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科学上册演示实验报告单
新教科版全套三年级上册小学科学实验报告

新教科版全套三年级上册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实验一:观察植物的生长实验目的1. 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
2. 研究观察和记录植物的生长变化。
实验材料1. 植物种子2. 种植土3.4. 观察记录表实验步骤1. 将填满种植土。
2. 播种植物种子,覆盖一层薄土。
3. 每天定时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记录在观察记录表上。
4. 持续观察并记录一周。
实验结果1. 植物种子在土壤中发芽,逐渐生长。
2. 观察到植物的茎、叶、花等生长变化。
实验结论1. 植物需要土壤、水分和阳光等条件才能生长。
2. 观察和记录植物的生长变化有助于了解植物的生命过程。
实验二:探究光的传播实验目的1. 了解光的传播特性。
2. 研究使用实验仪器进行光的传播实验。
实验材料1. 光源(如手电筒)2. 透明材料(如玻璃板、塑料袋)3. 实验仪器(如光屏、光具座)实验步骤1. 将光源放置在一定距离处,对准透明材料。
2. 通过透明材料观察光源在另一侧的光影。
3. 改变透明材料的形状和位置,观察光影的变化。
4. 记录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1. 观察到光源通过透明材料传播形成光影。
2. 发现光影的形状和位置会随着透明材料的形状和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实验结论1. 光可以通过透明材料传播,形成光影。
2. 光影的形状和位置受透明材料的形状和位置影响。
实验三:制作简易电路实验目的1. 了解电路的基本原理。
2. 研究制作简易电路。
实验材料1. 电池2. 导线3. 灯泡4. 开关5. 绝缘材料实验步骤1. 将电池、灯泡、开关依次连接起来,形成一个简单的电路。
2. 使用导线将电池、灯泡、开关连接起来。
3. 确保电路连接正确,闭合开关,观察灯泡是否亮起。
4. 尝试改变电路连接方式,观察灯泡亮起的情况。
实验结果1. 成功制作出简易电路,灯泡亮起。
2. 发现改变电路连接方式会影响灯泡的亮起情况。
实验结论1. 电路需要电池、导线、灯泡和开关等元件才能形成。
2. 电路的连接方式会影响电路的通断和灯泡的亮起情况。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演示实验报告单12

实验内容:鹦鹉站立制作实验实验器材:彩色卡纸一张、剪刀、回形针年级: 小组:实验结论:回形针分别别在鹦鹉的脚的两侧,可以使鹦鹉平稳站立在手指上。
实验内容:蜗牛观察实验实验器材:蜗牛一只、大号餐盘、菜叶、肉片、苹果皮、鸡蛋、面包、醋、啤酒、玻璃片年级: 小组:实验结论:上述食物,蜗牛只吃菜叶,如用书上几种材料,蜗牛除了菜叶还喜欢黄瓜。
遇到醋或者酒之类刺激物体,蜗牛会立刻缩回到壳里。
实验内容:水的毛细现象实验器材:不同颜色的水、纸巾;粉笔、纱布、塑料片、玻璃片(2块,在其中一块玻璃片上绕上几圈透明胶);两支粗细不一样的玻璃管;年级: 小组:实验结论:水能沿着缝隙或小孔向上“爬升”,这种现象叫做毛细现象。
孔隙越小,水爬升得越高。
实验内容:水的特性探究实验实验器材:滴管、一元硬币、烧杯、回形针每组一盒;戳好洞的可乐瓶一只、水盆一个;大小烧杯各一只、橡皮泥一块、50克砝码一只、细线一根。
年级: 小组:实验结论:会团结的水:水面会成一个圆弧形,因为表面的水有一股相互之间拉着的力,可以承受一点的重量。
