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作业.
古代汉语专题作业(1-2)答案

古代汉语专题作业(1)一、填空。
1、公元100年,著作学者许慎完成了《说文解字》,此书是汉字学的奠基之作,它的面世,标志着我国文字学的正式建立。
2、“字原”有两个不同的概念,一个是从文字产生的时间顺序上说的,“字原”就是最初产生的字,它们是派生出其他字的字,因此,又被称为“字母”、“母字”,今人或称之为“初文”;一个是从文字构成的逻辑顺序说的,“字原”就是构成整字的基本部件,有了这些基本部件,才能构成整字,因此,称之为“字原”,今人或称之为“字素”、“汉字构件”。
3、古文字指小篆以前的文字,具体包括甲骨文、金文、陶文、大篆、小篆,还包括秦汉时期的简帛文字。
古文字学是以古文字为研究对象的汉字学分支。
4、汉字改革从19世纪末研究拼音文字开始,代表人物和著作主要有卢赣章出版的《一目了然初阶》、王照的《官话合声字母》、劳乃宣的《增订合声简字谱》。
5、关于汉字的来源主要有以下说法1、汉字神授说;2、汉字西来说;3、汉字自源说。
6、汉字主要来源于原始绘画。
7、汉字产生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创制期,约距今10000年至5500年,这个时期的汉字属于当时华夏文字的一种;一是汉字体系形成阶段,约距今5500年至4000年,这一时期的文字是商代文字的直接源头。
8、商代文字指商代(公元前1600—公元前1046年)使用的文字,按其载体分,有甲骨文、金文、陶文等,迄今发现的商代代表性文字是甲骨文。
9、商代文字的主要特征是殷商文字的形体保留着明显的图画特征,表意方式属于象形表意,都是通过其形象直接显示意义的。
10、周代代表性文字是甲骨文。
11、简帛文字指书写在简牍或缣帛上的文字。
12、秦文字指秦统一后的文字,它是大篆的基础上改进的文字,与大篆相对,故称为小篆。
主要特点是小篆保留了大篆“引书”的基本特点,安排疏密均匀,但单字所用的笔画要比大篆省简得多。
小篆的象形程度进一步降低,符号性进一步增强。
字形结构开始统一化,定型化,规整化。
古代汉语习题

《古代汉语》作业内容:一篇小测验成绩比例:作业30分,考试7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答案的序号写在题干的后面的括号内。
1.《寡人之于国也》紧接“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
”之后的一句是()。
A.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B.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C.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D.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2.《郑伯克段于鄢》紧接“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之后的一句是()。
A.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於己。
B.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
无生民心。
C.不义不暱,厚将崩。
D.不及黄泉,无相见也。
3.《烛之武退秦师》紧接“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之后的一句是()。
A.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B.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C.邻之厚,君之薄也。
D.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4.《说文解字·叙》中所谓“视而可识,察而见意”,指的是“六书”中的()。
A.象形B.指事C.会意D.转注5.下列各组汉字中,不含会意字的一组是()A.朋、比、林B.炎、吕、多C.刀、元、徒D.圭、从、棘6.《说文解字》说解字形主要根据()。
