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3课时《百尺长虹横水间——赏桥之美》导学案

合集下载

八年级语文上册《桥之美》导学案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桥之美》导学案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桥之美》导学案人教版教师寄语: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学习目标】积累词语,流利、有感情的朗诵文。

2学习作者抓住事物总的特征说明事物的方法。

3品味本文优美而又富有意蕴的语言。

【知识链接】作者简介:吴冠中:当代著名的画家,最早画的作品多以江南水乡为题材,画面充满诗意,他特别重视点、线、面的结合与搭配。

在中国乃至世界画坛都具有极大的影响,他也是出色的美术教育家、散文家。

【学习过程】一、自主探索,整体感知。

给加点字注音。

煞()颐()和园点缀()飞瀑()流泉衬()托瞻()前顾后2解释词语。

驻足:大煞风景:前瞻后顾:差之毫厘,失之千里:3作家作品。

本文的题目是“桥之美”,从内容上说,是一篇()作者是()4熟读文。

二、合作探究,深入感知。

本文说明的对象是什么?说明对象的特征是什么?2作者说:“美术工作者大都喜欢桥”,作者本人也是这样,但他与其他的人有些不同之处,他对桥的喜爱的独特视角是在哪里呢?3作者为了说明自己喜爱桥的独特视角,举了许多例子,阅读文,按文顺序写在下面。

三、研读赏析,揣摩品味。

茅盾故乡乌镇的小河两岸都是密密的芦苇,真是密不透风,每当其间显现一座石桥时,仿佛发闷的苇丛作了一次深呼吸,透了一口舒畅的气。

为什么说“发闷的”苇丛作了一次“深呼吸”?2早春天气,江南乡间石桥头细柳飘丝,那纤细的游丝拂着桥身坚硬的石块,即使碰不见残月,也令画家销魂!作者为什么单选早春天气和石桥?3无论是木桥还是石桥,其身段的纵横与桥下的水波协同谱出形与色的乐趣。

为什么说“形与色”的乐曲?四、当堂测评。

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说明方法。

在一片单纯明亮的背景前突然出现一座长桥,卧龙一般。

()2苏州的宝带桥3孔之多。

()3“小桥流水人家”,固然具诗境之美,其实更偏于绘画的形式美。

人家——房屋,那是块面;流水,那是长线、曲线,线与块面组成了对比美……()4早春天气,江南乡间石桥头细柳飘丝,那纤细的游丝拂着桥身坚硬的石块。

八年级语文《桥之美》教案

八年级语文《桥之美》教案

八年级语文《桥之美》教案《桥之美》教案篇一教学目标: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理解作者喜爱桥的原因了解作者看桥美在何处品味本文优美而又富有意蕴的语言通过对桥之美的领悟和熏陶,进而使学生能够获得一些简单的审美方法,并培养自己健康的审美意识教学方法:在朗读的课文的基础上,通过掌握关键句的方法来把握全文的主要内容并理解本文的主旨比较阅读法:通过与中国石拱桥的对比阅读,来进一步掌握本文在内容与写法上的特点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

创设情景,激情导入(欣赏《忆江南》一段视频,视频中的画面是江南的各种各样的桥和苏州园林的各式桥梁,配合《忆江南》的曲调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同学们看了那么多的桥,有什么感受?(生回答,只要说出了感受就给予充分的肯定)同时配以导语:“垂虹玉带”——姿态万千的桥,地上的虹是桥虽没有七彩,却拥有永恒的生命,地上的玉带地是桥,虽不能飘动却使水更加灵动秀美。

桥一向受文人墨客钟爱,使桥梁专家放下了量尺铅笔,用文字建筑起了优美的中国石拱桥,现在画家吴冠中又搁下了画笔宣纸,用文字细细描绘起桥之美,那么在画家眼里,桥,美在何处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大声朗读课文《桥之美》,抓住文章中的关键句。

二。

初读课文,感悟意境在画家眼里,桥美在何处呢?(抓关键句:)1.小桥流水人家,固然具诗境之美,其实偏于绘画的形式美。

2.我之爱桥,并非重于将�3.矛盾的发展促成了戏剧的高潮,形象的重叠和交错构成丰富的画面,桥往往担任了联系形象重叠及交错的角色。

4.凡是起到构成及联系之关键作用的形象,其实也就具备了桥之美。

总结:在作者眼里,桥的美并不着眼于桥自身的结构美,而是缘于桥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三。

