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课程作业
古代汉语作业

作业二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在题干的括号内)1、汉字起源有种种传说,不属于起源传说的是()A八卦说B结绳说C仓颉造字说D图画说2、《周易•系辞》和《说文解字》认为“八卦”为()所作A神农氏B伏牺氏C仓颉D郑樵3、按照传统的“六书”体例,“益”字应属()A象形B指事C会意D形声4、按照传统的“六书”体例,“亦”字应属()A象形B指事C会意D形声5、按照传统的“六书”体例,“眉”字应属()A象形B指事C会意D形声6、按照传统的“六书”体例,“吹”字应属()A象形B指事C会意D形声7、下列四组字中,全是象形字的一组是()A丘皿行回B人血象舟 C 山雨目本D果州考豆8、下列四组字中,全是会意字的一组是()A采明北晶B耳林从解C治星炊信 D 自文蚕进9、下列四组形声字中,属内形外声的一组是()A超街碧冈B风瓣闻闽C阁围屈觉D辩凤国裹10、“辟”和“避”的关系是()A古今字B通假字C繁简字 D 异体字11、大汶口文化中发现有四个与早期汉字结构相似的图形符号,这几个符号属于大汶口文化早期,距今约()年至5000年A 2000B 3000C 40000D 450012、按照传统的“六书”体例,“保”字应属()A象形B指事C会意D形声13、按照传统的“六书”体例,“自”字应属()A象形B指事C会意D形声14、按照传统的“六书”体例,“星”字应属()A象形B指事C会意D形声15、按照传统的“六书”体例,“牟”字应属()A象形B指事C会意D形声16、下列四组字中,全是会意字的一组是()A亦街炎伐B涉崔莫私C安即和牧D鸣步武益17、下列四组字中,全是形声字的一组是()A修约菜苗B保禄私空C寐融照哀D问娶分笺18、下列四组形声字中,属左形右声的一组是()A攻期江棋B郊胡鸽邵C河诂语超D滑株鸠功19、“说——悦”这组古今字中,古字和今字的关系是()A改换意符B增加意符C读音相同D意义同源20、《经传释词》的作者是()A王引之B张玉书C阮元 D 许慎21、下列各组汉字,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形声字四种都有的一组是()A止末行锦B目曰戒哀C又甘受朝D皿亦眉疆22、下列各组字,关系为异体字的是()A佗——他B翦——剪C说——悦D反——返23、下列各组字,关系为通假字的是()A陈——阵B赴——讣C矢——屎D曾——增24、我国目前收集汉字最多的字典是()A《康熙字典》B《汉语大字典》C《中华字海》D《词源》25、“北”是一个()字。
古代汉语课程作业

古代汉语课程作业第一讲绪论精读教科书上册《女娲补天》一文,弄清楚其中古今有差异的词的意义和语法现象。
第二讲精卫填海夸父逐日第三讲岳阳楼记解释下列句中画线的词的意义。
1、及其使人也,求备焉。
(《论语·子路》)2、越翼日戊午,乃社于新邑。
(《尚书·召诰》)3、我欲中国而授孟子室,养弟子以万锺。
(《孟子·公孙丑下》)4、肃肃鸨羽,集于苞栩。
(《诗经·唐风》第四讲怎样查字典辞书下列词来自《愚公移山》,通过查《新华字典》、《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等注出它们的意义。
仞高万仞叩叩石垦壤龀始龀厝一厝朔东虽虽我之死且年且九十孀孀妻亡亡以应谋聚室而谋惠汝之不惠阴达于汉阴荷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第五讲巫山·巫峡第六讲郑伯克段于鄢1、指出下列粗体字的词义。
(1)初,郑武公娶于申。
(2)亟请于武公。
(3)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大都不过参国之一。
(4)姜氏何厌之有。