A.甲骨文B.金文C.小篆D.隶书7.《说文解字》的作者是()A.许慎B.段玉裁C.朱骏声D.王筠8.下列各组汉字中,全部是形声字义符(形旁)又相同的一组是()。
A.闻、问、间 B. 徒、吐、杜C. 支、肢、枝D. 江、河、沟9.下列对“疏”的解释完全正确的是()A.疏通古书文意的注释B.一种既解释经文又解释注文的注释C.汇集众说而疏通文意的注释D.对古书逐句逐字串讲的注释10.两个汉字音义完全相同,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互相代替的称为()。
A.异体字B.繁简字C.古今字D.通假字11.下列各句中着重号的“间”字当“参与”讲的是()。
A.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B.侯生乃屏人间语C.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D.非敢必有功也,愿以间执谗慝之口12.“天”的本义是()。
古代汉语作业

作业二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在题干的括号内)1、汉字起源有种种传说,不属于起源传说的是()A八卦说B结绳说C仓颉造字说D图画说2、《周易•系辞》和《说文解字》认为“八卦”为()所作A神农氏B伏牺氏C仓颉D郑樵3、按照传统的“六书”体例,“益”字应属()A象形B指事C会意D形声4、按照传统的“六书”体例,“亦”字应属()A象形B指事C会意D形声5、按照传统的“六书”体例,“眉”字应属()A象形B指事C会意D形声6、按照传统的“六书”体例,“吹”字应属()A象形B指事C会意D形声7、下列四组字中,全是象形字的一组是()A丘皿行回B人血象舟 C 山雨目本D果州考豆8、下列四组字中,全是会意字的一组是()A采明北晶B耳林从解C治星炊信 D 自文蚕进9、下列四组形声字中,属内形外声的一组是()A超街碧冈B风瓣闻闽C阁围屈觉D辩凤国裹10、“辟”和“避”的关系是()A古今字B通假字C繁简字 D 异体字11、大汶口文化中发现有四个与早期汉字结构相似的图形符号,这几个符号属于大汶口文化早期,距今约()年至5000年A 2000B 3000C 40000D 450012、按照传统的“六书”体例,“保”字应属()A象形B指事C会意D形声13、按照传统的“六书”体例,“自”字应属()A象形B指事C会意D形声14、按照传统的“六书”体例,“星”字应属()A象形B指事C会意D形声15、按照传统的“六书”体例,“牟”字应属()A象形B指事C会意D形声16、下列四组字中,全是会意字的一组是()A亦街炎伐B涉崔莫私C安即和牧D鸣步武益17、下列四组字中,全是形声字的一组是()A修约菜苗B保禄私空C寐融照哀D问娶分笺18、下列四组形声字中,属左形右声的一组是()A攻期江棋B郊胡鸽邵C河诂语超D滑株鸠功19、“说——悦”这组古今字中,古字和今字的关系是()A改换意符B增加意符C读音相同D意义同源20、《经传释词》的作者是()A王引之B张玉书C阮元 D 许慎21、下列各组汉字,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形声字四种都有的一组是()A止末行锦B目曰戒哀C又甘受朝D皿亦眉疆22、下列各组字,关系为异体字的是()A佗——他B翦——剪C说——悦D反——返23、下列各组字,关系为通假字的是()A陈——阵B赴——讣C矢——屎D曾——增24、我国目前收集汉字最多的字典是()A《康熙字典》B《汉语大字典》C《中华字海》D《词源》25、“北”是一个()字。
古代汉语专题作业

古代汉语专题形成性考核册专业:学号:姓名: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学院(请按照顺序打印,并左侧装订)古代汉语专题作业1一、填空1、公元100年,著名学者许慎完成了_______________,此书是汉字学的奠基之作,它的面世,标志着_______________。
