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河道治理初步设计方案

合集下载

河道疏浚工程初步设计方案

河道疏浚工程初步设计方案

河道疏浚工程初步设计方案一、工程概述河道疏浚工程是指通过机械设备对河道进行清淤、疏浚,以恢复河道的通畅性,改善水流条件,保护堤坝和水利设施的一种工程活动。

河道疏浚工程的实施,对于防洪、排涝、提高河道的输水能力以及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项目背景、工程内容、设计要求、工程方案等方面对河道疏浚工程初步设计方案进行详细阐述。

二、项目背景某地的XX河流经多年沉淀泥沙,河道废弃物堆积严重,使得河道水位不断上涨,已经影响到了周边居民的生活和生产。

因此,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减轻河水压力,改善水域环境,该地决定进行XX河道的疏浚工程。

三、工程内容1、疏浚范围本次疏浚的范围为XX河道主干线及两侧的支流,总长XX公里。

其中XX河道主干线长XX公里,两侧支流各XX公里。

主要清理淤泥和废弃物,恢复河道原有的水体容积和流量。

2、工程方法采用机械挖掘、吹填法和清淤船等多种方式进行疏浚。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式进行作业,确保疏浚的全面和彻底。

3、疏浚深度河道底部淤积深度约为XX至XX米,清淤深度为XX至XX米。

废弃物清理高度为XX米。

四、设计要求1、水文条件需要对河道的水文条件进行详细的调查和分析,包括水流速度、水深、水位变化、泥沙含量等因素。

2、环境保护在进行疏浚工程的同时,要保护好河岸和周边的植被、居民及相关生态环境,避免对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3、工程质量保证疏浚后的河道能够满足防洪排涝需要,提高水体通流能力,确保河道的水质和水量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要求。

五、工程方案1、前期准备首先进行航测,获取河道地形、淤积情况以及水文信息,并根据测量结果绘制出详细的河道地形图、疏浚断面图和水文分析图。

2、疏浚方法根据前期调查和测量结果确定疏浚的具体范围和深度,采用机械挖掘和吹填法进行疏浚,清理河床淤泥和废弃物。

3、环境保护在进行疏浚作业的过程中,设置临时生态护栏,避免废弃物对水体造成二次污染,保护周边植被和河道生态环境。

某河道整治工程初步设计

某河道整治工程初步设计

某河道整治工程初步设计
1. 引言
本文档是针对某河道整治工程的初步设计方案。

该设计方案旨在解决当前河道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整治措施和建议。

2. 问题描述
目前,该河道存在以下问题:
- 河床淤积严重导致水流不畅,加大了洪水的风险;
- 河道两岸的堤坝缺乏维护,存在损坏和倒塌的风险;
- 河道沿线存在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排放,污染了河水。

3. 设计目标
基于以上问题,本次设计的目标如下:
- 保障河道水流通畅,减少洪水风险;
- 加固和维护河道两岸的堤坝,确保其稳定可靠;
- 解决沿线污水排放问题,提高河道水质。

4. 设计方案
针对上述问题和目标,我们提出以下设计方案:
1. 清淤工程:对河道进行定期的清淤作业,确保河床的通畅。

2. 堤坝维护与加固:加强对河道两岸堤坝的维护工作,修复已损坏的部分,并在必要的位置进行加固工程。

3. 污水处理:建设污水处理站,对沿线的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进行处理,以保证出流水质符合相关标准。

4. 绿化工程:在河道两岸进行绿化工程,种植草坪、树木等植被,提高河道景观质量。

5. 预期效果
通过以上设计方案的实施,预期将达到以下效果:
- 河道水流通畅,减少洪水风险;
- 堤坝稳定可靠,减少倒塌风险;
- 河道水质得到改善,满足相关标准要求;
- 河道景观质量提升,增加市民的生活享受。