(5)多行不义,必自毙。
(6)夫人将启之,(7)大叔完聚……将袭郑……公伐诸鄢。
(8)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
2、指出本课带双宾语的句子。
3、就本课第二、第五两段,任选一段,翻译成现代汉语。
第七讲汉字的结构和发展1、什么是汉字的结构,分析汉字结构对我们学习古代汉语有什么意义,举三例说明。
2、什么是六书,每类的主要特点是什么?象形、形声、假借这三类的重要性表现在什么地方?找出五个会意字。
3、分析下列字的部首,说明字的本义(可查《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等工具书)。
膺赝逾瑜喻渝刈溢镒缢怡贻饴谀腴庾第八讲齐桓公伐楚本篇第二段由同学自学,作为本课的练习。
下面提示一下学习中的要点。
1、这一段与上段在时间上隔了多久?楚国派出的使臣是谁?齐国出场的是谁?2、齐楚双方有两段对话,每段对话的中心内容是什么?3、为什么最后提“屈完及诸侯盟”?它与本篇哪个地方是前后照应的。
4、词汇方面要注意的地方:甲、动词:如陳、徼、绥、盟、籞。
乙、名词:不糓、社稷、方城、汉水,池,城。
古代汉语(上)课程作业_C14

古代汉语(上)课程作业_C交卷时间:2017-03-06 23:17:51一、单选题1.(4分)《康熙字典》所收汉字的编排方式是按照• A. 音序• B. 部首• C. 四角号码• D. 笔画纠错得分: 0知识点:第六章收起解析B第六章综合运用第四节工具书与工具书的使用2.(4分)“又好上高,极其力不已,至坠地而死”(柳宗元《蝜蝂传》),句中“高”的用法是• A. 意动用法• B. 使动用法• C. 形容词用作名词• D. 形容词用作一般动词纠错得分: 0知识点:第三章收起解析C第三章语法(一)实词和句式第一节名词等活用为动词3.(4分)在多义词的几个意义中,由本义派生出来的意义叫• A. 本义• B. 比喻义• C. 引申义• D. 派生义纠错得分: 0知识点:第二章收起解析C第二章词汇第三节词的本义和引申义4.(4分)“下臣不幸,属当戎行。
”中的“行”的读音及其意义是• A. háng 行走、行动。
• B. xīng 行走、行动。
• C. háng 行列• D. xīng 行列纠错得分: 0知识点:第五课收起解析C第五课《齐晋鞌之战》5.(4分)“三十六字母”按发音部位分类,其中“舌上音”指• A. 影喻晓匣• B. 端透定泥• C. 知彻澄娘• D. 见溪群疑纠错得分: 0知识点:第五章收起解析C第五章音韵第一节汉语音韵的基本概念6.(4分)下面各句,用有表示工具的名词状语的句子是• A. 天下支集而响应,赢粮而景从• B. 秦军降诸侯,诸侯吏卒乘胜,多奴虏使之• C. 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 D. 横历天下,廷说诸侯之王纠错得分: 0知识点:第三章收起解析C第三章语法(一)实词和句式第四节名词用作状语7.(4分)下面是古今字的有• A. 说——悦• B. 饟——饷• C. 窦——渎• D. 上——尚纠错得分: 0知识点:第一章收起解析A第一章文字第四节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8.(4分)下列句子中;“以”作连词,表示后一动作是前一动作的目的或结果的一句是• A. 吾騎此馬五歲,所當無敵……不忍殺之,以賜公• B. 信喜,謂漂母曰:“吾必有以重報母。
中南大学《古代汉语》课程作业(在线作业)三及参考答案

(B)状语
(C)补语
(D)定语
参考答案:
(D)
12.
下列属于释义兼注音的术语是:()
(A)之为言
(B)谓之
(C)犹
(D)或曰
参考答案:
(A)
13.
用一个同义词或近义词去直接解释另一个词,叫做()
(A)直训
(B)声训
(C)形训
(D)义界
参考答案:
(A)
14.
