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课件

合集下载

《琵琶行》ppt课件29张

《琵琶行》ppt课件29张
全文以人物为线索,一明一暗,一实一虚,使情节波澜起伏。它所叙述的故 事曲折感人,抒发的情感能引起人的共鸣,语言美而不浮华,精而不晦涩,内 容贴近生活而又有广阔的社会性,雅俗共赏。
译:夜晚我到浔阳江头送别客人,枫树、 芦荻被秋风吹 得发出飒飒声响。我和客人下马在船上饯别设宴,举起 酒杯想要饮酒却无助兴的音乐。酒喝得不痛快更伤心将 要分别,临别时茫茫江水中浸着一轮冷月。
思考:“主人下马客在船”此句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互文
译:主人和客人都下了马,登上船。
互文:也叫互辞,是古诗文中常采用的一种修辞方法。古文中对它 的解释是:“参互成文,合而见义。”具体地说,它是这样一种互 辞形式: 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一件事,实 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
时间地点 故事人物
写作缘由 名字由来
奠定凄切伤怀的感情基调
2.正文分为几段?每段讲了什么内容?尝试自己概括一下。 ① 江头送客秋瑟瑟 ② 江上聆听琵琶曲 ③ 歌女倾诉身世苦 ④ 同病相怜伤迁谪 ⑤ 重闻琵琶青衫湿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 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年老色衰

贬谪放逐


沉沦憔悴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凄凄不似向前声, 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译:被我的话所感动她站立了好久,回身坐下再转紧琴弦拨出 急声。凄凄切切不似刚才奏过的单调,在座的人重听都掩面哭 泣不停。要问在座之中谁流的眼泪最多?江州司马的青衫已被 泪水浸湿!
写作背景
白居易任左拾遗官职后,由于得罪了官僚及皇帝,43岁被改职任 太子左赞善大夫,次年由于上书皇帝,言辞急切,被加上越职奏事的 罪名,先被贬为江州刺史,又被贬为江州司马,《琵琶行》就写于第 二年秋天。诗人正是借琵琶女的遭遇,共鸣自身天涯沦落的不幸。

《琵琶行》ppt课件29张

《琵琶行》ppt课件29张

目录•琵琶行背景与作者简介•诗歌内容解读与赏析•琵琶女形象塑造及其意义•音乐元素在《琵琶行》中运用•艺术特色及审美价值探讨•知识拓展:唐代其他著名诗人作品欣赏琵琶行背景与作者简介0102 03唐代盛世背景唐朝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盛世,创造了著名的唐文化,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代表之一。

唐代时期,中国经济发展达到了巅峰,文化艺术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唐代音乐文化唐代是中国古代音乐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创造了著名的唐乐,成为了中国音乐的代表之一。

唐代时期,琵琶等乐器在音乐演奏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唐代诗歌文化唐代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创造了著名的唐诗,成为了中国诗歌的代表之一。

唐代时期,诗歌创作达到了巅峰,出现了很多优秀的诗人和作品。

唐代社会文化背景白居易生平及成就白居易的生平01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是唐代著名的诗人和文学家。

他的诗歌作品以清新自然、明快流畅而著称,被誉为“诗魔”。

白居易的文学成就02白居易的诗歌作品数量巨大,题材广泛,从政治、历史、人生到自然风景等都有涉及。

他的诗歌风格独特,语言简练生动,形象鲜明,感情真挚,深受后人喜爱。

白居易与琵琶行03琵琶行是白居易的代表作之一,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卓越的艺术成就而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琵琶行创作背景创作时间《琵琶行》创作于唐宪宗元和十一年(816年)秋,白居易四十五岁,任江州司马。

白居易在元和十年以前先是任左拾遗,后又任左赞善大夫。

元和十年六月,唐朝藩镇势力派刺客在长安街头刺死了宰相武元衡,刺伤了御史中丞裴度,朝野大哗。

创作地点彼时的长安城因藩镇势力已成“国中之国”,多次酿成皇室内争和宦官专权等恶果。

作者因上疏急请追捕刺杀武元衡凶手,被贬为江州司马。

诗中的“倡女”即为白居易自己,“商人”则为唐宪宗,“京城弟”指的是当时把持朝政的宦官和藩镇势力。

创作心境白居易借琵琶女的遭遇与彼此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思考,表达了对当政者的不满与愤懑。

