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窑沟骨干1#坝初步设计
质量意识培训

朝阳区2014年今冬明春中小河道治理工程(曹各庄排水沟)(合同编号:CY-2014/ZXHD/SG-002)质量培训主讲人:审核人:北京XXXXXXXXXXXXXXX项目部2014.5。
10河道治理工程质量培训一、工程概况1、概述XXX排水沟位于北京市朝阳区金盏地区,本工程治理起点始于东窑村,到入坝河处结束,全长3408m。
曹各庄排水沟是金盏东部地区重要排水河道,其承担着东窑村、曹各庄村、雷桥村及金榆路沿线的排水任务。
随着金榆路的建成、金盏金融服务产业园区的建设,其重要性逐渐体现,不仅有防洪排水的要求,更有景观要求。
本次工程通过平整疏挖河道、护砌、实施绿化工程、新建及改建跨河建筑物等,达到提高河道的过流能力、改善河道环境、消除防洪安全隐患、改善管理条件等。
2、参建单位建设单位:北京市朝阳区水务建设管理办公室地勘单位:中兵勘察设计研究院设计单位:河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监理单位:安徽省大禹工程建设监理咨询有限公司施工单位:北京金河水务建设有限公司质量监督单位:北京市朝阳区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站3、合同工期计划开工日期:2014年5月1日;计划完工日期:2015年5月3日。
其中2014年6月1日前完成水下主体;2014年12月31日前完成主体工程。
工期总日历天数:368天.4、工作内容4.1河道清淤(0+000~1+630)河道治理范围0+000~1+630段河道清淤,长度1630m。
提高其排水能力。
4.2河道综合治理(1+630~3+408)自河道1+630~3+408段进行河道综合治理,其中1+630~2+518段在现状莲花池基础上进行清淤,拆除旧折桥,新建折桥,并实行生态修复工程,实现其生态功能,左岸修建透水砖步道等,2+518~3+408段为新建河道,河道1+630~3+408段新建沿河巡河路,莲花池段新建两处清运与管理平台.4。
3新建节制闸,一孔净宽6m,闸前设计常水位22.00m,20年一遇设计水位22.10m,流量18m³/s,50年一遇校核水位22.64m,流量21m³/s。
5#煤柱状图

粉砂岩
组 煤5
粉砂岩 砂岩
细砂岩 石灰岩 太 煤6 页岩 石灰岩 煤7 页岩 石灰岩
8.6 2.6-7.4 4.5 0.4-0.98 0.65
原
3.5
4.98-10.4 9.0 0-0.65 0.25
组
8.5
5.0-10.0 7.0
以K1细粒砂岩为底界,连续沉积于本 溪组之上,本组为主要含煤地层之一,以 灰白石英砂岩、灰色长石、石英共砂岩、 灰色砂质泥岩、泥岩、石灰岩及煤层煤层 组成,按沉积环境特征可分为晋祠段、毛 儿沟段、东大窑段。晋祠断的K1砂岩底界 至9号煤层底岩性以灰色砂质泥岩、泥岩为 主,夹砂岩及1-2层薄层石灰岩、偶尔有 煤线。毛儿沟段:由9号煤底至L3石灰岩顶 界,主要由煤层石灰岩,砂岩及泥岩组 成,含煤3层,其中8-9号煤层厚度稳定, 全区可采。东大窑段:由L3石灰岩顶界至 K3 砂岩底界,岩性以石灰岩、砂岩、泥岩 为主,含煤3层,其
工作面煤层柱状图
地层年代 柱状 岩石 名称 页岩 煤2 山
砂质泥岩
厚度(米)
岩
性
描பைடு நூலகம்
述
9 0.1-1.41 0.58 12
煤4 西
砂岩
0.27-1.28 0.6 6.0-12.0 8.0 2.0-6.0 3.56 2.4-5.5 5.27
0.10-2.0 0.60 0.7-10.0 1.20
以K3岩屑-长石砂岩为底界,连续沉 积于太原组之上,是主要含煤地层之一, 共含煤8-10层、其中5号煤主要可采煤层 、主要为砂岩、砂质泥岩煤层互层,含植 物化石。
吉林省通化县四方山高丽沟689m标高下铁矿床地质特征与控矿因素

