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史考研资料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考研考点精讲

袁行霈的《中国文学史》是一本经典的文学史参考书,对于文学爱好者和考研生来说,是一部必备的参考资料。
本文将对《中国文学史》中的一些考点进行精讲,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其中的知识。
1.古代文学的起源和发展:古代中国文学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的神话传说和口头文学,逐渐发展为书面文学。
在古代文学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重要的文学作品和作家,如《诗经》、《楚辞》等。
这些作品不仅有着独特的艺术风格,还反映了古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变化。
2.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文艺复兴是欧洲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也对中国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这一时期,中国文学呈现出多元化、包容性和开放性的特点,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作家和作品。
例如,文学家刘勰的《文心雕龙》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重大影响,被誉为中国古代文艺理论的开山之作。
3.明清小说的发展:明清时期是中国小说发展的黄金时代,这一时期的小说创作成就丰富多样,内容横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明代文学家冯梦龙的《醒世恒言》和清代作家曹雪芹的《红楼梦》都是中国古代小说的经典之作,对后世小说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现代文学的嬗变: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对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表现了时代的矛盾和冲突,对现实进行了揭示和批判。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他的作品《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被视为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5.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除了文学作品本身,文学批评和理论也是学习文学史的重要内容。
袁行霈的《中国文学史》中也对这方面的内容进行了介绍。
例如,唐代文论家刘勰的《文心雕龙》、明代文人毛纶的《古文尚书》等都是中国文学理论的重要著作,对后世的文学批评和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
6.传统文学与现代文学的对接:中国传统文学和现代文学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和延续。
现代作家在创作中常常融入传统文化的元素,对传统文学进行再创造和再诠释。
例如,鲁迅的《狂人日记》中既体现了西方现代文学的影响,又与中国传统文学有着深刻的联系。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考研最全)

《中国文学史习题与参考答案》1.先秦文学一、填空l.________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
2.中国古代著名的四大神话:女娲补天、共工触山、________、嫦娥奔月,都保留在《淮南子》中。
3.神话“鲧禹治水”、“夸父逐日”、“精卫填海”出自《________》。
4.在先秦诸子著作中,《______》中援引神话最多,自称“寓言十九”,其中有些寓言即是神话。
5.______和《周易》卦爻辞中的韵语,是有文字记载的古代诗歌的萌芽。
