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会计学第10章wf

合集下载

管理会计学第10章

管理会计学第10章

作业成本法是把企业消耗的资源 按资源动因分配到作业以及把作业收集 的作业成本按作业动因分配到成本对象 的核算方法。
作业成本核算的基础是“成本驱动因 素”理论:
生产导致作业的发生,作业消耗资源 并导致成本的发生,产品消耗作业。
由此可见,作业成本的实质就是在资 源耗费和产品耗费之间借助作业来分离、 归纳、组合,然后形成各种产品成本及不 同管理成本,是一种融成本计算与成本管 理为一体的管理方法。
每种作业的数量
每种作业的单位成本
作业成本计算法认为,费用支出只要 是合理的、有效的,都是对最终产出有益 的支出,因而都应计入产品成本。也就是 说,作业成本计算法强调费用支出的合理 性和有效性,而不论其是否与产出直接有 关。
之所以采用这种处理方法是因为作业 成本计算法认为,并非所有的资源耗费都 是有效的资源耗费,也并非所有的作业都 可以增加转移给顾客的价值。
成本扭曲导致价格扭曲。公司 将B产品的价格定得偏高,而C产品 的价格则偏低。
这样一来,竞争对手总是可以把与B类 产品相竞争的产品价格压得很低;与此相 反,由于公司C类产品的成本估计偏低,所 以竞争对手没有太多的生存空间,而以低 成本制定的偏低价格,则让C类产品在市场 上异常火爆。
10.2 作业成本计算法的基本理论
学习目标
了解各种传统成本计算方法(如品种法、 分步法、分批法等)和成本管理方法(如标 准成本法、责任成本法等)的历史承续关 系,从而掌握各种成本核算方法与成本管 理方法在不同环境中的结合应用。
了解作业成本计算法的基本概念、基本理 论和基本方法,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熟练掌 握作业成本计算法的应用。
发现造成问题的根源并加以改正。 根除由不合理的假设与错误的成本分配
造成的扭曲。

《管理会计学》第10章-全面预算管理(人大第七版)

《管理会计学》第10章-全面预算管理(人大第七版)
现金预算是企业现金管现的重要工具.
它有助于企业合理安排和调动资金,降低资金的 使用成本。
10.预计利润表
预计损益表是在上述各经营预算的基础上, 按照权责发生制的原则进行编制的,共编制方 法与编制一般财务报表中的损益表相同。 预 计损益表揭示的是企业未来的盈利情况,企业 管理当局可据此了解企业的发展趋势,适时调 整其经营策略.
3.直接材料预算
预计生产量确定以后,按照单位 产品的直接材 料消耗量,同时考虑预 计期初、期末的材料存 货量,便可以 编制直接材料预算:
预计直接材料采购量 二预计生产量X单位产品耗 用量 +预计期末材料存货-预计期初材料存货
与生产预算相同,在编制直接材料 预算时考虑 期初、期末存货的目的也在 于尽可能降低产品 成本,避免因材料存 货不足影响生产,或由于 材料存货过多 而造成资金的积压和浪费。
10.2.2 全面预算的组织
决策机 构
管理工 作机构
执行单 位
预算的构成
完整的全面预算 通常包括营业预算、 财务预 算及资本支出 预算三个部分,但随 着企业的 性质和规模 的不同,全面预算的 体系及编制 方法也会 有所不同。
1、营业预算 (1)销售预算 (2)生产预算 (3)成本预算 (4)销售及管理费用的预算
此外,固定资产折旧作为一项固定制 造费用,由 于其不涉及现金的支出,因此 在编制制造费用预 算,计算现金支出时, 需要将其从固定制造费用 中扣除。
6.期末产成品存货预算
先确定产成品的单位成本,然后将产成品的单 位成本乘以预计的期末产成品存货量即可。
7.销售成本预算
销售成本预算是在生产预算的基础上, 按产品对其成本进行归集,计算出产品的 单位成本,然后便可以得到销售成本的预

