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性瘫痪患儿头颅CT检查结果分析

合集下载

脑瘫患儿总结分析报告范文

脑瘫患儿总结分析报告范文

一、背景脑瘫(Cerebral Palsy,CP)是一种由于出生前、出生时或出生后脑部发育受损引起的永久性运动功能障碍。

在我国,脑瘫患儿数量逐年增加,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为了更好地了解脑瘫患儿的情况,提高对脑瘫患儿的治疗和康复水平,本报告对某地区脑瘫患儿进行了总结分析。

二、资料来源本报告数据来源于某地区脑瘫康复中心,收集了2019年至2021年期间脑瘫患儿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诊断类型、康复训练方法、治疗效果等。

三、分析结果1. 患儿年龄分布分析结果显示,脑瘫患儿年龄主要集中在0-6岁,其中0-1岁年龄段占比最高,约为35.6%。

随着年龄的增长,脑瘫患儿数量逐渐减少。

2. 患儿性别分布在性别方面,男性患儿数量略多于女性,男女比例约为1.2:1。

3. 患儿诊断类型根据诊断标准,脑瘫患儿可分为痉挛型、手足徐动型、肌张力低下型、共济失调型等。

在本地区,痉挛型患儿占比最高,约为48.2%,其次是手足徐动型,占比约为28.9%。

4. 康复训练方法针对脑瘫患儿,康复训练方法主要包括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心理治疗等。

在本地区,物理治疗和作业治疗应用最为广泛,分别占比约为60%和45%。

5. 治疗效果通过对脑瘫患儿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估,发现经过康复训练后,大部分患儿在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等方面得到了显著改善。

其中,痉挛型患儿治疗效果最佳,其次是手足徐动型。

四、结论1. 脑瘫患儿主要集中在0-6岁年龄段,男性患儿略多于女性。

2. 痉挛型脑瘫患儿占比最高,其次是手足徐动型。

3. 物理治疗和作业治疗是脑瘫患儿康复训练的主要方法。

4. 经过康复训练,大部分脑瘫患儿在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方面得到了改善。

五、建议1. 加强对脑瘫患儿的早期筛查和诊断,提高早期干预率。

2. 提高脑瘫康复专业人员的业务水平,确保康复训练质量。

3. 加大对脑瘫康复事业的投入,完善康复设施和设备。

4. 加强社会宣传,提高公众对脑瘫的认识和关爱程度。

脑性瘫痪患儿105例头颅CT检查结果分析

脑性瘫痪患儿105例头颅CT检查结果分析
n u u b p o e e u e o t p r t e p i fe b mi a y tr o 8 f r i rf n r d c sp s o e i an at ra do n l h se - l a v
 ̄ o y J . a A as , 0 , ( )2 4 3 . t [] C n net 2 14 3 :3 - 7 m J h 0 8 2 [ ] i w , i i , a a a e a D s- sos o f ri o 5 M k a Ns n K M e w t 1 o r pne f u p - a K ha k N, . e e b r l
果 显示 , 两组 患 者 均取 得 满 意 的 镇痛 效 果 , B组 但 镇 痛期 间发生 恶心呕 吐 2例 、 睡 3例 , 嗜 A组未 见不 良反应发 生 , 明舒芬太 尼随着 剂量增加 , 良反应 说 不
[ ]D s i i Pwa , a o wk IE r sp e m ne - 2 y k wc W, a l K G s r si . a yp t nu oet ze z k io l o- o
摘要 : 目的
分析脑瘫患儿头颅 c T的影像学改变 , 探讨 c T对脑瘫患儿 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 15例脑瘫患 0
儿采用 c T扫描 , 观察不 同临床分型、 不同合并症患儿 的 c T检查异 常情况。结果
15例 中, 0 头颅 c T异常表 现者 头
7 , 2例 异常率 6 .% ;T异常表现主要为脑积水 、 86 C 脑发育不 良、 脑萎缩 、 脑软化 、 脑穿通畸形 、 蛛网膜 下腔增宽等 ; 不
同类 型脑瘫其 C T异常率不 同; 合并精神发育迟滞或癫痫脑瘫患儿的 c T异常率 明显高于无合并症患儿。结论 部C T检查对sJ 脑瘫 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有重要价值 。 ]L ,

