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尘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
粉尘、声音职业卫生操作规程

粉尘、声音职业卫生操作规程1. 概述本操作规程适用于所有工作场所中有粉尘和声音产生的岗位。
为保障员工身体健康,减少职业病风险和声音污染,制定以下操作规程。
2. 粉尘管理2.1. 岗位评估在雇佣员工前,应对岗位进行全面评估,确定是否存在粉尘产生的风险,并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
2.2. 粉尘控制- 在粉尘产生的源头采取控制措施,如加装罩、封闭设备等。
- 常规清理工作区域,保持干净整洁。
- 使用吸尘设备清理粉尘,避免扬尘。
- 若必要,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如呼吸器、防护眼镜等。
2.3. 培训与宣传对从事粉尘产生岗位的员工进行相关培训,教育员工认识职业病风险,并提供个人防护装备的正确使用方法。
3. 噪声管理3.1. 噪声评估对存在噪声产生的岗位进行评估,测量噪声强度并记录。
3.2. 声音控制- 优先考虑换装低噪声设备替代原设备。
- 加装隔音设备,减少噪声传播。
- 设置隔音屏障以分隔噪声源与员工工作区域。
- 限制噪声产生的时间和范围。
3.3. 培训与宣传开展关于噪声危害和预防方法的培训活动,提高员工的噪声意识,并强调正确佩戴耳塞或耳罩的重要性。
4. 其他措施- 定期检查和维护设备,确保其良好状态和正常操作。
- 监测粉尘和噪声的浓度和强度,并记录结果。
- 如果发现粉尘或噪声超过国家标准限值,立即采取措施降低风险。
- 鼓励员工定期进行体检,及早发现和治疗职业病。
请注意:以上内容仅为操作规程的概述,具体的详细步骤和要求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制定。
操作规程应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进行定期审查更新,以确保员工安全和健康。
12、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

职业健康操作规程一、目的为保障职工的安全和职业健康,防治职业危害,结合各岗位实际,特制定本操作规程。
二、粉尘岗位职业安全卫生操作规程1、进入岗位操作前,必须佩戴防尘口罩等岗位所需劳动保护用品。
2、进入岗位后要认真检查岗位配置的除尘设施,确认设施无异常现象时,开启除尘设施。
3、如除尘设施出现故障时,要及时报告本单位相关领导,安排人员对除尘设施的故障进行维修处理,确保除尘设施的正常运转。
4、对本岗位生产现场产生的各类粉尘,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清理,杜绝粉尘任意飞扬。
5、岗位操作人员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规程的规定进行岗位操作,对未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操作的人员,一经发现将严肃处理。
6、生产现场严禁吸烟、饮水、就餐。
吸烟、饮水、就餐必须在无污染源的值班室进行、并认真对面部及手部进行清洗后方可吸烟、饮水、就餐。
7、下班前将工作服等生产现场所使用的各类劳保用品进行更换后离开工作岗位,预防将污染源带离工作岗位后传播给其它人员。
8、离开岗位后,要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要对身体及衣服上粘附的粉尘进行彻底清理,并及时清洗身体接触粉尘的各个部位,避免粉尘吸入体内。
9、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坚持下班洗澡等措施做好职业安全卫生工作。
三、噪声岗位职业安全卫生操作规程1、进入岗位操作前必须佩戴防声耳塞、耳罩或防声帽等岗位所需劳动保护用品。
2、进入岗位后要认真检查岗位配置的隔音、消声设施,确认隔音、消声设施无异常现象时,方可进行岗位操作。
3、如隔音、消声设施出现故障时,要及时报告本单位相关领导,安排人员对故障进行维修处理,确保隔音、消声设施的正常运转。
4、加强日常设备的维修保养工作,确保设备正常运转,有效控制设备异常而造成噪声的上升。
5、岗位操作人员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的规定进行岗位操作,对未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操作的人员,一经发现将严肃处理。
6、生产现场严禁吸烟、饮水、就餐。
吸烟、饮水、就餐必须在无污染源的值班室进行、并认真对面部及手部进行清洗后方可吸烟、饮水、就餐。
粉尘岗位职业健康安全操作规程(4篇范文)

