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合物对Lumino

合集下载

几种常见的Lumiprobe活性荧光染料(琥珀酰亚胺酯、马来酰亚胺、叠氮化物...)

几种常见的Lumiprobe活性荧光染料(琥珀酰亚胺酯、马来酰亚胺、叠氮化物...)

几种常见的Lumiprobe活性荧光染料(琥珀酰亚胺酯、马来酰亚胺、叠氮化物...)荧光探针:在紫外-可见-近红外区有特征荧光,并且其荧光性质(激发和发射波长、强度、寿命、偏振等)可随所处环境的性质,如极性、折射率、粘度等改变而灵敏地改变的一类荧光性分子。

利用荧光探针可测定RNA和DNA的结构、研究DNA碱基损伤修复、辨别蛋白质分子中氨基的状态和蛋白质分子的活性区, 检测pmol级的蛋白质,区分不同构象的核酸以及有关药物的化学反应活性。

荧光染料又称为荧光探针, 因具备检测速度快、重复性好、用样量少、无辐射等优点,成为大家广泛使用的荧光标示剂。

由于大多数荧光染料不具备选择性,被固载在生物活性载体的荧光染料,可利用生物活性物质之间的选择性(抗原抗体,生物素链霉亲和素),或者通过染料分子用适当的修饰官能团,通过官能团之间的相互反应,实现对目标物质的靶向性标记,下面就给大家介绍常见的几类活性荧光染料啦1.琥珀酰亚胺酯(Succinimidyl esters)/ NHS酯琥珀酰亚胺又称为丁酰亚胺或丁二酰亚胺,是一种无色针状结晶或具有淡褐色光泽的薄片固体,味甜。

用于标记抗体,蛋白质,肽,胺修饰的寡核苷酸和其他生物分子上的游离氨基(-NH 2)2.马来酰亚胺(Maleimides)马来酰亚胺是一种有机物,化学式为C4H3NO2,片状结晶,易升华,溶于水、乙醚和乙醇。

用于标记抗体,蛋白质和肽上的巯基3.叠氮化物(Azides)叠氮化合物是电子传递系统的抑制剂,能与细胞色素形成配位化合物,阻止细胞色素氧化酶氧化型a3组分的还原作用。

通过点击化学法(Click)标记乙烯基4.炔烃(Alkynes)炔烃,为分子中含有碳碳三键的碳氢化合物的总称,通过点击化学方法标记叠氮化物5.羧酸(Carboxylic acids)分子中具有羧基(—COOH)的化合物称为羧酸。

经碳二亚胺预活化后用于标记胺或用于醇的Steglich酯化6.氨基(Amines)氨基(Amines)具有游离氨基的荧光染料,用于与各种亲电子化合物(如活化的酯和环氧化物)偶联。

mitsunobu反应常用溶剂

mitsunobu反应常用溶剂

mitsunobu反应常用溶剂
摘要:
一、mitsunobu 反应简介
二、常用溶剂的种类
三、溶剂选择对反应的影响
四、总结
正文:
【一、mitsunobu 反应简介】
Mitsunobu 反应是一种双分子亲核取代反应,由日本化学家Mitsunobu 首次报道。

该反应以脯氨酸为原料,通过与三苯基磷和偶氮二羧酸二乙酯反应,生成多种化合物。

这种反应条件温和,产率高并带有构型翻转,因此在有机合成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二、常用溶剂的种类】
在Mitsunobu 反应中,溶剂的选择至关重要,因为它会影响反应的速率和立体化学。

常用的溶剂包括:
1.醇类溶剂:如甲醇、乙醇、异丙醇等。

2.醚类溶剂:如乙醚、四氢呋喃、二氧六环等。

3.酮类溶剂:如丙酮、丁酮、环己酮等。

4.芳香烃类溶剂:如苯、甲苯、二甲苯等。

【三、溶剂选择对反应的影响】
溶剂的选择对Mitsunobu 反应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反应速率:不同的溶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不同,醇类溶剂反应速率较快,而醚类溶剂反应速率较慢。

2.立体化学:溶剂的极性对反应的立体化学有影响,极性溶剂有利于对映体纯产品的生成,而非极性溶剂则有利于非对映体纯产品的生成。

3.产率:溶剂的选择也会影响反应的产率,合适的溶剂可以提高产率。

【四、总结】
Mitsunobu 反应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合成反应,溶剂的选择对反应的速率和立体化学有重要影响。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需求选择合适的溶剂。