管理会计学孙茂竹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七版)第10章PPT课件

管理会计学孙茂竹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七版)第10章PPT课件
12
图1 各项预算间的关系及编制流程
13
预算概述
全面预算是一个系统 工程
预算管理不只是专业 部门的职责
全面预算是对企业整 体经营活动的安排
14
预算的特性
整体性 适时性 规范性 参与性 责任性
15
预算的作用
预测 规划 评价 控制 沟通 协调 资源分配 奖酬激励 防范风险
求;确定年度预算编制的重大前提条件和年度生产经营目标;审核公司年 度预算;听取预算执行情况和预算管理工作进展的汇报,作出预算管理改 进和完善等决定;预算评价和激励。
33
预算管理职能部门 机构:预算办公室及预算归口管理部门 成员:预算办公室及对预算负有专业管理职 责的部门
34 34
预算办公室是公司预算管理的总归口部 门和责任单位,其常设机构为成本管理处, 负责预算管理的日常事务。
采掘业 制造业 建筑业 流通业 其他行业 总体比例
100
100 100 100
71
93
100
89
67
57
59
100
100 100
89
86
96
82
89 100
74
29
79
55
89
67
74
14
67
64
78
33
47
43
59
73
67
47
50
55
67
67
47
0
48
55
39
33
21
29
36
45
28
0
32
0
28
对我国大中型企业的调查结果9
管理会计学

管理会计学第10章

管理会计学第10章


3
3
3
3
3
③=①×② 930 1740 1215 1335 5220
单位工时工资率(元/小时) ④
5
5
5
5
5
预计直接人工成本(元)
⑤=③×④ 4650 8700 6075 6675 26100
10.3.2 预算编制方法及其应用
例题10-5:假定预测A公司在预算期间的变动间接制造费用为31320元(其中,间接人工10000元,间接 材料8000元,水电费12000元,维修费1320元),固定间接制造费用46980元(其中,管理人员工资12000元,维护 费4980元,保险费10000元,设备折旧费20000元),其他条件同前例。并且A公司的变动间接制造费用分配率 按产量计算,以现金支付的各项间接制造费用均于当期付款。
③=上季② ④=①+②-③
1
2
3
4
300 600 400 450
60 40 45 40
50 60 40 45 310 580 405 445
全年 1750 40 50 1740
10.3.2 预算编制方法及其应用
例题10-3:依例10—1的资料,假设A公司所生产的产品只需要一种原材料,单位产品消耗原材料定额为 4千克,每千克单位成本为12元,每季度末的材料存量为下一季度生产用量的30%,每季度的购料款当季支付 60%,其余款项在下一季度支付。预算年度第1季度应付上年第4季度赊购材料款为6000元,估计预算年度期 初材料存量为510千克,期末材料存量为500千克。
以销定产下预算编制的逻辑顺序
直接材料采购预算







管理会计学第10章wf

管理会计学第10章wf
的。
其次,制作一个描述作业流程、资源 及其相互关系的流程图(下图)。
再次,收集关于成本和成本动因在资源 和作业实物流动的相关数据。
每一作业中心所收集的成本数据包 括可追溯成本和成本动因的实物流量。
如下图中账户开单作业的可追溯成 本为235777元,包括打印机成本(55000 元)加支持开单活动的其他资源成本 (纸张、占地、计算机、开单人工)。
因此管理当局认为应提高成本信 息的决策有用性,釆用作业成本计算 法。
首先,管理局为开单部确定了四 个作业:
作业
帐户开单 单据审核 帐户查询 通信
成本动因
行数 帐户 数 人工小时数 发信数量
成本动因必须按两个标准选择: 1、成本动因与资源消耗及(或)支持
业务的发生之间必须具有合理的因果关系。 2、有关成本动因的数据必须是可获得
此外,C产品是公司获利的重要来源, “但从市场情况看,我们已经多次提高了C 产品的价格,客户依然络绎不绝”。
“难道竞争对手对这个市场不感兴趣?”
整个市场形势让人感到迷惑不解:
B产品产量大,价格却上不去;C产品 的价格已经很高了,但好象还有提价的空 间。
公司新上任的CFO莫先生,通过数周的 工作,解开了这个谜。
成本扭曲导致价格扭曲。公司 将B产品的价格定得偏高,而C产品 的价格则偏低。
这样一来,竞争对手总是可以把与B类 产品相竞争的产品价格压得很低;与此相 反,由于公司C类产品的成本估计偏低,所 以竞争对手没有太多的生存空间,而以低 成本制定的偏低价格,则让C类产品在市场 上异常火爆。
10.2 作业成本计算法的基本理论
开单部作业中心 间接成本总额:565,340元
可追溯成本 作业
成本动因实物流 量 单位动因成本