这首诗不仅在唐代广为流传,也在后世的文学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琵琶行(并序)》PPT课件29张

《琵琶行(并序)》PPT课件29张
又融进了江花月三景,足见诗人炼字功夫炉火纯青。 C.“轻拢慢捻抹复挑”,写出了琵琶女指法的娴熟。一连串的动作,具体地表现了
琵琶女扣弦、揉弦、顺手下拨弦、反手回拨弦的动作熟练,技艺精湛。
√D.“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情景交融。不仅与开头“月”“夜”“船”
相呼应,而且烘托了琵琶女高超的演奏技巧以及演奏的愉悦气氛,同时也给读者 留下了回味的空间。
• 进入本诗的主体内容,写与琵琶女相见及听她演奏的情景。 • 惨淡的心情峰回路转,“寻声暗问”-“欲语迟”-“移船相见”-“重开宴”-“千呼万唤”-
“始出来”-“半遮面”,这一系列的动作行为,展现出了欲相见的急迫与琵琶女的羞怯
第一次演奏:
浔阳江头夜送客, 环境描写: 枫叶荻花秋瑟瑟。 渲染萧瑟凄凉气氛, 奠定基调。 主人下马客在船, (互文) 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 “惨”饱含离愁、沦落之意 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 主人忘归客不发。 侧面烘托琵琶女的技艺高超
乐府:乐府本是汉武帝刘彻开始设立的掌管音乐的机关, 任务是制定乐谱、采集歌词、训练乐工;另外,还有一 项任务就是采集民歌,供统治阶级“观风俗”。后来其 含义有了变化,指一种合乐的诗歌,即“乐府诗”,简 称“乐府”。乐府诗有狭义和广义两种意义:狭义的指 汉以下入乐的诗,它包括文人创作的和采自民间的;广 义的包括词曲和没有入乐而袭用乐府旧题,或摹仿乐府 诗体裁的作品。《琵琶行》属于后者。
注意诗中描摹音乐的手法: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第 二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一、大量运用比喻。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8-3《琵琶行》课件(共39张PPT) 统编版语文必修上册.ppt

8-3《琵琶行》课件(共39张PPT) 统编版语文必修上册.ppt

• 官职的任免升降常用词语集释 • 1.拜:用一定的礼仪授予某种官职或名位。 • 2.除:拜官授职,就是授予官职的意思。 • 3.擢:提升官职。 • 4.迁: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左迁,降级。 • 5.谪:降职贬官或调往边远地区。 • 6.黜:黜,罢、免、夺都是免去官职。 • 7.去:解除职务,其中有辞职、调离和免职三种情况。 • 8.乞骸骨:年老了请求辞职退休。 • 9.孝廉:汉代选拔各级官吏的科目之一。孝廉是能尽孝道,做事正直。
忧愁和怨恨暗暗滋生
突然 溅射 突然冲出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
乐曲结束 弹奏弦乐时所
用的拨工具
船 静悄悄的
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
用拨子在琵琶的中部划过 四弦,是一曲结束时经常
庄重的颜容
唯见江心用到秋的月右白手手。法。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自言本
“相逢何必曾相识”是什么使素不相识, 萍水相逢的诗人和琵琶女联系在一起?
音乐
音乐是沟通诗人和琵琶女 情感的桥梁

创作一首新诗
好久
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感我此言良久立,
夸张
犹抱琵琶半遮面。
译文
夜晚我到浔阳江头送别客人,枫树、 芦荻被秋风吹得发出飒飒声 响。我和客人下马在船上饯别设宴,举起酒杯想要饮酒却无助兴 的音乐。酒喝得不痛快更伤心将要分别,临别时茫茫江水中浸着 一轮冷月。
忽然听见江面传来阵阵琵琶声;我忘忘记了回去,客人也不想动身。 寻着声源轻声询问弹琵琶的是谁?琵琶停了许久将要回答,又有 些迟疑。我们移船靠近邀请她出来相见,叫下人添酒重新掌灯摆 起酒宴。千呼万唤她才缓缓地走出来,依然怀里抱着琵琶半遮着 脸面。

