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师演示实验
浅谈实验教学中的演示实验

谈物理实验教学中的演示实验物理实验是在人为控制条件下,使用仪器、设备,使物理现象反复再现,从而有目的地实行观测研究的一种方法。
物理实验是物理学发展的科学基础,是物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之一,是检验物理学理论的唯一标准。
它也是物理教学的基础。
物理实验最根本的作用是使物理现象重现、突出现象的本质特征,协助人们建立概念、寻找规律。
有利于对学生实行创造意识训练和科学方法的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养和科学作风。
物理教学中的实验,大体上能够分为以下四类:(1)演示实验;(2)学生分组实验;(3)课内小实验;(4)课外实验。
将上述各类实验与一定的教学手段配合就组成了各种实验教学课型:例如,将演示实验穿插在教师的讲授过程中可组成演示讲授课;将教师的演示与学生的讨论结合可组成演示讨论课;将教师的演示实验与学生的练习结合可组成演示习题课等等,教师要根据物理教学的整体要求来选择和组织实验教学系统。
下面,我对演示实验教学谈谈个人的一些看法:(一)演示实验是以教师(教师与少数学生)为主要操作者的表演示范实验,它的目的主要是把要研究的物理现象展示在学生的眼前,启发指导学生实行观察、引导学生思考,配合讲授或穿插学生讨论等方式使学生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或者通过演示的引导和示范作用,为学生独立训练创造条件。
(二)演示实验有如下四个功能:(1)能创设学习物理的教学情境,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学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的心理前提。
没有这个前提,教师使多大的力也是无效的,而学习积极性又是学习动机伴随学习兴趣形成的,在情感状态中反映出来。
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智力和水平是现实的、迫切的、复杂的、艰巨的而又激动人心的任务。
比方,我在讲授摩擦力这个节时,首先实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拔河”比赛,请两位同学(一位男同学,身体非常结实,力气比较大,一位女同学,身体相对单薄,力气比较小)到讲台前,将手掌平放,然后,我将一块长木板放在他们的手掌上(女生一边下面是粗糙的,男生一边下面是光滑的),要求他们往后抽出手掌,看谁能将木板拿走。
浅谈化学课演示实验

浅谈化学课演示实验摘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的能力。
因此,课堂上运用演示实验教学是很重要的,演示实验可以把抽象、枯燥的教学内容变得具体、生动、形象,便于学生掌握理解,对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能力极为有益。
关键词:化学教学演示实验意义一、为学生提供生动直观的感性认识有些基本的化学概念和理论比较抽象,不易理解,所以教师应该通过演示实验为学生提供生动、直观的感性材料,并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去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
教师在选择演示实验时,要选择具有现象鲜明而又能说明问题的实验,如在实验中有颜色改变、气体产生、沉淀生成、物质溶解、热量变化、发热发光、燃烧爆炸等鲜明现象的实验。
在浓硫酸的特性这一节中,如果只讲浓硫酸的脱水性就是它能把含有c、h、o三元素的化合物中的h、o原子按水的比例脱出来,使之发生炭化,同学们听起来觉得比较抽象、枯燥。
如果教师做这样一个演示实验,把适量的浓硫酸滴加到盛蔗糖的烧杯中搅拌,学生就可以观察到蔗糖由白色逐渐变黑,疏松,体积膨胀,此过程中反应的现象很明显,主要是因为蔗糖的分子式为c 6h12o6硫酸后,浓硫酸使其脱水变成了c,所以蔗糖由白色变成了黑色。
通过这一直观鲜明的实验现象,学生就容易理解浓硫酸的脱水性了,这样也就变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为生动,使学生获得了一定的感性认识。
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的能力化学实验中学生的观察能力是指学生在观察实验过程中,通过观察到的现象获得一定的感性认识,然后积极思维,把观察到的感性材料进行分析、概括,综合上升为理性认识,形成正确的概念的能力。
一个成功的演示实验可以通过鲜明的化学现象,揭示出物质发生反应的规律,但有时学生对实验现象往往是无目的地去观察,导致对实验现象不理解和得不出正确的结论,这就要求老师在做演示实验时,要抓住鲜明的现象进行启发诱导,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给予提示讲解,调动学生的思维能力,把隐藏在实验现象背后的本质揭示出来,由观察现象上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系统性、规律性的理性认识。
浅谈化学课堂演示实验的作用