吉林省通化县四方山高丽沟689m标高下铁矿床地质特征与控矿因素于宗延;邢陈晨【摘要】高丽沟铁矿位于通化县四方山,成因类型为沉积变质热液改造型磁铁矿.矿石类型为石英磁铁矿型和角闪石石英磁铁矿型.本次689m标高以下共发现7条矿体,呈北东向-近东西向平行断续展布,矿体呈似层状,受花岗岩破坏和吞蚀作用,矿体沿走向或倾向突然尖灭现象明显,矿石属易选矿石,矿石品位较均匀.【期刊名称】《世界有色金属》【年(卷),期】2017(000)003【总页数】2页(P38-39)【关键词】通化县;高丽沟铁矿床;689m标高;地质特征【作者】于宗延;邢陈晨【作者单位】吉林省有色金属地质勘查局六○六队,吉林通化134000;吉林省通化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吉林通化134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31高丽沟铁矿大地构造位置位于中朝准地台(Ⅰ)、辽东台隆(Ⅱ)、铁岭-靖宇台拱(Ⅲ)、龙岗断块(Ⅳ)西南缘。
为板石沟太古宙绿岩带的西南部,南邻浑江上游凹褶断束,属板石沟-四方山太古宙沉积变质铁矿带的南西段。
区域出露地层具典型地台区特征,由基底和盖层组成。
基底主要出露太古宇四方山岩组~古元古界同心岩组的表壳岩,盖层主要出露为新元古宙青白口系、震旦系和古生界寒武系、奥陶系等地层。
区域太古宙经历了地台发展阶段,有大量的中、酸性岩浆岩的侵入活动及伴随有中~基性火山岩浆的喷发,经过区域变质变形和多期次构造迭加改造,褶皱构造和断裂构造均发育。
区内岩浆活动频繁,太古代主要为中~酸性深成侵入岩体,以灰色长英质片麻岩为主,呈岩基状产出,元古代主要为酸性深成侵入岩体,以花岗质片麻岩为主,以岩基为主,见有小的岩株和岩枝,早期侵入有双峰变质辉长岩,晚期侵入有湾湾川变质辉长岩,燕山早期见有花岗斑岩体和闪长玢岩珠。
见图1。
2.1 地层区内出露地层主要为太古宙四方山岩组,为一套中-浅变质程度的角闪质岩石,是主要含矿地层。
由于经历长期强烈的构造运动及后期广泛的酸性岩浆侵入活动,使原地层的连续性受到破坏,残存在花岗质片麻岩中,岩石主要由黑云斜长片麻岩、黑云片岩、角闪黑云片岩、斜长角闪岩,黑云角闪片麻岩夹磁铁石英岩等组成[1]。
甘肃北山红山井东钼金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甘肃北山红山井东钼金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李玉鹏;王党琦;高志杰;崔永宁;张建华【期刊名称】《世界有色金属》【年(卷),期】2018(000)013【摘要】红山井东钼金多金属矿床位于甘肃北山地区.出露地层有石炭系、二叠系及第四系,侵入岩主要为华力西期,其中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与钨、钼矿化关系密切.依据其矿体空间分布位置,矿区圈出2个矿化带(北矿带、南矿带),共圈出钼矿体21条,金矿体3条,铅矿体12条,银矿体2条,铜矿体6条,钨矿体3条,矿体大致呈近东西向似层状、脉状分布,矿床成因属受构造控制中岩浆期后热液型.矿区破碎带是本区主要的找矿标志,碎裂岩化、硅化、钾化和云英岩化等围岩蚀变是明显的找矿标志,激电异常是重要的找矿标志.【总页数】4页(P88-90,92)【作者】李玉鹏;王党琦;高志杰;崔永宁;张建华【作者单位】甘肃省地质矿产开发局第四地质矿产勘查院,甘肃酒泉 735000;甘肃省地质矿产开发局第四地质矿产勘查院,甘肃酒泉 735000;甘肃省地质调查院,甘肃兰州 730000;甘肃省地质矿产开发局第四地质矿产勘查院,甘肃酒泉 735000;甘肃省地质矿产开发局第四地质矿产勘查院,甘肃酒泉 735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2【相关文献】1.青海克停哈尔铜钼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J], 赵永亮;张勇;刘国燕;王生明;苏旭亮;张涛2.