高中语文《琵琶行》ppt课件

高中语文《琵琶行》ppt课件
全诗以抒情为主线,通过对琵琶女命运的同情和 感慨,抒发了诗人内心的悲愤和不满。
03
人物形象塑造及其特点
琵琶女形象塑造
01
02
03
外貌描写
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琵琶 女的容貌、服饰,展现其 美丽动人、华贵典雅的形 象。
动作描写
刻画琵琶女弹奏琵琶时的 优雅姿态和娴熟技艺,表 现其音乐才华和独特魅力。心理描写三 Nhomakorabea诗人之一。
代表作品
除了《琵琶行》外,还有《长恨 歌》、《卖炭翁》、《赋得古原
草送别》等脍炙人口的作品。
艺术风格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 样,语言平易通俗,被誉为“诗
魔”和“诗王”。
唐代文学特点及地位
对古代文学的继承与创新
唐代文学在继承前代文学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胆的 创新和发展,形成了独特的唐代文学风格。
散文的兴起
唐代散文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出现了许多优秀的 散文家和作品,如韩愈、柳宗元等。
诗歌的繁荣
唐代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最辉煌的时期之一,唐诗 数量庞大且质量极高,涌现出了众多优秀的诗人和 作品。
唐代文学的地位
唐代文学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唐诗更是成为了中 国文化的瑰宝和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中语文《琵琶行》 ppt课件
目录
• 课文背景与作者简介 • 文本解读与赏析 • 人物形象塑造及其特点 • 主题思想探讨与价值体现 • 知识拓展与延伸阅读建议 • 课堂互动环节设计与实践
01
课文背景与作者简介
《琵琶行》创作背景
01 唐朝中期社会变革
唐朝由盛转衰,社会矛盾尖锐,白居易身处其中, 深感时局之忧。
人物形象对比与烘托

《琵琶行(并序)》ppt课件55张

《琵琶行(并序)》ppt课件55张
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 予出官①二年,恬然②自安,感斯人言, 是⑧夕始觉有迁谪④意。 因为⑤长句⑩,歌四以赠之,凡四六百一十六言⑨,命②曰《琵琶行》。
通读全文一小序诗前的小序用意何在?1.交代 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的主要经过2.概括 琵琶女的身世3.说明本诗的 写作目的4.定下全诗 凄切伤怀 的感情基调。本诗是一篇抒情色彩很浓的长篇叙事诗。




通感
像另有一种忧愁和怨恨暗暗滋生,此时声音暂歇却比有声更动人。突然,琵琶之音陡然高昂,像银瓶突然破裂,水浆迸射一样;像铁骑突然冲出,刀枪齐鸣一般。乐曲终了,用拨子在琵琶的中间部位划过四弦。四弦一声轰鸣好像撕裂了布帛。东面和西面的画舫和游船都静悄悄的,只看见江心之中映着的秋月泛着白光。
内心深藏的忧愁和怨恨 突然 溅射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 ,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 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
以闲适诗和感伤诗为主。闲适诗:《 赋 得 古原草送别》感伤诗 :《长恨歌》《琵琶 行》
创作变化
文体介绍行,又叫「歌行」 ,源于汉魏乐府是乐府曲名之一,后来成为古代诗歌中的一种体裁。特点:√在声律、韵脚方面比较自由,平仄不拘,可以换韵;√篇幅可长可短,如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只有18句,白居易的《长恨歌》有120句;√句式灵活,以七言为主,夹杂其他句子。
> “枫叶荻花秋瑟瑟”和“别时茫茫江浸月”写景,更显荒凉寥落;> “醉不成欢惨将别”直接抒情;>借用秋江月影,烘托出主客间相对无言、黯然神伤的气氛;营造凄凉的氛围。
通读全文一赏析(第一段)
江上聆听琵琶曲 互文 低声 迟疑不决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重新掌灯 才 动词,说话,回答。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画灯重开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低沉抑郁的乐声 低头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 ,似诉平生不得志。低调弦校音 深长的情思 得意眉 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忽然听见江面传来阵阵琵琶声,我忘记了回去,客人也不肯出发。寻着声源轻声询问弹琵琶的是谁?琵琶停了许久将要回答,又有些迟疑。我们移船靠近邀请她出来相见,叫下人添酒重新掌灯摆起酒宴。千呼万唤她才缓缓地走出来,依然怀里抱着琵琶半遮着脸面。她转紧琴轴拨动琴弦试弹了几声,还没弹成曲调却先有了感情。弦弦凄楚悲切声音隐含着深长的情思,似乎在诉说着她一生的不如意。她低 眉随手慢慢地连续弹奏,尽情地倾诉心底无限的伤心事。