2、“字原”,有两个不同的概念,一个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个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古文字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古文字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汉字改革从_______________研制拼音文字开始,代表人物和著作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关于汉字的来源主要有以下说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汉字主要来源于。
7、汉字产生分为两个阶段:一是。
一个是。
8、商代文字指的是。
9、商代文字的主要特征是表意方式属于。
10、周代代表性文字是。
11、简帛文字指。
12、秦文字指。
主要特点。
13、今文字属于文字;主要特点。
14、今文字的发展主要是。
15、今文字字体的种类有。
16、隶书是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字体,其特点。
17、秦代的官方标准文字是;汉代官方标准文字是。
18、东汉隶书的发展主要表现在。
19、和隶书相比,楷书的不同之处主要在。
二、简要回答下列问题(每题5分,共50分)1、为什么说汉字学萌芽于先秦,主要依据是什么?2、谁创造了“部首”,“部首”的含义、作用是什么,对后世有什么影响?3、汉字子母相生、父子相联的理论是怎样形成的,主要观点是什么?有什么意义?4、从唐代起,“《说文》学”流传至今的代表性的著作有哪些,最负盛名的是什么?5、简述戴侗《六书故》的特点和贡献。
古代汉语作业

古代汉语作业(2)班级:姓名:学号:一、单项选择(每题1分,共10分)1、下列关于《康熙字典》的说法正确的是--------------------()A全书按部首排列,共分540部。
B全书按照地支分成十集。
C采用了直音、反切和叶音三种注音方法。
D王引之《字典考证》纠正了五千多条错误。
2、注重分析虚词特殊用法的著作是------------------()A《经传释词》 B《词诠》 C《助字辨略》 D《古汉语虚词通释》3、许慎的“本无其字,依声托事”是指--() A会意 B形声 C假借 D转注4、下列各组中完全属会意字的是----------------()A莫、休、甘、武 B炎、寒、贼、朱 C从、信、秉、亦 D友、及、伐、取5、下列各组字中是古今字关系的是()A错措 B睹覩 C置寘 D沽酤6、下列句中加点词使用了本义的是-------------------------()A孟尝君顾.谓冯谖。
B天帝使我长.百兽。
C途有饿莩而不知发.。
D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7、下列句中“孰与”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A吾孰与城北徐公美。
B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C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D百姓足,君孰与不足。
8、“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为之所”是双宾语句。
B“无”与“勿”是古今字。
C“何厌之有”是宾语前置句。
D两个“之”用法不同。
9、“说文四大家”中注重分析字义来源和发展的是---- -()A段玉裁 B桂馥 C王筠 D朱骏声10、下列句中加点词与例句“童子隅坐而执烛”用法不同的是--()A其后秦稍蚕.食魏。
B舜勤于民事而野.死。
C良庖岁.更刀,割也。
D子路拱.而立。
二、填空(每题1分,共10分)1、《说文》作者是东汉的。
这是中国的奠基之作。
华师《古代汉语》在线作业15春满分答案

华师《古代汉语》在线作业
一,单选题
1. 下列各组汉字中,声符相同的一组形声字是()
A. 支肢枝歧
B. 裁栽哉载
C. 颤顶顿顾
D. 徒吐杜镇
正确答案:B
2. 根据字形分析,“時”字的本义应该是()
A. 时机
B. 时常
C. 时间
D. 季节
正确答案:A
3. “斗”的词义由“酌酒器”引申为“斗星”,引申义与本义的联系是
A. 引申义与本义所指称的对象有相似之处
B. 引申义与本义所指称的对象相互关联彼此牵涉