6. 结论
本文档提出了一份某河道整治工程的初步设计方案。

该方案旨在解决河道存在的问题,提高河道的功能和质量。

我们预期通过实施这些设计方案,能够显著改善该河道的状况,最终造福于周边市民和环境。

漳河河道治理初步设计报告

漳河河道治理初步设计报告

漳河河道治理初步设计报告一、河道整治目标1.水质改善:通过净化水源、清除污染源、增加沉淀池等手段,使漳河水质指标达到Ⅳ类以上,恢复良好的水生态环境。

2.河岸整治:清理河岸的垃圾和杂物,修复河岸的绿化和防护设施,提高河道景观和安全系数。

3.泥沙治理:采取河道疏浚、悬浮泥沙治理、土地保护等措施,减少漳河的泥沙淤积,保持河道的通航能力和水资源利用效率。

二、河道整治方案1.水质改善方案(1)建设净化水源:提供高质量的河水供应,用于养鱼养殖和农田灌溉,降低污染物浓度。

(2)清除污染源:对沿岸工业企业进行环保检查,督促其达到国家排放标准,减少工业废水和废气的排放。

(3)增设沉淀池:在漳河的关键位置增设沉淀池,利用沉淀池对易沉淀物进行截留,减少污染物进入水体的数量。

(4)加强巡查和监测:增加巡河人员,定期监测漳河的水质指标,及时采取措施解决异常情况。

2.河岸整治方案(1)清理垃圾和杂物:开展河岸垃圾清理行动,加强河道巡查,罚款或处罚违法投放垃圾的个人和单位。

(2)修复绿化和防护设施:根据河岸不同位置的特点,选择适宜的植被进行绿化,增加防护设施,保护河道的稳定性。

(3)提高沿岸居民意识:加强对居民的环保教育,提倡环保生活方式,减少人为造成的污染。

3.泥沙治理方案(1)河道疏浚:根据河道泥沙淤积情况,进行河道疏浚工程,恢复河道的通航能力。

(2)悬浮泥沙治理:采用养殖河蟹等沉降泥沙的生物方法,将漳河的悬浮泥沙减少到合理水平。

三、河道整治效益1.水质改善能够提高漳河的生态环境,恢复河道水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功能。

2.河岸整治能够提高河道的景观品质,增加居民的休闲观赏空间,提高附近房地产价值。

3.泥沙治理能够维护河道的通航能力,促进水上交通和经济发展。

总之,漳河河道治理是一项复杂而长期的工程,需要政府、企业和居民的共同努力。

我们的初步设计报告所提出的解决方案将为漳河的改善提供参考,希望可以促进漳河河道治理的进程,为山东省创造更好的水生态环境。

某河道治理初步设计方案

某河道治理初步设计方案

某河道治理初步设计⽅案1综合说明1.1绪⾔1.1.1流域概况墨⽔河为“淮涉”与“墨⽔”两河的通称。

墨⽔河有两处发源地:主源出于城阳区惜福镇的标⼭、⼆标⼭、三标⼭⼀带,经棉花、楼⼭、演礼村,通过书院⽔库进⼊即墨市的团彪⽔库,出库后经西南贡、前北葛村、官庄⾄前留村;另⼀源称留村河,源于即墨市⽯门乡莲花⼭西南麓⼀带,流经留村乡的西九六夼附近,绕过天井⼭⾄即墨县城关的前留村,两源在前留村汇流后经刁家烟霞、中障村、即墨市城关折向南经⼤韩村、城阳区西城汇、皂户村注⼊胶州湾。

全长42.2km,流域⾯积392.9km2(含洪江河),平均⼲流坡降0.002m/m。

1.1.2墨⽔河历年治理情况⾃1999年以来,青岛市和即墨市、城阳区政府多次对墨⽔河进⾏治理,现已完成河道护岸砌筑61.15km(左、右岸合计),新建改建拦河、跨河构筑物15座,铺设截污⼲管54.11km,⼯程总投资42573万元。

