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护车消毒制度

合集下载

急救中心救护车管理制度和使用规定

急救中心救护车管理制度和使用规定

急救中心救护车管理制度和使用规定一、总则为了规范急救中心救护车的管理和使用,确保救护车高效运行,提供及时有效的急救服务,特制定本制度。

二、救护车管理制度1. 救护车配备(1)急救中心根据工作需要,配备适量的救护车辆。

(2)救护车应配备急救设备和药品,并保持设备的完好、药品的有效性。

(3)急救车辆应定期进行检修和维护,确保车辆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

2. 救护车驾驶员管理(1)急救车驾驶员应根据岗位要求,具备相应的驾驶技能和急救知识。

(2)驾驶员应按照交通法规和操作规程,遵守交通规则,确保救护车安全行驶。

(3)驾驶员应定期进行体检,确保身体状况良好,能够胜任工作。

3. 救护车出车管理(1)救护车应根据急救中心工作安排,配备合适的人员和设备。

(2)救护车出车前应进行车辆检查,确保车辆正常运行以及设备药品齐全。

(3)救护车出车前应核实患者的信息和诊断,确保提供准确的急救服务。

(4)在出车途中,驾驶员应注意交通安全,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舒适。

4. 救护车归队管理(1)救护车完成急救任务后,应及时归队。

(2)归队后,救护车应进行清洁和消毒处理,以确保环境卫生。

(3)归队后,救护车应进行车辆维护和药品设备检查,以保证下一次出车的安全和顺利。

三、救护车使用规定1. 救护车使用范围救护车主要用于急救服务和医疗转运,不得用于其他用途。

2. 救护车使用权限(1)救护车使用权由急救中心管理,配备专门的使用人员。

(2)救护车使用人员应具备相应的岗位资格和技能,且经过合格的培训。

3. 救护车使用流程(1)救护车使用应根据急救中心的工作安排和任务需求进行调度。

(2)救护车使用前应核实患者信息,确认任务需求,对药品设备进行准备。

(3)救护车使用时,需按照标准操作流程进行急救和转运工作。

(4)救护车使用结束后,应及时反馈任务情况,并进行车辆和设备的清理和维护。

4. 救护车使用记录(1)对于每次救护车使用,应做好详细的记录,包括任务信息、患者情况、药品设备使用情况等。

医院救护车消毒隔离制度

医院救护车消毒隔离制度

医院救护车消毒隔离制度
医院救护车消毒隔离制度是指对救护车进行消毒和隔离措施,以减少病原体传播和交叉感染的风险。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医院救护车消毒隔离制度的措施:
1. 定期消毒:救护车应定期进行彻底的清洁消毒,特别是在每次使用后要彻底清洁消毒。

2. 注意触摸表面的消毒:救护车的各种触摸表面(例如门把手、座位、仪器等)应特别注意消毒,以减少病原体的传播。

3. 救护车内空气消毒:可以使用消毒剂喷雾剂或紫外线灯等设备对救护车内空气进行消毒。

4. 隔离物品和污染物:救护车上应设置专门的隔离袋或容器来存放可能感染的物品和污染物,以防止交叉感染。

5. 医护人员防护:救护车上的医护人员应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例如口罩、手套和防护服等,并及时更换。

6. 健康监测:对救护车上的医护人员进行定期健康检查和监测,以确保其身体状况良好。

7. 注重卫生教育:对救护车上的医护人员进行卫生教育,加强个人卫生和消毒习惯的养成,遵循相关的消毒操作规范。

以上是医院救护车消毒隔离制度的一些常见措施,医院根据具体情况还可以根据疫情的发展和相关政策进行调整和完善。

救护车清洁消毒管理制度

救护车清洁消毒管理制度

救护车清洁消毒管理制度1.根据《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WST/367-2012》、《医疗机构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管理规范WS/T512-2016》等,特修订本制度。