6.《______》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收录了周初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的作品,共______篇。
7.《诗经》最初只称为诗或诗三百,到汉代儒家著作被奉为经典才称为《诗经》,不过《诗经》被称为经始见于《_______》。
8.《诗经》中有6篇______,有目无辞。
9.《诗经》中被认为是周民族史诗的作品有《生民》、《公刘》、《绵》、《皇矣》、《______》五篇。
10.“风”又称“国风”,共______篇,是15个地方的歌谣,称为“十五国风”。
参考答案:1.神话2.后羿射日3.山海经4.庄子5.甲骨卜辞6.诗经3057.庄子·天运8.笙诗9.大明10.16011.________的运用,既是《诗经》艺术特征的重要标志,也开启了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基本手法。
12.《诗经》表现出的关注现实的热情、强烈的政治和道德意识、真诚积极的人生态度,被后人概括为“________”精神,直接影响了后世诗人的创作。
13.“四始”说是司马迁在《史记》里提出的,他以《________》为《国风》之始,《鹿呜》为《小雅》之始,以《文王》为《大雅》之始。
以《清庙》为《颂》之始。
14.南宋朱熹集宋代《诗经》研究之大成的著作是《________》。
15.东汉末年,经学大师郑玄所作的《诗经》研究著作是《________》。
16.《诗经》中的“二南”指的是《国风》中的《________》和《________》。
中国古代文学史考研复习资料

古代文学考研复习一、名词解释建安风骨:指在汉末建安年代前后,出现了以三曹、七子等代表的一批作家,他们在诗歌创作中,多反映时代动乱和人民疾苦, 抒写个人理想抱负,形成一种悲凉慷慨,刚健有力的时代风格,后人称之为“建安风骨”,又称“建安风力”。
左思风力:在太康时期的诗人左思,其诗歌内容深刻,笔力遒劲,气势豪迈,直率质朴,富有积极的浪漫主义气息。
其风格与建安诗人相近,后人称之为“左思风力”。
玄言诗:玄言诗是一种以阐释老庄和佛教哲理为主要内容的诗歌,约起于西晋之末而盛行于东晋。
代表作家有孙绰、许询等;其特点是以玄理入诗,以诗为老庄哲学的说教和注解,较少反映社会生活。
永明体:又称新体诗,是齐梁时出现的讲究声律与对偶,不同于古体诗的一种诗体。
因这种新体诗最初形成于南朝齐永明(齐武帝肖陵年号,483-493)间,故又称永明体,代表作家: 沈约、谢跳、王融、何逊、阴铿等。
其中谢眺成就最高志怪小说:记述神仙方术,鬼魔妖怪,殊方异物、佛法灵异。
虽然表现了宗教迷信思想,但也保存了一些具有积极意义的民间故事和传说。
宗教迷信思想的盛行是志怪小说兴盛的土壤。
代表作:干宝《搜神记》、刘义庆《幽明录》志人小说:记述人物的逸闻趣事,言谈举止,从中可以窥见当时社会生活的一些面貌。
志人小说兴盛与土族文人间品评人物和崇尚清淡的风气有很大的关系。
代表作:刘义庆《世说新语》初唐四杰:指在唐代初期颇负盛名,且以文词齐名天下的四位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四人均怀才不遇,生活潦倒,他们的诗作具有慷慨昂扬的情调,感情充沛,气骨刚健,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四杰中以王勃成就为最高。
《旧唐书•杨炯传》:“炯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以文词齐名,海内称‘王杨卢骆',亦号为‘四杰'。
"韩孟诗派:唐贞元、元和年间以韩愈、孟郊为代表的一个诗歌流派,成员还包括张籍、卢仝、李贺、贾岛等人。
其特点是,在诗歌理论方面主张“不平则鸣”和“笔补造化”之说,创作上崇尚雄奇怪异之美,形成奇崛险怪的风格。
上海大学816中国古代文学史考研全套资料目录

上海大学816中国古代文学史考研精品资料目录大纲一、上海大学816中国古代文学史考研真题汇编0.上海大学816中国古代文学史2001-2003、(回忆版)2012-2014、2018年考研真题1.上海大学816中国古代文学史(回忆版)2012-2014年真题答案。
二、上海大学816中国古代文学史考研资料2.郭预衡《中国古代文学史》考研相关资料(1)郭预衡《中国古代文学史》考研资料[笔记+课件+提纲]①上海大学816中国古代文学史之郭预衡《中国古代文学史》考研复习笔记。
②上海大学816中国古代文学史之郭预衡《中国古代文学史》本科生课件。
③上海大学816中国古代文学史之郭预衡《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提纲。