其中:1999年~2002年,即墨市对墨⽔河即墨城区段进⾏了综合治理,护岸砌筑26.20km,铺设污⽔管道12.0km,项⽬总投资8257万元。

2005年2⽉,青岛市审查批准了《青岛市墨⽔河综合治理⼀期⼯程初步设计报告》,决定按照50年⼀遇的防洪标准进⾏分期治理。

⼀期⼯程2005年5⽉开始实施,主要⼯程内容为河道清淤、拓宽12.41km,护岸砌筑8.48 km,新建、改建桥梁2座,铺设截污⼲管24.49 km,⼯程总投资8725万元。

2006年3⽉,青岛市审查批准了《青岛市墨⽔河综合治理⼆期⼯程初步设计报告》。

⼆期⼯程主要内容为河道清淤、拓宽、护岸7.49km(左右岸合计),新建拦河、跨河构筑物6座,铺设截污⼲管17.62km。

⼯程总投资9956万元。

2007年3⽉,青岛市审查批准了《青岛市墨⽔河综合治理三期⼯程初步设计报告》。

三期⼯程主要内容为河道清淤、拓宽、护岸8.78km(左右岸合计),新建拦河、跨河构筑物4座。

⼯程总投资7435万元。

某河道治理工程初步设计

某河道治理工程初步设计

目录1 综合说明 (1)1.1概述 (1)1.2水文 (3)1.3地质 (4)1.4工程任务和规模 (5)1.5工程设计 (5)1.6机电、金属结构及采暖通风 (6)1.7施工条件 (6)1.8工程管理 (8)1.9工程占压 (9)1.10环境保护设计 (9)1.11水土保持设计 (10)1.12投资概算 (10)1.13经济评价 (11)1.14结论 (11)2 水文 (13)2.1流域概况 (13)2.2气象 (13)2.3径流 (14)2.4洪水 (14)2.5设计洪水 (16)3 工程地质 (24)3.1区域地质 (24)3.2工程地质 (25)4 工程建设任务和规模 (32)4.1建设任务 (32)4.2建设规模 (41)5 工程布置与工程设计 (44)5.1工程等别和建筑物级别 (44)5.2工程总体布置 (47)5.3工程设计 (53)6 机电及金属结构 (93)6.1金属结构设计 (93)6.2采暖通风 (95)7 消防设计 (96)7.1工程情况和消防总体设计方案 (96)7.2工程消防设计 (97)8 施工组织设计 (99)8.1施工条件 (99)8.2施工导流 (102)8.3料场选择与开采 (105)8.4主体工程施工 (106)8.5施工交通运输 (110)8.6施工总布置 (111)8.7施工总进度 (115)8.8主要技术供应 (117)9 工程占地及迁占安置 (120)9.1工程对地区社会经济的影响 (120)9.2移民安置规划依据与原则 (122)9.3临时占地复耕规划及复建建筑物 (122)9.4实施管理 (123)9.5占压补偿投资估算 (125)10 环境影响评价 (129)10.1设计依据 (129)10.2环境现状 (129)10.3环境保护措施 (129)10.4环境监测与管理 (131)10.5环境保护投资概算 (136)11 水土保持方案 (139)11.1水土保持方案编制总则 (139)11.2项目自然状况 (142)11.3水土流失预测 (142)11.4水土流失防治方案 (150)11.5水土保持监测 (156)11.6投资概算及效益分析 (157)11.7方案实施保障措施 (163)12 工程管理 (165)12.1管理机构 (165)12.2工程管理 (165)12.3管理设施 (166)12.4.管理制度 (167)12.5工程调度 (168)13 投资概算 (170)13.1编制原则和依据 (170)13.2工程主要内容 (171)13.3主要工程量及材料量 (171)13.4材料预算价格 (171)13.5工程投资 (172)13.6概算编制 (172)14 经济评价 (176)14.1评价概述 (176)14.2国民经济评价 (177)14.3财务评价 (183)1 综合说明1.1 概述1.1.1工程概述XX河古称金山河、凝几河,源于XX县XX庄,流经XX、金乡和市中区三县(区),于市中区喻屯镇大王楼村入南阳湖,全长41.5km,总流域面积337.9km2。