下列不属于被动句的是:()
(A)孟子见梁惠王。
(C)平平平仄仄
(D)仄仄仄平平
参考答案:
(B)
5.
五言近体诗的所谓“黏”是指:()
(A)上联对句与下联出句平仄相反
(B)上联对句与下联出句平仄相同
(C)上联对句与下联出句的第二个字平仄相同
(D)上联对句与下联出句的第二个字平仄相反
参考答案:
(C)
6.
近体诗的所谓“孤平”是就( )句式而言的。
(A)仄仄平平仄
(A)扇面对
(B)流水对
(C)换柱体
(D)蜂腰体
参考答案:
(A)
3.
“晋居深山,戎狄之与邻,而远于王室。”中“戎狄”充当的是:()
(A)主语
(B)定语
(C)动词的宾语
(D)介词的宾语
参考答案:
(C)
4.
一首五言律诗的首句的平仄格式是“平平仄仄平”,那么它的第四句应该是:()
(A)仄仄平平仄
(B)平平仄仄平
(C)平平平仄仄
(D)仄仄仄平平
参考答案:
(D)
20.
经传兼释的注释体例是:( )
(A)传
(B)注
(C)疏
古代汉语作业

《古代汉语》作业内容:一篇小测验成绩比例:作业30分,考试7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答案的序号写在题干的后面的括号内。
1.《寡人之于国也》紧接“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
”之后的一句是()。
A.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B.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C.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D.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2.《郑伯克段于鄢》紧接“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之后的一句是()。
A.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於己。
B.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
无生民心。
C.不义不暱,厚将崩。
D.不及黄泉,无相见也。
3.《烛之武退秦师》紧接“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之后的一句是()。
A.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B.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C.邻之厚,君之薄也。
D.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4.《说文解字·叙》中所谓“视而可识,察而见意”,指的是“六书”中的()。
A.象形B.指事C.会意D.转注5.下列各组汉字中,不含会意字的一组是()A.朋、比、林B.炎、吕、多C.刀、元、徒D.圭、从、棘6.《说文解字》说解字形主要根据()。
A.甲骨文B.金文C.小篆D.隶书7.《说文解字》的作者是()A.许慎B.段玉裁C.朱骏声D.王筠8.下列各组汉字中,全部是形声字义符(形旁)又相同的一组是()。
A.闻、问、间 B. 徒、吐、杜C. 支、肢、枝D. 江、河、沟9.下列对“疏”的解释完全正确的是()A.疏通古书文意的注释B.一种既解释经文又解释注文的注释C.汇集众说而疏通文意的注释D.对古书逐句逐字串讲的注释10.两个汉字音义完全相同,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互相代替的称为()。
A.异体字B.繁简字C.古今字D.通假字11.下列各句中着重号的“间”字当“参与”讲的是()。
A.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B.侯生乃屏人间语C.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D.非敢必有功也,愿以间执谗慝之口12.“天”的本义是()。
古代汉语作业(上)