(2)郭预衡《中国古代文学史》考研核心题库(含答案)①上海大学816中国古代文学史考研核心题库之郭预衡《中国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精编。
②上海大学816中国古代文学史考研核心题库之郭预衡《中国古代文学史》简答题精编。
③上海大学816中国古代文学史考研核心题库之郭预衡《中国古代文学史》论述题精编。
3.游国恩《中国文学史》考研相关资料(1)游国恩《中国文学史》[笔记+课件+提纲]①上海大学816中国古代文学史之游国恩《中国文学史》考研复习笔记。
②上海大学816中国古代文学史之游国恩《中国文学史》本科生课件。
③上海大学816中国古代文学史之游国恩《中国文学史》复习提纲。
(2)游国恩《中国文学史》考研核心题库(含答案)①上海大学816中国古代文学史考研核心题库之游国恩《中国文学史》名词解释精编。
②上海大学816中国古代文学史考研核心题库之游国恩《中国文学史》简答题精编。
③上海大学816中国古代文学史考研核心题库之游国恩《中国文学史》论述题精编。
(3)游国恩《中国文学史》考研模拟题[仿真+强化+冲刺]①上海大学816中国古代文学史之中国文学史考研专业课六套仿真模拟题。
②上海大学816中国古代文学史之中国文学史考研强化六套模拟题及详细答案解析。
考研必备:中国现代文学史笔记

中国现代文学史笔记(北师大)本课程不关注作品本身,1、一个作家、一部作品是如何产生的;2、一个作家、一部作品在文学史上出现后产生何种独特影响和作用以及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价值;3、综合性、连续性的文学现象;4、对文学史上出现的重要的文艺运动(理论、口号、论争)要专门了解,重要的文学社团、风格流派要专门了解与分析。
增强历史感。
本教材比较严格按时间顺序描述现代文学的发展历史。
应以本教材为主,适当翻阅其他教材。
推荐:北大出版社《现代文学三十年》钱礼群著;△人大出版社《中国现代文学史》刘勇等著,大32开。
(绿皮)内容上分几大部分:一、中国现代文学的历史进程——概论;二、重要作家及文学社团的创作过程、风格特点、影响、作用;三、重要的文艺运动及其作用与影响。
绪论一、历史发展进程:首先,这个进程是现代文学30年在几千年中国文学的历史长河中是如何发展的。
现代文学是几千年中国文学发展进程中的一个根本的转折点,是彻底的,是前所未有的;中国几千年传统旧诗达到了辉煌的顶点,达到无以复加的地步。
所以现代新诗只能破旧立新走一条完全不同的新路。
启功先生认为:唐以前的诗是长出来的,唐代的诗是嚷出来的,宋代的诗是想出来的,宋以后的诗是仿出来的。
第二,是指现代文学自身的历史发展阶段。
1、现代文学开始的时间是1917年前后。
“前”,其一指1915年《新青年》创刊,新文化出现萌芽,当时是在上海创刊,称作《青年杂志》,再向前推可推至晚清时期。
近代文学、晚清文学是现代文学的先声。
“五四”文学革命发生的主要背景,晚清文学对“五四”新文学的影响。
“后”,指1919年,《新青年》在文学革命运动过程中的作用——特殊的阵地。
2、现代文学30年发展中的几个主要阶段。
以一系列重要的文学运动、文学理论为标志进行划分。
1917-1927——“五四”文学时期;1928-1937——“左翼”(革命)时期的文学;1938-1949——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时期的文学。
首先,从文学革命到革命文学,即1917年开始的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为口号的文学革命,主要是以语言表现形式的改革为核心的文学革命运动,至于文学内容的改革还比较模糊。
中国现代文学史_考研知识点梳理笔记(完整)

中国现代文学史第一章1917-1949年的文学运动和文学思潮【名词解释】1、1918年钱玄同和刘半农的双簧戏,正式拉开了这场“文学革命”、“封建复古主义”思潮斗争的序幕。
2、钱玄同把社会上的各种反对意见归纳起来,化名“王敬轩”写给《新青年》编者一封信,再由刘半农写答信王敬轩的信予以批驳,两信同时发表名为《文学革命之反响》,借以扩大文学革命的影响。
1921年成立于北京,是文学革命后出现的第一个新文学社团。
代表作家:周作人、茅盾、叶圣陶、许地山、朱自青、冰心等。
重要刊物:《小说月报》、《文学旬刊》理论主张:积极提倡“为人生”的文学主张和现实主义文学思想。
主要贡献:它承接了“五四”文学革命的现实主义传统,使之发展成为在中国现代文学史占主流地位的文学思潮。
年在日本东京成立,发起人有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等。
