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浅谈《诗经》中的爱情诗
诗经爱情诗浅析

诗经爱情诗浅析诗经爱情诗浅析爱情自古以来一直就是人们永恒不变的话题,早在诗经中就已经有诸多关于爱情的诗歌记载。
本文的内容是诗经爱情诗浅析,欢迎大家阅读。
诗经爱情诗浅析前言:爱情是人类最美好的向往,从人类诞生开始,爱情就注定与人类纠缠不清。
在原始社会就有婚姻之神的流传,在西方也有丘比特爱神的神话,可以说爱情与婚姻就是延续人类社会的纽带。
作为最早的诗歌诗歌总集,《诗经》中必然留下了许多古代社会青年男女爱情的印证。
关键词:《诗经》爱情淫诗情诗正文:《诗经》作为遗留了2000余年的一部巨著,是中国唯一一部脱去了脂粉与俗气的情爱文学圣典。
《诗经》中的爱情主要集中在《国风》里,小雅里也有些,以《郑诗》、《卫风》里的情诗最为有名。
这些诗主要是民歌,主人公基本上是对爱情强烈追求的青年男女。
这些诗篇毫不掩饰地歌唱了人们心中的爱情及渴望,使后来许多封建学者感到很头痛。
这些诗的存在,是对古代人类的爱情观、婚姻制度、民族风俗的有力的见证。
古人非常强调婚姻、家庭的重要意义,用各种手段来干预婚姻和家庭,因此那时的青年男女是没有爱情自由的,相反往往会受到各种压抑和阻挠。
而受压抑的又是女性占多数,也是女性的反抗最坚决。
她们愿意为爱情付出一切,一旦陷入爱情,他们会不顾亲人和习俗的阻挠,大胆说出:“泛彼柏舟,在彼中河。
髧彼两髦,实维我仪。
之死矢靡它,母也天只,不谅人只。
泛被柏舟,在彼河侧。
髧彼两髦,实给我特。
这死矢靡慝,母也天只,不谅人只。
”(《墉风·柏舟》)。
她们甚至大胆地自找对象,道出:“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召南·摽有梅》),当它们得到幸福时,就会自然地唱出“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卫风·木瓜》)。
〈1〉正因为《诗经》中有太多对爱情露骨的直白,古代许多儒学家们,往往将《诗经》说成是“淫诗”,认为其内容有伤风化,不应该成为人们学习的对象。
从传说中孔子删诗以来,在中国文学史上,对《诗惊》中的情诗的评价就有许多分歧,甚至到现在还是说法不一。
浅谈《诗经》中的爱情诗

浅谈《诗经》中的爱情诗【内容摘要】《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期五百多年间的305篇诗歌。
爱情主题是中国文学中最古老的主题之一。
开辟中国文学抒情诗先河的《诗经》,其爱情诗灿若繁星,令人赏心悦目。
有的反映了青年男女对爱情的渴望和追求;有的描写了恋爱者成功的喜悦和幽期密约的甜蜜、兴奋与不安;有的表现了遭遇波折的恋爱者相思的煎熬和离别的痛苦;还有的反映了夫妻反目,女子被遗弃的情形。
同时《诗经》大量优秀诗歌为我们提供了极丰富的艺术营养,创造了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诗歌复沓的章法和灵活的句式,增强了音乐美和节奏感。
这些诗对男女间的爱慕、追求、幽会、相思等作了淋漓尽致的描写,或细致入微地刻画了恋者的神情心态,惟妙惟肖的描绘他们的内心活动,呈现出一幅幅或优美真切,或淳朴古拙,或哀婉动人的民情风习图。
本文着重从爱情诗中的思想内容、艺术风格等方面进行论述。
【关键词】诗经爱情诗思想内容修辞手法浅谈《诗经》中的爱情诗电大开放教育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王彩虹《诗经》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文化人,不能不读诗经。