实验结论:会喷射的水:瓶子上方小孔的水喷射的距离近,下方小孔的水喷射的距离远,因为孔越高,受到水的压力越低,所以射不远;孔位置越低,水的压力也越大,所以射得最远。
实验结论:会托举的水:开始小烧杯浮在大烧杯里,放入砝码后仍会浮在水中,但位置下降了,大烧杯里水位上升了。
放得砝码越重,水位越高,小烧杯沉得越低,直至沉入底部。
“曹冲称象”就是用了这个原理,表现出古代人民的智慧。
实验结论:水的溶解实验:课后书上提出的问题,奶粉能溶解于水,少量面粉也可以溶解在水里,物体溶解之后,水面会有一定的上升,但是可能不太明显。
如果要使物质溶解的快一点,可以提高水的温度,或者进行搅拌。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实验报告单实验内容:研究纸实验器材:报纸、A4白纸、餐巾纸、卡纸、放大镜、滴管、年级: 小组:实验结论:纸的特点主要有:沿着报纸纹路裁出的纸条更结实,逆着纹路的纸条易断;实验结论:纸的特点主要有:被撕过的纸的边缘是有很多毛毛的纤维,说明纸是由纤维组成的;实验结论:纸的特点主要有:纸的吸水性、透光性有强有弱;实验结论:纸的特点主要有:纸的吸水性、透光性和纤维分布的疏密有关系,而横向、纵向的结实程度和纤维的分布方向以及纤维本身的结实程度有关。
三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空气占据空间

3、两支注射器,分别抽进同样的水和空气,然用手指堵住管口,用同样大小的力向下按活塞,观察现象。观察 Nhomakorabea的现象:
1、吸管里的水位慢慢升高。
2、杯底的纸巾并没湿。
3、活塞拉出之后恢复到原来的位置。
实验结论:杯子里有空气,只有让杯子里的空气出来,水才能进入。说明空气占据空间。
三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年级班 姓名
实验小组:
实验时间
年 月 日
实验名称:空气占据空间
实验目的:
学生通过教师指导,用纸团、塑料杯等材料和方法分步操作,进行观察,研究空气占据空间。
实验器材:吸管、橡皮泥、饮料、水槽、纸巾、杯子、注射器、水。
实验步骤:
1、在瓶子里装一些水,把吸管放入水中,并用橡皮塞封住瓶口,观察水在吸管中的变化。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至六年及演示实验报告单

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演示实验报告单
实验内容:比较沙土、黏土、壤土的渗水性
年级: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课题:2、了解土壤
3.蜗牛食性实验
1、在盘子周围一圈分别间隔放上菜叶、肉片、苹果皮、鸡蛋、面包。盘子不宜太小。
2、放入蜗牛,指导学生安静,耐心观察,可能需要等待一段时间。观察期间保持安静。
3、交流实验结果。
4.蜗牛对刺激性的反应
1、把蜗牛放在盘子中间,在蜗牛面前滴一点醋或一点酒,观察其反应。(不要倒在蜗牛身上)
2、静静观察,观察期间保持安静。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演示实验报告单
实验内容:鹦鹉站立制作实验
年级: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课题:1、做一名小科学家
实验器材:彩色卡纸一张、剪刀、回形针
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
实验步骤
操作要点
1.教师演示鹦鹉站立
1.教师课前制作几只能站立的纸鹦鹉;
2.课堂上演示纸鹦鹉站立,让学生感觉到纸鹦鹉站立在笔头上的神奇。