C. 引申义与本义之间有因果关系
D. 引申义与本义之间有条件关系
正确答案:A
4. 下列各组字中都是象形字的是()
A. 乌鸟隹虫
B. 刀刃兔象
C. 木末本标
D. 牛马狗豕
正确答案:A
5. 许慎所谓“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指的是:()
A. 指事
B. 象形
C. 会意
D. 形声
正确答案:B
6. 下列各组汉字全是象形字的一组是:()
A. 鱼女禾眀
B. 燕鸟羊水
C. 人山马从
D. 火日考牛。
《古代汉语专题》作业3参考答案

《汉语专题(2)》作业3(语法部分)一、填空:1.古代汉语的名词有两项基本的语法功能是现代汉语名词不具备的,一是名词作判断句谓语,二是名词作状语。
2.在先秦汉语里没有真正的第三人称代词人称代词。
3.古代汉语没有数的语法范畴,人称代词在形式上没有单数复数的区别。
4.由于谓词性代词的意义相当于一个述宾结构,故称为谓词性代词。
5.基数词在整数和零数之间一般都要加“有”字。
6.古代汉语的副词一般只能作状语(谓语的修饰语),不能作其他句法成分。
7.介词多是由及物动词虚化而成的一类词。
8.从位置上看,古代汉语的语气词有句首语气词、句中语气词、句末语气词三类。
9.句末语气词“矣”表示对动态变化的报道。
10.分析古代汉语的句法结构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一是词序(及各词类在句法结构中的排列顺序,特定的词序排列可以用来标明某种句法结构);二是句法结构直接成分间的结构关系(平列关系、非平列关系);三是句法结构的语法性质,即从语法性质的角度分析句法结构。
如名词性结构、谓词性结构。
11.古代汉语连谓结构两项之间往往有连词,而现代汉语一般没有。
12.古今汉语的叙述句差别和大,主要表现在词类活用问题(特殊的述宾结构)、语序问题(述宾结构的位置问题)、被动句问题三方面。
二、名词解释:1.意动动词:所谓意动动词是动词表示主语认为宾语具有某种性质,或者认为宾语属于某类人或事物。
(注意:动词本身没有意动用法,只有名词和形容词可以活用作意动动词)2.无定代词:无定代词是古代汉语中特有的一类指示代词,没有确定的特指对象,所以叫无定代词。
有“或”(表示肯定)和“莫”(表示否定)。
3.表敬副词:表敬副词是古代汉语特有一类副词,一般都是从动词虚化来的,主要有请、敬、谨、幸、辱等。
说话人对听话人表示敬意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用敬辞直接向对方表示敬意,另一种是用谦辞表示自谦,间接向听话人表达敬意。
4.转指:是指谓词性成分有陈述转而指称动作行为的施事者或受事者,或者说谓词性成分转指化以后就“提取”了原谓词性成分的施事或受事。
《古代汉语》作业

《古代汉语》作业本课程作业由两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为“客观题部分”,由15个选择题组成,每题1分,共15分。
第二部分为“主观题部分”,由简答题和论述题组成,共15分。
作业总分30分,将作为平时成绩记入课程总成绩。
客观题部分: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5题)1. 《待坐》紧接“如或知尔,则何以哉?”之后的一句是()。
A、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
”B、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
”C、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
”D、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2. 下列《晋灵公不君》中的一段文字完全正确的是()。
A、晋灵公不君。
厚敛以雕墙。
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
宰夫胹熊蹯不孰,杀之,寘诸畚,使妇人载以过朝。
B、晋灵公不君。
厚敛以彫墙。
从台上弹人,而观其避丸也。
宰夫胹熊蹯不孰,杀之,寘畚,使妇人载以过朝。
C、晋灵公不君。
厚敛以彫墙。