《诗经》中的爱情诗更是《诗经》作品中一朵灿烂的鲜花,它的出现奠定了中国爱情诗篇的基础。
爱情是中国文学中最古老的话题,开辟中国抒情诗先河的《诗经》,其爱情诗令人赏心悦目,如痴如醉,如一部爱情电视剧的重现。
在《诗经》的305篇诗作中,有五十多篇是直接描写爱情的,这些诗对男女间的爱慕、追求、幽会、思念作了淋漓尽致的描述,细致入微地刻画了恋者的神态,惟妙惟肖地描写他们的内心活动,呈现出一幅幅优美真切、哀婉动人的民情风习画。
一、《诗经》中爱情诗的思想内容(一)自由浪漫的纯真爱情《诗经》的产生标志着我国古老文化的开始,中国文学正式拉开序幕。
由于当时社会决定了文化发展的自由性和局限性,因而此时的爱情诗更多地体现了自由浪漫的艺术风格,男女间的爱情是自由浪漫的,撇开了现代婚姻中“明媒正娶”的束缚,向往自由。
诗经中表达爱情的诗句和解析

诗经中表达爱情的诗句和解析《诗经》中的爱情诗篇较为隐晦,表达方式也较为含蓄。
以下是十条《诗经》中的爱情诗篇,并对其进行简要的解读和赏析:《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解读:描述了淑女和君子之间的相思之情,以关雎的鸣叫作为爱情的象征。
《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解读:通过蒹葭和白露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伊人的相思之情,描述了追随伊人的艰辛。
《硕鼠》●"硕鼠硕鼠,无食我黍。
三岁贯女,莫我肯顾。
肆士之闵,岂曰不愈?"●解读:以硕鼠为隐喻,表达了男女之间因时光流转而感情不再,女子不再回头的伤感。
《汉广》●"汉之广矣,不肯献赋。
都人壹心,王室匪解。
"●解读:表达了女子对汉王的思念之情,以及她对王室的忠诚。
《卷耳》●"南有樛木,葛藟累之。
乐只君子,福履绥之。
南山之阳,红松丹之。
乐只君子,宜君子之辰。
"●解读:通过描绘南山和樛木,表达了对君子的祝福和期望,暗含男女之间的美好关系。
《邶风·静女》●"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解读:描绘了一个美丽的女子,表达了对她的思念之情,以及对相见的期待。
《邶风·采蘩》●"采蘩祁祁,葛藟绸缪。
女子比予,遭我心忧。
"●解读:以采蘩的场景表达了男子对女子的心忧,展现了深深的爱慕之情。
《秦风·蒙山》●"蒙山乘车,驾言出游。
蛾眉曼荡,说怿女雄。
"●解读:描绘了一场出游的场景,以及男子对女子娴静的描述,表达了对女子的欣赏之情。
《秦风·无衣》●"无衣无裳,何以卒年?三星在天,马服逐云。
"●解读:通过描绘男女相逐的场景,表达了对岁月流转和时间的感慨,突显了爱情的坚贞。
浅谈诗经中的爱情诗

浅谈诗经中的爱情诗一、引言自古以来,爱情就是人类关注的话题,而在中国古代文学中,诗经是最早记录爱情的诗歌集。
自《诗经》问世以来,无论是在文学史上还是在文化交流中,都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其中最重要的贡献之一就是对于爱情的诗篇创作。
本文将从爱情的视角,对诗经中的爱情诗歌进行探讨。
二、诗经爱情诗的表现形式诗经爱情诗包括:婚姻诗、恋爱诗和悼亡诗。
其表现形式有多种,如说明、比喻和象征。
1. 说明说明是诗经爱情诗的一个表现形式。
多数是女性的象征性表达,如《思齐》中“胡为乎老,浸灌吾手”。
