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族手工棉纸

合集下载

傣锦研究报告

傣锦研究报告

傣锦研究报告1. 研究背景傣锦是中国云南省傣族地区独有的一种传统手工纺织品。

傣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和缅甸北部。

傣锦以其复杂的编织工艺、鲜艳的颜色和独特的纹样而闻名于世,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之一。

然而,由于现代化的冲击和年轻一代对传统手工艺缺乏兴趣,傣锦面临着失传的危险。

本研究旨在探讨傣锦的历史渊源、纺织工艺以及其在当代社会中的发展现状,以期提升人们对这一珍贵文化遗产的认识和重视。

2. 研究目的•深入了解傣锦的历史渊源和文化背景•分析傣锦的纺织工艺和技术特点•调查傣锦在当代社会中的传承与发展状况•探索保护和传承傣锦文化的途径3. 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以下方法进行调研和分析:3.1 文献研究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包括历史档案、学术论文和书籍等,对傣族、傣锦的历史、文化和纺织工艺进行深入了解。

3.2 田野调查前往云南省的傣族地区开展田野调查,与当地的傣族手工艺人、纺织师傅和族人进行交流,并实地观察傣锦的纺织过程和使用情况。

3.3 口头访谈通过与傣族长者和傣锦传承者的口头访谈,了解他们对傣锦的理解、传统技艺的保持以及对文化传承的看法。

3.4 统计分析对调查数据进行整理和统计分析,以及对现有研究成果进行归纳和总结,形成研究报告。

4. 研究内容4.1 傣锦的历史渊源通过研究历史文献和相关资料,探讨傣锦的起源和发展历程,了解傣族文化与傣锦之间的关系。

4.2 傣锦的纺织工艺详细介绍傣锦的纺织工艺,包括纺纱、染色、编织等过程,分析傣锦的特色和技术难点。

4.3 傣锦在当代社会中的发展现状调查傣锦在当代社会中的传承与发展状况,包括傣锦的生产、销售和应用情况,以及面临的困境和挑战。

4.4 傣锦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提出保护和传承傣锦文化的建议和措施,包括加强傣锦传统工艺的培训与传习、提倡傣锦文化的推广和宣传等。

5. 研究预期成果通过本研究,预期可以得到以下成果:•对傣锦的历史、文化和纺织工艺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揭示傣锦在当代社会中的现状和问题•提出保护和传承傣锦文化的建议和措施,并为相关机构和政府制定政策提供参考。

关于包普洱茶的5种纸

关于包普洱茶的5种纸

关于包普洱茶的5种纸
1.白棉纸
白棉纸是云南地区传统的生活用纸,原料取自当地树木的树皮,当地人称这种树为“马三”。

据说,用这种纸来包装普洱茶的做法,是由茶马古道上的“鹤庆商帮”与马帮在上四十年代最早推广开来的。

白棉纸有着透气性好、能吸异味、能长期保持等优势,普洱茶包装使用白棉纸的历史悠久,也是较多茶企所选择的。

然而近年来随着树木资源减少、蒸煮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木柴等因素,手工造纸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机器制造。

