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情诗之二《卜算子·李之仪》

合集下载

李之仪——《卜算子》

李之仪——《卜算子》

李之仪——《卜算子》卜算子①【宋】李之仪我住长江头,②君住长江尾。

③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④【作者】1038-1117,字端叔,号姑溪居士,沧州地棣(今属山东)人。

宋神宗朝进士,曾从于定州幕府,后迁枢密院编修官。

徽宗初年以文章获罪,编管太平州。

官终朝议大夫。

词以小令见长,有《姑溪词》。

【注释】①《词律》以为调名取义于“卖卜算命之人”。

《词谱》以苏轼词为正体。

又名《百尺楼》、《眉峰碧》、《缺月挂疏桐》等。

双调,四十四字,仄韵。

②长江头:指长江上游。

③长江尾:指长江下游。

④“只愿”二句:用顾夐《诉衷情》“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词意。

定:词中的衬字。

在词规定的字数外适当地增添一二不太关键的字词,以更好地表情达意,谓之衬字,亦称“添声”【品评】借水寄情,始于建安诗人的徐斡的《室思》:“思君如流水,何有穷已时”。

但唐宋文人对这种手法的运用却更为娴熟、精到与丰富,而此词则又是其中的独出机杼、尤耐寻味者。

词的抒情主人公是一位深于情、专于情的女子。

其芳心早以有所属,但心上人却与她天各一方,别多会少。

“我住长江头”二句便揭示她们之间的地理距离,言外颇有憾恨之意。

接着,“日日思君不见君”句则将这种憾恨之意和盘托出,令人想见女主人公徒自伫立江头,翘首企盼的怨望情态。

“共饮长江水”句复作自我慰解:两地情思,一水相牵;既然同饮长江之水,自必心息相通。

跌宕之间,深情毕见。

“此水几时休”二句仍旧寄情江水,却又推进一层,以江水之永无竭时,比喻离恨之永无绝期。

这是反用《汉·上邪》中的“江水为竭”之意。

同时,为求变化生新,作者还采用设问句式,使语感得以强化,令人如闻女主人公呼天告地时的心灵颤音。

“只愿君心似我心”二句是女主人公对心上人的期望棗期望他象自已一样心无旁属,守情不移。

“只愿”二字,既表明女主人公别无所求,但求两情天长地久也透露出其内心唯恐对方负心的隐忧。

《李之仪卜算子》注释、翻译、赏析

《李之仪卜算子》注释、翻译、赏析

《李之仪卜算子》注释、翻译、赏析李之仪名句: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导读】李之仪(1035—1117),北宋婉约派词人。

字端叔,自号姑溪居士,又称姑溪老农,无棣(今属山东)人。

有《姑溪词》、《姑溪居士文集》。

“卜算子”为词牌名。

【原词】我住长江头①,君住长江尾。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此水几时休②,此恨何时已③。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注释】①长江头:指长江上游,在今四川一带;下游在今江苏一带。

②几时,指何时。

③已:停止,罢休。

【译诗】我的家住在长江之头,你的家住在长江之尾。

天天思念却见不到你,我俩同饮一条长江水。

这江水何时才会枯竭,这思念何时才会停息。

只要你的心像我的心,一定不会辜负相思意。

【赏析】这是作者写的一首具民歌风味的叙事诗,它以独特的构思、清新通俗的语言、重叠的句式、歌咏的风格抒发强烈而深挚的情感——被隔绝的永恒之爱。

全词围绕着长江水,表达男女相爱的思念和分离的怨愁。

上片写相离之远与相思之切。

开头写两人各在一方相隔千里,喻相逢之难,见相思之深。

“日日”,犹如流水滔滔不绝,表现了思恋之久。

末句写“共饮”,以水贯通两地,沟通两心;虚的心灵与实的事物合二为一,朴实中见深刻。

下片写女主人公对爱情的执著追求与热切的期望。

全词处处是情,层层递进而又回环往复,短短数句却感情起伏。

语言明白如话,感情热烈而直露,明显地吸收了民歌的风格。

但质朴清新中又曲折委婉、含蓄而深沉,显示出高超的艺术技巧。

此诗借水言情,融情于水,情意绵长,脍炙人口,深得民歌神韵,在民间流传很广,几乎家喻户晓,在宋代词作中可算是别具一格。

李之仪《卜算子·我住长江头》古诗词译文及鉴赏

李之仪《卜算子·我住长江头》古诗词译文及鉴赏

李之仪《卜算子·我住长江头》古诗词译文及鉴赏《卜算子·我住长江头》是由李之仪所创作的,作者用江水之悠悠不断,喻相思之绵绵不已,最后以己之钟情期望对方,真挚恋情,倾口而出。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卜算子·我住长江头》的译文及鉴赏,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卜算子·我住长江头》宋代:李之仪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卜算子·我住长江头》译文我住在长江源头,君住在长江之尾。