这里“浸灌”用来形容她的泪水,抒发了她思念未婚夫的心情。
2. 比喻在诗经中比喻也是一种非常流行的表现形式。
在诗经中,这些比喻主要是关于情人之间的感情,如《车辚辚》中"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诗人通过比喻的形式,描述了一个离别的场景。
即使诗人的情人心怀不满,但是也不能阻挡彼此感情,这种比喻实际上比较符合早期雅俗共赏的文学之道。
3. 象征象征是诗经爱情诗的另一种流行表现形式。
《诗经》有许多关于爱情的象征,如红色、蛇、凤凰等。
在古代的中国文化中,许多符号都与爱情有关,而这些符号也是爱情诗中的重要元素。
例如,凤凰象征着幸福和美好的爱情;而梅花则象征着坚定不移的爱;红色代表着热情和浓厚的感情。
三、诗经爱情诗的特点1. 纪实性强诗经爱情诗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其纪实性非常强。
它不是刻意创造的虚构的东西,而是真诚的、生动的、表达出人们真实的感情的。
2. 类比性弱正因为诗经爱情诗的纪实性非常强,所以它不像后来的爱情诗那样,表现出大量的类比性。
这是由于在诗经中,许多诗是女子对恋爱的思念之情,而她们简直不能够从别人身上发掘到类似的情感体验。
四、诗经爱情诗的主题与形式之间的联系爱情是诗经最重要的主题之一,而许多知名的爱情诗歌,也促成了学者对于古代中国爱情诗歌的认识。
诗经中的爱情诗大多描述男女之间的感情,其主题也主要是围绕婚姻和恋爱两个方面来展开的。
浅谈《诗经》中的爱情诗

浅谈《诗经》中的爱情诗《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代表了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的诗歌创作,其中描写爱情的诗篇占了很大的比重。
《诗经》中的爱情诗,褪去了脂粉与俗气,有的清纯自然,有的热烈浪漫,偶会有“落花有意,流水无情”的诀恋及婚姻不幸的痛苦哀怨。
它不仅向我们讲述了古代人的爱情故事,也启发了我们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之情,以及对爱情不尽的思考。
美好的邂逅。
《诗经》的开篇之作《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这是我最早接触的诗经中的诗句。
孔子曾说:“《关睢》,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诗中叙述的是一个男子在河边邂逅了一位美丽的佳人,一见钟情,而倾慕追求的相思。
少女的曼妙姿态、窈窕倩影,都深深地烙在了男子的心上,让他日思夜想、无法忘怀。
他为求爱不得而痛苦,也为爱情的憧憬而感到幸福,他希望和她琴瑟和谐,钟鼓相迎。
感情单纯而真挚,悠悠的欣喜,淡淡的哀伤,展现了男女之情的率真与灵动。
初见的倾心。
《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蒹葭郁郁苍苍,白露化而为霜,我心中所怀之人,在水的那一方。
轻轻快快的读出这句诗,让人真切地感受到诗人那种对爱的渴望与苦涩。
爱而不能得,弥漫在心中的只有惆怅和忧伤。
诗人的爱如彼岸之花,有着那样凄迷而朦胧的美,越是无法企及,就越让人刻骨铭心、难以释怀。
甜蜜的相约。
《静女》:“静女其妹,俟我于城隅。
爱而不现,搔首踟蹰。
”这是一篇优美的民间情歌。
短短的二句诗就充分显示出作者捕捉形象的能力和刻画人物高超的艺术技巧。
