观态数。

在平衡下两种粒子的最可几分布是对应于在限制条件N a l

l

=∑,

N a l

l

'='∑ E =''+∑∑l

l

l l

l

l a a εε下使21

ln ln Ω?Ω

=Ω为极大的分布。利

用斯特林公式可得: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a a a N a a a N ωω'

'+''-''++-=Ω?Ω=Ω∑∑∑∑ln ln ln N ln ln ln N ln ln 21由0ln 21=Ω?Ωδ,得

0ln ln ln 21='?

??

?

??''-????

??-=Ω?Ω∑∑l l l l l l

l l a a a a δωδωδ 而由限制条件可得:

0=∑l

l

a

δ,0='∑l

l a δ

0=''+∑∑l

l

l

l

l

l

a a δεδε

引入拉氏不定乘子βαα,,',得

0ln ln ln 21='???

? ??'+'+''-???? ??++-=???

??''+-''--Ω?Ω∑∑∑∑∑∑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a a a a a a a a δεβαωδβεαωδεδεβδαδαδ根据拉格朗日未定乘子法原理,每个l a δ及l a 'δ的系数都等于零,所以得:

[][]??

?'-'-'='--=????

??

??

='+'+'

'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a a a a εβαωβεαωεβαωβεαωexp exp 0ln 0ln 讨论:

(1)、上面的推导表明,两种粒子各自遵从玻耳兹曼分布,两分布的α,α'不同,但有共同的β,原因在于开始就假设两种粒子的粒子数和能量具有确定值,这意味着在相互作用中两粒子可以交换能量,但不会相互转化。从上述结果还可看出,由两个弱相互作用的子系统构成的系统达到平衡时,两子系统有相同的β (2)、如果把每一种粒子看作是一个子系统,则总系统是由两个子系统组成,在热平衡时,两子系统的温度相等。由于在热平衡时,两子系统的温度相等。从上面打推导中可看出,在热平衡时,两子系统的β是相同的,由此可见,参数β是一个与温度有关的量。

2、写出遵从玻耳兹曼分布的系统配分函数,并导出系统内能、广义力、熵的统计表达式;再根据熵的统计表达式推导出玻耳兹曼关系并阐述其物理意义。

3、写出玻耳兹曼分布的的表达式、解答其物理意义;根据玻耳兹曼分布导出气体分子的速率分布律。

4、详细阐述爱因斯坦的固体模型理论,据此模型推导固体热容量表达式,进而与经典理论做一比较并指出该理论的不足及其根源。

5、利用玻耳兹曼分布推导出理想气体物态方程。

6、简述经典固体模型理论。试根据该模型理论得出的结论与实验结果做一比较。

《医学遗传学》期末重点复习题

2.与苯丙酮尿症不符的临床特征是(1)。 A 患者尿液有大量的苯丙氨酸 B 患者尿液有苯丙酮酸 C 患者尿液和汗液有特殊臭味 D 患者智力发育低下 E 患者的毛发和肤色较浅 3.细胞在含BrdU的培养液中经过一个复制周期,制片后经特殊染色的中期染色体()两条姊妹染色单体均深染 4.DNA分子中脱氧核糖核苷酸之间连接的化学键是()磷酸二酯键 5.HbH病患者的可能基因型是(5)。 A ――/―― B -a/-a C ――/aa D -a/aa E aacs/―― 6.下列不符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特征的是(4)。 A.致病基因的遗传与性别无关,男女发病机会均等 B.系谱中看不到连续遗传现象,常为散发 C.患者的双亲往往是携带者 D.近亲婚配与随机婚配的发病率均等 E.患者的同胞中,是患者的概率为1/4,正常个体的概率约为3/4 7.人类a珠蛋白基因簇定位于(5)。 A 11p13 B 11p15 C 11q15 D 16q15 E 16p13 8.四倍体的形成可能是由于(3)。

A 双雄受精 B 双雌受精 C 核内复制 D 不等交换 E 部分重复9.在蛋白质合成中,mRNA的功能是(3)。 A 串联核糖体 B 激活tRNA C 合成模板 D 识别氨基酸 E 延伸肽链10.在一个群体中,BB为64%,Bb为32%,bb为4%,B基因的频率为(4)。 A B C D E 11.一个个体中含有不同染色体数目的三种细胞系,这种情况称为(3)。 A 多倍体 B 非整倍体 C 嵌合体 D 三倍体 E 三体型 12.某基因表达的多肽中,发现一个氨基酸异常,该基因突变的方式是(5)。 A 移码突变 B 整码突变 C 无义突变 D 同义突变 E 错义突变13.一种多基因遗传病的群体易患性平均值与阈值相距越近(1)。 A 群体易患性平均值越高,群体发病率也越高 B 群体易患性平均值越低,群体发病率也越低 C 群体易患性平均值越高,群体发病率越低 D 群体易患性平均值越低,群体发病率迅速降低 E 群体易患性平均值越低,群体发病率越高 14.染色质和染色体是(4)。

存货期末计量笔记

一、存货期末计量原则 2011年新会计准则—存货中涉及存货的期末计量: ·第十五条资产负债表日,存货应当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存货成本高于其可变现净值的,应当计提存货跌价准备,计入当期损益。可变现净值,是指在日常活动中,存货的估计售价减去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金额。 ·第十六条企业确定存货的可变现净值,应当以取得的确凿证据为基础,并且考虑持有存货的目的、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影响等因素。 为生产而持有的材料等,用其生产的产成品的可变现净值高于成本的,该材料仍然应当按照成本计量;材料价格的下降表明产成品的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的,该材料应当按照可变现净值计量。 ·第十七条为执行销售合同或者劳务合同而持有的存货,其可变现净值应当以合同价格为基础计算。 企业持有存货的数量多于销售合同订购数量的,超出部分的存货的可变现净值应当以一般销售价格为基础计算。 其中的关键字: 资产负债表日:是指会计年末和会计中期期末。我国的会计年度采用公历年度,即1月1日至12月31日。因此,年度资产负债表日是指每年的12月31日,中期资产负债表日是指各会计中期期末,包括月末、季末、和半年末; 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法是指对期末存货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两者之中较低者计价的方法。即当成本低于可变现净值时,存货按成本计价;当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时,存货按可变现净值计价,该方法符合会计信息的谨慎性原则;

