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中的爱情诗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李商隐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李商隐唐诗注释翻译赏析作品简介:《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是一首唐代诗人李商隐以男女离别为题材的爱情诗。
以句中的“别”字为通篇文眼,描写了一对情人离别的痛苦和别后的思念,抒发了无比真挚的相思离别之情,但其中也流露出诗人政治上失意和精神上的闷苦,具有浓郁的伤感色彩,极写凄怨之深、哀婉之痛,并借神话传说表达了对心中恋人的无比挚爱、深切思念。
诗中融入了诗人切身的人生感受。
整首诗的内容围绕着第一句,尤其是“别亦难”三字展开。
三、四句是相互忠贞不渝、海誓山盟的写照。
五、六句则分别描述两人因不能相见而惆怅、怨虑,倍感清冷以至衰颜的情状。
唯一可以盼望的是七、八两句中的设想:但愿青鸟频频传递相思情。
作品原文:无题⑴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⑵。
春蚕到死丝方尽⑶,蜡炬成灰泪始干⑷。
晓镜但愁云鬓改⑸,夜吟应觉月光寒⑹。
蓬山此去无多路⑺,青鸟殷勤为探看⑻。
字词注释:⑴无题:唐代以来,有的诗人不愿意标出能够表示主题的题目时,常用“ 无题”作诗的标题。
⑵东风无力百花残:这里指百花凋谢的暮春时节。
东风,春风。
残,凋零。
⑶丝方尽:丝,与“思”谐音,以“丝”喻“思”,含相思之意。
⑷蜡炬:蜡烛。
泪始干:泪,指燃烧时的蜡烛油,这里取双关义,指相思的眼泪。
⑸晓镜:早晨梳妆照镜子。
镜,用作动词,照镜子的意思。
云鬓:女子多而美的头发,这里比喻青春年华。
⑹应觉:设想之词。
月光寒:指夜渐深。
⑺蓬山:蓬莱山,传说中海上仙山,指仙境。
⑻青鸟:神话中为西王母传递音讯的信使。
殷勤:情谊恳切深厚。
探看(kān):探望。
白话译文:无题见面的机会真是难得,分别时更是难舍难分,况且又兼东风将收的暮春天气,百花残谢,更加使人伤感。
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燃尽成灰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
女子早晨妆扮照镜,只担忧丰盛如云的鬓发改变颜色,青春的容颜消失。
男子晚上长吟不寐,必然感到冷月侵人。
对方的住处就在不远的蓬莱山,却无路可通,可望而不可及。
唐诗《锦瑟》赏析

唐诗《锦瑟》赏析李商隐《锦瑟》赏析篇一锦瑟唐代:李商隐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译文瑟本有二十五根弦,但此诗创作于李商隐妻子死后,故五十弦有断弦之意但即使这样它的每一弦、每一音节,足以表达对那美好年华的思念。
(此句为转折句。
)庄周其实知道自己只是向往那自由自在的蝴蝶。
(本句是对“华年”的阐释。
)望帝那美好的心灵和作为可以感动杜鹃。
(本句亦是对“华年”的阐释。
)大海里明月的影子像是眼泪化成的珍珠。
(喻指词人的悲哀,即使是一个明媚的夜晚,依然想到的是眼泪。
)只有在彼时彼地的蓝田才能生成犹如生烟似的良玉。
(暗指词人对当时社会局势的不满。
)那些美好的事和年代,只能留在回忆之中了。
(亦指自己对青春年华的追思之情。
)而在当时那些人看来那些事都只是平常罢了,却并不知珍惜。
(亦指自己在年轻时对生活的态度也是那样不知珍惜。
)注释⑴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周礼·乐器图》:“雅瑟二十三弦,颂瑟二十五弦,饰以宝玉者曰宝瑟,绘文如锦者曰锦瑟。
”《汉书·郊祀志上》:“秦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悲,帝禁不止,故破其瑟为二十五弦。
”古瑟大小不等,弦数亦不同。
义山《回中牡丹为雨所败》诗有“锦瑟惊弦破梦频”;《七月二十八日夜与王郑二秀才听雨后梦作》诗有“雨打湘灵五十弦”。
无端:没来由,无缘无故。
此隐隐有悲伤之感,乃全诗之情感基调。