适用于本院救护车的日常清洁消毒和转运特殊传染病患者后的清洁消毒。

2.各部门明确职责与分工,并执行。

(1)急诊科:救护车每次使用后接诊人员对救护车后车厢的环境物表进行清洁、消毒。

如发现救护车被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污染时,与科室保洁人员共同进行清洁、消毒。

(2)院感科:定期检查救护车消毒措施是否落实,登记项目是否齐全。

(3)救护车队:定期对救护车进行检查、维护,保证安全运行。

并负责驾驶室的清洁卫生。

3.每天对救护车用进行湿式清洁,消毒湿巾纸擦拭消毒,点尔康喷雾空气消毒。

后车厢的清洁消毒顺序为车门内外拉手→后车厢内的内壁表面→后车厢内的物体表面及仪器表面→座椅→担架床→地面。

遇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污染时随时消毒。

4.当有大面积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污染时先用吸湿材料去除可见的污染物,再用2000mg/L的含有效氯制剂的喷壶对准血渍、污渍等沿四周方向朝中心喷酒,作用时间30min。

5.医务人员接送特殊传染患者时(如鼠疫、霍乱、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肺炭疽、气性坏疽、朊病毒等)应按国家相关指南、规范执行。

救护车的物体表面和地面、患者使用后的医疗仪器、设备等2000-5000mg/L含有效氯消毒制剂擦拭消毒。

6.如运送空气和飞沫传染的传染病(如开放性肺结核、流感、水痘、麻疹等)时,可使用紫外线消毒2小时。

7.医务人员接诊传染患者时,应做好标准预防及基于传播途径的个人防护。

8.有屏障保护的覆盖物(如塑料薄膜、一次性床单等)应一用一换,救护车应每天开窗通风30分钟。

9.医疗废物按“医疗废物管理制度”正确分类。

传染病患者产生的医疗废物应当使用双层包装袋,并及时密封。

医院救护车管理制度

医院救护车管理制度

医院救护车管理制度
(1)科主任.护士长对救护车进行严格管理,救护车只做医疗救护用,不得挪作他用。

(2)护士长、救护车司机每天检查救护车的车况、车容、设备和药品。

(3)药品、器材、物品用后均由出诊护士及时补充.清洁、消毒,使其保持完好备用。

发现抢救仪器有故障应及时报告科主任、护士长,及时修理。

(4)救护车离开本市本省执行任务,上报科室、医院领导和市紧急医疗救援中心。

(5)车内禁止吸烟,摆放杂物。

(6)救护车司机定期做好车辆的检修、保养和救护车的清洁、消毒工作,保持车况良好,随时处于待命状态。

(7)救护车辆存在以下情况应给予更新或报废:因各种原因造成救护车辆严重损坏,无法修复的;--次大修费用为新车价格的50%以上的;车型陈旧性的进口或国产非定型杂牌车,无配件来源,技术状况低劣又不宜修复的;排污量及噪声均超过国家标准,无法修复的;油耗超过国家定型出厂标准,经修理仍不达标的;车辆使用已超过8年的。

救护车消毒隔离制度

救护车消毒隔离制度

救护车消毒隔离制度一、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医院对救护车一般消毒及运载SARS、人禽流感、甲流病人后的消毒隔离进行管理。