品读美文,欣赏美景(1)为了说明桥之美,作者主要举了哪些例子?乌镇石桥密密的苇丛江南石桥细柳拂丝长桥卧龙湖水苍茫桥环境风雨桥飞瀑流泉画中桥街市头田野尽头的小桥鹊桥(2)列举的这些桥它们各自都美在哪,请你结合课文简要的说说?(结合文中作者景物描写的句子来谈)人家---房屋,那是块面;流水那是长线曲线,线与块面组成了对比美;桥与流水相交,更富有形式上的变化,同时也是线与面之间的媒介,它是沟通线面间形式转变的桥。

《桥之美》导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整理

《桥之美》导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整理

《桥之美》导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整理12、《桥之美》导学案编制时间:10月20日编制:陈绍根审核:八年级语文组班级姓名小组评价【学习目标】1、理解所写的桥之美。

2、与中国石拱桥比较,感受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

3、理解一些难句的情味。

【学习重难点】学习本文的表达方式,揣摩文中难句所蕴涵的情味。

【学习流程】一、课前预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依据拼音写汉字。

煞它风景()zhù()足xiāo()魂媒介()2、想一想,有那些赞美桥的古诗词,把它写下来。

二、学习研讨3、在看来,“桥”美在何处?你对此有什么感想,从中受到什么启发?4、为了更好地阐释“桥之美”,举了几个例子?请各用一句话概括。

5、理解文中语句丰富的蕴涵。

(1)茅盾家乡乌镇的小河两岸都是密密的芦苇,真是密不透风,每当其间显现一座石桥时仿佛发闷的苇丛做了一次深呼吸,透了一口舒服的气。

(2)早春天气,江南乡间石桥头细柳飘丝,那纤细的游丝拂着桥身坚硬的石块,即使碰不见晓风残月,也令画家销魂!(3)无论是木桥还是石桥,其身材的纵横与桥下的水波协同谱成形与色的乐曲。

(4)田野无声,画家们爱于无声处静听桥之唱歌,他们寻桥,仿佛孩子们查找喧闹。

6、说说《中国石拱桥》与本文在表达手法上的区分。

三、扩展学习7、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水的语言水是会“说话”的。

听听水的声音,可以推断水的状况。

你不妨试一试:把满满的一瓶子水倒出来,听!水在噗噗作响,它在告知你:我出来啦!用墨水瓶、暧水瓶做这个试验,它们发出的声音是不同的。

这个原理很简洁,由于水流出来的时候,空气要从瓶口挤过去,那一个个气泡钻出水面时,会由于压力变小而猛一下子膨胀,发出冲击,水就这样“说话”了。

把水壶放在火炉上,当水壶发出叫声的时候,水还没有开。

等水真正沸腾的时刻,叫声又不是那样响了。

“响水不开,开水不响”,水壶里的声音为什么能报告壶里的状况呢?放在火炉上的水壶,壶底的水最先热起来,于是那里就产生了气泡。

八年级《桥之美》课上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桥之美》课上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桥之美【学习目标】1. 朗读课文,理解内容。

2. 品析语言,感悟意境。

3. 欣赏美景,陶冶情操。

【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中国石拱桥》,你认为中国石拱桥的美在什么地方吗?二、前提测评1. 检查预习学案的完成情况。

2. 检查字词和课文诵读情况。

3. 检查学生收集的作者、作品情况。

作者简介:吴冠中。

三、初读课文感知桥美1. 自由朗读课文,从课文中找出作者认为桥之美美在何处?2. 请你依据总分总的结构,将文章划分为三段,并说说理由。

3. 本文举了哪些例子来说明桥之美?4. 小结作者就是借助对这些桥的具体说明详尽的阐述了他所认为的桥之美,即缘于桥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

”四、细读研究,品味桥美1. 为了把“桥之美”的审美原则说明清楚,作者用了哪些材料,使用了什么方法?文中哪几个自然段是具体说明这个审美原则的?2. 第四自然段举了哪几座桥?这几座桥在各自什么环境中起了什么作用?3. 第五自然段举了哪几座桥?这几座桥在环境中起什么作用?4. 第六自然段还举了哪几座桥?这几座桥也与环境构成了绘画美么?五、精读讨论,赏析桥美请你在文中圈点勾画出你喜欢的桥?并有感情的读一读,是因为景物描写的美还是因为语言美?用“我喜欢桥,美在,因为”的句式说一说,再小组合作交流。

