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系列课件模板-卜算子·我住长江头
《卜算子、醉花阴(李清照)》课件

原汁原味
薄雾浓云愁水昼,瑞脑消金兽。
译文:薄雾弥漫,愁云惨淡,呆呆地看着香
片在香炉里消融,唉!白天为何如些漫长? 批注:上片前两句,“薄雾浓云愁水昼,瑞 脑消金兽”写的是眼前实景,同时也透露了 作者的内心感受。可以想象得出,在天气阴 霾的日子里,女主人公愁闷终日;铜炉里的 香料慢慢地燃尽,更令她觉得时间难捱。 “水昼”“消”传达的都是时间概念
1、“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 销金兽。”描绘了一幅怎样 的画面? 2、作者为何提到重阳佳节? 3、你认为上片最能表现作者 心情的是哪个字? 4、下片写了那些意象?试举 两例写出与之相关的词句。 5、“莫道不销魂”三句历来 为人称道,说说李清照这三 句神来之笔的佳妙之处。
1、“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 兽。”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作者为何提到重阳佳节?
每逢佳节倍思亲。佳节时本应夫妻团圆、共同饮酒 赏菊,而如今只有自己,所以,才会“玉枕纱厨, 夜半凉初透”。寂寞无聊的词人独自面对重阳佳节, 眼见天近黄昏,词人才勉强移步菊花之下,以酒消 愁,结果连衣袖都沾满了菊花的香气。 这里有“借酒消愁愁更愁”的味道。“暗香”还有 一个典故,所以它不仅仅指菊花的香气,还暗含了 如此良辰美景却无人能共的哀怨之情
李清照
两世之交最伟大的 词作家,也是中国文 学史上最伟大的女 词人,在女作家中可 谓“空前绝后”,“不 徒俯视巾帼,直欲压 倒须眉”. ——李清照
作者简介
李清照(1084—1055),自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 (今山东章丘)人。宋代(北宋、南宋之交)杰出的女词人、 女诗人。自幼刻苦勤学,博闻强记,精通书史。 李清照在诗、词、散文上都很有成就,但最擅长的是词。 在宋代词人中,卓然自成一家。早期的词描写少女、少妇时 期的生活,提示自己的内心世界,流露出对大自然的热爱, 以及对爱情生活的向往,韵调优美,风格清新明丽;后期词 主要表达她人个的不幸遭遇,情绪消沉,有对现实所怀的深 忧,对南宋统治者无情的鞭挞,也有希望收复失地、关心现 实政治的积极一面。由于后期诗人身世凄苦,身经变乱,她 的词风也发生了突变,现实意义得以扩大。 她的词继承婉约派词风,在艺术上力求专精,工于造 语,善于创意出奇。她的词句大都明白如话,少有粉饰,用 白描手法创造出鲜明动人的形象,又流转如珠,富有音律。 在语言艺术上的独树一帜,与李煜可相提并论。后人有《漱 玉词》辑本,今人有《李清照集》。
卜算子·我住长江头原文及赏析

卜算子·我住长江头原文及赏析卜算子·我住长江头原文及赏析卜算子·我住长江头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思量意。
译文我住在长江源头,君住在长江之尾。
天天想念你总是见不到你,却共同饮着长江之水。
悠悠不尽的江水什么时候枯竭,别离的苦恨,什么时候消止。
只愿你的心,如我的心相守不移,就不会辜负了我一番痴恋情意。
注释选自《姑溪词》,作者李之仪。
已:完结。
停止。
休:停止。
定:此处为衬字。
思:想念,思念赏析:李之仪这首《卜算子》深得民歌的神情风味,明白如话,复叠回环,同时又具有文人词构思新巧、深婉含蓄的特点,可以说是一种提高和净化了的通俗词。
此词以长江起兴。
开头两句,“我”“君”对起,而一住江头,一住江尾,见双方空间距离之悬隔,也暗寓相思之情的悠长。
重叠复沓的句式,加强了咏叹的情味,仿佛可以感触到主人公深情的思念与叹息,在阁中翘首思念的女子形象于此江山万里的悠广背景下凸现出来。
三、四两句,从前两句直接引出。
江头江尾的万里遥隔,引出了“日日思君不见君”这一全词的主干;而同住长江之滨,则引出了“共饮长江水”。
如果各自孤立起来看,每一句都不见出色,但联起来吟味,便觉笔墨之外别具一段深情妙理。
这就是两句之间含而未宣、任人体味的那层转折。
字面意思浅直:日日思君而不得见,却又共饮一江之水。
深味之下,似可知尽管思而不见,毕竟还能共饮长江之水。
这“共饮”又似乎多少能稍慰相思离隔之恨。
词人只淡淡道出“不见”与“共饮”的事实,隐去它们之间的转折关系的内涵,任人揣度吟味,反使词情分外深婉含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