河道水环境综合治理初步设计方案

河道水环境综合治理初步设计方案

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一期)初步设计方案xxxx年xx月目录1 综合说明 (1)1.1 基本情况 (1)1.2 项目背景 (1)1.3 设计内容 (2)1.4 设计依据 (2)1.4.1 法律法规依据 (2)1.4.2 国家规范和标准 (3)1.4.3 其他相关资料 (4)1.5 建设目标 (4)1.6 投资概算 (4)2 建设条件 (5)2.1 xx县概况 (5)2.2 县城概况 (5)2.3 水文 (5)2.3.1 水系概况 (5)2.3.2 特征水位 (5)2.4 地质 (5)3 工程任务 (6)3.1 主要存在的问题 (6)3.2 主要任务 (6)3.3 技术路线 (7)3.4 工程规模 (7)4 截污工程设计 (8)4.1 污水管网设计原则 (8)4.2 污水管xx设计 (8)4.3 设计参数 (9)4.4 污水管网管径选择 (9)4.5 污水管材选用 (10)4.5.1 管材的要求 (10)4.5.2 管材比选 (11)4.5.3 管材的确定 (12)4.6 管xx检查井设置 (13)4.6.1 检查井选型 (13)4.6.2 井盖等附属构筑物 (14)4.7 管网工程量 (14)5 清淤工程 (17)5.1 清淤原则 (17)5.2 清淤范围及工程量 (17)5.2.1 箱涵清淤 (17)5.2.2 河xx清淤 (18)5.3 清淤要求 (19)5.4 清淤方式 (19)5.5 清淤方式的选择 (25)5.5.1 箱涵清淤 (25)5.5.2 河xx清淤 (25)5.6 淤泥处置 (25)II5.6.1 堆场规划 (25)5.6.2 淤泥去向 (26)6 河xx生态修复 (27)6.1 设计范围 (27)6.2 设计原则 (27)6.3 坡岸整治 (27)6.4 生态护坡 (28)6.4.1 护坡方式选择 (28)6.4.2 护坡方式的确定 (33)6.5 水生植物种植 (33)6.5.1 植物选择 (36)6.5.2 备选植物 (37)6.6 生态修复工程量 (40)7 环境保护 (40)7.1 设计依据及标准 (40)7.2 项目概况 (41)7.3 环境影响评价 (41)7.3.1 生态环境 (41)7.3.2 地表水环境 (42)7.3.3 声环境 (42)7.3.4 大气环境 (43)7.3.5 社会环境 (43)7.4 施工期环境保护措施 (43)7.4.1 大气污染防治对策 (43)III7.4.2 噪声的防治对策 (44)7.5 环境管理及监测设计 (44)7.5.1 环境保护管理机构 (44)7.5.2 环境管理任务 (44)7.5.3 环境监测计划 (45)7.6 环境保护投资概算 (47)7.6.1 编制原则 (47)7.6.2 编制依据 (47)7.6.3 编制方法 (48)7.6.4 投资概算 (48)8 节能设计 (51)8.1 设计依据 (51)8.2 能耗分析 (51)8.3 节能措施 (51)8.3.1 节能措施 (51)8.3.2 节水措施 (52)8.3.3 节电措施 (53)9 工程管理 (54)9.1 工程管理设计依据 (54)9.1.1 法律法规和文件 (54)9.2 管理体制、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 (54)9.2.1 管理体制 (54)9.2.2 机构设置及人员编制 (55)9.3 工程建设期管理 (55)I V9.3.1 组织机构及管理设施 (55)9.3.2 工程建设管理 (55)9.4 工程运行期管理 (57)9.4.1 工程运行管理 (57)9.4.2 管理设施配置 (58)9.4.3 管理经费及来源 (59)10 工程概算 (60)10.1 工程概况 (60)10.2 投资主要指标 (60)10.3 概算依据 (60)10.4 工程建设其他费用 (61)10.5 资金来源 (62)10.6 项目总概算表 (62)V1综合说明基本情况项目名称:xx建设单位:xx项目阶段:初步设计设计单位:xx设计资质:xx项目背景xx县,隶属于xx省xx市,xx水下游,因xx水贯穿全境而得名,位于长江中游,xx省西北部,xx湖西岸,与长江直线距离80公里。