主要刊物:《创造季刊》《创造周刊》《创造日》理论主张:尊自我,重主观,强调艺术是自我表现、内心自然流露;强调文学的本质是感情;强调灵感在创作中的作用。
主要表现为浪漫主义特征。
1923年成立,主要成员有胡适、徐志摩、闻一多等,都是欧美留学生。
重要刊物:《晨报副刊》《诗镌》《新月》(后期)闻一多发表《诗的格律》的理论文章,提出诗歌的“三美”主张,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以闻一多、徐志摩为首的新格律诗的创作,称为“新月诗派”。
成立于1924年,以创办《语丝》周刊而得名。
主要成员有鲁迅、周作人、钱玄同、林语堂等。
文艺思想接近于文学研究会。
《语丝》多发表杂文、小品、随笔,形成生动、泼辣、幽默的语丝文体,对中国现代散文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鲁迅说《语丝》的基本特色是“任意而谈,无所顾忌”。
文学革命批评了“文以载道”、“代圣贤立言”的旧文学观念,宣传了现实主义文学思想。
新文学浸透了民主主义、人道主义、个性主义等近代思想。
新文学引进了话剧等新的文学体裁,进行了新诗的创建和小说形式的个性,以白话代替文言。
文学革命使中国文学从束缚状态走向自由开放,开始向现代化迈进。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考研考点精讲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考研考点精讲袁行霈的《中国文学史》是考研备考中的重要教材之一,涵盖了中国文学的重要发展阶段和代表作品。
在考研过程中,理解和掌握《中国文学史》的考点内容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对《中国文学史》的考点进行精讲,旨在帮助考生全面了解该教材,并提供有效的备考方法和技巧。
一、古代文学古代文学是中国文学的源头,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中国文学史》中对于古代文学的考点主要包括古代文学的分类、主要代表作品及其特点等。
考生需要熟悉诸如《诗经》、《楚辞》、《列子》等重要文学作品,并理解其在古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二、中古文学中古文学是中国文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
《中国文学史》中的考点涉及到中古文学的文化背景、作品风格、艺术特点等。
考生需要对诸如《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等作品进行深入的学习和理解,同时关注作者创作背景和作品的社会意义。
三、现代文学现代文学是中国文学发展的重要阶段,涵盖了近代以来的文学成就。
《中国文学史》中的考点包括现代文学的兴起、现代派文学的代表作品、主要文学思潮等。
考生需要掌握诸如《呐喊》、《家》、《骆驼祥子》等重要作品的内容和特点,了解现代派文学的创新与探索精神。
四、当代文学当代文学是中国文学发展的最新阶段,反映了当代中国社会的多元化和个体化趋势。
《中国文学史》中的考点涉及到当代文学的类型、代表作品以及文学批评等。
考生需要熟悉诸如《白鹿原》、《活着》、《丰乳肥臀》等当代文学作品,并理解其在时代背景下的表现和意义。
五、文学批评与研究《中国文学史》的考研内容还包括文学批评与研究的相关内容。
考生需要掌握文学批评的基本理论、方法和主要研究领域等。
同时,理解文学批评对于文学史研究的重要性,能够应用文学批评的方法进行文学作品的分析和解读。
六、备考方法与技巧备考《中国文学史》的过程中,合理的备考方法和技巧对于提高效率和成绩起到重要作用。
2023各高校古代文学考研参考书目
2023各高校古代文学考研参考书目引言古代文学作为文学研究的重要分支之一,对于考研生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考点。
掌握古代文学的核心知识和经典作品对于顺利通过考试至关重要。
为了帮助考研生更好地准备古代文学考试,本文将推荐一些适合2023年各高校的考研生参考的古代文学书目。
一、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文学史上卷》 - 余英时•《中国文学批评史》 - 陈寅恪•《中国古代文学史稿》 - 高国士这些书籍系统地介绍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作品流派、文学批评等内容,对于理解古代文学发展的脉络和特点非常有帮助。