管理会计第十章课后习题答案

管理会计第十章课后习题答案

第十章习题答案1、质量控制分配率:50000/1000=50元/次机器设置分配率:100000/1000=100元/次账款登记分配率:650/25=26元/张其他间接成本分配率:30000/3000=10元/小时(1)作业成本法下,打印机分配的各项费用:质量控制费:25×50=1250元机器设置费:200×100=20000元账款登记费:10×26=260元其他间接成本:300×10=3000元负担费用总额:1250+20000+260+3000=24510元(2)每台打印机负担费用:24510/500=49.02元(3)用直接工时分配:分配率:(50000+100000+650+30000)/3000=60.22元/小时500台打印机分配:60.22×300=18066元(注明:题目中打印机订单生产要求中的“发票数”由“250”改为“10”。

)2、(1)根据传统本量利分析模型,达到公司年营业利润预期目标的产量:Q=(15000000+100000000)/(8500-5100)=33823.53(台)(2)生产批次=50000/500=100产品的单位变动成本保持不变,即5100元/台产品中与每批次相关的长期变动成本=6000000/100=60000元单位产品分摊的长期变动成本=60000/500=120元新产品的固定成本减少到9000000元(=15000000-6000000)达到公司年营业利润预期目标的产量:Q=(9000000+100000000)/(8500-5100-120)=33231.71(台)(3)引进生产线后企业可增加的利润=50000×(8500-5100-120)-9000000=155000000元。

刘运国《管理会计学》教材习题及答案第十章习题答案

刘运国《管理会计学》教材习题及答案第十章习题答案

第十章全面预算练习题参考答案习题1(1)经营性现金流入=40 000×70%+41 000×20%+36 000×10%=39 800万元(2)经营性现金流出=8 000×70%+5 000+8 400+(8 000—4 000)+1 000+1 900+40 000×10%=29 900万元(3)现金余缺=80+398 00—29 900—12 000=—2 020万元(短缺)(4)应向银行借款的最低余额=100+2 020=2 120万元(5)4月末应收账款余额=40 000×30%+41 000×10%=16 100万元习题2经营现金收入:51 000×20%+52 000×30%+55 000×50%=53 300万元材料采购支出:20 000×80%=16 000万元应交税金及附加支出:55 000×10%=5 500万元制造费用支出:9 000-4 000=5 000万元现金支出合计=16 000+8 800+5 500+5 000+500+500+3 200+15 000=54 500万元现金余缺=53 400—54 500=—1 100万元向银行借款:1 100+160=1 260,取100万元的倍数即为1 300万元月末现金余额:1 300—1 100=200万元习题3A公司20×1年制造费用弹性预算单位:元习题4(1)销售预算单位:元其中:每月销售成本=每月销售额×(1—毛利率),则7月销售成本70 000×(1—40%)=42 0008月销售成本85 000×(1—40%)=51 0009月销售成本90 000×(1—40%)=54 00010月销售成本50 000×(1—40%)=30 000每月末存货=下月销售成本×30%,则7月末存货51 000×30%=15 3008月末存货54 000×30%=16 2009月末存货30 000×30%=9 000购货现金支出:单位:元(3)销售与管理费用预算单位:元(4)A公司20×1年7——9月现金预算单位:元其中:8月末支付利息17 900×12%×1/12=1799月末支付利息(17 900-2521)×12%×1/12=154(5)A公司20×1年7——9月预计利润表单位:元(6)A公司20×1年7——9月预计资产负债表单位:元其中:7月末固定资产净值200 000+19 750—2 000=217 750,以后每月减少2 000元7月末留存收益71 300+5 500=76 8008月末留存收益76 800+9 821=86 6219月末留存收益86 621+11 346—4 000=93 967 习题5习题-6习题7习题82009年新星公司生产预算单位:件2009年新星公司直接材料采购预算单位:元2009年新星公司销售费用现金支出预算单位:元。