CT检查对于诊断脑瘫有什么意义

CT检查对于诊断脑瘫有什么意义

/ CT检查对于诊断脑瘫有什么意义脑瘫疾病是一种与脑组织损害有关的疾病,而它的不同脑组织部位的损害,导致不同的患者有不同的症状。

脑瘫疾病是新生儿常常出现的综合疾病,而对于它的检查,我们了解吗?而对于CT检查脑瘫疾病的相关知识,我们了解吗?下面具体介绍新生儿脑瘫疾病的CT检查。

CT检查可以帮助判断脑瘫患者的病型、病情、病因以及并发症,对于脑瘫患者的诊断以及未来预后的评估都十分重要。

CT图像是由一定数目由黑到白不同灰度的像素按矩阵排列所构成。

这些像素反映的是相应体素的X线吸收系数。

不同CT装置所得图像的像素大小及数目不同。

大小可以是1.0×1.0mm,0.5×0.5mm不等;数目可以是256×256,即65536个,或512×512,即262144个不等。

显然,像素越小,数目越多,构成图像越细致,即空间分辨力(spatial resolution)高。

CT图像的空间分辨力不如X线图像高。

CT检查可以判断脑瘫患者的病型;痉挛型脑瘫患者常在额叶、顶叶都存在低密度区,脑沟加深,侧脑室扩大。

脑室越大痉挛型脑瘫的症状就越明显。

痉挛型脑瘫的CT检查表现为瘫痪对称半球明显萎缩、脑室周围组织软化、脑室扩大。

双瘫的患者CT改变可出现中心型脑萎缩,四肢瘫患者可见到弥漫性萎缩,有些患者还伴有脑积水、双侧贯通或空洞性改变。

手足徐动型患者较少出现CT检查的异常。

CT改变可以提示脑瘫的病因;不同的病因对脑组织产生的损伤可导致CT 不同的改变,窒息多引起中心性萎缩或皮层萎缩,核黄疸引起的脑瘫CT改变不明显或仅为轻微改变,早产儿CT改变可出现中心性萎缩、侧脑室中央部异常及侧脑室中央部周围的分割性萎缩等。

CT检查可诊断脑瘫合并症;脑瘫患者常合并智力低下、癫痫、行为异常等,智力低下者CT改变多为脑组织弥漫性的萎缩,病情越严重,CT改变越明显。

偏瘫并发癫痫者,CT可见到对侧脑萎缩、空洞或海绵状变化。

头颅CT在小儿脑性瘫痪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头颅CT在小儿脑性瘫痪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头颅CT在小儿脑性瘫痪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摘要] 目的探讨头颅ct在早期诊断小儿脑瘫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临床诊断已明确的50例脑瘫患儿进行x线及西门子牌螺旋ct扫描检查,对比分析两种方法的异常检出率。

结果 ct检查脑内有异常表现的38例,阳性率为76%,明显高于x线检测出的12%。

ct检测在各年龄段及各个分型中的检出率均比x线要高得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且ct检测中年龄越小的,异常率就越高。

结论头颅ct的检查对于小儿脑瘫能帮助早期发现其脑内病变,且其检出率高,对小儿脑瘫早期诊断及进行及时治疗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 头颅ct;小儿脑瘫;早期诊断[中图分类号] r22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3)04-119-02为探讨头颅ct在早期诊断小儿脑性瘫痪中发挥的作用,对在龙川县人民医院经头颅ct检查而临床确诊的50例脑瘫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总结其早期诊断中的规律,为临床诊断提供经验,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选取的50例患儿均为2008年1月~2012年1月在龙川县人民医院儿科门诊中就诊的脑瘫患儿,其中男31例,女19例;5例年龄为0~2个月,10例年龄为3~5个月,11例年龄为6~8个月,8例年龄为9~12个月,7例年龄为1~2岁,5例年龄为3~4岁,4例年龄为5~7岁。

所有的患儿均符合2004年全国小儿脑瘫的研讨会中制定的小儿脑瘫诊断标准。

(1)其中按诊断类型分类为:痉挛型20例,占40%;手足徐动型7例,占14%;低张力型11例,占22%;共济失型8例,占16%;混合型4例,占8%。

(2)按脑瘫的病因分类为,窒息12例,占24%;缺氧缺血性脑病8例,占16%;早产9例,占18%;颅内出血6例,占12%;先兆流产3例,占6%;高胆红素血症4例,占8%;孕妇感染弓形虫及巨细胞病毒3例,占6%;孕期接触有毒有害物质5例,占10%。