二、古代文学理论与批评•《古代文学批评理论研究》 - 傅佩荣•《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 - 王国维•《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论》 - 蔡元培这些书籍将系统地介绍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发展历程和批评的传统。
对于理解古代文学作品背后的文学观念和审美标准非常有帮助。
三、古代文学作品选读1. 先秦文学•《尚书》•《诗经》•《论语》•《孟子》以上四种典籍都是先秦时期的重要文学作品,对于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起源和特点非常重要。
2. 唐诗•《全唐诗》•《唐诗三百首鉴赏》 - 李敖•《唐诗鉴赏辞典》 - 陈洪业唐代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一个巅峰时期,唐诗更是中华民族的瑰宝。
通过阅读上述书籍,考研生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唐诗的发展和特点,提高对唐代文学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3. 宋词•《全宋词》•《宋词鉴赏辞典》 - 张惠言宋代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另一个辉煌时期,宋词以其豪放洒脱、婉约细腻的风格而著名。
通过阅读上述书籍,考研生可以更好地了解宋代文学的特点和风貌。
4. 明清小说•《红楼梦》 - 曹雪芹•《水浒传》 - 施耐庵•《西游记》 - 吴承恩•《金瓶梅》 - 兰陵笑笑生明清时期是中国古代小说的鼎盛时期,这些作品是中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
通过阅读这些作品,考研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和特点。
结论通过阅读以上推荐的古代文学参考书目,考研生可以系统地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文学理论和古代经典作品。
文学专业考研中国古代文学史学习要点1
文学专业考研中国古代文学史学习要点1文学专业考研中国古代文学史学习要点一、知识要点:1、所谓"先秦",即秦朝统一之前,包括"三皇""五帝"时代,夏、商、西周时代,春秋时代、战国时代。
商朝的文献保留到今天篇幅最长的是《尚书》里的《盘庚》三篇。
西周初期的文献资料保留到今天的较多,如《诗经》中的一部分《周颂》和《大雅》,《尚书》中的《牧誓》、《大诰》、《无逸》等,及《周易》中。
战国时期的"士"人,大都思想积极,勇于建功立业,他们敢想敢说,也从不隐瞒自己的观点,对于不同学派的主张敢于争辩,这就是历史上所说的"百家争鸣"。
所谓"纵横家",其实就是政治活动家,是另一类相当活跃的"士"人,他们在当时各诸侯国之间,穿梭往来,到处兜售他们的政治主张,如张仪、陈轸、苏秦、苏代等。
战国时期的文学,从中原地区来说主要是散文,主要包括历史散文和哲理散文两大类。
历史散文有《国语》《左传》《战国策》;哲理散文有《论语》、《墨子》、《老子》、《孟子》、《庄子》、《荀子》、《韩非子》、《吕氏春秋》等。
战国文章的特点,一是"重民"思想大大增强,在《孟子》学说是建立在性善论的前提下,是以民本思想为基础的。
孟子还提出了"知人论世"和"以意逆智"的文艺见解。
12、《庄子》原有五十二篇,现存三十三篇,包括内篇七篇、外篇十五篇、杂篇十一篇。
庄子是老子之后道家学派的代表。
13、《荀子》共有三十二篇,系汉代刘向编定。
荀子主张"法后王,统礼义,一制度"。
14、战国后期的荀子是孟子之后儒家最重要的代表人物,有《成相》和《赋篇》两篇韵文。
清代卢文弓召(chāo)称《成相》为"后世弹词之祖"。
《赋篇》是文学史上第一篇以赋名篇的作品,被后来汉赋所继承,成为赋体文学的基本形式。
考研中国古代文学史知识点整理
考研中国古代文学史知识点整理1、上古歌谣:上古时期的民歌、民谣,是民间文学的一种。
我国古代,以合乐为歌,徒歌为谣。
上古歌谣是先民表达思想、抒发感情、促进生产的重要工具,是在生产力极为低下的原始时代产生的,是出现最早的文学样式。
按题材内容,可分为劳动歌谣、祭祀歌谣、图腾歌谣、婚恋歌谣、战争歌谣等。
它们具有集体性、综合性和再现生活的直接性,词句简朴,节奏流畅,以赋为其主要表现手法。