2、同桌2人分别抓住一张纸条的两端,抓的位置离中间距离相等,然后同时缓缓用力向两边拉。
3、进行三组重复实验,重复三次实验也是为了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4、比较实验结果。
2.观察纸张边缘纤维
1、每组分别横向和纵向各撕下一张纸条,用放大镜分别观察被撕下的边缘,边观察边用文字或画图的方式记录下来。
2、学生汇报、比较观察结果。
实验结论:水能沿着缝隙或小孔向上“爬升”,这种现象叫做毛细现象。孔隙越小,水爬升得越高。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演示实验报告单
实验内容:水的特性探究实验
年级: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课题:2、神奇的水
三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空气有有质量吗

提示:压塑料袋时,不要用力过大,以免破裂。
观察到的现象:空气是有质量的;空气能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
实验结论:空气是有质量的;空气能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
三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年级班 姓名
实验小组:
时间
年 月 日
实验名称:空气有有质量吗
实验目的:
用不同的标准物来测量空气的质量。
实验器材:细木根一根、空气充得同样多且颜色相同的气球两只、细线一根、支架一只(演示用)
实验步骤:
1.把两只充气的气球吊在小棍上并使它们保持平衡,刺破其中一只,观察发生的的现象。想一想,实验结果说明了什么。
三年级上册科学《物体的质量》实验报告单

5.称量完毕,应把砝码放回盒中,把游码移回“0”处。
实验结论
小铁块重36克
实验注意事项
小铁块的质量 = 砝码的总质量+游码所对的学实验报告单
三8班
实验者
实验名称
物体的质量
托盘天平.小铁块
实验步骤
1. 将托盘天平放置在水平桌面,游码移至“0”处 2.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对准分度盘中央刻度线。 3.将小铁块放在左托盘,用镊子向右托盘加减砝码,并调
节游码的位置,直至指针指向分度盘的中央。 4. 记录称量结果。小铁块的质量 = 砝码的总质量+游码
三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混合与分离

年级班 姓名
实验小组:
实验时间年 月 日实名称:混合与分离实验目的:
知道食盐溶解于水的变化过程是一个可逆的过程。用蒸发的方法可以分离出溶解在水中的盐,这种方法被广泛应用于生活中。如:海水晒盐。
实验器材:食盐、沙、搅拌棒、滤纸、蒸发皿、三脚架、酒精灯、火柴
实验步骤:
1、将混合物放入杯中往杯中加水,搅拌,直到食盐完全溶解。
2、滤布过滤,把沙分离出来。
3、将食盐溶液倒入蒸发皿,放在三脚架上加热。
4、边加热,边搅拌,当有白色颗粒出现时,熄灭火焰,用余温将白色颗粒慢慢烘干
5、收集蒸发皿中的白色颗粒。
观察到的现象:
1、盐溶解于水,沙不溶解于水。
2、边加热,边搅拌,随着水的蒸发有白色颗粒出现
实验结论:食盐在水中溶解了,沙在水中没有溶解。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20个

观察到的现象:1、水没有颜色,没有气味,透明度好,体积比食用油重,流动速度快 2、食用油有颜色、有气味,透明度差,流动速度慢,体积比水轻 3、它们都是液体,都会流动,没有固定形状