存货成本包括采购成本,加工成本和其他成本,是指存货的历史成本,一般表现为各存货账户的期末账面余额/或是指期末存货的实际成本(等同于历史成本)。如企业在存货成本的日常核算中采用计划成本法、售价金额核法等简化核算方法,则成本应为经调整后的实际成本对于存货由于持有目的不同又分为进一步加工的存货和直接对外销售的; 可变现净值则指在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以存货的估计售价减去至完工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金后的金额,实质上指预计的未来净现金,但并不等于存货的售价或合同价,因为还要减去至完工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金后的金额,这些构成现金流入的抵减项目。而可变现净值的基本特征:1.确定存货可变现净值的前提是企业在进行日常活动,如果企业不是在进行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比如企业处于清算过程,那么不能按照存货准则的规定确定存货的可变现净值;2.可变现净值为存货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而不是存货的售价或合同价;3.不同存货可变现净值的构成不同。 二、存货计价中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主要有以下原因: 第一,存货历史成本计价具有局限性。 第二,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的理论基础主要是使存货符合资产的定义。 第三,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原则进行期末存货的计量符合谨慎性原则。 (当某项存货的可变现净值跌至成本以下时,表明该存货为企业带来的未来经济利益将低于成本,企业应按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的差额确认存货跌价损失,并将其从存货价值中扣除,否则,就会虚计当期利润和存货价值;而当可变现净值高于成本时,企业则不能按可变现净值高于成本的金额确认这种尚未实现的存货增值收益因此,存货期末计量准确与否,将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利润和资产的价值,而存货的成本与可变现净值这两个因素又直接影响存货期末计量的准确性)

细胞生物学笔记-第三章细胞生物学研究方法

第三章细胞生物学研究方法 如何学习细胞生物学? ?抽象思维与动态观点 ?结构与功能统一的观点 ?同一性(unity)和多样性(diversity)的问题 ?细胞生物学的主要内容: 结构与功能(动态特征); 细胞的生命活动; ?实验科学与实验技术——细胞真知源于实验室 ——What we know//How we know. 第三章细胞生物学研究方法 细胞形态结构的观察方法 细胞组分的分析方法 细胞培养、细胞工程与显微操作技术 第一节细胞形态结构的观察方法 光学显微镜技术(light microscopy)

电子显微镜技术(Electro microscopy) 扫描探针显微镜(Scanning Probe Microscope) 扫描遂道显微镜(scanning tunneling microscope ) 第二节细胞组分的分析方法 离心分离技术 细胞内核酸、蛋白质、酶、糖与脂类等的显示方法 特异蛋白抗原的定位与定性 细胞内特异核酸的定位与定性 放射自显影技术 定量细胞化学分析技术 第三节细胞培养、细胞工程与显微操作技术 细胞的培养 细胞工程 一、光学显微镜技术(light microscopy) 普通复式光学显微镜技术 荧光显微镜技术(Fluorescence Microscopy)

激光共焦扫描显微镜技术(Laser Confocal Microscopy) 相差显微镜(phase-contrast microscope) 微分干涉显微镜 (differential interference contrast microscope, DIC) 录像增差显微镜技术(video-enhance microscopy) 二、电子显微镜技术 电子显微镜的基本知识 电镜与光镜的比较 电镜与光镜光路图比较 电子显微镜的基本构造 主要电镜制样技术 负染色技术 冰冻蚀刻技术 超薄切片技术 电镜三维重构技术 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 SPM(Scanning probe microscope) 三、扫描遂道显微镜 Scanning Probe Microscope,SPM (80年代发展起来的检测样品微观结构的仪器) 包括:STM、AFM、磁力显微镜、摩擦力显微镜等 原理:扫描探针与样品接触或达到很近距离时,即产生彼此间相互作用力,如 量子力学中的隧道效应(隧道电流)、原子间作用力、磁力、摩擦力等, 并在计算机显示出来,从而反映出样品表面形貌信息、电

医学遗传学笔记

绪论 (重点:遗传病定义及特征) 1.遗传病:一般把遗传因素作为唯一或主要病因的疾病成为遗传病 2.医学遗传学:用人类遗传学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遗传病从亲代传递至子代的特点,规律、起源和发生、病理机制、病变过程及其与临床关系的一门综合学科。 3.简要说明遗传病的特征? 答:①遗传病的传播方式:一般是以垂直方式出现的,不延伸至无亲缘个体②遗传病的数量分布:亲祖代和子孙代是以一定数量比例出现的,社会上总体数量少,分布不均③遗传病的先天性:但并非所有的遗传病都是先天的④遗传病的家族性:发生具有家族聚集性,发病年龄通常一代比一代早,病情加重⑤遗传病的传染性:一般无传染性,但人类阮粒蛋白是一种遗传又具有传染性的疾病。 第一章人类基因和基因组 (重点:断裂基因及其英文) 1.割裂基因((split gene)是真核生物的结构基因,由编码序列和非编码序列组成,二者相间排列。 第二章基因突变 重点(基因突变,DNA的修复系统有哪些) 1.基因突变:发生在分子水平上DNA碱基对组成与序列的变化。 2. DNA的修复系统有哪些? (1)紫外线照射引起的DNA损伤与修复 ①光复活修复,在可见光的作用下,光复活酶被激活,能够特异性的识别、结合嘧啶二聚体,形成酶-DNA复合体,利用可见光的能量,嘧啶二聚体解聚,修复完成,酶也从DNA上解离,释放。 ②切除修复,也称暗修复,无需光能。发生在DNA复制之前。 ③重组修复,发生在DNA复制过程之中和复制完成之后的一种不完全的修复形式。(2)电离辐射引起的DNA损伤和修复 ①超快修复②快修复③慢修复 第四章单基因病的遗传 重点:判断遗传方式,并且加上特点;不规则显性遗传;遗传印记 1.遗传方式的特点 (1)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特点:①男女患病机会均等②患者双亲必有一个是患者③患者的子代有1/2的发病可能。④连续传递 (2)常染色体隐形遗传特点:①男女患病机会均等患者双亲往往表型正常,但都是致病基因的携带者。②患者的同胞有1/4的发病风险,患者表型正常的同胞中有2/3是携带者,患者的子女一般不发病,但肯定都是携带者。③没有连续传递的现象 (3)伴X显性遗传的特点:①人群中女性患者数目多于男性患者②患者双亲中一方患病。③交叉遗传,男传女,不传男。女性杂合子患者的子女中各有50%的可能性发病。 ④有连续传递的现象。