古代汉语作业(上)姓名:学号:分数:一、指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释义1. 及其怠而踬也……亦以病矣(《蝜蝂传》)2. 其颓岩所余,比之诸岭,尚为竦桀(《巫山、巫峡》)3. 精魂为草,寔为灵芝(《巫山、巫峡》)4.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巫山、巫峡》)5. 至于夏水襄陵,沿泝阻绝(《巫山、巫峡》)6.伎女楼上坐而摘食(《王子坊》)7. 琛常会宗室(《王子坊》)8. 宝塔高淩(《王子坊》)9. 丞位高而偪(《蓝田县丞厅壁记》)10. 以兹丘之胜,致之灃、镐、鄠、杜(《鈷鉧潭西小丘记》)11. 磩阶用石,幂窗用纸(《庐山草堂记》)。
12. 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岳阳楼记》)13. 稍北,回视如树圭(《大龙湫记》)14. 两峰秀色,俱可手擥(《游天都》)15. 山高风鉅,雾气去来无定(《游天都》)16. 是则呻佔记诵之学(《传是楼记》)二、解释下列句子中加__的词的意思1. 有鸟焉(《精卫填海》)2. 漳水出焉(《精卫填海》)3. 入日,渴,欲得饮(《夸父逐日》)4. 北饮大泽(《夸父逐日》)5. 天不兼覆,地不周载(《女娲补天》)6. 积炉灰以止淫水(《女娲补天》)7. 背愈重,虽困剧不止也(《蝜蝂传》)8.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桃花源记》)9.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桃花源记》)10. 后遂无问津者(《桃花源记》)11. 又帝女居焉(《巫山、巫峡》)12. 或王命急宣(《巫山、巫峡》)13.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巫山、巫峡》)14. 不恨我不见石崇,恨石崇不见我(《王子坊》)15 朝臣莫不称力而去(《王子坊》)16. 臣有两手,唯堪两匹(《王子坊》)17. 丞之职所以贰令(《蓝田县丞厅壁记》)18. 谚数慢,必曰“丞”,至以相訾謷(《蓝田县丞厅壁记》)19. 则尽枿去牙角,一蹑故迹,破崖岸而为之(《蓝田县丞厅壁记》)20. 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鈷鉧潭西小丘记》)21. 殆不可数(《鈷鉧潭西小丘记》)22. 唐氏之弃地,货而不售(《鈷鉧潭西小丘记》)23. 因面峰腋寺,作为草堂(《庐山草堂记》)24. 广袤丰杀,一称心力(《庐山草堂记》)25. 前有平地,轮广十丈(《庐山草堂记》)26. 间命工斫木为橱(《传是楼记》)27. 人主往往重官赏以购之(《传是楼记》)28. 居平质驽才下(《传是楼记》)三、指出下列各句中指示代词所指示的对象1. 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精卫填海》)2. 是炎帝之少女(《精卫填海》)3. 夏后启之臣孟涂,是司神于巴(《巫山、巫峡》)4. 融立性贪暴,志欲无限,见之惋叹(《王子坊》)5. 由其中以望,则山之高,云之浮(《鈷鉧潭西小丘记》)6. 今弃是州也(《鈷鉧潭西小丘记》)7. 率称是焉(《庐山草堂记》)8. 自问其故,答曰:是居也(《庐山草堂记》)9. 我知其心以是哉(《庐山草堂记》)10. 是进亦忧,退亦忧(《岳阳楼记》)11. 所传者惟是矣(《传是楼记》)12. 琬衰病不及为,则先生屡书督之(《传是楼记》)13. 尤不若躬体而心得之之难(《传是楼记》)四、指出下列各句中的名词活用现象,并说明属于哪类活用1. 未至,道渴而死(《夸父逐日》)2. 江水又东(《巫山、巫峡》)3. 其翼附群山,并概青云(《巫山、巫峡》)4. 咸皆啧啧(《王子坊》)5. 雁鹜行以进(《蓝田县丞厅壁记》)6. 目吏,问:“可不可?”(《蓝田县丞厅壁记》)7. 则尽枿去牙角(《蓝田县丞厅壁记》)8. 其冲然角列而上者(《鈷鉧潭西小丘记》)9. 丘之小不能一亩,可以笼而有之(《鈷鉧潭西小丘记》)10. 枕席而卧(《鈷鉧潭西小丘记》)11. 因面峰腋寺,作为草堂(《庐山草堂记》)12. 如幢竖,如盖张(《庐山草堂记》)13. 引崖上泉,脉分线悬(《庐山草堂记》)14.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岳阳楼记》)。