2、《周易》:先秦时的一部卜筮书。
其文字分经、传两部分。
其中的卦、爻辞为《易经》,约成于西周初年。
它们记载了上古社会的一些情况,保存了一些具有朴素色彩的上古歌谣。
《易传》是对经的说明和解释,大部分作于战国时期,反映了当时的哲学思想。
3、神话:神话是上古先民通过幻想以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所作的形象描述和解释,用虚幻的想象表现了先民们征服自然、战胜自然的强烈愿望和乐观主义、英雄主义精神,是人类早期不自觉的积极浪漫主义艺术创作。
它是原始文学的一种重要样式,是后世文学艺术的重要土壤和武库。
4、《山海经》:一部与巫术有关的古代地理著作,作者不详,约成书于战国时,秦汉时又有增补。
共18卷,以记载传说中的地理知识为主,兼及民俗、物产、医药、巫术、祭祀等,尤其是保存了大量上古神话传说,如精卫填海、夸父逐日、黄帝杀蚩尤、鲧禹治水等,是我国先秦保存神话最多的古籍,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
5.谈谈我国上古歌谣的分类及内容。
参考答案:我国现存上古歌谣,从题材内容看,大致可分为以下五类:一为劳动歌谣,是最早出现的上古诗歌,它们对劳动行为的再演和生产经验的总结,是先民有意识创作出来的,带有明显的功利目的,以《弹歌》最典型。
二为祭祀歌谣,表现了上古先民幻想祈神降福或指挥自然服从自己的愿望,带有较浓的原始宗教意识,《卜辞通纂》375片和《伊耆氏蜡辞》是其代表。
三为图腾歌谣,是先民在图腾崇拜基础上创作的诗歌,《燕燕往飞》尚可窥见其端倪。
四为婚恋歌谣,一般都表现出粗犷、野蛮的特点,如《周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鲁迅《汉文学史纲要》第七篇:“惟谊尤有文采,而沉实则稍逊,如其《治安策》、《过秦论》,与晁错之《贤良对策》、《言兵事疏》、《守边劝农疏》,皆为西汉鸿文,沾溉后人,其泽甚远。
”2、《朝花夕拾》是鲁迅所写的唯一一部回忆散文集,原名《旧事重提》,最初以“旧事重提”为总题目陆续发表于《莽原》半月刊。
一九二七年,鲁迅在广州重新编订,添写《小引》《后记》,并改名为《朝花夕拾》,3、李金发是中国现代诗坛上独树一帜的象征派诗歌的创始者。
4、支撑胡风“主观战斗精神”的理论体系是A到处都有生活说B. 精神奴役创伤说C. 世界进步文艺支流说D. 文章下乡,文章入伍5、恩格斯《诗歌和散文中的德国社会主义》,恩格斯评歌德6、拉奥孔》德国启蒙运动文学的杰出代表莱辛著7、周作人常称自己的书房为苦雨斋8、元后期曲家贯云石号酸斋,徐再思号甜斋,时人称其散曲为“酸甜乐府”。
明蒋一葵《尧由堂外纪》:“(云石)自号酸斋,时有徐甜斋失其名,并以乐府擅称,世称酸甜乐府。
”后人辑二家诗力《酸甜乐府》。
酸甜乐府多写逸乐生活积男女恋情,题材比较狭窄,讲究雕章琢句,对仗工整。
评者以为,“零人言情之作尖透圆浑处,则莫辨酸甜,俱臻妙味。
9、徐迟与《哥德巴赫猜想》1978年发表在《人民文学》第1期的轰动一时的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10、七月派的主要成就在诗歌上,1981年出版的诗集《白色花》,收入被称为“七月派”诗人的作品阿垅、鲁藜、孙钿、彭燕郊、方然、冀汸、钟瑄、郑思、曾卓、杜谷、绿原、胡征、芦甸、徐放、牛汉、鲁煤、化铁、朱健、朱谷怀、罗洛。
《白色花》(注:绿原、牛汉编,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绿原作序。
)11、《中原音韵》是中国最早出现的一部曲韵著作。
作者元代周德清(1277~1365),江西高安人。
12、《尔雅》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解释词义的专著,也是第一部按照词义系统和事物分类来编纂的词典。
○《尔雅》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解释词义的书,是中国古代最早的词典。
13、马建忠(1845年2月9日-1900年8 月14日),别名乾,学名马斯才,字眉叔,江苏丹徒(今镇江)人,中国清末洋务派重要官员、维新思想家、外交家、语言学家。
其所著《文通》是第一部中国人编写的全面系统的汉语语法著作。
<<马氏文通》是我国第一部用现代语言学理论研究中国语法的著作,在我国语言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这部著名的语法著作写于1898年,由于是开创之作,历来难读难用。
14、《说文解字》,简称《说文》。