二、救护车的一般消毒1、救护车每天使用紫外线灯对车厢进行照射消毒,每次不少于1小时。

2、每天用500mg/L消毒液对车内座椅、担架以及推车等进行擦拭消毒。

3、救护车所用床单、床罩、枕套等每天更换,平日若有污染,应随时更换。

4、接送隔离病人后,救护车需严格消毒。

5、病人离车后,应用紫外线灯照射消毒,每次不少于1小时。

6、紫外线消毒后,应立即对车内空间及担架、推车等物品进行喷雾消毒。

消毒时工作人员应处于上风位置,由左到右,由上到下,由里到外进行消毒。

一般使用有效氯1500mg/L 的含氯消毒剂进行喷雾,用量为20-30ml/m³,作用30分钟;消毒时密闭门窗进行喷雾,喷雾完毕,作用时间充分方能开门窗通风。

7、喷雾消毒完毕,再用上述消毒液擦拭消毒车上担架、推车等物品,以及门把手,再开门窗通风30分钟后方可再次使用,或备用。

三、运载SARS、人禽流感、甲流病人的救护车消毒隔离措施1、救护车运载甲型H1N1疑似病例或确诊病例时,必须开窗通风,保持车内外空气的交换。

2、消毒人员进行救护车消毒操作时应戴口罩、帽子、乳胶手套、防护眼镜、穿工作服、隔离衣和胶鞋等,做好个人防护。

3、病人离车后,即用紫外线灯照射消毒车厢及驾驶室,每次不少于1小时。

4、紫外线消毒后,应立即对车内空间及担架、推车等物品用2.0%过氧乙酸或有效氯1000~2000mg/L含氯消毒剂喷洒消毒,用量20~30ml/m³,作用30分钟;或3%过氧化氢喷雾,用量为20-40ml/m³,作用60分钟;消毒时密闭门窗进行喷雾,喷雾完毕,作用时间充分方能开门窗通风。

5、喷雾消毒完毕,再用有效氯5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车上担架、推车、车厢、地板以及门把手等物品,用75%的酒精擦拭精密设备仪器表面2次,再开门窗通风30分钟后方可再次使用,或备用。

救护车规范化管理制度范本(五篇)

救护车规范化管理制度范本(五篇)

救护车规范化管理制度范本我院已把救护车作为一个重要的急救单元,加强了救护车上医疗药械的管理,改变了以往每次出诊由医生、护士临时准备急救药品带急救箱出诊的现象,救护车上医疗药械实行五定管理,保证医疗药械完好率达____%。

从而缩短了急救时间,优化了急救流程,使之达到保障病人、医疗、护理安全及器械有效使用的目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现将管理方法简介如下。

一、救护车上医疗物品实行五定。

定专人管理、定放置位置、定数量、定期消毒、定期检查维修,及时补充所用医疗物品,保证物品完好率达____%。

为了防止车子颠簸致使物品凌乱、损坏,应根据不同的医疗物品采用不同的固定方法,如药物分格摆放并固定,注射器用塑料圈捆绑,仪器用专用螺丝钉及器具固定,药品装储物盒内加装固定器等。

二、医疗物品的摆放。

物品的摆放应以达到使用方便、安全、有效为目的,根据急救技术操作流程分类、集中、有序摆放,采用平铺、横向、纵向的方法摆放,标志清楚,便于操作者使用。

急救药品集中放置,药品应有明确的标签,标签内注明药品的名称、浓度、剂量及失效期。

三、静脉给药的药品及物品的摆放。

无菌棉签、无菌砂轮、消毒液、留置针、敷贴、压脉带、胶布等急救物品与急救药品集中放置,药品有明确的标签,标签内注明药品的名称、浓度和剂量。

输液器、输血器与相应的溶液放置在一起。

四、心肺脑复苏用物的摆放。

氧疗装置、吸痰装置等所需要的物品应与相对应的仪器保持一致,与之相对应的有氧气管、不同型号的吸痰管、面罩等。

心电监护仪、心电图、除颤仪所需的物品应与相对应的仪器保持一致。

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简易呼吸机应用等所需要的物品应与相对的仪器保持一致。

这样,既可以根据病人的病情选择相对应的装置,还可以根据病人病情的变化转换相应的设备装置。

五、包扎、止血、固定所需物品的摆放:无菌物品:包括换药碗、剪刀、纱布、绷带。

干净物品:止血带、规格不同的夹板、颈托、前臂托、约束带、医用胶布。

将这两类物品分类集中摆放,医护人员可根据出血情况的评估结果迅速选择所需的物品,做出恰当的处理。

救护车管理制度和使用规定范文(二篇)