《古代汉语》作业

《古代汉语》作业本课程作业由两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为“客观题部分”,由15个选择题组成,每题1分,共15分。
第二部分为“主观题部分”,由简答题和论述题组成,共15分。
作业总分30分,将作为平时成绩记入课程总成绩。
客观题部分: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5题)1. 《待坐》紧接“如或知尔,则何以哉?”之后的一句是()。
A、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
”B、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
”C、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
”D、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2. 下列《晋灵公不君》中的一段文字完全正确的是()。
A、晋灵公不君。
厚敛以雕墙。
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
宰夫胹熊蹯不孰,杀之,寘诸畚,使妇人载以过朝。
B、晋灵公不君。
厚敛以彫墙。
从台上弹人,而观其避丸也。
宰夫胹熊蹯不孰,杀之,寘畚,使妇人载以过朝。
C、晋灵公不君。
厚敛以彫墙。
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
宰夫胹熊蹯不孰,杀之,寘诸畚,使妇人载以过朝。
D、晋灵公不君。
厚敛以彫墙。
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
宰夫胹熊蹯不孰,杀之,置诸畚,使妇人载以过朝。
3. 《寡人之于国也》紧接“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
”之后的一句是()。
A.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B.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C.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D.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4.《郑伯克段于鄢》紧接“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之后的一句是()。
A.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於己。
B.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
无生民心。
C.不义不暱,厚将崩。
D.不及黄泉,无相见也。
5.《不见诸侯》紧接“昔齐景公田”之后的一句是()。
A、终日而不获一禽。
B、招虞人以旌,不至,将杀之。
C、一朝而获十禽。
D、不失其驰,舍矢如破。
6.《说文解字·叙》中所谓“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指的是“六书”中的()。
A、象形B、形声C、会意D、转注7.下列四组字中,都是象形字的一组是()。
《古代汉语专题》作业1参考答案

《古代汉语专题》作业1参考答案《汉语专题(2)》作业1(文字部分)一、填空(30分)1、中国最早的成体系的文字是甲骨文。
2、许慎在《说文解字叙》说的秦书八体是:大篆、小篆、刻符、虫书、摹印、署书、殳书、隶书。
3、许慎在《说文解字叙》说的新莽时代的六书是古文、奇字、篆书、佐书、缪篆、鸟虫书。
4、李斯的《仓颉篇》、赵高的《爰历篇》、胡毋敬的《博学篇》采用的字体是小篆。
5、大篆的名称始见于《汉书·艺文志》。
6、汉字字体演变的三个阶段是从殷商甲骨文、商周金文变小篆;从小篆变为隶书;从隶书变为楷书。
7、甲骨文是在1899年被金石学家王懿荣偶然发现的。
8、甲骨主要出现在河南安阳,那里是殷商王盘庚迁殷后的商王朝都城的遗址,称作殷墟。