历代解义山诗者,多以此诗为晚年之作。
李商隐妻子故去,所以二十五根弦断后变为五十弦。
“思”字变读去声(sì),律诗中不许有一连三个平声的出现。
⑵庄生晓梦迷蝴蝶:《庄子·齐物论》:“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
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
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
”商隐此引庄周梦蝶故事,以言人生如梦,往事如烟之意。
佳人锦瑟,一曲繁弦,惊醒了词人的梦景,不复成寐。
《闺情》唐诗原文及注释

《闺情》唐诗原文及注释【作品介绍】《闺情》的作者是李商隐,被选入《全唐诗》的第539卷第189首。
【原文】闺情作者:唐·李商隐红露花房白蜜脾,黄蜂紫蝶两参差。
春窗一觉风流梦,却是同袍不得知。
【注释】①花房:花冠。
蜜脾:蜜蜂用蜜蜡造成的脾状蜜房。
②两参差:彼此不相齐,谓花房与蜜房、黄蜂与紫蝶,虽同时而不同类。
参见作者《柳枝五首》其一。
③袍:疑当从《唐音戊签》作“衾”,同衾不得知,即同床异梦之意。
【作者介绍】李商隐(约812年或813年~约858年),汉族,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樊南子,晚唐著名诗人。
他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市),祖辈迁至荥阳(今河南郑州)。
擅长骈文写作,诗作文学价值也很高,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
其诗构思新奇,风格浓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
但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
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
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
据《新唐书》有《樊南甲集》二十卷,《樊南乙集》二十卷,《玉溪生诗》三卷,《赋》一卷,《文》一卷,部分作品已佚。
作品鉴赏这是唐诗中一首独特的闺情诗。
绝大多数闺情诗,都是写妇女的伤春怨别情绪,惟有这首诗写的是一个女人睡在丈夫身旁梦见与她的情人欢会。
这个题材,恐怕是古今闺情诗中绝无仅有的。
第一句是写一朵美艳的花。
花房、脾,都是指花心。
红霞是说红色而带露水的,白蜜是说白色而含蜜汁的。
第二句说黄蜂与紫蝶都来向这朵鲜花采蜜。
“两参差”三字用得极妙,表示蜂蝶并不同时来到。
这两句诗已经把情况象征性地说明了。
第三句才具体点明,这是那个女人在春窗下做的一个风流梦。
为什么要说是“春窗”而不说“秋窗”呢?因为这个“春”字并非必然用作窗的形容词,它的意义只是说明那个女人的情绪,应当理解为《诗经》中“有女怀春”的“春”字。
古人笔下的爱情唐诗中的爱情哲理与表达

古人笔下的爱情唐诗中的爱情哲理与表达古人笔下的爱情:唐诗中的爱情哲理与表达唐代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鼎盛时期,也是爱情诗的黄金时代。
在唐代诗人们的笔下,爱情被描绘成了一种美妙而深沉的感情,同时也融入了许多哲理和感悟。
本文将探讨古人笔下的爱情,重点聚焦于唐诗中所呈现的爱情哲理与表达。
一、爱情哲理1. 爱情的纯洁与坚贞唐诗中常常描绘出一种纯洁而坚韧的爱情。
例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诗中写道:“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表达了男女主人公对彼此爱情的坚持与追求。
他们的爱情纯洁如一汪清泉,源源不断地流淌,逆水行舟,不退反进。
2. 爱情的卑微与无奈在一些唐诗中,爱情也揭示了卑微与无奈。
例如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诗中写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诗人以草的生死季节变迁作为隐喻,表达了离别时心中的愁绪与无奈。