青海克停哈尔铜钼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J], 赵永亮;张勇;刘国燕;王生明;苏旭亮;张涛;3.云南新平大红山铜多金属矿床金、银成矿规律及找矿标志 [J], 彭昭银;陈维锋4.云南腾冲箐口钼多金属矿床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J], 李欢;邹灏;陈恒强;倪师军;王新砚;张强;王霞;高永才5.内蒙古大庙金钼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J], 田贺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姬塬油田东部长9地质特征及勘探方向浅析

姬塬油田东部长9地质特征及勘探方向浅析姬塬油田东部油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中部,长期以来,该区勘探以三叠系长8以上油层为主,对于长9等深油层的勘探较少,近几年才对长9油层逐步进行勘探开发,并取得了一定成果,自此长9油层的勘探才逐步得到重视。
本文从生、储、盖、圈、运、保所涉及的各种成藏地质条件出发,分析了研究区长9储层地质特征及成藏因素,认为曲流河三角洲分流河道和河口坝为该区的主要含油有利相带,并提出了该区的勘探方向。
标签:姬塬油田;三叠系长9;石油地质特征;勘探方向1 引言姬塬油田东部位于陕西省吴起、定边两县境内,区内地表属典型的黄土塬地貌,地面海拔1350m~1850m。
姬塬油田东部构造位于陕北斜坡中段西部,构造平缓,为一宽缓西倾斜坡,构造平均坡度小于1°,平均坡降6m/km~7m/km。
在这一区域背景上发育近东西向的鼻状隆起。
鄂尔多斯盆地从晚三迭世开始进入台内拗陷阶段,形成闭塞~半闭塞的内陆湖盆,发育了一套以湖泊、湖泊三角洲、河流相为主的三迭系延长组碎屑岩沉积。
整个延长组湖盆经历了发生~发展~消亡阶段,使延长组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生、储、盖组合。
三角洲分流河道和河口坝砂体是油气的良好储层,盆地沉积中心的暗色湖相泥岩、油页岩是良好的生油岩,半深湖及沼泽相泥岩为主要盖层。
根据盆地不同发展阶段的地球动力学背景和沉积岩系组合特征,将鄂尔多斯盆地演化分成中新元古代坳拉槽裂陷发育阶段、早古生代边缘海发育阶段、晚石炭世—中三叠世大型内克拉通盆地发育阶段、晚三叠世—早白垩世残留克拉通盆地发育阶段和鄂尔多斯盆地周缘断陷发育五大演化阶段。
中、新生代鄂尔多斯盆地经历了多期构造事件的影响,为石油形成、运移和聚集的重要时期。
长9油层组在单斜背景上发育近东西向排状隆起,构造是研究区另一重要的构造特征。
研究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的中西部,主体位于伊陕斜坡,西部为天环坳陷。
整体表现为东高西低的面貌,但东部为平缓西倾单斜,南北方向高差基本没有变化;西部处于天环坳陷的中段,为东倾。
低渗油藏卫10块中高含水期改善水驱效果研究

射 开射 开注 入
t f 3 0  ̄
小 于 3 O } i
不 吸 或 徽 瑕 9 i 厚 度} i 层 效
厚 度层 数 量厚 度 层 教 吸 水 量 , i 厚 度 层 数, i
卫1 O 一3 0 、 卫1 O 一2 、 新卫l 0 —9 、 卫1 O 一8 , 卫1 0 —2 9
为见 效后含 水 上升快 ; 南 部卫 l O 一1 O 、 卫1 0 —1 8 、 卫 1 O 一3 4 、 1 O 一3 8 低 能 生产 , 4口井平均 单井 日产 液3 . 7 t , 日产油 o . 8 , 平 均动液 面 1 4 4 7 m。