医学遗传学整理复习资料

第四章单基因病 单基因病:由某一等位基因突变所引起的疾病 遗传方式: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染色体:X连锁显性遗传从性遗传限性遗传 隐性遗传X连锁隐性遗传 Y连锁遗传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某种性状或疾病受显性基因控制,这个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其遗传方式为AD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系谱特点: ①患者双亲之一有病,多为杂合子 ②男女发病机会均等 ③连续遗传 完全显性:杂合子的表现型与显性纯合子相同 不完全显性(中间型显性、半显性):杂合子的表现型介于显性纯合子与隐性纯合子之间 共显性:杂合子的一对等位基因彼此间无显、隐之分,两者的作用都同时得以表现。 复等位基因(I A、I B 、i ):在群体中,同一同源染色体上同一位点的两个以上的基因。不规则显性:带致病基因的杂合子在不同的条件下,可以表现正常或表现出不同的表现型。 不外显(钝挫型):具显性致病基因但不发病的个体 外显率:一定基因型个体所形成的相应表现型比率 不同表现度:同一基因型的不同个体性状表现程度的差异 表现度:指在不同遗传背景和环境因素的影响下,相同基因型的个体在性状或疾病的表现程度上产生的差异 延迟显性:带显性致病基因的杂合子在个体发育的较晚时期,显性基因的作用才表现出来。--------------------------------------------------------------------------------------------------------------------------------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某种性状或疾病受隐性基因控制,这个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其遗传方式为 AR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系谱特点:①患者的双亲无病,为携带者 ②男女发病机会均等 ③散发 X 连锁显性遗传:某种性状或疾病受X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所控制,其遗传方式为XD。XD遗传病系谱特点:①患者双亲之一有病,多为女性患者 ②连续遗传 ③交叉遗传(男性患者的女儿全发病) X 连锁隐性遗传:某种性状或疾病受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所控制,其遗传方式为XR。 交叉遗传:男性X染色体上的致病基因只能来自母亲,也必定传给女儿 XR遗传病系谱特点:①患者双亲无病②多为男性患者。③交叉遗传 从性遗传:位于常染色体上的一类基因,基因的效应随着个体性别的不同而有差异(即杂合子的表型在不同性别个体中表现不同) 限性遗传:常染色体或性染色体上的一类基因,由于性别限制,只在一种性别中表达。 (即男性表达,女性不表达。或反之。)

计量经济学复习笔记要点(达莫达尔版)

1、什么是计量经济学? 计量经济学(Econometrics) 意为“经济测量”,它是利用经济理论、数学、统计推断等工具,对经济现象进行分析的一门社会科学。 区别与联系经济理论 计量经济学vs {数理经济学 统计学 2、计量经济学的传统方法论 Step1 理论或假说的陈述经典步骤 →分析经济问题的八个经典步骤 Step5 计量模型的参数估计 Step6 检验模型设定是否正确 Step7 假设检验(检验来自模型的假说) Step8 预测或控制 ◆关于数据 1、数据分类 (1)时间序列数据(Time Series Data): 对一个变量在不同时间取值的一组观测结果。如每年、每月、每季度等 (2)横截面数据(Cross Section Data): 对一个变量在同一个时间点上搜集的数据。如同一年的分国别、分省、分厂家数据 (3)混合数据(Pooled Data): 时序和横截面的混合数据,既有分时,每一时点的观察对象又有不同(多个横截面单元) 广泛运用的一类特殊的混合数据——面板数据/综列数据/合成数据(Panel Data): 在时间轴上对相同的横截面单元跟踪调查得到的数据。如每年对各省GDP的报告。 2、研究结果永远不可能比数据的质量更好 观测误差、近似进位计量、高度加总、选择性偏误 3、数据来源: 网站、统计年鉴、商业数据库等 (1)统计局、央行、证券交易所、世行、IMF等官方网站 (2)图书馆(纸质、电子版年鉴) (3)商业数据库 ◆两个例子 例1:凯恩斯消费理论 ①人们倾向于随他们收入的增加而增加消费,但消费的增加不如收入的增加那么多。 ②C=a+bI →确定性关系 ③Y=β1+β2X+μ→μ为扰动项,非确定性关系 ④搜集80~91年美国消费及收入数据 ⑤估计参数: 解释:平均而言,收入↑1美元,消费↑72美分 ⑥检验模型设定的正确性:是否应当加入别的可能影响消费额的变量,如就业等。