爱情有时是如此脆弱,即使付出再多的努力,也不能逃脱命运的安排。
3. 爱情的崇高与豪迈唐诗中也有一些描绘爱情崇高与豪迈的作品。
例如杜牧的《秋夕》,诗中写道:“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诗人以牵牛织女为象征,表达了对天长地久的爱情的追求。
爱情有时是如此延绵,能够跨越时空与命运的阻隔。
二、爱情的表达1. 以景抒情唐诗中的爱情常常通过描绘自然景物来表达。
例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通过描写大自然壮丽景色的变化,来抒发男女主人公的爱情之情。
这样的描写使得爱情更加立体而生动。
2. 借物象征唐诗中还经常运用借物象征的手法来表达爱情。
例如杜牧的《秋夕》,通过描绘牵牛织女星的情节,象征着男女主人公之间坚贞不渝的爱情。
这种借物象征的方式能够让读者更好地理解诗人对爱情的追求。
3. 以人物形象唐诗中也常常以人物形象来表达爱情。
例如李白的《静夜思》,诗中写道:“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以作者独自一人的思念之情来表达爱情的深沉。
浅谈中国古典爱情诗词

浅谈中国古典爱情诗词《诗经》是我国古代诗歌的源头,其中的爱情诗篇所涉及的内容已经十分广泛,所运用的赋比兴手法也已十分姻熟。
这些对后代诗歌都有着巨大的影响。
从内容看,游子思妇相思,青年男女热恋,婚姻破裂,妇女被弃等,都有真实精彩的描写,活跃在诗中的男女各色人物的形象也极为鲜活而生动。
《关唯》、《君子于役》、《氓》三篇诗作可以说是《诗经》爱情诗歌的代表。
“关关唯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这”这四句诗的意义非同凡响,它第一次在诗歌中描写了“真正意义上”的爱情。
从比翼双飞的乌儿很自然地联想到了人间的男女婚配,这显然源于人的生命本能的天性――因此它只是生理性的联想,这里还无爱情可言。
但“窈窕淑女” 这一句对女性体态风度的赞叹和爱慕,却是男子对女子“审美”的结果。
原始的情欲的冲动升华为物质精神合一的爱情活动。
这首诗沤歌了爱情的美,艺术地再现和提高了男女之间的关系从而使之具有了审美价值。
《君子于役》是写思妇思念征夫的。
“鸡栖于树,日之夕矣,羊牛下。
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寥寥几笔描绘出一幅日落黄昏牛羊归来的牧歌式的场景,又借以传达了夫妻生活中最隐秘的心理体验。
所谓“天人共感”的效应,所谓“生命本体的躁动”,竟然表达得如此朴素、朦胧而又富有诗情画意。
综上所述,可以说《关唯》、《君子于役》和《氓》集中体现了《诗经》中爱情诗的成就。
就内容而言,男女热恋,夫妇相思,妇女被弃,就已涵盖了全部爱情诗的题材。
诗中所运用的赋比兴手法和诗歌情景交融的意境构成方式则哺育了后继的中国诗人,对形成中国诗歌兴寄遥深、含蓄蕴藉的特有风貌起了重大作用。
从汉末到南朝的爱情诗越来越注重比兴手法的运用而不大喜欢“直陈其事”了,他们特别注意景物描写、环境描写和人物(尤其是女性)体态服饰的刻划,使用谐音、双关、暗示、象征的手法,这既与当时社会风气日渐侈靡、审美趣味日渐细腻有关,也与南方的地域文化有关。
这种内容和艺术手法上的改变最终导致了这个时代爱情诗风格的变化汉魏六朝爱情民歌的一个现象就是,南方人和北方人总是非常不一样,其实南北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唐代主要的诗人几乎都是北方人,而宋代的词人,除了辛弃疾,除了李清照,是山东济南人,还有贺铸是河南人,其它的都是南方人,文化已经南迁了,所以宋词的婉转、巧丽、细腻、婉约,跟南方的文化是大有关系的。
李商隐《落花》古诗鉴赏答案《落花》古诗赏析详解

李商隐《落花》古诗鉴赏答案《落花》古诗赏析详解《落花》由李商隐创作,被选入《唐诗三百首》。
这是一首专咏落花的诗。
首联写落花与人的心情,含蓄蕴籍耐人寻味。