救护车管理制度和使用规定范文(二篇)

救护车管理制度和使用规定范文救护车是医疗机构的重要装备,对于救援工作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保证救护车的有效运营和管理,医疗机构需要制定一套完善的救护车管理制度和使用规定。

以下是一份救护车管理制度和使用规定的范本,供参考: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救护车的管理和使用,提高救援工作的效率和质量,确保患者能够及时得到救治,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医疗机构内所有的救护车,包括机动救护车和固定救护车。

第三条救护车应当具备以下条件:车身整洁、无异味、无杂物;车辆技术状况良好,行驶安全性能良好;底盘、车厢无泄漏现象;车辆标志、灯具完好,灯光系统正常;车内启用的医疗设备附件完善,使用寿命不低于一年。

第四条救护车的使用应当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确保患者的人身安全和健康。

第五条医疗机构应当根据救援工作的需要,合理配置救护车的数量和类型,并定期进行维护保养和检查。

第二章救护车的管理第六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救护车档案,并包括救护车的基本信息、维护保养记录、使用情况等内容。

第七条医疗机构应当指定专人负责救护车的管理,包括救护车的安排调度、车辆维修保养、设备配备、法律法规的宣传等工作。

第八条救护车应当设置专门的停放位置,确保车辆的安全和便于出车。

第九条救护车的管理人员应当定期对车辆进行检查,确保车辆的安全性能符合要求,及时维修故障和更换损坏的零部件。

第十条医疗机构应当定期对救护车进行培训和演练,提高医护人员的急救技术和应急处理能力。

第三章救护车的使用第十一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救护车的使用制度,确保救护车能够在紧急情况下及时出车。

第十二条救护车应当严格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行驶,不得违章驾驶。

第十三条救护车的使用人员应当熟悉救护车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技巧,能够迅速有效地处理各类救援任务。

第十四条救护车应当及时到达事故现场或患者所在地,并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将患者送往医疗机构。

第十五条在救治过程中,使用救护车的医护人员应当始终保持专业精神和职业操守,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救护车管理制度和使用规定范文

救护车管理制度和使用规定范文

救护车管理制度和使用规定范文救护车是医疗机构紧急医疗救援工作的重要装备。

为了保障救护车的正常使用和管理,有必要制定救护车管理制度和使用规定。

本文将就救护车管理制度和使用规定进行详细论述,旨在确保救护车的规范运行和高效工作。

一、救护车管理制度1. 救护车资产管理制度(1)救护车的购置和更新应根据医疗机构的实际需求和资金状况进行,采购程序应遵循相关法律法规要求。

(2)救护车的接收、验收和登记应由专人负责,详细记录车辆信息和领用情况。

(3)救护车的保养和维修工作应按照规定的保养周期和维修标准进行,经常检查车辆的使用状况,及时发现并处理问题。

(4)救护车的报废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报废车辆的处置应经过审批程序。

2. 救护车驾驶员管理制度(1)救护车驾驶员应符合医疗机构招聘的条件和要求,持有合法的驾驶证件。

(2)救护车驾驶员应接受专业培训,熟悉救护车的使用操作和安全知识,通过考核后方可上岗。

(3)救护车驾驶员应按时完成车辆的保养维修工作,确保车辆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

(4)救护车驾驶员应严格遵守交通规则,不得超速行驶、闯红灯等违法行为,确保乘车人员的安全。

3. 救护车使用管理制度(1)救护车的使用应严格按照医疗机构的工作安排进行,根据医疗急救工作的需要进行调度。

(2)救护车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车内卫生,保持车辆的整洁和舒适。

(3)救护车的装备和药品应符合医疗行业相关标准,经过严格的消毒和保管。

(4)救护车在执行任务时,应做好记录,包括任务时间、路线、乘车人员等信息,以备后续工作需要。

二、救护车使用规定1. 救护车的使用范围救护车主要用于医疗急救工作,包括但不限于病人转运、紧急救治、疾病病例采集等工作,不得私自挪用或进行其他非法行为。

2. 救护车的驾驶员责任(1)救护车驾驶员应按照医疗机构的工作安排,及时到达指定地点,确保救护车的快速响应能力。

(2)救护车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中应保持警觉,遵守交通规则,确保行车安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救护车消毒制度
救护车消毒制度
篇一
1.每次接送病人后,对车内用品进行终末消毒。