米诺地尔结构式

米诺地尔结构式

米诺地尔结构式
米诺地尔结构式是有机化学中用来表示有机分子的结构的一种
方法。

该方法通过将有机分子的原子及它们之间的化学键以特定的方式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图形来表示该分子的结构。

米诺地尔结构式具有直观、清晰、简洁等特点,在有机化学中被广泛应用。

该方法不仅可以用来表示单一有机分子的结构,还可以用来表示有机分子之间的关系,如反应中的物质变化等。

米诺地尔结构式的基本原则是:用线条表示化学键,原子用符号表示,每个原子的化学价数应得到满足。

在表示有机分子的时候,常常需要考虑立体构型、官能团的存在等因素,这些都需要在米诺地尔结构式中予以体现。

- 1 -。

鲁米诺化学发光体系的应用

鲁米诺化学发光体系的应用

鲁米诺化学发光体系的应用鲁米诺(5-氨基-2,3-二氢-1,4-二杂氮萘二酮,也称3-氨基邻苯二甲酰肼)俗名发光氨luminol,因其结构简单、易合成、水溶性好,以及发光量子效率高等特点,常温下是一种黄色晶体或者米黄色粉末,是一种比较稳定的化学试剂,化学式C8H7N3O2 。

鲁米诺是最常用的液相化学发光试剂之一。

自从1928年albrecht首次报道了鲁米诺与氧化剂在碱性溶液中的化学发光反应以来,人们对该化学发光体系的研究就一直十分活跃,使得该化学发光体系被应用于许多领域之中。

通常用于酶促化学发光实验以及刑侦上的微量血迹检测。

由于其结构简单、易合成、发光量子效率高的特点,现也被用于蛋白质印迹试验western blot中。

鲁米诺化学发光体系的分析应用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鲁米诺-过氧化氢化学发光体系应用最为广泛。

许多过渡金属离子对鲁米诺-过氧化氢化学发光反应具有很好的催化作用。

李正平等发现铁蛋白催化,产生很强的化学发光信号,建立简便灵敏的检测铁蛋白的化学发光方法。

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5~10μg/l,检出限为0.36μg/l,为铁蛋白作为纳米粒子标记物及直接检测提供一种新的途径。

戴路等报道了一种新的测定雌性激素的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方法。

在碱性条件下,金银复合纳米粒子能显著地增强鲁米诺-过氧化氢化学发光,而雌性激素能明显地抑制该体系的化学发光强度,建立了测定天然雌激素(雌酮、雌二醇和雌三醇)的化学发光方法。

该方法已用于孕妇尿样中雌激素总量的测定。

刘振波等基于人的血清白蛋白对鲁米诺-过氧化氢-叶绿素铜钠化学发光体系的抑制作用,采用流动注射技术建立了一种简单、快速、可连续测定人的血清白蛋白的新方法。

二、鲁米诺-高碘酸钾化学发光体系。

王瑞琪等发现在碱性介质中,镧(iii)对鲁米诺-高碘酸钾体系的化学发光反应有显著的增敏作用。

据此,建立了测定镧(iii)的反相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新方法,并将此法用于合成样品的测定。

富勒烯的物理化学性质

富勒烯的物理化学性质

富勒烯的物理化学性质
富勒烯(Fullerene)是一种三维结构的碳元素形成的纳米结构,它有着非常独特而完美的结构和性质。

1996年,在研究富勒烯的物理化学性质的基础上,理查德·拉宾和格伦·布林被授予诺贝尔物理学奖,他们的研究奠定了对对原子纳米电子结构的进一步研究。

当前,富勒烯已成为一项重要的研究领域,在物理化学性质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它有着出色的自旋电子性质,它可以轻松地进入有机分子结构中,形成稠密的双重氢键键合。

对于有机分子的光学和电化学性质的特殊改变,这种富勒烯型对有机分子的影响是无与伦比的。

此外,富勒烯可以作为光子探针,具有良好的平衡性和调控性,可以直接和细胞的金属离子结合调控细胞的信号传递,为细胞生物学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同时,应用于抗癌药物载体,在物理耐药性和安全性方面,富勒烯也非常具有优势,是近年来新型药物载体材料研究的焦点。