天天想念你总是见不到你,却共同饮着长江之水。

悠悠不尽的江水什么时候枯竭,别离的苦恨,什么时候消止。

只愿你的心,如我的心相守不移,就不会辜负了我一番痴恋情意。

《卜算子·我住长江头》译文二我居住在长江上游,你居住在长江下游。

天天想念你却见不到你,共同喝着长江的水。

长江之水,悠悠东流,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休止,自己的相思离别之恨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停歇。

只希望你的心思像我的意念一样,就一定不会辜负这互相思念的心意。

《卜算子·我住长江头》注释选自《姑溪词》,作者李之仪。

已:完结。

停止。

休:停止。

定:此处为衬字。

思:想念,思念《卜算子·我住长江头》赏析李之仪这首《卜算子》深得民歌的神情风味,明白如话,复叠回环,同时又具有文人词构思新巧、深婉含蓄的特点,可以说是一种提高和净化了的通俗词。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开头两句,“我”“君”对起,而一住江头,一住江尾,见双方空间距离之悬隔,也暗寓相思之情的悠长。

重叠复沓的句式,加强了咏叹的情味,仿佛可以感触到主人公深情的思念与叹息,在阁中翘首思念的女子形象于此江山万里的悠广背景下凸现出来。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两句,从前两句直接引出。

江头江尾的万里遥隔,引出了“日日思君不见君”这一全词的主干;而同住长江之滨,则引出了“共饮长江水”。

卜算子 全文及注释

卜算子 全文及注释

卜算子全文及注释卜算子卜算子是唐代诗人李之仪所作的一首名篇,形式为五言绝句,以深刻的思索和哲理见长。

下面是《卜算子》的全文及注释:卜算子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注释:- 第一句:“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 诗人以长江为背景,表达了两个人的地理距离遥远,相隔江头江尾,无法直接相见的情景。

- 第二句:“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 诗人日复一日地思念心中的人,尽管无法相见,但通过共饮长江水来象征着心灵的相通与联结。

- 第三句:“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

” 诗人对于思念之情的延续提出了疑问,此水何时才会停止流动,此恨何时才能消散。

- 第四句:“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 诗人表达了对于相思之情的期望,希望对方的心境能够与自己一致,共同承担相思之苦。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文字,表达了深情厚意的思念之情。

诗人通过长江的隐喻,将地理距离与心灵的相通相结合,展现了他对于远离的人的思念之情。

同时,也表达了对于爱人心境的期望,希望对方能够与自己情意相投,共同经历相思之苦。

《卜算子》在表达爱情追思之情的同时,也具有深刻的哲理内涵。

诗人通过描绘人们面对时光流转和无法预知未来的无奈,表达了对于生命中遗憾和无法挽回的事物的思考。

诗人希望人们能够珍惜当下,把握眼前的美好,不负相思之意。

总之,李之仪的《卜算子》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对于远离心仪之人的深情思念,同时也展现了对于生命与时光的思考。

这首名篇通过优美的文字和深刻的哲理见长,至今仍被广泛传诵。

送给女朋友的古代情诗

送给女朋友的古代情诗

送给女朋友的古代情诗(一)《江城子》苏轼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二)《卜算子》李之仪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三)柳永《凤栖梧·伫倚危楼风细细》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四)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五)《诗经邶风击鼓》击鼓其镗,踊跃用兵。

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

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

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六)《离思》元稹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七)元好问《摸鱼儿·雁丘词》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

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

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八)张籍《节妇吟·寄东平李司空师道》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

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

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光里。

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

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九)白居易《长恨歌》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十)《上邪》上邪! 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李之仪《卜算子》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李之仪《卜算子》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李之仪《卜算子》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原文】
《卜算子》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①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

②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注释】①长江头,长江上游。

长江尾,长江下游。

②已:终止。

③定,此处用作衬字。

【译文】我住长江上游,你住长江下游。

我终日思念着你,却相见无由。

我们同饮长江水,这使我更添离愁。

当江水停止流动的时候,也就是我对你的思念终止的时候。

但愿你的心象我的心,我会把你永远记在心头。

【集评】
明·毛晋:“(之仪词)中多次韵小令,更长于淡语、景语、情语。

如‘鸳衾半拥空床月’,又如‘步懒恰寻床,卧看游丝到地长’。

又如‘时时浸手心头熨,受尽无人知处凉’,即置之片玉、漱玉集中,莫能伯仲。

至若‘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真是古乐府俊语矣。

”(《宋六十名家词·姑溪词跋》)
现代·唐圭璋:“此首因长江以写真情,意新语妙,直类古乐府。

起言相隔之远,次言相思之深。

换头,仍扣定长江,言水无休时,恨亦无已时。

末句,言两情不负,实本顾太尉语。

”(《唐宋词简释》)
【赏析】
《四库全书总目·姑溪词提要》云:“小令尤清婉峭蒨,殆不减秦观。

”此首即以清淡之语表达深婉强烈的相思。

其中以长流无尽的江水为比兴,景与情妙合无垠。

且以文人手笔而兼具民歌的直挚、质朴,确给人以清新隽永的美感。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李之仪《卜算子》赏析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李之仪《卜算子》赏析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李之仪《卜算子》赏析卜算子〔宋〕李之仪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词作赏析】李之仪这首《卜算子》深得民歌的神情风味,明白如话,复叠回环,同时又具有文人词构思新巧。