《琵琶行》完美版PPT课件

《琵琶行》完美版PPT课件

.
15
鉴赏《琵琶行》的音乐描写
《琵琶行》里写道:“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
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大弦的嘈嘈和小弦的切切,到底是怎样的音响,读
者很难想象,而比之于急雨,比之于私语,比之于大
小珍珠坠落在玉盘中敲出的音响,就可以使读者感
受到两弦的美妙各具特色。诗里还用“间关莺语花底
滑,幽咽泉流冰下难”比喻曲调的流转和凝涩,用“
的理想,屡次上书针砭时弊。写下了《新乐府》、
《秦中吟》为代表的“讽喻诗”,反映劳动人民
的痛苦生活,揭露统治阶级的腐朽和罪恶。由于
得罪了宪宗和官僚集团,被贬为江州司马。
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今存书近
三千首。在文学上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
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和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
现实主义优良传统,反对"嘲风月,弄花草"而别
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
三者的名称虽不同,其实并
无严格区别。其音节、格律
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都采用
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
富于变化。
.
4
一、通读序言,概括内容
交代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梗概, 概述歌女的悲凉身世,说明写作的背景 动因,并为全诗定下凄切的感人基调。
.
5
二、分别用一句话概括各段的内容
1、诗人江头夜送客,忽闻琵琶声 2、琵琶女的演奏才能 3、琵琶女自诉不幸的身世 4、诗人自叹贬谪之苦 5、诗人重闻琵琶声时激动悲切的强烈感情
.
6
三、找出诗歌中和序呼应的地方
1、“明年秋…铮铮 然有京都声”
2、“问其人…转徙 于江湖间”
3、“予出官二年… 是夕始觉有迁谪意”

《琵琶行》(完整)完整版ppt课件

《琵琶行》(完整)完整版ppt课件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解、讨论、 示范、练习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趣和积极性
教学环节及步骤设计
导入:播放琵琶曲,引导学生进入学习 情境。
新课导入:介绍琵琶的起源、发展及演 奏技巧。
精讲示范:选取经典曲目,进行现场演 奏,并讲解曲目背后的故事和文化内涵。
互动交流:邀请学生上前尝试演奏,并 就出现的问题进行纠正和指导。
唐朝开放包容,吸 引了大量外来文化
唐代文化对后世影 响深远,如唐诗成 为经典文化代表
唐代文化对周边国 家产生了广泛影响
唐代文学及艺术风格
唐代诗歌的繁荣:唐 代是诗歌发展的黄金 时期,出现了众多优 秀的诗人和作品
唐代散文的成就:唐代 散文在文学史上也占有 重要地位,出现了很多 优秀的散文家和作品
唐代艺术的特色:唐代 艺术风格独特,具有很 高的艺术价值,如唐三 彩、唐代绘画等
增强文化自信心:通过欣赏和学习琵琶行,可以激发人们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 增强文化自信心。
拓展知识视野:琵琶行涉及到古代音乐、历史、文化等多个领域,学习它可以拓展人 们的知识视野,提高综合素质。
议教 学 策 略 及 建
教学重点及难点分析
难点:理解琵琶曲中所表达 的情感和意境
重点:掌握琵琶的演奏技巧 和表现手法
被誉为“古今第一 首文字兼美”的诗 文
对后世的文学创作 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成为了中国文学史 上的经典之作
教育价值及推广意义
传承传统文化:琵琶行是中国古代音乐的经典之作,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文化 意义,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具有积极作用。
培养审美意识:琵琶行具有独特的音乐风格和优美的旋律,有助于培养人们的音乐审 美意识和艺术鉴赏能力。

目的:通过琵 琶女的悲惨身 世,表现自己 与琵琶女的同 病相怜、同声 相应的感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琵琶女演奏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意。 序曲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倾诉悲情。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第一 急切愉快。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乐曲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第二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乐曲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名满京都的艺人
才华横溢的诗人
因直言进谏而遭贬谪
病卧浔阳
因年长色衰而嫁商人
夜梦往事——孤寂伤感
起对比反衬作用