写少女用“暗笔”,借男子的内心感受描绘出了一个天真活泼而又美丽多情的少女形象。
“娴静美丽的姑娘,在城角等待我,她故意躲藏起来,逗我着急。
我因没见到她而焦灼不安。
”全诗笔调明快轻灵,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激荡着动人心怀的美好感情,调皮活泼的女主人公与痴情憨厚的男主人公的形象相映成趣。
寤寐的相思。
《郑风•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浅谈《诗经》中的爱情.doc

浅谈《诗经》中的爱情.doc《诗经》载誉古代细腻的爱情描写,仿佛把古人恒久的感情记录在了一百五十四首短古诗中。
它以其短小而富有诗情,在古代唱和着爱情的颂歌,而今其中大量记载的爱情言语仍留在华夏民族的精神范围之内,深入古今中外,为文学及爱情艺术宝库之一。
《诗经》体现的是传统的、精神的爱情形态,具有广泛的共性。
它的爱情都是以久别重逢及解除别离滋生的感情活动为基础的,以两性关系达到内心共振及心灵满足相融为标准,不仅有刚强宽容的爱情,而且有痴情美好的爱情,还有真挚含蓄的爱情。
在《诗经》中,女性的身份性格的代表典型是"洞房",古人把她比喻为一种天然的人偶,完全依靠其他人在社会中的某种是地位而又和别人有着深刻持久的爱情交往。
所以,"洞房"代表的性格特征是淡泊、温柔、慈祥,爱情心态有"固守、宽容、保护唯一爱人"的真挚与执着。
而男性的身份性格的代表则是"骊歌",其爱情心态则是一种优雅、尊重、力求完美、忠贞不渝的崇高之爱。
此外,《诗经》对"闺怨"这一古典爱情情绪也有详尽的刻画。
"闺怨"这一概念曾经给古今中外爱情很大影响,爱情关系中总会存在着矛盾,唯有当双边面对流转宽衣之时,分离还可以再回到理智平静的地步。
在《诗经》中,爱情的议论常常用抒情的文字流露出缠绵逐句,令人宛如身处温馨的爱情园地,让爱情变得更加精致,桃花源般的回忆又让人回想起痴缠的情意温情。
可以说,《诗经》中的爱情情景,既有一种古朴的乡野之气,也有一种精致的宫廷之豪,更有一种躁动不安的火焰芬芳,令文艺苑中的爱情变得荡气回肠。
古人通过繁复的形式地把两性爱情抒发出来,表达出对爱情深刻而持久的敬仰。
浅析《诗经》中的婚姻爱情诗

浅析《诗经》中的婚姻爱情诗浅析《诗经》中的婚姻爱情诗阅读是一种主动的过程,是由阅读者根据不同的目的加以调节控制的,陶冶人们的情操,提升自我修养。
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浅析《诗经》中的婚姻爱情诗,欢迎大家分享。
浅析《诗经》中的婚姻爱情诗引言《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标志着我国古代文学的诞生。
《诗经》中的作品大都关注现实,其所反映的社会内容丰富而深刻,题材多样,尤以表现婚姻和爱情的诗歌最能体现当时人们的精神状态和情感活动,这类诗歌在《诗经》中占有很大的比例,《诗经》中的婚姻爱情诗从内容、艺术手法等方面都有其鲜明的特色,同时对后世的文学发展奠定了深厚的基础并产生长远的影响。
一、从内容方面谈《诗经》中的婚姻爱情诗1、追求婚姻自由和对爱情的忠贞作为我国古代文学的开端,《诗经》中的婚姻爱情诗有其特定的社会背景和历史环境:在那个社会,青年人想要追求忠贞不渝的爱情就要冲破封建礼教和封建家长制的束缚;妇女的社会地位低下,封建的婚姻制度更加剧了女性的苦难。
因此,追求婚姻自由和对爱情的忠贞成为那时婚姻爱情诗中最为突出的特点。