词以长江起兴。

开头两句,“我”“君”对起(李之仪以女性的身份写了此诗),而一住江头,一住江尾,见双方空间距离之悬隔,也暗寓相思之情的悠长。

重叠复沓的句式,加强了咏叹的情味,仿佛可以感触到主人公深情的思念与叹息,在隔中翘首思念的女子形象此江山万里的悠广背景下凸现出来。

三、四两句,从前两句直接引出。

江头江尾的万里遥隔,引出了“日日思君不见君”这一全词的主干;而同住长江之滨,则引出了“共饮长江水”.如果各自孤立起来看,每一句都不见出色,但联起来吟味,便觉笔墨之外别具一段深情妙理。

这就是两句之间含而未宣、任人体味的那层转折。

字面意思浅直:日日思君而不得见,却又共饮一江之水。

深味之下,似可知尽管思而不见,毕竟还能共饮长江之水。

这“共饮”又似乎多少能稍慰相思离隔之恨。

词人只淡淡道出“不见”与“共饮”的事实,隐去它们之间的转折关系的内涵,任人揣度吟味,反使词情分外深婉含蕴。

毛晋盛赞这几句为“古乐府俊语”(《姑溪词跋》),可谓一语中的。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

”换头仍紧扣长江水,承上“思君不见”进一步抒写别恨。

长江之水,悠悠东流,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休止,自己的相思离别之恨也不知道————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1什么时候才能停歇。

用“几时休”、“何时已”这样的口吻,一方面表明主观上祈望恨之能已,另一方面又暗透客观上恨之无已。

江水永无不流之日,自己的相思隔离之恨也永无销歇之时。

此词以祈望恨之能已反透恨之不能已,变民歌、民间词之直率热烈为深挚婉曲,变重言错举为简约含蓄。

写到这里,词人翻出一层新的意蕴:“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恨之无已,正缘爱之深挚。

古词《卜算子-我住长江头》(作者李之仪)原文全文、诗意赏析及意思翻译

古词《卜算子-我住长江头》(作者李之仪)原文全文、诗意赏析及意思翻译

卜算子·我住长江头李之仪[宋代]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标签宋词精选、婉约、宋词三百首、思念、爱情、长江译文我居住在长江上游,你居住在长江下游。

天天想念你却见不到你,共同喝着长江的水。

长江之水,悠悠东流,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休止,自己的相思离别之恨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停歇。

只希望你的心思像我的意念一样,就一定不会辜负这互相思念的心意。

注释已:完结,停止。

休:停止。

定:此处为衬字。

思:想念,思念。

赏析李之仪这首《卜算子》深得民歌的神情风味,明白如话,复叠回环,同时又具有文人词构思新巧、深婉含蓄的特点,可以说是一种提高和净化了的通俗词。

此词以长江起兴。

开头两句,“我”“君”对起,而一住江头,一住江尾,见双方空间距离之悬隔,也暗寓相思之情的悠长。

重叠复沓的句式,加强了咏叹的情味,仿佛可以感触到主人公深情的思念与叹息,在阁中翘首思念的女子形象于此江山万里的悠广背景下凸现出来。

三、四两句,从前两句直接引出。

江头江尾的万里遥隔,引出了“日日思君不见君”这一全词的主干;而同住长江之滨,则引出了“共饮长江水”。

如果各自孤立起来看,每一句都不见出色,但联起来吟味,便觉笔墨之外别具一段深情妙理。

这就是两句之间含而未宣、任人体味的那层转折。

字面意思浅直:日日思君而不得见,却又共饮一江之水。

深味之下,似可知尽管思而不见,毕竟还能共饮长江之水。

这“共饮”又似乎多少能稍慰相思离隔之恨。

词人只淡淡道出“不见”与“共饮”的事实,隐去它们之间的转折关系的内涵,任人揣度吟味,反使词情分外深婉含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

”换头仍紧扣长江水,承上“思君不见”进一步抒写别恨。

长江之水,悠悠东流,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休止,自己的相思离别之恨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停歇。

用“几时休”“何时已”这样的口吻,一方面表明主观上祈望恨之能已,另一方面又暗透客观上恨之无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情诗之二《卜算子·李之仪》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点评:李之仪的这首小令仅四十五字,却言短情长。

全词围绕着长江水,表达男女相爱的思念和分离的怨愁。

开头写两人各在一方相隔千里,喻相逢之难,见相思之深。

末句写“共饮”,以水贯通两地,沟通两心;融情于水,以水喻情,情意同样绵长不绝,表达了女主人公对爱情的执着追求与热切的期望。

全词处处是情,层层递进而又回环往复,短短数句却感情起伏。

1 / 1__来源网络整理,仅作为学习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