”换头仍紧扣长江水,承上“思君不见”进一步抒写别恨。
长江之水,悠悠东流,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休止,自己的相思离别之恨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停歇。
用“几时休”“何时已”这样的口吻,一方面表明主观上祈望恨之能已,另一方面又暗透客观上恨之无已。
卜算子.我住长江头ppt课件

当然,词人这里所指的"江水" 也许是一种隐晦,并不是阻于山水, 而是被其他的因素所阻,如父母的 反对,身份地位的不相称,家族势 力或世仇等等。虽然彼此不相见但 想到同住长江之滨,"共饮长江水", 女主人公的内心又感到了一点安慰。 这"共饮"一词,反映了人物感情的 波澜起伏,使词情分外深婉含蕴。
7
1
品赏这首词,或能对古人爱 情、友情——中华民族特有的情 感发散方式,有深一层的理解。
2
我住长江头, 君住长江 尾。 日日思君不见君, 共 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 此恨何时 已。 只愿君心似我心, 定 不负相思意。
3
全词为我们刻画了一个 相思女子的形象,上片描绘 这个女子面江而思,下片表 现这个女子内心的愿望。词 有浓郁的民歌风味,语言平 易通俗,明白如话;词句复 叠回环,构思新巧。
11
全词以长江水为抒情线索。 悠悠长江水,既是双方万里阻隔 的天然障碍,又是一脉相通、遥 寄情思的天然载体;既是悠悠相 思、无穷别恨的触发物与象征, 又是双方永恒相爱与期待的见证。 随着词情的发展,它的作用也不 断变化,可谓妙用无穷。
12
薛砺若在《宋词通论》中 说,李之仪的词,很隽美俏丽, 另具一个独特的风调;他的 《卜算子》,写得极质朴晶美, 宛如《子夜歌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与《古诗十九 首》的真挚可爱。
誉为“短章中神品”。
14
15
4
上片以长江起兴。开头两句, 一句说"我",一句说"君",构成文 句上的重叠复沓,诗意上的相对相 映。一住江头,一住江尾,既显空 间之远,又蕴相思情之长。我们仿 佛感触到了主人公深情的思念和伤 感,而一个在遥隔中翘首思念的女 子形象,也在此江水悠悠,千山重 障的背景下呼之欲出了。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诵读8《卜算子 送鲍浩然之浙东》精美课件(共32张PPT)

多音字
bǔ 预卜 卜 bo 萝卜
háng 行业,银行,排行 行
pu 通“仆”。见“卜人”
xíng 行走,品行,五行
古诗详解
诗人的朋友。 往,去。
词牌名。卜算子 送鲍浩然之浙东 山水交汇的地方。盈
水像美人流动的眼波。
想要。
盈,仪态美好的样子。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山如美人蹙起的眉毛。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方才。
如果。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句析:这两句采用比喻的手 法,借用女子的眉眼来赞美 山水的秀丽。
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句析:这两句采用设问的方 式,点明行人所要去的地方。 “眉眼盈盈处”承接上句, 指清丽明秀的江南山水。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词人将人和景巧妙相连江南山水的清丽明秀如同女子的秀眉和眼波眉眼含情既表达了词人对好友的不舍又表达了词人对好友与家人团聚的美好祝福
8 卜算子 送鲍浩然之浙东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
课前导入
你知道哪些关于送别的诗呢?
《赠汪伦》 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点名送 朋友离去的时间的句子?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中表达 对朋友美好祝愿的句子是什么?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运用了 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什么思想 感情?