全诗洋溢着伤春惜花之感,情思如痴,委婉动人。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落花》作者:李商隐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
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
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归。
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
《落花》【注解】参差(cēncī):参差不齐,花瓣乱飞的样子,指花影的迷离,承上句乱飞意。
曲陌:曲折小路。
迢递(tiáodì):遥远的样子。
此句说落花在斜阳下随风飘得很远。
芳心:指花,也指自己看花的心意“肠断”句:写惜花。
“眼穿”句:指望眼欲穿盼春天到来,但很快春天又要离去。
沾衣:泪水沾湿衣衫。
《落花》【翻译】高阁上,曲终人散;小园里,落花随风漫天飞舞,飘落到了田间曲折的小径上,斜阳在花雨中徐徐西下。
我痛惜这如雨的落花,不忍将落红扫去。
我望眼欲穿,盼来的春天却又匆匆归去。
赏花的心意也随着春天的归去而消失,春去花谢,只留下我泪湿衣裳。
《落花》【韵译】高阁上的游客们已经竞相离去;小园的春花随风凋零纷纷乱飞。
花影参差迷离接连着弯弯小径;远望落花回舞映着斜阳的余晖。
我的肝肠欲断不忍把落红扫去;望眼欲穿盼来春天却匆匆回归。
爱花惜花自然要怨春去得太早;春尽花谢所得的只是落泪沾衣。
《落花》【讲解】这首诗写于会昌六年(公元846年),作者正闲居永业。
当时,李商隐陷入牛李党争之中,境况不佳,心情郁闷,故本诗流露出幽恨怨愤之情。
这是一首专咏落花的诗1、2句直接写落花。
上句叙事,下句写景。
落花虽早有,客在却浑然不觉,待到人去楼空,客散园寂,诗人孤寂惆怅之情顿上心头,诗人这才注意到满园缤纷的落花,而且心生同病相怜的情思,用语巧妙。
写落花与人的心情,含蓄蕴籍耐人寻味3、4句从不同角度写落花的具体情状。
上句从空间着眼,写落花飘拂纷飞,连接曲陌;下句从时间着笔,写落花连绵不断,无尽无休。
诗经、唐诗、宋词经典篇目

诗经、唐诗、宋词经典篇目- 原文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 赏析- 这是一首爱情诗,开篇以雎鸠鸟的和鸣起兴,引出君子对淑女的爱慕之情。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直接表达了男子对美好女子的向往。
诗中通过男子对女子追求过程中的心理描写,如“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生动地刻画了男子因思念而难以入眠的状态,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 原文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 赏析- 诗中营造了一种朦胧、缥缈的意境。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描绘出深秋清晨的景象,给人一种清冷、孤寂的感觉。
诗人对“伊人”的追求,充满了一种可望而不可即的惆怅。
“在水一方”的伊人,象征着美好的理想或者是心中爱慕却难以得到的人,全诗重章叠句,反复咏叹,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感染力。
- 原文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见复关,载笑载言。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叶黄而陨。
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无题-飒飒东风细雨来》李商隐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无题-飒飒东风细雨来》李商隐唐诗注释翻译赏析作品简介:《无题·飒飒东风细雨来》由李商隐创作,被选入《唐诗三百首》。
这是一首艳情诗,是回忆前情的。
诗写一位闭锁深闺的女子追求爱情而失望的痛苦。