细胞生物学之笔记--第10章 细胞连接与细胞黏附题库

第十章细胞连接与细胞黏附[分布!结构!功能!] 第一节细胞连接 细胞连接cell junction:人和多细胞动物体内除结缔组织和血液外,各种组织的细胞之间按一定的排列方式,在相邻细胞表面形成各种连接结构,以加强细胞间的机械联系和维持组织结构的完整性、协调性,这种细胞表面与其他细胞或细胞外基质结合的特化区称为细胞连接。 一、紧密连接tight junction 封闭连接(occluding junction)的唯一一种。 ?分布:广泛分布在各种上皮细胞,如消化道上皮、膀胱上皮、曲细精管生精上皮的支持 细胞基部、腺体的上皮细胞管腔面的顶端区域、脑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之间等 ?特征:“焊接线(嵴线)”两个相邻细胞质膜以断续的点状结构连在一起。非点接触处有 10-15nm的细胞间隙。“封闭索sealing strand”由跨膜蛋白颗粒形成,交错形成网状,环绕在每个上皮细胞的顶部,连接相邻细胞,封闭细胞间隙,防止小分子从细胞一侧经过细胞间隙进入另一侧。 ?参与蛋白:40+种,主要是穿膜蛋白和胞质外周蛋白。穿膜蛋白中有两类已确定,闭合蛋白 &密封蛋白。 闭合蛋白Occludin 65kD 4次穿膜蛋白 自己识别自己C端与N端均伸向细胞质 密封蛋白Claudin 20~27kD 肾小管上皮Mg2+ ?功能:①封闭上皮细胞的间隙,形成一道与外界隔离的封闭带,防止细胞外物质无选择地 通过细胞间隙进入组织,或组织中的物质回流入腔中,保证组织内环境的稳定。②形成上皮细胞膜蛋白与膜脂分子侧向扩散的屏障,从而维持上皮细胞的极性。 二、锚定连接anchoring junction ?定义:一类由细胞骨架纤维参与、存在于细胞间或细胞与细胞外基质之间的连接结构 ?主要作用:形成能够抵抗机械张丽的牢固粘合 ?主要功能:参与组织器官形态和功能的维持、细胞的迁移运动&发育、分化等过程 ?分布:广泛分布在动物各种组织中,尤其需要承受机械力的组织(eg.上皮、心肌、子宫颈)?蛋白:①细胞内锚定蛋白intracellular anchor protein 在细胞质面与特定的细胞骨架成分(肌动蛋白丝或中间纤维)相连,另一侧与穿膜黏着蛋白连接。②穿膜黏着蛋白transmembrane adhesion protein,是一类细胞黏附分子,其胞内部分与胞内锚定蛋白相连,胞外部分与相连细胞特异 ?分类: (一)黏着连接adhering junction是由肌动蛋白丝参与的锚定连接 1.黏着带adhesion belt ?定义:位于上皮细胞紧密连接的下方,是相邻细胞之间形成的一个连续的带装结构 ?蛋白:钙黏着蛋白cadherin。是Ca2+依赖性黏附分子。在质膜中形成同源二聚体。 ?胞内侧的锚定蛋白:α、β、γ连环蛋白(catenins),α-辅肌动蛋白(actinin)、纽蛋白(vinculin) 等,锚定肌动蛋白纤维 ?作用:维持细胞形态和组织器官完整性。特别是为上皮细胞和心肌细胞提供了抵抗机械张 力的牢固粘合。动物胚胎发育使上皮内陷形成管状、泡状器官原基,对形态发生起重要作用

最新医学遗传学试题及答案合集

1.遗传病特指__C______。 A.先天性疾病 B.家族性疾病 C.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疾病 D.不可医治的疾病 E.既是先天的,也是家族性的疾病 2、___B_____于1953年提出DNA双螺旋结构,标志分子遗传学的开始。 A. Jacob和Momod B. Watson和Crick C. Khorana和Holley D. Avery和McLeod E. Arber和Smith 3.环境因素诱导发病的单基因病为___B_____。 A.Huntington舞蹈病 B.蚕豆病 C.白化病 D.血友病A E.镰状细胞贫血 4.传染病发病__D______。 仅受遗传因素控制 主要受遗传因素影响,但需要环境因素的调节 以遗传因素影响为主和环境因素为辅 以环境因素影响为主和遗传因素为辅 仅受环境因素影响 5.种类最多的遗传病是___A_____。 A.单基因病 B.多基因病 C.染色体病 D.体细胞遗传病 6.发病率最高的遗传病是__B______。 A.单基因病 B.多基因病 C.染色体病 D.体细胞遗传病 7.最早被研究的人类遗传病是___A_____。 A.尿黑酸尿症 B.白化病 C.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D.镰状细胞贫血症 8.有些遗传病家系看不到垂直遗传的现象,这是因为__D______。 A. 该遗传病是体细胞遗传病 B. 该遗传病是线粒体病 C. 该遗传病是性连锁遗传病 D. 该遗传病的患者活不到生育年龄或不育 9、下列___D_____碱基不存在于DNA中。 A. 胸腺嘧啶 B. 胞嘧啶 C. 鸟嘌呤 D. 尿嘧啶 E. 腺嘌呤 10.基因表达时,遗传信息的基本流动方向是__C______。 A.RNA→DNA→蛋白质 B.hnRNA→mRNA→蛋白质 C.DNA→mRNA→蛋白质 D.DNA→tRNA→蛋白质 E.DNA→rRNA→蛋白质 11、人类基因组中存在着重复单位为2~6bp的重复序列,称为:__C______。 A. tRNA B. rRNA C. 微卫星DNA D. 线粒体DNA E. 核DNA 12.基因突变对蛋白质所产生的影响不包括__E______。 A.影响活性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B. 影响蛋白质的一级结构 C.改变蛋白质的空间结构 D. 改变蛋白质的活性中心 E.影响蛋白质分子中肽键的形成 13.脱氧核糖核酸分子中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为___C_____。 A.A-U,G-C B.A-G,T-C C.A-T,C-G D.A-U,T-C E.A-C,G-U 14.由于突变使编码密码子形成终止密码,此突变为___B_____。 A.错义突变 B.无义突变 C. 终止密码突变 D. 移码突变 E.同义突变15.DNA复制过程中,5’→3’亲链作模板时,子链的合成方式为___B_____。