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
宰夫胹熊蹯不孰,杀之,寘诸畚,使妇人载以过朝。
D、晋灵公不君。
厚敛以彫墙。
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
宰夫胹熊蹯不孰,杀之,置诸畚,使妇人载以过朝。
3. 《寡人之于国也》紧接“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
”之后的一句是()。
A.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B.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C.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D.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4.《郑伯克段于鄢》紧接“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之后的一句是()。
A.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於己。
B.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
无生民心。
C.不义不暱,厚将崩。
D.不及黄泉,无相见也。
5.《不见诸侯》紧接“昔齐景公田”之后的一句是()。
A、终日而不获一禽。
B、招虞人以旌,不至,将杀之。
C、一朝而获十禽。
D、不失其驰,舍矢如破。
6.《说文解字·叙》中所谓“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指的是“六书”中的()。
A、象形B、形声C、会意D、转注7.下列四组字中,都是象形字的一组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二、解释下列名词:(10分,每个2分)1、图画文字:图画文字是文字的雏形,或者称为原始文字,它是文字画经过长期发展而来,这是一次人类文明史上质的飞跃。
它与有声语言有直接的联系,记录了语言中词的声音和意义。
2、籀文:西周末年,周宣王大史籀作《史籀篇》,作为教授学童之书,并用以统一周王朝的文字,叫籀文,即大篆字体。
也叫史籀大篆。
3、甲骨卜辞:甲骨卜辞及甲骨文,是目前所知的最早的汉子体系。
指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也是刻在甲骨上的卜辞,所以甲骨文又称甲骨卜辞。
4、钟鼎文:古代称铜为金,铜器上的文字称为金文。
金文最初发现于钟鼎等器物上,所以又称为钟鼎文。
5、隶定:汉末人用隶书的笔法来写古文字的字形,人们称之为“隶古定”。
后来有人把用楷书的笔法书写古文字字形称为“隶定”。
三、简要回答下列问题:1、如何判定汉字所属类型?①文字所属的类型,是由构成这种文字的字符的特点来决定的。
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字符的特点,判定他所属的类型。
②从汉字字符的性质看,主要是表意字符和表音字符,某些记号字本来也是从表意字和表音字变化来的。
所以汉字从其所属类型看,是意音文字。
表音字符大多含有意义,因此,汉字也可以径称为表意文字。
2、为什么教材也认为“汉字也可以径称之为表意文字”,这和西洋学者所说的汉字是表意文字有什么不同?①因为从汉字字符的性质看,主要是表意字符和表音字符,某些记号字本来也是从表意字和表音字变化来的。
所以汉字从其所属类型看,是意音文字。
表音字符大多含有意义,因此,汉字也可以径称为表意文字。
②这种提法和西洋学者所说的汉字是表意文字不同。
西洋人认为的表意文字,是文字发展的低级阶段的一种形态。
但我们认为表意、表音是文字发展的两个不同方向。
西洋学者的文字发展阶段论是以研究印欧语的文字体系为标准而得出的理论,不是一般文字的发展规律。
3、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说的秦书八体是从什么角度划分的?①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说:秦书有八体,一曰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四曰虫书,五曰摹印,六曰署书,七曰殳书,八曰隶书。