脑瘫儿童头部CT及MRIppt课件

脑瘫儿童头部CT及MRIppt课件

妊娠35周出生, 体重2720g,临床 表现为痉挛型四肢 瘫
图3—2痉挛型CP的头部CT
三胞胎,出生体重长女1070g长子1352g次子1228g A长女头部ct轻度侧脑室扩大,侧脑室壁不整 B长子头部ct正常 C次子头部ct侧脑室扩大侧脑室不整,脑沟接近侧脑室,脑室周围白 质软化后遗症 D次子的MRI
图3—3 痉挛型双瘫的MRI
11个月
胎龄31周,出生体重1680g侧脑室周围白质容量变小
脑瘫儿童头部CT及MRI
痉挛型头部CT
表现在脑性瘫痪的各型中表现最为明显。 由于低出生体重所致的痉挛型双瘫头部ct多 表现为脑室轻度扩大,皮质轻度萎缩 (图3-1、3-2、3-3)
图3—1痉挛型双瘫 患儿的头部CT
胎龄30周,出生体重1292g,双胎侧脑室壁不规整,其 周围白质缩小,两侧脑室轻度扩大
痉挛型偏瘫常见一侧半球的限局性脑 梗死及陈旧性出血灶而致的低密度影 像(图—4 )
图3--4偏瘫患儿头部CT
一周岁
胎龄40周,体重2850g因头盆不对称而剖腹产出生 无窒息于新生儿痉挛

痉挛型四肢瘫病灶较为广泛也有患儿头部ct表 现为脑穿通,畸形,而临床表现为痉挛型四肢 瘫(图3—5)
图3—5脑穿通畸形的 头部CT

医学影像脑瘫的影像学表现

医学影像脑瘫的影像学表现

CT-48932。男,6个月。 早产儿,窒息缺氧史。脑瘫
同前病例,随访3年,康复治疗后
PET
PET
出生8小时,哭声低,易激惹,肌张力高 同一病例。CP患者,随访1年,运动智力发育落后,左侧偏瘫
出生48小时,拒乳伴抽搐,前囟张力高 同一病例。CP患者,随访5岁,运动智力发育落后,不会坐,不会说话
1H MRS
CP的影像学表现与临床及预后的关系
Johnson对26例HIE进行DWI检查 12例有阳性发现,随访6个月 其中神经系统功能障碍10例 研究结论 DWI可以预测HIE的预后 敏感性83% 特异性86% 阳性预测率83%
DWI
CP的影像学表现与临床及预后的关系
Hoon AH 研究认为神经影像学是连续观察活体 早期脑发育和疾病的敏感有效的方法 特别对选择性易损部位(selective vulnerability) 观察与脑瘫患者临床症状对照是有效的
出生50天,抽搐1次,左上肢活动欠佳 诊断:获得性凝血酶原复合体减少症 同一病例,随访1年后,CP患者
男,出生50天,发热1天,抽搐10次 诊断:获得性凝血酶原复合体减少症 同一病例,随访6个月后,CP患者
女,出生43天,嗜睡,面色苍白,抽搐2次 诊断:获得性凝血酶原复合体减少症 同一病例,随访7个月后,CP患者
医学影像脑瘫的影像学表现
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 CP) 简称脑瘫,是儿童期常见的一种伤残情况 定义:由各种原因所致的一种非进行性脑损伤 所引起的持续性姿势异常及中枢运动障碍 1.痉挛性脑瘫(spasticity) 2.手足徐动型(athetosis) 3.强直型(rigidity) 4.共济失调型(ataxia) 5.震颤型(tremor) 6.肌张力低下型(atonia) 7.混合型

340例脑性瘫痪患儿头部CT临床分析

按 摩 与康 复 医学
2 1 . (u 0 0 1 5)
C ieeMa iuain& Re a itt n Me iie 2 1 , . hn s np lt o h bl ai dc 0 0 No 2 i o n
1 5Leabharlann 暂停 , 患 者 易 于接 受 。该项 目具 有 ~定 的科 学性 、 行 性 。 使 可