最重要的是,富勒烯有着良好的机械性质,根据“ Carbon Nanotube and Diamond”的论文,研究发现了基于富勒烯的高强度和高弹性材料,可以直接应用于航空航天和医学生物学等,提升材料的结构特性,耐磨性,强度,抗紫外线和耐热性能等,从而更好地把握材料的多方面性能。

总之,富勒烯具有独具特色的物理化学性质,可以完美地应用于有机分子的光学和电化学性质,电子和生物医学实验,以及传感器、抗癌药物载体等,未来,在富勒烯研究的步伐加快的情况下,它的应用前景更为广阔。

suzuki_-miyaura偶联反应_概述说明

suzuki_-miyaura偶联反应_概述说明

suzuki -miyaura偶联反应概述说明1. 引言1.1 概述Suzuki-Miyaura偶联反应是有机合成中一种重要的偶联反应方法,它以其高效、高选择性和广泛的底物适用性而受到广泛关注。

该反应以有机卤化物和有机硼酸酯为底物,在铜盐和配体的催化下进行,生成相应的偶联产物。

该反应可以构建碳-碳键和碳-氮键,常用于构建芳香化合物、杂环化合物等复杂分子结构。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首先介绍Suzuki-Miyaura偶联反应的原理,包括反应机理、催化剂和底物选择性以及该反应的发展历史与应用领域。

然后会详细说明该反应的条件与步骤,包括底物准备与选择、反应条件控制以及步骤与工艺优化。

接下来将介绍实验操作与注意事项,包括实验操作步骤、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法以及安全注意事项。

最后我们将给出结论部分,总结Suzuki-Miyaura偶联反应的优势和局限性,并展望其在未来发展中的重要性,并提出研究方向和未解决问题。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是介绍Suzuki-Miyaura偶联反应及其在有机合成中的重要性。

通过对该反应原理、条件与步骤以及实验操作和注意事项的详细讲解,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该反应,并掌握其正确操作方法。

同时,我们也将指出该反应存在的局限性,并展望其在未来发展中的前景和研究方向,希望能够激发更多科学家对该领域的兴趣并促进相关研究的推进。

2. Suzuki-Miyaura偶联反应的原理2.1 反应机理Suzuki-Miyaura偶联反应是一种重要的C-C键形成方法,其基本反应机理可被概括为以下几个步骤。

首先,芳香环上的硼酸和卤代烷基(或烯基)底物在催化剂的存在下发生吕得霉素配合物与底物之间的交换反应,生成含有硼酸酯官能团的中间体。

接下来,中间体与有机卤化物经过还原消除反应,在钯催化剂参与下进行脱羧作用,生成新的碳-碳键以及相应的芳香环。

最后,在正常工作温度条件下,溶剂中反应产物与锡盐或锂盐等强碱进行水解,得到目标产物。

化学发光剂鲁米诺的合成

化学发光剂鲁米诺的合成

化学发光剂─鲁米诺的合成一、实验目的学习芳烃硝化反应的基本理论和硝化方法,加深对芳烃亲电取代反应的理解,进一步掌握重结晶操作技术;了解鲁米诺化学发光原理。

二、实验原理3-硝基-邻苯二甲酸(3-Nitrophthalic Acid)是制备化学发光剂鲁米诺的原料,经脱水后得到的3-硝基-邻苯二甲酸酐可用于有机合成和醇类测定。

邻苯二甲酸酐经直接硝化,既可获得3-硝基-邻苯二甲酸,同时也会得到4-硝基-邻苯二甲酸。

在3-硝基-邻苯二甲酸分子中,硝基对邻位羧基影响很大,它和羧酸会形成分子内氢键,加上相邻二羧基之间存在的分子内氢键,对整个羧酸分子的离解产生显著的抑制作用,从而导致其水溶性下降。

在4-硝基-邻苯二甲酸中,硝基与羧酸之间难形成分子内氢键,因而,它在水中的离解度相对要大一些,水溶性也好一些。

邻苯二甲酸酐硝化后产生的异构体的分离正是利用它们在水溶性上的差异加以解决的。

反应式:许多化学反应都是以热的形式释放能量,也有一些化学反应主要是以光的形式释放能量,鲁米诺(Luminol)在碱性条件下与氧分子的作用就是一个典型的化学发光例子。