②这八种字体,是从两个不同的角度来分类的。
大篆、小篆、隶书是汉字发展不同时期的字体;而刻符、虫书、摹印、署书、殳书是不同用途的特殊字体。
4、汉字字体演变经历了那几个阶段?各个阶段的特点是什么?汉字字体的演变经历了三个阶段:①从殷商甲骨文、商周金文演变为小篆。
特点是:笔画圆转规整,逐渐与物形疏远,小篆形体正齐。
②从小篆变为隶书,这是字体变化最大的一次,是古文字变为今文字的转折点。
特点是:小篆的字形结构被打破,象形意味淡薄,符号性加强;小篆的圆转笔势到隶书一半变为方折及横、撇、捺等笔画。
这一阶段现代文字笔画的基本格局已形成。
③从隶书到楷书,除用笔有些变化,字体结构基本没有变化,不再有波势挑法,笔画横平竖直,一般以顿笔收笔。
5、隶书是怎么产生的?隶书在汉字字体演变过程中的意义是什么?①隶书是在战国末期产生的,它是在秦国篆书的基础上产生的。
秦地处宗周故地,文字较保守,但到战国后期,文字应用越来越多,而隶书笔势圆转,费力费时,人们书写时,为求快,多有草率急就之处,久而久之,形成所谓草篆。
其实,其中所孕育的新字体就是隶书。
它是在战国末期秦国篆文草体的基础上形成的。
隶书的形成是时代的产物,使广大民众应时代需要共同创造的,并不是某个人独自创造的;是民众创造后被官府采用,而不是官府制成施之于民众。
②意义:篆体演变成隶书,是汉字发展史上最大的也是最重要的变化。
隶变的结果是汉字从古文字阶段进入了今文字阶段。
隶书打破了以象形为基础的构造方式,符号性大大加强了。
6、没有本字的假借,在其应用和发展过程中的三种情况是什么?甲词本没有文字形式,从一开始就借用另一个同音词乙词的文字形式来表示自己的意义。
以后一直沿用,既没有为乙词造字,也没为甲词另造字。
如,“我”、“而”。
表示乙词意义的字被甲词借去,后来这个字仍用来表示乙词的意义,而为甲词另造新字。
如,“辟”、“戚”。
表示乙词意义的词被甲词借去,后来即用这个字表示甲词,而为乙词另造新字。
如,“孰”、“莫”、“然”等。
四、指出下列句中的假借字并说明是属于那种情况的假借?1、说(悦)属于由本字的假借2、耳属于无本字的假借3、之属于无本字的假借4、辟(劈)属于无本字的假借5、辟(僻)属于无本字的假借6、戚属于无本字的假借7、止(只)属于无本字的假借8、剥属于有本字的假借9、蚤(早)属于有本字的假借10、厌属于有本字的假借何属于无本字的假借五、写出下列加横线字的本义,如果属于分别字,则说明属于那种情况的分别字。
1、栗:本以为树名。
后来加形旁,为其假借义造新字“慄”。
2、鲜:本义为一种鱼。
借为“少”义,后为假借义造分别字“赻”。
3、采:本义为采摘。
假借为色彩,后加形旁为本字造新字“採”;又为假借义造新字“彩”。
4、竟:本义为乐曲终了。
引申为“国界终了”,即边境。
后加形旁为引申义造分别字“境”。
5、解:本义为分割动物的肢体。
引申为“松懈”。
后加形旁为引申义造分别字“懈”。
一、简要回答下列问题:(10分,每题2分)1、《中华大字典》给“奋”列出的一项意义:“振也,振去尘也。
”其中“振去尘”不能看作一个义位。
因为归纳义位的标准之一就是要将语言义和言语义区别开来。
即按语言义来归纳义位。
而“振去尘”是个言语义——振去什么,是很具体的言语义。
2、“臭”可以指香气,也可以指臭气,但不能因此而归纳为两个义位。
因为我们把词的每个意义称作义位,气味分为香、臭等不同气味,这是事物本身的区分(这种区分有的可以在上下文中显示出来),而不是意义的区分,不能因此就分为两个或几个义位。
二、将下面两段古文译成现代汉语。
文中的很多单音词译成现代汉语后成了双音词,举例说明:(20分,每题10分)1、张仪是魏国人的后代,将去秦国游说,路过东周。
门客中有人对昭文君说:“魏国人张仪是一个人才,他将要去秦国游说,希望你以礼待他。
”昭文君见了张仪,并对他说:“听说你要到秦国去。
我的国家很小,不足以留你。
即使你西游,难道一定能遇上用你之人吗?你要是遇不到这样的人,请你为了我而回来吧,我的国家虽然很小,也请你和我一同治理。
”张仪又回身走了,向北拜了两拜。
张仪临行时,昭文君送他并且帮助他,到了秦国,没多久,秦惠王很高兴就使之为相。
周,是千乘之国,胜过了万乘之国,使秦王以张艺为师,逢泽之会上,魏王曾为他驾车,韩王为其车右,秦之名号至今令人不忘,这是张仪的功劳。