浅谈化学课堂演示实验的作用实验教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下面就以化学为例,浅谈一下化学课堂演示实验的作用。
教师用演示的方法、结合课堂教学进行的化学实验——化学课堂演示实验,其特点是操作简单,现象明显,具有较强的直观性与演示性。
通过演示实验,不仅可以使学生比较容易地接受新知识,还可以使学生了解正确使用仪器及试剂的方法和操作过程,以便日后独立进行实验时能使用或容易学会使用这些仪器和试剂,并进行正确的实验操作。
因此,演示实验是化学教学中最常用的直观手段之一。
从演示实验的目的看,可以把演示实验分成传授新知识的演示实验、验证或巩固所学知识的演示实验及指导性演示实验三种类型。
一、传授新知识的演示实验这是以让学生获取新知识为目的而进行的演示实验,通常是边讲边演示。
从逻辑上看,这往往是一个由特殊到一般的学习过程。
教师在演示时,先讲述实验原理、条件及注意事项;当学生观察到实验现象后,教师再通过谈话启发学生对所观察到的现象进行解释,引导其得出正确的结论。
例如,在讲“铵离子的检验”时,采取的方法是先演示“氯化铵和硫酸铵分别与氢氧化钠溶液作用”的实验,然后总结得出检验铵离子的一般方法。
为此在开始演示实验之前,要突出强调铵盐能跟碱起反应放出氨气(讲铵盐性质时学过的)。
实验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观察红色的石蕊试液接近装有铵盐(氯化铵和硫酸铵)与氢氧化钠混合液的试管口时,试纸颜色的变化,能闻到什么气味,然后由学生根据实验现象或结果得出正确的结论。
像这样通过演示实验来进行新知识的教学,就具有较强的真实感和说服力,使学生容易理解和记忆所获得的新知识。
使用传授新知识的演示实验进行教学时,应注意以下几点:①在演示实验时,学生并未掌握有关实验的理论知识,在没有理论的指导下,学生觀察实验时往往会忽略最关键的内容。
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注意实验的条件、环境和实验的主要结果(亦即告诉学生观察什么、如何去观察),使学生能看懂实验,准确地观察到实验的现象和结果。
浅谈演示实验教学

调零 、 观察量程等也不能省略 。关于各种仪器 的装配和使用注意事项 . 教师必须告诉学生。 3 . 演示完毕 . 注意对实验仪器的处理 教师从 开始到完毕整 个过程 .一定要 注 意对仪器的保护 、 爱护 。比如关闭 、 包装 等。 二 紧密 围绕教学 物理是 一门以实验 为基础 的学 科 .教 师 在课 堂上通 过演 示实验 使学 生对 物理 现象 、 规律 、 原 理有一个直 观的认识 . 引发 学生的兴 趣, 使学生对知识有更深的探究 。教师要明确, 演示实验是教学的一部分 。 是服务教学的。 1 . 演示实验的选择 演示实验 可以活跃课 堂气氛 .引发学生 兴趣 . 有 力证明规律 . 除了书上 所列的演示实 验要做好 之外 .教师 可根据 自身客 观条件 引 人补充一些实验 . 这也很利于教学。但 教师要 注意演示 实验不是变魔 术 . 只 图热 闹有趣 . 它
孤立地考虑 . 以致与讲课脱节规范操 作
实验 教学是一项严 肃认真 的活动 .教师 在做 演示实验 时 .亦应本着科 学严谨 的态度
由于实验教学 的客观 条件 以及学 生 的理 解能力 . 在教学过程中演示实验也有很 多需要 改进 的方面 这就需 要教师在实际教 学过程 中有创 新的精神 . 改进 实验 . 使实验更好 地服 务于教学 。 1 . 利用简单材料来做实验 教师 可利用生活 中常 见的事物来 代替实 验室规 范器材 . 拉 近物 理与学生 的距离 . 激发 学生学 习兴趣 、 动手 能力及创新精神 。 以上方 法不仅 节约学校资金 .也能起到 良好 的教学 效果 。 2 . 不要为了加强效果而进行 演示实验 有时课本上所 列举 的演示实验 .在实际 操作过 程中并不一定有 明显的现象 .同时教 师 不要 总 是对 于 课本 演示 实 验采 取 简单 的 “ 拿来主 义” 机 械操作 . 这样 就会极 大地 削弱
浅谈如何做好演示实验