河道整治工程初步设计报告

河道整治工程初步设计报告

河道整治工程初步设计报告
一、项目概况
现整治河流位于XXX省XXX市XX县XX村,全长约XX公里,由摘要和抓要建成,南面临江河,距离XX约XX公里,自古以来以其碧涓清波、碧流涌活等美誉远近。

河道整治工程是一项重要的投资建设项目,旨在整治河道,开工现场整治工程将遵循“建立新湖,更新河道,改善河流,维护河湖环境,优化河水质量”的方针,建设出一条安全、节约、美观、环保、新颖的河道。

二、设计理念
(1)梳理河道功能:梳理河流的整体功能,继承和发挥河流原有的功能,并将这些功能合理配置,实现综合有效利用。

(2)提高河流泥沙运移能力:在河道内安装多节序九洞渠,增加搬运能力,使河流更加开阔、整洁。

(3)增强河流水质控制:安装水质改善设施,可以有效改善河流的水质,使河流环境变得更加洁净。

(4)优化河流环境:在河道内设置各种风景植物,将河道环境变成更加美丽的景色,同时也有助于改善河流的水质。

(5)保护河流包围环境:采取多种治理措施,改善河流包围环境,以防止污染源的外溢,保护河流环境。

河道治理工程设计方案、施工方案

河道治理工程设计方案、施工方案

河道治理工程设计方案、施工方案1设计思路本工程总体思路采用高效曝气系统+高效生态浮床+水生生态系统构建相结合的技术,通过种植沉水植物、投放原生水生动物、构建高效生态浮床、改造硬质河床等措施,促进河道形成健康完善的沉水植物群落、水生动物群落、及微生物群落,提高生态处理功能。

通过构建高效曝气系统,提高河道水体溶解氧浓度,促进生态处理能力,最终实现水质稳定达标,并保障河道水质长期稳定达标,水生生态系统健康稳定。

2技术路线项目现状问题分析污染源分析现状水质分析周边环境分析微纳米气泡曝气技术+生物碳纤维浮床技术+沉水植物水质净化技术+水生动物多样性构建技术预处理措施微纳米气泡曝气增氧生物碳纤维浮床水生态系统构建水生态系统调节水质稳定达标生态系统健康持续图1技术路线图3总体设计3.1设计参数河道长度:1400m治理面积:15000m2常水位水深:1.7m~2m处理工艺:高效曝气+生物碳纤维浮床+水生生态系统构建技术进水水质:表5-1 2014年下半年横一港水质检测报告出水水质:表5-2 设计出水水质3.2工程平面图图2.1 工程总平面图(一)图2.2 工程总平面图(二)图2.3 工程总平面图(三)图3 横一港剖面图3.3工艺流程利用新建横一港闸控制河道水位,人工排水将水位降至最佳施工深度再进行相应施工步骤。

生态水处理工序如下:图4 项目总体工艺流程图3.4技术方案优势 (1) 原位修复净化效果持续可控、能耗低; (2) 净化效果好,自然生态、无二次污染; (3) 生态效益高、景观效果好; (4) 管理维护简便,运行维护费用低; (5)工程量小、投资省。