作者是东汉的经学家、文字学家许慎(献给汉安帝)。
《说文解字》成书于汉和帝永元十二年(100年)到安帝建光元年(121年)。
《说文解字》是我国第一部按部首编排的字典。
历代对于《说文解字》都有许多学者研究,清朝时研究最为兴盛。
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朱骏声的《说文通训定声》、桂馥的《说文解字义证》;王筠的《说文释例》、《说文句读》尤备推崇,四人也获尊称为“说文四大家”。
15、盘古最早见于三国时徐整着的《三五历纪》。
其后,题为梁任昉撰的《述异记》称盘古身体化为天地各物。
《五运历年纪》(不详撰成年代或云亦徐整着)及《古小说钩沉》辑的《玄中记》亦有类似记载。
16、文学革命论于1917年2月发表于《新青年》,作者陈独秀,17、十三经儒家的十三部经书,即《易》、《书》、《诗》、《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
18、中国、印度、希腊—罗马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是语言学的三大发源地。
19、第一个发现并研究甲骨文的人——王懿荣,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甲骨文首次被金石学家王懿荣认识并高价购藏;二十九年(1903),刘鹗著《铁云藏龟》,第一次把甲骨以拓片的形式出版。
三十年(1904),孙诒让著的《契文举例》对甲骨文始加考释。
《铁云藏龟》是“殷墟”甲骨文历史上的第一部著录书,刘鹗辑,1903年(清光绪二十九年)抱残守缺斋石印出版,“抱残守缺斋所藏三代文字之一”的专书。
20、汉语属于汉藏语系, 汉藏语系是以汉语和藏语为代表的亚洲一个有亲属关系的语言群。
有的著作中也曾用过藏汉语系和印支语系的名称。
分为汉语、藏缅语族、苗瑶语族、壮侗语族其中汉语分布遍及全国各地,下分官话、吴、湘、赣、客家、粤、闽等七大方言。
藏缅语族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中南地区;苗瑶语族分布在中南、西南和东南地区。
壮侗语族分布在中南、西南地区21、开头元音发音口形可分为开口呼、齐齿呼、合口呼、撮口呼,简称“四呼”。
22、文献中的三通指唐朝杜佑的《通典》、宋朝郑樵的《通志》、元朝马端临的《文献通考》23、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这是在1955年的全国文字改革会议和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上确定的24、《切韵》是现今可考的最早的韵书隋代陆法言著, 《广韵》全称《大宋重修广韵》,五卷,是我国北宋时代官修的一部韵书,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由陈彭年、丘雍等奉旨在前代韵书的基础上编修而成,是我国历史上完整保存至今并广为流传的最重要的一部韵书,是我国宋以前的韵的集大成者。
原是为增广《切韵》而作,除增字加注外,部目也略有增订。
25、样板戏京剧《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海港》、《奇袭白虎团》,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交响音乐《沙家浜》等。
26、《西昆酬唱集》中国西昆体诗集。
2卷,宋初杨亿编。
宋真宗景德二年(1005),杨亿等编纂《册府元龟》。
在修书之余,他们写诗唱和,并把这些诗编辑成集。
集中缀辑杨亿与刘筠、钱惟演等17人唱和诗248首,其中杨亿、刘筠、钱惟演3人的诗占4/5以上。
集中以五七律诗为主。
诗的内容有反映作者们流连光景、优游岁月的生活27、西昆体西昆体,是宋初诗坛上声势最盛的一个诗歌流派,它是以《西昆酬唱集》而得名的,其诗人中成就较高的有杨亿、刘筠、钱惟演。
它是晚唐五代诗风的沿续,大多师法李商隐诗的雕润密丽、音调铿锵,呈现出整饰、典丽的艺术特征。
但是从总体上看,西昆体诗的思想内容是比较贫乏的,它们与时代、社会没有密切的关系,也很少抒写诗人的真情实感,缺乏生活气息。
28、“说话四家”指的是“小说”、“说经”、“讲史”和“合生”四种曲艺表演形式。
29、董解元金戏曲作家。
他根据唐元稹的《莺莺传》创作长篇讲唱文学《西厢记诸宫调》,30、《文镜秘府论》,作者为日本平安时代空海大师,是日本汉诗学的第一部著作。
31、自30年代中期起,李健吾以刘西渭的笔名发表文学评论和戏剧评论,文学评论有咀华集和《咀华二集》等;32、普通话共有二十二个辅音。