2 注 意安全 。 确保 实验 安全 进行
演示实验 过程中如发 生炸伤 、 烧伤 、 中毒等事 故 , 不仅 会影响师生身心健 康 ,而且 会造成学生对化学 实验 的恐惧 心理 , 影响学生学习化学 的兴趣 , 因此保证 实验 的安 全事关
传授新知识 , 还能培养学生 多方面 的能力。因此这就需要教
师在演示时, 注意引导学生进行观察 , 演示与讲授相结合。 演示时 , 对于一些 明显突 出的现象 , 同学们 能观察到 ,
而有些现象学生们往往视而不见 。如观察 铁丝在氧气 中燃 烧 的现象 时 , 同学们都会看 到“ 星 四射 ” 而忽视 了“ 火 , 有黑
后对 于每个演示实验 , 即使是最简单的实验 , 教师在课前都
要试做 , 这是非常关 键的一步 , 因为许多实验受实验条件 的 影响 , 会得出不同的结果 。因此对反应外界 条件 、 溶液 的浓
度 、 剂 的 纯 度 、 品 的用 量 都 要 做 到 心 中 有 数 , 样 才 能 试 药 这
() 3避免药 品混入杂质和使用无标签或过期试剂。 () 4 保证 室内空气 流通。如在演示一些有毒 气体时 , 先 将室 内的 门窗打开 , 做完后及时移到室外等。
3 严格 操作 。 做好 示 范
教师在演示实验 中的操作是学 生学 习的榜样 。因此 , 教 师必须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 ,讲 台上 的实验用品要摆放有 序, 即使是很 简单 的操作 , 不能马虎 , 也 同时也要排 除 日常
重大。
为避免 发生意外事故 , 教师在演示 时要做到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浅谈中学化学演示实验课程教学

的 空 间 只 会 给 学 生 带 来 限 制 和 压 力 ,即 使 坐 在 教 室 里 ,
学 生 的 大 脑 一 样 可 以 飞到 操 场 、飞 到 每 一 个 他 们 向 往 的 地 方 。 教 师 提 前 把 全 景 展 现 给 他 们 .把 最 终 目 的 从 书 本
六 、 “ ” 的 极 致 ( 旨升 华 了悟 ) 爱 主
句 : “ 什 么 我 的 眼 里 常 含 泪 水 ? 因 为 我 对 这 土 地 爱 得 为
深 沉 。 作 者 的 无 限 “ 思 ” 也 体 现 在 他 的 ~ 首 《 思 ” 忧 乡 诗 》 中 : “ 茫 何 处 话 桑 麻 ? 破 碎 山 河 破 碎 家 ;一 代 文 茫 章 千 古 事 ,余 年 心 愿 半 庭 花 !西 风 碧 海 珊 瑚 冷 ,北 岳 霜
化 学 演 示 实 验 课 程 的 意 义
教 育 工 作 者 要 通 览 教 材 、领 会 主 旨 , 明 确 每 个 实 验 活 动 在 教 材 中 所 处 的地 位 ,清 晰 的 掌 握 要 传 授 什 么 概 念 ?
要 让 学 生 理 解 哪 项 操 作 ? 要 训 练 哪 种 能 力 ? 对 详 细 的 流
实 验 教 学 为 基 础 的 学 科 ,科 学 规 律 要 通 过 对 身 边 和 眼 前
的 发 现 、推 理 及 反 复 论证 形 成 。 化 学 学 习 主要 依 靠 实 验
பைடு நூலகம்
的 方 法 ,所 以实 验 教 学 是 学 习 化 学 、体 验 探 究 化 学 演 变
过程的重要方式 。
一
、
浅谈用“演示实验”培养学生学物理的兴趣

利用常用仪器 、 教具进行演示是一种最基 本的手段 , 而利用多 媒体 教学 , 是现代化教学的重要标志 , 教学 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利 用多 是 媒体展 示课堂 实验无法演示 的宏观的 、 微观 的 、 极快 的、 极慢 的物理过
程, 从而突破时间 以及空间 的束缚 , 进行逼 真的模拟 , 灵活地 放大或缩 小物理场景 , 将物 理过程 生动 形象地 展现 于学 生眼前 , 使学生 认识加 理解透彻。例如对于 用磁感线形象地模拟磁场 的演示 , 老师用 电 这一课时 , 取一支 2 mm×2 0 m的 试 管和一 根 直径 为 2 0 m、 为 强 , 8 0m 5m 长 展现了磁场的 方向和形状 , 发学 生的学 习兴趣 , 激 使学 20 m的螺旋弹黄 , 0m 再取比重计盒( 纸圆筒) 一个 ; 演示时把弹簧放入试 脑的动 画功能 , 思维高度 活跃 , 求知欲高度旺盛的状态 。 管中 , 试管口朝上再用纸筒 的封 闭端压缩 弹簧 , 入试 管内适 当深度 , 手 生在学 习过程保持高度集中 , 握试管并同时用食指卡住纸筒 , 竖起装置迅速 把食指放开 , 纸筒在弹 力 五 、 充开 拓 补 的作用下被弹起二尺多 高。这 一实验增强 了实验 的趣味性 , 更好地调 为能充分调动学生积 极性 , 使他们 学习 物理的 情绪 能保 持在一 定 不仅要做好课本中演示 实验 , 还可 以根 据教材 , 适当及 时地补充 动了学生思维 的积极性。再比如 : 讲摩擦力这一 节 , 我们 可 以用引导提 水平 , 些有趣的演示实验。例 如 : 教学 摩擦 这一节 内容时 , 可让学生把文 示法指出我们要实验的问题和 目的 。如摩擦 力的大 小与那些因素有关 以滚动代 替滑动 。当学 习完 “ 惯性 , 系呢 为了研究这个问题 , 我们调整 吊盘上的重 物的重量 , 使木块在桌 具盒放在几根平行放置的铅 笔上 , 可布 置学生课后做一个实验 : 取一小截甘蔗立 面上作匀速直线运动 , 这时绳子对 木块的拉 力就等于 木块与桌 面间 的 惯性 的应 用 这一节后 , 手握竹筷( 不能 削尖) 迅速插向甘蔗 , 能使竹筷插穿甘蔗 。这 滑动摩擦 力。然后在木块上加一个重物 , 增大木块与 桌面间的压力 , 这 于桌面上 , 不亚于魔 术, 我在给学 生表演 时, 学生起 初不相 肘发现 , 必须增加吊盘上的重物 , 拉力增大 , 使 木块才 能做匀速 直线运 个演示实验非常有趣 ,
浅谈初中化学演示实验教学