所以,现在普洱茶饼上的白棉纸多是机器制造,并且还开创了银丝棉纸、金丝棉纸等工艺美观棉纸,那些美丽的“丝线”大多是添加植物纤维制作而成。

手工白棉纸看上去老土一点,但因它是手工制作,无污染,不能大批量生产等原因,所以价格会贵些。

而相应用这样包装纸的普洱茶也贵些。

2. 牛皮纸
这是1973年开始,国营下关、勐海茶厂用牛皮纸来包装普洱茶,而且大多用于外销。

牛皮纸抗拉伸的优势使它非常适合包装的需求,而且能够有效地防水防止吸水变形破损。

3. 网格纸
这种纸出现在1987年到1992年之间,其特征为手工制作,纸张有明显的网络点状,勐海茶厂的有些茶饼就是用这类纸张包装的。

4. 机器薄纸
这类纸在1995年大量出现,其主要特征为纸浆纤维短细、均匀而无规则,国营的七子饼茶大多都有使用这种纸张。

5.薄油纸
这种纸张为亮面油纸,有黄、白之分,专用于砖茶外包装。

从1973年的厚砖开始,至1994年昆明茶厂最后一批的7581为止,历经了21年。

包装纸只是衡量普洱茶价值的其中一个因素,而且没有绝对,但
好茶应该配好纸,这是满足价值需求。

宣纸和棉纸哪个更好用

宣纸和棉纸哪个更好用

宣纸和棉纸哪个更好用
宣纸和棉纸各有其特点和优势,因此哪个更好用取决于具体的使用场景和需求。

宣纸是一种传统的中国书画用纸,具有吸墨性强、润墨性好、不易晕染等特点,因此适合用于书法、国画等需要表现墨色变化的书画作品。

同时,宣纸的纤维细腻,表面光滑,可以产生较好的书写和绘画效果。

棉纸则是一种以棉纤维为原料制成的纸张,具有较好的质地和光滑度,适合用于绘画、书写和打印等各种用途。

棉纸的吸墨性虽然没有宣纸强,但也能满足一般书写和绘画的需求。

此外,棉纸的价格相对较低,适合普通消费者使用。

因此,如果需要用于书法、国画等需要表现墨色变化的书画作品,宣纸是更好的选择;如果需要用于一般的绘画、书写和打印等用途,棉纸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造纸污染

造纸污染

其中,对环境污染最严重的是漂白过程中产生的含
氯废水,例如氯化漂白废水、次氯酸盐漂白废水等。
次氯酸盐漂白废水主要含三氯甲烷,还含有40多种
其他有机氯化物,其中以各种氯代酚为最多,如二 氯代酚、三氯代酚等
环境中被酚污染的水,被人体吸收后,通过体内解
毒功能,可使其大部分丧失毒性,并随尿排出体外,
若进入人体内的量超过正常人体解毒功能时,
造纸的环境污染与危害
造纸工业是一个产量大、用水多、污染严重的轻工
业;
造纸工业的废水若未经处理而排入江河中,废水
中的有机物发酵、氧化、分解,消耗水中氧气,使 鱼类、贝类等水生生物缺氧致死;一些细小纤维悬 浮在水中,容易堵塞鱼鳃,也造成鱼类死亡;
废水中的树皮屑、木屑、草屑、腐草、腐浆等沉入 水底,淤塞河床,在缓慢发酵中,不断产生毒臭 气;废水中还有一些不容易发酵、分解的物质,悬
浮在水中,吸收光线,减少阳光透入河水,妨碍水 生植物的光合作用
造纸的环境污染与危害
造纸工业以水污染最为严重,用/排水量大 (一般每吨浆和纸约用水300吨以上),废 水中有机物含量高。 长年积累,悬浮物会淤塞河床港口,并产 生硫化氢有毒臭气,危害深远。
造纸污染的主要根源何在?
据近年统计资料介绍,全国制浆造纸工业污水排放量
造纸的环境污染与危害
在世界范围内,造纸工业废水都是重要的污染
源,例如日本、美国分别将造纸工业废水列为 六大公害和五大公害之一
酸式制浆法产生的红液污染
碱式制浆法产生黑液 肆虐横行
污染后干枯的河床
如何生存在这样的环境中?
造纸的环境污染与危害
当前,我国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污染,80%以上属有机型污染, 污染源主要为造纸、化纤等行业产生的工业有机废水。 对废水中有机污染物的污染程度主要是以综合指标BOD5、COD