一千多年前,一个文 人骚客,一个天涯歌 女,一个善弹,一个 善听,因为音乐,让 他们演绎了一曲千古 不衰的知音绝唱

恨 ; 浔 阳 千 尺 水 , 勾 留 江 上 别 离 枫 叶 四 弦 秋 , 枨 触 天 涯 迁 谪
琵琶女:寂寞 诗人、客人:离愁(惨将别)
琵琶女出场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1、“寻”、“问”……这一系列的动词, 中可以看出作者心情如何? 答:急切、欣喜。 2、琵琶女为何“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 琵琶半遮面“? 答: 矛盾、含羞。
《琵琶行》是中国文化界人人皆知的名篇。诗 中虽有较浓重的感伤意味,但比《长恨歌》更具现 实意义。诗人一方面表达了对“门前冷落车马稀, 老大嫁作商人妇”的琵琶女的悲惨命运的同情,同 时也寄托了对自己遭贬的悒郁、愤懑之情。“同是 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这流传千年的诗句, 将琵琶女的命运和自己的身世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这首诗叙述的层次分明,描写的细致生动,比喻的 新颖精妙(如对琵琶声的描写),被历代文人所称 颂,表明白诗语言确实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地。
鉴赏《琵琶行》的音乐描写
《琵琶行》里写道:“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 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大 弦的嘈嘈和小弦的切切,到底是怎样的音响,读者很难 想象,而比之于急雨,比之于私语,比之于大小珍珠 坠落在玉盘中敲出的音响,就可以使读者感受到两弦 的美妙各具特色。诗里还用“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 流冰下难”比喻曲调的流转和凝涩,用“银瓶乍破水 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比喻曲调的高亢雄壮,都 把琵琶的声音描写得淋漓尽致。元稹《琵琶歌》里的“ 泪垂捍拨朱弦湿,冰泉呜咽流莺涩”,李绅《悲善才 》里的“秋吹动摇神女佩。月珠敲击水晶盘”,也都 是以声喻声的。元诗比白诗为早,白诗“莺语”二句, 可能受到元诗的影响,但较元诗为胜。
同病相怜伤迁谪
重闻琵琶青衫湿
古代与音乐有关的故事
《诗经》: “琴瑟友之, 钟鼓乐之。”
古代与音乐有关的故事
稽康悲奏《广陵散》 《红楼梦》第八十六回“寄闲情淑女解琴书” 黛玉论琴。
知音
成语“高山流水” , 比喻知己或知音, 也比喻音乐优美。
春秋时代,有个叫俞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艺高超是当时著名的 琴师。一夜伯牙乘船游览。面对清风明月,他思绪万千,于是又弹起 琴来,琴声悠扬,渐入佳境。忽听岸上有人叫绝。伯牙闻声走出船来 只见一个樵夫站在岸边,他知道此人是知音当即请樵夫上船,兴致勃 勃地为他演奏。伯牙弹起赞美高山的曲调,樵夫说道:“真好!雄伟 而庄重,好像高耸入云的泰山一样!”当他弹奏表现奔腾澎湃的波涛 时,樵夫又说:“真好!宽广浩荡,好像看见滚滚的流水,伯牙兴奋 极了,激动地说:“知音!你真是我的知音。”这个樵夫就是就是钟 子期。从此二人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 ——《列子-汤问》
琵琶

唐 玄 宗 挽 白 居 易 联
胡 人 能 诵 琵 琶 篇
孺 子 解 吟 长 恨 曲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自
号香山居士,是杜甫之后,唐 朝的又一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 是唐代诗人中作品最多的一个。 他是中唐新乐府运动的主要倡 导者,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 歌诗合为事而作。”并将这一 主张付诸自己的诗歌创作实践。 他的早期政治诗广泛而深刻地 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寄予 了人民苦难的深切同情。用辞 尖锐,主题鲜明。其代表作 《秦中吟》十首、《新乐府》 五十首影响尤大。
余音绕梁
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
用悄寂无声的环境来衬托演奏的效果,乐声 已停,然而余音饶梁,经久不息,人们还久 久沉醉在音乐创造的氛围中。“悄无言”的 寂静,实则是充满了感情的时刻,听众的忘 情和如痴如醉的神情,从侧面烘托出琵琶女 技艺的高超绝妙。诗人所创造的这个画面, 有着及其感人的艺术魅力。
第三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乐曲
幽愁暗恨。 激越雄壮。 曲终收拨。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曲终
此文中,白居易对音乐的描绘可谓绝唱,大量的使用 “比喻”的修辞方法,你能找出几处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意。 一:大量运用比喻。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二:摹声与比喻结合。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三:叙议结合, 妙语点睛。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琵 琶 行 白
居 易
四、读准字音