粉尘岗位职业健康安全操作规程(4篇范文)【第1篇】粉尘岗位职业健康安全操作规程(1)除尘设施必需运行良好。
(2)在生产现场粉尘区域作业时,应佩戴好防尘口罩等防护用品。
(3)对接触粉尘环境中工作的职工应定期进行组织检查。
(4)在粉尘作业场合的职工操作室内,粉尘浓度不准超出国家卫生标准。
(5)操作工在操作时必需严格遵守劳动纪律,坚守岗位,听从管理,正确佩带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6)对生产现场常常性进行检查,及时除掉现场中跑、冒、滴、漏现象,降低职业危害。
(7)定时巡回检查所属设备的运行情况,不得随便拆卸和检修设备,发现问题及时找专业人员修理。
(8)生产现场必需保持通风良好。
(9)生产现场及所属设备、管道常常保持无积水,无油垢,无灰尘,不跑、冒、滴、漏,做到文明清洁生产。
(10)应常常在岗位进行喷水增湿,减少粉尘危害。
【第2篇】粉尘岗位操作规程为保障职工的安全和职业健康,防治职业危害,结合岗位实际,特订立本操作规程。
1.进入岗位操作前,必需佩带防尘口罩等岗位所需劳动防护用品。
2.进入岗位后要认真检查岗位配置的除尘设施,确认设施无异常现象时,开启除尘设施,除尘系统应在工艺设备启动前开启,作业停止后停机。
3.如除尘设施显现故障时,要及时报告本单位相关领导,布置人员对除尘设施的故障进行维护和修理处理,确保除尘设施的正常运转。
4.对本岗位生产现场产生的各类粉尘,必需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清理,杜绝粉尘任意飞扬。
5.岗位操作人员必需严格依照操作规程的规定进行岗位操作,对于未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操作的人员,一经发现将严格处理。
6.生产和粉尘清理清运期间严禁吸烟。
7.对产生粉尘的车间必需坚持每天清理,对管道收集的粉尘必需进行每个星期清理,每月清运,并做好登记。
8.墙体、梁、支架、地面和设备等表面积积聚的粉尘应及时清扫,从设备和管道中溢出或堵塞的物料应及时清扫,防止粉尘积聚。
清扫时,应躲避二次扬尘,不能使用压缩空气进行吹扫粉尘。
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

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2014发布 2014实施目录一、(粉尘)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二、(噪声)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三、(高温)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四、(电离辐射)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五、(焦炉烟气)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六、(煤气)职业卫生操作规程前言本规程名称为“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本规程由提出;本规程由归口;本规程由起草;本规程起草人:本规程评审人:本规程批准人:1 范围本规程规定了公司单位控制和减少接触职业危害因素,预防和减少职业病的发生。
本规程适用于公司单位职业病的预防和职业卫生的安全操作。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程的引用而成为本规程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程,然而,鼓励根据本规程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程。
3 总则为规范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单位在作业当中对职业危害因素的控制和职业病的预防,防止和减少职业病的发生,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防止各种职业危害因素对人体产生的危害,改善操作人员作业环境的劳动条件,保护职工身体健康,提高劳动生产率,减少公司职业危害事故的发生。
本规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工业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2.1-2007)(2.2-2007)《冶金企业噪声与振动作业职业卫生、管理规程》《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18871-2002、《工业企业煤气安全规程》 6222—2005 等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公司现有生产条件和各单位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规程。
4 规程内容: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术语、危害程度、卫生标准和职业卫生操作规程(粉尘)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1粉尘2 术语2.1 生产性粉尘:产过程中产生的能较长时间悬浮于空气中的固体微粒。
2.2 作业场所:工人在生产劳动过程中经常或定时停留的地点。
粉尘、噪声、高温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清单