实验 结论
水没有颜色、食用油有颜色,水透明,食用油不透明。水流动快,食用油流动慢。水渗 透性较弱,食用油渗透性强。
时间 实验目的 实验器材 实
空气占据空间的多少是可以变化的
实验器材
2 支注射器、水
我的猜测:吸有水的这个注射器会裂开
我的实验步骤:用两个注射器吸入同样多的水和空气,然后用手堵住管口,用同样大小的力 实
向下压活塞,再用同样大小的力拉注射器活塞,观察实验现象 观察到的现象:用同样大小的力向下向下压活塞,吸水的注射器占据的空间没有变化,吸空
验
实验 结论
蜗牛是软体动物,有壳、触角、腹、头、
时间
实验名称
6 观察蚯蚓的反应
实验目的
蚯蚓是否喜欢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
实验器材
浅盘、长纸盒、湿土、水、干土、蚯蚓
我的猜测:蚯蚓喜欢生活在干土的地方
我的实验步骤:1、在浅盘装少量常温下的水,把蚯蚓放在水中,看它的反应
实爬
2、纸盒里一边放湿土,一边放干土,把蚯蚓放在中间,观察蚯蚓往哪边
实验器材
一支蜡笔、一个放大镜、一把尺子
我的猜测:树的外形差不多,树皮都是粗糙的,树冠大小都相同
我的实验步骤: 实。
1、我们观察了雪松
2、从远处看,一棵大树的形状。 3、从近处看。
实验 树都生长在泥土里,都需要水 、 阳光 ,都有 树干 、 树冠和树根。但树冠小, 树干粗
结论
细 ,树皮摸起来有的光滑有的粗糙,结的果实不一样 ,叶片不一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幸福路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师演示实验报告单 一、实验内容:鹦鹉站立制作实验 年级: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课题:做一名小科学家 实验器材:彩色卡纸一张、剪刀、回形针 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 实验步骤 操 作 要 点 1.教师演示鹦鹉站立 1.教师课前制作几只能站立的纸鹦鹉; 2.课堂上演示纸鹦鹉站立,让学生感觉到纸鹦鹉站立在笔头上的神奇。 2.学生制作 1.发给学生卡纸,用白纸印好摹本发给学生,让学生蒙在卡纸上剪出鹦鹉的形状,以降低制作难度。 2.学生自己制作,然后尝试让鹦鹉站立在笔头上。 3.寻找平衡点 1.学生失败之后,提供辅助材料——回形针 2.讨论:你认为回形针放在什么位置可以成功? 3. 学生自己实验探究。 4.学生交流 小组汇报,说说自己的发现。 5.实验总结 要想让鹦鹉站立在笔头上,首先要找到能使鹦鹉得到平衡的点,在恰当的位置上别上回形针。 6.整理器材 整理材料,保持整洁。 实验结论:回形针分别别在鹦鹉的脚的两侧,可以使鹦鹉平稳站立在手指上。
二、实验内容:蜗牛观察实验 年级: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课题:校园里的小动物 实验器材:蜗牛一只、大号餐盘、菜叶、肉片、苹果皮、鸡蛋、面包、醋、啤酒、玻璃片 实验类型:教师放在食物展台上展示实验 实验步骤 操 作 要 点 1.教师课前捕捉几只蜗牛 蜗牛需要在雨后的花坛旁边寻找,如果条件不合适,暂时没找到蜗牛,可以将本课适当延迟。在上课前,一定要让蜗牛饿上1-2天,实验效果才可能比较明显。 2.观察蜗牛 将捕捉到的蜗牛放在黑暗的盒子里一段时间,实验时拿出来放在小玻璃片上,这样可以让学生观察它的爬行,并能从下面观察蜗牛足的移动。 3.蜗牛食性实验 1.在盘子周围一圈分别间隔放上菜叶、肉片、苹果皮、鸡蛋、面包。盘子不宜太小。 2.放入蜗牛,指导学生安静,耐心观察,可能需要等待一段时间。观察期间保持安静。 3.交流实验结果。 4.蜗牛对刺激性的反应 1.把蜗牛放在盘子中间,在蜗牛面前滴一点醋或一点酒,观察其反应。(不要倒在蜗牛身上) 2.静静观察,观察期间保持安静。 5.实验总结 填写实验报告,认识蜗牛的食性和对刺激的反应 实验结论:上述食物,蜗牛只吃菜叶,如用书上几种材料,蜗牛除了菜叶还喜欢黄瓜。遇到醋或者酒之类刺激物体,蜗牛会立刻缩回到壳里。