湓浦pénpǔ 铮铮然zhēng 商贾gǔ 悯然mǐn 憔悴qiáo cuì 转徙xǐ 恬然tián 谪zhé 浔阳xún 荻花dí 声声思sì 捻niǎn 霓裳nícháng 六幺yāo 迸bèng 裂帛bó 虾蟆hámá 红绡xiāo 钿头diàn 银篦bì 阑干lán 呕哑ōuyā 嘲哳zhāo: 却 坐 促 弦 弦 转 急
满座皆泣
感我此言良久立, 却坐促弦弦转急。
诗 人 : 重 闻 琵 琶 青 衫 湿
凄凄不似向前声, 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 江州司马青衫湿。
年轻时
年老时
本是京城女 年轻美貌——年长色衰
门庭若市——孤守空船 夕日欢笑——今日辛酸
去年辞帝京 被贬江洲
浔 阳 楼 楹 联 :
读《琵琶行》有感:人生难得一知己, 千古知音最难觅。伯牙操琴遇子期,高山流 水韵依依。乐天浔阳闻琵琶,相逢何必曾相 识。寄语天涯沦落人,莫愁前路无知己。
当人们在某个具体的情境中听到某种音乐 时,会与这种音乐产生一种强烈的共鸣,这就是音 乐的作用。
琵琶女的演奏(三次)
第一次演奏:
朗读第一段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 环境描写: 叶荻花秋瑟瑟。 渲染悲凉气氛, 奠定全诗基调。 文)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 (互 酒欲饮无管弦。 “惨”!(离愁、沦落)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 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 侧面烘托:音乐的美 人忘归客不发。
问:
1、《琵琶行》是一首叙事诗,叙了什么事?
------诗人谪居江州,月夜送客江边, 巧遇琵琶女之事。
2、通过叙事塑造了哪几个人物形象,是什么把他
们两人联系在了一起?共同点?
------琵琶女 和 诗人自己,是音乐 共同-----“同时天涯沦落人”




江头送客闻琵琶
江上聆听琵琶曲
歌女倾诉身世苦
《琵琶行》写道:“转轴拨弦三两声, 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 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 事。”又写道:“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 声胜有声。”音乐是用来抒发感情的。奏曲 的能手,能够通过演奏表达自己的哀愁或欢 乐。听曲的行家,也能够从曲调中领会到奏 曲者的情思,受到感染。倘若听曲者和奏曲 者有同样的心情,那感受会是很强烈的。白 居易真不愧为听曲的行家,于琵琶未成曲调 时已经感到弦声饱含感情,于演奏的过程中 又听出琵琶女有无限心事,于演奏终结时更 听到了弦外之音,听到了于无声处表露的哀 愁。
《长恨歌》是白居易的代表诗作之一,也是中国文 学史上最著名的叙事长诗之一。这首诗的前半部露骨地 讽刺了唐明皇的荒淫误国,后半部用充满同情的笔触写 唐明皇的入骨相思。这样,诗的主题思想便由批判转为 对唐明皇与杨贵妃坚贞专一爱情的歌颂。不过,歌颂和 同情中仍暗含讽意。这是一首主题思想具有双重性的长 诗,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特别是后半部运用了浪漫 主义的幻想手法,大大增强了白诗的表现力。人物形象 生动,语言和声调优美,抒情写景和叙事的水乳交融, 也是《长恨歌》的艺术特色。
白居易书《楞严经》
琵琶行
《琵琶行》原作《琵琶引》。白居易还有《长 恨歌》。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 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三者虽名称不同, 实则大同小异,常统称“歌行”。明朝胡震亨 《唐吉癸签》说,“歌”是曲的总称,“行” 是“衍其事而歌之”,是一种具有铺叙记事性 质的歌辞。 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 都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