9、完整的甲骨卜辞,大概记载四个方面的内容叙辞、命辞、占辞、验辞。
10、甲骨文形体的主要特点是象形程度比较高,接近图画文字;字体不规范。
11、占卜时,对占卜的事,经常要从正反两方面设问,称为对贞。
12、刘锷的《铁云藏龟》是第一部著录甲骨文的书,孙诒主的《契文举例》是第一部考释甲骨文的书。
考释方面集大成的著作有于省吾的《甲骨文字诂林》,资料方面最丰富的著作有郭沫若主编、胡厚宣总编辑的《甲骨文合集》,工具方面有孙海波的《甲骨文编》,徐中舒的《甲骨文字典》,综合研究著作有陈梦家的《殷墟卜辞综述》。
13、在铜器上铸铭文,开始于商代后期,两周则大为流行14、金文字体与甲骨文的不同主要有:(1)商代金文象形程度很高;(2)从笔势看,由于金文是范铸,多保存肥厚的笔法,甚至是充实的团块,而甲骨文是刀刻,一般将圆形笔画改为方形,团块则只勾勒轮廓;(3)与甲骨文比,金文的书写款式比较规整,或正或反、或斜或倒的情况比起甲骨文来少得多了,偏旁的位置也是如此,尽管金文还有变换偏旁的位置的,但比起甲骨文来显著地减少了。
15、春秋晚期以后金文美术字字体的主要特点有:一是故意将笔画拉长,甚或作曲折宛转之势;二是在字形之外,加画鸟虫之类的装饰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汉语课程作业
第一讲绪论
精读教科书上册《女娲补天》一文,弄清楚其中古今有差异的词的意义和语法现象。
第二讲精卫填海夸父逐日
第三讲岳阳楼记
解释下列句中画线的词的意义。
1、及其使人也,求备焉。
(《论语·子路》)
2、越翼日戊午,乃社于新邑。
(《尚书·召诰》)
3、我欲中国而授孟子室,养弟子以万锺。
(《孟子·公孙丑下》)
4、肃肃鸨羽,集于苞栩。
(《诗经·唐风》
第四讲怎样查字典辞书
下列词来自《愚公移山》,通过查《新华字典》、《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等注出它们的意义。
仞高万仞叩叩石垦壤龀始龀厝一厝朔东
虽虽我之死且年且九十孀孀妻亡亡以应
谋聚室而谋惠汝之不惠阴达于汉阴荷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第五讲巫山·巫峡
第六讲郑伯克段于鄢
1、指出下列粗体字的词义。
(1)初,郑武公娶于申。
(2)亟请于武公。
(3)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大都不过参国之一。
(4)姜氏何厌之有。
(5)多行不义,必自毙。
(6)夫人将启之,(7)大叔完聚……将袭郑……公伐诸鄢。
(8)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
2、指出本课带双宾语的句子。
3、就本课第二、第五两段,任选一段,翻译成现代汉语。
第七讲汉字的结构和发展
1、什么是汉字的结构,分析汉字结构对我们学习古代汉语有什么意义,举三例说明。
2、什么是六书,每类的主要特点是什么?象形、形声、假借这三类的重要性表
现在什么地方?找出五个会意字。
3、分析下列字的部首,说明字的本义(可查《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等工具书)。
膺赝逾瑜喻渝刈溢
镒缢怡贻饴谀腴庾
第八讲齐桓公伐楚
本篇第二段由同学自学,作为本课的练习。
下面提示一下学习中的要点。
1、这一段与上段在时间上隔了多久?楚国派出的使臣是谁?齐国出场的是谁?
2、齐楚双方有两段对话,每段对话的中心内容是什么?
3、为什么最后提“屈完及诸侯盟”?它与本篇哪个地方是前后照应的。
4、词汇方面要注意的地方:
甲、动词:如陳、徼、绥、盟、籞。
乙、名词:不糓、社稷、方城、汉水,池,城。
注意“池”城”二字古今义的不同。
丙、敬词和谦词:“惠”是一个敬词,凡对方的行为有涉于自己的都可以在动词前加“惠”,实意是:您这样做对我是一种恩惠。
作为敬词,意思虚化了,是表尊敬的意思。
如请别人收下所送的书等,可说惠存。
请对方来自己这里,可说惠临。
等等。
“辱”,谦词,实意是说你对我这么做,使您蒙受了耻辱。
作为谦词,就是表示承蒙的意思,如“辱承指教”、“辱蒙允诺”等。
5、语法上注意“不糓是为”、‘先君之好是继”这种宾语提前的句式,了解“是”的作用。
(参看教科书上册“古代汉语常识”宾语用代词复指部分。
)
第九讲古今词义的异同
第十讲鞌之战
指出下列的字在各句子中的意义:
1、及病未及死