汉字经过了6000多年的变化,其演变过程是: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行书33、六书一是指汉字的造字方法,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象形、指事、象意、象声指的是文字形体结构,转注、假借指的是文字的使用方式。
一般都认为,六书中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属于造字之法,即汉字结构的条例;转注、假借则属于用字之法。
34、唯美主义运动(Aesthetic movement)是于19世纪后期出现在英国艺术和文学领域中的一场组织松散的反社会的运动,发生于维多利亚时代晚期,大致从1868年延续至1901年,通常学术界认为唯美主义运动的结束以奥斯卡·王尔德被捕为标志。
主要代表罗塞蒂35、泰纳(Hippolyte Adolphe Taine,1828—1893)法国19世纪杰出的文学批评家、历史学家、艺术史家、文艺理论家、美学家。
主要著作有《拉封丹及其寓言》、《巴尔扎克论》、《英国文学史引言》和《艺术哲学》等,在欧洲文艺界引起过强烈而广泛的反响。
36、熟语包括成语、谚语、歇后语和惯用语。
熟语一般具有两个特点:结构上的稳定性、意义上的整体性。
37、卢新华《伤痕》短篇小说,发表于1978年《文汇报》,曾获同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38、天干地支,简称“干支”。
在中国古代的历法中,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被称为“十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叫作“十二地支”。
39、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40、我国现存最古老的藏书阁――浙江宁波的天一阁天一阁是明代兵部侍郎范钦创建于嘉靖年间的私人藏书楼,也是亚洲现存最古老的一家图书馆。
41、《四库全书总目》为我国古代最巨大的官修图书目录。
又称《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或简称《四库提要》。
由清代纪昀等编纂。
纪昀(1724—1805),字晓岚,一字春帆,今河北献县人。
著名学者,官至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
42、章炳麟(1869~1936年),又名章太炎,初名学乘,字枚叔,因敬慕明清之际的思想家、学者顾炎武,更名绛,号太炎,后又改名炳麟,汉族,浙江余杭人。
近代民主革命家、学者、书法家、语言文字学家、思想家,散文家。
43、王国维(1877年—1927年),字伯隅、静安,号观堂、永观,汉族,浙江海宁盐官镇人。
清末秀才。
我国近现代在文学、美学、史学、哲学、古文字、考古学等各方面成就卓著的学术巨子,国学大师。
44、《四库全书》是乾隆皇帝亲自组织的中国历史上一部规模最大的丛书。
《永乐大典》是一部类书,它编纂于明朝永乐年间45、1964年陈映真在《现代文学》发表短篇小说《将军族》。
陈映真(1937年10月6日—)为台湾作家,原名陈永善,笔名许南村,台北县莺歌镇人。
小说《孽子》是旅美台湾当代中文文学作家白先勇唯一的长篇小说创作,全书共二十多万字。
46、孙过庭(646~691)。
中国唐代书法家,书法理论家。
名虔礼,以字行。
吴郡富阳(今浙江富阳)人,一作陈留(今河南开封)人。
有墨迹《书谱》传世47、王先谦(1842-1917),清末学者。
湖南长沙人。
字益吾,因宅名葵园,学人称为葵园先生。
曾有史学家、经学家、训诂学家、实业家等称号。
是著名的湘绅领袖、学界泰斗。
曾任国子监祭酒、江苏学政,湖南岳麓、城南书院院长。
在任组织学人,集体从事古籍文献的编校刊印工作。
曾校刻《皇清经解续编》,并编有《十朝东华录》、《汉书补注》、《后汉书集解》、《荀子集解》、《庄子集解》、《诗三家义集疏》、《续古文辞类纂》等。
所著有《虚受堂文集》。
48、《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又名《汉魏六朝百三家集》,是一部大型古代文学总集。
明代张溥辑。
49、《古诗十九首》,最早见于《文选》,为南朝梁萧统从传世无名氏《古诗》中选录十九首编入,编者把这些作者已经无法考证的五言诗汇集起来,冠以此名,列在“杂诗”类之首,后世遂作为组诗看待。
50、宋元学案》,共100卷,最早为明末清初黄宗羲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