4工程措施4.1河床改造在现状硬质河床上铺设卵石、砂石,为微生物提供挂膜载体,增加水体与生物膜的接触面积,同时为水生动物提供繁殖休憩的场所。

表5-3 河床改造工程量序号 项目名称 单位 数量 备注 1回填卵石m 31800回填厚度为30cm4.2高效微生物菌剂投加(1)针对横一港河道底质较硬,不利于水生植物快速恢复的问题,通过投加生物激活剂DLX -Y04及生物制剂CSDLX -001,改良河道底泥特性,减少内源污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综合说明1.1绪言1.1.1流域概况墨水河为“淮涉”与“墨水”两河的通称。

墨水河有两处发源地:主源出于城阳区惜福镇的标山、二标山、三标山一带,经棉花、楼山、演礼村,通过书院水库进入即墨市的团彪水库,出库后经西南贡、前北葛村、官庄至前留村;另一源称留村河,源于即墨市石门乡莲花山西南麓一带,流经留村乡的西九六夼附近,绕过天井山至即墨县城关的前留村,两源在前留村汇流后经刁家烟霞、中障村、即墨市城关折向南经大韩村、城阳区西城汇、皂户村注入胶州湾。

全长42.2km,流域面积392.9km2(含洪江河),平均干流坡降0.002m/m。

1.1.2墨水河历年治理情况自1999年以来,青岛市和即墨市、城阳区政府多次对墨水河进行治理,现已完成河道护岸砌筑61.15km(左、右岸合计),新建改建拦河、跨河构筑物15座,铺设截污干管54.11km,工程总投资42573万元。

其中:1999年~2002年,即墨市对墨水河即墨城区段进行了综合治理,护岸砌筑26.20km,铺设污水管道12.0km,项目总投资8257万元。

2005年2月,青岛市审查批准了《青岛市墨水河综合治理一期工程初步设计报告》,决定按照5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进行分期治理。

一期工程2005年5月开始实施,主要工程内容为河道清淤、拓宽12.41km,护岸砌筑8.48 km,新建、改建桥梁2座,铺设截污干管24.49 km,工程总投资8725万元。

2006年3月,青岛市审查批准了《青岛市墨水河综合治理二期工程初步设计报告》。

二期工程主要内容为河道清淤、拓宽、护岸7.49km(左右岸合计),新建拦河、跨河构筑物6座,铺设截污干管17.62km。

工程总投资9956万元。

2007年3月,青岛市审查批准了《青岛市墨水河综合治理三期工程初步设计报告》。

三期工程主要内容为河道清淤、拓宽、护岸8.78km(左右岸合计),新建拦河、跨河构筑物4座。

工程总投资7435万元。

2008年3月,青岛市审查批准了《青岛市墨水河综合治理四期工程初步设计报告》。

四期工程主要内容为河道护岸长10.20km(两岸合计),接长张家西城南桥1座,新建桥梁2座,护砌大沽河倒虹1座,新建水质自动检测站1座。

工程总投资8200万元。

1.1.3计划建设工程内容2009年2月,青岛市政府审批了《青岛市墨水河综合治理五期工程初步设计报告》,五期工程主要位于城阳段内,建设内容包括:1、新建海堤0.5km;2、新建堤防及护岸 3.07km(不包括右岸洪江河堤防规划建设);3、虾池清淤清障3900亩,工程总投资12449万元。

1.1.4上游治理的必要性墨水河上游张家烟霞桥~前北葛桥(桩号0+000~3+085,规划河道桩号27+840~30+954)段河道位于即墨市,属于墨水河中上游河段,是即墨市区重要的城市河道,担负着城区行洪、排涝、供水等任务。

邻河两侧分布有8个村庄,另外即墨环保产业园、北部工业园和新经济区等重要园区均处在流域内。

一旦洪水泛滥,势必给沿岸的居民、企业造成较大损失,对社会的稳定和经济发展产生影响。

目前,拟治理段河道两岸堤防较少,且不连续,堤防破损毁坏严重,现有堤防顶宽大部分不满足防汛交通要求;大部分河段不能满足50年一遇行洪要求,且安全超高不满足规范要求。