故不能推车而及
而矢贯余手及肘
将及华泉
流血及屦
2、左右逢丑父为右
左轮朱殷
左并辔,右援桴而鼓
旦辟左右
从左右皆肘之
射其左,越於车下,射其右,毙於车中
3、免载齐侯以免
人不难以死免其君
乃免之
4、从马逸不能止,师从之
故中御而从齐侯
从左右,皆肘之
5、之师之耳目
吾子勉之
马逸不能止,师从之
谓之君子而射之(之属什么宾语)
6、於郤克伤於矢
毙於车中
第十一讲晏婴论季世
1、将本课课文抄一遍(不带标点符号,抄成白文),然后自己标点,标点后与课文对照,如有标点错的地方,分析一下错误产生的原因。
2、熟读课文(最好达到能背诵的程度)。
第十二讲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第十三讲触龙说赵太后
第十四讲鸿门宴
第十五讲词类的活用
请将教科书中册《谏逐客书》中的词类活用现象摘录出来,并说明原是什么词类,活用作什么词类。
第十六讲张骞传(节录)
将课文第一,二自然段翻译成现代汉语。
第十七讲古代汉语的词序
指出下列句子中的词序同现代汉语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1、日月逝矣,岁不我与。
(《论语·阳货》)
2、皮之不存,毛将安傅?(《左传·僖公十四年》)
3、富而不骄者,吾唯子之见;骄而不亡者,未之有也。
(《左传·定公十三年》)
4、微斯人,吾谁与归?(范仲淹《岳阳楼记》)
5、宋何罪之有?(《墨子·公输》)
6、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孟子·梁惠王上》)
7、非其道,即君以形声强我,未之敢从也。
(黄宗羲《原臣》)
8、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列子·愚公移山》) .
9、孰为为之?孰令听之?(司马迁《报任安书》)
10、求!无乃尔是过与?(《论语·季氏》)
第十八讲张中丞传后叙
第十九讲古代汉语的判断句
第二十讲陈涉起义
第二十一讲古代汉语的被动表示法
从下面的引文中指出哪些是被动句,哪些不是。
(1)吾知其难为也,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
(《庄子·庖了解牛》)
(2)臣之客欲有求於臣,皆以美於徐公。
(《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3)今单于新困於汉,而昆莫地空。
(《汉书·张骞传》)
(4)为汉使月氏,而为匈奴所闭道。
(同上)
(5)然本作士人,以医见业,意常自悔。
(《后汉书·华佗传》)
(6)疑畏死而辞服於贼。
(韩愈《张中丞传后叙》)
(7)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8)不然,徒死於贪吏耳。
(《容斋逸史·方腊起义》)
第二十二讲谏逐客书
第二十三讲副词
将《岳阳楼记》一文的副词摘录出来,并说明它是属于哪一类副词。
第二十四讲孙膑
第二十五讲代词
第二十六讲报任安书
第二十七讲介词、连词
将《孟子·许行》一文的一、二两大段从“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至“恶得贤”中的介词、连词摘录出来,并说明它们的词性和语法作用。
第二十八讲出师表
第二十九讲语气词和词头、词尾
将中册柳宗元的《封建论》一文中用有语气词的句子全部摘录出来,并说明各个语气词在句中是表示什么语气作用的。
第三十讲答李翊书
第三十一讲古书的标点问题
第三十二讲子路从而后
一、分析下列句子中粗体字的词义(虚词要分析其语法作用)。
(1)孰为夫子。
杀鸡为黍而食之。
(2)子路从而后。
(3)子见夫子乎?见其二子焉。
使子路反见之。
(4)四体不勤《孟子·滕文公上》:“将终岁勤动”(参看教材勤字的分析)
(5)子路从而后。
杀鸡为黍而食之。
子路拱而立。
欲洁其身而乱大伦。
(参看教材语法部分)
二、将本课翻译为现代汉语。
三、熟读本课课文
第三十三讲季氏将伐颛臾
一、将本课课文抄一遍(不带标点符号,抄成白文),然后自己标点,再核对原文。
二、熟读课文。
第三十四讲古汉语今译问题
第三十五讲七月
第三十六讲哀郢
第三十七讲唐诗选
第三十八讲宋词选
第三十九讲诗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