温馨提示:分析时可以从修辞,句中的关键词分析美,也可从景物描写或景物中的意境体会美。

示例:(1)江南水乡的石桥。

(2)黯然销魂者,惟别时而已矣。

——江淹的《别赋》(3)乌镇苇丛上的石桥。

(4)苏州的宝带桥。

(5)广西、云南、贵州等省山区往往碰到风雨桥。

(6)铁索桥。

(7)极目一片庄稼地,有些单调,小径尽头忽然出现一座小桥。

六、拓展延伸1. 请你运用今天所学到的知识,结合图片写一写青岛栈桥。

2. 比较本文与《中国石拱桥》在内容和写法上有何不同?七、达标检测八、作业1、把文章中优美的语句,认真地摘抄在读书笔记本上,写出自己的体会,背过自己喜欢的句子。

最新初中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12.桥之美导学案

最新初中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12.桥之美导学案

12.桥之美【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识记字词、整体感知过程与方法品味本文诗一般的描写性语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一种新的审美视角,读懂桥之美,欣赏桥之美【教学重难点】通过分析桥在不同环境中的不同的审美效果,达到提升学生欣赏水平【导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很高兴有机会和的同学一起来学习探讨。

人们都说:停车等红绿灯的时候相互注视就是一种缘分,那今天我们一起在一间教室能面对面交流就更是前世修来的福了。

为了珍惜这这份缘,那我们就一起来上好这堂课,行不行?出示幻灯片:“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大家都读过这两句唐诗吧,美不美?明确:对,很美!美在哪里呢?我们一起欣赏吧!这里“两个黄鹂”是两个点,“一行白鹭”是一条线。

春日景色无奇不有、无物不美,杜甫不可能都写,他选择了两个点、一条线,和广阔的天空、大地这些块面衬托、配合,于是就构成了一幅立体的、和谐的画面,这就是诗歌创作中常见的用点线经营诗境空间的方法,叫“点线经营法”。

用此法如果能读出唐代王之焕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中,“白日”如点由上落下,“黄河”如线自西往东,那简直就大彻大悟了。

其实,艺术都是相通的,这种点线经营法也常用在绘画艺术和建筑艺术之中。

那么今天我们带着这种方法一起来学习一篇关于桥梁欣赏的文章,看看能不能提高大家对桥梁的欣赏水平。

板书:桥之美。

这是当代著名画家吴冠中写的一篇带有说明性质的艺术小品,(别小看吴老先生,他曾有一副作品在拍卖会上卖出了4070万元的天价,创造了当代书画艺术作品之最,想见他也是鉴赏的行家。

在这里他以一位画家独特的眼光谈了他对“桥之美”的看法,文章中提到了很多桥,他认为有些不美,有些却很美。

二、走进作者:吴冠中1919年生于江苏宜兴,起初他学工科,因一次机缘参观了当时由画家林风眠主持的杭州艺专,便立即被五彩缤纷的艺术美迷住了,下决心改行从艺,奉献终生。

中学毕业后他考入了杭州艺专。

大学毕业后,吴冠中于1946年考取留法公费,毕业时正值新中国成立,于是他毅然回国,到中央美院任教,后来又到中央工艺美院任教授。

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桥之美》导学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桥之美》导学案

《桥之美》导学案时间:主备:组长审核:班级:姓名:评价:教学目标1、学会欣赏桥在不同的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和作用;2、学习作者抓住事物总的特征说明事物的方法;3、品味本文优美而又富有意蕴的语言。