V, g l n Pao i qu
Ya挖 H 口 e Z t .
Abta t0bet e Toe po eterlt n b t e rn l c mp trtmo rp y ( src : jci : x lr h eai ewe nca ai o ue o ga h CT) n l ia p e rn ei hlrnwi v o s a d ci cla p aa c c i e t n n d h
对心 脑 血管 系 统产 生 一 系 列 影 响 , 现 为 心 动 过 缓 、 律 失 常 、 约 三年 多 时 间 , 表 心 深受 广 大患 者 的欢迎 , 为广 大早 孕 妇 女解 决 了一
血压下降、 面色 苍 白 、 汗 淋 漓 、 闷 、 晕 等 , 与 孕 妇 情 绪 紧 项 最大 的恐 惧 及术 痛 感 。该 技术 可 在大 庆 市及 省 、 大 胸 头 常 国家 内推 广 , 张 , 颈 扩 张 困难 , 高及 强 烈 的子 宫 收缩 等 因素 有 关 。由 于传 此 技术 同时 为我 院 创造 更大 的经济 效 益及 社会 效 益 。 宫 过 人 神 经较 分 散 因 而疼 痛 的 感 觉 是 弥 散 的 , 位 不 精 确 。另 外 孕 定 1 0 无 痛 人 工 流 产 术 可创 效 益 6 7 5例 . 5万 元 ( 1例 收入 4 0 5

颅脑cta检查报告单内容

颅脑cta检查报告单内容检查患者信息- 患者姓名:- 患者性别:- 患者年龄:- 患者就诊日期:检查目的- 颅脑脉管造影(CTA)检查是一种无创伤性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主要用于检测颅内血管的病变情况,以及预测脑血管疾病的危险程度。

本次检查旨在评估患者颅内血管的正常或异常情况。

检查方法- 本次检查采用CTA技术,通过采集大量X线图像并应用计算机算法进行重建,以生成三维图像,对患者颅内血管进行评估。

检查结果- 颅脑CTA检查结果显示患者脑血管系统形态和分布正常。

各头颈血管走行路径清晰可见,未见异常扩张,狭窄或阻塞。

下列具体结论如下:1. 头颈血管系统- 颈总动脉:正常- 椎动脉:双侧对称,走行路径正常- 颅内颈动脉分支:包括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大脑后动脉等,在此患者中正常- 大鳞状动脉:正常- 大脑静脉:双侧对称,走行路径正常- 曲张的静脉:未见异常2. 颅腔血管系统- 颅神经底动脉:包括前交通动脉、后交通动脉等,在此患者中正常- 大静脉窦:包括上矢状窦、下矢状窦、直窦等,在此患者中正常- 颅咽管:正常- 大脑深部血管:如基底动脉,内囊动脉,穿通动脉等,在此患者中正常- 小脑血管:正常检查结论结合上述结果,该患者颅内血管形态和分布正常,未见明显异常。

综合其他影像学和临床资料,暂无脑血管相关疾病的发现。

注意事项- 本检查结果仅为一次检查所得,不排除局部血管异常及其他疾病。

如有持续头痛、眩晕、视力异常或其他症状,请及时就诊并检查。

以上为颅脑CTA检查报告单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诊断需结合医生的综合判断和其他检查结果。

脑性瘫痪的头颅CT,MRI及SPECT改变与病因关系

脑性瘫痪的头颅CT,MRI及SPECT改变与病因关系
翟琼香;李增清
【期刊名称】《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年(卷),期】1997(012)004
【摘要】对29例脑瘫患儿行头颅CT,MRI及SPECT检查,并进行分析,本组脑瘫病因主要是宫内及出生时窒息,早产低体重儿,核黄疸三大因素。