棉纸的制作方法

棉纸的制作方法

棉纸的制作方法棉纸是一种由棉纤维制成的纸张,具有柔软、吸水性强、质地细腻的特点。

它广泛应用于书写、绘画和印刷等领域。

下面将介绍一下棉纸的制作方法。

1. 棉纤维的获取棉纸的制作首先需要获取棉纤维。

一般来说,棉花是最主要的棉纤维来源。

棉花经过采摘后,通过去籽、除尘等工艺处理,将棉纤维从棉籽中分离出来。

2. 棉纤维的精梳获取到的棉纤维还需要进行精梳处理。

精梳是指通过梳理将棉纤维中的杂质和短纤维去除,使得纤维更加细长、均匀。

精梳后的棉纤维称为细梳棉,具有更好的纤维质量。

3. 棉纤维的浆料制备将精梳棉纤维与适量的水混合,形成棉浆。

为了提高棉纸的质量,可以在棉浆中加入一些化学药剂,如漂白剂、增白剂等。

这些药剂可以去除棉纤维中的杂质和色素,使得棉纸更加洁白。

4. 棉浆的成纸工艺将棉浆倒入纸张成型机中,通过筛网和压延辊的作用,使棉浆中的纤维在筛网上逐渐交织,形成纸张的初步结构。

然后,通过多次压延、挤水、干燥等工艺,使纸张逐渐凝固和干燥,最终成为棉纸。

5. 棉纸的后处理成纸后的棉纸还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后处理工艺,以提高其品质。

这包括压光、加工、润饰等步骤。

压光可以使棉纸表面更加平整光滑;加工可以使棉纸具有更好的透明度和硬度;润饰可以使棉纸具有更好的手感和光泽。

通过以上的工艺步骤,棉纸的制作就完成了。

制作出来的棉纸具有柔软、吸水性强、质地细腻的特点。

棉纸适用于各种书写工具,如钢笔、毛笔等,可以用于绘画、写字、书法等艺术创作,也可以用于印刷、制作信纸、名片等。

同时,棉纸还具有较好的耐久性和保存性,能够长时间保存文字和图像,不易破损和变形。

棉纸的制作方法主要包括棉纤维的获取、精梳、浆料制备、成纸工艺和后处理等步骤。

通过精细的工艺处理,制作出来的棉纸具有优良的品质和多种应用价值。

无论是在艺术创作还是日常生活中,棉纸都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纸张材料。

傣族介绍

傣族介绍

• 浴佛节 • 浴佛节(傣语“栓兰”),又名“泼水节”,源于古印度婆罗门教的 一种仪式,后为佛教所吸收,约在公元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随佛教传 入傣族地区。随着佛教在傣族地区影响的加深,浴佛节成为傣族的一 种习俗流传下来,至今已数百年。 • 浴佛节一般在大傣历六月举行,相当于公历四月中旬。浴佛节这一天 要用清水为佛洗尘,然后彼此泼水嬉戏,相互祝愿,后来逐步发展到 用盆和桶,边泼边歌,越泼越激烈,鼓声、锣声、泼水声、欢呼声响 成一片。 • 在西双版纳地区,浴佛节被政府宣传为“泼水节”,每年都举行赛龙 船、放高升、放飞灯等传统娱乐活动和各种歌舞晚会,吸引了来自中 国及世界各地的游客。在德宏地区,浴佛节仍然只是一个宗教节日。
• 傣族人在傣历中的四月中旬,同时也是在农历清明节前后十天左 右,举行一年一度的泼水节。 • 泼水节是傣族人的新年,举行的时间为三天,就是4月13日至15 日这三天。 • 其实泼水节呢,是源于印度,曾经是古婆罗门教的一种仪式,后 来又被佛教所吸收。在大约十二世纪末至十三世纪初的时候,流 传到云南一带。而在傣族,泼水节逐渐地就成为了民族风俗一直 传到了现在。
• 在泼水节的这三天里,大家都是头两天送旧,最后一天迎新,认 为这样就可以不生疾病,就可以四季平安。
泼水节
泼水节是傣族人民送旧迎新的传统节日,时间在公历 四月中旬。节日期间的主要活动是祭祀拜祖、堆沙、 泼水、丢包、赛龙船、放火花及歌舞狂欢等。 泼水节期间,傣族青年喜欢到林间空地做丢包游戏。 花包用漂亮的花布做成,内装棉纸、棉籽等,四角和 中心缀以五条花穗,是爱情的信物,青年男女通过丢 包、接包,互相结识。等姑娘有意识地让小伙子接不 着输了以后,小伙子便将准备好的礼物送给姑娘,双 双离开众人到僻静处谈情说爱去了。 泼水节期间还要进行划龙舟比赛 、放高升、孔明灯 , 放河船、跳象脚鼓舞和孔雀舞、斗鸡等