课前导读1、给加点字注音。

煞.风景弧.线点缀.纤.细着.重颐.和园销.魂笼.统脂.粉前瞻.2、解释词语驻足:史诗:煞它风景:失之毫厘,差之千里:3、《桥之美》作者,代著名家、家、家。

其油画代表作有:《》、《鲁迅的故乡》等;中国画代表作《》、《》、《狮子林》等。

4、朗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

课中导学一、导入新授二、作者简介三、朗读课文四、整体把握1、这篇文章说明对象是什么?采用怎样的说明顺序?2、理清结构,划分层次,概括大意。

五、理解内容1、快速浏览1-3段,思考作者眼中,桥“美”在何处?2、默读第四段,概括这一节用了哪几个例子来说明“桥之美”。

3、仿照例子,用下面的句式说话。

美,美在例:小桥流水人家美,美在长线、曲线,线与块面组成了对比。

4、文章第五段,作者进一步补充说明了“桥之美”的内涵,请试着找出中心句。

举了那些例子?5、第六段,作者结合了具体的例子,南京长江大桥、钱塘大桥等,他想说明什么?6、文章最后一节有何作用?六、揣摩语言1、茅盾故乡乌镇的小河两岸都是密密的芦苇,真是密不透风,每当其间显现一座石桥时,仿佛发闷的苇丛做了一次深呼吸,透了一口舒畅的气。

苇丛是不会感到“发闷”的,也不会做“深呼吸”,这只是人的感受投射到它身上而已,这表现了作者已全身心融入周围环境,或者说自己已成为环境密不可分的一部分。

2、早春天气,江南乡间石桥头细柳飘丝,那纤细的游丝拂着桥身坚硬的石块,即使碰不见晓风残月,也令画家销魂!3、自主赏析。

七、说明方法1、举例子:茅盾的故乡乌镇……;早春天气,江南乡间石桥头……2、列数字:3、引用:课后导练1、古诗文中有许多写桥的诗句,在下面写出两句,并注明出处、作者诗句:,出处:《》,作者:_______ 诗句:,出处:《》,作者:_______ 2、形似字组词销()俏()峭()削()峻()竣()俊()骏()3、赏析语言如果坐小船沿桥缓缓看一遍,你会感到像读了一篇史诗似的满足。

八年级上册语文《桥之美》教案(优秀6篇)

八年级上册语文《桥之美》教案(优秀6篇)

八年级上册语文《桥之美》教案(优秀6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计划大全、策划方案、报告大全、心得体会、演讲致辞、条据文书、作文大全、教案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plan summaries, planning plans, report summaries, insights, speeches, written documents, essay summaries, lesson plan material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八年级上册语文《桥之美》教案(优秀6篇)《桥之美》虽然是“带有说明性质的小品文”,但很显然是不能把它作为纯粹的说明文来教,说明对象、说明方法、说明顺序,在这一课教学中可以不必过于强调。

人教版八年级上语文《桥之美》优秀教案中学教研组优秀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语文《桥之美》优秀教案中学教研组优秀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语文《桥之美》优秀教案中学教研组优秀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桥梁之美。

2.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学会借鉴与创新。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桥梁之美。

2.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1.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2.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图片导入:展示一些著名的桥梁图片,如赵州桥、卢沟桥等,让学生感受桥梁的美。

2.学生发言:请学生谈谈自己对桥梁的印象和感受。

二、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分享:请学生谈谈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三、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针对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难点,进行详细讲解。

例如:“桥是跨越障碍、连接两岸的建筑物,是人类智慧和力量的象征。

”这句话解释了桥梁的定义和象征意义。

“桥梁之美,在于其结构之美、造型之美、环境之美。

”这句话概括了桥梁之美的三个方面。

2.学生互动:请学生举例说明桥梁的结构之美、造型之美、环境之美。

四、课堂讨论你认为桥梁之美体现在哪些方面?你最喜欢哪一座桥梁?为什么?你认为如何才能更好地欣赏桥梁之美?2.小组分享:请各小组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五、写作训练1.写作任务:请学生以“我眼中的桥梁之美”为主题,写一篇短文。

2.写作指导:教师给出写作提示,如注意运用课文中的观察方法,结合自己的实际感受等。

3.学生写作:学生现场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六、课堂小结2.作业布置:请学生结合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课下收集有关桥梁的资料,下节课分享。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图片导入、自主学习、课堂讲解、课堂讨论、写作训练等环节,让学生全面了解了桥梁之美。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观察事物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同时,通过写作训练,培养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但在课堂讨论环节,部分学生发言较为简略,今后需加强引导,让学生更加深入地思考问题。

重难点补充:【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桥梁之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语文组课题:百尺长虹横水间——赏桥之美
设计: 刘斌洪敏审核: 苗亮辛玉执教: 使用时间:
课型教读引领课
学习目标:
(一) 1. 学习抓住关键语句,把握说明事物特征的方法。