一般认为,鲁米诺在碱性溶液中转变为二价负离子,后者与氧分子反应生成一种过氧化物,过氧化物不稳定而发生分解,导致形成一种具有发光性能的电子激发态中间体。

其过程如下:现已证实,发光体是3-氨基-邻苯二甲酸盐二价负离子的激发单线态。

当激发单线态返回至基态,就会产生荧光。

激发态中间体也可将能量传递至激发态能量较低的受体分子,受激发的受体分子再通过发出荧光释放能量恢复到基态。

不同受体分子的激发态能量的差异使其发出的荧光各不相同,这些现象在本实验中可观察得到。

三、药品邻苯二甲酸酐、二缩三乙二醇、10%水合肼、二水合连二亚硫酸钠、二甲亚砜、浓硫酸、发烟硝酸、冰醋酸、10%氢氧化钠、氢氧化钾四、实验操作1、3-硝基-邻苯二甲酸的合成在100mL三口烧瓶上,配置磁力搅拌器、温度计、冷凝管和滴液漏斗,分别加入12ml浓硫酸和12g邻苯二甲酸酐。

mitsunobu反应常用溶剂

mitsunobu反应常用溶剂

mitsunobu反应常用溶剂
摘要:
1.MITsunobu 反应简介
2.MITsunobu 反应常用溶剂
3.溶剂选择对反应的影响
4.结论
正文:
MITsunobu 反应是一种在有机合成中广泛应用的反应,它能够将醇通过与三苯基磷和偶氮二羧酸二乙酯反应转化为多种化合物,如酯、醚和腈等。

这种反应具有条件温和、产率高并带有构型翻转等特点,使其在有机合成中具有重要地位。

在MITsunobu 反应中,溶剂的选择非常关键,因为它对反应的速率和立体化学有重要影响。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溶剂:
1.醇类溶剂:醇类溶剂是MITsunobu 反应中最常用的溶剂,如甲醇、乙醇、异丙醇等。

它们可以提高反应速率,并且对产物的立体化学有重要影响。

2.卤代烃溶剂:卤代烃溶剂如氯仿、二氯甲烷等,可以提高反应速率,并且可以选择性地影响产物的立体构型。

3.醚类溶剂:醚类溶剂如乙醚、四氢呋喃等,可以提高反应的立体化学选择性,但可能会降低反应速率。

4.酮类溶剂:酮类溶剂如丙酮、丁酮等,可以提高反应速率,但对立体化学选择性的影响较小。

5.混合溶剂:混合溶剂如醇与醚、醇与酮等,可以综合利用各种溶剂的优势,以达到最佳的反应效果。

总的来说,溶剂的选择应根据具体反应的要求来调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图分类号 : O 482. 31; O657
1 引

2 实

在分析化学中, 基于有机化合物对液相化学 发光体系的抑制或增强, 建立灵敏度很高的化学 发光检测法是 近年来人 们的研 究热点
[ 1~ 6]
2 . 1 主要仪器与试剂 IFFM-D 型流动注 射化学发 光分析仪 ( 西安 瑞迈电子科技有 限公司 ) ; IFFS-A 型多功能化学 发光检测器 ( 西安瑞迈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 RF540 型荧光仪 ( 岛津 , 日本 ), UV-2401PC 型紫外 光谱仪 ( 岛津 , 日本 ) 。 鲁米诺储备液 ( 1 . 0 10
- 5
10 , 2 . 7
- 6 - 1
- 4
10 , 1 . 0
-3
mo l L , 1 . 0 10
-1
g mL ; 高压为 600 V
图 1 流动注 射化学发光体系化学发光强度测定流程 F ig . 1 Schema tic diag ram o f flow syste m for lum inol K IO4H 2 O 2 syste m CL detection.
第 27 卷
第 4期