傣族竹编的工艺流程

傣族竹编的工艺流程傣族竹编是云南傣族的传统手工艺之一,以其精巧、美观而闻名于世。

竹编品种繁多,包括篮筐、花盆、帽子、花篮等,制作工艺需要经过多道工序。

下面将以竹篮为例,详细介绍傣族竹编的工艺流程。

1. 选材:首先需要选择一些新鲜而有弹性的嫩竹,这些嫩竹更易于编制和弯曲。

2. 打破和剥皮:将竹子分成所需要的长度,然后用木棍将竹子敲打,使竹子变脆。

接下来,用刀片沿竹子纹理将竹子剖开,然后剥掉外层皮,让竹子更加柔软。

3. 漂白和晾干:将竹子放入清水中浸泡一段时间,然后取出晾干,这样可以使竹子变得更白净。

4. 切割和修整:根据所需的尺寸,将竹子切割成相应的长度和宽度,然后使用刀片修整每个竹子的末端,使其变得更加平整。

5. 编织:将竹子根据图案交叉编织,使用尺子和钳子来控制编织的紧密度和形状,不同的竹编品有不同的编织方法和图案。

6. 固定和调整:在编织成型之后,使用竹签或细竹条穿过篮筐的缝隙,固定整个篮子的形状。

通过调整篮筐的张力和形状,使其更加漂亮和稳固。

7. 整理和装饰:将篮筐的边缘修整整齐,用纹饰或彩绳勾勒出图案,以增加篮筐的美观度。

8. 烟熏和防腐:为了增加竹编品的耐用性,用薪火熏烤篮筐,使其更加坚硬和耐用。

然后在篮筐表面刷上防腐液,防止虫蛀和腐烂。

9. 涂漆和抛光:最后,将篮筐表面涂上一层透明的漆水,增加光泽和保护篮筐表面免受损坏,然后使用细砂纸和抛光布对篮筐进行抛光,使其更加光滑。

以上便是傣族竹编的主要工艺流程,每个环节都需要工匠们的细心和耐心,才能制作出精致的竹编品。

傣族竹编作为一项传统的手工艺,不仅有实用价值,更代表了傣族的传统文化和智慧。

随着时代的变迁,现代技术的应用也逐渐融入到竹编工艺中,使得傣族竹编在保留传统的同时,具有了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泼水节的风俗

泼水节的风俗泼水节是傣族最隆重的节日,也是云南少数民族中影响面最大,参加人数最多的节日。

泼水节最早起源于公元5世纪的波斯,当时命名为“泼寒胡戏”(又名“乞寒胡戏”),在此之后“泼寒胡戏”由波斯经印度传入缅甸、泰国和中国云南西双版纳等地,约在公元十二世纪末至十三世纪初经缅甸随佛教传入中国云南傣族地区。

随着佛教在傣族地区影响的加深,泼水节成为一种民族习俗流传下来。

泼水节是傣族的新年,相当于公历的四月中旬,一般持续3至7天。

第一天傣语叫“麦日”,与农历的除夕相似;第二天傣语叫“恼日”(空日);第三天是新年,叫“叭网玛”,意为岁首,人们把这一天视为最美好,最吉祥,最快乐的日子。

泼水节,亦称宋干节,4月13日——4月16日,已有700年的历史,是傣族、德昂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

当日,泰国、老挝、缅甸、柬埔寨等国以及中国云南等地,人们清早起来便沐浴礼佛,之后便开始连续几日的庆祝活动。

这期间,大家用纯净的清水相互泼洒,祈求洗去过去一年的不顺,新的一年带着美好的愿望再次出发。

泼水节是傣族最隆重的节日,也是云南少数民族节日中影响面最大,参加人数最多的节日。

泼水节是傣族的新年,一般持续3至7天。

第一天傣语叫“麦日”,与农历的除夕相似;第二天傣语叫“恼日”(空日);第三天是新年,叫“叭网玛”,意为守岁,人们把这一天视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