3.4 职业卫生操作规程
3.4.1操作工在操作时必须严格遵守劳动纪律,坚守岗位,服从管理,正确佩带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3.4.2对生产现场经常性进行检查,及时消除现场中跑、冒、滴、漏现象,降低职业危害。
3.4.3按时巡回检查所属设备的运行情况,不得随意拆卸和检修设备,发现问题及时找专业人员修理。
30~32
80
70
60
>32~34
70
60
50
>34~36
60
50
40
>36~38
50
40
30
>38~40
40
30
20
>40~42
30
20
15
>42~44
20
10
10
4.4 职业卫生操作规程
4.4.1操作工在操作时必须严格遵守劳动纪律,坚守岗位,服从管理,正确佩带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4.4.2生产现场必须保持通风良好。
2.4.3对接触粉尘环境中工作的职工应定期进行组织职业健康检查。
2.4.4在粉尘作业场所的职工操作室内,粉尘度不准超过国家卫生标准。
2.4.5操作工在操作时必须严格遵守劳动纪律,坚守岗位,服从管理,正确佩带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2.4.6对生产现场经常性进行检查,及时消除现场跑、冒、滴、漏现象,降低职业危害。
2 粉尘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
2.1 术语
2.1.1生产性粉尘
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能较长时间悬浮于空气中的固体微粒。
2.1.2作业场所
工人在生产劳动过程中经常或定时停留的地点。
2.1.3接触生产性粉尘作业
职工在生产性粉尘的作业场所,从事生产劳动的作业。
粉尘作业岗以及噪声职业岗的职业卫生操作规程及应急措施

粉尘作业岗以及噪声职业岗的职业卫生操作规程及应急措施粉尘作业岗职业卫生操作规程及应急措施1、职业卫生操作规程1.1员工上岗前要到专业的职业健康检查机构进行岗前体检,确认没有岗位职业禁忌症者方能上岗工作。
1.2工作场所内要悬挂明显的职业危害告知卡,告诉员工高毒物的危害、防护措施和应急处置的方法。
1.3操作工在操作时必须严格遵守劳动纪律,坚守岗位,服从管理,正确佩带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1.4严格执行设备操作规程和岗位作业指导书。
1.5对生产现场经常性进行检查,及时消除现场中跑、冒、滴、漏现象,降低职业危害。
1.6当物料发生泄漏时,应立即控制泄漏进行通风,并及时回收和清理。
1.7按时巡回检查所属设备的运行情况,不得随意拆卸和检修设备,发现问题及时找专业人员修理。
1.8生产现场必须保持通风良好,在有毒有害岗位不得进餐,工作完毕立即洗手或淋浴,工作服勤洗勤换。
1.9生产现场及所属设备、管道经常保持无积水,无油垢,无灰尘,不跑、冒、滴、漏,做到文明清洁生产。
1.10对下灰、水泥装卸作业时,按规程要求佩戴防尘口罩或防毒面罩。
1.11施工过程应站尽量站在上风侧,减少吸入粉尘的机率。
1.12应经常在岗位进行喷水增湿,减少粉尘危害。
1.13按要求按时参加职业危害岗位的健康体检。
2、危害应急措施2.1粉尘污染较为严重时应迅速撤离至通风良好的地方,用清水冲洗口、鼻。
2.2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人员出入。
2.3联系相关岗位调整运行方式,控制粉尘产生。
开启通风换气设备,降低空气中的粉尘浓度。
必要时采用雾化水进行降尘处理(但必须满足电气设备的防潮规定)。
2.4参与处置人员应穿戴工作服、工作帽,并根据粉尘的性质,选戴相应的防尘口罩。
参与处置人员若发生头晕、胸闷等不适反应,应及时撤离到空气清新区域休息,有条件给予吸氧。
噪声作业岗职业卫生操作规程及应急措施1、职业卫生操作规程1.1员工上岗前要到专业的职业健康检查机构进行岗前体检,确认没有岗位职业禁忌症者方能上岗工作。
粉尘岗位操作规程