拟人,此词以新巧的构思和轻快的笔调, 在送别之作中别具一格。上片写友人一路山水 行程,含蓄地表达了惜别之情;下片则直抒胸 臆,兼写离愁别绪和对友人的深情祝愿。下片 两句,正面点明送别的美好祝愿与叮咛:希望 友人到江南后,千万要与美好的春光同住。这 两句,一反送别词中惯有的悲悲切切,写得情 意绵绵而又富有灵性。
古诗文系列课件模板-卜算子·我住长江头

古诗文系列:卜算子·我住长江头
简析:
李之仪这首《卜算子》深得民歌的神 情风味,明白如话,复叠回环,同时又具 有文人词构思新巧。同住长江边,同饮长 江水,却因相隔两地而不能相见,此情如 水长流不息,此恨绵绵终无绝期。只能对 空遥祝君心永似我心,彼此不负相思情意。 语极平常,感情却深沉真挚。设想很别致, 深得民歌风味,以情语见长。
古诗文系列:卜算子·我住长江头
作者简介:
后因得罪权贵蔡京,除名编管太平州(今 安徽当涂),后遇赦复官,晚年卜居当涂。 著有《姑溪词》一卷、《姑溪居士前集》 五十卷和《姑溪题跋》二卷。
古诗文系列:卜算子·我住长江头
卜算子·我住长江头: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 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 心,定不负相思意。
卜算子·我住长江头 宋代·李之仪 课件模板
古诗文系列:卜算子·我住长江头
作者简介:
古诗文系列:卜算子·我住长江头
作者简介:
李之仪(lǐ zhī yí) 李之仪(1038~1117)北宋词人。字
端叔,自号姑溪居士、姑溪老农。汉族, 沧州无棣(庆云县)人。哲宗元祐初为枢 密院编修官,通判原州。元祐末从苏轼于 定州幕府,朝夕倡酬。元符中监内香药库, 御史石豫参劾他曾为苏轼幕僚,不可以任 京官,被停职。徽宗崇宁初提举河东常平。
古诗文系列:卜算子·我住长江头
背景:
早年,黄庭坚被贬到当涂做太守,杨姝只 有十三岁,就为黄庭坚的遭遇抱不平,她 弹了一首古曲《履霜操》,《履霜操》的 本意是伯奇被后母所谗而被逐,最后投河 而死。杨姝与李之仪偶遇,又弹起这首 《履霜操》,正触动李之仪心中的痛处, 李之仪对杨姝一见倾心,把她当知音,接 连写下几首听她弹琴的诗词。这年秋天, 李之仪携杨姝来到长江边,面对知冷知热 的红颜知己,面对滚滚东逝奔流不息的江 水,心中涌起万般柔情,写下了这首千古
卜算子PPT教学课件

• 【课文简析】
•
我住长江头,
•
君住长江尾。
•
日日思君不见君,
•
共饮长江水。
•
•
此水几时休,
•
此恨何时已。
•
只愿君心似我心,
•
定不负相思意。
•
这首词为我们刻画了一个对爱情忠贞不渝的女子形象。
这首词的上片,描绘抒情女主人公面江而思;下片表现这个
女子的内心愿望,即表现她希望爱情天长地久的愿望。全词
具有浓郁的民歌风味,语言平易通俗,明白如话;词句复叠
热带: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寒带: 苔原气候 冰原气候
高山气候
温带: 亚热带 亚热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地中海式气候 温带 温带季风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第四节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
• 热带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
第四节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
热带: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寒带: 苔原气候 冰原气候
高山气候
温带: 亚热带 亚热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地中海式气候 温带 温带季风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异的主要因素之一。 • 影响气温的因素都有哪些呢?
第二节 气温和降水 影响气温的因素都有哪些呢? 地球的形状
第三节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 素
影响气温的因素都有哪些呢? 地球的运动
观察四幅图中 太阳直射点的 位置有何不同?