摘 要 : 针 对卫 1 O块渗 透 率低 , 含 水上 升快 , 自然递 减 大 , 水驱动 用程 度低 的 问题 , 运用动 态分析 法 和先 进 的油藏 数值 模 拟方 法研 究 剩余 油 , 根 据 剩余油 分布规律 , 制 定 了改善 平 面矛 盾和层 间注采音 4 面, 增加 水驱控 制储 量和动 用储 量 为 目标 的挖 潜 方案 , 通过 实施 , 提 高注入 水 利用 率 , 提 高分层 动用程度 , 控 制含 水上 升速 度 , 改善 水 驱 开发 效 果 。使 卫 1 0块 开发 水 平稳 定在 二 类 , 取 得 良好 的 经 济效益 和社会 效 益, 为 中高含 水期 老 油 田的持 续发展 奠定 基础 。 关 键词 : 低渗 透 ; 卫1 0块 ; 含水高; 剩 余油挖 潜 ; 改善 水驱 效果 中图分 类号 : TE3 5 7 . 6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号 : l O 0 6 —7 9 8 1 ( 2 0 1 3 ) 0 2 一O 1 2 4 一O 2
中药材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范文

中药材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范文临洮县位于甘肃中部,洮河下游,黄土高原西缘,县内梁峁纵横,山川有别,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东高西低,南湿北旱,东部干旱和半干旱,属典型干旱季风性气候和半湿润温带季风性气候区,海拔1730-3670米之间,年平均气温7℃,≥10℃积温在1533.3-2418.4℃之间。
年降雨量317-760毫米,平均无霜期146天,年总日照时数2437.9小时,日照率为55%。
是典型的中部地区干旱县之一。
全县有18个乡镇,324个行政村,总人口53.856万。
全县有耕地107.67万亩,其中有效灌溉面积33.35万亩,山旱地面积74.32万亩。
2022年我县中药材种植面积15.76万余亩,占全县总耕地面积的14.6%,预计今年中药材平均亩产达203公斤,总产量3051万公斤,平均亩产值4500元左右,总产值6.76亿元以上,实现纯收益5.53亿元以上,中药材农民人均纯收益将达到1200元左右。
一、我县的中药材产业现状(一)种植面积稳中有增。
近年来,我县中药材种植面积逐年增加,由2022年的7.7万亩逐步扩大到2022年的15.76万亩,增加了2倍多,其中党参88479.4亩,当归17887.6亩,黄芪14922.4亩,柴胡20537.2亩,牛子4717.1,其它中药材189.6亩,分布在我县17个乡镇。
其中育苗10884亩(黄芪8414.1亩、党参2469.9亩)。
并且种植结构呈现出新的亮点:一是种植区域和范围在不断扩大,新的产区在逐渐出现;二是种植品种趋向于多元化,如牛子、羌活、赤芍、牡丹、金银花等品种种植面积日益趋向规模化。
(二)种植区域布局合理,规模化、标准化程度不断提高。
我县具有良好的中药材种植条件和传统成熟的栽培技术,经过多年的发展,中药材种植面积逐年扩大,通过政府产业结构的调整,目前已形成区域布局合理化、稳定化、聚集化发展的趋势,已形成8个千亩中药材核心示范区域。
分别是:以东北部窑店镇北大坪等村为中心的党参标准化生产区域;以东部龙门镇塔湾等村为中心的党参标准化生产区域;以南部玉井镇番寺坪等村为中心的党参标准化生产区域;以北部八里铺镇沿川子等村为中心的党参标准化生产区域;以东南部康家集乡邢家山及北部上营乡邓昌等村为中心的当归标准化生产区域;以东北部窑店镇徐家铺等村为中心的柴胡标准化生产区域;以东北部连湾乡花麻湾等村为中心的优质黄芪育苗生产区域;以衙下镇衙下等村为中心的牛子标准化生产区域。
太原市人民政府关于九院沙河虎峪河西延工程拆迁的通告

太原市人民政府关于九院沙河虎峪河西延工程拆迁的
通告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太原市人民政府