(二) 2. 体会本文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学习重点:把握桥的特征,掌握抓住特征说明事物的方法。

学习难点:品味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教学过程:
第一部分检查预习
1.朗读课文,注意加点的生字
弧形( ) 拱桥( ) 洨河( ) 陡坡( )
和谐( ) 饮涧( ) 桥墩( ) 郦道元( )
张鷟( ) 匀称( ) 惟妙惟肖( )
2.理解下面的词语
巧妙绝伦: 就地取材:
推崇: 惟妙惟肖:
3.作者链接
茅以升(1896-1989),原名以昇,字唐臣,江苏镇江人。

我国著名桥梁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被誉为“中国桥梁之父”。

主持建造了我国第一座由中国人自己设计建造的铁路公路两用桥——钱塘江大桥。

介绍导入:
(欣赏各色各样的桥的图片)
桥是大地上最真实、最亲切的形象,它总是那样的平凡又像是没人关心似的,从溪流的这一边跨搭到那一边,经受千人踩踏,暴洪冲刷,坚贞的挺立是它不变的形象。

“百尺长虹横水间”文人骚客笔下的桥总是各具情态,今天我们就走进文章,欣赏桥的美。

第二部分学习探究
主问题1、抓住关键句,找特色之美
1.速读《中国石拱桥》和《卢沟桥》,勾画文中关键语句,用简洁的语言概
括桥的特点。

2.组内交流,完成下列表格。

1、自学要求: 快速默读课文,勾画文中关键语句,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桥的特点。

2、互学要求:组长主持有序交流。

最后组长归纳组员想法并督促组员整理笔记举手展示。

3、展学要求:身体立直,表达清晰,声音洪亮;观点合理,依据充分。

4号先讲,2号、3号补充,1号总结,每位组员展学后邀请全班同学补充或质疑。

学法指导:1、自学要求:勾画文中关键语句,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桥的特点。

2、展学要求:身体立直,声音洪亮,表达清晰,个人展学后邀请其他同学补充或质疑。

学法指导:1、自学要求:
2、展示要求:身体立直,表达清晰,声音洪亮;观点合理,依据充分。

4号先讲,2号、3号补充,1号总结,每位组员展学后邀请全班同学补充或质疑。

3.阅读《中国石拱桥》思考:
(1)讨论:中国的石拱桥很多,都有相同的特点,作者为什么选择赵州桥和卢沟桥作为说明的例子?
明确:
(2)讨论:既然赵州桥和卢沟桥都具有中国石拱桥的共同特点,作者为什么不选一个而要选两个呢?
明确:
探究过程:第一步:自学探究
自学要求:教师讲解这两座桥在桥梁建筑赏的重要作用第二步:互学探究——
合作要求:小组间充分交流的基础上,组织好语言
第三步:展学探究——
展评要求:4号展示,3.2号补充评价,1号总结
主问题2. 品文中词句,探语言之美
1.说明文语言要求具有准确严谨性的特点,速读《中国石拱桥》要求学生列举出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严谨性的词句。

(教师提示:比如数字和概数的词句。


2.教师出示有修饰语和关联词语的句子,让学生分析体会并交流。

说说下列句中加点词的作用。

(1)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得比较早。

(交流点拨)
(2)《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

(交流点拨)
(3)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

(交流点拨)
(4)这座桥修建于公元605年左右。

(交流点拨)
(5)(赵州桥)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

(交流点拨)
探究过程:第一步:自学探究——
自学要求:教师讲解数字和概数的词作用
第二步:互学探究——
合作要求:小组间充分交流的基础上,组织好语言
第三步:展学探究——
展评要求:4号展示,3.2号补充评价,1号总结
主问题3.读相关文章,悟表达之美
1.读王少更的文章《卢沟桥》找出体现说明文语言严谨性的词句。

2.读课后100页陈寿儒的《夜宿卢沟观晓月》,思考:同样是介绍卢沟桥,说明文和记叙文的不同之处。

第三部分课下拓展延伸
自读茅以升的《名桥谈往》试着选取自己感兴趣的“名桥”,搜集资料,写成200字左右说明文。

要求:突出主要特征,使用至少2种说明方法。

教后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