泼水节另一项引人注目的活动是划龙舟,跳象脚鼓舞和孔雀舞。

那时是傣族新年的第三天,傣语称之为“麦帕雅晚玛”,节日的气氛达到了高潮。

穿着节日盛装的群众欢聚在澜沧江畔、瑞丽江边,观看龙舟竞渡。

泼水节的活动内容丰富,其它的还有放高升、斗鸡、跳孔雀舞等,人们身着盛装,喜气洋洋,场面极为热闹。

在“麦日”(第一天),一清早人们就要采来鲜花绿叶到佛寺供奉,担来清水“浴佛”--为佛像洗尘。

也是祈求神灵保佑人们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

“浴佛”完毕,集体性的相互泼水就开始了。

一群群青年男女用各种各样的容器盛水,涌出大街小巷,追逐嬉戏,逢人便泼。

傣族的传统文化有哪些

傣族的传统文化有哪些_刻写在树叶上的宗教文化
在云南西双版纳的傣族地区,至今流传着一种刻写在树叶上的宗教文化,即贝叶文化。

贝叶文化,是对傣族传统文化的一种象征性称谓,代表了整个傣族社会的全部历史和文化。

贝叶文化包括贝叶经、用棉纸书写传抄的经书、唱本和广泛存活于民间的傣族传统文化。

贝叶文化,是因为它保存于贝叶制作而成的。

1000多年前南传上座部佛教传入后,傣族在南亚文化的基础上创造了傣文,把傣文经典和佛教经典刻在贝叶上,这就是贝叶经。

据说贝叶经有84000部之多。

由于佛教的传入,傣族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诸多方面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佛教传入之前,傣族没有文字,只有一些用来记录数字、事件的数字文和象形文。

佛教传入后,带来了印度文化和东南亚文化,聪明、睿智的傣族先民
在自己原来的数字文、象形文的基础上,吸收了巴利文中的一些字母和拼写方法,创造了自己民族的文字——傣泐文。

贝叶文化经本,包括叶质形和纸质形两种形式。

叶质形一类的即贝叶经,傣语称“坦兰”。

它是用民间制作的铁笔将文字刻写在经过特制的“拜兰”(贝叶树叶片)之上而成。

其规格有页四行式、五行式、六行式和八行式等四种,傣语称兰戏、兰哈、兰合、兰别,以前三种规格的贝叶经本最为普遍。

贝叶文化不仅是一种记载于典籍中的文化,而且还是一种存活于民间的活形态的文化。

以贝叶经为核心的贝叶文化,已经广泛渗入到傣族社会生活中,形成了傣族地区特有的人文景观。

青岛赛喏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傣族人民的传统节日傣族的传统节日5篇

傣族人民的传统节日傣族的传统节日5篇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作文800字傣族的泼水节说到傣族,想必大家一定不会陌生,而提到傣族的节日,大家脑子里一定会浮现出一个词__8212;__8212;泼水节。

没错,泼水节便是傣族的象征性节日之一,同时,它也是我今天要写的文章的主题。

泼水节是傣族最重要的节日,也是云南少数民族中影响面积最大、参加人数最多的节日。

泼水节其实也是傣族的春节,在每年公历4月11日举行,一般可以持续3至7天呢!大家可能不知道,泼水节是由一个美丽的传说演变而来的,而这个传说就让我娓娓道来吧!很早以前,有一个无恶不作的魔王占领了美丽富饶的西双版纳,并抢来七位美丽的姑娘做他的妻子。