CT异常率79.3%,弥散性脑萎缩、脑软化灶等为主要的CT改变。

MRI异常26例,异常率89%,以弥漫性脑萎缩,脑软化灶、脑白发育不良等为主主要的MRI改变。

【总页数】2页(P234-235)
【作者】翟琼香;李增清
【作者单位】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人民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26.822.2
【相关文献】
1.脑性瘫痪患儿头颅CT表现与临床分型的关系 [J], 张小安;赵鑫;王玉梅;曲金荣;
袁继武;毛艳蕊;陆林
2.110例脑性瘫痪儿童的CT改变及与病因的关系 [J], 梅其霞;邓安宁
3.智力,神经功能评定和头颅CT,SPECT,MEP诊断脑性瘫痪 [J], 丁里;朱之庄
4.头颅MRI,CT,EEG对癫痫病因诊断的对比研究(附50例临床分析) [J], 党静霞;
武成斌
5.脑性瘫痪患儿的头颅CT改变(附50例临床分析) [J], 贾素娥;李大中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脑瘫儿童头部CT及MRI

头部CT
表现在脑性瘫痪的各型中表现最为明显。 由于低出生体重所致的痉挛型双瘫头部ct多 表现为脑室轻度扩大,皮质轻度萎缩 (图3-1、3-2、3-3)
图3—1痉挛型双瘫 患儿的头部CT
胎龄30周,出生体重1292g,双胎侧脑室壁不规整,其周 围白质缩小,两侧脑室轻度扩大
痉挛型偏瘫常见一侧半球的限局性脑 梗死及陈旧性出血灶而致的低密度影
像(图3—4 )
图3--4偏瘫患儿头部CT 一周岁
胎龄40周,体重2850g因头盆不对称而剖腹产出生 无窒息于新生儿痉挛
痉挛型四肢瘫病灶较为广泛也有患儿头部ct表 现为脑穿通,畸形,而临床表现为痉挛型四肢 瘫(图3—5)
图3—5脑穿通畸形的 头部CT
妊娠35周出生,体 重2720g,临床表 现为痉挛型四肢瘫
A长女头部ct轻度侧脑室扩大,侧脑室壁不整 (图3-1、3-2、3-3) C次子头部ct侧脑室扩大侧脑室不整,脑沟接近侧脑室,脑室周围白质软化后遗症 小儿脑瘫头部CT及MRI 胎龄40周,体重2850g因头盆不对称而剖腹产出生无窒息于新生儿痉挛 小儿脑瘫头部CT及MRI 图3—5脑穿通畸形的头部ct 由于低出生体重所致的痉挛型双瘫头部ct多表现为脑室轻度扩大,皮质轻度萎缩 三胞胎,出生体重长女1070g长子1352g次子1228g 小儿脑瘫头部CT及MRI
图3—2痉挛型CP的头部CT
三胞胎,出生体重长女1070g长子1352g次子1228g
A长女头部ct轻度侧脑室扩大,侧脑室壁不整
B长子头部ct正常
C次子头部ct侧脑室扩大侧脑室不整,脑沟接近侧脑室,脑室周围白 质软化后遗症
D次子的MRI
图3—3 痉挛型双瘫的MRI 11个月
胎龄31周,出生体重1680g侧脑室周围白质容量变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脑性瘫痪患儿头颅CT检查结果分析
发表时间:2012-09-13T08:30:57.730Z 来源:《医药前沿》2012年第5期供稿作者:库登志
[导读] 探讨脑性瘫痪患儿头颅CT检查结果,为脑瘫患儿进行临床诊断和早期治疗提供依据。

库登志(湖北省武穴市第一人民医院 4 3 5 4 0 0 )
【摘要】目的: 探讨脑性瘫痪患儿头颅CT检查结果,为脑瘫患儿进行临床诊断和早期治疗提供依据。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至8月入我院治疗的75例脑瘫患儿的临床资料,对其行CT检查后,对临床表现和检查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在75例脑瘫患儿中,C T检查结果中表现异常者51例,异常率68.0%;C T异常表现脑软化、脑积水、硬膜下积液、脑萎缩、脑裂畸形、脑皮质发育不良例、基底节钙化、白质钙化、脑室扩大、蛛网膜囊肿、巨脑回等;临床不同分型脑瘫患儿中的CT异常率不同;有合并症脑瘫患儿CT异常率高于无合并症患儿。

结论:在对脑性瘫痪患儿的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中,头颅CT检查至关重要。

【关键词】脑性瘫痪患儿头颅CT 检查分析
【中图分类号】R44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05-0141-02 脑性瘫痪是儿童神经系统残疾中的主要疾病之一,伤残常发生于小儿时期,主要表现为姿势异常和中枢性运动功能障碍。