现代遗传学笔记_赵寿元

现代遗传学(Modern Genetics) 第一章绪论 1、遗传学:是研究生物的遗传与变异规律的科学。是研究基因和基因组结构和功能的科学。 2、遗传(heredity):生物性状或信息世代传递中的亲子间的相似现象。 3、变异(variation):生物性状在世代传递过程中出现的差异现象。 4、遗传与变异的关系。遗传与变异是一对矛盾。遗传维持了生命的延续,没有遗传就没有生命的存在,没有遗传就没有相对稳定的物种;变异使得生物物种推陈出新,层出不穷。没有变异,就没有物种的形成,没有变异,就没有物种的进化,遗传与变异相辅相成,共同作用,使得生物生生不息,造就了形形色色的生物界;遗传与变异是生物生存与进化的基本因素。遗传、变异和选择是生物进化和新品种选育的三大因素;遗传和变异的表现与环境不可分割。 5、基因:是指携带有遗传信息的DNA序列,是控制性状的基本遗传单位。基因通过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来表达自己所携带的遗传信息,从而控制生物个体的性状表现。 6、基因学说主要内容 ①.种质(基因)是连续的遗传物质; ②.基因是染色体上的遗传单位,有很高稳定性,能自我复制和发生变异; ③.在个体发育中,基因在一定条件下,控制着一定的代谢过程表现相应的遗传特性和特征; ④.生物进化主要是基因及其突变等。 7、基因概念的发展。 ? 1866,年Mendel在他的豌豆杂交实验论文中首次提出遗传性状是由遗传因子控制的假说; ? 1909年,丹麦学者Johannson第一次提出“基因(gene)”这一术语,泛指那些控制任何性状,又依孟德尔规律的遗传因子; ? 1911,Morgan通过对果蝇的研究,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直线排列,至此经典遗传学把基因看作是不可分割的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是决定遗传性状的功能单位和突变、重组“三位一体”的最小单位; ? 1941年美国生物学家比德尔和塔特姆证明酶有控制基因的作用,认为一个基因的功能相当于一个特定的蛋白质(酶),基因和酶的特性是同一序列的,每一基因突变都影响着酶的活性,于是在1946年提出了“一个基因一个酶”的假说,奠定了基因和酶之间控制关系的概念,开创了现代生物化学遗传学。 ? 1944年,O.T.Avery通过肺炎球菌的转化试验,证明基因的化学成分为DNA,基因是DNA分子上的功能单位; ? 1955年,S.Benzer根据侵染大肠杆菌的T4噬菌体基因结构的分析,证明了基因的可分性,提出了突变子、重组子和顺反子的概念,认为顺反子是遗传的功能单位,相当于传统意义上的基因,它包括许许多多突变子或交换子。突变子或交换子经后来证明就是一个核苷酸对。否定了决定遗传性状的功能单位和突变、重组“三位一体”的最小单位。一个顺反子就是一个基因,是指携带有遗传信息的DNA序列,是控制性状的基本遗传单位,这个基因或者编码蛋白质,或者编码RNA分子(tRNA、rRNA)。 第二章经典遗传学的诞生 ●种质(germplasm):指性细胞和产生性细胞的细胞,永世长存,世代相继,独立与体质;获得性不能遗传 ●体质(somatoplasm):构成除种质以外的身体所有其余部分的细胞,来自种质; ●遗传模式植物——豌豆:闭花授粉的植物,遗传相对性状十分稳定、有个别性形态特征、花形比较大。 孟德尔在前人实践的基础上,通过: (1)遗传纯:以严格自花授粉植物豌豆为材料; (2)稳定性状:选择简单而区分明显的7对性状进行杂交试验; (3)相对性状:采用各对性状上相对不同的品种为亲本; (4)杂交:进行系统的遗传杂交试验; (5)统计分析:系统记载各世代中各性状个体数,并应用统计方法处理数据,进而获得各种结果,否定了长期流行的混合遗传观念。 ●性状(trait):生物体所表现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并能从亲代遗传给子代。 ●单位性状(unit trait):个体表现的性状总体区分为各个单位之后的性状。 ●相对性状(contrasting trait):指同一单位性状的相对差异。 ●显性性状:F1表现出来的性状(与亲本之一相同) ●隐性性状:F1未表现出来的性状(与另一亲本相同) ●完全显性:F1表现与亲本之一完全相同。