开首从眼前景致说起,再以物为喻;金蟾虽坚香烟可入;井水虽深,辘轳可汲,我岂无隙可乘?接着用贾氏窥帘,幸而缘合,宓妃留枕,终属梦想的典故,说明相聚皆成幻梦,归结出莫再相思,以免自讨苦吃的意念,创出了“一寸相思一寸灰”的奇句。
诗首联写景写境,给我们描绘了一个多情的春日情境。
颔联写人物活动,我们看到了一个少女的在添香汲水的时候那一点微妙的相思的心理。
而这一种相思却正是因为偶然见到了他,那个英俊潇洒才华横溢的少年。
诗最后感叹:“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那一种爱着想着却又极无奈的情感,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
全诗善于运用比喻、典故和强烈对照的手法,把抽象的幽思和爱情形象化,显示了美好爱情的被毁灭,使诗歌具有一种动人心弦的悲剧美。
李商隐写得最好的爱情诗,几乎全是写失意的爱情。
而这种失意的爱情中又常常融入自己的某些身世之感。
在相思成灰的爱情感慨中也可窥见他仕途失意的不幸遭际。
这大概与他沉沦的身世遭遇有关。
自身失意的际遇,使其对青年男女失意的爱情有特别的体验。
而在诗歌创作中有可能融入自己身世的感受。
象这二首在蓬山远隔,相思成灰的感慨中,难道没有他仕途遭折的感触?作品原文:无题·其二作者:李商隐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
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
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作品注解:1、金蟾句:意谓虽有金蟾啮锁,香烟犹得进入。
金蟾:旧注说是“蟾善闭气,古人用以饰锁”。
啮:咬。
2、玉虎句:意谓井水虽深,玉虎犹得牵丝汲之。
玉虎:井上的辘轳。
丝:井索。
汲:引。
3、贾氏句:晋韩寿貌美,司空南充招为掾,贾女于窗格中见韩寿而悦之,遂通情。
贾女又以晋帝赐贾充之西域异香赠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诗中的爱情
摘要:在中国古代诗歌史上,自《诗经》“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大胆抒写之
后,历代诗歌中的爱情诗,佳篇叠现,层出不穷。唐代爱情诗在吸收前代创作经验的
基础上,呈现出这个时代所具有的独特魅力。当爱情与唐诗发生结合,爱情诗句
就会散发的温柔墨香,纵使遥隔千年的烟尘透视,依然令人迷醉。爱情诗范围的
大致界定赠内诗、宫怨诗、离妇诗、弃妇诗、别离相思诗、悼亡诗、恋情诗、艳
情诗等。
【关键词】:唐代 爱情诗 类型 诗人
爱情是一种缘分。一根红线,两段相思,三生缘定。爱情是一种人生。相儒
以沫,不离不弃,挽着你的手,风雨一起经受。岁月沧桑如白驹过隙,陈酿的爱
像一杯酒就像一出戏。
唐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千年以来,传诵不已,代代承传,它不仅被文人传
唱,供在文学艺术的殿堂上,也丰富了老百姓的生活,至今仍然鲜活而生机盎然。
唐诗不仅是文学艺术,而是一种文化,一种唐朝人的生存形态,一种激励中华民
族生生不息的博大精神,唐诗的魅力无穷。
一、闺怨宮怨诗
宫怨诗与闺怨诗这两类诗都以女性心态为描写对象。宫怨诗专写古代帝王
宫中宫女以及失宠后起的怨情;闺怨诗则主要抒写古代民间弃妇和思妇的忧
伤,或者少女怀春、思念情人的感情。闺怨诗是我国古代诗坛上的一朵奇葩。
它多以弃 妇、思妇为主要描写对象,以伤春怀人为主题,表现女子们在特定
社会情态、生活境遇下复杂的心理状态。 “闺”的本意是小门。古人建房其
内室居住的往往是女眷,所以“闺”也常指代女性。“怨”,埋怨,抱怨也。
1.表现闺中女子的后悔、怨恨
王昌龄的《闺怨》一诗中写道:“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以前,一心要丈夫早点博取功名,一个
人在深闺还感觉 不到丈夫不在身边的愁闷。可现在登上楼头不经意地看到,
路边的杨柳树头早已是一片葱翠,自然田野里也少不了成双成对的踏青人,
而自己身边却无人陪伴。这就 促使她从内心深处冒出以前从未明确意识到过