中央财经大学孟焰-第十章习题答案_管理会计学

中央财经大学孟焰-第十章习题答案_管理会计学
6% 4次 24% 125000 175000
实际数 5400000 5022000 378000 1800000
7% 3次 21% 180000 198000
差异数
+400000(F) +322000(U) +78000(F) +550000(U)
+1%(F) -1 次(U) -3%(U) +55000(U) +23000(F)
第十章 责任会计
【习题一】
摘要 营业利润 营业资产 投资报酬率 平均投资报酬率 预期基本利润额 剩余收益
目标投资报酬率及剩余1)
150000
150000+67500=217500
1000000
1000000+500000=1500000
15%
14.5%
10%
10%
100000
【习题二】
项目
1. 售收入 2. 销售成本 3. 营业利润(1-2) 4. 营业资产平均余额 5. 销售利润率(3÷1) 6. 资产周转率(1÷4) 7. 投资报酬率(5×6) 8. 基本利润额(4×10%) 9. 剩余收益(3-8)
投资中心业绩报告
预算数 5000000 4700000 300000 1250000
从结果中可以看出,该投资中心在销售利润率提高的情况下,实际投资报酬 率比预算数要低,主要原因是资产周转速度减慢,预算的周转次数为 4 次,实际 只周转了 3 次;剩余收益有所增加,表明该投资中心与企业整体利益同时比预算 增加了 23000 元。
1
150000
50000
67500
接受项目(2) 150000+78000=228000 1000000+600000=160000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成本信息应有助于相对准确地确定 期末存货的价值,从而有助于提供企业的 财务状况;
(2) 成本信息应有助于相对准确地确 定已销商品成本,从而有助于核定企业的 期间损益;
(3)在企业按照不同需求层次组织多品 种产品生产时,成本信息应有助于确定某 些特殊用户订货产品的价格;
(4)成本信息应有助于考核企业的业绩, 衡量企业在各个制造环节的耗费并进一步 为降低产品成本提供依据。
这种分配方式在假定间接费用随产量 变动而变动的前提下是合适的。
最后,成本计算方法的决策相关性还表 现在确定系统化考核指标上。传统成本计 算虽然也有科学的责任会计系统和标准成 本计算方法等与之相适应来实现这一目标, 但这些方法在成本性态上缺乏必然的联系, 这也要求采用一种新的成本计算法实现这 些方法的融合。
在变化了的制造环境下,传统的成本计 算将会扭曲成本信息甚至使成本信息完全 丧失决策相关性。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传统成本计算在将间接费用计 入最终产品(或服务方面)采用单一的标准, 并假定间接费用的支出有助于生产,这种 情况在现代制造业中已发生改变。
其次,传统成本计算将间接费用按 直接人工工时或机器工时分配给最终产 品或服务, 必然会导致生产数量多的产 品要负担较多的间接费用,而生产数量 少的产品则负担较少的间接费用。
相对于传统的生产方式而言,适时制的 生产方式要更多地组织、协调产品的生产 工作,并为此发生资源耗费,增加企业间 接费用;同时也要求企业内部不同工序和 环节紧密相扣、适时相接。
这一切都要求成本管理深入到作业层 次,把企业生产工序和环节视为对最终产 品提供服务的作用,把企业看成是为最终 满足顾客需要而设计的一系列作业的集合。
管理会计学
(第五版)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 孙茂竹 文光伟 杨万贵
第10章 作业成本计算法
10.1 10.2 10.3
作业成本计算法概述 作业成本计同成本分类的作用(如成本按 习性分类与成本按可控性分类的异同等 等)、不同成本概念之间的关系(如作业 成本与可控成本的区别和联系),从而掌 握成本分类的管理属性。