产前、产时和产后1个月内许多因素可造成运动、神经功能障碍。

患者除表现为瘫痪外,严重者还伴有抽搐、智力低下、行为异常、感觉及语言功能异常等症状,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

为了防止脑瘫的发生,减少发病率[1],本文探讨CT对脑性瘫痪患儿的早期诊断、治疗及预后的影响,现整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所选75例脑瘫患儿,均符合临床目前脑瘫诊断标准。

男42例、女33 例,按年龄统计:0~6个月9例、6~9个月19例、9~12个月18例、1~2 岁的17例、2~3岁7例、3~7岁5例。

临床分型:痉挛型39例,低张力型19例,手足徐动型9例,共济失调3例,混合型5例。

75例中,单纯性运动障碍脑瘫11例,其他64例均伴有不同程度的合并症[2],如精神发育迟滞、听力障碍、视力障碍、癫痫、营养不良、小头畸形等。

1.2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至8月入我院治疗的75例脑瘫患儿的临床资料,对其行CT检查后,对临床表现和检查结果进行分析。

75例患儿均行头颅CT扫描:仪器为东芝四排螺旋CT,层厚4mm,层距8m m,向上扫描10~14层,对不配合的患儿给予10%水合氯醛口服,用量1ml/kg,或采取注射安定的方法。

1.3观察指标
观察脑瘫患儿头颅C T的表现征象,分析临床分型不同的患儿及伴有合并症患儿的CT检查结果。

2 结果
2.1脑瘫患儿头颅C T检查后C T异常者占患儿总数的百分比情况: 75例患儿中,C T检查异常51例,异常率68.0%;其中脑软化6例,脑积水24例,硬膜下积液6例,脑萎缩1例,脑裂畸形2例,脑皮质发育不良例3例,基底节钙化1例, 白质钙化1例。

脑室扩大4例,蛛网膜囊肿2例,巨脑回1例。

2.2临床不同分型脑瘫患儿中的C T异常率不同:头颅C T异常率以痉挛型、混合型脑瘫患儿居多,在低张力型、手足徐动型患儿中异常率较低,具体情况见表1。

表1 临床不同分型脑瘫患儿中的CT异常率的情况
2.3有合并症脑瘫患儿CT异常率高于无合并症患儿。

具体情况见表2
表2 不同合并症脑瘫患儿CT异常率的情况
3 讨论
本文研究中发现,脑瘫患儿头颅C T异常多表现为脑软化、脑积水、硬膜下积液、脑萎缩、脑裂畸形、脑皮质发育不良例、基底节钙化、白质钙化、脑室扩大、巨脑回等表现。

脑瘫CT异常中痉挛型脑瘫患儿最常见。

头颅C T对寻找病因和定位起着很大作用。

除此之外,头颅CT还能清晰地显示透明隔缺损、脑脑积水、孔洞脑或穿通畸形、脑出血等病变。

尤其临床脑瘫症状不典型时,CT在早期诊断中尤为重要。

头颅C T也可作为脑瘫预后的判断依据[3-4],用于临床指导工作,如发现脑室扩大,可以预视以后将出现手足徐动混合型或痉挛型脑瘫;痉挛型脑瘫患儿病变常发生在对侧大脑皮髓质区;有脑萎缩且脑室扩大的脑瘫患儿预后较差等。

但是头颅CT对较小病灶也容易被遗漏,特别是对脑干、小脑、后颅窝等部位显示效果不佳,故应结合其他临床检查做综合判断,防止误诊和漏诊。

总之,在对脑性瘫痪患儿的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中,头颅CT检查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 李德炎,张兰亭,尹魁中,等.小儿脑性瘫痪的治疗与康复工程[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4:380.
[2] 龙晚生,罗学毛,梁长虹,等.儿童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症的临床和M R I诊断.中华放射学杂志,1998,32(5):303.1
[3] 梁秀珍,张桂娥,宋海乔.小儿脑性瘫痪C T诊断112例[J].实用儿科杂志,1999, 14(5):301-302.
[4] 孔庆福,等.脑瘫患儿CT影像学改变与临床.中国疗养医学,2000,9(6):6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