在表达对忠贞爱情的追求方面,大胆而又委婉,其中《氓》最具代表性,“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它通过一个妇女的不同寻常的悲惨遭遇,体现出了对整个男权社会的不满,表现出了强烈的反抗精神,在最后的结尾处女子主动提出了与对方决裂,这很明显的就体现出一种坚强不屈的反抗精神。
2、乐观热情的感情基调和浓厚的民歌特色这些婚恋诗歌健康、乐观的感情基调是建立在劳动人民的社会地位和劳动生活上的。
《周礼,春官,媒氏》中说:“中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
”写出了二月天气渐暖,人们可以适当在户外活动,经过了一个冬天的寒冷过程,男女人们身心都得到了适当的舒展,世界万物花草萌发,勾起了人们对美好事物追求的欲望。
《诗经》中的婚姻爱情诗大都出现于十五国风当中。
是由中下层劳动人民所创作,大胆泼辣,体质短小,带有浓烈的民歌特色。
浅谈《诗经》中的爱情诗

浅谈《诗经》中的爱情诗浅谈《诗经》中的爱情诗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一些经典的古诗吧,古诗言简意丰,具有凝炼和跳跃的特点。
那些被广泛运用的古诗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浅谈《诗经》中的爱情诗,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作为我国第一部诗总集的《诗经》,描写男女情爱和女性美的篇章达到了三分之一以上。
爱情是文学史上一个古老而常新的主题。
爱情诗则是这美好情感的艺术结晶。
相对于各朝代的爱情诗,《诗经》中的爱情诗显得特别的自由活泼,真实地传达了少男少女之间相互悦慕、思恋的心声,生动地再现了他们相爱相恋的世俗生活,其内容丰富而又多彩。
这里有男女间互相悦慕之情的表白,其中充满初恋的热烈与羞涩;男女之间嬉乐游戏的描写,其中洋溢着融合和乐;也有恋爱过程中的各种感受和遭际,其中不乏对桎梏少男少女纯真情感的社会环境的揭露、嘲讽、诅咒乃至反抗,当然也有对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欣喜与欢乐。
一、男女间的相互悦慕相恋首先是男女之间从心底对对方的悦慕,因此,表现男女间的相恋与相思是《诗经》爱情诗中非常突出的方面。
这里有男子对女子的悦慕,也有女子对男子的倾慕。
《诗经》的第一首诗《关雎》则是一首表现男子对漂亮贤淑的好姑娘的爱慕: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诗的首句以水中高地的雎鸠相向鸣叫动真情来引出男子对美貌贤淑的女子的动心。
下章紧接着写男子对女子的爱慕不曾减少,白天黑夜都在想着得到她。
第三章,“辗转反侧”写思念之苦,致使翻来覆去睡不着觉。
这三章都是写男子对女子的爱慕之情,并与日惧增以及“求之不得”的痛苦心情。
末二章都是写男子想象着若能与她在一起,将要“琴瑟友之”,“钟鼓乐之”。
它写出了普通老百姓对爱情幸福的热烈向往和顽强追求。