由于管理力度不够,滩地内开垦种植现象十分普遍,乱倒垃圾的现象较突出,不仅污染了水质,还影响行洪安全。

官庄橡胶坝坝袋老化破损严重,设备年久失修,不能满足正常蓄水要求。

因此,为使墨水河上游张家烟霞桥~前北葛桥段达到5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并改善河道面貌,美化城市环境,实施该段综合治理工程是十分必要的。

1.2初步设计编制依据1、《青岛市墨水河综合治理一期工程项目建议书(代可行性研究报告)》,(青岛市水利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2004年12月);2、《墨水河综合治理工程工程地质勘察报告》(青岛市水利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2004年12月);3、《青岛市墨水河综合治理一期工程初步设计报告》,(青岛市水利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2005年2月);4、《青岛市墨水河综合治理二期工程初步设计报告》,(青岛市水利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2006年1月);5、《青岛市墨水河综合治理三期工程初步设计报告》,(青岛市水利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2006年12月);6、《青岛市墨水河综合治理四期工程初步设计报告》,(青岛市水利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2008年3月);7、《青岛市墨水河综合治理五期工程初步设计报告》,(青岛市水利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2009年2月);8、《水利水电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规程》(DL5021-93);9、《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10、《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98);11、《堤防工程管理设计规范》(SL171-96);12、《堤防工程施工规范》(SL260-98);13、《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SDJ338-89);14、《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CJJ50-92);12、《水闸设计规范》(SL265—2001);13、《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L/T191—96);14、国家及行业颁布的其他有关现行规范、规程、标准等。

1.3水文在墨水河上游,水文部门设有即墨水文站,具有34年实测水文资料。

由于即墨水文站控制面积较少,不能做为计算全流域设计洪水的依据,但可作为全流域设计洪水在该断面处的验证。

水文部门在墨水河流域内及周围,设有多处雨量站,雨量资料丰富,可由暴雨资料推求设计洪水。

本次推求设计洪水,采用由实测暴雨资料和由暴雨等值线图查算两种途径推求设计洪水,同时还采用即墨水文站实测流量系列对即墨站由暴雨推求的洪水进行验证。

通过分析比较,最后采用由实测暴雨资料推求的成果作为采用成果。

各设计断面不同设计频率的洪峰流量成果见表1-1。

表1-1 各设计断面不同设计频率设计洪水成果表单位:m3/s1.4地质本次综合治理范围墨水河上游张家烟霞桥~前北葛桥段位于团彪水库下游,地貌主要为冲积平原区,地形低缓平坦,稍有微弱起伏。

根据区域地质资料,基底地质构造简单,场地内及其附近未发现活动性断裂及明显不良地质作用。

根据《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和《中国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区划图》,该区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45s。

1.5工程任务和规模根据《防洪标准》、《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和《堤防工程设计规范》,墨水河流经即墨市和城阳区,城市等别为Ⅲ等,城市防洪标准为50年一遇设防,则本次拟治理段墨水河防洪标准为50年一遇,工程等别为Ⅲ等,河道护岸及建筑物的级别为3级。

本次墨水河上游综合治理工程的主要任务是:墨水河上游张家烟霞桥~前北葛桥段主河槽清淤疏浚,现有堤防加高培厚,新筑堤防,使该段河道达到5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

1.6工程总体布置和主要建筑物墨水河上游综合治理工程范围为张家烟霞桥至前北葛桥段,河道长度3.1km。

工程内容包括河道清淤,旧堤加高培厚2381m,新建两岸堤防4381m,共需新建下河台阶27处,下河坡道2个,雨水涵洞(闸)12座,新建跌水井13座,预制砼雨水管387m。