•【公布日期】2018.07.05
•【字号】并政发〔2018〕30号
•【施行日期】2018.07.05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城乡规划
正文
太原市人民政府关于九院沙河虎峪河西延工程拆迁的通告为完善城市防洪体系和道路网络建设,市政府决定实施九院沙河、虎峪河西延工程。
现将拆迁有关事项通告如下:
一、整治改造范围:九院沙河西延工程东起白家庄路,西至狼坡生态园,长度约5.8公里,红线宽度10-20米,其中白家庄路至官地矿隧道东口,宽20米,长3.5公里;官地矿隧道东口(含隧道)至狼坡生态园,宽10米,长2.3公里。
虎峪河西延工程东起白家庄路,西至杜儿坪小学,长度约4.5公里,红线宽度15米。
二、上述工程红线及规划控制范围内的违法建设(包括违法设施、屋顶、墙体广告及未经批准加建、压线的建、构筑物)、临时设施,由所属单位和个人接到拆迁通知后三日内自行拆除。
拆除所发生的费用由所属单位和个人承担。
三、整治改造范围内违法建(构)筑物、违法设施和临时建(构)筑物一律无偿拆除。
其它建筑按有关规定补偿。
四、整治改造范围内的合法建(构)筑物、设施权属单位在规定时间内向有关部门提供有效证件,进行规划认定和房屋确权。
望整治改造范围内各单位和个人顾全大局,服从城市建设需要,积极主动配合工程推进。
太原市人民政府
2018年7月5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概况1·1基本情况东窑沟1#骨干坝位于右玉县北部李达窑乡境内东窑沟的主沟内,大坝控制流域面积6.34km2,属黄土丘陵沟壑区中的土石山区,主要地貌类型为梁、坡、峁、沟,地形支离破碎、沟壑纵横,水土流失严重,年平均侵蚀模数为8000t/km2.a。
坝址两岸坡土层较厚,为粉状壤土,含有少量砾石;沟底基岩裸露,多为玄武岩。
取土场分布在大坝右岸,土壤相对湿度适中,颗粒级配均匀,符合筑坝土料标准。
1·2区域社会经济情况东窑沟1#骨干坝坝控范围全部在东窑沟范围内,该区域内共有村庄6个,人口780人,耕地4858亩,人均耕地6.2亩,粮食产量388640kg,平均亩产80 kg,人均粮食498kg,人均收入697元,经济相对落后。
尤其是近几年连续遭灾,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十分困难,广种薄收,靠天吃饭的局面一直没有大的改变。
1·3区域综合治理现状及规划情况东窑沟是东窑沟小流域的一部分,流域面积11.21km2,其中耕地面积324 hm2,占总面积的28.9%;林地面积272 hm2, 占总面积的24.3%;人工种草40 hm2, 占总面积的3.6%;非生产用地40 hm2, 占总面积的3.6%;荒地444 hm2, 占总面积的39.6%。
小流域内耕地已全部承包到户,并发放土地承包使用证书。
从流域的治理现状来看,农林牧各业用地比例极不协调,人均耕地达10亩左右,基本农田仅占1/10,农业生产仍是广种薄收、靠天吃饭。
从人口密度看,地广人稀,人均土地达2.04 hm2,土地利用率低下,荒地占到总面积的39.6%,亟待开发利用。
为改变目前状况,提高土地利用率,增产增收,拟在东窑沟片修建骨干坝2座,中型坝3座及一些小坝。
工程建成后,可有效地遏制水土流失,改善基础的生存条件,达到保水保土,改变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目的。
1·4兴建该工程的目的和作用东窑沟1#骨干坝的兴建可有效拦截区域内的洪水泥沙、消减洪峰、稳定河床、防止沟壑侵蚀、抬高侵蚀基点,提高东窑沟小流域坝系的防洪能力,减少下游水毁灾害。
淤成的坝地可促进坡耕地退耕还林还草,同时结合流域坡面治理工程,可有效改善区域生存环境。
该坝的建成蓄水可解决人畜饮水困难,发展灌溉,对推动当地农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1·5地形资料及建筑材料本工程设计前对坝址地形进行了实测,从实测的1:500坝址地形图可以判知:右岸高差大,为26.84m,坡势较缓;左岸高差小,为19.22m,坡势较陡。