浅谈初中化学演示实验教学普兰店市第三十二中学王洪斌【摘要】演示实验是初中化学教学中很有效的一种教学形式,对于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解决问题能力都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化学教师演示实验教学方法演示实验是化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教学手段,其之所以重要,是因为通过演示实验不仅可以使学生直观地形成化学概念,认识化学规律,而且对学生实验基本操作的培养起着直接的示范作用,更重要的还在于它可以培养学生形成科学的思维方法,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案。
我在近几年的初三化学演示实验的教学中进行了一些探索和改进,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主要做法是:一、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观察,积极地思维,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素质对于刚接受化学启蒙教育的初中学生来说,实验观察的形成不是自发的,主要靠教师的引导和启迪,要让学生明白,漫不经心地“看”,不等于观察,观察应有目的性,积极主动地向未知领域进行探索的一个过程,例如,对“镁带的燃烧”一实验,我曾做过如下对比:教师不加任何说明就动手做实验,耀眼的白光把学生全都吸引住了,他们象看焰火一样地欣喜若狂,但实验过后询问他们“观察到什么”时,绝大多数人仅回答出“耀眼的白光”而已,若再深入问一下:“还看到什么?想到什么?得出什么结论”时,就没有回答得出了,可见,教师如不注意引导,实验就成了“看热闹”。
学生只能得到一些不完整的模糊表象,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不失时机地向学生讲明应怎样观察,观察什么,即观察的目的,顺序及内容,如“镁带的燃烧”实验,应注意从颜色、光泽、状态等方面,反应物镁带和生成物的区别,观察顺序是反应前----反应中----反应后,由此可以回答出:反应前是银白色的金属光泽,燃烧过程中发生耀眼白光,放出热量,反应后生成白色粉末状物质;这样做的结果,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明显提高课堂演示实验效果。
从而使学生认识物质变化的本质和规律,使观察能力上升到一个更高层次,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素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教师演示实验
一、演示实验要想达到预期的目的效果,要做到精心选择。
教材中每个演示实验都有一个明确的目的,而说明同一个物理概念或物理规律的演示实验可以有好几个,但教师不必一一演示,而要根据教材要求及设备条件精心选择。
例如,为使学生建立大气压的概念,可选择用“厚纸片顶住一杯水”的演示实验,不必将马德堡半球、针筒抽水等演示实验都端到学生面前,以致罗列了许多现象而忘却了所要表达的主题,弄得学生眼花缭乱,不知其所以然,反而达不到建立大气压这一物理概念的目的。
二、在演示实验中增加学生的参与,提高学生的兴趣。
演示实验是教师利用课堂时间为学生演示,在操作的同时又引导学生对实验进行观察、思考和分析的一种物理实验教学方式。
传统的课堂教学,演示实验通常教师演示,学生看,但是很多实验学生根本看不清,特别是后边的学生。
不同程度的限制和阻碍了学生智能和潜能的发展,直接影响学生实验心理素质的提高。
因此,在演示实验中,应积极引导学生观察、猜想、分析、归纳总结,甚至在实验操作上让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充分了解实验的内容,多次重复,加深印象,巩固记忆。
三、做演示实验时要注意分析实验,以达到最佳的效果。
实验时教师可以先做演示,再作分析。
例如,进行电功率的教学时,教师可先做演示,将“220v,25w”“220v,60w”的两只灯泡分别串联和并联后接入220v的电源上,观察它们能否正常发光?在学生获得感性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理论分析,往往能取得比较满意的效果。
四、演示实验的过程,也是启发学生积极思维的过程。
教师应当设计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在关键时刻提问学生,让学生边思考,边通过演示实验来分析,以求达到培养学生思维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