1.7施工墨水河属雨源型河流,流域内多年平均降水量689.9mm,流域内多年平均径流深220mm。

施工期选择冬春季枯水季节进行。

考虑本次清障工程量较大,应跨年度实施,本工程施工时间拟定为:从2009年10月初开工建设,2010年3月底前完成所有工程,工期6个月。

墨水河穿越即墨市区,施工对外交通条件良好,连接墨水河两岸的交通桥有3座,即:张家烟霞桥、官庄桥、前北葛桥。

自来水管道离工程位置处较近,施工用水可就近接入。

施工用电也可以通过协商就近接入。

1.8工程占地本着在满足河道防洪功能的前提下,尽量少用地,避免大量拆迁的原则,设计用地尽量靠近原河道岸线,尽量少拆迁两岸房屋。

本工程共使用河道滩地84.5亩,永久占地31.8亩,拆迁各类房屋948.2m2,鱼塘0.933公顷,围墙103m,另外,需赔偿盛果期果树219株,树木共计974株。

经计算,本工程用地及补偿投资为346.46万元。

1.9环境保护墨水河即墨市区段河道曲折,污染严重,直接影响了城阳区的城市形象及人民的生活水平。

对河道进行整治必将改善沿河两岸的环境。

工程对环境的不利影响主要在施工期,施工期间应注意减小对河道的水质污染,机械尾气和扬尘对空气的污染以及噪音污染,尽最大可能消除施工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1.10工程管理墨水河上游现状管理机构如下:即墨市政府于2004年成立城区河道管理处,位于墨水河东障闸处,现有人员编制13人,办公及生产用房建筑面积773m2。

城区河道管理处负责对墨水河即墨段进行日常管理。

本次墨水河上游张家烟霞桥~前北葛桥段综合治理工程实施后仍由原管理机构即墨市城区河道管道处负责管理,不再增设单独管理机构。

1.11投资概算墨水河综合治理五期工程概算投资3000万元,总工程量492.16万m3。

1.12社会效益分析本工程建成后,社会效益显著。

1、河道防洪标准大大提高本次墨水河上游张家烟霞桥~前北葛桥段综合治理工程实施后,该段河道防洪标准达到50年一遇,防洪标准大大提高。

2、周边环境大大改善上游河道经过疏浚、护砌,两岸绿化,使河道成为一条绿色景观长廊,为居民游览、休息提供了良好的场所。

同时还能改善空气质量,净化空气,减少污染,加强水土保持能力。

因此该工程的实施,防洪效益、社会效益巨大,项目是迫切、可行的。

1.13工程特性表墨水河上游综合治理工程特性表附表1-12水文2.1流域概况2.1.1地理概况墨水河为“淮涉”与“墨水”两河的通称。

清同治版《即墨县志》载:“墨水河发源马蓝岭,西流转北,入淮涉河。

”墨水河有两处发源地:主源出于城阳区惜福镇的标山、二标山、三标山一带,经棉花、楼山、演礼村,通过书院水库进入即墨市的团彪水库。

出库后经西南贡、前北葛村、官庄至前留村。

此乃清同治版《即墨县志》称为“流经天井之阳”的一源。

另一源称留村河,源于即墨市石门乡莲花山西南麓一带,流经留村乡的西九六夼附近,绕过天井山至即墨县城关的前留村,此乃“流经天井之阴”的一源。

两源在前留村汇流后经刁家烟霞、中障村、即墨市城关折向南经大韩村、城阳区西城汇、皂户村注入胶州湾。

2.1.2河道特征墨水河河道坡度较大,弯道较多且宽窄不一,大水季节水势湍急,河床变迁不定。

团彪庄至官庄4.5km长的一段,坡降为1/150,河槽变迁幅度200多米;西障村至即墨城段,坡降为1/500,河槽宽150米,复绕南关长1.5km。

康熙四十二年(1702年)以前,该河抵今墨水桥折而北流入横河(即墨境内),这一南北河段称“近西河”,今庄头村东的南北河叫“远西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