三、实验内容:水的毛细现象 年级: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课题:神奇的水 实验器材:不同颜色的水、纸巾;粉笔、纱布、塑料片、玻璃片(2块,在其中一块玻璃片上绕上几圈透明胶);两支粗细不一样的玻璃管; 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实验、学生操作实验 实验步骤 操 作 要 点 1.教师演示染纸 1.教师现场演示染纸,将白色纸巾的四个角的一端分别放入不同颜色的水中(不同颜色的水可以用不同的颜料调制而成)。 2.学生观察,并提出自己的发现:水会沿着纸巾向上爬升。 3.提出研究问题:水为什么向上爬升?水还会沿着哪些物体向上“爬升”? 2.探究水会沿着缝隙向上爬升 1.生活中,你们还见过哪些类似的现象? 2.提供实验材料:粉笔、纱布、塑料片、玻璃片(2块,在其中一块玻璃片上绕上几圈透明胶) 3.预测:你认为水会沿着这些物体向上“爬升”吗? 4.指导实验方法:用手拿着它们的一端,把它们的另一端轻轻竖直放进水里,然后仔细观察。 5.学生分组实验,并及时在记录纸上记录实验结果。 6.学生交流实验结果:水会沿着纱布、粉笔、两块玻璃向上爬升,水不会沿着塑料片、一块玻璃向上爬升。 7.两块玻璃片实验:边实验边仔细观察,水在玻璃各个地方爬升的一样高吗? 8.实验交流:缝隙越小,水爬升的越高。 3.探究水会沿着小孔向上爬升 1.讨论:水为什么会沿着粉笔向上爬升呢? 2.观察粉笔内部:粉笔里面有许多小孔。 3.出示实验材料:两支粗细不一样的玻璃管(药店有粗细不一的毛细管卖,效果较好。) 4.预测:把它们放入水中,可能会发生什么现象呢? 5.提出对比实验要求:同时放、放到同一深度、比的时间要一样等。 6.学生分组对比实验。 7.实验交流:孔越小,水爬升的越高。 4.实验总结 引导学生认识毛细现象。 5.整理器材 清洗使用过的玻璃器皿,清洁桌面。 实验结论:水能沿着缝隙或小孔向上“爬升”,这种现象叫做毛细现象。孔隙越小,水爬升得越高。
四、实验内容:水的特性探究实验 年级: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课题:神奇的水 实验器材:滴管、一元硬币、烧杯、回形针每组一盒;戳好洞的可乐瓶一只、水盆一个;大小烧杯各一只、橡皮泥一块、50克砝码一只、细线一根。 实验类型:水的表面张力为学生操作实验,会喷射的水和会托举的水为教师演示实验,水的溶解实验为学生操作实验 实验步骤 操 作 要 点 1.水的表面张力 (可由学生选择其中一个实验) 硬币滴水: 1.出示1元硬币:预测大概能滴多少滴水? 2.指名学生演示,注意实验之前指导滴管的正确使用。 3.交流实验注意点:实验时,滴管要尽量低一些,要一滴一滴、轻轻的滴,边实验边观察硬币上水面的变化。 4.学生分组实验,边实验边用文字或图示记录实验结果。 5.学生交流实验结果,分析原因,认识水的表面张力。 放回形针: 1.出示满满的一杯水:预测能放入多少根回形针? 2.交流实验注意点:开始之前要将杯子中的水加满;放回形针的时候要沿着杯壁滑下去,尽量避免与水面有撞击;边实验边观察杯子水面形状的变化。 3.学生分组实验,边实验边用文字或图示记录实验结果。 4.学生交流实验结果,认识水的表面张力。 2.水的压力实验 1.出示自制实验瓶介绍:可乐瓶上有三个不同高度的小孔。(制作方法:可乐瓶上的小孔可用针或者铁钉扎三个不同高度的小孔,三个孔的大小相同,三个孔用一条宽透明胶带同时封好,这样便于同时撕开。) 