取土场可设于坝址的右岸,最大运土距离为200m。
东窑沟1#骨干坝的主要材料为:上坝土方、石料、沙子、水泥、钢材、木材。
土料分布在坝址的右岸,岸坡土层厚,为壤土,储量充足,可以满足筑坝要求,平均运土距离为80m。
块石在距坝35km的料场购买,料源充足,石质良好,用汽车运输,购买价60元/方。
沙子可从距坝址35km的砂场购买,质量和料源均可满足工程所需,运输工具为汽车,购买价为35元/方。
水泥选用32.5#普通硅酸盐水泥,钢筋选用Ⅰ级钢,木材选用松木板材,均可从距坝址约32km的县城购买,运输工具为汽车,购买价分别为水泥280元/吨,钢筋3600元/吨,木材1150元/方。
1·6水文及气象资料该流域内没有水文、气象测报站,其水文气象资料来源于右玉县气象局提供的有关数据。
多年平均气温3.6℃,年平均无霜期104天。
沟道内无泉水出露,无径流形成。
该流域属大陆性半干旱季风型气候,冬长夏短,其特点为干旱。
据右玉县气象站观测记载,多年平均降水量414mm,最大年降水量662mm,最小年降水量115.5mm,降水在年内变化较大,汛期6—9月份降雨量占到年降雨量的77.2%,易形成短历时洪水,并含有大量泥砂。
最大24小时暴雨值55mm,年平均侵蚀模数8000t/km2.a。
2 水文计算2·1设计依据及设计标准2.1.1设计依据:《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沟壑治理技术》(GB/T16453.3—1996),(以下简称为《国标》)。
《水土保持治沟骨干工程技术规范》(SL289—2003),(以下简称为《部颁规范》)。
山西省企业标准《淤地坝工程技术规范》(晋Q 834—85),(以下简称为省规范))。
《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L/T191-96)。
《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淤地坝工程初步设计要求》《水利水电工程制图标准水土保持图》(SL73.6-2001)。
实测1:500坝址地形图和1:10000地形图及流域现状调查资料。
2.1.2设计标准:该坝库容大约在100万方以上,洪水设计标准选用30年一遇洪水设计,300年一遇洪水校核,淤积年限20年。
2·2水文计算2·2·1设计暴雨量计算采用《省规范》公式H24·p=K p·H24式中:H24·p——频率为p的24小时暴雨量(mm);K p——频率为P的皮Ⅲ型曲线模比系数;H24——最大24小时暴雨均值(mm)。
查《省规范》表D-4得:H24=55mm C V=0.55 C S=3.5C V根据以上数据查《省规范》表D—3得K3%=2.43 K0.33%=3.55将数据代入公式计算得:H24·3%=2.43×55mm=133.65mmH24·0.33%=3.55×55mm=195.25mm2 · 2 · 2设计洪峰流量计算采用《省规范》公式: Q p=C1 · H24·p· F2/3式中:Q p——频率为P的洪峰流量(m3/s);C1——洪峰地理参数,查《省规范》表3-1取C1=0.18;F——骨干坝控制流域面积,F=6.34 km2其它符号同前。
将数据代入公式计算得:Q3%=0.18×133.65× 6.342/3=82.41m3/sQ0.33%=0.18×195.25×6.342/3=120.39m3/s2 · 2·3设计洪水总量计算采用《省规范》公式: W p=K · R p · F式中:W p——频率为P的设计洪水总量(万m3);K——小面积洪水折减系数,查《省规范》表3-2取K=0.8;R p——设计暴雨的一次洪水模数(万m3/km2);由设计暴雨查《省规范》表D-5得:R3%=4.36万m3/km2 R0.33%=9.37万m3/km2其它符号意义同前。