第三节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 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面成 66.5度的固定倾角。这就使得一年内,太 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的在南北回归线之 间移动,各地正午的太阳高度也随之发生 有规律的变化。
【卜算子·我住长江头】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卜算子·我住长江头】原文注释、翻译赏析李之仪卜算子·我住长江头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译文及注释】我住在长江源头,君住在长江之尾。
天天想念你却总是见不到你,却共同饮着长江之水。
这条江水何时不再这般流动?这份离恨什么时候才能停息?只是希望你你的心如同我的心,我一定不会辜负你的相思意。
1、卜算子:词牌名。
北宋时盛行此曲。
万树《词律》以为取义于“卖卜算命之人”。
双调,四十四字,上下片各两仄韵。
两结亦可酌增衬字,化五言句为六言句,于第三字豆。
宋教坊复演为慢曲,《乐章集》入“歇指调”。
2、思:想念,思念。
3、休:停止。
4、已:完结,停止。
5、定:此处为衬字。
在词规定的字数外适当地增添一二不太关键的字词,以更好地表情达意,谓之衬字,亦称“添声”。
【赏析】李之仪这首《卜算子》深得民歌的神情风味,明白如话,复叠回环,同时又具有文人词构思新巧。
词以长江起兴。
开头两句,“我”、“君”对起,而一住江头,一住江尾,见双方空间距离之悬隔,也暗寓相思之情的悠长。
重叠复沓的句式,加强了咏叹的情味,仿佛可以感触到主人公深情的思念与叹息,在隔中翘首思念的女子形象此江山万里的悠广背景下凸现出来。
三、四两句,从前两句直接引出。
江头江尾的万里遥隔,引出了“日日思君不见君”这一全词的主干;而同住长江之滨,则引出了“共饮长江水”。
如果各自孤立起来看,每一句都不见出色,但联起来吟味,便觉笔墨之外别具一段深情妙理。
这就是两句之间含而未宣、任人体味的那层转折。
字面意思浅直:日日思君而不得见,却又共饮一江之水。
深味之下,似可知尽管思而不见,毕竟还能共饮长江之水。
这“共饮”又似乎多少能稍慰相思离隔之恨。
词人只淡淡道出“不见”与“共饮”的事实,隐去它们之间的转折关系的内涵,任人揣度吟味,反使词情分外深婉含蕴。
毛晋盛赞这几句为“古乐府俊语”(《姑溪词跋》),可谓一语中的。
宋词:李之仪《卜算子·我住长江头》原文译文赏析

宋词:李之仪《卜算子·我住长江头》原文译文赏析《卜算子·我住长江头》宋代:李之仪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译文】我住在长江源头,君住在长江之尾。
天天想念你总是见不到你,却共同饮着长江之水。
悠悠不尽的江水什么时候枯竭,别离的苦恨,什么时候消止。
只愿你的心,如我的心相守不移,就不会辜负了我一番痴恋情意。
【赏析】李之仪这首《卜算子》深得民歌的神情风味,明白如话,复叠回环,同时又具有文人词构思新巧、深婉含蓄的特点,可以说是一种提高和净化了的通俗词。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开头两句,“我”“君”对起,而一住江头,一住江尾,见双方空间距离之悬隔,也暗寓相思之情的悠长。
重叠复沓的句式,加强了咏叹的情味,仿佛可以感触到主人公深情的思念与叹息,在阁中翘首思念的女子形象于此江山万里的悠广背景下凸现出来。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两句,从前两句直接引出。
江头江尾的万里遥隔,引出了“日日思君不见君”这一全词的主干;而同住长江之滨,则引出了“共饮长江水”。
如果各自孤立起来看,每一句都不见出色,但联起来吟味,便觉笔墨之外别具一段深情妙理。
这就是两句之间含而未宣、任人体味的那层转折。
字面意思浅直:日日思君而不得见,却又共饮一江之水。
深味之下,似可知尽管思而不见,毕竟还能共饮长江之水。
这“共饮”又似乎多少能稍慰相思离隔之恨。