在这种制造系统中,生产程序经常根 据顾客的需要进行调整。为了避免积压不 受顾客欢迎的产品,企业一般按定单适时 组织生产。这样,一方面,企业应以品种 多、质量优、功能强去争取尽可能多的产 品定单,以增加产品销售收入;另一方面, 企业则应采用适时制的(Just in Time)生产 方式,降低成本,增加利润。
案例与思考 问题的提出
甲公司有A、B、C三种主打产品。 B产品是公司产量最高的产品,让CEO刘 先生纳闷的是,竞争对手B类产品的价格似乎 总比公司的低。
学习目标
了解各种传统成本计算方法(如品种法、 分步法、分批法等)和成本管理方法(如标 准成本法、责任成本法等)的历史承续关 系,从而掌握各种成本核算方法与成本管 理方法在不同环境中的结合应用。
了解作业成本计算法的基本概念、基本理 论和基本方法,在此基拙上进一步熟练掌 握作业成本计算法的应用。
10.1 作业成本计算法概述
对现代企业而言,生产过程复杂、制造 费用在产品成本中所占比重极大,且与人工 费用并无直接关系,仍然采用制造费用分配 方法,就会导致成本信息扭曲、误导管理措 施、致使决策失误的严重后果。
作业成本法概述
作业成本法是以作业为核心,根据企业生产经 营过程中的资源耗费、作业和最终产出、作业 链和价值链的关系,进行成本动因分析,将所 发生和形成的成本耗费分配给成本计算对象的 一种成本计算方法和管理制度。
为满足上述管理的需要,企业的制 造系统在产品订单(即外部顾客需求) 的拉动下弹性地组合为若干个紧凑有效 的制造中心;每个制造中心又由于生产 过程中各作业特性不同,被区分为一个 一个作业中心,每个作业中心负责完成 某一项特定的产品制造功能。
这时,企业行为转化为作业中心(或 作业)行为,考核作业中心(或作业)的 耗费乃至制造中心的耗费也成为成本会计 的职能。
可见,现代企业发生了引人注目的变 化:
作业观念已引起所有企业管理上的重视
制造过程中间接费用的比重和结构发生的 变化促使人们对间接费用分配方法进行深 入思考
这两个变化直接引发作业成本计算法 的产生。
决策有用性与 作业成本计算法
作业成本计算法 法强调的决策相 关性是指基于作 业基础计算出的 成本信息能满足 企业生产经营决 策多方面的需要。
于是,成本会计的目标呈现多元化: 既要满足企业作为主体对外报告的需要, 又要满足企业不同管理者作为主体对内管 理的需要;成本会计的对象也从最初耗费 形态的各种资源,到作业、作业中心、制 造中心乃至最后的产品。
显然,传统成本计算方法很难满足如此 多层次管理的计算需要。 现代制造业中间接费用的比重极大增加 间接费用的结构和可归属性也发生了很大 的改变
此时,成本管理工作的重点在于分析、 区分作业类型并衡量各种作业所耗资源的 价值。
第一,要求成本会计追踪资源到每一 项作业,选择合适的标准并将资源耗费价 值计入每种作业,以此作为比较作业贡献、 进而寻求降低成本方法的直接依据。
第二,区分作业的结果也促使企业优 化作业组合,采用合理的生产程序以降低 总的资源耗费和成本。例如采用价值工程 来消除每项作业的多余功能,消除所有不 能为产品带来必要功能的作业;再如采用 流程再造(BPR)重新组合增值作业,以提 高生产和管理的效率。
作业成本法是伴随现代制造业的发展,为克服 传统成本计算方法的缺陷而应运而生的一种成 本计算与管理方法。
竞争与 作业成本计算法
二十世纪七十年 代以来,随着社会化 大生产和劳动生产率 的迅速提高,竞争日 趋激烈。买方市场逐 步形成,从而要求企 业提供更加多样化和 更具个性的产品和服 务。
市场需求的这种变化,对传统生产组织 形式提出了挑战。企业不得不放弃传统组织 形式下大量大批生产产品以待销售的习惯作 法,改为采用能对顾客多样化、日新月异的 需求迅速作出反应的弹性制造系统(FM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