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救护车内物体表面及地面保留30分钟后用清水抹擦。

对经血液及致病性芽胞和结核分枝杆菌污染者用20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

2.有血液体液污染时立即进行消毒处理。

3.每次接送病人后开窗、开门通风30min。

4.运送传染病人则根据病原体的特性进行处理。

5.如病人在接送途中需进行注射药物时,使用的一次性医疗用品用完后分类装入污物袋和利器盒,回院后送医疗废物暂存处,不可途中乱扔。

篇二
1、救护车每次出诊完毕应用清洁湿抹布、湿拖布擦洗担架、扶手、救护车地面等。

如被血液、体液、排泄物等污染应先清除污物,再用1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擦拭,关闭门窗30min后再开窗通风。

2、救护车内的空气以通风换气为主,必要时行空气消毒(无人状态下紫外线照射或0.5%-1%过氧乙酸溶液(1g/M3)熏蒸消毒)。

3、止血带、氧气湿化瓶用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30min 后
用清水冲洗晾干备用。

听诊器、血压计可使用75%酒精棉球或250mg/L 的含氯消毒剂擦拭。

血压计袖带每周清洗晾干备用,被血液、体液、排泄物等污染用1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消毒处理。

药品急救箱等物体表面使用500 mg/L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除颤仪、心电监护仪等表面应用75%酒精擦拭。

4、每周对救护车进行全面清洁消毒1次,并进行终末处理。

5、运送带有血迹、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的患者时,医护人员应戴手套和口罩,担架上铺一次性床单。

6、运送传染病患者时医务人员应戴手套、帽子、口罩,必要时穿隔离衣,运送结束后应对救护车进行全面综合消毒,含氯消毒剂浓度应为1000mg/L。

7、救护车内需备有快速手消毒剂,在进行抢救治疗及其它侵袭性操作时,先进行手消毒,并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处理。

8、救护车上产生的废物按《医疗废物分类目录》进行分类处理。

篇三
1.救护车厢内地面的清洁消毒:无明显污染时,采用湿式清洁,然后地面消毒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作用30min后清水擦拭。

受到患者血液、体液等明显污染时,先用吸湿材料(如旧棉布、卫生纸等)去除可见的污染物,采用湿式清洁,然后地面消毒用1000mg/L 含氯消毒液擦拭,作用30min后清水擦拭。

2.车厢内表面(包括救护车厢和推车或担架、血压计、座椅等车载设备和抢救器材的表面):无明显污染时,采用湿式清洁,然后用
5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作用30min后清水擦拭。

受到明显污染时,先用吸湿材料去除可见的污染物,再湿式清洁,然后消毒用1000mg/L 含氯消毒液擦拭,作用30min后清水擦拭。

抢救仪器用专用消毒巾或75%酒精擦拭消毒。

3.救护车内空气消毒:抢救或转运一般患者后,应每次清洁、消毒后,通风45min。

转运特殊感染患者或必要时,可用0.2%过氧乙酸,按80mL/m^3,喷雾消毒,门窗关闭30min通风备用。

4.救护车清洁用品的消毒:擦拭抹布先清洗干净,在250mg/L含氯消毒剂中浸泡300min,后用清水冲净消毒液,干燥备用;擦拭地巾(或拖把)的清洗与消毒:先清洗干净,在500mg/L含氯消毒剂中浸泡30min,冲净消毒液,干燥备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