后人常用“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毕业论文论文题目:浅谈《诗经》中的爱情诗作者姓名:许蓉蓉专业编码:所属地市:长治市目录提要1一、《诗经》中爱情诗的思想内容2(一)自由浪漫的纯真爱情2(二)坚贞不渝的爱情4(三)难耐的相思之苦5(四)求嫁女子的心声6(五)对意中人可望而不可及的痛苦之情6(六)觉醒的妇女形象7二、《诗经》中爱情诗的艺术风格8(一)幽雅的环境描写8(二)浓烈的抒情风格9(三)富有特色的人物形象.9(四)爱情诗“诗中有画,诗画合一”10三、《诗经》中爱情诗的修辞手法11(一)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在《诗经》爱情诗中的运用11 (二)复沓的章法和灵活的句式13参考文献14浅谈《诗经》中的爱情诗摘要《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期五百多年间的305篇诗歌。
爱情主题是中国文学中最古老的主题之一。
开辟中国文学抒情诗先河的《诗经》,其爱情诗灿若繁星,令人赏心悦目。
有的反映了青年男女对爱情的渴望和追求;有的描写了恋爱者成功的喜悦和幽期密约的甜蜜、兴奋与不安;有的表现了遭遇波折的恋爱者相思的煎熬和离别的痛苦;还有的反映了夫妻反目,女子被遗弃的情形。
同时《诗经》大量优秀诗歌为我们提供了极丰富的艺术营养,创造了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诗歌复沓的章法和灵活的句式,增强了音乐美和节奏感。
这些诗对男女间的爱慕、追求、幽会、相思等作了淋漓尽致的描写,或细致入微地刻画了恋者的神情心态,惟妙惟肖的描绘他们的内心活动,呈现出一幅幅或优美真切,或淳朴古拙,或哀婉动人的民情风习图。
本文着重从爱情诗中的思想内容、艺术风格等方面进行论述。
【关键词】诗经爱情诗思想内容修辞手法浅谈《诗经》中的爱情诗《诗经》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文化人,不能不读诗经。
《诗经》中的爱情诗更是《诗经》作品中一朵灿烂的鲜花,它的出现奠定了中国爱情诗篇的基础。
爱情是中国文学中最古老的话题,开辟中国抒情诗先河的《诗经》,其爱情诗令人赏心悦目,如痴如醉,如一部爱情电视剧的重现。
在《诗经》的305篇诗作中,有五十多篇是直接描写爱情的,这些诗对男女间的爱慕、追求、幽会、思念作了淋漓尽致的描述,细致入微地刻画了恋者的神态,惟妙惟肖地描写他们的内心活动,呈现出一幅幅优美真切、哀婉动人的民情风习画。
一、《诗经》中爱情诗的思想内容(一)自由浪漫的纯真爱情《诗经》的产生标志着我国古老文化的开始,中国文学正式拉开序幕。
由于当时社会决定了文化发展的自由性和局限性,因而此时的爱情诗更多地体现了自由浪漫的艺术风格,男女间的爱情是自由浪漫的,撇开了现代婚姻中“明媒正娶”的束缚,向往自由。
表现男女间纯真的爱情诗篇大多写得十分热烈,那种自由浪漫的纯真爱情,令人赞叹,他们求爱、幽会的地点、时间大多充满诗情画意,不是在春天的小河边就是在翠色欲流的树林中,这种自由浪漫的求爱方式融万物精灵于其中,正如动物界中一切求偶的动物一样,大胆而热烈。
爱情诗中的首篇《周南﹒关雎》①是我国最早的爱情诗之一,诗中描写一位男子向在河边采荇菜的姑娘求爱的故事,男子见到貌美的姑娘时,旌心荡摇,立即向姑娘求爱,大胆向姑娘表达自己的爱慕之情,而且一见钟情,以至后来“辗转反侧”,终是一相情愿,把浪漫纯真的爱情表现得淋漓尽致,河边采荇菜的姑娘没有理会这位多情浪漫的男子,而聪明的男子,采取积极乐观的态度的解脱方法—以想象来享受求爱而得到的欢乐,成了阿Q式的人物。
爱情表达上的自由浪漫,在描写情人的热烈和幽会的诗篇中更为突出。
如《卫风﹒木瓜》②多么浪漫纯真,如《郑风﹒溱洧》③,描写的是郑国的民间节日,青年男女踏青的盛况与欢乐,在盛会的那一天,青年男女也借此机会互诉衷情,就如我们广西的“三月三”的歌圩。
男女双方大胆而又热烈地追求对方,频频地向心上人射出“丘比特”之箭,在游人如织的环境中,忘记了游人的存在,一心向对方诉说自己的爱慕之情,大胆地向对方诉说自己的爱。