词人只淡淡道出“不见”与“共饮”的事实,隐去它们之间的转折关系的内涵,任人揣度吟味,反使词情分外深婉含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
”换头仍紧扣长江水,承上“思君不见”进一步抒写别恨。
长江之水,悠悠东流,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休止,自己的相思离别之恨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停歇。
用“几时休”“何时已”这样的口吻,一方面表明主观上祈望恨之能已,另一方面又暗透客观上恨之无已。
江水永无不流之日,自己的相思隔离之恨也永无销歇之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文系列:卜算子·我住长江头
背景:
早年,黄庭坚被贬到当涂做太守,杨姝只 有十三岁,就为黄庭坚的遭遇抱不平,她 弹了一首古曲《履霜操》,《履霜操》的 本意是伯奇被后母所谗而被逐,最后投河 而死。杨姝与李之仪偶遇,又弹起这首 《履霜操》,正触动李之仪心中的痛处, 李之仪对杨姝一见倾心,把她当知音,接 连写下几首听她弹琴的诗词。这年秋天, 李之仪携杨姝来到长江边,面对知冷知热 的红颜知己,面对滚滚东逝奔流不息的江 水,心中涌起万般柔情,写下了这首千古
古诗文系列:卜算子·我住长江头
简析:
李之仪这首《卜算子》深得民歌的神 情风味,明白如话,复叠回环,同时又具 有文人词构思新巧。同住长江边,同饮长 江水,却因相隔两地而不能相见,此情如 水长流不息,此恨绵绵终无绝期。只能对 空遥祝君心永似我心,彼此不负相思情意。 语极平常,感情却深沉真挚。设想很别致, 深得民歌风味,以情语见长。
古诗文系列:卜算子·我住长江头
赏析:
长江之水,悠悠东流,不知道什么时候才 能休止,自己的相思离别之恨也不知道什 么时候才能停歇。用“几时休”“何时已” 这样的口吻,一方面表明主观上祈望恨之 能已,另一方面又暗透客观上恨之无已。 江水永无不流之日,自己的相思隔离之恨 也永无销歇之时。此词以祈望恨之能已反 透恨之不能已,变民歌、民间词之直率热 烈为深挚婉曲,变重言错举为简约含蓄。
古诗文系列:卜算子·我住长江头
简析:
这首词的结尾写出了隔绝中的永恒的 爱恋,给人以江水长流情长的感受。全词 以长江水为抒情线索。悠悠长江水,既是 双方万里阻隔的天然障碍,又是一脉相通、 遥寄情思的天然载体;既是悠悠相思、无 穷别恨的触发物与象征,又是双方永恒友 谊与期待的见证。随着词情的发展,它的 作用也不断变化,可谓妙用无穷。
古诗文系列:卜算子·我住长江头
赏析:
这样,阻隔的双方心灵上便得到了永久的 滋润与慰藉。从“此恨何时已”翻出“定 不负相思意”,江头江尾的遥隔这里反而 成为感情升华的条件了。这首词的结拍写 出了隔绝中的永恒之爱,给人以江水长流 情长的感受。
全词以长江水为贯串始终的抒情线索, 以“日日思君不见君”为主干。分住江头 江尾,是“不见君”的原因;“此恨何时 已”,是“不见君”的结果;“君心似我 心”“不负相思意”是虽有恨而无恨的交
古诗文系列:卜算子·我住长江头
赏析:
有恨的原因是“不见君”,无恨.的原因 是“不相负”。悠悠长江水,既是双方相 隔千里的天然障碍,又是一脉相通、遥寄 情思的天然载体;既是悠悠相思、无穷别 恨的触发物与象征,又是双方永恒相爱与 期待的见证。随着词情的发展,它的作用 也不断变化,可谓妙用无穷。这样新巧的 构思和深婉的情思、明净的语言、复沓的 句法的结合,构成了这首词特有的灵秀隽 永、玲珑晶莹的风神。
古诗文系列:卜算子·我住长江头
赏析:
写到这里,词人翻出一层新的意蕴: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恨 之无已,正缘爱之深挚。“我心”既是江 水不竭,相思无已,自然也就希望“君心 似我心”,我定不负我相思之意。江头江 尾的阻隔纵然不能飞越,而两相挚爱的心 灵却相通。这样一来,单方面的相思便变 为双方的期许,无已的别恨便化为永恒的 相爱与期待。
古诗文系列:卜算子·我住长江头
赏析:
深味之下,似可知尽管思而不见,毕竟还 能共饮长江之水。这“共饮”又似乎多少 能稍慰相思离隔之恨。词人只淡淡道出 “不见”与“共饮”的事实,隐去它们之 间的转折关系的内涵,任人揣度吟味,反 使词情分外深婉含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换头 仍紧扣长江水,承上“思君不见”进一步 抒写别恨。
古诗文系列:卜算子·我住长江头
背景:
北宋崇宁二年(1103年),仕途不顺 的李之仪被贬到太平州。祸不单行,先是 女儿及儿子相继去世,接着,与他相濡以 沫四十年的夫人胡淑修也撒手人寰。事业 受到沉重打击,家人连遭不幸,李之仪跌 落到了人生的谷底。这时一位年轻貌美的 奇女子出现了,就是当地绝色歌伎杨姝。 杨姝是个很有正义感的歌伎。
卜算子·我住长江头 宋代·李之仪 课件模板
古诗文系列:卜算子·我住长江头
作者简介:
古诗文系列:卜算子·我住长江头
作者简介:
李之仪(lǐ zhī yí) 李之仪(1038~1117)北宋词人。字
端叔,自号姑溪居士、姑溪老农。汉族, 沧州无棣(庆云县)人。哲宗元祐初为枢 密院编修官,通判原州。元祐末从苏轼于 定州幕府,朝夕倡酬。元符中监内香药库, 御史石豫参劾他曾为苏轼幕僚,不可以任 京官,被停职。徽宗崇宁初提举河东常平。
古诗文系列:卜算子·我住长江头
卜算子·我住长江头: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 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 心,定不负相思意。
谢谢!
古诗文系列:卜算子·我住长江头
作者简介:
后因得罪权贵蔡京,除名编管太平州(今 安徽当涂),后遇赦复官,晚年卜居当涂。 著有《姑溪词》一卷、《姑溪居士前集》 五十卷和《姑溪题跋》二卷。
古诗文系列:卜算子·我住长江头
卜算子·我住长江头: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 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 心,定不负相思意。
古诗文系列:卜算子·我住长江头
赏析:
李之仪这首《卜算子》深得民歌的神 情风味,明白如话,复叠回环,同时又具 有文人词构思新巧、深婉含蓄的特点,可 以说是一种提高和净化了的通俗词。
此词以长江起兴。开头两句, “我”“君”对起,而一住江头,一住江 尾,见双方空间距离之悬隔,也暗寓相思 之情的悠长。重叠复沓的句式,加强了咏 叹的情味,仿佛可以感触到主人公深情的 思念与叹息,在阁中翘首思念的女子形象 于此江山万里的悠广背景下凸现出来。
古诗文系列:卜算子·我住长江头
译文:
我居住在长江上游,你居住在长江尾底。 日日夜夜想你,却不能见你,你和我啊... 同饮一江绿水,两情相爱相知。 悠悠不尽的江水什么时候枯竭,别离的苦 恨,什么时候消止。只愿你的心,如我的 心相守不移,就不会辜负了我一番痴恋情 意。 译文二 我居住在长江上游,你居住在长江下游。 天天想念你却见不到你,共同喝着长江的 水。
古诗文系列:卜算子·我住长江头
译文:
长江之水,悠悠东流,不知道什么时候才 能休止,自己的相思离别之恨也不知道什 么时候才能停歇。只希望你的心思像我的 意念一样, 就一定不会辜负这互相思念 的心意。
古诗文系列:卜算子·我住长江头
注释:
1.选自《姑溪词》,作者李之仪。 2. 已:完结,停止 3.休:停止 4.定:此处为衬字。 5.思:想念,思念 英译 I live by the Yangzi River near its source. While you reside farthest down its course. You and I drink water out of the
古诗文系列:卜算子·我住长江头
赏析:
三、四两句,从前两句直接引出。江 头江尾的万里遥隔,引出了“日日思君不 见君”这一全词的主干;而同住长江之滨, 则引出了“共饮长江水”。如果各自孤立 起来看,每一句都不见出色,但联起来吟 味,便觉笔墨之外别具一段深情妙理。这 就是两句之间含而未宣、任人体味的那层 转折。字面意思浅直:日日思君而不得见, 却又共饮一江之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