2.学生预测不同高度的三个孔,水流会有什么不一样? 3.教师演示、学生观察,实验时注意地面要放物品盛水。 4.再次预测:抬高瓶子会怎样? 5.教师再次演示、学生仔细观察三条水柱射出的角度和远近。 6.学生交流实验现象,尝试分析原因,认识水的压力。 3.水的浮力实验 1.教师演示实验,在实物投影上展示,将镜头横过来可以清楚看到水位的上升。 2.在500毫升的烧杯里放入半杯水。 3.在100毫升小烧杯的底部放入橡皮泥。小烧杯底部的橡皮泥要放均匀,避免在大烧杯里倾斜。观察小烧杯的状态和大烧杯里的水位。 4.用细线将一个50克的砝码轻轻吊起,放入小烧杯底部的中央,观察小烧杯的位置变化和大烧杯内水位的变化。放入砝码时注意不要用手扔进去,最好用线吊住,轻轻放入小烧杯的中央。 5.学生交流观察现象,尝试分析原因,认识水的浮力。 4.水的溶解实验 1.学生预测放入高锰酸钾会有什么变化。 2.指导实验:在烧杯内放上足够的水,放入1-2粒高锰酸钾,仔细观察高锰酸钾的变化。 3.用玻璃棒搅拌,边搅拌边观察。搅拌的方法:用玻璃棒沿着顺时针(或逆时针)同一个方向搅拌;搅拌过程中,玻璃棒不要捧着烧杯底和烧杯壁,不要用力过猛,以免液体溅出或者损坏烧杯。 4.观察变化时,提醒学生有时看物质能不能溶解,还需要耐心等待一段时间。 5.告诉学生不能随意品尝实验的溶液,因为有些物质的溶液会伤害身体。 6.交流实验现象,认识溶解。 5.实验总结 根据几个不同的实验了解水的各种特性。 6.整理器材 将实验器材整理好,及时清洗玻璃器皿和桌面。 实验结论: 会团结的水:水面会成一个圆弧形,因为表面的水有一股相互之间拉着的力,可以承受一点的重量。 会喷射的水:瓶子上方小孔的水喷射的距离近,下方小孔的水喷射的距离远,因为孔越高,受到水的压力越低,所以射不远;孔位置越低,水的压力也越大,所以射得最远。 会托举的水:开始小烧杯浮在大烧杯里,放入砝码后仍会浮在水中,但位置下降了,大烧杯里水位上升了。放得砝码越重,水位越高,小烧杯沉得越低,直至沉入底部。“曹冲称象”就是用了这个原理,表现出古代人民的智慧。 水的溶解实验:课后书上提出的问题,奶粉能溶解于水,少量面粉也可以溶解在水里,物体溶解之后,水面会有一定的上升,但是可能不太明显。如果要使物质溶解的快一点,可以提高水的温度,或者进行搅拌。
五、实验内容:研究纸 年级: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课题:纸 实验器材:报纸、A4白纸、餐巾纸、卡纸、放大镜、滴管、 实验类型:教师演示 学生操作实验 实验步骤 操 作 要 点 1.比较纸的纵向和横向的结实程度。 1.指导学生自己拿出报纸和小刀,分别从横向和纵向裁出宽度相同、长短相同、边缘平滑的3组纸条。 2.同桌2人分别抓住一张纸条的两端,抓的位置离中间距离相等,然后同时缓缓用力向两边拉。 3.进行三组重复实验,重复三次实验也是为了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4.比较实验结果。 2.观察纸张边缘纤维 1.每组分别横向和纵向各撕下一张纸条,用放大镜分别观察被撕下的边缘,边观察边用文字或画图的方式记录下来。 2.学生汇报、比较观察结果。 3.比较不同纸张的吸水性 1.提供材料:一张白纸、一张餐巾纸、卡纸(同样大小)。 2.预测:按照纸张的吸水性由强到弱排序。 3.交流实验方法:我们可以怎样来比较不同纸张的吸水性? 分别用滴管在纸的中间滴一滴同样大小的水滴,仔细观察水扩散的变化(为了提高实验的可见性,可以在水中加入适量的红墨水)。 4.指导滴管的正确使用:先按住上面的胶头,排掉空气,将滴管口伸入水中,松开胶头,然后轻轻提起,将滴管垂直滴向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