遗传学期末复习资料汇总

遗传学期末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隐性上位:在两对互作的基因中,其中一对隐性基因对另一对基因起上位性作用。 2.转换: 3.易位: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发生的染色体片段转移的一种染色体结构变异类型。 4.性反转:是指生物个体从一种性别特征转变为另一种性别特征的性别转变现象。 5.连锁遗传:是指同一染色体上的某些基因以及它们所控制的性状结合在一起传递的现象。 6.母性影响:是指子代某一性状的表型不受本身基因型的支配,而由母体的核基因型决定,导致子代的表型与母体基因型相同的现象。 7.相引相:一亲本的两对等位基因均为显性,另一亲本的两对等位基因均为隐性,这样的杂交组合称为相引相。 8.表现度:是指杂合体在不同的遗传背景和环境因素的影响下,个体间基因表达的变化程度。 9.中断杂交技术:是指根据供体基因进入受体细胞的顺序和时间绘制连锁图的技术。 10.两点测交:两点测交是测定基因间距离的基本方法。它是以两个基因为基本单位,通过一次杂交和一次测交的试验结果来计算两个基因间的重组值,从而对基因进行定位的方法。 11.转导:是指以噬菌体为媒介,将遗传信息从一个细菌(供体)转移到另一个细菌(受体)的过程。 12.同源染色体:是指一对形态、大小、结构、功能和来源都相同的染色体。在二倍体生物中,每对同源染色体的两个成员一个来自父方,另一个来自母方。 13.复等位基因:是指在群体中,同源染色体的相同座位上存在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等位基因。这种现象叫复等位现象。 14.三点测交:三点测交是基因定位的常用方法,它只通过一次杂交和一次测交,就可以同时确定三个基因在染色体上的顺序和位置。 15.母系遗传(细胞质遗传):是指由细胞质中的基因所决定的遗传现象和遗传规律。也称为核外遗传或非孟德尔遗传。 16.转化:细菌细胞从周围介质中吸收来自另一不同基因型细胞的DNA,并将此外源DNA片段通过重组整合到自己的染色体组中,而使它的基因型和表现型发生变化的现象。 17.不完全显性:是指具有一对相对性状差异的两个纯合亲本杂交后,F1表现双亲性状的中间类型的现象。 18.伴性遗传:是指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的某些性状总是伴随性别而遗传的现象,又称性连锁。一般特指X或Z 染色体上基因的遗传。 19.倒位:是指一个染色体上同时出现两处断裂,断裂后中间的染色体片段扭转180°重新连接起来而使该片段上基因的线性排列顺序同原顺序相反的一种染色体结构变异类型。 20.广义遗传率(力):是指遗传型方差占表型方差的百分比,可作为杂种后代进行选择的一个指标。 21.杂种优势:是指两个遗传组成不同的亲本杂交产生的杂种F1在生长势、生活力、繁殖力、抗逆性、产量和品质等方面优越于双亲的现象。杂种优势所涉及的性状大多为数量性状。 22.XY型性别决定:是指雄性个体含有两条异形的性染色体XY的性别决定方式。 23.不完全连锁:是指杂种个体的连锁基因在配子形成过程中同源染色体非姊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互换的遗传现象。 24.完全显性:是指具有一对相对性状差异的两个纯合亲本杂交后,F1只表现出其中一个亲本的性状,而另一个亲本的性状没有得到表现的现象。 25.真实遗传:子代性状与亲代性状相同的遗传方式。 26.接合:是指通过供体细菌细胞与受体细菌细胞之间的直接接触而发生的单向遗传物质转移的过程。

《计量经济学》考试复习资料含课后题

《计量经济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 参考重点: 计量经济学的一般建模过程 第一章课后题(1.4.5) 1.什么是计量经济学?计量经济学方法与一般经济数学方法有什么区别? 答:计量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以揭示经济活动中客观存在的数量关系为内容的分支学科,是由经济学、统计学和数学三者结合而成的交叉学科。 计量经济学方法揭示经济活动中各个因素之间的定量关系,用随机性的数学方程加以描述;一般经济数学方法揭示经济活动中各个因素之间的理论关系,用确定性的数学方程加以描述。 4.建立与应用计量经济学模型的主要步骤有哪些? 答:建立与应用计量经济学模型的主要步骤如下:(1)设定理论模型,包括选择模型所包含的变量,确定变量之间的数学关系和拟定模型中待估参数的数值范围;(2)收集样本数据,要考虑样本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可比性和—致性;(3)估计模型参数;(4)检验模型,包括经济意义检验、统计检验、计量经济学检验和模型预测检验。 5.模型的检验包括几个方面?其具体含义是什么? 答:模型的检验主要包括:经济意义检验、统计检验、计量经济学检验、模型的预测检验。在经济意义检验中,需要检验模型是否符合经济意义,检验求得的参数估计值的符号与大小是否与根据人们的经验和经济理论所拟订的期望值相符合;在统计检验中,需要检验模型参数估计值的可靠性,即检验模型的统计学性质;在计量经济学检验中,需要检验模型的计量经济学性质,包括随机扰动项的序列相关检验、异方差性检验、解释变量的多重共线性检验等;模型的预测检验主要检验模型参数估计量的稳定性以及对样本容量变化时的灵敏度,以确定所建立的模型是否可以用于样本观测值以外的范围。 第二章经典单方程计量经济学模型: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参考重点: 1.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的概念、联系以及区别? 2.总体随机项与样本随机项的区别与联系?

细胞生物学考研复习笔记

细胞生物学考研复习笔记 ------------翟中和第一章绪论 第二章细胞基本知识概要 第三章细胞生物学研究方法 第四章细胞质膜与细胞表面 第五章物质的跨膜运输与信号传递 第六章细胞质基质与细胞内膜系统 第七章细胞的能量转换──线粒体和叶绿体 第八章细胞核(nucleus)与染色体(chromosome) 第九章核糖体(ribosome) 第十章细胞骨架(Cytoskeleton) 第十一章细胞增殖及其调控 第十二章细胞分化与基因表达调控 第十三章细胞衰老与凋亡

第一章绪论 细胞生物学研究的内容和现状 细胞生物学是现代生命科学的重要基础学科 细胞生物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当前细胞生物学研究的总趋势与重点领域 细胞重大生命活动的相互关系 细胞学与细胞生物学发展简史 细胞的发现 细胞学说的建立其意义 细胞学的经典时期 实验细胞学与细胞学的分支及其发展 细胞生物学学科的形成与发展 细胞生物学的主要学术组织、学术刊物与教科书 细胞生物学 生命体是多层次、非线性、多侧面的复杂结构体系,而细胞是生命体的结构与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有了细胞才有完整的生命活动。 细胞生物学是研究细胞基本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它是在不同层次(显微、亚显微与分子水平)上以研究细胞结构与功能、细胞增殖、分化、衰老与凋亡、细 胞信号传递、真核细胞基因表达与调控、细胞起源与进化等为主要内容。核心问题是将遗传与发育在细胞水平上结合起来。 主要内容 细胞结构与功能、细胞重要生命活动: 细胞核、染色体以及基因表达的研究 生物膜与细胞器的研究 细胞骨架体系的研究 细胞增殖及其调控 细胞分化及其调控 细胞的衰老与凋亡 细胞的起源与进化