V ol 27
No 4
2006年 8 月
CH I N ESE J OURNAL OF LUM I N ESCENCE
A ug. , 2006
文章编号 : 1000 -7032( 2006) 04-0593-09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有机化合物对 Lum inolK I O4 -H2 O2 体系 化学发光的抑制和增强
- 2
。可
是 , 人们至今并不完全清楚化学发光抑制和增强 机理, 新的抑制或增强的发现通常是根据经验通 过实验进 行 的。虽 有 文献 报 道
[ 7]
利用 lum in ol
K IO4-H 2 O2 化学发光体系测定过氧化氢、 葡萄糖 和抗 坏 血 酸 的 作用 , 但 有 机化 合 物 对 lum in ol K IO4-H 2 O2 体系化学发光抑制和增强的系统研究 尚未见 报道。本文 研究 了 36 种有 机化 合物 对 lum inolK I O4-H 2O 2 体系化学发光的影响, 发现其 大部分能抑制或增强化学发光强度 , 抑制或增强 化学发光强度 的能力 与化学 发光 体系的 p H值 以及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即芳 香环上的功能基 ( OH 和 NH 2 )的位置、 数目 , 取代基的电子效 应、 空间效应有关。通过对化学发光光谱、 紫外可 见吸收光谱和反应条件的研究 , 讨论了化学发光 强度抑制或增强的机理。考察了基于化学发光强 度的抑制或增强分析测定有机化合物的可能性, 发现数个化合物的检测限可达 ng mL 水平。
-1
mol L
- 1
) : 称取
- 1
鲁米诺 ( SIGMA, 美国 ) 0 . 443 2 g, 加 0. 1 m o l L 后使用。高碘酸钾工作液 ( 2 . 7
- 1
氢氧化钠溶液溶解定容至 250 mL, 避光放置 7 d 10
- 3
m ol L
- 1
):
称取高碘酸钾 (上海化学试剂公司 ) 0 . 621 0 g 加 0 . 1 m o l L 氢氧 化 钠溶 液 溶解 定容 至 1 000 mL。过氧化氢工作液 ( 1. 0 10
594




第 27 卷
用水为二次蒸馏水。 2 . 2 实验方法 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流程如图 1所示。蠕动泵 分别以 2 . 0 , 2 . 1 , 2. 2 , 1 . 8 mL /m in的速度泵入鲁 米诺溶液、 高碘酸钾、过氧化氢和载流水 (或有机
化合物 ) 。每次进样量为 100 信号强度 I o, 样品信号 Is, 取 在室温下完成。
- 5
mol L
-4
- 1
): 使
-1
用前由 30 % 过氧化氢 ( 上海化学试剂公司 ) 逐级 稀释。有机化合物储备液 ( 1 . 0
- 1
10
g mL
):
称取有机化合物 0 . 010 0 g 加二次水或 0 . 1 m ol L 氢氧化钠溶液溶解定容至 100 mL, 4
- 1 - 1
冰箱保
-1
L, 分别记录空白 I = I o - I s 值定量。
I o > I s为抑制信号 ; I o < I s 为增强信号。全部实验
3 结果与讨论
3 . 1 有机化合物对 lum inol K IO4-H 2O 2 体系化学 发光的影响 在鲁米诺、 高碘酸钾、 过氧化氢、 有机化合物 溶液浓 度分别为 1. 5 10
徐 红
400047 ) ( 重庆师范大学 化学学院 , 重庆
lK I O4 H 2 O2 ) 体系 化学发 光的影 响 , 发 摘要: 研究了 36 种有机化合物对鲁米诺-高碘 酸钾-过氧 化氢 ( lum ino现其大部分能抑制或增 强体系化学发光强度 , 并且抑制或增强化学发光强度 的能力与化 学发光体系 的 pH 值 以及有机化合物分子结 构中芳香环上功能基 ( OH 和 NH 2 ) 的数目、 位 置 , 取 代基的电子 效应、 空间效应等 有关。讨论了化学发光强度抑制或增强的 机理。基 于 24 种有机化合物对体系化学发光的抑制或增强考察了 其分析应用的可能性 , 发现数个化合物的检测限可达 ng mL- 1水平。 关 键 词 : 有机化合物 ; 化学发 光 ; 鲁米诺 ; 增强 ; 抑制 PACC: 7860P 文献标识码 : A
存。 0 . 1 m o l L 氢氧化钠溶液、 0 . 1mol L 氢 氧化钠 碳酸钠溶液、 0 . 1 m ol L 碳酸钠-碳酸氢 钠溶液亦被配制。以上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 所
收稿日期 : 2005 -09-27 ; 修订日期 : 2005 -12-21 基金项目 : 重庆市高等学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资助计划 ( 渝教人 [ 2003] 2 ) ; 重庆市教委自然 科学基金 ( k j050805 ) ; 重 庆师范大 学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资助项目 作者简介 : 徐红 ( 1962 - ) , 四川乐山人 , 女, 副教授 , 主要从事有机化学及化学发光的研究。 E-m ai: l hongxu3 @ yahoo. com. cn, T e:l ( 023) 6088893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