将数据代入公式计算得:W3%=22.11万m3 W0.33%=47.52万m32·2·4 年来沙量计算采用《省规范》公式: V S=(1-K S)· S · F式中:V S——年来沙量(万m3);S——年均侵蚀模数 S=8000t/km2.aK S——坡面措施年均拦沙率,根据上游治理情况取K S=0;V S=1.0×8000/1.35× 6.34 =3.76万m3V拦=3.76×20=75.20 万m3水文计算成果汇总如下表:3 工程设计3·1枢纽组成通过实地勘测、调查坝址处地形、地质情况,经多方案比较,确定东窑沟1#骨干坝的枢纽组成为:大坝和放水建筑物(卧管、涵洞)两大件,不设溢洪道,放水建筑物布设在大坝右岸。
坝址附近有适宜的壤土,其储量足以满足填筑坝体的需要,沟内无常流水,坝型选择均质碾压土坝。
3·2土坝设计3.2.1筑坝土料设计筑坝土料的平均运距为80m,土质为壤土,其有机质含量小于2%,水溶盐含量小于5%,理化性质均能满足碾压土坝对土质的要求。
施工时土料的最优含水量应控制在12~20%之间,坝体干容重达到1.55t/m3。
3.2.2坝高—库容—面积曲线绘制根据1:10000库区地形图,首先量出各层等高线包围面积,然后计算各层间库容及累计库容,得到下表数据,最后绘出坝高—库容—面积曲线。
曲线的绘制要结合实测坝址地形图确定,沟底相对高程为991m,详见附图。
坝高--库容--面积库容曲线计算表3.2.3坝高计算采用公式 H=h拦+h滞+h安式中:H——总坝高(m);h拦——拦泥坝高(m);h滞——滞洪坝高(m);h安——安全超高(m)。
由V拦= 75.20万m3,查曲线图得h拦=15.06m,相应拦泥高程为1006.06 m,淤地面积7.52hm2。
设计情况下:V滞3%=22.11万m3,V拦+ V滞=75.2+22.11=97.31万m3,查曲线得h拦+ h滞= 17.24m,相应设计洪水位高程为1008.24m,h滞3%=2.18m。
校核情况下:V滞0.33%=47.52万m3,V拦+ V滞=75.2+47.52=122.72万m3,查曲线h拦+ h滞=19.58m,相应校核洪水位高程为1010.58m, h滞0.33%=4.52m。
查《水土保持治沟骨干工程技术规范》(SL289—2003)表4.1.4-1,取安全超高h=1.5m,则:H设= 17.24+1.5=18.74mH校=19.58+1.5=21.08m取坝高为21.1m,相应坝顶高程1012.1m。
3.2.4施工渡汛期拦洪坝高计算为保证大坝施工期安全渡汛,需计算汛期拦洪坝高。
坝体在汛期前必须达到二十年一遇洪水重现期防洪渡汛高程。
经计算,该骨干坝二十年一遇设计标准下洪水总量为W5%=0.8×6.34×3.13=15.88万m3,卧管第一台阶放水孔高程以下死库容为1.30万m3,则总库容17.18万m3,查H-V-F曲线知,相应坝顶高程为998.30m,取安全超高1.5m,则相应坝顶高程为999.8 m。
3.2.5坝体断面尺寸确定⑴坝顶宽度坝顶有交通要求,坝高在 10m以上,考虑交通要求,取坝顶宽B=4m。
⑵坝坡根据坝高、筑坝土料土质,并参考已成工程经验数据确定:上游坝坡1:2.5、1:2.0;下游坝坡1:2、1:1.5,并在上、下游坝坡设置马道,马道宽2.0m。
⑶坝坡排水为防止暴雨冲刷坝面,在下游马道内侧设横向排水沟,在坝体与岸坡结合处设纵向排水沟,纵横排水沟相互连通,将水流送出坝脚以外。
为防止坝肩两岸排水汇流坝顶形成洞穴,虑及坝体安全,必须设置坝肩排水沟,与纵问排水沟相连。
排水沟为矩形断面,马道排水沟断面20cm×20cm(宽×深),坝肩及岸坡排水沟尺寸为20cm×20cm(宽×深),边墙、底板厚均为20cm,用M7.5水泥砂浆浆砌块石砌筑,M10水泥砂浆勾缝。
⑷坝基、岸坡、结合槽处理坝体填筑前,必须对坝基和岸坡进行处理,清基范围应超出坝的坡脚线0.5m,清基平均深度20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