粉尘岗位操作规程一、岗位概述粉尘岗位是指在工作中产生粉尘的环境下从事相关工作的岗位。
粉尘岗位操作规程是为了确保员工在粉尘环境下的安全和健康,预防事故和职业病的发生,规范粉尘岗位的操作行为。
二、操作前准备1. 穿戴个人防护装备:进入粉尘岗位前必须穿戴好防护服、防尘口罩、手套、安全鞋等个人防护装备。
2. 检查工具设备:操作前对工具设备进行检查,确保其正常工作状态和安全性。
3. 清理工作区域:对操作区域进行清理,清除杂物和粉尘,保持岗位整洁。
三、操作准则1. 严禁乱扔垃圾:工作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和垃圾必须按规定进行分类储存和处理,严禁乱扔乱放。
2. 防尘措施:在操作过程中必须采取有效的防尘措施,如湿拖、抽风、喷水等,保持作业环境清洁。
3. 确保通风畅通:保持岗位的通风畅通,确保新鲜空气的进入,防止粉尘积聚。
4. 禁止吸烟、进食:操作人员在粉尘岗位上严禁吸烟、进食,以防止粉尘吸入人体或粉尘被污染。
5. 注意个人卫生:操作人员必须经常洗手,保持个人卫生,避免粉尘或有害物质残留在皮肤上。
四、事故预防1. 定期检查设备:对工作中使用的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保证其正常工作,预防设备故障引起的事故。
2. 预防静电火花:操作人员需定期清洗和检查带电设备,确保无静电积聚,防止发生静电火花导致爆炸事故。
3. 防止堆积过多粉尘:及时清理粉尘,防止粉尘堆积过多导致爆炸和火灾。
4. 维护通风设备:定期检查和维护通风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防止粉尘积聚和异味滋生。
5. 注意用电安全:在使用电力设备时要注意安全操作,避免发生电击事故。
五、应急预案1. 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发现设备故障、异常情况或者其他安全隐患时要及时向相关负责人报告,并采取紧急措施控制和处理。
2. 疏散逃生:在发生火灾、爆炸等事故时,立即按照疏散计划有序撤离,避免发生人员伤亡。
3. 急救处理:在发生意外事故伤害时,及时启动急救程序,提供必要的急救和救助。
4. 事故报告和分析:事故发生后要及时向上级报告,并进行事故原因分析,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避免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粉尘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

粉尘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
1.作业前准备:
(1)先启动除尘装置,并确认正常运行。
(2)穿戴好个体防护准备:安全帽、工作服、防尘口罩等。
2.工作过程中,注意观察产尘设备的入料口、出料口、设备本身、除尘管道、除尘器是否有粉尘逸散,如发现粉尘逸散时应及时报告。
3.工作结束后,先关闭设备,延迟关闭除尘装置。
4.当除尘装置出现故障时,应停止作业,及时报告班组长。
5.每个工作班结束前,应及时清理工作场所地面和设备上的积尘,防止二次扬尘。
6.工作结束后,取下防尘口罩,妥善保存,如有破损及时更换,如果过滤元件积尘较多,及时更换过滤元件。
严禁使用损坏、到期和不符合要求的防尘口罩。
7.严禁在工作场所吸烟、就餐。
8.作业人员严格遵守职业卫生操作规程,对未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操作的人员,一经发现将严肃处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粉尘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
1、粉尘
粉尘(Dust)是指悬浮在空气中的固体微粒。
习惯上对粉尘有许多名称,如灰尘、尘埃、烟尘、矿尘、砂尘、粉末等,这些名词没有明显的界限。
国际标准化组织规定,粒径小于75μm的固体悬浮物定义为粉尘。
在生活和工作中,生产性粉尘是人类健康的天敌,是诱发多种疾病的主要原因。
2术语
2.1生产性粉尘:产过程中产生的能较长时间悬浮于空气中的固体微粒。
2.2作业场所:工人在生产劳动过程中经常或定时停留的地点。
2.3接触生产性粉尘作业:工作在生产性粉尘的作业场所,从事生产劳动的作业。
2.4生产性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生产性粉尘中含有游离二氧化硅的质量百分比。
2.5工人接尘时间肺总通气量:系指工人在1个工作日的接尘时间内,实际吸入含有生产性粉尘的空气总体积。
2.6生产性粉尘浓度超标倍数: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度浓度超过该作业地点生产性粉尘最高容许浓度的倍数。
2.7致癌性:生产性粉尘具有致癌作用的特性。
2.8尘肺病:在生产活动中吸入粉尘而发生的肺组织纤维化为主的疾病。
2.9总粉尘:可进入整个呼吸道的粉尘
3危害程度:
粉尘进入人体后主要可引起职业性呼吸系统疾病,长期接触高浓度粉尘可引起肺组织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
尘肺病,如:尘肺、呼吸系统肿瘤、粉尘性炎症等;对上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