(《吕氏春秋·报更》)很多单音词翻译成现代汉语后变成了双音节词,如:将(将要)、过(路过)、语(告诉)、秦(秦国)、虽(虽然)、岂(难道)、说(高兴)、力(力量、功劳)等。
2、仲长统,字公理,是山阳高平人。
他小时候很好学,广览群书,擅长于文辞。
二十多岁时,在青州、徐州、并州、冀州,和他交往的人多以为他是一个奇才。
并州的刺史高渥,是袁绍的外甥。
平素很有名,他招纳四方游士,世人很多都归附了他。
仲长统拜访他,高斡盛情款待他,咨询当时的政事。
中长统对高斡:“你虽有雄志但无雄才,喜欢招纳人才但不能选择任用人才,因此我以为你应以此为戒。
”高斡一向因名声好而很自夸,他不接受中长统的话语,仲长统于是就离开了。
没多久,高斡率领并州人反叛,最后终于失败了。
并州、冀州的是人们都认为仲长统是个奇才。
(《后汉书·仲长统列传》)很多单音词翻译成现代汉语后变成了双音节词,如:好(喜欢)、学(学习)、赡(擅长)、青(青州)、并(并州)、徐(徐州)、冀(冀州)、甥(外甥)、素(平素)、择(选择)、败(失败)、以(以为、认为)等。
三、指出下边句子中的偏义复词(5分,每题1分)1、寒暑:意义偏向“寒”,“暑”无义。
2、动静:意义偏向“动”,“静”无义。
3、公姥:意义偏向“姥”,“公”无义。
4、作息:意义偏向“作”,“息”无义。
5、寒温:意义偏向“寒”,“温”无义。
四、解释下面成语中加横线字的意义膺:胸,胸膛。
文:即纹,画花纹。
然:即“燃”,燃烧。
的:箭靶子的中心鼓:击鼓假:借给:富裕充足。
度:估计羁:绊马索,这里指约束薄:接近,迫近。
穷:彻底追究,即钻研。
素:平常,平素。
五、说明下列句中加线词的意义和与现代汉语的差异1、相信:古:相互信任。
今:信任。
2、伤心:古:使心受到伤害。
今:难过。
3、当时:古:正当那个时候。
今:指过去发生某件事情的时候。
4、由于:古:凭借于。
今:即因为,表原因。
5、虽然:古:即使这样,虽然这样。
今:表转折的连词。
以上各词在古汉语中是两个单音节词,在现代汉语中变成了一个双音节词。
六、写出与下面的简化字相对的繁体字,说明与它们表示的是不是一个词1、丑——醜,它们不是一个词。
“醜”指丑陋,“丑”指地支第二位。
2、表——錶,它们不是一个词。
“錶”指钟表,“表”指外面、外表。
3、制——製,它们不是一个词。
“製”指裁制衣服,“制”指制度、法制。
4、厂——厰,它们不是一个词。
“厰”指宽敞,“厂”指山石之崖。
5、了——瞭,它们不是一个词。
“瞭”指明白、懂的。
“了”指完结。
或作助词。
七、写出与句中加线词相对应的现代汉字并说明它们之间的关系:1、昏—婚是古今字关系,“昏”是本原字,“婚”是其区别字。
32、竟—境是古今字关系,“竟”是本原字,“境”是其区别字。
3、反—返是古今字关系,“反”是本原字,“返”是其区别字。
4、取—娶是古今字关系,“取”是本原字,“娶”是其区别字。
5、保—堡是古今字关系,“保”是本原字,“堡”是其区别字。
八、阅读古注,说明句中的假借字:(10分,每题2分)1、“务”是假借字。
借“务”表示“侮”。
2、“生”是假借字。
借“生”表示“性”。
3、“时”是假借字。
借“时”表示“莳”。
4、“信”是假借字。
借“信”表示“伸”。
九、下面句子中加横线的字是什么意思?这些字后来在字形上发生了什么变化?(10分,每题2分)1、知:智慧。
后来在此义上加形旁,造新字“智”。
2、要:腰身。
后来在此义上加形旁,造新字“腰”。
3、说:高兴。
后来在此义上加形旁,造新字“悦”。
4、弟:尊重兄长。
后来在此义上加形旁,造新字“悌”。
5、辟:法度。
后来在此义上加形旁,造新字“避”。
十、下面几句话中的“鄙”是什么意思?在意义上有什么联系?1、鄙:边邑。
2、鄙:朴鄙,指民风淳朴。
3、鄙:见识短浅。
4、鄙:鄙视,瞧不起。
一、填空(20分)1、判断句谓语,状语。
2、第三。
3、数,单数和复数4、述宾结构。
5、“有”。
6、状语。
7、及物动词。
8、句首语气词、句中语气词、句末语气词。
9、动态变化。
10、词序,句法结构直接成分间的结构关系,句法结构的语法性质。
11、连词。
12、词类活用、语序、被动句。
二、名词解释:1、意动动词:是及物动词的小类,它的语义特征是认为宾语具有某种性质或认为宾语是某类人或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