诗中的青年男女生动有趣的对话,生动的语言描写,生动地刻画了自由浪漫的纯真爱情,表达了求爱者的主动、热情、开朗、大方的性格,如:女曰:“观乎?”士曰:“既且。
”“且往观乎?”。
洧之外,询訏且乐,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
在洧河边,人们快乐地尽情玩耍,这对恋爱中的男女,沉浸在快乐之中!他们相互赠送芍药,作为定情礼物。
《郑风﹒溱洧》①姑娘禁不住春天的诱惑,主动邀请意中人去观赏河外风光,多情的青年男女尽情地在明媚的春光里嬉戏,用一枝山上采来的芍药送给自己的心上人,这种爱情的表达方式是何等之浪漫!男女双方没有“门当户对”的束缚,以小溪、山花为媒,这种浪漫只属于我们淳朴的先民,现代市民是不能与他们相比的。
不论是盛大的节日,还是日常的劳动,只要有机会,男女双方都可以互诉衷情。
信手拈来一物,鲜花也罢,小草也罢,都可以作为一种求爱的礼物,这种纯真的爱情是浪漫的、自由的。
(二)坚贞不渝的爱情爱情是人们永恒的主题,坚贞不渝的爱情是男女一生中永恒的追求。
《诗经》中表现坚贞不渝的爱情诗总是让读者感到有一种感人至深的诱惑,读来不觉长长嗟叹!犹如嗜酒者拿着醇香的杜康酒一样,赞不绝口。
而当你读完《诗经》中的一首爱情诗时,你会不停地说,好诗,好诗!《郑风﹒出其东门》写了城东美女如云,但小伙子不为所动,感情专一,只一心恋着那位“编衣茶巾”的贫家女子。
《王风﹒采葛》④“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对心上人是何等的专一,思念是何等之深切!在这首诗中,艾草被寄予了千年不言不语的相思,在这里还寄托了女主人公永恒的相思与等待。
《卫风﹒伯兮》里的女子,以自己的丈夫为念,以致于茶饭不思。
随着时间的推移,思念的加深,以至后来成为“首如飞蓬”的“疯女子”了。
由于当时诸侯战乱,男人大多都戊守边疆,保家卫国,更加增加了女子对远方丈夫的牵挂与忧虑,以至于达到“睹物伤情”、“视景伤怀”的地步。
如,《王风﹒君子于役》⑤中的山村女子,看到傍晚时分“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牛羊下来。
”的情景,潸然泪下。
虽然丈夫在外,难耐相思之苦,但在家之妇没有“红杏出墙”,在外之夫也没有“沾花惹草”。
这样的爱,是纯真的,最让人念念不忘,刻骨铭心的,这样的爱才是永恒的,这样的感情才往往是最真挚的,最动人的。
(三)难耐的相思之苦《诗经》中爱情诗中的男女主人公,大多通过人物的内心世界的描写,用白描的手法,把男女双方的相思之苦描写得淋漓尽致。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王风﹒采葛》④姑娘对意中人的思念是多么的热烈。
在平淡的劳动中仍念念不忘心上爱君,一日不见,如别三秋,足见对意中人的“牵肠挂肚”!《东山﹒豳风》的女子,由于丈夫在外打仗,以至于望着丈夫征战的方向也满脸相思泪,“有敦瓜苦,在烝粟薪,自我不见,于今三年。
”看到漱口的工具,灶边的柴火,都激发对丈夫的思念,点燃心中的思念之火,而退役中的丈夫归心似箭,在归途中,不断地思念妻子,和妻子在一起的美好的时光。
“之子于归,皇驳其马,亲结其缡,九十其仪,其新孔嘉,其旧如之何?”回想和妻子在一起的结婚的情景,多美好啊!而现在归期遥遥,只是眼前的相思之苦罢了。
《周南﹒卷耳》是一首很妙的思妇诗,写丈夫远行妻子之苦,竟能把她的心理曲尽地描写出来,“采采卷耳,不盈倾筐,”我去采耳,可是一只小小的筐子,我也采不满,这并不是因为卷耳少,实在是没有心思去采它啊!是因为我怀念心上的人,在千里迢迢的大路上。