而此刻却变得非常强烈的念头——“悔教夫婿觅封侯”。李益的《江南曲》:
“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早知潮有 信,嫁与弄潮儿。”诗以白描手法,
曲折而传神地表达了一个商人之妇的怨情。丈夫经商长年在外,自己独守空
房。想到潮水涨落有规律,后悔当初没有嫁给随潮水 出没的弄潮儿。
2.表现闺中人的寂寞、冷清
这类诗犹以表现宫女的寂寞之情最为突出。古代的最高统治者为了满足自
己的淫欲和役使的需要,把大批的民间美貌女子掳人宫中。这些宫女在深宫
里被高墙深院锁 着,一待就是一辈子;除非特殊的原因可以被放出宫,不然
就只能老死于这寂寞冷清的皇宫里。一部分宫女进宫后,连皇上的面也没见
过。她们的痛苦、怨言可以想 见。杜荀鹤在他的《春宫怨》里就描写了这样
的一位宫女:“早被婵娟误,欲妆临镜慵。承恩不在貌,教妾若为容。风暖鸟
声碎,日高花影重。年年越溪女,相忆采 芙蓉。”唐代元稹的《行宫》“寥落
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这是一首抒发盛衰之感的
诗。几个玄宗天宝年间进宫的老宫人,年轻时都是 月貌花容,娇姿艳质,她
们被禁锢在古行宫中,红颜憔悴,成日价闲坐无聊,只有谈论以往。此情此
景,好不凄绝
二、赠内诗
唐代很多诗人都有歌咏自己妻子的诗,或描写日常生活的丝丝温情,表现妻
子的贤慧和不离不弃,即为赠内诗;或因妻子早逝,表达对妻子无尽的思念,此
为悼亡诗。朱光潜先生在分析对比中西爱情诗的不同时说:“西方爱情诗大半写
于婚媾之前,所以称赞容貌申爱慕者最多;中国爱情诗大半写与婚媾之后,所以
最佳者往往是惜别悼亡。”
在唐代诗人中,写赠内诗较多的诗人为李白、杜甫和白居易。这三位大诗
人在抒情诗中的表达也一如他们的个性。李白直率夸张,如《寄远十二首》其十
二:“爱君芙蓉婵娟之艳色,色可餐兮难再得。怜君冰玉清迥之明心,情不极兮
意以深。”与李白相比,杜甫与白居易就显得更含蓄委婉,欲说还休。杜甫思念
妻子时,是这样表达的:“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月夜》)李白泛爱,在
诗歌中也有表达对妻子的内疚的,如《赠内》诗,里面仍含有调侃的意味。白居
易表达对妻子的愧疚则是严肃正经的,他的《赠内》诗写道:“生为同室亲,死
为同穴尘。他人尚相勉,而况我与君”,真挚感人。
三、男女恋情诗
唐代是士夫文人大多拥有大量的妻妾奴妓,诗人们又多与友人的奴妓广为
交际来往,或有感于她们的身世,或为其所吸引与之惺惺相惜,诗人常常以
这些邂逅为题材,抒写了两人的真挚感情。唐代诗人中,如淡泊的孟浩然、
严肃的杜甫也有真挚的“观妓”的诗,但是绝少涉及色情,都是健康情感的
抒发,反映了当时良好 的社会风气。
说到令人叹息的爱情诗,不能不说到李商隐。李商隐的爱情诗继承了《诗
经》中的《秦风·蒹葭》和《周南·汉广》咏唱迷惘感伤、可遇而不可求的
爱情传统,直接抒写自己独特的爱情体验。李商隐的爱情诗抒情对象有三类:
他年轻时代的恋人;他的妻子王氏;无法考察的爱情对象。李商隐年轻时期
的恋人有洛阳女儿柳氏和女道士宋华阳,但是都未能成婚。他的《柳枝五首》
(其五)和《月夜重寄宋华阳姊妹》就是表达这两段恋情留给诗人无穷无尽
的感伤和惆怅。李商隐虽然和妻子能结成连理,却聚少离多,他的《夜雨寄
北》采用了推己及人的手法,写尽自己和妻子两地相思。后来妻子先自己离
世,李商隐无处话凄凉,写下《房中曲》抒发自己思量难断。李商隐还有一
部分无法考察恋爱对象的爱情诗,如《圣女祠》《碧城 三首》《月》等仍然表
达了“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的感伤迷惘,或者更深的寄托。
唐诗中的爱情气度雍容,品质高雅,这些或浓或淡的缤纷情事,已随时光远
去,化作历史记忆里的一缕风烟。而当我们翻开那些发黄的线装书,却发现,爱
情的面目永远生动,千年不老。
而唐诗中的情诗相对于婉转缠绵的宋词而言,让人体会到的是另外一种风格。
仿佛多情的宋词是淡雅多彩、细细描绘的工笔画,而唐诗之言情,更像是气度严
谨、凝练简洁的国画。于寥寥数笔中勾勒出巴山楚水,古柏青松,更留出山水之
余的空白,只觉远天之外余味未绝,别有一番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