医学遗传学基础复习题

习题七 医学遗传学基础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 遗传学 2 医学遗传学 3 遗传和变异 4 单基因病 5 多基因病 6 染色体病 7 基因 8 结构基因 9 调控基因10 断裂基因11 基因组12 基因家族 13 基因簇14 假基因15 基因表达16 转录 17 翻译18 基因突变19 点突变20 同义突变 21 错义突变22 无义突变23 移码突变24 等位基因 25 分离定律26 复等位基因27 自由组合定律28 连锁与互换定律 29 单基因遗传30 系谱31 携带者32 完全显性 33 不完全显性34 不规则显性35 共显性36 延迟显性 37 表现度38 外显率39 交叉遗传40 遗传异质性 41 多基因遗传42 数量性状43 微效基因44 易患性 45 遗传率46 早发现象47 从性遗传48 限性遗传 49 阈值50 染色体组51 染色体核型52 显带技术 53 丹佛体制54 染色体带型55 高分辨带56 染色体畸变 57 整倍体58 非整倍体59 假二倍体60 易位 61 倒位62 插入63 重复64 等臂染色体 65 双着丝粒染色体66 嵌合体67 三体型68 单体型 69 多体型70 TDF基因71 SRY基因72 AZF基因 73 Lyon假说74 真两性畸形75 假两性畸形76 分子病 77 遗传性酶病78 基因定位79 遗传图谱80 物理图谱 二、填空题 1 生物的正常性状和绝大多数的异常性状(疾病)都是因素和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2 在人类不同疾病的病因中,根据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所起作用的大小,可将人类疾病分为等三种情况。 3 生殖细胞或受精卵的遗传物质发生突变所引起的疾病,称为。具有传递的特征。 4 染色体数目、结构畸变所引起的疾病称为。 5 基因病是由于突变而引起的疾病。其可分为病和病两类。 6 主要受一对等位基因所控制的疾病,即一对染色体上单个基因或一对等位基因发生突变所引起的疾病称为。 7 多对基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所引起的疾病称为。 8 DNA具有、和等遗传物质的基本特性。 9 DNA的组成单位是后者由、和组成。 10 DNA和RNA的共有碱基是、和。 11 双链DNA中,碱基对A和T之间形成的氢键数目是、G和C之间的氢键数目是。 12 基因的化学本质是。 13 人类基因根据其功能不同可分成和。 14 人类基因组包括基因组和基因组,人类DNA中的重复序列、基因家族主要存在于基因组。

医学遗传学复习资料

多选: 1.遗传病的特征: A.疾病垂直传递 B.出生时就表现出症状 C.有特定的发病年龄 D.有特定的病程 E.伴有基因突变或染色体畸变 2.家族性疾病具有的特征: A.有家族聚集现象 B.有相同的环境因素 C.有相同的遗传环境 D.一定是遗传病 3.哪些疾病属于单基因疾病: A.体细胞遗传病 B.线粒体遗传病 C.X 连锁显性遗传病 D.性染色体病 4.在猫中,基因BB是黑色,Bb是玳瑁色,bb是黄色,这个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一只玳瑁 雌猫与一只黑色雄猫的后代可以是: A.雌猫中黑色与玳瑁色各占一半 B.雄猫中黑色与黄色各占一半 C.雌猫只会有玳瑁色 D.雄猫只会有玳瑁色 5.不完全连锁指的是: A.二对基因位于同一对染色体上 B.由于互换,这二对基因的位置可以有变化 C.这二对基因位置变化的频率决定于它们之间距离的远近 D.由于互换,这二对基因也可以移到另一对染色体上 6.一个B 型血的母亲生了B 型血男孩和O 型血女孩,父亲的血型是: A. A 型 B.B 型 C.AB 型 D.O 型 7.父亲血型为AB型,母亲为O 型,子女中基本不可能出现的血型是: A.AB 型 B.B 型 C.O 型 D.A 型

8.父亲血型是AB型,母亲是O 型,子代中的血型可能是: A.A 型 B.O 型 C.B 型 D.AB 型 9.父亲血型是B 型,母亲血型是A型,他们生了一个A型血的女儿,这种婚配型是: A.IBIB×IAIA B.IBi×IAIA C.IBIB×IAi D.IBi×IAi 10.父亲血型为AB 型,母亲血型为AB 型,子女中可能有的血型是: A.A 型 B.AB 型 C.B 型 D.O 型 11.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系谱的特点是: A.患者双亲一定是无病的 B.患者同胞中可能有患病的 C.患者的其他亲属中不可能有患病的 D.患者双亲可能是近亲 12.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系谱的特点是: A.患者双亲常无病,但有时为近亲婚配 B.患者同胞中可能有同病患者 C.不连续传递 D.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 13.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系谱的特征是: A.患者双亲中常常有一方是同病患者 B.双亲常为近亲婚配 C.同胞中的发病比例约为1/2 D.患者子女必然发病 14.X 连锁隐性遗传病系谱的特点是: A.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 B.男性患者病重,女性患者病轻 C.交叉遗传 D.男性患者的外祖父一定患病 15.X 连锁隐性遗传病患者的哪些亲属可能患病: A.兄弟 B.舅父 C.外甥

空间统计及计量方法学习笔记

空间统计及计量方法学习笔记 1. 背景及文献综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空间效应.................................................................................................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空间相关性:.............................................................................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空间异质性................................................................................. 错误!未定义书签。 3.空间自相关性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空间权重矩阵.............................................................................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空间自相关性检验.................................................................... 错误!未定义书签。 4.空间计量经济模型的建立....................................................................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空间横截面数据模型................................................................ 错误!未定义书签。 空间自回归模型(SLM)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空间误差模型(SEM)................................................ 错误!未定义书签。 变系数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WR)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空间面板数据模型.................................................................... 错误!未定义书签。 空间回归面板计量模型................................................ 错误!未定义书签。 空间误差面板计量模型................................................ 错误!未定义书签。 5.学习总结................................................................................................. 错误!未定义书签。 1.背景及文献综述 空间计量经济学是在基于对空间效应恰当设定的基础上,对于空间经济计量模型进行一系列的设定、估计、检验与预测的计量经济学方法。空间计量经济学