姑娘们满怀恨意,准备将魔王杀死。

一天晚上,一位姑娘用最好的酒肉把它灌得配酩酊大醉,使魔王吐出了自己的致命弱点。

原来,这个天不怕地不怕的大魔王,就怕别人用它的头发勒下自己的头。

于是,机敏的小姑娘小心翼翼地从熟睡的魔王的头上拔了一根头发,将魔王的头勒了下来。

魔王的头上着起火来,没过多久,变成了一个大火球,滚到哪,火势就蔓延到哪,竹楼被烧毁了。

为了扑灭邪火,其中一个姑娘揪住了魔王的头,其他六位姑娘便不停地向魔王的头上泼水,终于,在傣历的六月把邪火扑灭了,乡亲们又开始了安居乐业的生活。

说了那么多,也该讲讲泼水节的习俗了。

刚刚上面提到了泼水节就是傣族的新年,而每一天也都是有名字的。

第一天叫“麦日”,是送旧的意思。

第二天叫“恼日”,“恼”的意思就是“空”,这天不属于上一年,也不属于明年,故为“空日”;第三天就是傣族的元旦,而第四天,则是人们最为期待的泼水节。

泼水节这天,男女老少都盛装出行,挑着清水,先到佛寺浴佛,再拿着花叶沾水,开始互相泼水,豪放的汉子举起一盆水,朝空中洒去,立刻,便下起了倾盆大雨。

文静的淑女,则用细柳沾水,轻轻向别人洒去,你泼我,我泼你,一杂杂“鲜花”在空中绽放,它象征着吉祥幸福和健康。

大家互相泼啊泼,泼水节成了欢乐的海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傣族纯手工棉纸,奉古纳今,原生态传统制作
傣族纯手工棉纸的原料为当地产的“构树皮”,傣语称“埋沙”。

其生产过程为浸泡、蒸煮、淘浆、抄纸、晾晒5个流程,共11道工序。

傣族构皮手工造纸技艺,因取材“构树”而得名,有几百年历史。

傣家人称手工纸为…洁沙‟,这种纸坚韧洁白、柔软光滑、久存不陈、防腐防蛀。


云南孟定民间手工造纸已有数百年的历史,至今仍然使用东汉时期造纸的完整工序,堪称中国古代造纸术的“活化石”,是迄今为止工艺传承最为完整的手工造纸技术。

2006年,被国家文化部列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傣族纯手工棉纸的原料为当地产的“构树皮”,傣语称“埋沙”。

其生产过程为浸泡、蒸煮、淘浆、抄纸、晾晒5个流程,共11道工序。

千百年来,手工造纸技艺只传女不传男,无论是浸泡,蒸煮还是捶打,或是抄纸、砑光,都由女人来做。

傣族纯手工棉纸的特点:
一、柔韧性极好,不脆,抗拉力比普通的棉纸更强;
二、有木香味,这种香味不会流失,长久保留;
三、防腐防蛀,有良好的透气性,用嘴吹纸,可以感觉到能把气吹出去;
四、保留时间很长,缅寺里书写的经文,使用这种纸张,已经保留了几百年,现在还能使用;
五、纯手工制作,厚薄不一,无法进行全彩色大型印刷。

茶的特性非常容易吸异味,稍有不慎就会吸到异味、杂味,造高品质的茶要从头到尾的每一个细节都要很认真小心地做好,才能保持茶原有的茶味、香气。

傣族构皮手工造纸的流程可分为如下11道工序:
⑴采料:每年七八月间,用刀剥下构树主干或枝干的皮,再将皮的绿色表层去掉。

⑵晒料:将采剥来的构树皮挂在场院内外,晒干后储存备用。

⑶浸泡:将干构皮置于沟溪之中,让清澈的泉水浸泡,直至构皮完全发软为止。

⑷拌灰:先用筛子将火灰过筛,去掉火炭及其它杂物,然后将构皮置于其中,让火灰均匀地附着在构皮上,使构皮得到充分的碱化。

⑸蒸煮:将已经上灰的构皮置于已盛水的锅中,盖上麻布,用中火蒸煮10个小时左右。

⑹洗涤:将煮透了的构皮挑到溪流之中,让水将附着其上的火灰冲走,同时用手不断浣洗,将杂质及硬物清理干净。

⑺捣浆:将构皮置于石墩上,用木槌反复捶打,直到构皮的纤维能够在水中自然散开为止。

⑻浇纸:先在纸床里盛上七分满的清水,然后将纸模放入纸床里的水中用石块固定,再将适当分量的纸浆撒在纸模里,先用双手搅开,再用棒均匀拍打,待纸浆都沉淀到白纱布上后,再移开石块,慢慢倾斜着竖起纸模,让水滤干。

⑼晒纸:将浇好的纸连同纸模一起抬到阳光下曝晒。

⑽砑光:当纸晒到七八成干的时候,就用边缘光滑完整的瓷碗去轻轻地打磨纸模背面,让紧附白纱布一面的纸更光滑更有色泽。

⑾揭纸:纸晒干后,先用手撕一个角,然后就用很光滑的揭纸木刀轻轻揭下整张的纸,按顾客的要求折叠打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