她虽然想“我姑酌彼金罍,维以永怀。
”但思念一刻也没有停止,借酒消愁,又有何用?只有“思”上加“思”罢了,所以最后还是“云何吁矣!”为什么我又在那儿长吁短叹呢!这不是自欺欺人吗?这种真情的思念把一种青春的躁动与难耐变成一张思念的脸。
是对两颗灼热的爱心的深刻描述。
(四)求嫁女子的心声。
《诗经》的时代已是男子为中心的时代,爱情的主动追求者绝大多数是男性,但在少数几篇表现女子渴慕爱情甚至主动向男子表达爱慕之情的诗篇中,更见这份感情的真纯和清新。
《召南.岁票有梅》写的是一群少女在采梅子时节的动情歌唱,吐露了她们珍惜青春、渴求爱情的热切心声。
“士票有梅,其实七兮。
求我庶士,追其吉兮。
宁票有梅、其实三兮。
求我庶士,追其今兮。
宁票有梅,其实三兮。
求我庶士,追其今兮。
宁票有梅,顷筐璧之。
求我庶士,追其谓之。
”少女们所表现的急切求嫁的心情如北朝民歌中的“老女不嫁,呼天抢地。
”感情表露真淳热烈而又坦率无忌。
(五)对意中人可望而不可及的痛苦之情。
?《诗经》中有些诗篇表现了对意中人可望而不可即的痛苦心理,又在爱而不可得、望而不可即的悲凉意境中展现了人类对更广阔更完善境界的不懈追求的心态。
《周南.汉广》中写道:“南有乔木,不可休思。
汉有游女,不可求思。
汉之广矣,可不泳思。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连用四个比喻慨叹自己所思慕的女子可望不可求,男子神魂颠倒的情思就如浩渺、茫茫的江汉之水,诗歌在比喻和暗示中展现了这个痴心男子因思念之深而产生的焦灼急虑、无可奈何的心境,有说不尽的爱慕、烦恼和惆怅。
又写道:“翘翘错薪,言刘其楚。
之子于归,言株其马。
”这个男子追求游女的心怀是非常纯朴和诚挚的,当他在杂木丛生的林间割取荆条和篓草时浮想联翩:如果那个女子要出嫁,他会为她喂饱马儿,并无忌妒、恨怒等狭隘的自私之心。
《秦风.兼羡》表现了同样的主题,抒发了对意中人的憧憬、追求和失望、惆怅的心情。
(六)觉醒的妇女形象《诗经》中爱情诗中所描写的妇女形象,大多豪情奔放,如一匹脱缰的骏马,在爱的草原上自由奔驰,去追求属于自己的爱,她们大多是浪漫的、洒脱的。
封建礼教的束缚,是对男女婚姻的一种摧残,礼节的束缚、干预和压抑往往成为扼杀自由爱情和幸福婚姻的凶手。
为争取婚姻自由,真情相爱的青年男女也会大胆起来反抗礼教的束缚,冲破世俗的偏见,追求自己理想的伴侣。
如《娜风﹒柏幼》中的女子,当自己的恋爱受到自己的家长的阻挠时,明确表示“跪彼两髦,灾为我仪,之死矢靡它。
”远在两千多年前,一个弱女子能如此坦率热烈地表白自己内心诚挚的感情,不仅反映了古代妇女对理想爱情和幸福的追求、渴望,而且也是向旧的婚姻制度的挑战。
缪塞说:“妇女追求爱情的献身精神常常比男子为了爱情而自我牺牲更富于人性的审美价值,更具有一种高贵纯真而优美的艺术魅力。
”(《一个世纪儿的忏悔》)觉醒中的妇女形象,表现最为突出的是《氓﹒卫风》中的妇女,诗中所描写的是一位被丈夫抛弃的妇女,她没有在礼教的束缚下消极沉沦,而是抬起高昂的头,直诉丈夫的负心,是对负心男子的批评和指责,在当时以男子为中心的时代,如此刚烈的妇女形象并不多见,她能够从失败的婚姻坟墓之中爬出来,寻求新生,寻求属于自己的天地,需要多大的勇气和毅力。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氓﹒卫风》)女子对负心的丈夫下了“判决书”,你不要再想过去的美好爱情生活能再回来,因为你反复无常,感情不专一,和你分手算了,表示女子公然决绝之心。