遗传学笔记整理

遗传学 一、名词解释 基因型:是指一个个体染色体上基因的集合,即它所包含的每一对基因。 表现型:也简称表型,是指一个个体所含有的各种基因所制造的产物如蛋白质、酶等,以及个体的各种表现特征,甚至包括它的行为等。 染色质:是一种纤维状结构,叫做染色质丝,它是由最基本的单位——核小体(nucleosome)成串排列而成的。 染色体:是细胞在有丝分裂时遗传物质存在的特定形式,是间期细胞染色质结构紧密包装的结果。 有丝分裂:又称间接分裂,通过纺锤体的形成、运动以及染色体的形成,将S期已经复制好的DNA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以保证遗传的稳定性和连续性的分裂方式。由于这一分裂方式的主要特征是出现纺锤丝,特称为有丝分裂。 减数分裂:有性繁殖生物为形成单倍体配子以完成生殖过程而进行的一种特殊的有丝分裂方式,包括两次细胞分裂而只有一次染色体复制,最终子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半。 同源染色体:是在二倍体生物细胞中,形态、结构基本相同的染色体,并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四分体时期中彼此联会,最后分开到不同的生殖细胞(即精子、卵细胞)的一对染色体,在这一对染色体中一个来自母方,另一个来自父方。 遗传密码:指mRNA链上每三个核甘酸翻译成蛋白质多肽链上的一个氨基酸,这三个核甘酸就称为密码子或三联子密码(triplet coden) 。 中心法则:是指遗传信息从DNA传递给RNA,再从RNA传递给蛋白质,即完成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的过程。也可以从DNA传递给DNA,即完成DNA的复制过程。在某些病毒中的RNA 自我复制(如烟草花叶病毒等)和在某些病毒中能以RNA为模板逆转录成DNA的过程。 假基因:是基因组中因突变而失活的基因,无蛋白质产物。一般是启动子出现问题。 超基因:是指作用于一种性状或作用于一系列相关性状的几个紧密连锁的基因。 内含子(Intron) :真核细胞基因DNA中的间插序列,这些序列被转录成RNA,但随即被剪除而不翻译。

医学遗传学(本科)期末复习资料

医学遗传学本科期末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核型:是指一个体细胞中的全部染色体,按其大小、形态特征顺序排列所构成的图象。 2、基因表达:是指生命过程中,储存在基因中的遗传信息,通过转录和翻译,转变成蛋白质或酶分子,形成生物体特定性状的过程。 3、转录:是以DNA为模板,在RNA聚合酶作用下合成RNA的过程。 4、基因诊断:利用DNA 重组技术在分子水平上检测人类遗传病的基因缺陷以诊断疾病。 5、不规则显性:是指带有显性基因的杂合体由于某种原因不表现出相应症状,因此在系谱中出现隔代遗传的现象。 6、等位基因:是指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相同位点的不同形式的基因。 7、错义突变:是指DNA中单个碱基置换后,其所在的三联体遗传密码子变成编码另一种氨基酸的遗传密码子,导致多肽中相应的氨基酸发生改变。 8、近婚系数:指近亲婚配的两个个体可能从共同祖先得到同一基因,婚后又把同一基因传给他们的子女的概率。 9、罗伯逊易位:又称着丝粒融合。当两条近端着丝粒染色体在着丝粒或其附近某一部位发生断裂后,二者的长臂构成一大的染色体,而其短臂构成一个小的染色体,这种易位即为罗伯逊易位。 10、联会:在减数分裂前期I 偶线期,同源染色体互相靠拢,在各相同的位点上准确地配对,这个现象称为联会。 11、分子病:是指基因突变造成蛋白质分子结构或合成量异常所引起的疾病。 12、减数分裂:是生殖细胞精子或卵细胞发生过程中进行的一种特殊有丝分裂,只发生在精子和卵细胞发生的成熟期。 13、遗传性酶病:由于基因突变导致酶蛋白缺失或酶活性异常所引起的遗传性代谢紊乱,称为遗传性酶病。 14、携带者:表型正常但带有致病基因的杂合子,称为携带者。 15、基因:是特定的DNA片段,带有遗传信息,可通过控制细胞内RNA和蛋白质(酶)的合成,进而决定生物的遗传性状。 16、系谱:是指某种遗传病患者与家族各成员相互关系的图解。 17、基因治疗:是指运用DNA重组技术修复患者细胞中有缺陷的基因,使细胞恢复正常功能,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18、断裂基因:指编码序列不连续,被非编码序列分隔成嵌合排列的断裂形式的基因。 19、交叉遗传:X连锁遗传中男性的致病基因只能从母亲传来,将来只能传给女儿,不存在男性向男性的传递,称为交叉遗传。 20、细胞周期:即细胞增值周期,是指细胞从一次分裂结束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结束时为止所经历的全过程。 21、外显率:是指一定基因型的个体在特定环境中形成相应表现型的百分率。 22、假二倍体:在染色体畸变时,有时核型中某些号染色体数目偏离正常,其中有的增加,有的减少,而增加和减少的染色体数目相等,或某些染色体的结构存在异常,这样,染色体的总数虽为二倍体,但这不是正常的二倍体,则称为假二倍体。 23、孟德尔群体:生活在一定空间范围内,能够相互交配并能产生具有生殖能力的后代的许多同种个体,称为孟德尔群体。 24、亲缘系数:指近亲的两个个体在一定基因座位上具有共同祖先的同一等位基因的概率,又称血缘系数。 25、基因频率:指群体中某一基因座位上某特定基因出现的数目与该位点上可能出现的全部等位基因总数的比率。 二.填空题(25道) 1.人类近端着丝粒染色体的随体柄部次缢痕与核仁_形成有关,称为核仁组织区。 2.Xq27代表X染色体长臂2区7带。核型为46,XX,del(2)(q35)的个体表明其体内的染色体发生了末端缺失。 3.基因突变可导致蛋白质发生结构(质)或数量(量)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